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素養綜合素質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1: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藝術素養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科屬性
藝術管理專業準確的學科屬性定位是設立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的藝術管理,只有給予它準確的學科屬性定位,才能明確藝術管理學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夠形成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藝術管理的學科定位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認識:
第一,從學科名稱來看,藝術管理賴以形成的兩個基礎性學科是藝術學和管理學。而它賴以形成的兩個學科都是交叉性學科,藝術學是哲學、美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交叉,管理學與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有密切關系,同時管理又是由這兩門學科交叉形成的,可見藝術管理是一個典型的交叉性學科。藝術管理既是管理學的分支學科,也是藝術學的分支學科;藝術管理既是社會科學,也是人文科學。其交叉性是藝術管理與其他管理學科最明顯的區別之處。
第二,從學科研究內容來看,藝術管理研究的范圍不在行政領域、不在金融領域、也不在司法領域,而在藝術領域內。然而,藝術管理不研究藝術創作過程,也不研究藝術中的審美規律,它側重研究藝術中具體的藝術活動的計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動態過程,既有對非贏利性藝術團體開展的藝術展演的研究,也有對贏利性藝術機構藝術活動運營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見,藝術管理是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的學科。
綜上所述,藝術管理是一門應中國藝術市場發展需要,在多學科交叉基礎上形成的較強應用性的新興學科,藝術學和管理學是其學科基礎。
2 藝術管理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藝術管理是一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交叉性、應用型的新興學科,特殊的學科定位決定了藝術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領域的專才,而應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藝術管理專業人才,首先,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由于藝術管理屬于交叉性學科,學生不僅需要學習管理學理論,還要學習經濟學、統計學、法學和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知識;其次,由于藝術管理與其他管理學科在管理對象上的區別,藝術管理人才更應具有獨特的藝術鑒賞能力;再次,藝術管理是以管理學為依托的應用型學科。它需要將管理理論、經驗服務于實踐,于是藝術管理人才更應具有全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人們一般認為:“藝術管理者應有藝術創意者、創作者、策劃者等職能,既應具有寬廣的視野,又應具有細膩的、微觀的創造能力;既應富有研究素質,又具有批評內涵;既應有理論修養,也應擁有管理運作的較高水平”。[1]
2.1 扎實的理論素質
任何專業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礎理論知識,扎實的理論素養是管理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從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來看,藝術管理人才的理論素養,既應具有繼承性和創新性,也應體現專業性和廣博性的特點。首先,從繼承性和廣博性的特點來看,每一個學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斷同過去的聯系,相關的學科理論是過去、未來和現代的相互交織,每一個學科的當展都必須以前人的理論作為自己的基礎,藝術管理人才需要從中國古代典籍和西方經典中汲取理論資源。同時,藝術管理又是在當代市場經濟背景下出現的新興學科,其研究對象具有時代性,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也應具有創新性,藝術管理人才應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動態,保持自己的學術敏銳度;其次,從專業性和廣博性的特點來看,藝術管理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是管理學相關理論,藝術管理人才的理論素養需以管理學為核心。同時,藝術管理學又是一門交叉性的綜合學科,在掌握管理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藝術管理人才更應廣泛地掌握其他相鄰學科的基礎理論,如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可以讓藝術管理人才懂得藝術經濟與市場的基本規律和運營方式;藝術學的基礎理論,培養藝術管理人才的人文歷史素養;法學的相關理論,使藝術管理人才能夠充分理解和把握國家的相關文藝政策,遵守文化藝術的法律法規等,使藝術管理人才形成完備的理論知識體系。
2.2 獨特的藝術鑒賞素質
藝術管理人才從事的策劃、組織、經營等管理活動主要集中在藝術領域,藝術管理人才應具有獨特的藝術鑒賞素質。藝術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藝術發展史,也需要能欣賞具體的藝術作品;藝術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賞傳統的經典藝術,也需要能尊重新晉藝術家的創意;藝術管理人才既需要能發掘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也需要能予以其準確的市場定位。同時,藝術管理人才還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區人們的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推廣相應的藝術作品。
2.3 全面的實踐能力
從藝術管理的學科定位來看,它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戰略性新興藝術學科,具有跨學科性質,以藝術學為根基,以管理學為指導,在現有的經濟與政策環境下,對藝術品與藝術機構進行操控,達到體現藝術內涵及功能價值與滿足人們文化藝術需求有機融合的目標。[2]在學科定位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既懂藝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由于基礎理論知識和藝術鑒賞素養最終都體現在藝術項目的具體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所以藝術管理人才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包括對藝術項目的策劃能力、項目組織和實施的能力、藝術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人際溝通能力,甚至還應具備初步的藝術創作能力。
3 藝術管理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
清晰準確的學科屬性定位,指明了藝術管理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因而藝術管理人才的培養,也因圍繞構建人才的全面素質展開,在夯實專業理論素養的基礎上,圍繞管理對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藝術鑒賞力,培養出實踐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圍繞這一目標,具體的人才培養措施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3.1 夯實基礎理論知識
藝術管理人才的理論素養是其綜合素養形成的基礎,藝術管理專業應把基礎理論教學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學作為主干課程。同時,開設經濟學、法學、統計學等相關學科課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級階段更應多開設理論課程,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為高年級時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另外,專任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案例講授本學科理論知識,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統的、邏輯性強的理論體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學新生在入學之初,由于未對藝術管理專業形成完備認識,面對開設的多門不同學科的課程,會陷入專業定位不明的誤區。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對藝術管理專業的特色準確介紹;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課程設置中體現主次關系,以管理學課程為主干,在不同學年開設不同的管理類課程,如云南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在大一學年上學期開設的《管理學基礎》,之后的各學期中再分別開設《行政管理學》《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學》等管理類課程。在管理類主干課程基礎上,再適當地進行其他相關學科基礎理論課程的安排,如《文化產業概論》《民族文化學》《藝術法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
3.2 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藝術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獨特的鑒賞力,鑒賞力的提升涉及多個方面,尤其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美育在提高藝術鑒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屬于美學研究領域,指通過培養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審美心理結構。在學校內開設美育課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鑒賞個體的藝術修養,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藝術鑒賞水平。
(2)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歷史、文化知識。只是看幾部電影、欣賞幾次畫展、觀賞幾部話劇,是不可能從根源上提升人才鑒賞力的,如達?芬奇的繪畫同他淵博的科學知識有密切關系;美國舞蹈家鄧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臺灣現代舞團“云門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夢”等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寧靜、優美傳遞出來,對這些藝術的欣賞都需要有淵博、深厚的文化修養。因此,廣泛的歷史文化知識對藝術鑒賞力的提升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在藝術管理專業中開設中西文化導讀、藝術鑒賞類課程的必要性。當然,文化知識的積淀也不是只靠死記硬背一堆藝術理論就可以獲得的,真正文化修養的培養,應是學校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重要名家、名作的藝術價值和獨特意境都有一個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國的作品,如云南藝術學院地處西南,擁有豐富的民族藝術資源,我院在設置課程時更注重民族文化藝術類課程的開設,并且組織學生前往西雙版納等地,進行民族藝術的實地調研。
(3)藝術鑒賞力的提高,離不開對藝術基本知識和規律的掌握。藝術修養既包括對一般藝術理論和藝術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對各個藝術門類和體裁的美學特征的熟悉,所以《藝術概論》和《藝術美學》類課程一般都是藝術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
(4)藝術鑒賞力的培養,也離不開大量鑒賞優秀藝術作品的實踐。藝術鑒賞的實踐經驗很重要,如多聽音樂可以培養樂感;多欣賞繪畫可訓練視覺美感;多閱讀文學作品便逐漸具有了鑒別能力。然而,藝術院校在提供藝術鑒賞機會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每個學期校園內都有豐富的藝術展演活動,如云南藝術學院有的展演活動已經初步具有品牌效應,藝術管理人才在大量、經常地欣賞作品過程中,可直接提高鑒賞能力。
(5)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生活閱歷的。生活經驗越豐富的個人,對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感受越深刻,藝術管理人才的生活閱歷,更需要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積累。
3.3 多渠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基礎理論素養的培養、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最終都要在藝術項目管理實踐中體現。因此,藝術管理人才培養應在教學活動中把實踐環節放在核心地位,將校內實踐活動和校外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從校內實踐活動來看,可將教學活動和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多層面、多方式地開展實踐活動。在藝術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可以在課堂內適當加入實踐環節,如專任教師可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專任教師可以以團隊形式設置課前的十分鐘發言,發言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直接相關;這既可以鍛煉藝術管理人才的團隊組織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自我表達是人際溝通的前提。同時,專任教師也可以開展課堂辯論賽、課堂法庭辯論、課堂藝術品競拍等活動,這些實踐教學可交由藝術管理人才全程策劃、組織,并安排相關學生參與,既增加了教學活動的生動性,也鍛煉了人才的策劃能力和組織能力。另一方面,教學活動中更多的實踐活動,需要在課堂外開展。為了加強藝術管理人才的實踐能力,國內相關院校都進行了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如“山東藝術文化學院于2010年建成‘藝術創意與策劃實驗平臺’,側重對文化創意、文化營銷、文化會展、藝術市場、文化經紀等方面模擬訓練以及實踐鍛煉……新疆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藝術項目策劃與營銷實驗室;廣西藝術學院的廣播站、策劃創意協會、戲劇社及人文學院‘夢飛揚’創意工作室等成為文化藝術管理系學生的校內實習基地。” [3]同時,云南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一間,更在院內新設三個實訓工作室――“ing”演出演藝工作室、“Ace”展覽策劃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這三個工作室由相關專任教師負責,學生自愿報名加入,現已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多個藝術展演項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藝工作室的負責教師楊洋自編、自導、自演的庭院話劇《問心》中,從主要演員到工作人員,都由“ing”工作室的學生全程參與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學生也負責完成了院內多個畫展的策展、布展工作,這些實踐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提升了人才的專業實踐能力,也在活動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為藝術管理人才未來走向市場奠定基礎。云南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除設置了實踐工作室外,還在每個學期安排了教學實踐周活動。教學實踐周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為準備和操作階段。藝術管理人才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創意策劃案,然后根據策劃案在校園內開展活動,如“創意市集”等;第二階段,為展示階段。藝術文化學院將對各團隊的策劃案進行評比,藝術管理人才將自己實踐過程和成果以生動形式展示出來,最終獲勝團隊,將有機會代表藝術文化學院參加每年全國性的創意大賽。教學實踐周的創意大賽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現與考察,從中發現的問題也有助于對教學活動、教學內容的調整和修改。
校園內的實踐活動,只靠教學活動開展是不夠的,更應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因此,藝術管理專業人才以所學知識為管理,實現對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運用,如宿舍文化建設、班級活動開展、學生社團活動開展等,均可以在相關教師指導下,由人才自主策劃、組織、實施。同時,日常生活和課余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藝術管理人才的重要陣地。
篇2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音樂教育類課程;審美教育;綜合素質
一、公共藝術課程教育
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發展,對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提高,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美育,對學生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途徑,是促進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可以讓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認識更加豐富,可以避免語言交流的不便,直接進行交流。對人們的思想,心靈進行藝術的洗禮,公共藝術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樂、繪畫、舞蹈、戲劇、建筑都是我們認識的藝術載體。結合本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本文僅探討公共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課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藝術教育也都僅指音樂類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祖先就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學詩,無以言。”他非常重視禮樂教育的作用,將“詩教、禮教、樂教”合而為一,他認為禮樂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夠激發審美主體的人生態度,在精神上構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價值。因此自古以來,公共藝術教育就是對人的人格健全和培養審美的途徑。席勒曾說過“一個審美的人是一個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則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審美境界才能實現最崇高的人性藝術教育,可以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與理性完美的啟發出來,從而感染審美主體,是審美主體不斷提高審美素質和完善人格。公共藝術教育本質就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重心不在于對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種精神理念,從而完善人格。20世紀的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審美教育理念的構建就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愿望協調發展,使個人的感性認識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不斷的提升自我道德標準,對于大學生來說,藝術教育能使學生的自我專業與藝術進行調整合并,打破學科界限,使學生獲得更加綜合的學科知識,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通過藝術活動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引發大學生學習的動機,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
二、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重技忘藝,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等,造成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當前的藝術教育模式不恰當,教學與育人理念需要進行改善,要始終以藝術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廣大師生投入到藝術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對公共藝術教育軟件觀念及硬件課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藝術環境,更加促進校園藝術氛圍的建設。由于各高校在教學力量、師資方面的情況各不相同,但還是承現了許多共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1、公共藝術教育設置主觀性太大,缺乏連續性、系統性、科學性
目前,我國對于如何具體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沒有統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開設公共藝術課。有藝術專業的學校,多是藝術系老師擔當此門課程,但這樣的老師大多對公共藝術課程的了解不夠,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專業音樂教育,多半都是為了完成課時所致。沒有藝術專業的學校,情況就更不容樂觀。多是為了完成這么課的任務,臨時挑選對此門課程有興趣或有藝術特長的老師擔任,這樣勢必無法具備上好課的條件,這樣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又怎能達到起初預想的效果呢?因此,課程主觀隨意性較大,藝術類選修課程因人而設,缺乏連續性。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的限制,課程結構布局無法做到科學合理,缺乏系統性。
2、公共藝術課程經費投入不足,基礎教學設施不完善
高校對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此類課程的經費投入不足,對于設有藝術專業的學校更多的投入到專業藝術教育發展,而忽略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對于沒有藝術專業院系的高校,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基礎教學設施不具備,很多課程就無法開展。例如,筆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設有音樂系,但盡管如此,至今沒有專業音樂廳,很多實踐活動無法進行,很多藝術實踐活動只能在大教室展開,基礎設施很是缺乏,鋼琴,音響,話筒,燈光等硬件不到位,師生的熱情被挫傷。公共藝術課程,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實踐,比如對于音樂首先要有欣賞音樂的機會,師生能現場聽一場音樂會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那這樣取得的效果是跟傳統的干巴巴的講知識完全不同的。學生不僅能夠欣賞音樂,若還能有機會親身體驗樂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單純的以訓練技能為目的,而是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這才是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通過音樂的力量,對學生的人生進行啟發,這樣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3、公共藝術課程評價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大多數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這樣對教學活動的監督和激勵機制無法實行,從而導致公共藝術課程不規范現象頻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會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增加障礙,其作用也得不到發揮,失去了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意義。
三、筆者的幾點建議
針對目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改善。重視公共藝術課程,充分利用本學校的資源,發揮好公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全發展方面的作用,運用自己在音樂學院學習的專業知識,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藝術課程計劃,使課程盡可能科學化、系統化。在執行上,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在思想上,行動上認識到公共藝術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發揮好公共藝術課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做好堅強的制度保障。當然,我們相信,隨著大家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投入的精力和經費得以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公共藝術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武麗.淺析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意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0).
篇3
Abstract: Soci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the carrier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analyses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detail,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method to keep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ity.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模擬學術報告會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2-0301-02
1 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現狀及問題分析
素質一般指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通過環境教育和自身實踐而形成的穩定的身心品質,它綜合反映了人的思想、品質、認識、能力等各個方面。素質具有先天性及可塑性,先天性體現的是遺傳因素,可塑性則體現出教育在提高個體素質中的能動地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及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是主導,科學文化素質是核心,身體及心理素質是關鍵。大學生素質的高低,就是對這四個方面綜合水平的衡量。
現在高職院校也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采用各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及心理素質。但是,學校層面提升綜合素質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一一列舉。
1.1 培養方式名目繁多,活動頻仍,學生疲于應付 有些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參加報告、班會、討論、參觀等各種活動。活動頻率很高,過多占用學生學習、休息的時間,讓學生疲于應付。
1.2 培養方式流于表面 很多高職院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用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前去咨詢的學生不多。這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升效果甚微。更有甚者,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一年級進行超負荷的素質培養活動,到了二年級后,此類活動明顯減少。素質培養流于表面,有虎頭蛇尾之嫌。
1.3 輕學風建設,學生厭學現象嚴重,專業素質不高
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際操作能力,而輕視理論知識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校在學風建設方面的力度不大,教學制度貫徹落實不到位。松散的教學管理使得學生厭學,從而影響了基礎理論的掌握和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而通過我們對往屆畢業生的調查發現,理論基礎及自學能力的作用舉足輕重。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不足,筆者所在生物工程學院創造性地舉辦學生模擬學術報告會活動,另辟蹊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 關于模擬學術報告會
模擬學術報告會是以生物技術為總綱,學生確定研究報告的題目。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該題目查閱文獻資料。然后,學生嚴格按照論文的格式寫出初稿,再經過指導老師反復檢查,學生依修改意見,經多次修改,最終完成論文并進行報告。選中的學生就其選題給全院學生作學生學術報告。同時,請學院專業帶頭人和專業負責人及企業的專家作為評審,對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判,發掘深具專業探究精神的學生。
3 學生模擬學術報告會的歷史沿革
報告會從2003年就開始舉行。迄今已經舉辦了九屆。報告會每年都定在12月底舉行,已經成為學院的傳統。
4 學生學術報告會實施過程
①每位老師指導學生3至4名為一組。指導老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在問題中完成學術論文,論文內容以綜述為主。②指導老師對自己小組學生進行第一輪的選拔。第一輪小組內的選拔主要考察選題的新穎性、科學性及論文的語言流暢性,以擇優錄取。如果學生對第一輪選拔結果有任何異議,需要具體提出理由,再做討論。③每位指導老師原則上推薦1-2名學生進入下一輪的評選,如超過2名,需由教研室組織評審。④評審小組對指導教師推薦的學生論文進行無署名評審,評選出10篇優秀論文,確定報告會演講學生名單,并通知學生準備論文主題演講報告的幻燈片。⑤確定時間,在學術報告廳進行報告,全院師生參加。
5 學生模擬學術報告會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作用
5.1 濃郁學習交流氛圍,促進學生從厭學轉為愛學
學生學術報告會與學術答辯比較類似,臺上的學生是答辯人,臺下的企業專家、學院骨干教師是評委,臺下還有全院的師生作為觀眾。整個報告會隆重嚴謹,報告的學生面對評委、觀眾,就自己的選題進行闡述。因為生物技術涉及的方向很多,學生的選題各不相同。并且學生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思考,對于自己的選題認識非常深刻,超出了一般學生的認知范疇。因此,報告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介紹生物技術新方法、新產品,讓學生了解生物行業的發展狀況。學生報告完畢后,評審的專家和教師會就學生的報告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也鼓勵臺下的學生提問。問答之間,學生展現出對選題內容的熟悉程度讓學生驚嘆不已。更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的信心,因為臺上的學生用實際的表現證明了只要肯探究,專業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專業知識經由學生對學生的報告形式展現出來,這種學術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覺得專業知識不是那么深不可及,這種學術氛圍的營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2 增強學生各種能力 ①資訊能力培養。學生需要查閱一定的資料來確定報告題目。圖書館數據庫的文獻成千上萬,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收集到相關的材料,并且需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這就培養了學生快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②書面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寫出綜述性論文。論文要求邏輯嚴密,結構層次合理,文字科學精準。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多次修改論文。在修改過程中,斟詞酌句,力求表達合理,這是鍛煉寫作能力的過程。③克服心理障礙,當眾演講,提升心理素質。學生很少有機會當眾當眾演講,上臺會存在一定心理障礙。模擬學術報告不僅考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考驗學生的勇氣、信心等。學生需要克服心理障礙,才能在演講時要做到從容不迫。學生通過當眾報告,心理素質得到了提高。④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在報告時,對內容熟悉還不夠,還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這需要學生進行二次加工,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展現給聽眾。這是語言能力提升的過程。
5.3 擴大知識面,培養探究意識 學生在查閱文獻準備論文的過程中,了解了更多專業相關的知識,論文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教材以外。在準備論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報告內容抽絲剝繭,深入了解。這實際上就是探究的過程。學生以學生報告為載體,培養了對專業知識的探究
意識。
6 學生學術文獻綜合學術報告會的改進
學生學術報告會迄今已經舉辦了十屆,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現在,系部也在考慮大范圍推廣這種活動。目前,已經聯系了湖北省其他兄弟院校,準備校級間的模擬學術報告比賽,藉此比賽,加強校級交流與合作,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技術
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樂天.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篇4
關鍵詞:語文教學; 藝術素養教育; 滲透
針對目前的情況來看,目前中職學生都已經掌握了一門或幾門藝術。可學生們學習這些藝術的具體目的,就是完成家長的愿望,并把自身的藝術素養提上來。而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就完全可以對課堂這個主陣地加以應用,積極的在課堂上滲透藝術素養教育,進而使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和素養都得到提升,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步入社會,并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藝術素養教育滲透在語文教育中的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養成增加了重視。因此,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并使學生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進而健康成長。可目前社會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不斷升高,同時還要求人才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進而使企業的實際管理需求得到滿足。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滲透好藝術素養教育,使學生們可以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樣學生的鑒賞力以及感受力與創造力都會得到提升,并成為情況豐富、多才多藝、品格健全的人才。因此,應該將藝術素養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進而使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二、藝術素養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方法
1.根據教學內容對藝術素養教育進行開展
中職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積極的開展藝術素養教育。例如:在對《音樂巨人貝多芬》這篇課文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就能夠和同學們一同鑒賞古今中外的一種著名音樂作品,進而使藝術素養教育可以順利展開。新課改以后,語文教材有了更加豐富的內容。而教師必須把語文課文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體育知識、美術知識、語文知識和音樂知識都挖掘出來,并把其當作教學主體進行藝術素養教育的展開,這樣藝術素養教育就能夠同語文教育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把藝術素養教育完美的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此教學背景下,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還會提升自身素質,進而更好的步入社會。
2.應用視聽資源對藝術素養教育進行開展
中職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對試聽這種資源加以利用。也就是在教學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音頻以及視頻等內容,進而讓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感知藝術對自己的熏陶。譬如:在學習《格列佛游記》時,教師能夠在教學課堂上播放影視資料。這樣學生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就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小說主要講述的內容,同時還能夠積累眾多影視藝術文化,進而提升自身的影視藝術素養。因此,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應用眾多的網絡資源,進而將藝術素養教育有效的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對藝術素養教學的方式進行探究
在課程改革越來越深入的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必須積極的開發和探索藝術素養教學的方法,進而使學生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首先,中職語文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們去參觀藝術館或者博物館,進而在順利地將語文教學完成的基礎上,使每名學生都可以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譬如:在學習《巍巍中山陵》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中山陵,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去參觀,在參觀的時,學生就會被陵區中的環境所熏陶與感染,進而讓學生產生熱愛學習與藝術的情況。此外,教師還要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并將藝術素養教育和李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譬如:在學習《火把節之歌》時,教師完全可以同學生一起學習“朵樂荷”舞蹈,進而讓學生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精神,并提升學生們的藝術素養。
4.對語文教師進行藝術素養教育
從本質上而言,中職語文教學都是由教師負責的。因此,想要把藝術素養教育合理的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就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而想要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中職院校開展藝術素養培訓,并倡導語文教師積極的參加。首先,中職院校能夠開展統一的培訓,對那些具有非常高藝術素養的教師進行培養。如果培養的時間較為短暫,那么教師的藝術素養將無法大幅度提升,這時就需要學生長時間做好教育宣傳工作,進而讓每一名教師都可以自覺地參與到藝術素養培養培訓當中,使自身的藝術素養逐漸提升。其次,學生應該組織各種各樣的藝術活動,讓語文教師參加其中。例如:歌唱大賽、書法比賽、運動會等。這樣語文教師就能夠了解到多種藝術文化,積累大量的藝術知識,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進行藝術素養的滲透。總之,將藝術素養教育合理的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應用視聽資源把藝術素養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除此之外,中職語文教師還應該積極的開發藝術教養教育的方法,并把藝術素養教育完美的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華.試析藝術素養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
[2]張彩紅.網絡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生藝術素養教育平臺構建研究[J].青春歲月,2015
篇5
【關鍵詞】 綜合素質評價 道德素養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107-01
隨著中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讓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這一新課程觀念正逐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顯然傳統評價學生素質的測驗方式已在許多方面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目的以及教育的特點,目前在各學科的評價中教師開始用新的評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改變了評價過程中學生的“被告角色”,學生們開始主動參與到評價體系中,原來單純的受測者也成為了評價者。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綜合化需求呼喚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盡快完善。
1 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相結合,評價學生的道德素養
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內容涵蓋了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體領域,從中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性。道德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如何在學生一生發展中起導向作用這也有賴于在中學階段對學生的培養,中學階段更是學生道德品質的成形時期,所以教師與家長對學生正確的道德評價,也對學生在這一時期道德素養的形成起到了關鍵的護航作用。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學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實行過程記錄評價,體現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發展需要。每位學生建立一個檔案袋。詳實記錄學生成長軌跡進步表現,突出評價的階段性和基礎性。這些具體的日常行為涉及到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三大范圍的表現,因此也要求學校、家庭、社區三方面對學生的道德素養作出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目前有的學生在家里和在學校、在社區里表現不一樣的現狀,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更加完美,培養出高道德素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 教師、家長、學生共同評價學生的身心健康
現實中單調片面的考試評價方式使得學生、教師、學校、家長以及全社會形成了一種誤解:考高分的學生是好學生;班級平均分高的教師是好教師;升學率高的學校是好學校。量化的分數成了主宰命運的上帝,成了區分好與不好的標準。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的負面影響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教育變成了為考試做準備,而不是為學生生活做準備。如果說思想道德對學生的發展起導航作用,那么身心的健康則對學生的發展起保駕的重要作用。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社會不但要求高道德素養的接班人,同時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只有身體和心理雙健康才能符合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滿足這種需求。如何以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現代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評價應是教師、學生和家長多方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根據不同的評價指標,不同的主體可以擁有各自的評價權。要努力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班主任評判的狀況,特別要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讓學生在評價資料的收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 各學科同步管理,評價學生的文化素養
中學生的文化素養不僅僅是文化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是以能力為核心,是能力和知識、思想情感、思想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為了使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簡單、易行,階段性評價可主要以直觀的物化成果呈現,終結性評價則除了呈現等級評定、綜合性評語,還應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學生發展狀況的關鍵資料,應附有綜合素質報告單、標志性成果記錄卡和學科教師贈言,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變化軌跡,清晰把握學生在某個階段的成長狀況,直觀看出學生發展的優勢和不足,便于家長準確掌握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導學生反思,明確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真正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做好這些,各學科教師要共同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以杜絕學生面對班主任老師和其他學科老師不一樣的現狀。
4 學以致用,評價學生的綜合實踐評價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得到自主發展,力求做到五個一:找到一個崗位,扮好一個角色,鍛煉一種能力,承擔一份責任,體驗一種感受。對學生綜合實踐的評價,要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及完成情況,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證材料等,客觀反映學生在綜合實踐方面的表現。
5 德益雙馨,評價學生的藝術素養
篇6
審美能力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術教育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學生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審美情趣,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實施美術教育過程中,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藝術作品塑造出各種不同的藝術形象,對受教育者的審美情趣進行陶冶,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創造這些美術作品時候的審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來提升學生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帶著一定的審美能力開展藝術創作,進而增強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間等美術知識技能的感受與學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對于繪畫創作的想象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促進自身審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審美素質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美術教育能夠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養人文素養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對意識形態的教育,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美術教育具有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形成爭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美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都是為了完善學生的倫理結構,在美術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講解,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分辨善惡美丑,能夠向學生積極宣傳社會上的正面信息,幫助學生形成對于事物正確的認知和理解。美術教育相對的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程的剛性教育來講,是一種柔性教育,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倫理結構的完善,通過美術作品來對學生進行內在感化,提升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以美學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術作品形象開展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對美丑善惡形成一種很好的鑒別能力,這樣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效果。美術教育作為對學生開展人文素養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美術課程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這有利于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養,增強學生自身對于社會不良現象的免疫力,增強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因而在對學生培養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應當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3美術教育能夠在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方面培養人文素養
藝術教育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是深刻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一些科學研究發信,人自身的情感會對于人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痛苦和憤怒的情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人的創造力的發揮,而愉快高興的情緒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人們創造力的發揮。美術教育十分重視學生形象性的感性體驗,可以很好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滿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發現美的能力。美術教育能夠對學生的藝術創造力進行培養,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幫助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夠成為學生開展藝術創造力最為重要的內部因素。美術教育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教育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過程也是一種對學生開展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形式。美術教育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和其他學科有著一定的區別,在美術教育學習的過程中更有利于學生右腦的開發。這是因為科學研究的結果發現,人的左腦主要是負責語言和計算機邏輯能力方面的培養和開發,而人的右腦則主要是負責圖形和空間等一些鑒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形象思維,美術教育則主要是對學生的形象思維的一種培養。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美術教育,有利于對學生的右腦進行開發,有利于學生自身創新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另外美術教育還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美術教育在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美術教育通過美術作品作為教學的媒介,十分生動的將人類傳承下來的精神文化遺產傳授給學生,有效的增強了學生自身藝術文化水平,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4小結
篇7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
一、美術的重要性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在書法、美術方面的造詣也是十分高深的。更有一些剪紙、刺繡等美術手工藝術在現代被列為中國的文化遺產行列,這些足以證明,自古以來,美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美術的學習不只包括手工繪畫,剪紙、刺繡、畫作欣賞等都屬于美術這個領域。小學生接受美術教育不只是要學會一些線條的勾勒、顏色的搭配以及簡單的繪畫,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美能力和水平,學會欣賞美的事物和作品,在美麗事物的熏陶下,逐漸擁有善良美麗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見,美術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藝術教育環節,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重視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但是,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和漏洞,很多教師在根本觀念上仍舊堅持以往的教學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依舊是給學生出示一些范畫,讓學生進行模仿勾勒,畫的最像的就是優秀的,而沒有教授給學生一些繪畫技巧、優秀作品賞析的方法和手工制作的技巧等,一點也不重視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這是十分嚴重的弊端,從根本上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三、小學各階段美術學情分析
在不同的年級階段,學生都有他們各自的特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比較弱,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便是一些簡單的線條勾畫技巧及初步培養作品欣賞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為美術不僅僅是繪畫,還包括一些剪紙等簡單的手工制作。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繪畫水平還處于較低級的階段,所以在美術教學設計上大多是一些簡單的添畫、涂色及撕紙,如《花花綠綠的糖衣》《洗洗涂涂》《奇妙的撕紙添畫》等,初步讓低年級的學生感受顏色的魅力和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學生美術課的學習內容相對就會上升一個空間,開始學習線條勾畫,畫出簡單的動物,動手操作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升,開始做一些《酒水成畫》《自畫像》《神鳥變樹》等稍有難度的作品。這一階段的學生因為有了低年級時專業技巧的簡單學習和動手練習,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素養,相對于低年級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配合得更加融洽,學習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
高年級學生無論是繪畫水平、手工制作還是藝術欣賞,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經驗也在不斷豐富,他們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思維去想象創作出美的作品。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仍需要教師引導其進行藝術鑒賞和美術素養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個階段所學習的內容都是不同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安排課程,循序漸進,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措施
1.改進教師教學觀念
提高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要具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在美術教學中教會學生繪畫的同時,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不斷學習,改進自身不足,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所以,對于同一事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欣賞時,尊重學生不同的見解。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創新之處,對學生予以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教師在美術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美術材料,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縱,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解和操作,學生只是觀賞。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寫生,在大自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的美。
3.授之以漁,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繪畫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要求學生簡單地臨摹。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每個學生的作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出美的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美術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堅定科學的教學理念,在教會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傳授給學生藝術鑒賞的方法,尊重學生的不同審美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篇8
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開展時間并不長,2014年開始,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響應《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的號召,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為基點,提高自身整體綜合素質為重點,各中等職業學校開設了公共藝術課程。
考慮到中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程度和發展需要,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內容以欣賞音樂作品為主,舞蹈、戲曲等藝術欣賞作為輔,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本文從中職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出發,提出目前其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中職學校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必要性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的音樂素養是現代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要求。國家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對中職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中職學校對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藝術教育課程中,音樂課能使學生增強表現力和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社會特別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要求。社會或者行業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具有過硬的技能,更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行業的競爭力。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緊跟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德技并重”的綜合素養均衡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通過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旨在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中職學生社會競爭力,關注中職學生的終身發展,實現“德技一體”人才培養目標。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學生自身終身發展的要求。中職學生在求學成長的過程當中,接受到音樂課的教育,使得心靈得以陶冶,情緒得以調節,自信心得以樹立,就是音樂課的價值所在。提升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將來是行業內強有力的競爭力,更是能體現學生自身終身發展的要求。
二、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絕大數的中職生熱愛音樂,但受成長環境、地域差別、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及影響,他們接受音樂的渠道大多通過網絡媒體,所接受的音樂類型大多都是流行音樂。而這種接受是“被迫”型的,也就是說媒體播放什么類型的音樂,就只能接受哪種類型的音樂。
目前也有很多缺乏音樂素養的媒體人,在對音樂作品的宣揚及導向上,存在一定的誤導,靡靡之音、另類音樂讓本身欠缺辨別高雅與低俗音樂能力的中職生來說就成了“重災區”。 中職生在音樂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綜合素養不高,音樂禮儀素養欠缺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禮樂教育了。也就是說音樂與禮儀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有著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作用。但是,中職學生大多欠缺基本的禮儀素養,如:上課遲到早退的現象,老師講課未經允許就亂插嘴講話的,課間使用手機鈴聲未關閉的......這類現象屢見不鮮,倒置秩序感不強,雜亂無章的課堂現象。處在一個無秩序無規矩的環境中,想要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帶來的愉悅感,實施起來是很困難的。
2、音樂教育缺失,音樂背景知識欠缺
欣賞音樂作品,特別是欣賞高雅的音樂作品,大多都要求具備音樂以外如:文學、詩詞、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的知識。例如,《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古典音樂,因為現在聽已失去它的“時代感”又可能由于學生對這首曲的背景不熟悉,且對語文學科唐詩部分的功底不深厚,學生也無法理解和感受樂曲給人帶來的柔婉質樸的旋律,安寧的情調以及流暢多變的節奏。
3、經典音樂欣賞導入困難,學生熱衷于通俗流行音樂
通俗流行音樂歌曲通常都是以抒發內心情感為背景題材的。在中職生的年齡階段恰屬青春期,正是情感處于很情緒化的狀態。時而外向,時而優郁,流行歌曲恰巧符合其心理特征,因此,中職生接受流行歌曲是能夠使之心靈產生共鳴引發共振的重要因素。中職學生難以接受經典音樂作品欣賞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接受經典名作的基礎薄弱,欠缺理解和享受經典音樂作品感受力;第二,受年齡、心理特征及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影響;第三,受時代背景的影響。
三、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教學理念
藝術教育里的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學生通過在學習音樂課程中,能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去摸索及創新,找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增強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及鑒賞能力,提高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1、音樂素養的培養關鍵是學生欣賞習慣及養成教育
第一次的音樂課,筆者都會要求學生把“嘴巴閉上”,把“耳朵張開”,教學的理念上,這就是被稱為養成教育。“傾聽”習慣的養成,在眾多課程當中,音樂課是最有效養成教育的途徑。
2、音樂素養的培養方式主要是“活動育樂”
音樂素養的培養,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讓情緒得以調節,得以放松,讓心靈得以陶冶,聽到動情處,能舞則舞,能泣則泣。情感情緒都能通過音樂作品攝入,得到充分的抒發。“活動育樂”的方式也為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開展多元豐富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活動中對音樂作品時行相互感悟,相互體驗,樹立信心,體會課程帶來的快樂。
3、音樂素養的培養要關注中職生的終身發展
音樂課培養學生對音樂素養的學習,對于中職生的職業發展及終生發展路程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核心目標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平臺可供學生盡情的展示能力,盡情的釋放情感情緒。關注學生能力上的全面發展及終身的發展,盡快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通過對音樂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和職業的生涯中,有更好的表F力及最強的適應力。
四、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有效策略
音樂課程的學習,是獲得音樂審美及體驗的手段,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根本及有效途徑。提升音樂課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以下是有關提升的教學效果及有效策略:
1、音樂課教學的前期準備要充分
(1)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要不斷提升
教師本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學生,嚴于律已,為人師表。具備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及廣泛的興趣愛好及才能。通過研討會、學術交流會、各類藝術活動、表演活動等,加大對教師專業水平的培訓力度,從而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素質。在個人的形象設計上,要有時髦得體的裝扮,言談舉止的文明,活潑可親的笑容,以最新、最美、最優雅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
(2)建立適合中職學生的音樂資料庫
音樂作品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時代特點進行篩選,其內容包含集國語流行樂、粵語流行樂、歐美流行樂、搖滾、民謠、歐洲古典等元素的音樂作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以對音樂的感知力、領悟力為提升點,為學生建立其適合中職生興趣的音樂資料庫。
2、明確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
(1)明確音樂課程目標體系
通過聆聽、欣賞、感受音樂作品,了解多種音樂的形式;學會分析作品情緒的表達,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終身音樂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2)教學內容整合,體現教學內容獨特、鮮明并富多元化
教師要避免教學內容滯后的情況出現,要利用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利用學生方言的資源的豐富性,教學內容可加入粵曲、閩語歌曲、廣東梅州客家山歌等多元素。教學創設的景境要多樣化,可加入樂器拉、彈、奏、唱、跳、詩配樂等形式,廣泛的激發學生潛在的音樂才能。音樂課堂更是要把握時代性,從學生成長和生活的環境出發,培養學生再創新的能力,又增加了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的自信心。
3、創設良好的聽覺環境,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互動,實現“活動育樂”
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視聽環境,一個具音響設備、錄音設備、投影技術、多媒體視聽結合,聲像為一體及多個麥克風的課室。學生禁止攜帶手機到課堂。教學方法重點突出的是,如何挑選出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對應的音樂作品,防止一些庸俗的音樂作品在學生中流傳。另外,在學生已具備對音樂的理解掌握一定的聽辨能力后,還可利用優質的麥克風及音響設備,組織一場卡拉OK比賽,讓學生上臺演唱歌曲。
4、開展校園音樂文化活動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
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學習的渴望,做事效率的提升。創辦與音樂相關社團,可延伸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施。
第一,學校廣播站,兼容音樂、新聞、文學、通知等功能。每天定點播放主題節目,使得成為溝通交流的平臺。開設音樂專欄,內容涉及中、外音樂家故事,校內音樂社團的通知及趣事。
第二,校會集體高唱國歌,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滲入;開學典禮的校歌,增加主人翁精神及自豪感;上、下課的鈴聲設計。讓歌聲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里。
第三,豐富多元的音樂風格,創辦爵士、民謠、搖滾等種類音樂風格的社團,把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及特長的人聚集在一起。
(2)舉辦各類音樂活動,以學促賽,以賽促學
學校組織各類活動,并以活動為載體、以比賽為平臺、以提高音樂素養為核心實現“活動育樂”的目標。校園里定期舉辦音樂嘉年華會、卡拉OK大賽、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舞蹈大賽、健美操、文藝節等和音樂相關的主題活動及比賽。此類活動及比賽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系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教師)
參考文獻:
[1]梁小紅.淺談中職教師音樂素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4(2)
[2]黃霞.中職學校音樂教學改革探析[J].廣東教育, 2013(6)
[3]閆建軍.論音樂欣賞對中職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J]2016(3)
篇9
關鍵詞:職業院校;動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220-01
一、前言
職業院校動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研究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熱點問題。這是因為,影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藝術、技術與人才永遠是不變的話題。影視動畫創作是非常需要創造性的藝術,同時,它又是非常復雜的工程、項目,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
二、動漫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構成與創新
(一)綜合能力
動漫設計過程中需要多種學科知識的匯總。影視創作既涉及藝術又涉及技術,而其所涉及的藝術與技術又都十分廣泛,因此,為了更好的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與協作,無論是藝術創作人員還是技術指導與開發人員都需要對本專業以外的相關專業有所了解。尤其是一線生產制作過程中,需要同時具備有很強的藝術水平與技術能力,而且由于影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很豐富,往往會涉及很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只有具有了相當的美術基礎知識與鑒賞能力才能有效地欣賞。而漫畫與其他美術作品相比較,則很容易欣賞,優秀的漫畫作品幾乎任何一個學生或者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讀者都能有效地欣賞,即使是文盲對相當一部分漫畫作品都能進行有效欣賞,其突破了語言障礙與文化背景的束縛,因此個人經過考察和論證認為漫畫也是一種“大眾藝術”。
(二)實戰經驗
對動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來說,實戰經驗對于一線創作人員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影視動畫創作項目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往往使得理論與簡單的技巧學習與實際工作中的差距較大,因此實際操作經驗對于提高生產效率來講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只有具備了以上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才能成為現代影視動畫制作行業的精英。
(三)創造性
創造性往往伴隨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影視動畫作為如今的熱門專業,成為了眾多動畫愛好者擇業的方向。動畫行業對專業技能要求比較嚴格,尤其三維動畫,建模、材質燈光、動畫、特效、渲染等各技術領域工序比較繁瑣。要在動畫領域中尋得自己的發展空間,除了掌握專業的技能方法外,還需要不斷提升對藝術的理解與創新意識。動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往往需要在一定的創新環境下實現。因此,影視創作不是按部就班的簡單流水作業,無論是藝術人員還是技術人員都需要有很開闊的視野,不僅要有適應復雜項目運做所需要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要解決各種新的問題和范圍很廣的復雜問題的發散性的思維能力。
(四)專業素質
作為一個動漫從業人員,最根本的就是要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領域有很強的專業基礎,在某個特定的專業方向上有很深的造詣,或者說,動漫專業學生要有“一技之長”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發揮作用。比如,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人們對美術教學從原來停留在“術”的層面上,到開始關注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探索挖掘能有效吸引孩子眼球的美術資源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嘗試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利用美術學科教學,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根據美術學科獨特的人文性對育人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五)團隊精神
對動漫專業學生來說,影視動畫創作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是需要許多人共同協作完成的,團隊精神與對項目流程規范的適應能力有時比個人本身的能力還要重要。動畫,是一種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藝術形式。它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給動畫設計領域帶來了新的生機。一個團隊往往是一個整體,需要各種技術特長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比較完善的方案,才能完成最終的作品創作。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院校動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研究顯得越來越必要。比如,動漫產業越來越紅火,對從事這一行業的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抓住這一機遇,是當前職業院校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以實訓和實用為目的開設包括美術基礎、職業規劃、專業英語、電影賞析等多門藝術修養課程,可以大大提高動畫人員的綜合素質。隨著動畫產業的日趨擴大,只有不斷地提高動畫人員的技能應用和藝術修養,才會創作出更多更出色的動畫藝術精品,推動動畫行業騰飛。
參考文獻:
[1]陳璽.國產動畫如何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J].青年記者.2007年18期.
篇10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小學新課改的實施,小學教育對于小學師資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師范類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發展非專業藝術教育,使其成為高等院校日常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已經越來越引起有關院校和部門的重視。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課程在初等教育專業是作為必修課開設的。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得知,除個別學生在高中階段是藝術類特長生外,大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甚至從初中起就幾乎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所以要用三年時間將初等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高素質小學教師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藝術素養課程改革的思路——以美術課為例
從系統化的學習訓練設計入手,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確立了圍繞“學生美術感知能力、校園美術應用能力和藝術素質養成”這一主線,構建“直觀感受+理論學習+技能訓練+能力提升+實踐教學”五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先通過見習使學生了解小學課堂和小學教學,再通過講解讓學生掌握美術理論知識,通過技能訓練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以此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職業能力),最后將所學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能夠學習美術理論知識,通過鑒賞美術作品感知藝術,同時可以通過學習美術技法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提升藝術感知能力,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
1.課程理念
美術是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素養課程的重要內容。基于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使學生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系統的應用知識、持續發展的能力,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注重對學生藝術素養與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對課程進行設計與開發。課程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學生實際,在保證藝術性的基礎上,把技能、技巧難度降低,更注重美術課程的通識性,讓學生通過鑒賞美術作品獲得藝術感知,在藝術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和掌握藝術技能達到藝術素養的新高度。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形成的課程理念貼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前沿,結合藝術學科自身的藝術性,突出師范專業的針對性。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1)在課程開發上,強調通識性與實踐能力的融合以綜合能力中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培養為重點,兼顧藝術實踐能力培養進行課程建設。根據小學教師的職業能力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與小學合作的優勢,通過合作共同建立美術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實訓的標準,針對小學教學實際和美術課程特點進行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2)在實踐體驗上,學以致用,提高創新能力藝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和藝術創作潛移默化地得到藝術熏陶,在掌握藝術知識的基礎上具備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和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小學教學中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和創造能力及美術應用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了簡筆畫創作、黑板報版面設計、手抄報制作、試講課件制作等實踐環節,突出實踐教學與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美術的應用價值。實踐環節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提高美術應用能力。
2.教學目標藝術素養課程
在以往非專業藝術教育實施過程中,主要以美育為目的,同時還伴隨著培養高尚道德和精神(即德育)。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過去的藝術素養課程教學目標基本上沿用高師階段藝術素養課程教學目標,只體現了藝術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教育的目的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美育、德育,它對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素質,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平衡發展,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美術課程應摒棄過去藝術素養課程僅僅停留在美育層面的觀念,將教學目標與師范類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目標整合為一體,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并采用恰當的授課形式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強化,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目的。美術課程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創造性的激發、健康審美觀的形成以及藝術修養等綜合素質的完善均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平衡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基于美術課程的特點,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念、較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定的藝術表現力,能夠適應小學教學實際需要的人才。
3.教學內容
藝術素養課程面向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等師范類專業開設。讓藝術素養課程為專業服務、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自身的作用,是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確定初等教育專業教學內容時一直遵循的原則。而美術課程正符合上述原則,它基于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力結構要求,在學生積累了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闊眼界,通過藝術感知與藝術實踐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的就業做好準備。美術課程的教學針對小學教學需要選取了美術理論、美術鑒賞、美術實踐和職業技能四大模塊的內容。其一,美術理論包括美術的概念、種類、特點等基礎知識和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中西藝術比較等美術理論知識。其二,美術鑒賞從地域、時代、題材等多維度入手,選取繪畫、雕塑、建筑和設計藝術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通過多種鑒賞方法的教學,使學生廣聞博覽,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其三,美術實踐主要選取基礎性強、難度小的內容,如素描、速寫、圖案、白描等。其四,職業技能主要是指能夠被直接應用于小學教學的美術能力,如簡筆畫創作、手抄報設計等技能。在教學過程中,以上內容相互穿插融合,先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最后通過美術創作訓練,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的最終目標。
4.課程形式
在“綜合培養,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下,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藝術素養課程體系進行了科學的設置,設置從必修課、選修課和社團三個維度進行。把必修課的單一形式變為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再以社團活動為補充的優化組合形式,并將其落實到如課程開發、課程教學、教學評價的實際之中,確立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素質的價值目標,使教學活動確實成為學生素質發展的一個途徑,而不只是教學環節中的形式。美術作為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直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為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做出了突出貢獻。主干必修課程內容模塊化。必修課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知識講解和賞析為主的狀況,設置了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賞析和藝術實踐四大模塊。因為藝術史論和藝術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可以加深學生的藝術感受,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美術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強化課程的實踐性,形成“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模式,使知識變為熟練的技巧。
(1)案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枯燥的理論講解,以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使學生更加牢固、靈活地掌握知識。找一些名家名作的賞析資料,通過比較、分析、討論,找出不同藝術評論的共性和區別,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從模仿開始,提升分析能力。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應用視頻,使學生明確地認識到學習美術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切實服務于以后的教學工作。
(2)比較教學法在美術課程的講授上,教師還可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如,把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與外國古代工藝美術進行比較,把素描與速寫、白描等繪畫形式作比較,等等。這樣既可以發展學生的比較思維,又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藝術的理解。
(3)情景模擬法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為了營造小學教學現場氣氛,教師可以根據小學教材內容,進行簡筆畫輔助教學,或模擬美術館情景,進行作品的講解。
(4)問題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很多討論的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總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活動教學法美術就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課堂上。教師以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為依托,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美術技能比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如通過校園手抄報比賽、“慶國慶”海報設計、簡筆畫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拓展、延伸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整體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師生在活動中雙向交流,教學相長。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如多媒體課件、微格教室、DVD機等,改變以往教學中學生難以獲得感性認識的狀況,提高教學效果。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容量。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音像教學以及網絡教學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拓展教學時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