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旦角表演藝術探討
時間:2023-03-22 17:48:36
導語:川劇旦角表演藝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提起中國戲劇文化,川劇定然在其中享有一席之地。而川劇中的旦角更因其獨特的程式表演特色、生動的藝術觀賞價值而深入人心。本文主要探討川劇中旦角的行當特色及表演風格,并從服化妝造、唱腔演繹、身姿韻味、情境表演四大方面來分析旦角的表演藝術。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川劇愛好者更好地認識和發掘川劇旦角表演藝術的魅力,也希望能夠為川劇旦角表演藝術的發展略獻薄力。
【關鍵詞】川劇;旦角;表演藝術;認識分析
從歷史脈絡來看,川劇起于唐宋,成于明清,興于民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它是中國古老又獨特的一種藝術形態;從藝術風格來看,川劇表演恰當地結合了舞蹈、口技等藝術元素,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性和內涵,不僅為觀眾提供了極好的視覺體驗,而且還能夠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價值角度來看,川劇表演傳承了中國的核心文化價值,宣揚正向的價值觀,進而引導觀眾的行為,是戲曲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種傳遞文化價值的強有力手段。其中,旦角是川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當。因此,對川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相關研究,人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川劇旦角表演藝術并更好地傳承。
一、川劇旦角的行當特色與表演風格
在戲劇文化中,生角和旦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俗語有云:“無旦不成班。”其中的“旦”就是戲劇中的旦角,也就是劇中的女性人物。根據所扮演女性的年齡、性格特征以及階級身份的不同,川劇中的旦角可以被分為十一大類:閨門旦、武旦、花旦、潑辣旦、鬼狐旦、水墨旦、青衣旦、搖旦、老旦、奴旦、正旦。囿于文本限制,本文不能一一展開,僅選擇幾個典型來分析其行當特色,并論述其表演藝術風格。
(一)仙狐旦
仙狐旦是川劇較為獨特的旦行類別,專門用來演仙或者鬼神化身的人物。在表演風格上,仙狐旦既有花旦嫵媚清麗的外表,又有武旦身形矯健的打功,有時也會有青衣旦的貞潔剛烈、溫柔多情。在演繹的時候要抓住“媚(嫵媚)”“飄(飄逸)”“輕(輕盈)”這幾個核心特點。《情探》中的焦桂英就屬于典型的鬼狐旦角色。焦桂英容貌清秀、性情溫柔,于王魁落難之時施以援手,但反遭拋棄,于是憤而自我了結,最終魂魄化為厲鬼。成鬼之后,走姿輕盈飄渺、變幻多端,每每出場都給觀者以驚悚之感,但同時武功高強,決意反抗報復負心的王魁。除此之外,《槐蔭記》中的七仙女以及《煮海記》中的三公主也都屬于此類角色。
(二)閨門旦
閨門旦是待字閨中的妙齡女子,正值豆蔻年華,感情豐沛,心思細膩,青春貌美。因階級地位、生活環境以及文化教養的不同,閨門旦既可以是官宦出身的大家閨秀,捆大頭,畫大妝,雍容華貴,比如《柳蔭記》中的祝英臺;也可以是普通百姓出身的小家碧玉,穿彩褲,執手巾,步伐輕快,如《送京娘》中的趙京娘。在川劇表演中,為了凸顯閨門旦秀外慧中的性格特點,表演者出場常常是笑不露齒、行不動裙;雙手貼腰、多姿輕盈;身段優美、幽嫻貞靜。而諸此種種要求演員下腳穩實、腰腹有勁,這離不開長年累月的練習。
(三)潑辣旦
潑辣旦,角色性格正如其名,性情潑辣、言語犀利,一般為中年女性,也正因如此還有“潑婦”或“河東獅”的別稱。正如《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帝王珠》中的杜后、《別宮出征》中的郗氏以及《永巷宮》中的呂后,她們精明能干,同時工于心計,兇狠蠻橫,為人陰狠毒辣,往往使人敬而遠之,在觀眾中并不討喜。
(四)青衣旦
這一旦角行當在家庭環境方面多表現為出身貧寒,久處逆境,甚至饑寒交迫,飽受生活折磨,一般為青中年婦女,在裝扮上多著青色(黑色)褶子衣,因而得名青衣旦。在川劇舞臺表演中,青衣旦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大多都是賢妻良母的類型,吃苦耐勞、嚴肅正派;品德高尚、任勞任怨;淳樸善良、老成凝重。《琵琶記》中的趙五娘、《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以及《白兔記》中的李三娘都是典型的青衣旦角色,她們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往往辛勞奔波、一生受累。
(五)搖旦
在川劇表演中,搖旦這一角色最大的特點就是搞笑逗樂,主要以貴婦、媒婆等形象出現。她們出場時往往腰腳靈活、大搖大擺,或者雙手上下晃動,左右旋轉,整體表演比較夸張,十分順應“搖”這一特點,而且她們往往語言詼諧幽默、風趣辛辣,給觀者以輕快明朗的感覺,具有強烈的喜劇效果。《拾玉鐲》中的劉媒婆這一角色就屬于搖旦。在川劇人物形象中,搖旦這一角色很受觀眾所喜愛,她們能夠使整個故事變得更加豐富。
(六)花旦
在川劇舞臺上,花旦一般是性格比較明快活潑而且勇敢熱情的年輕婦女或姑娘。不同于青衣旦的嚴肅凝重,花旦熱情活潑、聰明伶俐,同時還兼具驕人的美貌。也正因此。花旦在演出中是非常受歡迎的一類角色。王實甫的《西廂記》中的紅娘就是典型的花旦。雖然在故事剛開始的時候,紅娘是以婢女的身份出現的,但并不妨礙她在整體故事情節中的分量,她不畏世俗眼光,勇敢地為主人公“牽線搭橋”,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很討觀眾喜愛。(七)武旦武旦在川劇舞臺上屬于戰場上善于行兵布陣、精通耍槍弄棒的英勇女性人物。她們是巾幗英雄,具有俠義心腸和豪邁氣魄,但又不全脫女兒特征,武中帶文、勁中帶媚、剛柔相濟。《戰洪州》中的穆桂英便屬于此類角色。武旦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非常重視武打的運用,表演動作要輕巧靈活,腿腳矯健,疾走如風,但由于表演難度較大,往往需要表演者經過長時間的持續練習,非常考驗表演者的專業功底。
二、川劇旦角的妝造風采與藝術韻味
(一)川劇旦角的造型演繹藝術
川劇旦角的服化妝造是川劇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風采韻味豐富了川劇的藝術表現力。旦角的造型演繹涵蓋廣泛,包括頭飾妝容、衣著裝扮等,通過多種形式來表達川劇角色的人物身份以及性格特征。相較于川劇中的其他角色,旦角的頭飾和妝容最具細節。旦角的梳妝需要“吊眉”“包頭”“貼片”,接著“帶絲辮”“扎網巾”“系簪子”“戴發髻”“佩頭面”[1]。其中,旦角的發髻、頭面既是寫意造型,又有現實主義的內核:侍女丫鬟多為偏髻,“抓髻”用于閨閣少女,“大頭”用于已婚婦人;“鈿翠”用于高貴婦人,“銀泡”用于貧家婦女[2]。旦角涂脂描眉,畫眼勾臉,百變多姿,讓觀眾眼花繚亂,極大增強了觀賞效果。同時,多變的臉譜色彩、圖案、花樣都與角色的身份息息相關。例如,閨門旦正處妙齡,稍施粉黛、淡妝相宜;仙狐旦嫵媚漂亮,濃墨重彩、更顯姿色。服飾也是川劇表演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員們在演出時身著絢麗多彩的服裝,可以更好地表現角色的性格和情緒,讓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表演內容。特別是旦角水袖飄舞、變幻莫測,一靜一動都流露著戲中人物的情緒:喜時挽花舞袖,樂時跳躍拋袖,哀時抽泣垂袖,怒時聳肩抓袖。
(二)川劇旦角的唱腔表演藝術
唱腔是川劇表演中必備的一種基本功法,其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融合了昆腔、高腔、皮黃、梆子、燈調五大腔調[3]。這種唱功的表現需要演員將劇本中的臺詞以抒情的方式演唱出來,要求表演者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并勤加練習和鉆研,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川劇旦角的五大唱腔風格迥異。昆腔多由文人雅士作詞,用詞遣句典雅,有時會脫離底層生活,而且節奏緩慢,過于強調字正腔圓,如今已悄悄淡出了旦角表演;高腔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樂器伴奏,需要旦角憑借自己的聲音進行發揮,曲調或高亢激越,或婉轉抒情,有時還需要其他角色幫腔附和,也就是常言的“一唱眾和”;皮黃是西皮、二黃這兩類聲腔的合稱,西皮腔調明朗瀟灑、激越簡練、樂調流暢,可謂自成一體,再輔以二黃聲腔,或深沉嚴肅,或委婉輕快,增強了旦角的舞臺表現力,能夠更好地表達旦角人物形象的內涵;梆子源自陜西的秦腔,也叫彈戲,包括情緒完全不同的兩類曲調[4]:一類唱腔活潑,伴奏活躍,旋律起伏大,富有表現力,常常用于表現欣喜之情;一類以貫穿的顫音為主,音調圓潤深沉,常用于表現悲傷的情感;燈調在旦角表演中頗有特色,多為民歌小調、村坊小曲,樂曲短小、節奏鮮明,用于刻畫人物心情,以樂抒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三)川劇旦角的身韻表演藝術
川劇旦角表演的身韻之美體現在身姿、神態、動作、表情等方面。身韻之美的關鍵在于對角色身體姿勢的把握,這就需要表演者熟練掌握角色的每一個肢體動作,這些動作需要經過精細訓練才可以表現出怨恨、悲哀、恐懼、驚慌、憎恨等多種情感。以《金山寺》中白蛇的身體表演動作為例,蛇身來回擺動、曲折轉彎、靈動變化,這需要表演者有效運用肢體和面部表情,讓觀眾感受到角色情緒的變化,增強角色與觀眾之間的聯系。此外,表演者還需要注意蛇身的抬高、放低、擺動、拉伸等,這些肢體動作的配合有助于加快劇情的節奏,增強視覺沖擊力,將情緒氛圍充分表現出來,讓觀眾跟隨角色的腳步更加深刻地理解劇情內容,從而完美地展示身韻之美。
(四)川劇旦角的情境表演藝術
川劇旦角的情境表演離不開舞臺道具的加持,更離不開戲劇故事背后文化底蘊的潤色。川劇旦角在演出時需要使用大量的道具。從技術上講,道具是表演藝術的核心要素之一,不僅能夠增強人物形象的靈活性,而且還能使川劇旦角的表演更加生動鮮明。首先,道具可以是特殊的飾品,比如袍子、釵子、腰帶、寶劍等,也可以是一些場景裝飾品,比如廊架以及特殊物件,如寶珠箱等,還可以是富有戲劇色彩的小玩意,比如形色各異的扇子。這些豐富多彩的道具能夠成為川劇旦角表演藝術的亮麗裝飾。另外,燈光也是營造表演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演出的情節和場景上能夠充分展現角色的特點,而且還可以提升演出的視覺效果,讓觀眾沉浸其中并擁有更好的觀賞體驗。川劇旦角情境表演之所以動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中凝聚了濃郁的歷史精華,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其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凝練的臺詞、抒情的歌謠以及令人難忘的曲調,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享受[5]。以《牡丹亭》為例,它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愛情的故事,由謝景巖和趙芳一男一女共同演唱,謝景巖以一種沉著、抒情、婉轉的口吻,趙芳則充滿了振奮、豪邁、激昂的情緒,共同凝練出一段美妙的雙簧,既有細膩、悠揚的敘事,又有熱情、激昂的抒情,令人賞心悅目。而在表演中,旦角的動作也很重要,旦角必須根據腳本的情節變化,運用面部表情、手勢、步法、著裝等來表現角色的特點,更要把話語中的思想、感情傳遞給觀眾。川劇旦角表演的動人之美正是由此而來,將語言、表情、動作等融會貫通,展現出一種統一的美感,令人贊嘆不已。
三、結語:
川劇旦角表演藝術薪火傳承綜上所述,川劇旦角行當類別豐富多樣、人物性格特色鮮明、服化造型別出心裁、身形唱腔別有韻味、情境塑造淋漓盡致,整體表演繪聲繪色,無不彰顯著川劇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川劇旦角表演藝術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瑰寶,在當代文化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川劇旦角表演藝術要想持續傳承發展下去,需要更多的戲曲人才來爭做接班人,還需要大眾的殷切關注給予其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如此,川劇旦角表演藝術乃至川劇藝術才能蓬勃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孟光.中國古典舞身韻組合課中川劇元素的融合探究[D].四川音樂學院,2022.
[2]曾宇.淺析川劇旦角的表演藝術[J].戲劇之家,2021,(17):24-25.
[3]溫珂.川劇旦角頭飾造型技藝心得[J].四川戲劇,2018,(07):86-88.
[4]劉文麗.試談川劇旦角類別定義的掌握和認識[J].四川戲劇,2017,(06):67-68+73.
[5]張媛媛.川劇中旦角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16.
作者:向瓊 閔若惜 單位:成都大學
- 上一篇: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分析
- 下一篇:繪畫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