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5:31: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外語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語電化教學教育論文
外語電化教學本身包含著語言教學和媒體應用兩大部分。因此,它首先涉及到電教手段與語言教學的相互關系問題。我們知道人們的認識和思維過程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然后再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外語電化教學完全符合這一認識規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等原理,通過電教媒體來溝通和控制教學信息,以創造最佳教學效果。也就是說,電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利用聲、色、形、景來強化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并建立起信息聯系,從而誘發大腦迅速反應,加速記憶過程,提高記憶效率,達到縮短教學時間,增大教學信息容量的目的論文。這個過程,就是在有關教學法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教學媒體自身的功能和特點,把設備的功能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的過程。因此它展示了電教媒體與外語教學之間業已存在的內在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不斷的磨合中得以鞏固和完善,并為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這一基本規律。
其次是外語電教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外語電化教學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它是科技成果在教學領域的實際應用。正如人類進化的歷史進程是以工具的革新為主要特征一樣,外語電化教學的每一步發展同樣離不開教學媒體的更新。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往往是創造和推動一種新的教學形態的直接動力。以聽說教學法為例,行為主義教學流派根據“刺激-反應”理論提出的這一教學法則,要求學生通過大量機械性的句型操練來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應運而生的語言實驗室成為從事這一活動的最佳“工具”。由此可見,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從根本上增強了電化教學的力度,推動它向更深層次發展。另一個方面同樣不可忽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周期不斷縮短,促使外語電化教學手段與技術的發展節奏日益加快。從教學媒體的沿革及其進展速度可以看出,從幻燈、唱片、電影、廣播、錄音、語言實驗室、電視、錄像、衛星傳播、計算機一直到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體技術,在不足一個世紀的演變中,這些媒體已經從原始的單一信息形態發展到集聲、光、電于一體的全息形態,變革的周期在不斷加快,新老交替的時間由初期的幾十年逐漸縮小到十幾年,甚至更短,形成一種日新月異的快節奏趨勢。這種趨勢給外語電化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認識和掌握外語電教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這種規律能推動我們所面臨的工作。
第三是外語電教與人才素質的關系。電化教學從根本上說是一個人-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人與機之間需要相互適應,然而人是處在主導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在人這個因素上下功夫。要發揮好人的作用,首先要根據總體工作規劃和要求,設定相應的崗位,明確每個崗位的任務和職責,根據不同崗位的各自特點選擇相應的工作成員。在人員的物色和調配中,充分考慮其專業特長,學歷層次和新老梯次,從整體上把握好合理的知識結構和人員配備。同時,在工作實踐中,注意選撥和培養知識面廣并突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讓他們在管好用好現有媒體的同時,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接觸新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努力成為新手段新技術的探索者和開拓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新的手段和技術不僅能為我們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而且也為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他們在適應新的工作手段中鍛練自己,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為他們所從事的科研革新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因此,人員素質與設備技術之間存在的這種互為轉化的辨證關系是直接影響到電教事業興衰的關鍵因素之一。發揮人與機這兩個參數的最大效率是我們電教工作者永恒的目標。
從上述關系中得出的幾條基本規律為外語電化教學勾畫了粗略的輪廓。從總體上看,目前外語電教正朝著教學、科研與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型模式發展。然而,事實上每個單位的規模層次和工作任務是不盡相同的,因而在基本模式相近的同時,各顯自身特色。比如有的突出聲像資料的收集、積累與播放,為外語教學開辟第二課堂提供豐富的資料,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視覺氛圍;有的集中精力搞教學片攝制,擁有一支精悍的編導隊伍,為教材的立體化而努力;有的則大力加強語言實驗室和視聽教室的建設,為語音練習、口語實踐以及視聽資料的消化吸收創造條件;還有的充分利用設備和技術優勢,在保障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創收活動,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以彌補原有教學經費的不足,擺脫經濟困境所帶來的種種束縛。目前電化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特點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顯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為它今后的標準化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矗。
那么,從理論上說標準化模式應該具備那些條件和功能呢?我們不妨在這里作些探討。
1、從工作性質上看,它要有:1)聲像資料系統。這個系統包括衛星地面接收、無線電廣播、資料采購(錄音、錄像、電影、光盤、磁盤等)與貯存管理,聲像軟件制作等。2)傳播系統。它包括閉路電視播放,聲像閱覽中心,計算機網絡等。3)語言實驗室群。包括各種檔次的聽力室、視聽室、綜合型高級語言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等。4)教學與理論研究。包括外語教學(口語、聽力、視聽說課等)、電教基礎課教學、電教理論研討、教材與教法研究、課程教學設計等。5)設備技術保障與科研革新。包括所有硬件設備的保養、維護修理、改造與革新,以及技術開發應用、設備的研制與試驗等。
大學公共外語通識教育論文
摘要:通識教育下的大學公共外語教學不僅向學生傳授語言工具的使用,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取語言文化,豐富學生的通識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交流能力。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公共外語教學是高校公共外語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高校方面應順應時勢,積極變革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要讓大學公共外語教育與通識教育有機融合,促使兩者協同互助,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通識教育;大學公共外語;發展
我國的通識教育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應用通識教育主要是對單純專業教育的漏洞和不足進行彌補和修復。時至今日,通識教育已經在我國發展了近30年,普通高等教育也已經普遍接受了通識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相關的探討如火如荼。毋庸置疑的是,通識教育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我國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質量,推動了大學教育良性發展,然而當前階段的大學公共外語課程中的通識教育存在問題,利用通識教育優化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已成“當務之急”。
一、融合大學公共外語課程與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外語教育推動了大學教育的國際化、全球化發展,組成了通識教育的最核心部分。通識教育能夠幫助人們銘記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保證人類知識科學寶庫文化儲備豐富的有力武器。因此,融合大學公共外語課程與通識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國的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在1985年前一直強調語言的工具性;在1985年至2002年在強調工具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文性要求;在2002年之后,大學公共外語課程又被融入了通識性教育元素。縱觀大學公共外語課程教育,我們不難發現,大學公共外語課程的內涵一直在豐富,教學理念一直在多元化發展,這無疑能夠推動大學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發展,能夠促進廣大學生外語水平穩步提高。然而在看到大學公共外語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發現,當前很多高校都在進行學生學分控制,課程學分的壓縮使得大學外語教育成了首當其沖的被壓縮對象。課時的減少會導致以通識教育為目標的大學公共外語課程課時縮短,這無疑給通識教育的發展設置了障礙。大學外語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得學生了解世界文化。大學外語教育是最佳的通識教育模板,它包羅萬象,涉及文學、時事、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教育等方方面面,它的題材豐富,能夠為通識教育提供巨大的操作空間以及汲取不盡的知識信息。通識教育與大學公共外語課程的融合是大學公共外語適應國際環境、緊隨國際外語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高校以及教育相關者需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推進融合工作,促使大學公共外語教育與通識教育構建共贏格局。
二、通識教育視閾下的大學公共外語教學問題分析
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論文
1研究目的和問題
此項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實施的功效進行研究,為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的實施提供借鑒。本文探討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功能認知如何;(2)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如何;(3)學生在通識教育中的參與度如何;(4)通識教育的效果如何。
2研究方法
2.1問卷開發
本研究采取問卷法進行調查,共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其中,問卷開發涉及前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問卷維度的開發、問題的編纂與整理。最終確定的問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維度:(1)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組成的合理性;(2)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效果。第二階段進行問卷的反復商討和修正。問卷的核心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功能認知;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學生參與通識教育的效果。這四個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且都有詳細的答題要求說明,主要采取六級和五級量表。
2.2研究對象以及抽樣方法
外語教育論文:通信在職校外語教育中的適用性
作者:鈕雅玲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技術應用于多媒體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各種方式,如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建立英語語言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語言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利用計算機的圖像處理功能,將電影、電視、錄相等切割或者拼接,形成一套完整的視聽結合的多媒體素材。文字、圖像與聲音的合成給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手段,文字、圖像與聲音的授課內容更易使學生理解、接受和模仿。利用通信技術營造英語語言教學環境,能夠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差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水平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從而實施因材施教。在幫助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同時,也為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更多學習中等的學生也能夠及時地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各得其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或有疑問時,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MSN或QQ留言、論壇發帖等方式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個別輔導,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這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語言教學領域的交互性,也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建立雙向課件系統,增進師生溝通與交流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強,他們并不缺少常用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主要問題是他們所掌握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彼此都處于孤立狀態,沒有形成固定的結構。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建立多媒體雙向課件系統,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溝通并進行信息交流,教師隨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它打破傳統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教學的控制性。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按需隨時修改程序,及時把新內容和練習編入ppt課件,不斷完善課件,為教師更形象地表述教學內容提供了模板,為教師編寫和開發教材提供非常方便的工具。同時,信息技術和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為高職師生提供了更為廣闊而真實的語言交流空間。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和國內外人士進行交流,同時通過校內互聯網、MSN、QQ群等學生可以和教師、同學自由對話,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語言水平和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交談內容和交談對象。互聯網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更為廣闊而真實的語言交流空間,還為師生提供了溝通與交流的豐富平臺。
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職英語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從而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中,互動式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基于信息技術的互動教學不僅能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還能通過主客互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在我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互動仍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在大班的教學環境下,組織形式單一,局限于教師的講授,學生和教師之間很難形成互動。信息技術的出現,給高職英語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實現互動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信息技術以生動形象的文本、圖形、動畫、視頻來取代文字板書,向學生展示生動的畫面,增強了教學效果。通過網絡環境提供的各種資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符合自己學習基礎和興趣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或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術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這使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產生了質的飛躍,同時還能夠借助這一媒介使語言學習不再枯燥。此外,教師在新模式的教學課堂中真正起到了指揮者、監督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學生們在新的教學模式下,真正體會著自主學習與互助學習的樂趣。然而,任何的技術都有其弊端和存在的問題。信息技術在具體高職英語教學運用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對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而感到困惑,以及面對大量的信息和教學材料難做取舍等。其次,對教學管理人員來說,校內的多媒體設備缺乏具體管理和維護的方案,相關設備維護所產生的費用,都給信息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第三,對于信息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中的實證研究很少,研究者大多停留在理論上的思考,還未付諸于實踐研究,因此應進一步對教學模式進行實證研究,通過深入實踐來更好的檢驗和改進教學模式,從而切實提高高職英語語言教學的質量。
民族地區英語教師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外語教師教育民族地區英語教師素質發展建議
論文摘要:對國內外近三年外語教師教育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筆者發現,語界同行對“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課題研究的廣度和力度都不夠,對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的專題研究甚至為空白。研究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發展,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一、前期基礎調研
二00一七年,筆者深人都勻市周邊20多所鄉鎮中學的英語課堂,聽了二十多位教師的課。在貴州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筆者發現:無論教材、教法、教學設施怎么先進,如果不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學質量的提高將無從談起。在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發展狀況是怎樣的?本著這一問題,筆者對國內近3年的外語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論文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旨在于對研究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發展提供參考。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對國外研究的描述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學內容繁雜、難易程度不合理,教學理念缺失,教學方法單一,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師資單薄,很多是思政、歷史、新聞等專業出身的兼職老師教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少之又少。能夠講出經典國學、傳統素養的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有限的師資中,更新教學理念不及時,對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和當下最新教學理念極度匱乏。高職院校創新課程舍本逐末。針對這些弊端,筆者試提出以下幾點措施:教育主管部門加大對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關注力度;大學語文課程師資、教學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門開展教育論壇、教學會議;課程創新性開發。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
大學語文這門公共課程自開設以來,歷史悠久,但是近年來,對語文課程的關注點多放在中學語文課程上,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思考淺嘗輒止。然而,大學語文旨在面對普通高校,對文(漢語言文學除外)、理、工、農、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等各專業學生開設的素質教育課,大部分高校的名稱設置為傳統文化素養課,在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表達能力尤為重要。然其地位卻極其低下,更沒有發揮其作用。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和本科大學語文不同,在重視程度上明顯不足,多被“演講與口才”“文學欣賞”“電影藝術賞析”等選修課所替代,或者是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特點所編撰的課程所取代,如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的航海人文素養選修課。更有甚者,大學語文完全被泯滅,連替代者都不見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課還是文化素養課。(二)教學內容繁雜、難易程度不合理。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與本科大學語文在教學內容選擇和難易程度、教學方法上都應有所區別,但是部分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標準過高或過低。過高在于向本科看齊,不考慮學生實際接受能力;過低在于跟中學傳統語文課程沒有太大差別。例如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以下簡稱青船院)的演講與口才、文學欣賞等課程,近10年教學內容不變,在信息化課程建設下未見課程開發,但是學生的入學成績已經遠遠不及以前,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方法單一,不足以吸引學生。而部分以閱讀課為主的選修課,教學目標設定太過簡單,學生蜻蜓點水般地閱讀就結束了。因此,這些“替代課”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教學理念缺失,教學方法單一。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師資單薄,很多是思政、歷史、新聞等專業出身的兼職老師教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少之又少。能夠講出經典國學、傳統素養的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有限的師資中,更新教學理念不及時,對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和當下最新教學理念極度匱乏,屬于閉著眼睛教。教學方法單一,僅用講授法灌輸整堂課,學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不能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媒體手段調動課堂積極性。從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也可以看出,大學語文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還不夠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師連最基本的說課也不會,整個教學步驟隨心所欲地設定,更不清楚導語、結語,分不清教學重點和難點,等等。(四)高職院校創新課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類課程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不得已被“創新”課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養課,教材由本院自編,模塊化明顯,體系不夠嚴謹,沒有以大學語文課程為基礎,并且只在航海專業中授課,沒有在全院普及。作為部分專業的選修課,航海人文素養具有鮮明的專業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學語文課,只追求創新課程而忽略原本大學語文基礎課,是舍本逐末。
二、針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實踐過程中突出問題的措施
國際法教學優化研究
現階段,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各國之間不斷擴大在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加大了相互間的依存性。但在合作與和平的背景下,國際局勢常常會受到局部性動蕩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國際法教學也會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國內法學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將無法適應國際法教學的需要,并且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國際法非常抽象和枯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國際法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造成國際法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研究和探討國際法教學的優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各高等院校在國際法教學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課題。下面,先講一講國際法教學的三個特點。
一、國際法教學的特點
(一)多樣且聚焦,龐雜但不亂。國際法學濃縮性很強,只聚焦于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方面,卻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國際關系問題。國際法門類較多,表現出繁雜的特征。例如,國際經濟法廣泛涉及到國際保險關系、國際貨物買賣關系、國際稅收關系、國際投資關系等,但這些國際關系又都能歸結到私法關系、公法關系和經濟關系上來,因此說國際法學雜而不亂。(二)國際法中缺少“法理學”。與國內法相比,國際法的法律體系并不是特別發達,如國內法體系具有法史學、法理學、憲法學等基礎性學科,國際法體系卻沒有。所以,國際法教學一定要設置在國內法教育和基礎法理學教育后面,其一方面是學習循序漸進和知識積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為國際法有很多基礎性原理、概念需要借助國內法來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沒有基礎性學科的統領和支撐,不但會影響國際法學的發展,還會影響到國際法學的教與學。(三)國際法學受國際關系影響較大。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的視野相同,都是以國家為中心密切關注國家的發展與和平問題,以及“國際治理”、經濟全球化等國際問題。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有著頻繁的學術互動,它們都在彼此學科中汲取營養,找尋各自的理論支撐點。盡管國際法運用國際關系目前只是局限在國際關系的基本原理方面,但這也說明了國際關系與國際法之間的跨學科分析已被學界所認可,并已蔚然成風。另一方面,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的互動性也體現了國際法學鮮明的政治色彩。從國際法學的內容可以看出,在冷戰和后冷戰時期國際法的教學內容是不同的,這反映了國際法學教育必須服務于外交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需要。所以,國際法學教育也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把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的實踐深入融合到國際法學教育中,將會大大提高國際法學的教學效果。
二、當前國際形勢對國際法教學的影響
(一)國際形勢嚴峻。步入21世紀,國際形勢依然嚴峻,在戰略上西方國家對中國仍然實行擠壓政策,在領海領土權益上中國和周邊國家還存在爭議,國際形勢非常復雜。另外,在新興領域也凸顯安全問題,圍繞網絡、海洋、太空、極地等問題的爭斗不斷。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加,我國要想在國際形勢下更好地體現本國的主張和立場,需要以國際法為依據,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法專業人才。(二)國際法教育目標的變化。國際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可直面目前社會問題和國內國際環境,能全面考慮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因素,以及本國國情和外國先進法律經驗,可創新性解決法律問題的專業人才。假如培養的國際法人才只會像計算機一樣,機械地應用法律,那樣就很難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的國際法教學應當培養更多具有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富有法律思想和法律精神、具備法治信仰的人才,而不是讓學生掌握所有的法律或法律的一切。
三、新國際形勢下國際法教學的優化
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進路徑研究
摘要:應用型本科建設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面臨著重要改革。尤為突出的是,畢業論文(設計)被更改為畢業設計(論文),彰顯了以“畢業設計為主、畢業論文為輔”的應用型培養方案。鑒于此,一方面,可將畢業論文(設計)直接相關的《學術論文寫作》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主線,其它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作為輔線,從授課內容、教學進度、課程考核形式、教學目標、教學材料這五方面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勵一部分學生先嘗試畢業設計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經驗的教師先行指導。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改進路徑;應用型本科學校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繼了促進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內許多高校也陸續提出了應用型建設的指導方針,在教學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更偏重實踐性。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該專業側重培養學生商務方面的英語應用能力,與經濟、管理、法律相交叉[1]。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將原先的“畢業論文(設計)”改為“畢業設計(論文)”,突出了以“設計為主、論文為輔”的應用型培養方案。該方案沿著“學術論文”———“實踐報告、學術論文并重”———“以實踐報告為主、學術論文為輔”的思路進行變革。該環節最相關的課程是《學術論文寫作》,其它課程如《商務英語單證》、《國際貿易實務》等也均為課堂選題來源。《學術論文寫作》等課程應在常規教學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提前確定選題方向,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一、應用型本科建設下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定位
就全國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正面臨著重要改革。尤為顯著的是,許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正逐漸轉向畢業設計,但目前還未有專門針對該專業的畢業設計教材。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商務實踐、思辨與創新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應用復合型英語人才[2]。單純的畢業論文形式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及專業培養目標不符。當然,仍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畢業論文,但其論文必須與商務方向相關,如商務翻譯、商務語言學、商務文化交際等。作為最直接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也應立足于商務英語專業特色,以應用實踐為導向,努力達到以下三點課堂教改目標:首先,引導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中堅持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價值取向,爭取與本土商務活動相結合,提高應用價值,使之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其次,引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解決方案具有實踐價值,能夠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再次,引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具備實踐性、創造性、綜合性等特點。實踐性是指自主設計、調研、撰寫。綜合性是指綜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如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等。創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內容、結論創新等。
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改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對省級開放大學的啟示
摘要: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公認的核心要素,學生國際化、教師國際化以及課程國際化在美國高校優勢明顯。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在推進國際化進程中,注重與境外高校、機構交流,簽訂友好協議,積極資助教師在國際舞臺亮相,支持學生赴境外留學深造,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但國際化的理念還沒有完全深入人心,國際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夠多樣化“,走出去”多“、引進來”少,服務區域經濟能力有待加強,基礎設施亟待完善,資金管理及效率不足方面等因素,制約了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應加強師資“引進來”力度,利用自身優勢創新留學生來源,共享共建課程資源,改善基礎設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省級開放大學;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2015年10月4日至10月17日,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團一行15人,赴美國接受為期兩周的教育信息化培訓。此次培訓是該校積極響應陜西省委省政府“2015陜西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年”的號召,經學校決定,并呈報省教育廳、省外專局、國家外專局、陜西省外事辦公室批準的重要項目之一。培訓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為課堂授課,一部分為參觀交流。其中課堂授課集中在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兩所學校。通過課堂集中講授、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美國高等教育的歷史及發展變遷、美國大學的課程體系、美國高校信息化教學運用、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大學的教師管理、運作模式等。
一、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
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高等教育也處于領先地位。作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領者,美國教育界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明確建議政府要密切關注國際化帶給高校的深刻影響,并以此提出教育也要加快國際化,通過在教育領域進行綜合變革,培養具有全球戰略視野的世界公民,以此加速美國經濟社會國際化,提高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公認的三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國際化、教師的國際化和課程的國際化在考察的幾所大學中均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學生的國際化
小學數學教師黨員先進事跡
同志是我校一名數學教師,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小學高級教師,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在二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在我校乃至全縣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校本培訓中樹立了一面旗幟,是我校優秀教師的代表。
一、他是一名思想進步的教師
“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首先要有一個健康進步的思想”。林志紅同志在師德上首先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他認真學習《師德師風建設讀本》并認真做好筆記,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工作中他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于接受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勞任怨。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地提高。
二、他是一名創新型的教師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活力,也使他在工作中信心十足,干勁倍增。2000年學校派他到合肥參加新教材培訓,在那里,他知道了2001年我國將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為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新課程標準》將代替《教學大綱》,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什么是《新課程標準》?新課程理念是什么?作為一線教師他看到了希望也深感自己落后了,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努力學習。于是他訂閱了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雜志(課改實驗區省市為主)購買書籍,廣泛閱讀,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從那以后,書店和圖書室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只要有機會外出,帶回來的不是給家人的禮物而是成捆的書籍。他還購買了電腦裝上寬帶,網上和實驗區的同志一同學習《新課程標準》、交流實踐新課程理念的心得體會。可以說從2001年至今他是伴隨著新課程一起成長。
學習的目的在于為我所用,他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大膽嘗試創新教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他的教學能夠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環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提高學習能力。改變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課堂上實行“活動化”教學,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會學習。同時也使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得到體驗。經過努力他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績,曾在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并榮獲阜陽市教壇新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