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時間:2022-10-20 10:05:24
導語: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法律知識薄弱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前提
法律知識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知識主要是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獲取,法律基礎課程知識面較窄,理論層次較淺,課時安排較少,學生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國法律的基礎知識,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法律理論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重專業課程、輕公共基礎課程,普遍重學分、輕實效,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多數學生對法律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對法律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上升,大多數都是因為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大學生的犯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給法治中國與和諧社會建設帶來極大的危害。
2.法律意識模糊造成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
在中國,要樹立法制觀念必須樹立法治主義的法律觀念,排除和拋棄法律工具主義觀念。很多大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法治的內涵和真諦,缺乏對法的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價值的理解和向往,由此,他們認為法治就是公民必須守法,因為法是由國家制定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倘若不遵守,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僅僅被看著是一套強制性的、以暴力機器做監督后盾的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把法治當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簡單的工具。大學生對法治的膚淺和模糊認識,往往使他們只是看到法律的消極方面,而忽視法律是人們獲取正義需求的最佳途徑。同時,由于法律工具論的影響,法律界幾乎被貼上了政治的標簽,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自己不犯法,就與法律無關,甚至有些學生對法的態度極端功利,大大消減了對法的信仰度。
3.法律無用論是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一個特征
目前,我國社會的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應有的尊嚴,消弱了法律的權威。尤其是一些法官判案,不依照法律判案,而是按照領導的意志辦案;另一方面往往出現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色情案等等,這些現象都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格格不入,對我國法制建設產生了破壞力的影響,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就在于社會現實對他們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4.權力至上的思想影響了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堅定性
中國的歷史是一個權力發展變化更替的歷史,王權在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如“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等。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權利觀念,至今仍然存在,而且在某些地方或者某些人身上還非常嚴重,這種現象的存在阻礙了經濟發展、影響了文化進步、侵害了人民的利益,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具有極大的負面效應。
二、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的主要路徑
1.高校積極開展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信仰,首先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和法律意識教育。高校法律基礎課是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課程,但由于內容多、課時少,很難達到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目的。高校法律課教師要積極探索法律課的教學改革,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法律基礎課屬于大學課程中的公共課,課時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系的部門法,如民法、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等,由于與學生密切相關,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普法效果。第二,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演講、辯論等,使大學生能夠在準備的過程中實現自覺,在已有的法律基礎上補充新知識,從而才能達到普遍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增強法律信仰的效果。
2.營造良好法治教育氛圍
我國高校是培養建設法治國家和構建和諧社會主力軍的場所,應該努力優化校園法治教育環境,營造法治教育濃厚的氛圍,優良的校園法治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法治理念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首先,要著力構建公開透明的法律監督體系。讓師生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不斷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師生參與、專家參與、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決策法定程序。確保事關師生權益的事項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其次,高校應充分利用各類校園媒體和宣傳平臺進行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宣傳。同時,還應當充分利用各類法律宣傳日等機會,組織學生發放宣傳材料、舉辦圖片展、進行現場法律咨詢等活動,以營造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推進法治教育的常態化建設和不斷向縱深發展。只有營造全方位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才有助于大學生增強法治觀念,才有利于法治成為大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和文化信仰。
3.完善法治教育理論體系
高校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機制都要進一步完善,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服務。優化整合法律教學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為核心目標;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為能力目標;拓寬教學時空,以培養大學生法律信仰為情感目標。建立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法治教育與校紀校規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機制。高校要強化法制工作機構的建立和運行,充分發揮其在依法、科學、民主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學校依法行政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高校要建立健全權利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學校師生員工申訴和聽證制度,切實維護和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要積極創造條件,提高法律教師的業務水平,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優秀教師隊伍,這是提高大學生法律信仰的關鍵。
作者:趙博 單位:菏澤學院法律系
- 上一篇:“我們的節日·重陽節”專題活動總結8篇
- 下一篇:法律診所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