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20:21: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律信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律信仰的培養綜述
依法論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治國方略和價值選擇。像任何一個國家步入法治化一樣,中國政府要步入法治化軌道,要建成法治國家,應具備以下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會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制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秩序所內含的倫理價值的信仰,即社會公眾對法律忠誠的信仰。如果說前者是法治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實現的關鍵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關鍵。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無法促成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那么要建成法治社會和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種空想。本文試就法律信仰的培養,推進法的精神形成的問題作以下幾點探討。
一、培養法律信仰的原因分析
1.從歷史角度看,培養法律信仰具有應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產生并非是現代才興起的產物,早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就有了這一概念的雛形,隨后經歷了西方的各種宏揚法的正義的精神文化建設將其定形,如十二世紀中葉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以及后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羅馬法基本精神的運動。應該說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不管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法學家們,還是西方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家和啟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養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視“信仰”的權威。然而,培養對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對此,筆者將結合歷史作如下的闡述:
第一,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思維敏捷的法學家把法律提到倫理性的高度加以贊揚,認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藝術”;同時,他們十分重視從社會文化倫理角度解讀法的精神本質,將其看成是深藏在實定法之后的最高價值主體,從而確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并有利地保護了當時城邦自由民從事商品經濟的活動。不容置疑,法學家們對法律的崇高追求并達到適應當時經濟狀況的需要,很大程度激發了當時城邦人民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對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這種信仰的產生,無疑促成了當時城邦社會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羅馬城邦國家告別原始共同體的人治模式,進入依法而治的法治化的歷史進程之中。
第二。在西方的羅馬法復興運動到后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所發起的許多運動中,以各種形式來(絕大多數是以法律的形式)提倡個性自由和解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和廢除封建等級和特權觀念等等,這一切無疑為后來的資產階級的法治國理論奠定了基礎。即使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發起的以“信仰得救”信條的宗教改革運動,培育和傳播了馬克斯。韋伯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倫理精神,這一精神高揚了“信仰”的權威和價值,因而這一信仰理念,又使廣大宗教徒從等級森嚴的教會制度的統治中解脫出來,而自愿在當時已成為社會權威的象征-法律的支配下,即在信仰法律的觀念的支配下積極投身于政治經濟活動,這促成了西方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從而進一步為近現代的資本主義法治戰略的實施和實現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法律信仰培養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文章認為,為何要培養法律信仰的原因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其有應然性和重要性,以及其是法治本身的需要;還認為,法律信仰的培養所面臨的障礙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舊的法律觀念的影響、立法的膨脹、司法體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的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義思想的存在等因素的結合,因此,要將法治精神的建設同市場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增強社會公眾的權利意識,消融國家優位的理念,樹立起社會優位的理念,加強對國家公職人員的教育和管理,增強國家公職人員的守法觀念。
〖關鍵詞〗法律信仰信仰培養法治法治精神
依法論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治國方略和價值選擇。像任何一個國家步入法治化一樣,中國政府要步入法治化軌道,要建成法治國家,應具備以下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會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制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秩序所內含的倫理價值的信仰,即社會公眾對法律忠誠的信仰。如果說前者是法治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實現的關鍵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關鍵。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無法促成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那么要建成法治社會和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種空想。本文試就法律信仰的培養,推進法的精神形成的問題作以下幾點探討。
一、培養法律信仰的原因分析
1.從歷史角度看,培養法律信仰具有應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產生并非是現代才興起的產物,早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就有了這一概念的雛形,隨后經歷了西方的各種宏揚法的正義的精神文化建設將其定形,如十二世紀中葉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以及后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羅馬法基本精神的運動。應該說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不管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法學家們,還是西方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家和啟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養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視“信仰”的權威。然而,培養對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對此,筆者將結合歷史作如下的闡述:
法律信仰的培養論文
〖內容提要〗文章認為,為何要培養法律信仰的原因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其有應然性和重要性,以及其是法治本身的需要;還認為,法律信仰的培養所面臨的障礙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舊的法律觀念的影響、立法的膨脹、司法體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的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義思想的存在等因素的結合,因此,要將法治精神的建設同市場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增強社會公眾的權利意識,消融國家優位的理念,樹立起社會優位的理念,加強對國家公職人員的教育和管理,增強國家公職人員的守法觀念。
〖關鍵詞〗法律信仰信仰培養法治法治精神
依法論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治國方略和價值選擇。像任何一個國家步入法治化一樣,中國政府要步入法治化軌道,要建成法治國家,應具備以下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會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制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秩序所內含的倫理價值的信仰,即社會公眾對法律忠誠的信仰。如果說前者是法治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實現的關鍵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關鍵。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無法促成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那么要建成法治社會和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種空想。本文試就法律信仰的培養,推進法的精神形成的問題作以下幾點探討。
一、培養法律信仰的原因分析
1.從歷史角度看,培養法律信仰具有應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產生并非是現代才興起的產物,早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就有了這一概念的雛形,隨后經歷了西方的各種宏揚法的正義的精神文化建設將其定形,如十二世紀中葉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以及后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羅馬法基本精神的運動。應該說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不管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法學家們,還是西方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家和啟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養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視“信仰”的權威。然而,培養對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對此,筆者將結合歷史作如下的闡述:
現代法治與法律信仰論文
論文關鍵詞:法律信仰現代法治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法律信仰與現代法治的關系,并就如何培養國人的法律信仰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法治國家的建設有所助益。
一、法律信仰與法治的關系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任何國家或民族步入法治狀態均須創設兩個互相關聯的條件,首先是要設計一套盡可能完善的安排和制度,這是實現法治的最基本條件。第二是作為法治“軟件”系統的法律信仰,由于它深刻地反映了法治的內在意蘊、精神氣質與性格,因而構成了法治得以實現的決定性條件。
作為公民法律素質之核心的公民法律信仰乃法治之精神內核所在。社會成員對法治的普遍認同、信仰,是法治得以實現的社會思想基礎。只有在公民的法律意識中注人法治的理念,使之上升為法律信仰,才能為法治提供堅實可靠的社會精神支撐。一種沒有信仰支持的法治,只有法治的外表而沒有法治的靈魂。如果一個國家要走向法治化,那么只有培養和喚起人們對法律的獻身與熱忱,并把法律當作信仰的對象,惟其如此,法治才能得到人們內心道德信念的支撐,從而最終實現整個國家的法治化。故而,沒有對法律的信仰,就無法實現法治。
二、西方法治的發展
中職法律教學法治信仰研究
摘要:中職法律教學對于學校教學內容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法治課是學校的一門必修課程,法治課的施行有助于學生良好法治信仰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的發展。同時也能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構建和諧社會。因此本文就當前中職法律教學中法治信仰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對中職法律教學中法治信仰的滲透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法律教學;法治;信仰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亦是如此,法律就像是一個國家的規矩,它規范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公民只有知法守法才可以構建和諧安樂的社會環境,而想要公民遵守法律法規就首先要讓他們了解明白法律。因此在教育中施行法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滲透法律信仰是法治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法治信仰的滲透有利于培養守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中職學生,同時也為我國的依法治國國策提供了保障。
一、中職法律教育現狀分析
(一)中職學校的現狀。學校作為傳授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當下一些中職學校,還遠遠沒有意識到法律教學的重要性,忽視了法律教學課程,過于重視專業課而縮短法律課程的時間,更有甚者,一些學校并沒有開設法律課程,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過于落后,學生的法治信仰也無法滲透。(二)中職教師的現狀。一些中職學校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素養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尤其是在法律教學方面的教師,其教學水平更應該提高。當下的教師往往還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根據教材照本宣科,不能靈活的調動課堂氣氛,課堂枯燥乏味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有一些教師本身就不注重法律教學,從而來培養學生的法治信仰更無從談起了,教師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三)中職學生的現狀。一些中職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法律教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法律課程太過于枯燥乏味,所以經常選擇逃課或者在課堂上聊天、玩游戲、刷微博等等,這些現象在一些中職學校比比皆是,長此以往,使得學生的法律素養甚至于綜合素質全面下降,可能會嚴重影響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甚至可能會釀成大錯。
二、中職法律教學中法治信仰的滲透路徑
法律信仰問題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
法律信仰是什么?通常認為,它是指基于主體通過對法律現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內心對法律價值的認同,對法律的堅定信念和尊重,是公眾自覺的守法的升華。法律信仰是法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熱點問題,尤其是對于強調依法治國的現代社會來說,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無可置疑。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詳細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關鍵詞]法律信仰、法治、法律信仰缺失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法律信仰是什么?通常認為,它是指基于主體通過對法律現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內心對法律價值的認同,對法律的堅定信念和尊重,是公眾自覺的守法的升華。法律信仰是法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熱點問題,尤其是對于強調依法治國的現代社會來說,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無可置疑。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詳細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假如說,你作為一名游客,慕名來到白馬寺,從外表看起來,這座寺廟卻找不到任何供你頂禮膜拜的神佛。此刻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現在也正面臨著這種尷尬和困境,一方面大量的法律被批發出來,法律體系日益完備,法律殿堂日益恢弘,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著對法律神圣性的信仰缺失的問題。
領導干部法律信仰培育路徑探析
摘要: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嚴峻的問題。成績不容否定,不足不能掩蓋。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領導干部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是法律專業畢業、從事法律工作的領導干部以身試法,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嚴重的傷害,敗壞黨和政府的聲譽,辜負黨和人民的期盼,讓自己失去為黨和人民服務的機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對法律的起碼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維護法律的尊嚴、嚴肅性和權威性,關鍵在于領導干部先信仰法律,繼而帶動民眾對法律的信仰。因此,培育領導干部的法律信仰,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本文擬從法律信仰的含義、培育領導干部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和路徑做一些探析。
關鍵詞:領導干部;法律信仰;培育
同志曾說:“黨的路線方針確立之后,領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1]領導干部在我國各項事業中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領導干部的法律信仰情況深深地影響著我國各項事業的進展。當前,我國正在全力以赴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干部的法律信仰缺失,不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不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我們必須要把培育領導干部的法律信仰這項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并且把它做好。
一、法律信仰的含義
經過查閱《現代漢語詞典》,信仰是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2]因此,法律信仰的含義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內心上相信和尊敬法律,二是行動上要以法律為準繩,做到遵紀守法。這兩個方面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學法,懂法,是內心上相信和尊重法律,擁有法律知識的表現;用法,守法,是行為上以法律為準繩,遵紀守法的表現。通俗地講,法律信仰是指對法律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培育領導干部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一、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現
1.法律知識薄弱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前提
法律知識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知識主要是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獲取,法律基礎課程知識面較窄,理論層次較淺,課時安排較少,學生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國法律的基礎知識,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法律理論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重專業課程、輕公共基礎課程,普遍重學分、輕實效,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多數學生對法律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對法律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上升,大多數都是因為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大學生的犯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給法治中國與和諧社會建設帶來極大的危害。
2.法律意識模糊造成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
在中國,要樹立法制觀念必須樹立法治主義的法律觀念,排除和拋棄法律工具主義觀念。很多大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法治的內涵和真諦,缺乏對法的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價值的理解和向往,由此,他們認為法治就是公民必須守法,因為法是由國家制定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倘若不遵守,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僅僅被看著是一套強制性的、以暴力機器做監督后盾的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把法治當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簡單的工具。大學生對法治的膚淺和模糊認識,往往使他們只是看到法律的消極方面,而忽視法律是人們獲取正義需求的最佳途徑。同時,由于法律工具論的影響,法律界幾乎被貼上了政治的標簽,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自己不犯法,就與法律無關,甚至有些學生對法的態度極端功利,大大消減了對法的信仰度。
3.法律無用論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一個特征
法律信仰阻卻之分析研究論文
2001年12月3日,李鵬在全國法制宜傳日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做到依法治國,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必須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當然,在理論界,特別是法學界所期望的更高:要樹立法律的”權威“,讓法律成為國人的”圣經“,讓國人信仰法律。誠然,經過20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普法運動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國民的整體法治意識已經大為提高。但至今一現象還是存在,那就國民對法律仍缺少神圣的信仰。這是偶然嗎?不,我認為它有中國社會歷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國人從來沒有宗教。
自古以來,中國的智識階級就一直是無神論者。在中國,宗教在虔誠和玩笑之間并無甚鮮明的界線。中國人的宗教經得起褻瀆,不神圣:可以把潑婦比作玉皇大帝;麻姑、八仙之一則是壽宴上的常客。中國人的宗教不執著:如持齋的人常常留戀著肉。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更好的發明是吃“花素”制度:吃素只限于初一、十五或菩薩的生辰之類。中國人的宗教很功利:一個從不信教的人會在婚后去求“送子觀音”;開店后會供上“財神爺”。這也就不奇怪在中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了。
然而,法律是有宗教性的。脫胎于宗教的法律的血液里必然活躍著宗教的因子。宗教給與法律以其精神、方向和法律獲得尊重所必需的神圣性,法律的宗教性是法律被信仰的基礎。信仰共產主義的國家從來都是否認宗教的,自然也不會承認法律的宗教性,他們只看到法律的階級性和工具性,“對于前蘇聯人民來說,上帝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列寧”。在中國,僅僅是出于“統一戰線”政策的需要,為了團結盡可能對多的教民,對宗教抱著“不提倡也不反對”的觀望態度。信仰在中國是稀缺物。
對宗教的態度尚且如此,那又何敢期待國人對法律會有什么樣的堅定信仰。
中國是一個務實、功利的國度。即使我們移植了西方的法律,也只是復制了法律的形式,而未能將法的精神內部化,沒有賦予它宗教內涵,法律還沒有成為內在信仰,僅僅是一部外部規則。在中國,法有“有用”和“無用”之分,如經濟法、民商法就叫熱門,而法理、法史則為冷門。這是法的信仰缺失的直接惡果。正如黑格爾所說:‘它們不是法律,而是壓制法律的工具“。
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
摘要:文章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工作、提升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法治素養、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三個方面提出培育大學生法律信仰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路徑
強調,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高校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法律信仰會直接影響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必須加強法治教育,要把握規律性、體現科學性、富于創造性,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行為特點,從“知法”、“信法”、“用法”三個層面積極開展工作,積極引導廣大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發揮其普及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知法、懂法是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的前提。因此如何利用課程建設來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因此,必須加大這門課程的改革力度,實現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使課程實現從法律知識教育向法律信仰教育的轉變。教學方法上要從“新”字上下功夫,如教學中的討論環節設置要新在“討論主題”和“討論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討論主題必須涵蓋新的現實問題,并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解答這些新問題。討論方式上教師要用“互聯網+”思維設定討論方式。例如,討論的方式可以“課下網絡討論總結+課上討論結果展示、點評”的方式進行。課下網絡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可以在網絡課平臺上進行也可以在教師建立的課堂微信群中進行,組長負責總結討論結果。課上討論結果展示環節為各組組長利用PPT在課堂上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相應的點評。踐教學中的教學方案設計要重在解決大學生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上,構建“認知•體驗•踐行”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例如,當前一部分大學生存在知行不統一的現象,因此,在實踐教學中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針對這種現象設計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方案的必須根據大學生實際情況,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進行設計。以促進學生“知行統一”為指導思想,構建“認知•體驗•踐行”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在理解法律及其歷史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的發展規律和時代價值,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核心要義,不斷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程設置上除了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一門必修課外,還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設相關的法治教育通識選修課程,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合理設置,把法律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知法還要在讀書上多下功夫,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可開展“專題參與式讀書”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法律相關書籍,每學期選一個讀書主題,為同學推薦書目,學生撰寫體會,并在班級微信群、QQ群分享,從而提升廣大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提升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法治素養,發揮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領作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倫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