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教學優化研究

時間:2022-01-04 10:51:14

導語:國際法教學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法教學優化研究

現階段,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各國之間不斷擴大在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加大了相互間的依存性。但在合作與和平的背景下,國際局勢常常會受到局部性動蕩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國際法教學也會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國內法學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將無法適應國際法教學的需要,并且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國際法非常抽象和枯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國際法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造成國際法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研究和探討國際法教學的優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各高等院校在國際法教學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課題。下面,先講一講國際法教學的三個特點。

一、國際法教學的特點

(一)多樣且聚焦,龐雜但不亂。國際法學濃縮性很強,只聚焦于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方面,卻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國際關系問題。國際法門類較多,表現出繁雜的特征。例如,國際經濟法廣泛涉及到國際保險關系、國際貨物買賣關系、國際稅收關系、國際投資關系等,但這些國際關系又都能歸結到私法關系、公法關系和經濟關系上來,因此說國際法學雜而不亂。(二)國際法中缺少“法理學”。與國內法相比,國際法的法律體系并不是特別發達,如國內法體系具有法史學、法理學、憲法學等基礎性學科,國際法體系卻沒有。所以,國際法教學一定要設置在國內法教育和基礎法理學教育后面,其一方面是學習循序漸進和知識積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為國際法有很多基礎性原理、概念需要借助國內法來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沒有基礎性學科的統領和支撐,不但會影響國際法學的發展,還會影響到國際法學的教與學。(三)國際法學受國際關系影響較大。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的視野相同,都是以國家為中心密切關注國家的發展與和平問題,以及“國際治理”、經濟全球化等國際問題。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有著頻繁的學術互動,它們都在彼此學科中汲取營養,找尋各自的理論支撐點。盡管國際法運用國際關系目前只是局限在國際關系的基本原理方面,但這也說明了國際關系與國際法之間的跨學科分析已被學界所認可,并已蔚然成風。另一方面,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的互動性也體現了國際法學鮮明的政治色彩。從國際法學的內容可以看出,在冷戰和后冷戰時期國際法的教學內容是不同的,這反映了國際法學教育必須服務于外交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需要。所以,國際法學教育也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把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的實踐深入融合到國際法學教育中,將會大大提高國際法學的教學效果。

二、當前國際形勢對國際法教學的影響

(一)國際形勢嚴峻。步入21世紀,國際形勢依然嚴峻,在戰略上西方國家對中國仍然實行擠壓政策,在領海領土權益上中國和周邊國家還存在爭議,國際形勢非常復雜。另外,在新興領域也凸顯安全問題,圍繞網絡、海洋、太空、極地等問題的爭斗不斷。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加,我國要想在國際形勢下更好地體現本國的主張和立場,需要以國際法為依據,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法專業人才。(二)國際法教育目標的變化。國際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可直面目前社會問題和國內國際環境,能全面考慮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因素,以及本國國情和外國先進法律經驗,可創新性解決法律問題的專業人才。假如培養的國際法人才只會像計算機一樣,機械地應用法律,那樣就很難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的國際法教學應當培養更多具有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富有法律思想和法律精神、具備法治信仰的人才,而不是讓學生掌握所有的法律或法律的一切。

三、新國際形勢下國際法教學的優化

(一)革新教學理念。新國際形勢下要徹底改變重國內法而輕國際法的思維方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國際法教育,大力加強國際法科研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國際法教學質量;要設置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國際法課程,確保國際法的課時量充足;要采用最新的國際法教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行編寫具有前沿性且注重中國的國際法教材。此外,國際法教學要結合目前國際社會一體化、全球化的現實背景,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熱點問題,從實踐出發去分析和闡述國際法問題,培養適合國際需要的國際法專業人才。(二)引入先進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一是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教”。教師選擇的典型案件,要與所學課程聯系密切,可以是國際仲裁委或國際法院受理過的案例,也可以是國家關系中發生的案例。比如:大陸架海洋法律問題上,可選北海大陸架案;國家主權問題上,可以選美國通過的“西藏問題”修正案等案例。另外,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示學生關鍵之處,起到示范效應。二是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學”。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學生在寬松的討論環境中嘗試運用基本的原理原則去分析、推理、判斷、論證,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與此同時,教師應適時發揮引領作用,而不能把問題全部留給學生。教師要以案例為佐證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掌握和理解國際法原則和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自己查閱圖書館資料、閱讀教科書等,為課堂討論做好充分準備。2.探究教學探究教學應堅持以下準則:一是立足現實,因人因材施教。教師在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基礎上,要從教學內容中選擇一些有有爭議的或典型熱點問題,分發給學生進行學習。二是教師要注重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傳授給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使之在“探究中學”。教師要擬定內容綱要、學習目標,提出法律問題,并指導學生做分類卡片、課堂筆記、撰寫讀書報告及研讀科研論文等,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所學知識和經驗中找到答案。三是要及時驗收學習成果。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驗收學生的學習效果,如課堂討論、提交論文等均可,在探究教學中,教師不但是組織者,還是評價者和參與者。3.實踐教學模擬談判、模擬法庭、組織辯論、觀看視頻等都是比較常用的實踐教學方式,以視頻教學為例,可以選擇一些和國際法相關的紀錄片、電影、國際法學者專題演講、時事新聞評論等視頻資料,讓學生結合視頻中涉及的國際法問題進行學習。例如:可組織學生觀看《柏林大審判》、《東京審判》等,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國際法,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所學國際法知識的理解。另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可加深對國際法學背景知識的了解,避免了死板、教條的說教式教學。(三)引入雙語教學。要想加強對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就應引入雙語教學。在國際法中的國際習慣、國際條約、國際會議、國際組織等內容都會涉及到很多外文,只有在讀懂原文的前提下,才可做到正確使用,準確理解。對于我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政策,以及一些國際問題的處理等都要與其他國家交往合作,這就需要培養一批不但懂外文而且精通國際法的人才。所以,開展國際法教學一定要加強雙語教學,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在講解國際法規則和概念時,國際法教師要給學生講解標準的英文注釋,講授國際條約時,需給學生講解原文內容和出處;在介紹國際法案例時,需向學生講解材料原文的關鍵部分。在國際法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高度重視外語學習,指導學生學習多門或一門外語,從而提高國際法學專業學生的外語水平。另外,還要結合“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政策,鼓勵學生學習沿線國家的小語種語言。(四)改革考核方式。國際法教學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授課和考核兩個部分,通過考核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督促學生端正態度、認真學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中,最常用也最傳統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考試。如果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單單依靠期末考試具有很強的局限性,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法學專業人才,國際法學的考核方式應當具有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能夠多視角地考察學生學習國際法的實際效果,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進行期末考試的基礎上,考核國際法學習效果的方式還包括開設模擬仲裁庭或模擬法庭、設置案例分析作業、組織辯論、根據熱點問題分組討論、撰寫論文等。通過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學生的國際法學習效果進行考核,確保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基本的國際法學理論知識,還可運用所學國際法知識對國際局勢進行分析,解決國際爭端,將他們培養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高質量的國際法學人才,從而滿足國際社會對國際法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開展法律專業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能熟練掌握法學基本理論知識,信仰法律,并且可以把“教條化”的法律條文“務實化”的專業法學人才,開展國際法教學的目的亦是如此。盡管我國在國際法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但目前不管是在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方面,還是在國際法研究成果方面,都遠遠不及我國對外開放的規模和速度。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應對國際局勢的考驗,我們應當不斷創新國際法教學模式,積極推動國際法教學改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國際法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國際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培養出更多高層次、高素質且適應國際社會需求的國際法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江保國、張春良.模式、理念與方法:對我國國際法學教育改革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13(2).

[2]王藝、邱雪梅.高等學校國際法教學模式現狀與改革路徑.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3]蘭紅燕.淺析案例教學法在國際法教學的意義及應用.中國成人教育.2015(20).

[4]李化、王瑩.高校國際法課程實踐教學探討——以中美關系中的熱點問題為案例.天中學刊.2017(6).

[5]陳嘉.以學生為中心的國際法本科教學改革路徑再論.現代教育科學.2018(4).

[6]李慶靈.芻議“中國實踐”在國際法本科教學中的運用.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1).

作者:尹丹陽 單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