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素養規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04:24: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素養規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素養規劃

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通過對《“90后”大學生職業素養現狀的調查》和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及用人單位進行的《畢業生需求、用人企業需求調查問卷》的調查,發現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1)職業素養對大學生僅是一個概念。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大多對職業素養的認識還停留在概念上。有70%以上認為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清楚將來在找工作時企業最看重的是哪些職業素養。74%的大學生認為在大學時應該盡早制定屬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使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但不知如何進行職業規劃。6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缺少創新創業的素質以及能力,要增加實踐的機會才能使自己更強大。2)現有的職業素養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在對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和用人企業的調查中,“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專業能力和組織、溝通能力。用人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專業能力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對各種設計軟件的熟練操作,扎實的手繪能力等基本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恰恰是大學生缺少的或不夠重視的。

2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基本功不夠扎實。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熟練的電腦操作,是步入社會、進入企業的最低門檻。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客戶要求交稿的期限一般非常短,所以要求員工要能高效地操作電腦。但根據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現在的學生對于軟件的操作基本是“會”,談不上熟練,這就和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甚遠。手繪能力也是每一位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基本功。手繪圖有著電腦圖不能替代的作用:快捷、簡潔。在與客戶交流時,用手繪圖比較直觀,也比較方便;其次手繪的過程是一個方案的思考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積累過程。這個過程很重要,往往閃光的思維就在紙與筆之間的磨擦過程中產生。但是現在許多在校學生并不重視手繪能力,認為手繪在這個電腦時代已經不是很重要了。2)職業規劃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從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來看,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探索階段,也是職業生涯明確、細化、實施階段。這一階段對一個人未來職業的選擇,甚至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之前的學習生活相比,大學里無論是時間還是各種選擇都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自主性,尤其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由于實踐性課程較多,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更多,但是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與深入思考的能力,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以至于延誤了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最佳時間[1]。3)非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根據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良好的人格品質,特別是缺少肯吃苦、講誠信的品質。有一部分畢業生,面對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如工作環境、薪資等因素的落差)時不能正確對待,而是選擇不斷地辭職跳槽。這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不具備跳槽的實力,況且每一個工作都必須經歷最初的艱難階段,才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贏得轉機。所以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最初的工作不僅僅是贏得工作經驗的機會,更是培養一個人意志力的重要途徑。二是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與人交流、團隊協作的能力。以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學生畢業后很快就能在電腦藝術設計師助理崗位上頂崗就業,而從助理設計師升級到設計師崗位就很難了。因為這一步的提升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專業設計能力,更多的是需要有獨立接單、談單的能力。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心、勇氣和智慧,還要有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有些專業技術很優秀的設計師助理正是缺乏這些素質與能力,轉型困難,不能抓住客戶的心,難以把自己的設計方案推銷出去,最終只能放棄。三是文化素養有待提高。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除了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掌握如美學、材料學、物理學、人機工程學、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史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學識修養能幫助設計師提高創作的境界,突出設計的表現力。而現在好多高職院校的藝術生就缺少這方面的積累,缺少這種文化底蘊,設計的作品顯得蒼白無力、單薄又單調。此外文案寫作能力也是藝術類學生嚴重缺乏的。有些學生的文案說明經常是詞不達意,云里霧里。一個好的設計師有了一個好的方案,必須用好的方法把他推銷出去,那么怎樣對方案進行最好的闡釋,使其更有說服力,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了。所以寫好文案也是一個合格的設計師必備的素養。

3強化藝術類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1)優化課程設置,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學校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應設置職業素養的課程。在調查中發現許多高職院校已經把職業素養課程列入教學安排中,開設如公關禮儀、溝通技巧、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通識類課程。在專業技能方面,根據不同階段培養任務,設置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以室內設計為例,素描、色彩構成、平面構成、工程制圖、房屋建筑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家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創意創新思想、表達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但還應該系統地增加合同法規、禮儀知識、接單談判技巧等職業素養與能力的課程,全力提升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共同來實施職業素養教育。2)改革教學模式,增強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大多是實踐性課程,所以不能采用傳統“講授”的上課形式。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培養的學生要能面向社會、適應市場,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及與市場的對接,加強實踐教學和實訓環節,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參加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可以把平時的教學過程、教學環境與工作過程、工作環境相對接。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雙軌并行”項目教學模式值得推廣,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合應用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雙軌(A、B)并行就是指A軌由來自企業的項目負責人和設計師組成兼職教師團隊,B軌由專職教師帶領學生組成。在進行一個項目設計時,先是兩軌“并行”,A軌由富有行業經驗的設計師設計研發真實產品,B軌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仿真和真實項目設計。在交互環節,A軌設計師和B軌教師分別從行業和教學的角度,以“講解”、“示范”、“點評”、“問答”等方法指導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A軌同期完成工作任務,B軌學生有價值的設計方法對A軌設計師同樣有啟發作用。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感染到設計師的審美能力,感受設計師肯吃苦、講誠信的良好人格,同時也能提高文案寫作能力[2]。3)組建參與專業社團、工作室,多方位培養職業素養。學生對于參加社團組織是非常有積極性的,藝術類的社團吸引力更大。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學生社團組織多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社團可以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或者校外的培訓師、企業家來為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的講座,與學生溝通、交流和探討,使學生盡早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這些活動對組織者來說可以培養他們的組織策劃協調能力,對參與者來說,在活動中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特別是給一些平時比較膽小、靦腆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臺。工作室主要是吸收一些專業比較突出或者某一方面有專長的學生,在指導教師的訓練下可以參加各類設計比賽,在大賽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主動為企業承擔一些設計任務,真題真做,達到雙贏的目的[3]。4)拓寬人才評價途徑,利用網絡平臺展示作品實現多贏。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考核很多是完成一項作品,而不是一份試卷,所以考核方式、評價標準有別于傳統的考試、閱卷。設計類課程的考核可以由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兩部分組成。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與一些網絡平臺、論壇等合作,或者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臺,讓學生把作品上傳,由更多的人參與點評,根據點評來評定等級。在交流互動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與人溝通的技巧,運用文字表達的能力等,同時專業水平也會大大提高。有些好的作品甚至還會被公司看中轉化為實際制作而獲得收益。對于網站來說也可以增加點擊量,同時也可以擴大論壇的影響力,有了一定的積累后,還可以更好地反哺學生,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平臺成熟以后甚至可以把學生每次的作業都進行上傳,逐步形成一種新的評價方式。

查看全文

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需要賦予教與學一種主導精神力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既要抓專業基礎技能教育,更要重視學生人文內涵的提高,進而使學生技能素質和人文素質平衡發展,促進人才質量的有效提升。對當前中職學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模式進行了探討,以揚州文化藝術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揚劇專業為例,分析了加強中職學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中職學校;人文素養;人才質量

一、當前中等藝術學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現狀

為了探索中等藝術學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模式,我校幾位研究人員組建成立課題組,面向江蘇全省十余所藝術學校進行了調研。經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只重視職業技能訓練,輕視甚至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把有關課程從思想上當作副科來對待,更缺少在各門主干課程中滲透人文素養培養的內容。另外,學生人文知識普遍嚴重缺失,顯示人文素質普遍較低。80%以上的學生對人文知識了解不足,甚至有的學生對一些人文常識表示毫無了解;有9%的學生表示對學校是否開設人文素養課程無所謂。在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中,只有60%多一點的學生學習有目標;有14%左右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多少概念,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沒有深刻認知;有21%的學生知道要考慮未來的職業,卻對自己的未來缺少規劃,因而導致學習目的不夠明確,處于得過且過、混日子的迷茫狀態,這種狀況勢必嚴重影響藝術人才隊伍培養的質量,令人擔憂。學校教育如果只重視專業技能學習,將使綜合素質水平無法提高,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創新型專業人才。

二、我校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探索

近年來,我校在多屆揚劇表演專業學員的培養過程中發現,學校在教育實踐中,緊緊圍繞校團合作的培養目標,提供多種渠道狠抓戲曲基本功訓練,不僅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純化了精神,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戲劇表演藝術的更高追求,達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一)結合校團合作專業設置的要求,完善人文素養課程配置。我校的揚劇表演專業一直采用的是校團合作模式,在結合團方需求的基礎上,人才培養方案咬準培養總目標,單獨開設藝術概論、戲曲史、文學與藝術、劇本研讀、舞臺美術、戲曲心理、職業規劃、戲曲演員修養等課程和講座。利用校團資源,組織校內外專家編制教學大綱、選編校本教材,使之得以切合學生特點,采用多種形式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得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時具備,真正能為學員消化接收。(二)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和熏陶。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校應盡可能地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創造條件,從而實現人文素養培養途徑的多樣化。如經常性地組織校內比賽和演出;利用“三下鄉”的機會組織揚劇專業學生送戲到農村;參加各級各類校外比賽和演出等;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觀摩本劇種和其他劇種的演出和比賽;專門邀請國內多個劇種知名演員來校授課,如昆曲、京劇;經常邀請頂級名家、專家和藝術名流來校講學、開設人文公開講座;放映一些經典影片、參觀各種人文藝術展覽等;開設揚劇愛好者社團,讓其他專業學生有機會學習揚劇,同時他們互相交流專業知識,把傳統戲劇與其他專業相結合,給揚劇注入了新的跨門類元素,增強了學生人文素養的交流融合。

查看全文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群建設探究

摘要:課程群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對具有邏輯關聯的三門以上的課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構建而成的整合型課程的有機集群。本文結合國家政策、特殊教育專業(兒童康復方向)培養目標、藝術類課程特點,深入闡述了特殊教育專業(方向)藝術類課程群建設的策略與意義,以期為專業發展與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兒童康復;藝術;課程群

1背景

1.1對相關政策的思考。2015年,教育部在《關于印發<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中,強調“將學科知識、特殊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突出特殊教育實踐能力”,以及“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的理念。自此,將各藝術學科的知識、能力和特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有了政策層面的指引。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與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高職院校應遵循藝術教育的基本規律,構建符合特殊教育專業學生特點的藝術類課程體系,為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后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2對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特殊教育專業(兒童康復方向)藝術素養課程群的建設,要在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解讀以及兒童康復教育的現實基礎上進行。特殊教育(兒童康復方向)專業承擔著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的重任,其中藝術素養課程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由“鋼琴”“舞蹈”“聲樂”“美術”這四門課組成,教學采用學科式,即單學科縱向呈現。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是特殊兒童,對特殊兒童的教育不是單一地教授歌唱、彈奏、繪畫等技能,需要運用藝術手段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和康復。因此,為了真正體現特殊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必須整體把握藝術教育,使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具備綜合運用藝術手段對特殊兒童進行康復的能力。1.3對原有藝術類課程的思考。當前的藝術類課程設置未能與專業特色相結合,主要沿用學前教育專業藝術類課程設置的模式,缺乏綜合課程與藝術治療的相關課程。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缺乏對綜合運用音樂、舞蹈、鋼琴等技能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與康復的能力的培養。同時,課程之間缺乏聯系,教材針對性不夠,教學內容與特殊兒童藝術教育的知識、技能以及康復相關知識和能力之間缺少關聯。因此,在原有藝術類課程的基礎上,增加綜合藝術與藝術治療課程,形成該專業藝術類課程群,是非常有必要的。

2藝術類課程群建設策略

課程群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對具有邏輯關聯的三門以上的課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構建而成的整合型課程的有機集群。根據特殊教育專業的特點,建構以藝術技能訓練、綜合運用、藝術康復為一體的特殊教育(兒童康復方向)專業藝術素養課程群。2.1結合專業特色,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藝術類課程群的建設,首先要符合特殊教育專業(兒童康復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其次要突出專業特色,符合教學規律,切合社會對特殊兒童康復人才的需求,形成集藝術技能訓練、綜合運用、藝術康復為一體的專業藝術類課程群。在開設“鋼琴”“舞蹈”“聲樂”“美術”四門培養藝術技能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兒童舞蹈創編”“兒童歌曲彈唱”等綜合運用課程,以及“表達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兒童唱游與律動活動設計”等藝術康復課程,形成特色鮮明的藝術素養課程群。2.2確定課程群培養目標,完善群內課程內容。特殊教育專業藝術類課程在培養目標上與相近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兒童藝術教育專業)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其獨特之處。在對學生的技能訓練與培養目標上與相近專業大同小異,但藝術素養課程群的總體目標是培養既有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教育教學素養,又有特殊兒童藝術治療康復相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修訂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結合幼兒園、康復機構的兒童藝術教育特點,對幼兒的藝術教育不能是單一的歌唱課、鋼琴課、舞蹈課、美術課,而應是具有綜合性特點的藝術教育活動,如律動加歌唱、音樂加繪畫等。因此,必須改變以往藝術課程之間互不關聯,課程建設缺乏統一布局、統一規劃的局面,使其相互銜接、有機整合,形成一個有整合性的教育資源群體。根據兒童藝術教育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可適當引入目前流行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柯達依歌唱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具備組織綜合性藝術教育活動的能力。2.3完善藝術類課程教師隊伍結構,引進藝術治療教師。教師是藝術類課程群建設的關鍵。在新形勢下,特殊教育專業藝術類課程教師應具備藝術技能和素養,同時要掌握特殊兒童藝術教育與康復知識。針對已有的師資隊伍,要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鼓勵教師深入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熟悉特殊兒童藝術教育規律,掌握必要的特殊兒童藝術教育和康復實踐經驗;加強專業學習,鼓勵教師系統地接受音樂治療、美術治療培訓,掌握特殊兒童藝術治療干預手段;引進藝術治療專業的教師,逐步形成一支理論水平高、教學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優化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課程在新時代呈現出職業素養、專業素養、創新素養導向的新特征,但存在重視程度不夠、實踐課程建設規劃不足和教師隊伍建設層次不夠等問題,需進一步深化其教育定位。通過分類別改進課程模塊、分層次開展實踐教學、分渠道實施協同育人、完善教育教學激勵保障等措施,調整優化其課程教學體系,以發揮其促進綜合素養提升的獨特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論斷,強調培養時代新人要突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突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美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素質人才系統培養的重要環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不僅履行提升大學生藝術素養的職能,更擔負起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大責任。本文將以高職院校為考察對象,以公共藝術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為切入點,在素質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后,探討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優化發展的方向。

1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的新特征

高職院校兼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在公共藝術課程開設上,一方面具備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般屬性,其課程標準為基本藝術認知、審美和創作能力提升目標下的理論基礎和藝術實踐教學及評價;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具有自身的教育屬性與培養定位,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特性,決定了在提升一般思想品德和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在課程標準規范及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會更加重視公共藝術實踐教育,從而發揮公共藝術實踐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獨特價值。結合現代高職教育創新發展新趨勢及美育教育的新使命,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定位呈現三個新特征。一是應對職業素養需要,培養優秀職場品德。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是職場品德的主體,也是高職院校畢業生成為優秀職業人的前提與基礎條件。公共藝術教育除了在理論基礎課程中“言傳”,還要在藝術實踐課中“身教”,從而使教育的培養對象在藝術實踐中體會愛崗、敬業、忠誠、奉獻、開放、合作等職業品質,促進優秀品德養成。二是應對專業素養需要,提升專業技術技能。專業素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公共藝術實踐教育應服務于這一需要,著重啟發教育對象將不同專業的不同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作為無形的創作素材,運用文學、美學等藝術素養與專業技能,呈現具備專業特色的藝術作品,使之通過藝術與專業的正向螺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藝術結合專業文化的綜合應用能力。三是應對創新素養需要,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蓄勢待發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大力扶持,創新素養和職業素養一同成為終身素養的重要構成,公共實踐教育應順應趨勢,通過不同的課程實踐內容,激發教育對象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能力,鼓勵其結合專業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加工、組合,系統提升創新能力。

2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實踐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查看全文

高校美育通識課程探討

摘要:文章通過對H大學美育通識課程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如何發揮綜合性高校學科優勢,如何進行美育課程頂層設計,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美育發展路徑,以期為高校美育通識課程改革提供可行方案,為提高美育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文科;美育;通識課程

高校美育的重要抓手是美育課程建設,美育通識課程區別于藝術類專業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美育通識課程通過理論學習、賞析、體驗、參與、展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審美啟迪教育,提高其藝術素養,使其從中收獲人生啟示、精神價值和人格感悟,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美育工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規定“高等教育階段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美育作為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如何彌補學生成長中的美育缺失,提高藝術修養?如何讓美育通識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課程思政如何融入美育教育?如何解決美育課程評價問題?成為各高校美育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1]。

一、美育通識課程調研分析

H大學是省部共建綜合性大學,擁有12個學科門類(含交叉學科),86個本科專業,在校生34600余人。學生在4年內至少要修讀15學分通識課程,內容包括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價值觀念、世界文化與國際視野、技術進步與科學精神、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藝術鑒賞與審美情操、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八大類,其中,美育通識課程要求必須修滿2學分。作者以H大學美育通識選修課程開設現狀為研究對象,進行調研訪談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一)整體情況

查看全文

公選課課程開設實踐與思考

[摘要]藝術素養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課程是傳播藝術文化的載體。對于地方高職院校的學生首先是通過藝術類公選課來開展藝術教育。本文分析了地方高職院校開展藝術類的現狀,探討了藝術類公選課課程開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藝術課程;藝術類公選課;藝術教育

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素質教育,各個高校都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計劃、課程開設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與改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飛速發展,要求當代大學生更快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所以各個高校都應該重視并加強藝術教育的推廣。《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已經指出:“自《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年)》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學校藝術教育在法規建設、行政管理、教學活動、教師隊伍、設備器材、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學校藝術教育目前還處于相對薄弱的地位,要盡快改變這個狀況。”《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還指出“新的形勢對教育在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高素質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實加強學校美育工作,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項迫切任務。學校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這里說明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各個高校都集思廣益通過各個途徑加強藝術教育,而各類型學校情況不同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都根據各個院校或者專業特征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人才培養計劃的合理開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等的方法,對提高藝術教育水平都有顯著效果。各類高校中作為地方高職院校受地方財政狀況、地方人才需要、地方政策等等諸多因素影響,很多地方高職院校首先采取的就是加強藝術類公選課的課程建設,這個方法對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深化素質教育確實成效顯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下面以沙洲職業工學院為例,分析探討一下在地方高職院校在這個藝術類公選課的開設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案和取得的成績。

一、地方高職院校藝術類公選課開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地方高職院校的學生現狀。目前高考考生人數逐年銳減,而自從1998年至今很多高校的招生計劃確實逐漸增加狀態,雖然現在強調加強推進職業教育,但是考生對職業院校的社會認可度還是偏弱的,所以很多學生都是無奈地選擇了職業院校,對于地方高職院校就更為明顯,導致學生各方面的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社會風氣、家庭教育等都對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在有限的教育時間內完善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地方高職院校學制基本都是三年,在校時間短,大都采取“2+1”或者“2.5+0.5”的模式,也就是在校學習時間是2年或者2.5年,后面的1年或者0.5年要到單位實習以及做畢業設計等,根本不能在校學習。還有就是學生對公選課本身重視程度就弱,藝術類公選課就更容易讓學生覺得與專業和今后發展無關,不愿意參與。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學生就不愿意參與,所以這個公選課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藝術素養不高,積極性不夠加強藝術教育不是階段性事物,而是一項持久、長期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加強藝術教育除了必要基礎設施投入外,還有人才、藝術教育資源建設。地方高職院校有其地域的特殊性,資源來源于地方服務于地方,院校的發展首先考慮的是加強專業建設,在其特殊性下,藝術教育的基礎設施很難完善,師資引進、培養自然也優先專業教師。這樣一來,導致很多地方高職院校的專職的藝術類教師很少甚至是沒有。隨著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地方高職院校的教師師資力量的加強工作很受重視,從國家到地方師資培訓也有很多,但地方高職院校教師能參加的大都是屬于專業技術或信息化素養等方面的培訓。對于大部分地方高職院校教師來說幾乎不可能通過外出培訓、學習交流來等方式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和藝術教學水平。所以教師提高藝術素養、加強藝術教育的認識程度相對不高,積極性也不夠。最終藝術類課程尤其是公共選修課就成了簡單地完成學生選課學分的通道而已。長時間累積下來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積極性也大大受挫,教師的整體藝術素養很難提高,基本的藝術教育開展都很困難,就更不用說加強和提高了。(三)學校領導不夠重視、資金困乏學校領導要總控學校的全局發展的,尤其是地方高職院校,在有限的資金和各種實際條件限制下,結合學生發展需要,為了使學生能盡快地走上崗位、適應社會。會盡量滿足學生專業需求,藝術類教育相對專業而言容易被忽視。藝術類課程和專業課程相比投入多、產出少,不像專業課程的投入能比較直接的轉化為產出,效果明顯,更加容易被領導和學生乃至家長接受。很多地方高職院校的資金都很有限,有限的資金盡量用來拓展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上,以縮短學生從理論課堂到工作崗位實戰的距離,培養快速適應高位的高技能人才,也就很難用來投入到藝術類公選課上來了。(四)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學校的監督和激勵基本都只針對專業上的各類課程或者老師,尤其是激勵機制大都是針對加強專業老師、學生競賽等。至于藝術類公選課,任課教師上課情況好壞靠教師的職業操守,學生上課出勤情況靠自覺,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二、對上述地方高職院校藝術類公選課開設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取得的一些成績

查看全文

空中乘務專業審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

摘要:審美素養是高素質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指標,高校應在課程設置、課外實踐、活動開展等方面切實有效地加強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不斷提升我國航空業空乘人員的崗位素養和服務水平。

關鍵詞:審美素養;空中乘務專業;培育

1引言

在當前國際社會合作與發展主旋律下,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往來、旅游、互通越來越頻繁,飛機作為當前最安全、最舒適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們的格外青睞。需求的增加無疑給正在大力發展民航產業的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成長契機,但同時也給民航服務類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空中乘務人員,她們的職業素養甚至會影響公司的品牌和運營。作為高素質的空中乘務人員,除了一張漂亮的臉蛋以及最具親和力的笑容以外,她們還應該掌握豐富的適合空中乘務工作的知識和必備的審美素養,以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在空中乘務人員職業能力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是審美素養,審美素養能夠滲透于空中乘務人員的心理、形象和服務之中,能夠貫穿于空中乘務人員職業規劃、成長的始終。良好的審美素養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訓練和積累才能夠形成和完善的。

2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現狀

教育部1999年批準中國民航學院、沈陽航空工業學院等院校開設空中乘務專業,正式拉開了我國空乘人才培養的序幕。近20年的專業建設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高校空中乘務專業的發展。如今我國民航業迅速發展,給空中乘務專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畢竟空中乘務專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專業,不免存在許多短板和問題,尤其是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應該得到必要的重視。2.1缺乏職業必備的審美認知。“空姐”是大眾公認的好職業,空姐們所面向的公司是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導的市場格局,因此,無論是在國企還是在民企航空公司管理要求及待遇基本在同一高度,“高薪資、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點,因而獲得了越來越多青年學生的青睞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務專業學生之所以報考該專業,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氣的稱號、光鮮亮麗的形象、暢游世界的便利、豐厚可觀的收入和鄰里羨慕的金飯碗。而對于本行業的職業要求和艱辛鍛煉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學生把開展美育的藝術課程簡單理解為學畫畫、學唱歌、學跳舞的技能課,加上藝術類課程大多為考查課,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像重視專業課那樣重視藝術類課程。學生自身的不夠重視嚴重影響了藝術類課程精神家園的效果,無法從藝術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時在生活中過于強調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視對內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乘專業學生把空乘之美僅僅認為是擁有漂亮美麗的臉蛋、優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因此她們更加重視化妝打扮和形體訓練,忽視審美素養的內在提升和鍛煉。而對于審美素養培育的認識更多的是關注在美育課程會不會讓我更會化妝,讓我更漂亮和更有氣質上,忽視了審美對于人格培育和心靈凈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員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對職業忠實度不夠。2.2缺乏必要的審美自律。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慎獨”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學生也會出現亂丟垃圾、不文明行為和對人冷漠不懂寬容的現象,和未來空姐的身份反差很大,和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更是判若兩人。另外,有的學生缺乏對基本美丑的辨別,在網絡世界里盲目自曬、自黑,隨手轉發一些看似好玩但充滿低級趣味的文章或圖片。這些現象反映出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自覺意識不強,沒有自覺地在工作、學習和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在審美活動中學生往往表現出被動的現象,沒有自覺批判和抵制不良負面審美活動的能力。

查看全文

音樂藝術院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出發,對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供需進行專業結構性矛盾、層次結構性矛盾、質量結構性矛盾的表象及原因分析。結合音樂藝術院校的專業特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指導思想,在人才選拔,分層、分類人才培養和實現高校自主管理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實現了音樂藝術院校作為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供給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實質性探索。

關鍵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層次分類化培養;高校自主管理

2015年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1]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2018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3]。高等院校作為人才供給的核心源頭和重要基地,更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深思考,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和發展的人才為己任。

一音樂藝術教育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如果用一個公式來描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含義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4]。高等教育領域的需求與供給也同樣存在不對位、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市場的人才難求甚至用工荒。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曾指出,“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化解當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通過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提高教育供給端的質量和效率,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成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的新供給側結構,替代和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供給結構,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教育需求。(二)音樂藝術教育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音樂藝術人才的培養,當今社會既需要高精尖的精英型藝術人才,也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應用型藝術人才,而文化自信、全民文藝素養的提升更呼喚服務創新型藝術人才。這些多元化的社會需求警醒著我們單科性專業藝術院校,必須轉變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突破僅僅培養“高端”、“高等”藝術精英和藝術大家的窠臼,加大對藝術人才的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比重,為后兩類人才的成長提供對應的教育資源。最終搭建起國家和社會急需的“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專業藝術人才與自幼就寒來暑往、苦練童子功的專業學生實現心中夢想、學以致用之間暢通的橋梁。

二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供需結構性矛盾表現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優化路徑

【摘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體現為:有助于文化傳承、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益于提升人的感受力和記憶力、能夠激發大學生的藝術興趣,也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針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實施的優化路徑是:規范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合理規劃教學課程;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校領導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落實組織保障。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要性;現狀;優化路徑

一、引言

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便是加強藝術教育,可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開拓大學生視野,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人格素養的全面發展,隨著大學生精神層次的升華,其思想和行為的高尚性自然得到提升。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需進一步明確高等教育理念,穩步提升公共藝術教學結果,牢牢樹立以人為本創新理念,并在優化教育體系的背景下,面向大學生群體,實現藝術教育的時效性。在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需對當前的公共藝術教育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分析公共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文化傳承。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承載體,蘊涵豐富的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藝術教育活動作為各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了解中外藝術文化,可拓寬其審美視野,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從而為各民族的友好交往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還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2、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過程伴隨著明確的因果關系,而藝術教育可有效提高這種因果關系,因為藝術作品內部結構富含邏輯規律,具體包括曲調發展及調性布局,這些規律在藝術審美原則的基礎上表現得非常充分。3、有益于提升人的感受力和記憶力。藝術教育活動有助于提升人的感知能力,因為藝術欣賞過程需要依靠感知覺能力去感受。藝術活動需要形象思維的參與,而形象思維又離不開感知覺參與,敏銳的感知覺能力有助于完善形象思維。人是憑借記憶力在感知覺基礎上形成思維和想象等高級心理過程,而藝術教育恰恰具有強烈的感受性,通過藝術手段培養大學生對具體事物的形象記憶,可促進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4、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審美情趣”,而公共藝術教育則是加強美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各高校需積極貫徹教育部戰略方針,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推進教育體制改革。5、激發大學生的藝術興趣。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大學生感受美、發現美,不斷提升審美情趣,在此過程中可有效激發大學生的藝術興趣。激發靈感與創新藝術能夠激發創作靈感,促使人的思維處于跳躍狀態,靈活而敏捷。藝術作品具有多向空間感,人在欣賞時可以引發多項思維,而該多項思維能力可以通過藝術欣賞得以完善,藝術所表現出的跳躍,可引發人的思緒起伏,在豐富的聯想中,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促進人的創作素質發展。隨著時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公共藝術教育可為大學生提供多樣的感悟、思維、實踐及表現機會,可有效促進其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藝術美育正是培養這些非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對人的創造力具有誘導及啟發作用。

查看全文

藝術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摘要: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制度的不斷完善的今天,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具備促進人和社會發展的功能,在高速發展的人才培育過程中,教育方式隨之調整。現如今的人才培育中,學生的專業能力、自身素養和人生觀價值觀等深受重視。藝術職業院校學生有著普通大學生的共性,也有其獨有個性。近年來,藝術職業院校不斷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本文根據藝術職業院校的相關背景,對藝術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進行分析并給予相應對策。

關鍵詞:藝術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學生職業素養

文化是社會和歷史積淀共同創造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類高職學生長期浸潤于豐厚的藝術沃土,思維活躍,浪漫性情,但也存在社會實踐能力不足等局限,為進一步增強其與現實社會接軌能力,加快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刻不容緩。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涵義及其意義

1、校園文化建設的涵義。校園文化建設是指以在校園內的學生及教師為主體,通過豐富校園活動、建設校園環境、完善學校制度等方式,突出學校的文化氣息。作為藝術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還要發揮自身的特點,保留自身的個性且突出學生的職業素養。

2、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職業院校是以學生就業、服務區域發展為目標的學校,所以其校園文化建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具有較高的實用性,使得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二是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當下的藝術職業院校普遍由具有較長辦學歷史和優良辦學傳統的中等學校整合升建而成,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常融入吸納除本校之外的其他校園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三是具有鮮明的特點。藝術職業院校是以藝術為技能的學校,具有自身的個性,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能夠保留其個性,突出其特點,彰顯鮮明的藝術文化氣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