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15:30: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體育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育科

傳統體育學科設立狀況

摘要:通過查閱近年來體育類專業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科建設方面的論文,對學科性質、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四個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與整理,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趨勢。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學科;課程;培養目標

民族傳統體育學是教育部1997年大規模調整我國學科和專業之際所正式確立的歸屬于一級學科“體育學”之下的四個二級學科之一。與其他三個學科相比,民族傳統體育學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因為它不僅包含著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的教育學和訓練學理論與方法,而且需要借助體育人文社會學和運動人體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可以說該學科涵蓋了其他三個二級學科的所有理論。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傳統體育學是綜合性極強的體育學科。十多年來國內一些學者相繼進行了一些相關研究,其中許多觀點和建議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學科建設、民族體育的生存形態問題、保護和發展問題等具有較深刻的積極意義,但也不乏宏觀、空泛之論。本課題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化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科建設研究現狀

從一般意義上說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民族傳統體育,但從更有利于學科為人所知的角度做適度抽象,我們應該說,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人類文化形態之一的民族傳統體育物質、制度、精神文化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外部世界的關聯。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領域包括: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與術語體系、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基本理論、民族傳統體育的本質與特征、起源與演進、功能與價值、不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戰略、民族傳統體育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民族傳統體育的交流與傳播等等[1]。

通過查閱1997年至2010年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體育科學》、《體育文化導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體育學刊》刊載的民族傳統體育類論文進行整理分析,發現目前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科性質、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相關基礎理論上。

查看全文

體育科期末要點總結

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學生,帶給我新的感受,油然產生新的力量.面對中學體育課改的精神,我的責任不僅僅只是上好一節體育課這么簡單.面對現在中學生的體質狀況,作為體育教師是有義務去努力改變的.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是充滿活力的.我作為學校的一名年輕的教師同樣是熱血沸騰,努力工作,不斷進步是我成長的需要.

時間像

流水,一學期已經到了尾聲,靜心總結一下自己一學期的體會,是不斷進步的關鍵.體育課改的今天,是在探索中進步和不斷完善.同樣的,剛剛走出校門的我,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轉變,也在不斷地在探索中教學,在改進中進步.下面是我這一學期的心得和體會,同時也是自己努力探索的結果與對學校女生體育水平現狀的分析.

學生體質與體育活動水平

一個學期的體育課觀察,我們學校初一級和高一級的新生的體質相對較差,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對個別體育項目不適宜參與,比如高一級個別女生有哮喘病,甲亢等,初一年級有學生大腿骨骨折.這在平時體育課中,對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有一定負面影響.

在期中考和期末考成績對比中發現,學生田徑類項目水平普遍偏中低水平,但前后成績相對比,學生跑類項目特別是50米跑的提高水平幅度較大.說名學生體質提高的可塑性大.但是從高一800米跑中發現,學生不僅體質弱,出現暈倒,惡心,想吐等現象,意志品質也弱,出現中途放棄現象.

查看全文

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對體育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現階段,怎樣將信息技術和體育學科有機融合,是體育教師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體育教師應利用教育生態學原理,促進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融合,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生態失衡問題,為學生構建良好學習環境。本文主要研究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途徑,希望給體育教師提供借鑒經驗,促進體育教學發展。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信息技術;體育學科

在信息化時代,融合信息技術和體育學科是必然趨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助于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隨著信息技術和體育學科融合的不斷加深,傳統教學模式弊端凸顯,引發體育教學生態失衡問題,阻礙學生發展。體育教師需要利用教育生態學原理,構建生態體育課堂,使學生享受高質量教育,最大限度提升體育教學成效。因此,研究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意義

(一)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體育課堂是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其中學生、教師是生態系統的核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因子。在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可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構建生態體育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生態體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關注學生發展,能幫助體育教學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束縛。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構建課堂,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整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服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相較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新型體育教學模式自由性更高,給予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可以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求。(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體育教學,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讓學生展示能力,彰顯個性。在教育生態學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育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良好體育環境,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使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運動水平,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遵循適度原則,在學生承受范圍之內進行體育教育,可以避免過度體育傷害,能增強學生身體協調能力。教師開展體育訓練、體育活動,給予學生表現機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二、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存在的生態失衡問題

查看全文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一、體育與語文

把語文教材和體育教材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能為體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情景,更好的體現“生活即教育”的原理,達到快樂教育的目的,體現快樂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教與玩、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把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加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負重搬運的教學中,可結合語文教學中《挑山工》的創設情景;在側手翻、障礙接力地教學中,可結合語文教學中《山里的孩子》一課的創設情景。

二、體育與數學

在體育活動中有許多內容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連,把數學知識融于體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也有積極的作用。如在報數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按奇數或偶數報數,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可采用“叫號結合、明七暗七、叫號摸位”等練習,在“叫號結合”的練習中,可以加強游戲的難度,結合加減法的方法玩。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自己量一量操場的長和寬,籃球場的長和寬;測一側籃球、排球、足球的周長,以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和探究能力。

三、體育與英語

把體育與英語相結合進行體育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增強課堂教學情趣,且能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如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oneworld,onedream”,即“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集合開始部分的報數練習可以用英語數字onetwothree進行,整隊時“立正、稍息”等口令可用英語“attention、atease”來代替等等。而在結束部分的放松和整理活動時則可用英語歌曲來進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得有趣。練得高興。

查看全文

體育學科的校本開發論文

[論文關鍵詞]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小學體育;校本課程

[論文摘要]體育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加快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帶動學校體育工作的整體發展,推動學校課程的協調發展。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基于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主要采用課程調適、課程整合、課程創新等模式進行了體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并組建了學科委員會全面負責本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的規劃、設計、組織和實施,保證了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實施,帶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整體發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體育教學及實踐研究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貫徹實施。由于各地方、各學校的地域特征、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及體育傳統等存在差異,教育部制訂的《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中只是將小學體育課程劃分為5個領域,給出了課程總體目標、領域目標及各領域內的水平目標,并沒有提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而是允許各地、各校和教師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學習目標。這使各個學校進行體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成為可能。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自2004年底開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經過系統學習及對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制訂了學校體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明確了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路和步驟。經過4年的實踐和探索,體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日趨成熟和完善,立足于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已初步形成。

一、體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與價值

(一)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利,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根據國家課程標準選定、補充的內容及創編的新課程內容,充分考慮到了本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點。經過連續幾年對學生體質的健康測試表明:身體強壯的學生多了,肥胖的學生少了;在體育課及其他體育活動中,合作的場面多了,旁觀的人數少了,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地參與其中。

查看全文

小學體育學科檔案管理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改革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小學體育也在尋求教學改革之路,在學科檔案管理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模式,為了我國小學體育的質量教學不斷發展提供幫助。體育這一課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課程,在完成教學、學習的基礎上,能夠鍛煉我們的身心健康,值得我們去推行和發展,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應當基于檔案管理現狀,結合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希望能夠推動我國體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科檔案;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實踐證明,在體育學科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上,應當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新時期的需要,保證檔案建設與管理工作健康、穩步進行。積極引進先進地檔案管理技術,配置與之相匹配的設備,更大程度的體現出體育檔案管理的價值等。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基于社會各領域檔案建設與管理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推動體育學科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和進步。

1體育學科檔案管理與建設現存問題分析

1.1對體育學科檔案建設和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新時期,我國各地小學體育發展迅速,不過教學單位在學科檔案建設與管理方面重視程度不夠,主觀上對檔案建設與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更別提基層的管理人員了,工作態度消極,工作不夠熱情,過度注重表面工作,信息化管理檔案方面的作用更是難以有效發揮。正因為沒有真正認識到檔案信息化建設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在該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聘用的管理人員在專業技能方面水平不足,在硬件設備的配置和軟件上的引進都有所欠缺。還有,不少管理人員欠缺改革、創新意識,不能夠及時引入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使得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一度落后,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總的來說,現如今的信息化建設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的,有必要在日后的工作變革中積極改進創新。1.2體育學科檔案信息化起步較晚,技術不夠成熟。新時期,我國各體育教學單位逐漸開展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但是該項建設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在許多管理項目的技術上仍存在不足,不夠全面和穩定,許多檔案所要求的標準仍有待考量。也因此許多信息化建設中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被迫擱置。在檔案信息化管理建設工作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2.1缺乏網絡化協調機制。我國體育學科檔案管理工作主要局限于自身教育機構,相對來說,許多的檔案管理網站都是相對分散和獨立的,沒有一個先進完善的協調機制來緩解這一難題,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檔案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同時,由于相關部門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檔案信息化規章制度,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使得檔案資源出現諸多問題,嚴重偏離信息化檔案管理建設的初衷。沒有協調機制的輔助,不少檔案信息化管理在日后的對接、整合過程難免出現偏差,在錄入、存儲等環節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離。1.2.2數字化及輔助管理方面的限制。在對傳統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其為基礎,進行計算機檔案管理系統的建設,對于原本的檔案存檔載體、紙張等,計算機主要起到輔助的作用,并不能夠自動對檔案數據進行錄入、編輯、存檔,這對于體育教學部門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出現工作不協調等現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項工作的進行。1.2.3檔案信息的丟失問題。檔案信息有其重要的實際價值,同時具備較好的可用性和可開發性,這些性質也直接使檔案成為有較強利用價值的信息資源,不過,要強調的是,再將傳統檔案管理工作轉化為信息化管理之后,其收集工作便由雙向性轉變成了單向性,變得更加不可預見,在這一過程中同樣有不少的主觀思維和主觀行為存在,使得檔案信息的錄入出現漏缺、錯誤等現象。綜上所述,在檔案信息化建設各環節仍有待進一步提升。1.3信息化檔案建設缺乏專業人才管理。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通常情況下,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還身兼其他工作,其他環節的日常教學等,不言而喻,這將很大限制相應的信息化檔案建設工作。工作人員由于工作壓力大,也會產生消極情緒,嚴重影響檔案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不過調查發現,只有少部分體育教學部門會聘用相應的專業性建設人才來進行檔案信息化建設,這樣本身就有悖于最初的建設理念,人力物力等綜合方面的全面提升才是王道,不夠專業的管理人員在信息化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等問題上都存在欠缺,直接限制了該信息化檔案管理項目的上限。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部分教育部門由于管理理念、資金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在人員聘用方面遲遲未能實現匹配,在管理創新和技術革新上投入不足,仍有待改進。

2體育學科檔案信息化模式實施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體育教科書結構體系論文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體育》(供試驗用),是在繼承以往編寫體育教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近十幾年來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時展和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編寫的。

編寫本書的指導思想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以下簡稱新大綱)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根據體育增強學生體系、增進學生健康的學科特點,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面傳授提高體育知識、技能,使學生在獲得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體育保健能力,側重于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改革教材編排結構,采用多元并進、相互聯系的結構體系

長期以來,體育教材多是圍繞著運動技術項目、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等幾種分類辦法編寫的。以運動技術項目為主的教材結構,一般按運動項目的順序編排,在一個具體的運動項目中,又依據運動項目的技術環節編寫。例如,田徑中快速跑的教材,按起跑、疾跑、途中跑、終點跑的技術環節編寫。這種以運動技術為主線的編排體系,優點是符合運動技術學習的一般規律,便于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缺點是容易把學生的體育與運動員的競技訓練相混淆,不能全面地反映學校體育的目的。以身體素質為主線的教材結構,一般按照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進行編排。例如,力量素質按上肢、軀干、下肢、全身各部位的練習編寫教材,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較好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但是很難滿足學生對體育多方面的需要。以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線的教材結構,力圖把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納入到人的走、跑、跳、投、攀爬、懸垂等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中,彌補單純按技術體系或發展身體練習的分類方法的不足。但是在具體分類上很難避免教材之間的相互交叉和重疊,比如,籃球技術究竟應納入跑還是跳的教材中,不好處理。近年來,也有把體育教材分為保健康復、余暇交往、常見運動項目、發展基本活動能力和增強體質五部分結構,將田徑、體操、球類等運動項目,發展身體素質與各種鍛煉方法和娛樂方法納入以上五個部分之中,力圖使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相對應,更好地適應學生個體的需要。但是,這種編排方法對各類體育教材的內在聯系考慮不夠周密,教材的五部分結構之間相互聯系不夠緊密,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五種內容與方法,某些方面脫離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

新編高中體育教材采用多元并進、相互聯系的編寫結構,著重解決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實向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綜合目標。在教材與目標的關系上,要把目標具體落實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不脫節,關鍵是選擇一種合理的教材結構。多元并進的編寫結構,是把新大綱規定的內容,按照體育基礎理論知識、體育技術、能力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四條線,相互聯系,齊頭并進,既可以使各運動項目與發展身體素質練習、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娛樂項目之間相互聯系,又使各類教材能夠綜合地、系統地落實體育教學目標。這里提的所謂“四條線”,它們之間并不是分割的,例如,離開技術是不能發展能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脫離身體鍛煉的實踐去單純地說教,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學生身體鍛煉實踐,即學習技術、發展能力中進行的。所以提出幾條線并進,是指在教材安排上避免單純以技術為主,而是時時在教學中提醒教師要想到四個方面的問題。為了擴展教材的功能,增加教材的信息量和可讀性,在教材的體例上開發了用主、輔欄相結合的辦法,教材中的主欄按四條線,相互聯系,齊頭并進地編寫;輔欄對應主欄的內容,隨文點撥、誘導、強化、擴展知識,提供應用方法、娛樂方法等,使輔欄在教材中起到引導、激活、推動教學活動、釋疑、解惑、點撥誘導、援引借用、承上啟下、啟發聯想、自我檢驗、深化認識、提高能力等作用。主輔欄既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構成較為完整的體育教材結構體系,見下表。

主欄輔欄體育知識體育技術能力培養思想教育點題應用知識應用方法應用方法挖掘各項強化鍛煉價值鍛煉方法評價方法教材典型補充技術原理技術要點學法建議的教育功啟發源與流知識點學習提示能娛樂

查看全文

高中體育教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

1體育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1.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育與健康學科作為高中課程中源于生命、旨在提升生命質量的課程,包含了體育教學、自主鍛煉、校隊訓練、體育競賽等多方面內容,不僅具有教育性、娛樂性,還具有競技體育公平、公正、團結、拼搏的體育精神,是學生邁入社會后不可缺少的品格,對學生身心健康、三觀皆正有著重要作用,社會需要具備技能與知識的人才,這些人才需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如果不具備強健的體魄,即使人才掌握再多的技能與知識也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現階段教育領域越發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在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1.2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如果體育教師能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有效落實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以及教育,勢必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知識的學練當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意識及身體素質,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未知的挑戰。1.3形成終身體育意識與習慣。升學壓力、各種電子產品充斥在生活當中,使得青少年在生活中進行體育鍛煉的頻率逐漸降低。在體育核心素養落實的過程中,可以使青少年在鍛煉的過程中磨練意志,激發他們對體育的熱愛,體育鍛煉意識不斷提高,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及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2探究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

2.1體育核心素養體系構建的框架。“核心素養”是由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提出的,是指學生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能力和道德。它由跨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構成。如圖1,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運動能力分為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基本運動能力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能力;專項運動能力是參與某項運動所需要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是身心健康和適應環境的綜合體現,是形成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狀況并逐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健康行為體現為養成良好的運動、作息與飲食習慣,保持良好身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適應各種環境的應變能力等。體育品德是在體育運動、競賽中遵守規則,以及在運動競賽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體育品德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方面。它充實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涵,使學科內在的道德原則和人格塑造得到了彰顯。體育精神包括自強不息、自尊自愛、勇于拼搏;體育道德包括遵守規則、誠信競爭、公平公正等;體育品格包括文明禮貌、尊重對手、團結協作、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等。2.2體育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2.2.1以學科知識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學科知識是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最直接載體,學生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形成必須借助體育學科專業知識來落實。首先,高中生對于體育的需求不僅僅是體育課上單一的體育技能知識的傳授,也不單單是把課上的教學內容掌握即可,而應在學會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對該項運動技能背后相關知識的掌握。在健美操專項課的教學中,通過教授健美操規定套路動作,使學生學會成套動作。但如果僅此而已,學生對于健美操這項運動還是停留在只會一套動作的層面上。教師如果在動作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拓展。通過觀看頂級健美操比賽視頻介紹如何欣賞健美操比賽(競賽規則、健美操比賽分類等);如何進行健美操動作、隊形的創編(基本動作、常用隊形變化方法)等。這樣就將健美操所包含的內容有效結合與組織,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實現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其次,需要選擇適切的體育學科知識來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并不是所有的學科知識都要讓學生了解,這樣學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分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將教材的拓展知識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結合,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相關聯,按照這樣的思路圍繞體育學科的特性選擇學習的內容。在排球教學中,學生的興趣關注點主要在傳墊發球、技戰術配合、排球競賽規則等方面,能夠在觀看排球比賽的過程中看得懂比賽,在排球運動員的專業動作中發現自己體育課上學習過的的動作。如果教師不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排球運動員選材、排球場地器材準備等學生生活中基本用不到的學科知識,就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最后,教師需要創設情境教學,將教學內容通過教學方法的規劃與設計,融入學科教學情境之中,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內化、理解與提升。如在球類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教學比賽創設體育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勇敢拼搏、團結協作、遵守規則等意識。2.2.2以主體互動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手段。教學活動的核心在于把學生培養成學習活動的主體、個人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體互動主要包括師生互動與學生間的互動,肢體參與、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語言互動、肢體互動貫穿課堂始終。互動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學內容和隱藏在教學內容背后的學科價值。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運動能力與體育品格、體育精神等要素的結合,不僅學習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培養。如課堂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治療、比賽時對學生體育品德培養,就需要師生交流、生生互動來引導學生。2.2.3以過程性評價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保障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自尊自信的品質,再結合傳統的結果性評價。在高中體育教學課堂中,應關注對學生的學練態度、組中表現、學習效果的過程性評價,這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具體評價。過程性評價能夠及時反映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并及時制定針對性內容解決問題,有效幫助學生改進與提高,同時能夠幫助教師不斷充實教學內容,積累教學經驗,最終高效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難度較大的“支撐跳躍:橫箱屈腿騰越”單元評價中,除了傳統的單元終結性評價外,教師還設計了“支撐跳躍:橫箱屈腿騰越單元過程性評價”(見圖2),從評價的三個維度“運動認知”“健身實踐”“社會適應”,選擇針對性的觀測點,根據內容主題在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自信心和責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價值,側重對社會適應做評價。2.3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策略。2.3.1教育設計以學生積極參與為中心。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現有運動水平的了解,制定新的單元教學設計,設定學生可以掌握但又有所超越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練興趣,獲得自信及成就感。比如在籃球專項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NBA賽季的進度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每節課有固定環節以賽促學,調動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培養體育情感和體育精神。2.3.2提高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布魯姆指出教學環境是能夠強化和塑造學生行為的重要力量。高中體育課堂的情境創設要將體育技能的學習與運動競賽的體驗相融合,反映出體育學科所獨有的學科價值與魅力。創設途徑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利用體育競賽來創設學習情境;第二種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來創設學習情境。比如可以在理論課上利用多媒體與實踐操作,針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運動損傷與防治、養成良好習慣、科學健身等內容來整合教學資源創設學習情境,完成教學目標。2.3.3重視學生在課上的體驗、運用與思考高中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重視學生在課上的體驗、運用與思考,不僅能夠掌握教學內容,更能夠運用與思考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與方法,與老師、同學融洽合作,獲得積極的體育情感體驗和運動體驗。2.3.4創設師生共同參與的體育課堂。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要圍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來確定,創設師生共同參與的體育課堂體現在共同創設課堂主體情境、共同體驗與共同評價等方面。

3結束語

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這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在體育課堂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加強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評價的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面評價,為體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查看全文

學科關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考

摘要:隨著中學體育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融合不斷的顯現出來,本文分別從“健康教育、理科課程、文科教學”三個方面與中學體育的關聯角度進行分析探究,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重點闡述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的廣泛性、普遍性和重要性,突出體現中學體育教學在整個中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由體育學科的探究引申至其他學科的發展,從而實現全面提升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了體育學科在中學課程教學中的獨特性。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程教學;健康教育;理科;文科義務教育

與高中階段的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中學學校體育課程從課程論的角度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程設置的目的、目標,課程實施的標準,實施的要求與過程等都跟以往實行體育教學大綱的教學階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多角度體現出來的。近年來,隨著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以及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學研究的深入,體育課程及其教學研究已經不閾于體育本身,相當多的教學研究者開始從整個中學學科群體的角度關注體育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體育課程在傳統意義下的教育意義被豐富和突破。本文擬就學科關聯視角下的中學體育教學進行初步探索,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深入探究。

1從健康教育的視角看,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不僅

鍛煉提高學生生理素質,在健康素質指標和心理素質上有極大的提高與改善近年來,學校課程設置中增添了很多以往課程體系中沒有或不曾重視的內容,其中,健康教育就很值得關注。有些學校將健康教育單獨作為課程實施,編寫了相應的教材,有些學校將健康教育融于其它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其實,一生的健康其實就取決于一生的體育鍛煉習慣,而中學階段是成長階段,體育鍛煉習慣與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同時也應視為健康教育的有機部分。健康教育中的很多內容與體育有著極強的關系。一方面,體育課中的田徑訓練與其它體能訓練使學生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從肌肉、骨骼生長狀態、心血管系統血液循環功能、生理器官的協調性等諸方面特征都會有所改善,這正是健康的身體所要求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體育課程的價值不僅直接體現在使受教育者鍛煉了身體,優化了生理指標,更大的價值在于讓鍛煉的個體培養、形成對其一生作用巨大的良好體育鍛煉習慣與體育意識。教育界就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雖然今年有巨大進步,但是實踐中存在較大的落差,有些地區的教育實施者、管理者對此認識的實踐尚處于初級階段。全國各地初中升高中的升學與畢業測試以及各地的中考方案中近年紛紛增加體育課程測試,并將測試結果折算成一定分數計入中考。這方面的研究較多,其中一些統計資料顯示,很多學校為了應付中考,在畢業年級九年級階段才針對考試的體育科目進行突擊體育訓練,而非考試測試體育科目則被忽視,同時基礎年級如七年級、八年級的體育教學則被忽視。另一方面,體育課程在使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上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面對現在獨生子女占學生大多數、絕大多數家庭對子女比較嬌慣的現狀,中學教師感到學生越來越難教。這種難教不僅是體現在各個科目課程內容的教學中,更多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中。大多的數學、物理、化學教師感嘆現在的學生學習缺少刻苦鉆研的精神,稍微遇到難題就等待教師的講解,很多學生從初中一年級起安于教師課堂教學的反復灌輸而非自己的獨立探究;對于考試失敗的挫折感難以排遣,不能忍受教師正常的善意的批評,只能接受表揚與捧場,否則便出走、缺課或輕生等;不習慣與他人有效合作,在合作探究學習中這方面近幾年各地教育界有著慘痛的教訓。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我們覺得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體育改善心理健康,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增加解決問題的可能。例如:在1500m長跑的體能訓練中,有很多學生最初很難堅持到終點,教師分別可以通過從逐步提高跑程(400m、800m、1000m、1200m逐步加大)或逐步提高平均速度(限時跑,1500m從10min限制到8min、7min、6min……)等訓練要求加大訓練量,這樣讓學生心理上體會到鍛煉的艱難,磨練了意志,同時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與成就感,為進入新項目的體育鍛煉提高積極心理狀態;體育教師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球賽,集體項目的球賽價值在于培養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實際上也為其他課程如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等的合作學習培養了合作意識與合作范式,提高了合作學習中個體的心理素質。體育比賽中“重視過程而非僅重視結果”的參與精神其實也能有效提高學生抗挫心理素質,一場球賽輸了,是嫉妒對手、回避比賽結果還是正視結果重振旗鼓?凡是積極參加過體育鍛煉的學生都不難作出正確選擇。事實上,在教師有意識的指導下,這種積極的認識可以有效遷移到文化課的學習中,特別是畢業班,面對激烈的升學考試競爭,平時學校的各類教學考試,排名的波動、成績的波動、重難點的掌握狀態反復都是需要很好的抗挫心理能力。而這可以通過積極的體育鍛煉培養起來。

2從理科課程的教學視角看,體育課程教學豐富了理科教學素材,增添教學管理積極因子

查看全文

體育教學學科性質研究3篇

第一篇

1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的理論框架和一般問題,是任何一門學科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所謂研究對象就是人們在探求事物真相、性質和規律時作為探求目標的人或事物。要想清楚地揭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就必須了解教學論研究對象的發展過程,對前人關于教學論研究對象的有關論述進行重新認識。當然也要了解當代教學論者對教學論研究對象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同時,還應從理性分析的角度看現代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問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赫爾巴特曾經在5普通教育學6的第二卷中探討了教學論的研究對象,他認為教學論所研究的是教師如何用“觀念”去塑造學生的心靈。休金娜在5中小學教育學6中指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研究教師和學生的活動,他們的職能、他們作為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蘇聯教育家達尼洛夫和葉希波夫認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過程,教學原則、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蘇聯當代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曾經認為傳統教學論在解釋研究對象時只是從表面羅列現象,而實際上并沒有抓住對象的實質,沒有把教學看成統一的整體。進而指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教和學的聯系、相互作用及其統一。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教學論所要探求的是教授和學習的理想模式,要指出有關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最優化的法則。日本教育家廣岡亮藏則認為教學論研究的是教學過程最優化。李秉德先生認為教學論就是專門研究關于教學各方面的問題的。簡而言之,現代教學論的研究對象與任務在于探討教學的本質與有關規律,尋求最優化的教學途徑與方法,以達到培養社會所需要人才的目的。王策三先生認為教學論必須堅持研究教學的一般規律。田慧生先生則認為教學論的對象是研究教學活動或教與學的活動。以上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教學論的研究對象,觀點各異,區別很大。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教學的一般規律;另一類是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具體的教學變量和教學要素。前一種觀點的主要問題是以教學論的研究任務代替研究對象。探索教學規律是教學論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最基本任務,但并不能由此就將教學規律作為研究對象。以一般規律作為研究對象,不僅籠統、模糊,而且在具體研究中也無從下手,無法操作。后一種觀點的最大問題是以簡單列舉的方法羅列教學論的研究對象。這樣的研究對象雖然具體、清晰,容易在研究中操作化,但卻給人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難以真正反映教學論研究的全貌。

2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體育教學論真正地作為一門學科被研究的歷程很短。然而,在這很短的歷程中,體育教學論的有關理論問題卻得到飛速發展和廣泛關注,從研究方法到研究內容都有許多創新之處。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也豐富了體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內容。體育教學論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要求研究者必須明確其研究對象,這對于實現體育教學論科學化及其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研究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時,我們必須分清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不混淆視聽。我們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任務應該是認識體育教學現象,揭示體育教學規律和指導體育教學實踐。德國教學論專家蓋哈爾特#海克爾在5體育教學法6中論述到體育教學論不僅是研究體育課的科學,而且還要進行體育教學實踐。學者王伯英、曲宗湖在5體育教學論6中談到體育教學論是教育科學中的分科教學法之一,它以學校體育教學這一特定的教育活動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于揭示學校體育教學的規律,探討和闡明體育教學的本質、過程、原則、內容、方法和組織,以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于長鎮教授在其專著5體育教學論6中談到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時說: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體育教學過程的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劉清黎教授在5體育教育學6一書中指出,體育教學論是揭示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和特點,著重理論上的研究。樊臨虎教授在其著作5體育教學論6中指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探索體育教學本質與規律,尋求最優化的教學途徑與方法運用于體育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龔正偉教授則在其著作5體育教學論6中明確提出:體育教學論是以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諸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即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教與學的關系、相互作用及其統一的問題。張頌歧先生認為體育教學論是以一般教學論和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從體育教育的實際出發,分析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總結長期以來體育教學的歷史經驗,揭示體育教學過程的規律,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諸要素(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的物質條件等)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幫助教師端正體育教學思想和形成體育教學技能,并對體育教學的效果開展科學的評價。毛振明教授認為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縱觀國內外體育教學論專家的種種見解和分析不難發現,在確定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時,大部分學者都強調體育教學的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然而,研究者在面對規律時可能會渾然不覺。因為,這種純粹的客觀存在無法直接進入人的大腦成為思維作用的直接對象。因此,把體育教學的規律作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不準確的,會導致我們在研究體育教學論時不知該如何下手,更不能把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內容進行羅列作為其研究對象。只有人們面對客觀存在,進而就體育教學現象和規律提出了“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等問題后,體育教學現象和規律才打破了與主體的對立與隔離而主體化,結果是體育教學問題,這樣體育教學問題才能進入人的大腦成為思維的直接對象。體育教學問題不僅可以產生于體育教學實踐,也可以產生于實踐與理論的對立,還可以產生于理論的內部對立和不同理論之間的對立。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通過對體育教學問題的分析,總結出體育教學的本質及其規律,以指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其在教學實踐中和諧統一,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達到體育培養社會所需要人才的目的。

3體育教學論的學科性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