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成果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藝術教育成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調查情況
1、大部分教師和學生能夠科學地認識和看待理工科高校的藝術教育,觀念得以更新,并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藝術教育的價值與作用,認為藝術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也認為在理工科高校中實施藝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學生們希望學校能夠加強藝術教育,說明他們已經體會到藝術之美,對藝術有興趣,有渴求,希望吸收到更多的藝術養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還有上升和發展的空間,更為廣闊的前景等著我們去開拓。
3、雖然高校教師的年齡層次有差距,但是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他們那個年代,高校的藝術教育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而現在的大學生們都能夠在學校接受不同程度的藝術教育,這說明高校藝術課程的發展是隨著時間的演進和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好的,其開課率也明顯提高。
二、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取得的成果
國家一系列文件和規程的頒布使高校藝術教育有了強有力的保障和更為清晰的努力方向,作為普通高校大軍中重要一分子的理工科高校的藝術教育也在這場春雨中得到了充分的滋潤,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這些成果在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的實踐中也得到了體現。
首先,理工科院校進一步明確了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基本任務,加強了對藝術教育的領導,努力探索高校藝術教育的途徑。許多學校設立了藝術教研室或藝術教育中心等系一級的專門機構。藝術教育以高雅、怡人的獨特魅力征服了高校莘莘學子,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歡迎,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已深入人心。從我們問卷調查的數字也能充分體現這一點,高達80%至90%的教師和學生明確理工科高校藝術教育價值、作用,紛紛表示理工科高校十分有必要開設藝術課程。
其二,部分理工科院校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加強藝術類課程建設,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的探討。有些學校還開設了一系列專題講座,這些講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深受學生歡迎。另外,許多高校還在學生的藝術教育學分上作出嚴格的規定,以督促學生接受藝術教育。有些理工科高校除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各種門類的藝術必修、選修課程外,還組建藝術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另外還有組織大學生藝術節、文化節等活動,進一步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問卷調查中,有37%的學生表示學校經常會組織公共藝術活動。
篇2
與美國其他地方的情況大同小異,威廉王子縣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開設藝術類的課程。從小學到7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一),學生都要上美術課和音樂課,8年級以后,可以在視覺藝術或音樂課程中二選一。其中,視覺藝術包括繪畫、手工、攝影和計算機輔助藝術。音樂有聲樂、管弦樂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
小學生(1至5年級)每天都有一堂45分鐘的綜合類課程,綜合內容有藝術(繪畫和手工)、音樂(聲樂和器樂)、體育、計算機和圖書閱覽(培養自學能力)等5類,從周一到周五輪流每天一堂課。
到了中學,如果選修的是音樂,那么全年都是自己所選的內容,每隔一天上一堂大課,每堂課一個半小時;如果選藝術,則把一年分成4個季度,繪畫、木工、烹飪等每季度學一種,每天一堂45分鐘的課程。高中最后兩年如果選修藝術,那么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是必修課,有條件的還開設攝影課程。
學校在藝術教育方面除了教學,還經常舉辦校內和校際展出、匯演,邀請本地、全國知名藝術家和演出團體來校指導或表演。音樂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經過考核可參加地區或縣級的學生演出團隊。視覺藝術方面優秀的學生,常常在校舍改造或裝修時被授權參與設計或繪制大型壁畫。
9年級以上、成績優異且經由任課老師推薦的學生,可以參加由國家藝術教育協會設立的國家藝術榮譽學會(National Arts Honor Society, NAHS),7到9年級學生則可以加入國家初級藝術榮譽學會(National Junior Arts Honor Society, NJAHS)?,F在全美國有45000名在視覺藝術上有天分的中學生是NJAHS或NJAHS的會員。
篇3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活動,學生在校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因此,必須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德國教育家海爾巴特說:“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薄敖虒W如果沒有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睌祵W中的德育因素雖然沒有像語文、品德與社會等學科那么多,那么明顯,但只要教師有強烈的教書育人意識,同樣能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的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示范先行,充分發揮榜樣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數學課上,教師和先進學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示范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輔導“學困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學生的示范作用體現在,課上教師要注意發現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的同學,教師要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與教材有機結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精神是做人的核心,這對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一個人一旦將崇高的愛國情懷和眼前的學習結合起來,他們的興趣是長久的,其間發揮的潛能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教材有機結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愛國題材,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的潛移默化的滲透。例如:數學“時、分、秒”的教學時,課文以我們贏了為課題,用多媒體展示北京申奧成功時人們的喜慶場面,教師抓住這一素材,教育學生:在舊社會中國人被外國人恥笑稱作“東亞病夫”,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幾乎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如今我國健兒不僅在賽場上摘金奪銀,而且中國申奧成功了,這是全世界對中國最好的贊許。為了這一天,有多少代人為之灑熱血,流汗水,這是中國人們期盼了多少年的夢想,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了,我們身為中國人,多么為自己的國家而驕傲,為成功而欣喜。通過這樣的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祖國做自己的貢獻。在教學圓周率時,出示祖沖之的簡介,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得值和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六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西方國家早了幾百年。通過這個情境地創設,雖然這簡短的幾句話,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滲透行為習慣教育
數學知識嚴密與精確的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終身受益,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是教書育人的需要。教學中,我體會到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在計算題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準”字為先。為此,我告誡學生,計算錯不得!很可能在你將來工作后,由于一時疏忽,粗心而計算失誤,會給工作、給事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我除了讓學生正確理解掌握運算法則外,嚴格訓練學生審題,估算和驗算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計算準確率,通過對文字題的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聯想。讓學生養成善于學習的自學能力和習慣,為發展創造力打基礎。
四、利用特殊的學科性質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教育。
篇4
當今中國教育,大學招生走上了迅猛發展的道路,其中發展最為迅速,異?;鸨谋闶撬囆g類學科,它已然成為大學教育中泡沫化最為嚴重的門類之一。藝術教育火爆現象反映出當今中國社會中的各式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在中國,原本只有九所音樂學院,八所美術學院,六所藝術學院和兩所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電影學院與舞蹈學院各一所。而現今,音樂院校已經急劇擴張到八百多所,美術學院近千,影視表演學校等年年劇增,數不勝數。據資料表明,中國大部分省市的藝術類考生數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這相對以前藝術院校每年只收幾十名學生的現象相比,可謂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藝術類學科的火爆,一方面源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層次生活的需求,但是有一點似乎更為重要,那就是當今中國社會人們普遍急功近利的心理。當今社會,超女、一夜成名,影視明星、歌星、主持人備受追捧,年紀輕輕就輕松名起,名利雙收,引來學生和家長的羨慕。于是許多人就把藝術當作成功的捷徑,無人再愿意去做“十年寒窗苦”的“傻事”,雖然眾多藝術專業本身是需要有“鐵杵磨針”的耐性和功力,但現今多數人已顧不得這些,甚至視而不見。
二是在中國統一高考中,藝術類考生的文化課另設有較低的分數線,這給一些考生有可乘之機。藝術類考生文化課分數較低,有它的特殊性。長期以來,從事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繁重的專業技術學習,因此國家制定藝術類考生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這本是一個很嚴肅而具有遠瞻性的考慮??墒墙陙韰s被一些學校和個人見縫插針,歪嘴和尚念了歪經。有的學校將文化課較差的學生轉入藝術類學習,有的還強行組建“藝術班”,有的家長不顧孩子適不適合從事藝術專業、有沒有前程,只顧升學率的高低便一意孤行,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給社會造成無謂的負擔。
曾經有人問中國京劇大家李少春先生,“為什么我們沒有您這樣的功夫,和您這樣的修為?”李少春先生想了想回答說:“過去是九個老師教我一個,現在是我當老師一個教九個,您說說它的差距?”撫今追昔,現今又豈止是“一個教九個”的情形呢?一個教九十個學生的現象也不是沒有的吧!
第三,教育成為產業化,教育成了商品,辦學者以此為商機,學生熱衷于什么專業,社會流行什么“花樣”,一些學校就開設哪些專業,唯利是圖,見錢眼開。一些院校根本沒有合格的師資,有的臨時抱佛腳外聘,有的從社會上招來閑雜人員,臨陣磨槍,匆忙上崗。這無疑意味著教育質量的下滑和人才的流失,這樣的教學水平可想而知。
篇5
自中國學校之學制制度建立以來,高等教育中的培養方案即被稱之為教育的“憲法”。這個“憲法”通過培養目標、學分要求、培養環節、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考核、外語、導師指導等環節實現其效力與任務目標。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方案因要兼顧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共性層次與程度差異,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上則更需酌量統籌與分化。特別是在中國藝術學科新的門類語境中,以及基于比較外在的其他學科發展特點,努力建立藝術應有的學科標準、深化各藝術門類與領域的專項研究、培養藝術本學科的專業人才,是藝術學科內所有學科都必須首要考量的三大任務。
一、理解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課程概念
眾所周知,課程是高等教育發揮效力的顯性形式,教學是發揮效力的隱性形態。課程既是各學科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的重要結構,也是教學得以具象化的顯性存在形式。換言之,課程是研究生獲得學科知識、培植專業思維與學科素養、轉換生存技能、厚實學科內涵的核心途徑之一。在中國藝術學科的新學科秩序下,5個一級學科與33種專業(1)課程體系的規劃與制定,需要依據其至少能夠實現澆鑄學生成為本學科的學習者、研究者與學位獲得者之目標;獲得能夠認知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本質;塑型學科完善構成形態;打造具有族群特性的學科文化;有效服務社會的教育效能等五個指標。如何使課程培養體系獲得預設教育成效,就需要研究生教學的具體實踐了。
由是,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的各階段課程,應該依據考量以下專項指標而有效設計――問鼎如何以學科理想統籌設計;依據怎樣的理念構建設計方案;教師所設計課程體系是否針對不同學生的學術背景、每門課程是否有相對獨立與完善的知識譜系;學生習得課程后是否具備了相應的素養與能力、對師生關系的內涵構建有無貢獻;跨學科的研究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競爭力、對多學科的互動研究能否起到促進的可能……這些都應是理解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中“課程”概念的應有內涵。
二、樹立藝術學科研究生課程是一種投資的觀念
樹立中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課程是一種投資的觀念,就是將研究生課程作為投資學生自身的有效資源,并強調關注――教師與學生的引領與追隨、組織與對話、管理與配合等方面的互動性課程取向選擇??蓮膶W生、教師與師生關系三個視角來看待課程投資觀。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需辯證地認識“課程=學分”的學制規定與“課程=自我投資”的理念。一方面,要認識到完成課程、獲得學分,是學制的規定,也是學生的本分性修習任務目標。另一方面,不能持唯“課程即學分”論,而應把課程看成一種自我投資。自2014年起,所有的研究生入學均需繳納學費,這個政策的實施意味著研究生由先期的國家投資培養的觀念,轉變為研究生教育是一個由國家、學校、家庭與個人共同投資的行為了。
那么,如何理解“課程應該是一種自我投資”的理念呢?第一,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課程,應該兼顧短期自我投資與長線自我投資的雙重含義。第二,短期的自我投資可以理解為:把所學的課程轉換成自身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以使自身具有更好的生存基礎,或作為繼續進行本學科相關領域深造的基本要求。第三,長線投資的自我投資可以理解為:將具體的顯性課程轉化成為自我職業規劃設計資源,將短期的自我投資持續不斷的內化與實踐,追問中國藝術學科的個體特性與整體學科群的群體共性,更有實效地推動中國藝術學科的成長,并服務社會。
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程能否成為自身的學術發展資源,以及學術職業的品牌。就筆者所知,有些大學的藝術學科教授,上完一門或幾門研究生課程,即可出一本教材性的專著。所謂教材性專著,它既可為其他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提供教材支持,又不同于傳統教材的材料性整理,是具有自身學術特色的就某一學科或某一門課程或某一類課程的有相對完整系統的原理論著。(2)可以期待的是,如將課程有效地轉化為教材性專著,這一實踐將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那么,中國的藝術教育學派也假以時日可成。
最后,從師生關系的角度來看,課程的投資觀,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重共贏”。一方面,教師把握“因材施教”之道,組織、安排與設計課程模塊。例如,作為“藝術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筆者的導師梁玖教授就根據學生不同的學術背景、潛力特點、優勢與興趣領域,針對不同年份入學的博士生,開設《藝術教育社會學》、《藝術教育與族群》、《藝術教育學術規劃》、《藝術教育對話》、《藝術教學藝術研究》、《藝術學術》、《審藝學研究》、《藝術課程開發研究》等不同類型的學位課程或《影響做博士學位論文的因素指標》、《“澤園行”(3)年度學術研討會》等討論專題,并依據博士生們的不同情況有選擇性地排序講授。學生在課程之中,建立專業認知與思維,受導師學術思想的熏陶,與同門學術群體形成某些共識性認識,逐步熟悉、了解、理解該學科的制度、知識體系,完善建設空間與可持續研究的領域。如此,導師開設的課程是在逐步深化自身的研究領域,學生也得到逐步推進“學科之門”的價值熏陶,此為共贏之一。
另一方面,從師生關系的本質上看:其一,以課程為紐帶,可以期待中國藝術學科的學派生發。德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約翰?菲利特力赫?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被譽為“教育學之父”,以他的中心學說系統建立起了世界著名的兩大教育學派之一的“赫爾巴特學派”,在他身后,他的學生分化成為“擁護”與“學說”的兩個陣營,這兩個陣營后來都成為赫氏學派的有機構成。其二,在課程教學中,學生獲得自身在學科中發展定位的自知,教師幫助學科遴選新的學術候選人。以此,學生的身份可獲變更,具有與教師相同或角色重合的社會身份,從“門類藝術學學習者”轉換為“門類藝術學教育者”、“實踐藝術學創作者”、“理論藝術學研究者”、“實踐藝術學傳播者”(4)。此為共贏之二。
由是觀之,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課程建設質量,于學生、于教師、于師生的學術共贏都是可視作一種投資的。
三、中國藝術學科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應著力多學科互動實驗
如果將課程作為一種投資理念,接下來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以何種方式獲得收益。筆者認為應著力探討多學科互動的課程實驗。
多學科互動實驗是指中國藝術學科的內部多個學科間,以及與其他不同學科間做多學科的交叉關注、探討、發掘與對話。多學科合作是跨學科的核心概念。“跨學科”作為一個綜合概念,是各種程度學科合作的統稱。從初級到高級的合作程度,分為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復雜學科(pluri-disciplinary)、交叉學科(cross-disciplinary)、互動學科(inter- disciplinary)、超學科(trans- disciplinary)。目前,中國藝術學科的多學科交叉課程,還停留在多學科、復雜學科、交叉學科的程度。即缺乏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聯系,只是對知識的簡單累加,并由一門學科概念處于支配地位,學科間的互動是單方面的?!盎訉W科”即是學科間呈現高度的合作性,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協調發展,形成一個共同的理論框架。這種共同的理論框架,可以通過研究生課程設置與設計的具體方案反復地實驗實施。
任何一種反思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都是一種實驗行為。廣義言之,任何培養出“大師”的教育都是在反復實驗中,推翻與構建、摸索與變革、制度制約與自立我法中得來的?;诱n程系統是一種建立在其他學科與藝術學科交叉形態之上、具有應答現實藝術學科教育問題的課程體系。互動課程系統包括:學位基礎框架類課程、多學科的交叉課程、學科間性對話課程(5)。
具體來看,學位基礎框架類課程:即獲取學位需要完成的學制課程,類似于短期自我投資范疇里的課程;多學科的交叉課程:是尋求其他優勢學科的資源以關照本體學科的課程。例如:師范大學里的藝術學院,是否考慮將教育學院里的優勢資源為己所用。比如:借鑒教育學科里已經較為成熟的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與藝術學科進行交叉建構,可以開發出《藝術贊助史》(美國的大學課程之一)、《藝術生存論》、《藝術教育哲學》等交叉課程;學科間性互動課程:是不同學科內外生態之間相互有對話狀態與可能性的課程。可以是學科間的理論的建構,也可以是成熟文化理論與學科的融合,這應是中國藝術學科目前大力開發的課程叢。比如:利用國際學界已經成熟的“社會性別”視角,探索性別區分度的藝術教育實踐,可以開發出《藝術創作本土原典》、《藝術學科職業生涯開發》等課程。另外,建設互動課程需要注意每門課程的個體性與整體性、交叉課程的優先資源開拓性、互動課程對話與交流的發掘與自覺等維度的酌量與把握。
同時,還應關照五種基本課程取向作為互動學科的課程教育實驗參考的依據:(1)學術理性主義取向。該取向支持課程內容與知識體系,明確主導學習者的需求和社會需求。課程應塑造善于合作的、有政治覺悟的、懂科學的學生作為生產力量與公民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問題;(2)認知發展過程取向。該取向支持學生學習超越特定內容領域的認知策略,能使用科學的方法,有熟練的技能解決問題、設計決策策略,同時有批判思考的能力;(3)個人適應取向。該取向強調課程提供一些機會或創造一種可以進行選擇的環境,使學生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4)社會適應/重建取向。該取向強調課程提供使學習者成功適應社會的經驗。學生應掌握那些在競爭社會中成功存身立命所必需的概念和技能;(5)情境化教與學課程取向。該取向強調前四種取向如何圓融地在情境中影響當下的課程設計,并考慮其平衡問題。
當然,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互動課程系統的探討,也將在不斷的實驗行為中醞釀、改進、轉化、生成、發展,以求得教育成效,持續開發深層的互動課程,深化藝術學科的課程研究與教學實驗。
注釋:
(1)5個一級學科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33種專業包含:藝術史論、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表演、戲劇學、電影學、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美術學、繪畫、雕塑、攝影、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等29個基本專業和影視攝影與制作、書法學、中國畫、藝術與科技等4個特設專業。
(2)筆者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梁玖教授在其所開“藝術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藝術教育學術規劃》的“學術藝術教育”專章討論中就這一話題有專論。
(3)接受梁玖教授研究生培養的學生,以其主張的“潤澤教育思想”自發創立師生學術團體,命名“澤園”。在“澤園”中進行相關學術議題的討論,舉辦研究生論壇、讀書會、學術報告會、作品創作展覽與評介會、以及一年一度的專題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皾蓤@行”為研討會之名。筆者為2009年首屆“澤園行”策劃人?!皾蓤@”群體舉辦的首屆澤園師生藝術創作展“風開花”,于2014年5月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展出。
篇6
關鍵詞: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改革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177-01
1.關于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
1.1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義務教育教材在幾何教學方面進行了十分有意義的改革嘗試。第一,注意幾何知識與認數,計算、量的計量的聯系與配合,適當分散安排;其次,加強了動手操作。在教學各部分幾何知識時,都讓學生通過親自觸摸、測量、拼擺和制作,獲得對幾何圖形及特征的感性經驗,經過觀察和思考進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第三,注意從實際中抽象出幾何概念和幾何圖形,強調對幾何概念和幾何圖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2加強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義務教育教材加強了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為了使學生逐步地認識統計的意義,逐步了解統計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材的編排上做了一些改革。改變了原通用教材直到最后一冊才出現統計知識的做法,把統計初步知識提前并適當分散教學。低年級滲透統計圖表的方法和形式;中年級教學簡單的數據整理和簡單的求平均數方法;高年級教學較復雜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統計表和求平均數方法,以及統計圖。并且把原通用教材中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改為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教學平均數的概念和求平均數的方法。教材加強了統計思想的教學,通過教學生如何計數固定的數據(統計整理學生住家分布情況的數據)、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介紹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并制成"頻數統計表")、看懂并會分析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用統計的思想方法分析思考問題的習慣。
2.多媒體功不可沒
多媒體創造了圖文并茂、聲色俱佳、動靜皆宜、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為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并迅速轉化為求知欲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認知障礙,加速學習的進度,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中能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動態,變復雜為簡單,變枯燥為有趣。一旦知識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濃縮信息,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有力的認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
3.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F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進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4.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摘幾條《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目標的闡述: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的第三條要求是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數學思考的第三條要求是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解決問題的要求是"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我們去聽課時發現不少班級的學生善于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敢于質問權威(有的學生與教師的意見不一致時,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是常有的。)學生作為平等的一員主動參與學習。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充滿生命活力,學生興趣勃勃、情趣盎然。
如教材41頁的"數學故事",我按照常規讓學生討論后,讓學生匯報情況是,前面匯報的幾位學生編的故事各有千秋,但大體上都大同小異:機靈狗不小心把裝有12條金魚的魚缸打破了,淘氣和笑笑又拿來2個魚缸裝金魚,現在每個魚缸里有6條金魚。正當我準備總結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響亮地說:"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其大意大致是,機靈狗不小心把裝有12條金魚的魚缸打破了,死了4條金魚。淘氣和笑笑又拿來2個魚缸裝金魚,現在每個魚缸里有4條金魚。這樣的想法真實讓我為之叫絕。
5.要強調多種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篇7
一、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特點
從行業特征看,藝術設計類專業是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領域而進行的旨在美化人們生活,提升高生活水準而進行藝術創造和審美設計的專業,它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其操作性、實用性非常強,尤其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訓練,因此必須采取有別于其他專業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耙越M為建制,實踐工程為載體,公司運行模式為平臺”的方法立足市場,機動靈活,并在教學應用中得到驗證,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工作過程教與學的方法
“基于工作過程教與學的方法”的教學方法,即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設計制作小組,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參照設計公司運行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教師及學生以“雙重身份”分工合作,完成真實實踐工程項目的設計制作任務。此過程強調“干中教,干中學”,突出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學習工作態度、專業技能培養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
1.以“組”為組織結構。
“分組教學”是將公司的工作理念、操作方法等引入課堂,以設計公司的角色運用專業的設計操作流程完成團隊創作的任務。
根據班級人數具體編制小組,每組5—6人,選定小組組長協助教師組織小組成員的課堂及課外學習活動,形成教師統籌管理,科代表組織協調,小組組長負責制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每個小組都是一個設計團隊,在該團隊中每人同時扮演兩種角色,一是教師或學生,一是公司員工。在工程項目實施中要求師生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始終以員工的身份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比如在《廣告設計》等專業設計課程上,教師假設為藝術總監,科代表假設為美術指導,小組成員均為設計師,組長作為視覺設計組長監督任務完成情況,并在不同的設計階段及時匯報小組成員表現及任務進度,協助教師匯總材料,提供有價值的可供教師實施下一步教學方案的信息。
運用此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職業信心、崗位責任感,增強團隊協作精神,開發創新能力。其對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及教學精力也有很大幫助。
2.以“實踐項目”為平臺。
以“實踐項目”為平臺即在教學中引入實踐工程課題,它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真實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實踐特點,加強與企業(不是指大型企業,私人店面等均可)的溝通,對所要選擇的設計課題從定題、設計創作到方案評估等不同階段參與市場調研,征求企業意見;時時以員工的角色立場要求學生,增強責任感,擺脫校內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早地讓學生接觸工作環境,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工程設計課題的選擇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以不考慮獲取報酬為前提,難易程度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每個小組都選擇不同的設計任務,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都能完成規定的工程課題活動任務,每名學生都能有收獲,盡可能保證有滿足客戶需要的優秀作品出現并能夠被采用,這其實也達到了分層次教學的目的。
這種方式適合在校學生的優勢是:學生是在教師的領導下,按照一定的計劃安排完成項目設計任務的,自由度相對減小,便于保證學生安全及學業的順利完成。
三、應用此教學方法的意義
1.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崗位及培養目標的需求。
現在很多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也有不少學校開設工作室,這都是很好的模式,但也只能是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內以參觀、實習等的形式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并不能達到直接在企業里全程跟蹤鍛煉的目的,或者只是比較優秀的學生才有機會參與,不能兼顧其他學生,基于工作過程教與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在實踐鍛煉中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2.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應該成為真正的參與者,這一方法完全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當然,這種學習的方式不是讓其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遵循一定的規則靈活完成,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實踐工程訓練中學生能夠產生有實際使用價值的作品,獲得成就感,精神上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
3.實現教與干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作業成績與工作業績合一;實現角色轉換,提高教學質量。
4.便于改革并實施更合理的考核方式。
以組為建制,實踐工程為載體,公司運行模式為平臺的方式將校內外學習、訓練有機結合,加強了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考核,其本質上是采用過程考核的形式定期對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及時檢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有些學生“偷懶”的現象,成績更公平、公正。
參考文獻:
[1]伍建平.構建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超市型”學分制課程模式.華夏免費,2009.
篇8
【關鍵詞】無極繩絞車;運輸工藝改進;效果檢驗較好
前言
軌道運輸是我國絕大多數煤礦采用的輔助運輸方式,無極繩連續牽引絞車具有節省人員、簡化運輸環節、減輕礦井職工勞動強度及運輸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等特點,但是無極繩絞車在煤礦井下運輸應用過程中,由于受巷道的起伏變化大,底板為松軟泥沿,底板易底鼓,加之施工過程中,巷道的浮煤 、浮矸多,路基不實,鋪設軌道易陰陽懸空等不利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對運輸綜機設備,幾十噸的重車 ,難度較大,運輸過程中常出現運支架及大部件時,發生翻車、掉道現象,給職工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給綜機設備安裝撤除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如何改進無極繩運輸的工藝是關系到采煤工作面設備安裝撤除安全的頭等大事,我們在實踐過程中 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 無極繩絞車存在的問題
(1)啟動時,無極繩絞車的梭車沖擊太大;(2)在絞車的運行過程中,絞車繩張得較緊時,特別是在地質條件變化較大時,車輛容易掉道;(3)在運輸過程中,絞車繩在張得較松時,特別是運行到中間部位時,常出現鋼絲繩在繩襯中打滑,拉不動車的現象;(4)在運輸過程中對軌道質量要求較高;(5)對地質條件要求較平緩,當軌道變化大于9°時,鋼絲繩容易摩擦到頂板;(6)對鋼絲繩的插接質量要求較高,當所埋繩頭不好時,極易拉出并損壞;(7)當環境較復雜,特別是當坡度大于9°時,在放無極繩絞車的絞車繩時,危險性較大,且絞車繩在放的過程中容易打滑。
2 其主要表現形式及其造成的后果及分析
(1)鋼軌兩道陰陽造成梭車和所帶重車的重心偏離軌中。使其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產生力矩,造成重車掉道嚴重時出現翻車現象。
(2)鋼軌敷設懸空造成梭車和重車在運輸中顛簸,對軌道的重撞,軌道懸空重車壓過,軌道受力造成鋼軌的撓性和變形,當所掛重車多時,在路過懸空段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造成重車和鐵路的共振頻率接近,導致重車掉道和鋼軌損壞的嚴重后果。
(3)兩道間距變化較大,主要是由于鐵軌枕在變坡點處裝夾不到位 ,傾斜嚴重,枕木砸道釘時的偏差,以及鐵路自身變形,以致于兩軌道間距超過允許的偏差范圍,造成車輪或卡入軌道間、或爬過鐵道或形成掉道。
3 工藝改進方案
(1)超過 10t以上重車的重心必須在裝車前找正,不要裝得過高,使重心盡量下移,以免重心提高,力距變大。
(2)針對鐵路兩道陰陽和懸空現象,我們采取在底板松軟處用枕木代替鐵軌枕加寬松木 ,增加枕木底板的接觸面積,減小其壓強,使其不易在撞擊中逐漸沉入底板 ,使用石子進行鋪墊,分散鐵軌枕或枕木對底板的沖擊力,適當調整兩道減小陰陽落差,鐵軌枕和枕木下懸空段用石子背實,減少沖擊 ,特別是在下坡點為了減輕下坡的沖量,增加接觸面積和延邊沖擊力時間是減少沖力 F的有效方法,石子的鋪墊和枕木的加寬解決這個問題。
(3)針對兩道間距變化大,我們使用限位較好的鐵軌枕配合拉桿力,強行調整道間間距。
(4)同時我們在運輸過程中根據力學原理,在運輸過程中形成力的動態平衡,我們用手拉葫蘆配合鎖緊器將載車和無極繩鋼絲繩固定用手拉葫蘆漲緊,這樣鋼絲繩、手拉葫蘆、三環鏈就形成了力三角形,從而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沖擊力。
(5)在梭車頭加改碰頭,用加密加寬加高的鐵板焊到碰頭上 ,加固并增加連車碰頭的接觸面積 ,防止因車盤高低而帶來的夾車、掉道,使梭車頂車時受力均勻,不偏向和改變受力方向,使梭車處于穩定的受力狀態。
(6)無極繩梭車加配重。由于巷道起伏大,在出空車時,漲緊的鋼絲繩容易將梭車彈起掉道。因此,在梭車反面加焊配重塊,增加梭車重量使其增加梭車的穩定性。沒加配重前梭車遇爬坡時造成梭車后輪翹起容易掉道,遇車下坡梭車前頭翹起,增加配重塊后使其受力平衡避免了梭車的掉道現象。
(7)增加無極繩漲緊器前電動過卷保護裝置。由于在3C201工作面安裝前沒有加電動過卷保護裝置,因司機責任心不強,停車不及時,造成斷繩、撞破漲緊器事故,給人身和設備帶來極大威脅。為此,我們經過反復調研和思考,發明創造了電動過卷裝置,收到良好效果。
(8)梭車改造加工具箱和纏繩護板,改變纏繩方式,收到良好效果,在運輸支架時,使支架不易碰到繩輪,也不易碰壞梭車和纏繩裝置。
4 改造后效果
經過以上對無極繩牽引絞車技術應用和改進,在井下生產應用中效果明顯,解決了安裝應用中的各項問題 ,并結合無極繩牽引絞車的應用特點,充分發揮了無極繩牽引絞車作用。在最近2個采煤工作面設備安裝撤除的運輸過程中,克服了變坡點多、起伏變化大、低洼處積水,軌道易變形損壞等困難,實現了安全運輸重車500多車次、輕車300多車次無歪車、翻車、掉道 ,安全消滅了輕微傷,確保了安全生產;工期較計劃提前了11天,滿足了生產接續;為我礦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了礦領導和職工的認可,具有推廣的價值。
隨著對無極繩絞車應用的逐步深入,應用也更加靈活多樣,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步改進無極繩絞車設計制造方面的不足而使其日趨完善,更好地為礦井的生產建設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確保安全穩定生產
參考文獻:
[1]傅水根.機械制造工藝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第三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劉舜堯,李燕,鄧曦明.制造工程工藝基礎[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4]呂華新.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無極繩連續牽引絞車在掘進工作面應用,2010(03).
[5]周永超,劉會東,張建軍,白建華,張建強.無極繩連續牽引絞車在掘進工作面的廣應用,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9).
[6]李炳文,劉海平.新型無極繩絞車制動系統的研究[J];礦山機械;2006(06).
篇9
關鍵詞:地方戲曲藝術;動漫課堂教學;融合;教學案例
一 研究目的
金華的地方戲曲蘊藏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其歷史淵源、藝術形式等方面劇都有教高的研究價值。婺劇因能在一個劇種中原汁原味的保存高腔、昆曲、亂彈、徽戲、等聲腔而被戲曲界公認為“徽戲的正宗,京劇的始祖”。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金華的地方戲曲藝術,急需以更多、更好的方式去傳承和發展。作為本地一所高校的動漫專業,有條件、也有義務去學習并推動地方戲曲藝術的發展。讓地方戲曲藝術與動漫專業的課程教學相融合,運用動漫的形式來再現地方文化的藝術精髓,也是弘揚與傳承地方戲曲藝術的一種好方式。另一方面,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地方的才是最具特色的,對于求創新,求變化的動漫專業而言,古老的地方戲曲藝術可以為動漫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充足養分和思路,使金華的動漫教育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怎樣使以唱為主的戲曲文化藝術,轉化成可視性較強,鏡頭變換豐富的動漫形式?目前,國內的動畫戲曲研究也初見成效,2005年,中國藝術學院開始研發“戲曲動畫”這一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吨袊鴳蚯浀湓瓌搫赢嫛穼撟鳌爸袊鴳蚯浀湓瓌搫赢嫛卑偌盗?。
中國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戲曲藝術是其中的一種。中國古老戲曲一直以來為中國動畫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使得中國動畫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運用動畫的形式來再現戲曲藝術精粹,這無疑對戲曲藝術的弘揚與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 具體實踐
現階段動漫專業的課程教學以項目、案例教學為主,通過的一定的研究和分析,能將金華的地方戲曲藝術,作為具體的實際的,項目和案例,融入到教學中去,使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影視動畫教學真正改革、發展為極具特色的專業教學。通過研究,在文化傳播的形式上尋求創新和突破,使文化傳播的藝術形式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僅為金華地方戲曲藝術的“現代化形式”提供了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方式。使地方文化更具活力和魅力,走入年輕人的生活。同時,對當前的高職動畫教學拓展了新的思路,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教學案例,推動動畫教學的改革。使教學在地方戲曲藝術的支撐之下,能夠更具特色。通過實地調查研究、文獻資料研究和實驗性研究等研究方法,通過對調查資料的記錄與收集,以分析性角度整理、組織材料,歸納各要素間的關系與相互影響。
實施計劃:第一步,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確定所需資料調查和收集的內容。第二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為了對金華地方戲曲藝術及其裝扮、戲服、動作、音樂等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課題組成員除了收集有關資料和文獻外,還要從戲曲的劇本、文物、版畫、歷史文獻、宗教文獻、民俗文獻、舞蹈等方面搜集資料,形成了詳細的資料附表和附圖;同時,對《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的其他地方戲曲的動漫形式進行收集與梳理,分類成各種不同的動漫類別,以便于借鑒與突破。第三步,資料的歸類與整理,通過以上長時間的實地調查,通過獲得以下材料:1)金華地方戲曲的行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裝及道具的實物照片、手繪效果圖。2)金華地方戲曲的裝扮,化妝造型素材的收集、照片拍攝、文字材料和調查筆記。3)特征問題:程式性、符號性、可舞性和裝飾性材料的歸納。第四步,動漫形式的分類歸納,各種類型、各種材質的動畫造型設計實踐探索。第五步,根據已搜集并整理的材料,探討地方戲曲藝術動漫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方法與進程。
三 研究的價值
(1)傳承與發展
地方戲曲藝術與動漫專業課程教學融合過程的研究,首先要對金華地方戲曲藝術的歷史和特征問題作系統梳理,對促進中國戲劇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認知價值和學術價值。同時,對地方戲曲的動漫形式的開拓與探索,為戲曲形態及其表演本質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
(2)傳播與推廣
地方戲曲藝術與動漫專業課程教學融合過程的研究,從地方戲曲的形式上尋求創新和突破,使藝術形式和指導思想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僅為地方戲曲在現代社會找到了一條生存發展之路,為地方戲曲藝術的“現代化形式”提供了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方式。使地方戲曲走入年輕人的生活。有助于廣大群眾對戲曲文化的了解與欣賞,為弘揚傳統優秀的地方戲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揮其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金華市藝術研究所:《中國婺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8月.
[2] 孫穎:《劇裝圖案》編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4年6月.
[3] 周懿:《戲曲動畫的特征及傳播途徑研究》,中國美術學院【網絡出版年期】2012年04期,2011年5月.
篇10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重慶 402247
[摘要]基于當前的社會環境,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橫向縱向剖析了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深刻地體會到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急如星火。科技發展也無疑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方法、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機制等進行改革,從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向應用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在這個轉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都面臨著新的矛盾和變化。
[
關鍵詞 ]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復合型人才
從二十世紀初的“工藝美術”到八九十年代的“裝潢設計”,從“視覺傳達設計”到綜合類學科“藝術設計”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得到了空前發展,但發展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我國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并結合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1、從宏觀角度看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和格局的形成比較晚。直到二十世紀末期,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才形成了一種以依托于綜合高校的美術院系教育格局。然而它長時間受到純美術教學的影響,在教學體制上形成以純美術教育和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相結合模式,缺乏完整性與科學性。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全國的各大院校大多從事設計教育的教師把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設計教育理論與方法帶到課堂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設計人才。但是,現階段建筑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動漫設計和園林設計等設計專業與國外優秀的設計院校相比,其教育水平仍處于劣勢。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在發展思路、專業設置、部門設計、辦學模式、專業特色等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改革使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2、從微觀層面看
據有關方面的不完全統計,至今全國高校中81%設置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目前,每年我國設計專業畢業生的數量有十多萬人。面對發展如此迅猛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我國設計教育不僅在師資儲備方面將面臨巨大挑戰,還在教學設施、課程設置等方面也存在同樣難題。針對以上諸多弊端,筆者將目前我國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1)教育產業化,整體教學水平良莠不齊。我國清華美院、浙江美院、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等部分大中型藝術專業院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定位。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這不得不使部分高校在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不健全的情況下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整體教學水平出現犬牙交錯,這導致畢業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專業水平下降等現象。
(2)封閉式教育模式,缺乏對外交流。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綜合類交叉學科。大部分藝術設計教育都是以枯燥乏味的理論教育為主,學生極少能與其他院校、社會公司交流學習和訪問訪學的機會,后果是學生喪失了學習自主性和熱情,從未導致他們適應社會能力較差。然而,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東南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都非常注重跨學科的教學研究,它們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打破封閉的辦學模式,經常邀請專家或學者進行講座,內容涉及廣泛。
(3)缺乏實踐性教學。藝術設計專業是應用型、實踐性強的學科,時刻銘記以學生為本,強調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銜接。根據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必須加強應用型人才模式的改革,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然而,在工作中教研室之間較少開展專業教學體系的討論及研究。很少將設計公司工作流程與常規教學的課題作業流程結合起來設計新的課題。在教學中教師更多地呈現填空式教學、被動型教學,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沒能有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藝術設計專業應加強課程系統建設,根據課程系統的知識點,針對教學實際情況,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整合思路。例如,本科四年學習階段分成一年級為基礎培養,二、三年級為專業技能培養,四年級為設計創新培養和應用實踐培養三個階段。專科三年學習階段分成1年級基礎培養;2年級為專業技能培養和應用實踐培養;3年級為設計創新培養階段。從而讓學生每次能在實踐環節中查漏補缺,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綜合協調發展。
(4)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設計教育亟待解決問題之一是藝術設計課程設置的規范性。我校藝術設計教育是以三大構成作為設計基礎課程,基本上沿襲了繪畫專業的教學思想,至今沒有擺脫傳統的美術教育知識架構,區別還是停留在應用美術和純美術上。盡管西方國家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存在著差異性,但統一性都是比較重視理工科課程學習。然而,我校藝術設計專業中還沒有設置理工科課程。這導致專業方向高度集中于內部結構和自身產品設計上,造成了教育資源嚴重浪費。(5)校內特色研發基地的平臺建設不夠。學校應整合有利資源,建構高職民族文化藝術與創意產業研發中心,借助現有的教育設計條件、技術、成果及影響,依托我院藝術設計團隊優勢組建研發團隊。從而為全國各地區輸送具有知識產權的創意產品和大量創意產業復合型人才。結合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特征與文化產業、工藝產業、建筑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緊密相關的交叉產業研發平臺,積極探索科學可行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模式。建立以藝術設計市場為依托的動漫設計、包裝設計、禮品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藝術、廣告設計等領域的創意產業工作室,大力開展創意產業研發項目,最終讓學生直接參與到項目實踐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與能動性。
3、從教師自身角度出發
近年來,我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有來自藝術類和工程類專業,學歷也基本在碩士。雖然,來自工程類專業的教師所具有的優勢是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出自繪畫專業的教師習慣采用繪畫專業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但大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且過于年輕,同時部分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和積極性,同時高職類院校教師每天坐班?;诖素酱枰粋€合理的教師聘任制度和靈活的教師資源分配機制。譬如,我們可以廣泛地吸納國內外設計界人才和聘任與設計相關聯的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積極地加入到我校的教師隊伍中來,使他們的潛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高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水平。
4、從學生培養角度看
從中國夢角度出發,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心是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在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以及全國藝術類招生人數的不斷擴招的情況下,再加在每年的藝術類高考中,除了吸引專業特長的學生外,還吸引文化課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門檻偏低,這反而成了學子考上大學一條捷徑。基礎教育的忽視并導致生源的水平卻逐漸降低。我校大多生源是成教、三年一貫、未參加高考或高考成績上2專3專線的學生,其文化課成績偏低,大部分學生藝術能力一般,系統知識結構薄弱,并缺乏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袁運甫先生強調:“按公共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要求,以及綜合繪畫、雕塑、建筑、工藝材料、裝飾學于一體的模式,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重視藝術實踐與藝術史論相結合,重視人文與科技的知識結構聯系,重視古今中外比較和修養的公共藝術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對這方面日益提高的迫切需要”袁先生認為應把學生培養成為業務專精、口徑寬、適應面廣、能夠從事許多復雜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是是素質教育的首要問題也是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但在設計教育體系中我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如今藝術設計學科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狀態下,藝術設計教育應針對各地生源情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突破性的改革。
5、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呈現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的特點,就必然要求國內各藝術院校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揚長避短,打破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將設計與各種人文、科技相結合,培養出更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從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來看,培養出更好的復合型人才并與國際接軌,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必須找到問題的癥結改革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其更加條理化、系統化,規范化,從而搭建一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自身發展緊密聯系的支點,這樣才能真正地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袁運甫.公共藝術設計縱論[J].裝飾,2003(10).
[2]陳麥.設計文化尋蹤[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3] (美)艾里斯?特姆羅.平面設計為什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4]周至寓.思維與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張宇.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課程體系改革系列——公共藝術專業課程體系[J].雕塑,2008(05).
[6]鄭曙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型發展定位[J].裝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