法律實訓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4:18: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律實訓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律專業訴訟法實訓教學分析
高職院校法律專業旨在培養高素質的法律類應用型人才,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側重理論知識培養,不重視訓練實踐技能,造成部分高職生出現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不足的尷尬情況,畢業后無法滿足崗位需求,直接影響到職業生涯。在這樣的背景下,絕大部分院校已經意識到問題,不斷提高對實訓教學的重視程度,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一、法律專業訴訟法實訓課堂特點分析
訴訟法實訓課程,是一門融合刑法、民法理論于刑事、民事司法實踐的模擬學習課程。整個課堂涉及兩方面的內容,即刑事訴訟法與民法、民事訴訟法與民法,通過實訓學習可以對理論知識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培養與提高高職生法律思維及處理刑事法律事物的能力。同時,讓高職生熟練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學會利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案件問題的能力,體會到法律實務的嚴謹性與務實性。這門課堂的特點體現為三點。(1)針對性特點。實訓內容以刑事與民事訴訟程序內容運用為主,意味著高職生必須具備與之相關的法律知識,不然課程學習無法順利開展。培養高職生法律職業能力,既要熟練掌握與運用實體和程序知識,還可以通過實訓培養高職生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制作法律文書的能力等;(2)現實性特點。學習過程中以真實的司法案例為對象,不再僅僅是重現林論課程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或高職生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學習與演戲;(3)實踐性特點。實訓,就是讓高職生通過體驗相應角色,鍛煉與提升高職生處理法律事物的能力。法律專業訴訟法實訓課程的三個特點層層推進,針對性特點體現為教學內容、現實性特點為教學內容載體、實踐性特點為課堂教學形式。只有理解課堂特點,才能順利完成教學。
二、高職院校高職生特點分析
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企業需要大量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但社會中依然存在輕視企業教育的情況,不能保證生源質量與數量。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高職生培養質量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具有現實意義。(一)生源層次較為復雜。高職院校生源層呈現多樣化特點,院內高職生文化知識水平與普通高校高職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有時高考分數線沒有達到本科錄取線,高職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的問題。同時高職生又存在不努力的情況,教師教學信心不足,進而造成學習效率偏低的問題。(二)學習態度存在差異。繼續深造型這類高職生基礎一般比較好,他們只是因為高考失誤進入高職學習。這類高職生具有較好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希望能夠通過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改變自身的命運,也能夠像一流院校的高職生一樣,既有文憑又有能力,其中有些高職生通過高職的學習然后再向本科邁進。這部分高職生根據自己的未來目標設定學習計劃,時間都用來學習。面向就業型這類高職生很現實,他們進校就是學好專業理論和技能將來好就業。(三)存在一定自卑心理。高職生自卑心理來源于專科層次的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層次要低,一些成績很好的高職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心理不平衡。但是從人們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不難看出,高職教育一直在低層次教育中徘徊,而且高職生就業時還要面臨用人單位的不認同,甚至是歧視,給教學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三、高職院校法律專業訴訟法實訓教學質量提升措施
模擬法庭在保險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保險學”授課中開展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有助于解決案例教學的不足。模擬法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助于促進學習并提高專業能力。模擬法庭實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學生們通過搜集整理現實案例開展模擬審判,最終形成相關實訓成果資料。教師通過設置合理考核評價機制,引導訓練提升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模擬法庭;實訓;保險學;教學;能力培養
“保險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強調知行合一。為避免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現行的主流教學模式是案例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案例去分析理論要點、討論核心要件講解理論知識的精髓,從而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理論和技能。這種教學模式確實激發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是,案例分析法教學模式也存在兩個缺陷,即死標本與假問題。一方面,案例的易過時、易變質的特性使得高質量的案例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中所研討的問題是他人經歷而學生當下并未親歷的“假”問題,很難還原案例復雜與真實的情景,案例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學習的轉化運用鏈條加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大打折扣。“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充分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理論研討、主題發言、法庭論辯等教學方法,強化“保險學”課程“教、學、研”的良性互動,保險法學教育的層次性發展。因此,在“保險學”的教學過程中,以任務與問題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主動去建構知識、發現知識、轉變知識和擴展知識,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一、模擬法庭教學在“保險學”課堂運用的價值
(一)模擬法庭教學契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后,高等教育的發展步入新階段[1]。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發展和作為社會成員的成長的全面需求之上,凝聚在學生主動投入、積極探索的學習過程中,體現為學生延續終身的學習與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2],其實質是把學生視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模擬法庭教學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要求學生要有充分的知識準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結構中的儲存,充分提取、組織對當前爭論有用的信息,而且還要將之進行抽象、概括、比較、歸類,即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概念化的邏輯體系;同時,模擬中的原告、被告及法官角色也要充分吸收各方觀點的有效信息,完成對相關保險學知識的“審問和明辨”。這一過程,基本由學生根據現實案例自主完成,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會計學涉稅事務處理探討
一、涉稅課程特征
稅金計算、上報、籌劃等涉稅業務的處理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其中稅收法律法規是核心(簡稱“稅法”)。稅法必須以保障稅收活動為其存在的理由和基礎,而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主導地位,使得涉稅業務處理必然要用到財政學中所學的基本知識。財政學需要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結論,使得涉稅業務處理以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稅金核算業務要遵循會計核算制度,涉稅業務處理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學知識。可見,涉稅業務處理已打破了各課程體系之間的分界,需融合多學科知識。融合多學科理念的涉稅課程內容上必將是零碎分散的,必須挖掘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加以歸納總結,將知識系統化。
社會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均衡性和整體變化性,決定著國家為實現特定時期的調控目標,會不斷調整稅收法律法規,這必然影響涉稅業務實踐操作。時效性要求教學緊隨稅收政策法規的調整步伐,不斷更新、充實、完善,也要求教學過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和品質。基于本科階段涉稅課程特征,涉稅課程教學應堅持學科融合、強化實踐、注重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培養。
二、教學團隊建設
(一)師資素質要求
(1)融合多學科知識背景。涉稅課程多學科融合與交叉的特性要求授課教師須具備相關學科知識背景,用以詮釋“企業涉稅”課程的教學內容。(2)歸納總結能力。融合多學科理念的各項稅收法律規定內容零碎分散,教師須具備挖掘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加以歸納總結,將理論知識系統化的能力。(3)實踐能力。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為企業涉稅課程教學的重心,要求教師熟悉企業涉稅處理工作流程,并能準確處理涉稅事務,從而有的放矢地組織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4)與時俱進完善知識結構。涉稅課程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要求教師具備隨著稅收政策法規的調整不斷更新、充實、完善知識結構的能力。
民法學教學反思與重構
摘要:自被引入法學教育領域以來,案例教學法在民法學教學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案例的運用,對于生動形象地闡釋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制度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邏輯思維,增強學生法律實踐應用能力都有莫大裨益。但現有的民法學課堂教學對案例的運用模式的不完善嚴重影響案例教學法作用的發揮,無法充分滿足法學教育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因此,對民法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現狀進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系統地對案例教學法進行反思與重構極為必要。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反思;重構
目前的法學教育框架下,通過在日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成為民法學教學的自覺選擇。案例教學法能豐富教學形式、活躍教學氛圍、拓展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生動性,能有效彌補傳統講授法的不足,是民法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
一、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現狀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法學教學中引入案例,以案例輔助教學內容的學習。案例教學法在民法學課堂教學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具體使用模式、使用方法和使用頻率上存在較大差異性。1.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模式。第一,例證式案例教學法。例證式案例教學法,是民法學課程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案例教學法。此種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基本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穿插案例,用案例來解釋印證民法學基本理論制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針對某一具體、微小的知識點即可使用案例進行闡釋說明,相應的教學案例數量眾多,教師應用起來難度不大,本質上是通過列舉案例印證相應的知識點,因此,這種案例教學法被學者稱為“例證式案例教學法”。第二,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驅動式案例教學法,是在課程開始時采用案例引入的方式導入新的授課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帶著問題進入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此種案例教學法通常選用與教學章節內容相對照的案例,在教學開始時起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隨著授課內容的展開逐步實現對案例涉及問題的解答。第三,實訓式案例教學法。實訓式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學內容進行一段時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時,專門拿出一定的教學時間,針對具有一定綜合性和系統性的重要知識點,使用案例對學生進行應用能力的訓練的案例教學模式。此種案例教學模式大多選用較為復雜的案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對案例的整理、設計與剖析,注重基本知識點與法律實務的對應,側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操作能力。2.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現狀。第一,例證式案例教學法和驅動式案例教學法得到較多使用。例證式案例教學法簡單好操作,案例資源比較豐富且已經形成一定數量的常規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幾乎所有的民法學授課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使用例證式教學法,以此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入闡釋、加深學生的理解。驅動式教學法對于統攝章節全局,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逐步受到民法學授課教師的青睞,在課程開始通過提出引例導入授課內容的做法成為受到師生普遍歡迎的授課方法,有一些民法學教材在編著體例上也是采用了案例導入的創新方法,通過引例帶動教學內容的進行,并適當結合引例對相關教學內容展開分析。第二,實訓式案例教學法被逐步引入、改進完善。隨著傳統案例教學法的弊端日益顯現,不斷有新的改進措施被付諸實踐,實訓式案例教學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引進民法學教學中的。但總體而言,實訓式案例教學法尚處在摸索嘗試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實訓體系,實訓模式不夠成熟穩定,沒有明確的實訓大綱、缺少實訓教材、實訓流程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均有待完善。第三,其他新型教學方法得到探索。圍繞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應用能力,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很多民法學教師都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有教師提出在教學中采用辯論式教學法,“在民法課堂中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社會上的熱點話題讓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辯論中充分挖掘基本知識點和案情的聯系,為自己的觀點提供法律和事實依據,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有教師提出案例摘要撰寫教學法,“要求學生查找與授課內容直接相關的判例,并要求學生寫出判例摘要”,以此讓學生通過對真實判例的分析,實現理論知識點與法律實務的有效對接。
二、案例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文科建設下的法學實踐教育模式
摘要:法學本質上是實踐之學。實踐教育是將法科學生培養成復合型法治人才的關鍵環節,是法科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必經之路。本文以武昌理工學院為例,以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法學實踐教育面臨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提出學訓一體的同步教學解決對策。關鍵詞:新文科建設;法學實踐教育模式;重構;學訓一體;同步教學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鄂教高函【2017】1號)《我國法學人才“三維”培養模式的實踐路徑研究——以武昌理工學院為例》。作者簡介:呂西萍,女,陜西西安人,漢族,武昌理工學院,教授,法學碩士,民商法;邱磊,男,河南南陽人,漢族,武昌理工學院,助教,法學碩士,民商法。——以武昌理工學院為例呂西萍邱磊(武昌理工學院,湖北武漢430223)摘要:法學本質上是實踐之學。實踐教育是將法科學生培養成復合型法治人才的關鍵環節,是法科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必經之路。本文以武昌理工學院為例,以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法學實踐教育面臨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提出學訓一體的同步教學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文科建設;法學實踐教育模式;重構;學訓一體;同步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個部門在天津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旨在切實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1]。同時將2019年定為新文科建設啟動年。2020年11月3日,全國有關高校和專家齊聚山東大學,共同《新文科建設宣言》[2]。“新文科”成為當下高等教育發展中需要認真思考與探索的問題。關于新文科的“新”,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表述,真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作者是20世紀80年代末從政法學院畢業的學生,先后在司法部門、高校從事過司法實務、理論教學工作,深深認識到新文科的“新”,更應體現在強調法學實踐教育導向上。法學知識的學習和創新都是源于司法實踐。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法學教育更應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以及在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以新思想、新理論與新方法總結中國法治經驗、闡釋中國法治理念、貢獻中國法治智慧的同時,引領法學知識體系的創新發展[3]。作者所接受的法學教育基本都是通過法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培養法學人才,因此導致所培養的人才不僅不了解司法實踐,而且更無法在生動的司法實踐中總結和創新理論。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法學人才培養,應以司法實踐為核心,實施學訓一體,運用法學理論指導司法實踐,并在司法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法學理論。
二、法學實踐教育面臨的困境
在法學教育職業化的背景下,培養法科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已經成為法學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因此,法學實踐教育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司法實務部門的高度重視,各法律院校也在積極進行法學實踐教育改革,采取各種有效途徑提高法學實踐教育的質量。但就目前狀況而言,法學實踐教育的效果與質量并不理想[4]。這主要體現為法科學生在畢業后普遍缺乏基本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法律適用能力。以武昌理工學院法學實踐教育為例,武昌理工學院為了提高實踐育人的水平,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育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仍不盡人意。為準確了解法學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于2020年12月26日在武昌理工學院文法學院法學專業大二、大三、大四學生中進行了法學實踐教育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68份,回收問卷168份。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在實踐教學方面開展得好的形式為:案例教學、模擬審判,學生反映良法學教育法制博覽2021年4月上•177•好。其中66%被訪學生認為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教學,其教學效果極佳;42%的被訪學生認為通過開展模擬審判活動,使同學們很快進入角色,并熟練掌握審判程序。在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三個方面,71%、60%和47%的被訪學生分別認為取得的收效較大。在需要加強實踐教學方面,65%的被訪學生選擇社會實踐;57%的被訪學生選擇法院旁聽;50%的被訪學生選擇專業實習,43%的被訪學生選擇法律咨詢。同時在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時,被訪學生也提出了實踐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法院旁聽、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實踐形式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學生因平時沒有撰寫過論文,故認為撰寫一篇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難度較大。二是校外司法資源不足影響法院旁聽、法院實習等實踐活動的開展。由于法院審判工作任務繁重,加之法院工作條件,接受人數較多的學生(40人左右)集體旁聽有困難,導致學校安排旁聽活動也不能讓學生滿意。同時,由于司法資源不足也導致學生集中實習難以統一安排。即使進入法院等司法實務部門實習的學生,由于法律職業能力的欠缺,接收單位也多半是安排實習學生裝訂卷宗等工作,很少能給予業務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實踐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如果學生缺乏法律職業能力,實踐教學的效果就難以凸顯。
VR法學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分析
【摘要】VR技術的普及給予職業教育不同的實踐視角,VR的應用給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帶來深刻的變革,傳統的校內、校外實踐基地模式將向著校內、校外實訓基地與虛擬現實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發展。法律職業的實訓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構建適合的實訓實驗室,以VR技術為依托構建電子法律診所、模擬法庭等職業實驗室,有助于對法科學生進行法律職業方面的虛擬仿真訓練,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提升其相應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虛擬仿真;沉浸式;法律職業;實訓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12年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加強實踐教學,創新仿真實訓資源應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引入仿真實訓模式對提升在校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虛擬現實技術(Virtua1Reality,簡稱VR)的應用給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傳統的校內、校外實踐基地模式將向著校內、校外實訓基地與虛擬現實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發展。VR不僅僅是簡單的模擬仿真技術,而是能夠有效的支持復雜的技能,即各類知識的儲備、錯誤診斷與反饋,讓學生對未來面臨的職業問題有一個模擬的認知,可以說這是VR最大的優勢之一,這個系統可以盡可能的讓學生體現職業技能應用的真實場景。
二、VR在高校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中的現實應用
VR主要是借助于圖形圖像、仿真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在計算機上所構造的,可輔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的傳統職業教育實訓環節。VR虛擬仿真實訓與真實的實訓相對應,兩者最為關鍵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實訓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象與事物是否真實存在。在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中,實訓課程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觀察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同時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斷促進學生進行鉆研和創新。以VR技術為基礎的虛擬學習環境一方面可以模擬真實世界中的各種感官認知,另一方面可以起著連接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媒介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促進問題的解決。在虛擬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進行深入的沉浸,使得學生可以置身于最優的學習氛圍之中,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不同的問題,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切身的進行職業訓練。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文科類專業偏重于教學,實踐安排較少,大都安排在畢業之前進行實習,但是大多數學生都只是掛名進行實習,而不是真正的到這些單位實習,主要的重心還是放在找工作上。
經濟法教學中案例的運用(共2篇)
第一篇 一、案例分析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受到老師和學生普遍歡迎,老師能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點并長期記憶,學生也喜歡通過一個小案例來掌握復雜的知識點,使教與學在娛樂寓教的過程中進行。因而使繁瑣無味的經濟法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能更加易懂、易理解。和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差些,通過一個個案例,一個個情境,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其次,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會用大部分時間來講授理論知識,是一種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較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運用案例分析法,從單向灌輸到雙向互動,到激烈的討論,就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分析推理、語言表達、活動社交等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重點掌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去解決,從而培養高職高專應用型學生。
二、經濟法教學中如何使用好案例分析
(一)選擇案例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針對性要強
案例是經濟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引用案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更好的去理解這個知識點,所以,案例的選擇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二者不能存在牽強附會、若引若離的情況,否則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疑問。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需要引入案例時,必須選擇和教學內容關聯性強,針對性強的案例。例如,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崗位較多,接觸票據機會非常多。因此,我們在選擇案例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和現實生活為例,如你作為一名會計工作人員,不慎丟失票據后應該怎么辦?可以采取哪些補救措施?通過一個案例把以上問題都包含在內。這些內容和經濟法中的《票據法》一章就有直接關系,就可以引用票據相關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清晰懂得票據的種類、簽發程序、補救措施等。其次,我們也可以選擇播放和教材內容相關視頻,通過節目里的案例能讓學生更加形象的去思考問題,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也積極的調動起來,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選擇案例要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教改初探
論文關鍵詞:法律課程專業特色工商管理專業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功能,為了適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就要合理科學設置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定位于專業特色需要改革傳統教學內容并且要切實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
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有著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特色和優勢,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育具備現代工商企業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強的實用型基層管理人才。法律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必修科目,然而法律課程的教學現狀明顯不能滿足其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一、當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在功能上具有相對獨立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市場經濟法治觀念,強化學生對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的掌握,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最終服務于培養基層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然而,目前法律課程的教學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相長”的授課效果,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1.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欠缺合理性
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改革探析
【摘要】為了培養適合鐵路貨運生產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針對職業院校的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與鐵路貨運技能大賽競賽內容的差異,應從課程的授課內容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期使職業院校“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常態化。
【關鍵詞】職業院校;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技能大賽
一、引言
近年來,技能大賽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逐漸扮演指揮棒的作用,技能大賽的比賽內容和行業前沿發展聯系緊密,很多職業院校已經形成通過參加大賽提升辦學質量的意識,并以此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實踐動手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從理論向實踐從單一向復合性轉變。[1]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是鐵道運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是培養學生掌握鐵路貨物運輸組織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環節。目前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實訓過程中的實踐性和交互性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學生主要以教師教學為主,對學生的創新性和激發思維培養較少,實訓環節很難滿足學生對一線技術技能的要求。[2]如何通過技能大賽,將其先進的理念和行業前沿動態運用到課程的實訓環節?進一步提升學校為行業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能力和實力,使大多數學生通過課程的實訓就能掌握現場的新知識、新技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鐵路貨運組織技能大賽分析
貨運技能大賽針對貨運值班員(車站)、貨運員、貨運核算員、貨檢值班員、貨運檢查員、貨運計劃員、貨運車長、鐵路客戶服務員(貨運)、貨運安全員等9個工種,包括理論和實作兩部分考試,其中理論競賽占總成績的30%,實作競賽占總成績的70%,實作競賽主要內容為崗位應知應會模擬實作。理論、實作競賽包括《國家職業標準》,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貨改以來總公司下發的各類文電,并突出安全、營銷、服務、作業標準化及物流等相關知識。鐵路貨運組織實訓課程是鐵道運營管理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核心課,該課程的知識點基本涵蓋了貨運系統職業技能競賽的競賽內容。我們以本門課程為示范就貨運技能大賽和鐵路貨運組織的融合進行一些嘗試。
簡論高等職校工商管理法律課程教改
關鍵詞:法律課程專業特色工商管理專業
摘要: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功能,為了適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就要合理科學設置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定位于專業特色需要改革傳統教學內容并且要切實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
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有著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特色和優勢,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育具備現代工商企業管理能力、綜合素質較強的實用型基層管理人才。法律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必修科目,然而法律課程的教學現狀明顯不能滿足其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一、當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工商管理專業法律課程在功能上具有相對獨立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市場經濟法治觀念,強化學生對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的掌握,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最終服務于培養基層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然而,目前法律課程的教學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相長”的授課效果,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1.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欠缺合理性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倫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