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17:23: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運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體育運動論文

篇1

體育運動的目的,除強身健體外,更以運動美的形式給人們展示絢麗多姿美的藝術世界,給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關鍵詞

體育審美、體育美學、人體美、藝術美欣賞。

近年來,在體育學術論壇中,對體育本質美的特征及表現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這無疑是豐富體育美學的內容。進一步研究體育運動的美,對于推動現代體育發展,提高體育運動的審美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就體育運動美進行探索。

一、體育運動與美水融

體育運動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實體來表現的。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法國著名藝術大師羅丹說:“自然界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體更美”,蘇聯的馬雅可夫斯也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膚和發達的肌肉更美。這些觀點精辟地指出人體與健康美的關系。體育運動是以人體美的運動形式來表現和創造美的。如健美運動,當運動員在比賽時,根據音樂節奏把自己那強健肌肉進行充分展現。他們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軀,勻稱的線條,優美的造型無不不是體育美的展現,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幾乎任何一項體育項目都能展現人體的力量、速度、靈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現人類的形態美與心靈美。因此說體育運動與美是水融。

二、體育運動與體育審美

體育運動是人們有計劃地向著一定的目標前進的創造過程。一方面,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增進人的健康,發展人的個性;另一方面,體育運動可作觀賞,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觀賞體育比賽,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從認識觀看,它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直接統一的直觀認識,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動的直觀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內容。從論理實踐看,它本質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會功利價值。中國女排和田徑“馬家軍”取得的巨大成功,對促進我國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體育審美和藝術審美不同,體育運動美感建立在一種雙重的基礎上。首先是以運動者運動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關,其次則產生于經歷情感體驗與競賽過程中非常實際的感受。這是體育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顯著區別之處。體育觀眾是直接參與體育創造和傳播的。觀賞者既是感受的主體,又是參與的客體。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獲得體育運動的美感。首先,觀賞者必須具備體育審美的意識和能力,即主體的意識能夠通過感知和客體發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奮和激勵;其次,觀賞者必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即對觀賞的運動項目的特點、結構、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體驗,才能對審美客體作出一種穩定不變的情感反應。體育運動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競技體育,它是以比賽勝負為目的,是和團體,民族和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的。體育競爭是運動員用身心體能這一特殊的物質和心理手段去戰勝對手。人類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必然要在運動中,在觀眾面前展現出來。人在運動中要擁有最大的空間,達到最高速度,顯示最大力量,是對人體極限的沖擊,是人的自我超越。人體始終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這樣的法則運動著。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境界,它給人和諧愉快的感覺。體育審美是以直接參予為基本特征的。由于各個運動項目的規律、特點、力度不同,因此它給人的審美感覺是不同的。在體育運動中,人們不僅能欣賞到各種運動美,同時,體育服裝、體育建筑、體育場地、體育器械,和運動會的開幕式、閉幕式等均能滿足審美的需要。

三、體育美和藝術美

總的來說,體育美和藝術美沒有本質的差異,但是它們在美的創造方法和表現形式上,以及人在審美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是有很大差異的。

藝術美是生活美的集中體現,它充分、強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藝術美的創造不僅是在生活美的基礎上概據,加工、取舍提煉而成,而且溶進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評價,塑造一些非現實性的藝術形象。而體育美卻不同。體育美的創造雖然也要遵循美的規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師(教練員)對自己的行為客體的一種審美態度,它和藝術創作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并不全是現實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質在于解決美的有機構成。也就是說它必須直接接受競技性的要求,并且現實性地尊重人體科學規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費最少的體力,使人的天賦體力,技能和運動速度發展到最高境界。體育美不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體的可感形式。任何虛偽和過分夸張都構不成體育美。

人在藝術作品中和體育運動中所處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藝術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現的對象,而體育運動中人是表現的主體。前者作為間接美出現在審美關系中,成為審美對象,后者作為直接的形象進入審美關系中,成為審美對象。在體育運動中,人既是主體,又是對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現的內容,又是表現的形式。文學藝術美需要一種無生命的物質(文字、聲音、色彩)作為藝術美的媒介,而體育美的媒介就是運動著的人體。文字藝術美側重于人們的審美想象。體育美則更重于人們審美感知。文學藝術美通過藝術媒介固定下來,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靜止性,而體育則表現在人體運動的全過程中,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個性感。因此說體育美是一種流動的美,動態的美。四、體育美的欣賞

體育運動給人展現的是一個絢麗多姿美的藝術世界,它能使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及美的享受。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表現出的高超藝術,是體育運動中美的體現,它象一幅幅流動的畫面,給人予美的享受。

當人們在觀看藝術體操比賽時,運動員做波浪動作時所表現出的柔動連綿特色;做轉體時表現出來的身體輕盈高飄;做平衡動作時表現出的穩健,優美給人予強烈美的感染。在觀看競技體操比賽中,運動員那穩健、準確、高難、優美的動作更給人以精彩、動人、魅力無窮的回味,使人進入夢幻般的境地。在觀看球類比賽時,球場上那快速多變的戰術,緊張激烈地爭奪,熟練默契的配合,更是迭起,精彩紛呈,把人帶入精湛神話般的世界。更有跳高運動員的騰空飛越橫桿;帆船運動員博擊驚濤駭浪;擊劍運動員敏捷靈活的雄姿;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上的千姿百態的舞姿;棋類運動員統帥的千軍萬馬的氣概等。這些詩情畫意無不使人陶醉于體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勵人們對體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真善是體育美的重要特征

篇2

【關鍵詞】學校體育;高校網球運動;終身體育

高校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部分,在終身體育中具有及其重要地位,高校體育教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終身教育”的重任,近幾年來,網球作為一項健康、高雅、時尚的運動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研究高校網球運動與終身體育對于普及和推廣網球運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高校網球運動與終身體育的關系

終身體育的思想來源于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各種體育教育與培養的總和。[1]終身體育的核心在與使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使學前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緊密銜接,以保持體育教育的統一,完整與連貫,實現一體化。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中間環節,起著程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特別是學校體育具有顯著的“奠基”功能。高校體育是作為具有“奠基”功能的中間環節的學校體育的一部分,通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和競賽活動,促使青少年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學習并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他們在緊張學習生活中身心得到最佳的放松與調節,在各種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享受青春的活力。

二、高校體育中網球運動的獨特優勢

網球運動過去一段時間曾被稱為貴族運動,隨著我過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我國運動員在一些重大比賽中獲得驕人的成績后帶來的網球熱,網球運動在我國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生對某一運動的心理需要,決定了對這一運動的投入程度,良好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1.健身功能:網球運動是一項有氧和無氧交替的運動,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希望鍛煉身體的人得到不同層面的滿足。經常系統地、科學地參加網球運動,能促進人體機能的發展,能夠改善人體健康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

2.健心功能:網球運動是一項情趣高雅、健康時尚的運動。它既是一種消遣,是一種減輕思想壓力的尚佳方式,是一種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種對藝術的追求和享受。喜歡網球本身就是一種心理作用。文明、優雅地打出一個個好球時,不僅自己感覺興奮異常,愉快無比,旁觀者也會為之擊節叫好。大學生通過參與網球運動,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達到健心的作用。

3.促進社會交往:體育已成為人類生存的一種有效方式,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社會的顯著標志。它在鼓舞民族士氣,愉悅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文化形式無可替代的。“小球帶動地球”的外交策略,使中國人民受到了鼓舞。打網球可以交流球技,增進友誼,開展社會交往活動。在球場上,球友之間很容易拉進關系,取得信任。球友們在一起不僅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球技,還能夠在其它方面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素質。網球運動已被現代作為一個非常便捷的社交途徑,這也是網球運動具有很強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網球運動的終身體育教育特征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的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合高速度、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因此,人們對鍛煉身體不僅更為自覺,而且要求作為基礎的學校體育能夠培養出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志向和能力。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接軌已成為學校體育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2]終身體育思想的樹立與學校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必須把終身體育作為其主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使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從而才能實現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目標。網球運動具有的普遍性、可調節性、娛樂、觀賞性等終身體育教育特征決定了網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

1.普遍性:網球運動具有無身體接觸,多在戶外進行(條件允許時也可在室內場館進行),適合于不同年齡人們的體力和心理上的特點,從6、7歲的兒童到老年人都能較好地從事這項運動。長期堅持網球運動,兒童能強健身心,青年人能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體型,老年人能保持旺盛精力、推遲衰老、延年益壽。另外,打網球需要有一個對手或球友,這樣通過打球可以增進友誼、加強團結、交流球藝、開展社交活動。可見網球運動屬于所有年齡階段的人,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運動。作為滿足人們在體育鍛煉和情趣上的要求,網球是所有體育項目中運動年齡最長、參與性最廣的體育項目之一,因此,非常符合學校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終身體育的目的和要求。

2.可調節性:作為一種健身項目之所以能適應人的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就在于其方式與內容的可調節性。例如:兒童可采用短式網球進行過渡練習,青少年可進行軟式網球運動,中老年人可進行硬式網球鍛煉;單人可對墻或采用輔助器械進行練習,兩人可進行單打,四人可進行雙打比賽;不分性別(除競技體育外),如在學校體育或大眾體育中,男女同學也可進行單打,夫妻雙方也可進行單打,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都可任意組合進行雙打;網球場地有沙土、水泥、塑膠、草地場地,可適應不同階層的人進行鍛煉。因此,從事網球健身者都能在適宜的網球運動中,滿足各自的需要,達到各自的目的。(下轉第93頁)

(上接第83頁)

3.娛樂、觀賞性:網球的擊球動作舒展優美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可以從一場精彩的網球比賽中欣賞運動員優美、巧妙的擊球動作,尤其是多變的戰術中所體現出的雙方智慧的較量更使人興趣盈然、回味無窮,忘記了過去,忘記了煩惱,甚至忘記了自我,眼隨絨球走,心隨比分飛,這是一種消遣,是一種娛樂,是一種美的陶冶;網球服裝瀟灑大方,網球禮儀使觀眾和運動員更能愉快地享受網球運動的樂趣,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境界。

高校的教育環境和文化氛圍都很適合開展網球運動,高校網球教學利用學校特有的資源優勢,在課程設置上,設立了網球選項課和選修課,針對喜愛網球的學生,進行科學、系統地教學。高校開展網球運動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中國網球人口,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中間環節,是群眾體育的基礎。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思想的形成,特別是中國網球選手在國際大賽取得的驕人成績后,使許多大、中、小城市出現了網球熱的現象。網球俱樂部、少年網球培訓班、網球協會都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高校網球運動的開展更是為為群眾網球運動打下了基礎。假期間,大學生把網球運動帶到了家庭體育中,而家庭網球運動又帶動了社區網球運動的開展,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將使網球運動在群眾體育中開花結果。因此,在高校中大力開展網球運動可以使網球運動在終身體育中得到推廣與普及。

四、結語

1.網球運動高雅、時尚及健康功能吸引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球運動;2.網球運動的終身體育教育特征決定了網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3.在高校大力開展網球運動可以推動網球運動在終身體育中的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篇3

1運動員文化教育現狀形成原因

運動員群體文化素質偏低是個不爭的事實,而其原因卻是多方面的。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原因。(1)體育工作大隊從中小學招收運動員,導致文化教育直接中斷;(2)體育學校根據運動隊的需要隨時輸送運動員的方式,導致不能完成完整的文化教育;(3)體育局長的工作思路。無論是體工大隊不問教育的現狀,或者是體校校長的培養方式,起決定影響的是體育局的工作思路。而體育局的和教育局的思路不同在于,一個只問體育獎牌,一個只問升學率。現在教育因為只求升學率而飽受詬病,而體育事業則面臨只求金牌的質疑。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忽視綜合素質,只求單項進步;(4)更深層次的原因。體育不是政治,但是體育在某種程度也扮演了外交、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輔助作用。以及藉此增強民族自信心、奠定國際地位等,這也是我國發展體育事業時不可忽視的考量。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實現從體育弱國向體育大國的轉變,此種轉變則非舉國體制不能實現。而強調競技體育和“金牌戰略”,對于運動員群體綜合素質培養有一定影響。關于體育大國、大國體育以及體育強國的討論已經很多,筆者在此不想贅述。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無論是建設大國體育還是體育強國,都不能把犧牲運動員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做為代價。或者說,國民素質整體低下、文化教育水平較低,永遠不能成為體育強國。體育發展的實質其實是人的發展,應該以人為本,即考慮運動員自身長遠利益,又考慮發展體育強國的長遠目標。要從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發,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提高運動員綜合素質、實現體育強國目標

提高運動員群體的綜合素質,首先要正本清源,明白體育的內涵。說簡單點,體育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方式。建國初,在國窮民弱、經濟落后、百廢待興、國際地位低下的情況下,走舉國體制之路,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今天,我們要提出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必須要以改革的精神,痛下決心,根除積弊,回歸本位,這也是歷史的必須選擇。改革即“揚棄”,即在現有體制機制基礎上,走堅持、摒棄和改變相結合的道路。在目前情況下,大致可以考慮:(1)適應中國國情,堅持舉國體制,為體育事業的調整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經濟保障。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封建歷史文化深厚,并不適合自主、放任式的發展模式;(2)逐步改變體工大隊直接錄取運動員的做法,提高招收運動員的文化門檻。急功近利式的招收方式導致的后果就是降低運動員綜合素質。而在比賽前進行文化考試的做法不但操作程序復雜,而且容易滋生腐敗,還不如在招收運動員之前開展文化考試,直接提高招收門檻,適當延長培養的周期;(3)最終實現體育和教育的合并。體育和教育同為教育方式,是人類實現自身發展的一種需求。實現合并,避免教育只求升學率,體育只問金牌數。通過合并,實現綜合素質能力的共同提高。此外,可以初步考慮體校和體工大隊的合并、廢除高水平運動員入學、提高單獨招生考試制度門檻,等等。在許多發達國家,無論是體校教育還是運動員的培養,都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如加拿大的國家體育運動學校,為確保招收到運動員綜合素質較高的運動員,必須經過嚴格規范的入學申請和文化考試。而美國體育運動的基礎,重點扎根于各高等學校(要說明的是,在許多發達國家,并沒有體校、省隊、國家隊、體育學院這么多層次的運動員選拔培養體系)。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說:“奧林匹克運動首先是一個教育運動。”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今年9月19日在接受南京體育學院“名譽教授”后有一段相當直白的講話:“在很多國家,體育在教育體系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沒有受到重視,體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師和家長所低估,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甚至可以說,這種狀況在中國更為嚴重。”這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應該說,體育的發展和改革已經進入國家戰略規劃中。從2002~2014年,國務院先后三次出臺重大體育工作指導意見:2002年7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2010年3月《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今年10月,《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問世。三部綱領性文件的出臺,清晰地刻劃出新時期體育工作的國家戰略脈絡。即全面加強和改進體育工作,促進步入體育大國;重視加強文化教育,促進綜合素質提高;加強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加大群眾體育力度,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實現體育強國目標。

3結語

篇4

儀器設備先進性的程度和檔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玉溪師范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共有儀器設備375臺(件)(實驗室固定資產≥800.00元/臺(套)),總價值1,385,625.15萬元。學生人數多,一年的耗材費用有限,因此有些實驗暫時無法開展,即使開展也只作為演示實驗,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少。因此,應適當增加儀器設備的耗材費,以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滿足本科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適應學科發展。

2針對目前玉溪師范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的對策分析

2.1改變教學觀念,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改革必須打破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傳統觀念,改變實驗教學的從屬地位。根據實驗課教學的自身規律和特點,將分散在各學科中的實驗課從理論課中獨立出來,統籌建立實驗教學課程,使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成為基于理論課基礎上的獨立的教學體系。將運動解剖學實驗、運動生理學實驗、體育保健學實驗、推拿與按摩實驗等進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體育專業一直以來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教學,實驗課程零散、課時不集中,內容交叉重疊,實驗項目缺乏層次要求的現象,將分散于各課程的經典實驗項目或精簡、或新增、或合并重組、或重新設計,整合成一門實驗課程,獨立設立《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程,進行實驗教學的科學化和整體化設計,建立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這樣既打破了各學科課程之間的壁壘,減少重復內容,又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地位。

2.2整合實驗內容,優化實驗教學體系

目前玉溪師范學院開設的運動人體科學實驗項目內容陳舊,實驗項目設置不合理,演示性、驗證性的實驗過多;單一學科性的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少;脫離了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運動相關性較差,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適應學科發展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不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設計能力,制約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本著“務實創新、學有所獲、學能有用”的實踐應用原則進行實驗課程內容整合優化,將分散于各分室的實驗項目或精簡、或新增、或合并重組、或重新設計進行整合為兩個實驗模塊,即基礎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每個實驗模塊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其實驗項目由各分室精選組合而成,避免實驗項目重復交叉,課時浪費在無畏的低層次循環中,從而節約實驗成本。這既體現了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的整體性和均衡性,又實現了教學的集約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2.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實驗室是學校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場所。實驗室教學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重視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專業水平。目前,玉溪師范學院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先學理論再上實驗,采取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學生根據實驗要求,按照教師的講解機械被動地參與程式化實驗。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實驗積極性不高,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積極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實驗教學質量。(1)理論課上穿插講授實驗內容。理論課與實驗課是教學的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穿播講授實驗內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識點多、抽象,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模擬進行。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和了解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演示,看到了規范的實驗操作過程,也看到正確的實驗現象,其實驗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實驗效果更好[1]。(2)打破“封閉式”實驗教學,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開放式”是給學生提供充分開放和自由地進行實驗的環境,既是時間和空間的開放,也是設備和項目的雙重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做實驗,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在寬松的實驗活動中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并逐步提高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對學生實驗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只有開放實驗室,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實踐。(3)實驗與健身社團掛鉤。將一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放到健身社團完成。這種模式既保障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又突出了實踐應用。幫助學生聯系具體實例,發現、分析與解決全民健身、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實踐中的問題,這樣既可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縮短學以致用的時間,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并為后期的畢業論文(設計)奠定基礎[3]。

2.4完善考核機制

目前,玉溪師范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考核方式是將學生的實驗成績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計算在理論課的總成績中,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實驗成績的評分方法即考勤占30%,實驗報告占70%,這種形式不能對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觀的評價。建議:(1)對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單獨設課。(2)以必修課程或必選課程形式推出,讓學生進行選修,成績合格,記2學分;成績不合格,重修。(3)成績評定可參考考勤、實驗的主動性與參與性、合作精神、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方面綜合評定,以提高實驗考核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使考核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具體標準為考勤(20%)、實驗操作(20%)、實驗報告(30%)、實驗設計(10%)、考試(20%)。

2.5加強學科建設,改革實驗室體制

在實驗室體制改革實踐中,我們感到學科建設應該應該引起學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學科建設應該引導和帶動實驗室體制的改革,而現狀不容樂觀。注重技術、運動隊訓練,輕理論和實驗課的思想還很嚴重。目前,玉溪師范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沒有專門的實驗室負責人,沒有專職實驗員,實驗課由上課老師自行安排完成;實驗設備陳舊,好多實驗無法完成。建議:(1)學校加大實驗室資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實驗場所和設備購置。(2)加強實驗室管理和建設,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實驗人員待遇。(3)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有計劃地吸引博士、碩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提高實驗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3結語

篇5

1、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羽毛球選修課,羽毛球運動是非常具有魅力的體育運動。近年來,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奪冠,使人們越來越關注羽毛球運動,并開始享受羽毛球運動的獨特魅力。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實現包攬,直接形成了中國的羽毛球運動熱,這些因素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羽毛球運動,并開始學習羽毛球技術。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羽毛球專項訓練,注重的是學生技術訓練而忽視了體能訓練,這將影響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本文通過對羽毛球選項課學生體育素質的綜合研究,對如何提高對羽毛球運動的科學訓練具有一定意義。

2、大學生羽毛球運動的體能要求

2.1力量素質

羽毛球運動的大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強度,但也有力量和耐力。從肌肉收縮的形式來看,羽毛球運動的大學生需要等長收縮能力,還需要有動力和離心收縮能力。如起跳殺球,股四頭肌的活動是等滲向心收縮,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的軀干和四肢的肌肉需要三種不同程度的強度。我們必須加強腹部肌肉,髂腰肌,背部,肩膀,手臂,手腕,和腿部力量。

2.2速度素質

普通高校羽毛球的“速度”是一個復雜的反應速度,要根據運動目標選擇反應動作,運動速度的特點:第一部分是關于球的速度,即根據“對手”的戰術行動“潛伏”信號判斷方向和高度的預測能力;第二部分是迅速決定采取相應的行動計劃。戰術行動有時快,有時適度,可以說是比較“慢動作”。這也是位移速度特性。

2.3耐力素質

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它需要耐力素質主要是速度和耐力,主要以無氧供能形式的能量供應。非乳酸無氧占主要地位,以及適當的有氧能量乳酸。對有氧耐力素質的特點:與周期運動相比,有氧能力是不斷變化的,此外,羽毛球有氧耐力是一個全身肌肉的強度和耐力是規模的能力,是競技體育中的上層有氧耐力。速度耐力是指人體保持速度的能力,或是以一定的速度連續或重復運動的能力。羽毛球運動需要的是重復的能力,而周期運動連續的能力。

2.4 敏捷性和靈活性

靈敏素質,具有定位在空間和時間在運動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出動作準確,快速變化的特點。敏捷性是一個敏感的質量要求,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即在變化的外界條件下,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強度特性,行動必須有相應的變化

羽毛球運動對身體機能要求很大,靈活的素質要求高,在一個動態的羽毛球運動中對靈活性的要求,主要是肩,髖關節,和腰部的柔韌性,其次是對腕、踝關節靈活的質量也很重要。

3、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對策

3.1 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和提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積極推動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還必須充分認識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意義,大學生身體素質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改變體育運動的舊概念只是活躍文化生活;二是改變身體訓練和錯誤的觀念,建立主動性,經常與多樣性,體育鍛煉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科學鍛煉素質的概念;三是改變體育鍛煉是跳過“業余”的概念,樹立培養理性概念的科學內涵。

3.2采用科學的方法,結合訓練問題的有效實現

3.2.1針對心理狀況,實施有趣的教學方法

所謂的心理情境教學是根據教學對象和目標,設計和創建一個有趣的場景,讓學生主動性的活動,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羽毛球,人性化的環境可以結合主觀能動性和現實的環境,激發潛能的充分發揮。

3.2.2使用““一主多項選擇””的課堂教學

““一主多項選擇””是指在羽毛球教學材料的羽毛球項目;多項選擇是指在課堂教學計劃的幾個非羽毛球運動的教師,學生的選擇性實踐,安排項目感興趣的項目,盡可能多的學生,以滿足自己的愿望來鍛煉的需要。在羽毛球教學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類的一部分開始,讓學生一部分時間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游戲,或其他類型的項目實踐,你可以一起練習,每一組指定一個負責體育骨干或學生干部的責任,讓在一個輕松的,寬容的,感覺舒適,自由交流學生,實踐中去的大氣中所有的長度。在“一主多選擇”的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設施,與2-3教學內容,教師控制監測實踐,但在整個課堂教學羽毛球主教材必須有更好的完成情況,為下一部分的自由實踐。

3.2.3使用有趣的游戲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是體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學生對體育項目感興趣,會感到高興,它會主動學習。重復,量化單調行為是傳統羽毛球教學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固定模式教學”和影響“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羽毛球訓練的游戲,其效果將是非常不同的,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生不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術,在娛樂中掌握羽毛球技能,提升身體素質發展,達到健身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積累羽毛球訓練的樂趣游戲經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體育游戲克服了羽毛球教學枯燥乏味,也使學生在掌握羽毛球技術基本技能的同時,達到娛樂,健身,使身心發展。

4、結論

在特殊的技術,身體素質訓練羽毛球教學提高的影響,提出了在其他特殊教學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體育羽毛球教學應重點加強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的訓練,反應速度,速度耐力,速度,位移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訓練是特別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劉新蘭.體能訓練原理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

篇6

【關鍵詞】初級中學 陽光體育運動 現狀

1選題依據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是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根基。青少年擁有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活力四射,才是我們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直接體現,是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但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更與青少年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他們背后億萬個家庭的美滿幸福密切相關。

但從近些年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來看,青少年體質整體現狀堪憂。從1979年至今,國內已經進行了6次全國范圍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這幾次調查詳實地記載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逐年發展變化的過程。這類約每五年進行一次的體質健康調查,從整體上反映出了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變化發展趨勢。通過體質健康調查結果可以看到,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人民總體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能夠反映青少年學生形態發育和營養水平的一些監測指標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對于能夠代表人體機能和體能水平的監測指標,比如握力、肺活量、耐力等,相反地呈逐年持續下降的趨勢。有相關學者把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概括為“硬、軟、笨”三個字。硬,是指的關節僵硬;軟,是指肌肉松軟;笨,是指因長期活動量少而造成的身體動作不協調,不靈活。當然出現這個結果,其中原因很復雜,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體育鍛煉。青少年時期是身體成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果能夠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既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又能夠對青少年思想品德修養提高、智力發育完備和審美素養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并為青少年一生的生活幸福和努力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研究現狀

在中國期刊網中對中文期刊以“陽光體育運動”為主題詞進行文獻查詢。結果發現由于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及學校體育問題不斷加以重視和關注,以及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一些有力措施可是實施的影響,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研究文獻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與陽光體育運動直接有關的論文和專稿等已達數百篇之多。

3研究目的及意義

由于初級中學的教育目標及培養模式有其獨特特點,國家一直致力于初中教育的投入和發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初級中學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做一研究。而“陽光體育運動”從提出到實施至今,大量的研究者們在僅僅5年時間就發表了與陽光體育運動直接有關的論文和專稿數百篇,其中關于中等學校的論文都主要集中于普通中學,對于初級中學研究卻很少。

本論文就中原地區最大的省會城市之一鄭州市的初級中學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歸納總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根據鄭州市初級中學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可行性對策,為鄭州市初級中學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理論依據,并為其它同類城市或地區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借鑒。

4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出現的問題

4.1學校師資、場地器材的缺乏

大多數學校體育教師數量仍顯不足,教師的素質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各所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器材都難以滿足正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需求;而部分學校的經費緊缺也成為制約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因素之一。

4.2時間保障不足,沒有形成社會合力

鄭州市各初中學校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時間上主要集中于體育課教學時間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對于學生的雙休日以及寒暑假時間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利用,所以導致總體時間不充裕。同時由于社會對陽光體育的認識程度不高,陽光體育運動僅僅局限于校園內。

4.3轉變陳舊觀念,提高整體認識

學校應該及時轉變現有的教育觀念,高度重視開展陽光體育的必要性,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視作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點,同時家長也應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教育觀,不僅要做到支持和鼓勵孩子參加陽光體育運動,還應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從學校和家長兩方面使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思想上重視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促進作用,自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逐漸體會到“陽光體育運動”的真正目的是為學生自身提供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鄭州市各中學目前都已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并成立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領導機構,大多數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都能認識到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但開展的具體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5.1.1各學校的組織領導機構尚不完備,宣傳工作仍有待加強,體育氛圍也不夠濃厚。

5.1.2各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具體目標未能達到標準,僅有66.8%的學生中達到每天鍛煉1小時,只有61.4%的學生至少掌握了兩項日常體育鍛煉技能。

3.1.3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時不存在被其他課程擠占的情況,但教學內容中的運動項目比較傳統,缺乏新穎項目,同時對體育的理論教學重視程度偏低;課外體育活動中主要以大課間體育活動以及全校性體育競賽等形式進行開展,而學生體育社團或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并不普及;各學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都能夠做到定期進行。

5.2建議

5.2.1各學校應及時轉變傳統觀念,提高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整體認識,加大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參加體育鍛煉。

篇7

【關鍵詞】陽光體育;中小學;麗水

針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身體素質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這幾年學生體質下降的情況,從2007年開始,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的開展以“達標爭先、強健體魄”為目標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倡導廣大青少年學生自主自發的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中。

本論文擬通過目前麗水市在“陽光體育”大的背景下,對中小學生體育課、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其對策的研究,重點研究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進度和效果以及制約因素,進一步了解日前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質的因素及素質教育的培養,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日前我國國情及學校體育的總體日標,借鑒國外中小學生學校體育實施現狀,提出在我國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青少年體質趨向于下降的條件下,要改變這種現狀的對策與建議。同時又可以為以后的學生體質及學校體育的具體研究作鋪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全國掀起“陽光體育”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選擇三種中小學單位:高中、初中、小學。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被調查單位及樣本含量一覽表(N=18)

單位屬性 單位數(N) 百分比(%)

高中

初中

小學 4

5

9 22.2

27.8

50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主要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文獻,通過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收集學校體育、陽光體育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

2.問卷調查法

隨機選擇麗水市18所中小學對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8份,總回收率97.5%,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97.5%。

3.訪談法

向麗水中小學的體育教師、相關的管理人員和學生,就學校陽光體育的管理方式、經費來源、活動內容等方面進行咨詢。

4.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運用EXCEL軟件進行了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麗水中小學開展陽光體育的基本情況

1.學校每年開展陽光體育主題活動的次數

學校是運動的最佳場所,也是最佳的宣傳運動場所,一個學校的運動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運動情緒。良好的校園環境是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重要保證,它通過價值觀和文化氣氛直接影響到中小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

2.陽光體育運動項目開展的情況

體育教學內容是依據體育教學的目標選擇出來、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教學條件進行加工的、在體育教學環境下傳授給學生的體育知識原理運動技術和比賽方法等。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布實施后,其中對課程的內容不在作規定,使得中小學有更多的自和教學內容的選擇,這樣更有利于中小學體育課的發展。

3.中小學陽光體育組織管理現狀

陽光體育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核心是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向外延伸到家庭體育、節假日體育、社區體育等。

(1)體育課堂教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體育課教學密切結合。體育課的課時數量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陽光體育運動的效果。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方法,培養體育興趣,增進師生交流,增強自身體質,為課外體育和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3)課間操。課間操是學校生活制度的一項合理規定,是根據學生健康和學習的需要而安排,能幫助學生消除上課的疲勞,緩解學生上課的壓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三、結論與建議

(1)陽光體育開展以來,麗水中小學陽光體育的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大多數學校每年開展一次以上的陽光體育主題活動。并且學校通過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著三種方式,基本上能達到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活動要求。

(2)開展陽光體育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現代的體育運動項目,一些具有民族傳統類運動項目和新興類運動項目則很少涉及。

(3)在開展全民健身和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的新時期,鄞州區大部分中小學能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體育課開課情況符合國家有關中小學體育課設置的規定和要求。但是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方式中還有待創新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李鴻江.陽光體育總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篇8

論文摘要:體育社會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已日趨成熟.其主要內容之一,是研究和解決體育社會問題,然而什么是體育社會問題,目前理論界尚無定論.該文通過分析,指出了體育社會問題的兩重屬性:通性—危害社會秩序;特性—影響體育發展.同時嘗試給出體育社會問題的定義,以供參考討論。

1、前言

從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大學林啟武先生編出《體育運動社會學》講義起,關于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在我國體育理論界如火如茶地開展起來,其中盧元鎮、黃捷榮、劉德佩、呂樹庭等專家學者在這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正如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會長鄭杭生先生所講:“社會學不研究社會問題難以稱得上是社會學”,同樣體育社會學不研究體育社會問題,也只能是理論家們象牙塔里的玩物而已.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了從1994年到2001年的全部1 556篇關于體育方面的文章,發現有7b篇關于體育社會問題方面的論文,有研究體育暴力的、興奮劑問題的、侵占體育場地設施的、獨生子女引起體育后備人才短缺的等等,這表明我國體育理論界對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是務實和嚴謹的.但美中不足的是,以上論文多是對某一具體間題進行的調查研究,而從整體層面或基本理論方面來研究的很少.

2、質疑

在以前的一些論著中有出現過“體育的社會問題”或“體育中社會問題”等,而“體育社會問題”實際上是與它們有嚴格區別的概念,限于篇幅在此不作過多討論.“體育社會問題”這一詞組,在國內最早是出現在盧元鎮先生1989年發表于《體育論壇》上的《試論體育社會問題研究》一文中,該文較完整地介紹了我國體育社會問題的種類和特點,同時對體育社會問題的解決作了一定的闡述,但欠缺的是沒有明確地指出什么是體育社會問題.體育社會問題這一概念在國內外學術界仍處于未確定狀態,也是我國體育社會學界中使用得多而定義卻不確定的概念之一值得慶幸的是在2000年第2期《湛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中,看到肖潔副教授的《對當前體育社會問題的思考》一文(以下簡稱“對文”),第一次試圖給出了體育社會問題的定義和界定,這是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開端.但是我認為“對文”關于“體育社會問題”的定義和界定是不夠準確的,值得商榷.

一、“對文”稱“體育社會問題又叫體育違規問題,它是指在體育行為或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中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我疑惑:

(1)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違規違紀都是和行為聯系在一起的,指的是某種行為“不遵守、不依從”某些規定和紀律,這表明“違規問題”的意思也是指“不遵守、不依從某些規定的行為的問題”,那么“體育違規問題”就是指“與體育有關的不遵守、不依從某些規定的行為的問題”.“對文”指出“體育社會問題又叫體育違規問題”,那么就是說“體育社會問題”又叫“與體育有關的不遵守、不依從某些規定的行為的問題”.這一說法顯然是片面的,似乎不能含蓋所有的、具體的體育社會問題.

(2)“對文”稱“它(體育社會問題)是指在體育行為或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中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從上面這個判斷句中可以看到兩個關鍵詞“體育行為”、“體育……活動”,我們知道“行為”、“活動”都是動性的,按“對文”的意思體育社會問題都是動性的.那么體育社會問題就沒有靜性的了.

(3)“對文”的第三部分—當前主要的體育社會問題之例6"高水平運動員文化素質偏低的問題”,“高水平運動員文化素質偏低的問題”毋庸置疑的是體育社會問題,但請問這一客觀存在的、靜態的現實,如何具有“行為”或“活動”去違反了哪樣的規定和紀律?如果得不到肯定的回答,那么這一問題就不是體育社會問題了.

(4)“對文”的第三部分之例5“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這是我國特有的體育社會問題之一,但用“對文”的定義來考查,卻要得出否定的結論.“對文”稱“它(體育社會問題)是指在體育行為或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中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它是表明“問題”產生的范圍—“在體育行為或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中”,“問題”的結果—是“違規違紀”的.而我們知道,產生“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政治的需要—我國政府為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早日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成為體育強國,而有目的的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傾向于競技體育,即問題產生于政治和經濟方面而非體育方面;競技體育的超常規發展,不僅不“違規違紀”,相反是我國政府提倡或支持的.綜上所述,“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這一體育社會問題,問題產生的“范圍”不是“在體育行為或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中”,問題的“結果”也不“違規違紀”,那按“對文”的定義,“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應不是體育社會問題了!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

二、“對文”的第二部分—對體育社會問題的定性和界定中指出:在體育行為中,常用五個標準來衡量:

(1隨反國家有關法律、政策的一切體育行為;

(2)違反體育目的、任務的一切行為;

(3)違反體育運動競賽規則和條例的一切行為;

(4)違反奧林匹克精神和原則的一切行為;

(5)違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的一切體育行為.

就此五個標準,逐個予以質疑,會顯得很繁瑣,僅就標準“違反體育運動競賽規則和條例的一切行為”,我就不太明白.比如說,某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的“帶球走”,就是一個違反籃球運動競賽規則的行為,并且也僅是一個違例行為.但按“對文”標準的界定,“帶球走”卻成了一個“體育社會問題”.不可否認體育社會問題是屬于社會問題的子集,按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會長鄭杭生先生所說:社會問題是指“社會關系或社會環境失調,影響社會成員或部分成員的共同生活,破壞社會正常運行,妨礙社會協調發展,……須動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社會現象.?A、請問“帶球走”是如何“破壞社會正常運行”或“妨礙社會發展”的?B、所謂“動用社會力量解決”即是動用政治、經濟、法律、政策或行政命令等手段解決.而對于運動員“帶球走”,裁判員吹一下口哨就解決了,難道裁判員吹口哨也是“動用社會力量”?

所以,從“對文”關于體育社會問題的定義,和對體育社會問題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僅僅看到體育社會問題是“行為”的—動性的方面,而看不到體育社會問題是“事實”的—靜性的方面,那么是對體育社會問題的縮小化;而不加限制的“一切行為”又是對體育社會問題的動性部分的擴大化.

3、分析

對于如何定義“體育社會問題”,我認為:

第一,體育社會問題是從屬于社會問題的,首先它必具有社會問題的通性—危害社會秩序.另外,體育社會問題又是有別于其它社會問題的,這說明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影響體育的發展.根據一些專家學者對我國許多體育社會問題的研究表明,其對社會的危害遠不及其他社會問題強烈,其更多的是表現為對體育運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對體育社會問題作出定義時,必須表明它的兩重屬性,即通性和特性. 轉貼于 第二,對于任何具體的概念,都存在一個范圍,絕對不是“一切”的,同樣體育社會問題也是有范圍的.對于體育社會問題的界定,先要考察其母體—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范疇.對于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范疇,目前存在三種基本看法,其代表分別是美國《社會學百科》認為“以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研究它的結構、內容、變革和發展.研究以體育運動為特點的社會行為、關系和作用.包括系統內的以及與其它系統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日本體育社會學家營原禮認為“是從社會學觀點研究體育事實及與體育有關的問題,力圖使體育合理化的科學”;國際體育社會學學會會長安德理斯·霍爾(A " Wohl)則認為“是記述、研究與體育運動及體育社會功能相關聯的社會現象的經驗科學.它通過研究促進體育運動發展或妨礙其發展的各種因素,闡明規定這種發展的法則,并且在我們期望的范圍內,通過這種研究推動體育運動的發展”.雖然他們在文字表述上不一樣,但對本質東西的認為基本是相同的,即體育社會學是“第一,把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第二,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研究其內部結構及其運行規律;第三,研究體育運動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及它與其他社會組成部分的關系。”

了解了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范疇,那么對體育社會問題定義時:

(1)應該把體育運動上升為一種社會制度來考察.因為體育社會問題是屬于體育社會學內容之一,體育社會學本身是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來研究的,那么界定體育社會問題時,也應該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來考察.同時體育社會學又是社會學的分支,探討體育社會問題也就是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體育運動.體育運動發展到當代社會,廣泛地和政治、經濟、宗教、民族、種族。··…等發生聯系,已具有了自身特有的組織結構、法律法規、經濟運行機制、保險保障制度……等等,已構成為一種社會制度.反之體育社會問題出現后,大多是通過對體育運動的某一機制或制度產生影響,從而阻礙或干擾體育運動的正常、健康發展的.

(2)應該表明是與體育運動有關的社會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現象”是“事物在發展、變化中所表現的外部的形態和聯系”,那么“社會現象”就是“社會在發展、變化中所表現的外部的形態和聯系”,社會行為、社會關系、社會作用、社會事實都屬于社會現象.與體育運動有關的社會現象,也就是與體育運動相關聯的社會行為、社會關系、社會作用和社會事實.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體育社會問題應是:以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制度,與體育運動相關聯的社會行為、關系、作用和事實,出現病態或失調,危害了正常社會秩序,并影響體育運動正常運行和協調發展,需動用社會力量解決和控制的社會現象.

如此理解體育社會問題是因為:

(1)指明了體育社會問題作為社會問題時必須具有兩重屬性:通性—危害正常社會秩序,須動用社會力量解決和控制;特性—影響體育的正常運行和協調發展.例如足球“黑市”賭博,如果它是純粹的賭博,雖與足球這一體育事實相聯系,但它只是危害社會秩序,那也只能歸于其它類型社會問題.如果賭博過程中,有收買球員、裁判員,或通過種種方式控制和干擾比賽,那它不止危害社會秩序,同時影響了體育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就屬于體育社會問題.

(2)涵蓋了體育社會問題的全部,即與體育運動相關聯的社會行為、社會關系、社會作用及社會事實,包括了動性的體育社會問題—社會行為和社會作用引起的;靜性的體育社會問題—社會關系引起的和某些客觀社會事實.

篇9

英文名稱: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

主辦單位:廣西體育科研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3-1359

國內刊號:45-1171/G8

郵發代號:2576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10

一、當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除了要求人精神充沛、奮發向上、思維敏捷、情緒良好外,還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險之勇、求實之誠、專注之境,有百折不饒的精神,有經得起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現在的高中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文化素質相對偏低,有部分學生早在初中時期,就養成了不守紀律,不愛學習的習慣。在校受教師的批評多,在家受家長的責備多,在社會遭人瞧不起的多,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低,缺乏自信心,產生自卑感。尤其是受家庭的影響,大部分家長不懂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的管得過嚴,孩子行為略有出軌,動輒打罵,不懂正面引導,使其發展為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有的家長對子女在生活上百依百順,只關心學習成績,忽視品質與個性的培養,使得子女的性格趨于畸形發展,養成任性、傲慢、情緒不穩定,不夠活潑開朗,社會適應能力差的特征。這些現象與我們學校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人格發展出現缺陷也有直接關系。體育活動是一種積極的主動活動過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為方式,因此能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本文僅從體育運動角度來認識怎樣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體育運動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心理建設是從心理品質方面對人進行培養,國外稱為“精神力培養”,是通過教育及各種措施和專門性活動,使人的心理品質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地發展。而學校體育包括體育課、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這其中必然包括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職能。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講,學校體育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心理疾病往往要比生理疾病對他們的影響更為嚴重和深遠。

2、體育運動增強學生的意志。

體育運動一般伴有艱苦、疲勞、激烈、對抗、競爭等特點。在參加運動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經常進行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培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養集體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謙虛謹慎、機智靈活、沉著果斷的意志,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體育不僅以其艱苦性來磨練學生的意志,還在使身體健壯、意志堅強的同時,培養學生愉悅、開朗、健康的心靈。這種變化通過量的積累,就會逐漸形成影響人終生的性格,從而增強心理健康的功能。

3、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際交往,提高學生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學生越來越缺乏適當的社會關系,人與人之間關系也趨向冷漠。由于體育運動的集體性和公開性,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參加體育運動,會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發展個體生活方式,這有利于消除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帶來的諸多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同時,通過參加體育運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群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并以積極的態度關心自身、家庭和群體的健康,這也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良方

現在的學生當中存在著不少的心理障礙,尤其是體現在高中時期,我就學生的典型心理障礙,結合各個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對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出一些建議性的運動項目,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消除心理障礙。

1、增強信心的運動。

學習生活工作中缺少不了信心,有信心就有動力。這就需要成就感來支持信心。有些學生不夠自信,老是擔心自己完不成任務,老是覺得自己不行,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敢嘗試一些動作技能較復雜的運動項目。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就應該建議學生選擇一些簡單易做的活動,如跳繩、廣播操、跑步等簡單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一學就會,學生堅持鍛煉一個時期,自信心會逐步得到加強。

2、消除急躁情緒的運動。

在學習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而情緒容易波動,產生急躁心理,感情容易沖動,調節不好,往往影響學習。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建議學生多參加太極拳、慢跑、長距離步行、游泳、下棋等緩慢、持久性的運動項目。這類運動能幫助學生調節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情緒,經常進行這些項目的鍛煉,能使學生容易急躁、沖動的弱點得以改善。

3、消除緊張的運動。

學生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情緒心理過

分緊張、行為失常,常常導致結果不盡人意。這樣教師應建議學生多參加公開激烈的體育運動,如籃球、接力跑等運動項目。經常在這種激烈的場合中接受考驗,遇事就不會過分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從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四、結束語

大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量的研究表明,體育與其他教學相比,對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將體育教學的隱性功能顯性化,也是當前貫徹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各學校應正視當前學生心理健康不容樂觀的現實,積極有效地利用體育這一獨特學科的優勢,積極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真正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紅胤,胡 茵.高校體育對生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