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康復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01:55: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后康復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產后康復培訓

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療效探析

產婦分娩屬于一項復雜且高風險的過程,分娩過程會給產婦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婦產科護理中,對產婦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健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多數產婦在分娩前已認定分娩過程是極其痛苦的,同時又由于對分娩知識的缺乏,常常會有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產生,這些負面情緒多會對產程的進展造成不良的后果。如產程延長、分娩風 險加大等,甚至會提高剖腹產率。健康教育作為整體人性化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平緩產婦的不良情緒,有利于產婦的分娩和康復。我院對2013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的142例產婦進行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我院婦產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產婦142例,初產婦105例、占73.94%,經產婦37例、占26.06%。年齡20~38(24.7±5.9)歲,孕37~42(38.4±2.3)w。所有產婦均愿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根據是否實施健康教育將產婦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每組71例。兩組年齡、身高、體重、孕周、產次分布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臨床護理,給予普通健康教育,對就診產婦存在的疑惑給予及時、耐心的解答。健康教育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定期舉行產婦健康教育。對產婦進行孕期健康知識的講解和培訓,讓其了解孕期對分娩的母嬰健康有直接性的關系。護理人員應告知產婦在孕期保持合理的飲食和愉悅的心情有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對產婦恐懼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希望選擇剖腹產進行分娩的心態,護理人員應積極對產婦進行心里疏導,并向其講解相關的孕產知識,使其了解自然分娩的優點。(2)加強健康教育宣傳。采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進行宣傳,如發放宣傳冊、播放宣傳教育片等,使產婦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接受健康教育,消除產婦心中的焦慮與恐懼,促進母嬰健康。(3)對住院產婦實施一對一的產科宣傳教育和生活飲食指導,廣泛收集產婦資料,以了解產婦心理。同時,指導產婦以快樂平和心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分娩。分娩后,也要對患者實施健康宣傳教育,對患者的體位提升自我保健的意識,促進身體的快速康復。

查看全文

分娩后憂郁癥心理護理論文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方法將88例產婦分成陪伴分娩組即觀察組(38例)和無陪伴分娩組即對照組(50例),比較2組產婦產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產后抑郁水平和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和抑郁水平。

【論文關鍵詞】心理護理;產后抑郁癥;臨床分析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孕產婦的心理保健,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產后抑郁癥是指發生于產褥期的抑郁,是介于產后精神病與產婦抑郁之間的精神疾患。

產褥期婦女情感處于脆弱階段。筆者就陪伴分娩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作初步探討,現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88例產婦均系2003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分娩的產婦,年齡21~38歲,孕周36~42周,新生兒體質量~4300g。陪伴分娩產婦38例作為觀察組,同期無陪伴分娩產婦50例作為對照組。2組產婦既往均無精神病史,年齡、孕周和新生兒體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護理對順產尿潴留影響

產后尿潴留是產科產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產婦在胎兒分娩后第一次排尿時,盡管已經有了明顯的尿意,但超過8h卻排不出來,這種排尿障礙醫學上稱為尿潴留。心理因素、產時情況、產后指導等都影響著產婦是否能順利排出產后第一次小便。筆者分析探討在順產產程不同的階段,在產前、產時和產后為孕產婦提供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專業的指導,有效地降低順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總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順產產婦資料,順產分娩6495人次,發生產后尿潴留158例,其中134例為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為100%,經產婦24例,均合并會陰裂傷,第二產程延長16例,陰蒂及尿道口黏膜擦傷21例。

1.2方法

1.2.1分娩環境設置:家庭式分娩、導樂陪產的推行與落實。設置獨立產房,環境舒適,實行人性化管理,鼓勵家屬進行溫馨陪產,丈夫溫馨陪伴分娩給予產婦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減少分娩恐懼,專業人員的導樂陪產增加了產婦自然分娩的自信心,減少不利產程進展的因素。

查看全文

預防產后并發癥護理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對產后并發癥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用“隨機法”將醫院260例產后孕婦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和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婦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后并發癥總發生率要比對照組低得多(P<0.05)。結論:對產婦前瞻性護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她們產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關鍵詞:產后并發癥;前瞻性護理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所謂產后并發癥,是指產婦在妊娠期間患有的內科疾病在產后無法治愈,甚至有所加重,嚴重者甚至會威脅到產婦的生命安全[1]。相關研究表明,對產后孕婦實施高質量的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各類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本文重點從對產后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出發,分析前瞻性護理管理策略的運用效果與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從醫院選取了260例產后孕婦(2016年6月~2018年6月),將她們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130例。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產婦;②不愿意參與本研究或配合度不高的產婦。對照組:年齡:22~38歲;生產方式:自然分娩92例,剖宮產38例;妊娠次數:首次妊娠86例,再次妊娠44例;妊娠結果:早產20例,足月產103例,過期產7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生產方式:自然分娩95例,剖宮產35例;妊娠次數:首次妊娠89例,再次妊娠41例;妊娠結果:早產18例,足月產106例,過期產6例。組間資料比較(P>0.05)。1.2方法。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護理人員遵照護士長的分配按照本職工作對入院產婦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和產前檢查,分娩后按照醫囑觀察生命體征、陰道或術口出血情況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護士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和護理質量進行把控,并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1.2.2觀察組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模式(1)建立層級護理管理模式。護士長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護齡、職稱、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后選擇2名小組組長和1名責任組長共同對產婦的護理工作和質量進行把控,護士長作為主控者,主要負責人員的工作職責分配和管理;責任組長負責監管所有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情況,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上報和獎懲,重點關注產婦產后護理的各項風險因素,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小組組長負責管理管床護士,督促她們積極查房,并提供優質服務;管床護士負責產婦的基礎護理工作,重點關照產婦的身心安全,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和護理[3]。(2)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產科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操作流程、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性、產后并發癥預防及處理方法等,重點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以便為產婦提供更好的產后服務。(3)產后并發癥前瞻性護理。產后抑郁護理:多數產婦,尤其是初產婦由于家人注意力的轉移,使自己感覺不受重視,加之自身身份的轉換,對新生兒的護理技能不熟練等因素,都易使她們出現產后失落、煩躁、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4]。護理人員應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指導相關的產后恢復技巧,使其轉變情緒,端正觀念。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尋求家屬的支持與配合,鼓勵他們積極關心和陪伴產婦,并盡可能滿足其需求。(4)產后尿潴留護理:由于產時產婦的膀胱和尿道受到壓迫,導致膀胱排尿反射受到影響[5]。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加強排尿訓練,為其進行隱私部位的遮擋,并通過腹部熱敷、聽流水聲等方式幫助產婦排尿,以防出現尿潴留。如果產婦膀胱充盈可又超過4h無法自主排尿,護理人員應給予導尿幫助。(5)產后出血護理:產后出血是產后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在經產婦、高齡產婦、多胎產婦中發生率較高,如果處理不及時,將有可能引發失血性休克、死亡等嚴重后果[6]。護理人員應每隔半小時觀測一次產婦的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的情況,通過鼓勵產婦盡快哺乳、排尿、腹部按摩等方式加速子宮收縮。對于出血嚴重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醫囑給予相關藥物治療。(6)產后切口感染護理:護理人員進行切口消毒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注意手部的消毒與物品的無菌效果;及時幫助產婦更換衛生墊,并幫助其轉換體位,防止長時間壓迫傷口;在進行飲食攝入時,要指導家屬選用富含優質蛋白、易消化的食物。1.3觀察指標。1.3.1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比較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對兩組管理制度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定,包括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專科護理、消毒隔離、安全管理、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性六個方面。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不滿意、較滿意、非常滿意三個方面,總滿意度=(較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1.3.2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包括產后抑郁、尿潴留、出血和切口感染四個方面。1.4統計學方法文中所有數據應用SPSS20.0for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數據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制度

為加強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提升“設施配備多能、人員培訓全能,工作提高效能,服務健全功能”的“四能”水平,按照“一體化、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的“五化”規范,達到“小病有良醫、慢病有干預、大病有救助、就診有醫保、健身有指導、康復有器械”的“六有”標準,特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標準(達標)站基礎管理考核辦法。

一、基本功能

1.基本醫療服務

(1)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藥及技術,開展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

(2)提供出診、家庭病床和家庭護理等家庭衛生服務。

(3)提供院前急救服務。

查看全文

自然分娩產婦敘事護理價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自然分娩產婦開展敘事護理的價值。方法:將曲靖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的80例自然分娩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分娩護理,試驗組給予敘事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后母乳喂養率、產程平均時間、產后自行排尿時間及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產后出血、新生兒誤吸等發生率。結果:試驗組母乳喂養率、負面情緒指標、產程平均時間、產后自行排尿時間、產后出血、新生兒誤吸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改善(P<0.05)。結論:自然分娩產婦實施敘事護理效果確切,可減輕產婦不良情緒,縮短產程,減少母嬰不良情況和加速產后恢復,提高母乳喂養率。

[關鍵詞]自然分娩;敘事護理;母乳喂養;產程;自行排尿;并發癥

產后出血、產后抑郁、新生兒誤吸等是自然分娩產婦分娩的常見癥狀,若不及早有效干預,不僅會引起各種并發癥,還會影響自然分娩產婦的產后康復和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在自然分娩產婦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1]。敘事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故事傾聽、吸收,幫助患者實現生活、疾病故事意義重構,并發現護理要點,繼而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護理實踐。為了探討敘事護理對于自然分娩產婦的作用,本文擬對自然分娩產婦開展敘事護理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曲靖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的80例自然分娩產婦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試驗組年齡21~37(27.01±2.65)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例;孕期38~41(39.48±2.63)周;對照組年齡21~36歲(27.56±2.61)歲;初產婦29例、經產婦11例;孕期38~41(39.85±2.43)周。兩組產婦年齡、孕期、孕產史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分娩護理,常規根據以往的分娩流程做好相關護理配合工作。試驗組則予敘事護理:①護理培訓。先對產科護士進行敘事護理工作的培訓,包括掌握敘事護理的概念、方式、敘事護理的素材及護理途徑等,并培養其敘事能力、表達能力、傾聽和理解能力,促使護士掌握敘事護理方式。②心理敘事護理。產前安撫自然分娩產婦,介紹分娩時可能發生的自然分娩產婦情況,為自然分娩產婦做好心理準備;指導產婦和家屬觀看關于產后抑郁的相關視頻,促使家屬充分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情感支持;另外,在觀看后鼓勵產婦和家屬提出相應的問題并給予解答,鼓勵產婦表達自身的感悟和理解,幫助其樹立自然分娩信心和更好調節自我情緒的變化。③分娩的敘事護理。告知和引導自然分娩產婦正確對待產痛,傳授如何緩解疼痛,鼓勵自然分娩產婦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產婦的順產成功率;通過邀請成功自然分娩的產婦現身說法,表達分娩的感受,提高產婦的認知,減輕其恐懼感。④產后護理知識的敘事護理。產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自然分娩產婦的情況,做好保暖,血壓測量,引導自然分娩產婦正確進行母乳喂養,做好生活等方面的護理,通過視頻播放產后母乳喂養、新生兒沐浴等護理知識,并建立微信群,方便產婦和產婦之間、產婦和護士、醫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更進一步掌握相關的產后護理方法[2]。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母乳喂養率[3]、產程時間(開始分娩到胎盤娩出時間)[4];產后排尿時間(分娩結束到產婦自行排尿時間);護理前后負面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價;產后出血、新生兒誤吸發生率。1.4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x±)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等級資料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和平均秩次(R)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兩組百分率比較采用Fisherχ2檢驗;均由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查看全文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轉歸的影響。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行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轉歸影響結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干預效果、SDS與SA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早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以及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有重要的轉歸影響,可以改善患者血壓和負面情緒,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兒不良結局。

關鍵詞:系統化健康教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轉歸;影響

妊娠高血壓為妊娠20周后孕婦產生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癥狀表現,嚴重時還會發生昏迷或休克,甚至危及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可增加胎兒不良結局(早產、宮內窘迫及死亡等),也會威脅到孕婦健康和安全[1]。本研究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行不同護理措施,觀察組對患者的轉歸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年齡均在20歲以上,均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40歲,平均(28.6±4.5)歲;孕周35~40周,平均(38.0±1.1)周;妊高征輕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嚴重子癇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6~40歲,平均(28.9±4.2)歲;孕周35~40周,平均(38.1±1.0)周;妊高征輕度17例,中度10例,重度4例,嚴重子癇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生命體征有不穩定表現的患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方法:兩組孕婦均在醫囑指導下用藥,對輕度妊高征患者給予口服降壓藥,對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按具體情況行降壓、利尿、消水腫等治療。⑴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妊高征基礎護理、常規健康教育等措施。⑵觀察組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護理措施。①組建系統化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責任護士和產房護士、巡回護士等。定期組織組員參與培訓,學習妊高征患者臨床教育的基礎內容,指導組員學習健康教育基本技巧。②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身體情況、心理情況、患者對分娩知識掌握等情況進行評估,按評估得出的綜合信息得出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內容[2]。③系統化健康教育方法:以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分析患者個體差異后為患者實施個體教育,再由組員制定小組教育內容,教育過程中,應用宣傳手冊、電視播放PPT、視頻等方式加深患者對妊高征的了解,教育患者了解妊高征對患者和胎兒的危害,講解分娩、日常飲食、產后家屬護理知識等內容。所有健康教育內容要由醫師、組長、組員共同完成。④心理護理:隨著妊高征患者妊娠周期到后期,有些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交流,結合患者心理,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講解妊高征的疾病知識,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護理前后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情況[3];②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記錄,以得分高表示心理狀態不佳;③記錄兩組產婦剖宮產、早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等轉歸情況;④記錄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胎兒窘迫、死亡)。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查看全文

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意見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各部門,縣屬各廠礦、中學:

貧困殘疾人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更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縣的高度重視下,各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于貧困殘疾人數量較多,他們在基本生活、醫療、康復、就業、就學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難,亟待解決。做好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滿足他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做好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加快改善貧困殘疾人狀況,推動我縣殘疾人事業持續快速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意見的通知的通知》(渝辦發〔**〕13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采取切實措施,解決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切實做好貧困殘疾人扶貧工作。各街鎮鄉要高度重視貧困殘疾人扶貧工作,并將其納入扶貧工作的總體規劃,統一組織,同步實施。建立多渠道的扶助貧困殘疾人資金投入機制,落實殘疾人扶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要加強對貧困殘疾人的技能、實用技術培訓和產前、產中、產后的支持性、延伸性服務,扶持貧困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小型加工業和多種經營,增加收入。

(二)積極推進貧困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按照《重慶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渝府第162號令)的規定。凡在我縣行政區域內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等都必須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對因工種特殊不能安排殘疾人就業和沒有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必須按有關規定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鼓勵社會各方面依法興辦社會福利企業,擴大殘疾人集中就業,扶助貧困殘疾人從事個體經濟,幫助貧困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增強貧困殘疾人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三)切實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要為符合條件的城市殘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對低保中的“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孤寡殘疾人員和重度殘疾人予以重點保障。對家庭確有困難已成年且喪失勞動能力的城鎮無業殘疾人,可與其父母分戶計算,對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一二級無業重度殘疾人按照分類救助政策執行。要將符合條件的農村殘疾人納入農村特困救助范圍予以救助。要支持有就業能力的殘疾職工參加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工傷等社會保障。

查看全文

手術室優質護理在剖宮產產婦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析剖宮產產婦經手術室優質護理,對其生理及心理情緒的影響。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0月,選取本科室接收的67例剖宮產產婦作為觀察對象,以雙盲法對其進行分組,34例采取手術室常規護理產婦為對照組,33例采取手術室優質護理產婦為觀察組,評估兩組生理、術后臨床指標水平,心理情緒及疼痛程度(t檢驗)。結果觀察組經干預,產婦收縮壓117.28±6.82mmHg、舒張壓75.43±6.86mmHg、心率66.51±5.67次/min、呼吸頻率14.37±1.64次/min低于對照組,P<0.05;經干預,產婦術后的排氣時間12.27±2.09h、首次泌乳時間38.25±4.26h、下床時間25.65±7.43h、住院時間7.29±1.76d,短于對照組,P<0.05;經干預,觀察組產婦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為42.62±1.25分、43.02±2.2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產婦術后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剖宮產產婦經手術室優質護理,穩定了產婦的生理水平,調整了產婦的消極心理情緒,進一步改善了產婦的疼痛程度。

[關鍵詞]剖宮產;手術室;優質護理;生理;心理情緒

針對難產等問題,臨床常采用剖宮產方式保障產婦與新生兒生命安全。剖宮產產婦術后常因組織創傷、子宮收縮、術后不良反應等因素,出現較大痛感,病情嚴重時,甚至誘發多種不良并發癥,給產婦的術后恢復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2]。當前雖有不少產婦在分娩時會選擇剖宮產方式,但受創傷較大等因素影響,會給產婦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如果術前得不到及時糾正,則會使產婦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所以,為確保手術效果,給予剖宮產產婦一種優質的護理服務模式,對改善產婦預后、消除產婦不良情緒具有重要意義[3]。手術室優質護理是一種基于配合醫師手術操作的護理服務,此外,還要求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滿足患者基本需求,保障患者安全與預后效果[4]。本文選中的67例觀察對象,選自本科室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的剖宮產產婦,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研究,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的67例觀察對象,均為本科室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的剖宮產產婦,采用雙盲法對其進行分組,34例采取手術室常規護理的產婦為對照組,33例采取手術室優質護理的產婦為觀察組。對照組:初產婦18例、經產婦16例,年齡為20~34歲,平均年齡29.54±2.35歲,孕周為38~40周,平均孕周39.63±0.24周,體質量為46.25~78.31kg,平均體質量56.84±3.68kg;觀察組:初產婦16例,經產婦17例,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29.16±2.57歲,孕周為39~41周,平均孕周39.52±0.31周,體質量45.68~77.69kg,平均體質量56.46±3.84kg。觀察兩組資料差異,發現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產婦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經討論,批準同意了本次研究。納入標準:①產婦及胎兒生命體征較為平穩;②67例產婦均為單胎妊娠;③產婦無交流障礙,能夠良好配合臨床干預工作;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器質性病變產婦;②伴有瘢痕子宮或凝血功能異常產婦;③對研究中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產婦。

查看全文

醫院康復醫學科高質量發展研究

【摘要】近年來,國內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作者就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質量發展建議:(1)加強學科帶頭人培養及專業人員教育與培訓;(2)加強臨床康復一體化;(3)加強康復醫療質量控制;(4)推動康復醫學科技創新;(5)依據自身優勢學科合理規劃康復特色;(6)充分利用互聯網+康復管理平臺。

【關鍵詞】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綜合醫院無論從康復醫學科的數量、規模、從業人員,還是從整個學科的臨床、科研、教學水平,都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作者就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高質量發展建議,為我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能夠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1發展現狀

1.1全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設置情況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進現代康復醫學理念,愈來愈多的大型綜合醫院開始設立康復醫學科,大多數是從原來理療科發展而來。2011年,衛生部制定了《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基本標準》和《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規定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必須設置康復醫學科,極大推動了全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基本上都設置了康復醫學科,但也存在少數醫院未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情況[1]。2012年,衛生部印發《“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提倡構建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包括企事業辦醫院)按步驟整體轉型為以康復醫療服務為主的綜合醫院或康復醫院。全國各地各級醫院形成了較多的形式不一的康復醫學醫聯體,在其中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雙向轉診制度。北京等地多個綜合醫院轉型康復醫院獲得成功[2-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