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憂郁癥心理護理論文

時間:2022-10-14 08:25:00

導語:分娩后憂郁癥心理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娩后憂郁癥心理護理論文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方法將88例產婦分成陪伴分娩組即觀察組(38例)和無陪伴分娩組即對照組(50例),比較2組產婦產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產后抑郁水平和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和抑郁水平。

論文關鍵詞】心理護理;產后抑郁癥;臨床分析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孕產婦的心理保健,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產后抑郁癥是指發生于產褥期的抑郁,是介于產后精神病與產婦抑郁之間的精神疾患。

產褥期婦女情感處于脆弱階段。筆者就陪伴分娩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作初步探討,現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88例產婦均系2003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分娩的產婦,年齡21~38歲,孕周36~42周,新生兒體質量~4300g。陪伴分娩產婦38例作為觀察組,同期無陪伴分娩產婦50例作為對照組。2組產婦既往均無精神病史,年齡、孕周和新生兒體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陪伴分娩的做法

1.2.1設置陪伴待產室:設單人病房,布置整潔優雅,配百葉窗簾、床柜、沙發、茶幾、電視機、音響等。產婦出現規律宮縮后即送入陪伴待產室,助產士按常規觀察產程,關心護理產婦,產婦的親人亦陪伴在產婦身邊。

1.2.2開設陪伴分娩培訓課程:自編教材,內容包括分娩的生理過程、陪伴分娩的方法和技巧等,孕婦產檢期間,陪伴者按預約日期分批集中聽課,同時提供相關知識的咨詢服務。

1.2.3陪伴分娩技巧:陪伴者全過程持續給予產婦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適時給產婦精神鼓勵,表揚產婦所取得的進展;鼓勵產婦進食、進水,保持足夠的營養和能量;給產婦以舒適撫摸,按順時針方向連續地輕揉產婦的下腹部;或抓捏產婦以轉移痛點,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減輕產婦腰骶的疼痛;產后在產房觀察2h,陪伴者與產婦一同轉入愛嬰區。

1.3調查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簡稱SDS),產后周內(未出院前)將SDS問卷發給產婦,說明填寫方法及每條問題的涵義后,讓產婦進行自我評定,表格收集后由專人評定分值。

1.4篩查標準根據中國常模SDS標準分為(41.88±分,分界值標準為53分,將SDS>53分者定為陽性(即抑郁癥狀存在)。

1.5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產婦SDS分值觀察產婦SDS分值為(41.30±分,對照組產婦SDS分值為(46.52±9.99)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產婦SDS陽性率觀察組產婦SDS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6.0%(13/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3.1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和抑郁水平從本研究可看出,陪伴分娩組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為與有關文獻報道的國外3.5%~33%、國內5.36%~16.7%相近[3],而無陪伴分娩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高達26.0%,遠高于國內已有的報道,且陪伴分娩組產婦的SDS分值顯著低于無陪伴分娩組產婦。原因可能是分娩對產婦來說是一種伴隨不安的期待體驗,尤其我國初產婦較多,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心理和身心疲憊導致的焦慮緊張情緒成為產后抑郁癥的誘因。

陪伴分娩改善了產婦的周圍環境,分娩過程中有親人陪伴在左右,得到了親人給予的精神上的鼓勵、心理上的安慰、體力上的支持(如喂水、喂飯、擦汗等),產婦不會感到環境陌生、孤獨和無助,有一種安全感和滿足感。陪伴分娩的產婦心態相對穩定,分娩時緊張恐懼心理較無陪伴分娩產婦明顯弱化,產時疼痛程度明顯改善,產后出血量顯著減少,產時情緒愉快,從而對產婦產后情緒的調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臨床護理措施

3.2.1加強圍產期保健:護士不僅要重視圍產期母嬰的生理、生長發育的變化,還應十分關注孕產婦的個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和軀體癥狀。

3.2.2大力開展陪伴分娩:陪伴分娩是一種回歸自然的分娩方式,臨床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使現代以醫護人員為中心的產時服務模式轉變為以產婦身心健康為中心的產時服務模式,支持和促進自然分娩,遏制現代產科干預性治療日漸上升的趨勢,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因此,要提高醫護人員整體素質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陪伴分娩,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保護了母嬰的身心健康。

3.2.3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和整體護理水平:產婦在懷孕分娩期間的部分壓力,來源于醫護人員的態度。因此,醫護人員在與產婦的接觸中,應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親切、溫柔的語言,表達出更多的關愛,使孕產婦具有良好的身心適應狀態,安全度過分娩、產褥期,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

3.3了解患者需求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3.3.1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納需求:由于醫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自然會有許多不一定合乎情理的思考、疑問,患者有要求醫務人員理解、尊重、接納自己的需求心理。醫務人員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經濟狀況的患者,均要同等對待,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我院已實行的整體護理、三級醫師查房、醫療工作小組均能部分解決患者的這方面的心理需求。我院完善醫療小組,各級醫護人員分工協調,做好患者在診治過程的醫療、護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工作。醫療工作小組負責人著重負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轉歸方面的解釋工作,及時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住院醫師主要負責治療方案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及時發現患者診治過程中疾病變換和心理變化。專業護士著重向患者介紹病區,相關環境及分管床位的醫師、護士。禁止以床號直呼患者,根據不同年齡、職業給予尊稱,縮短醫患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專業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按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實施人性化的整體護理,并滿足患者被理解、被尊重、初接納的需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3.3.2獲得信息需求:知情權是患者應有的權利,凡是與疾病診治有關的內容均包括在內。如醫院的環境(門診、住院患者相關科室的科室配置等)、醫院的規章制度、醫護人員的相應情況介紹,關于疾病的診斷及其依據,需要進行各項檢查的目的及必要性。

3.3.3獲得安全感:在診治過程中,患者都會產生程度不同的焦慮不安,對手術產生恐懼,因此,具有強烈的獲得安全感的心理需求。這些要求包括對各項檢查是否安全,是否產生痛苦或危害,治療、服藥的不良反應及不良后果是否出現,希望早日康復痊愈,不再復發等。為了滿足患者這一心理需求,就需要醫務人員充分理解、同情、體貼、關心患者,耐心仔細的做解釋工作,每做1項檢查或化驗,每做1項侵襲性操作,每使用1種藥物均應向患者講明,給患者最大的安慰,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讓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以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3.3.4適當安排的需要:對于思念家人、情緒波動大的患者應適當增加一點活動,滿足患者娛樂活動的需要,減輕患者煩躁不安的情緒。

3.3.5其他:護士人員的心理健康是護士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水平直接影響著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燕杰,鐘友彬.產后抑郁癥[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1):13.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1993:25-41.

3陳燕杰.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探討[J].現代康復,1993,3(10):1184.

4莫紹伶,向陽,潘文芬.滿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服務技巧[J].中國醫療糾紛與對策,2003,12(4):337-338.

5王曉蘭.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健康必讀·新醫學導刊,2008,7(9):8-9.

6奚永紅,朱文芳.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