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下鄉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01:25: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三下鄉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育三下鄉

2011大學生送教育三下鄉匯報

曾書記領著我一行人來到老年人活動中心,從農戶家中走出來。老年人可以在這里搞搞活動、鍛煉身體、看看雜志。老年人活動中心的左邊是建的敬老院,樓高五層,墻壁粉刷成溫馨的淡黃色,設有單間,用曾書記的話說就是像賓館一樣”老人是財富,敬老是愛心”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人性化因素在這里得到很好的體現,希望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為深入貫徹學習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根據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貫徹落實團中央、團省委關于組織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關精神,航大經濟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赴吉安重點服務隊圍繞“回顧三十年改革復興路,神往新世紀農村新未來”主題活動將科技、文化、衛生帶下鄉。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經歷了這一次有意義的難忘的暑期“三下鄉”之旅。

經管學院會議室隆重舉行了院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月日。

黨委副書記上官飛副教授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出征儀式上。實踐隊員們要明確“三下鄉”意義,明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社會實踐以社會為課堂,以人民群眾為教師,以學生能動地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其作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協助青年學生認識社會、解國情、磨練意志、鍛煉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勇擔強國使命,本次經濟管理組建了兩支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和一支小分隊。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分別奔赴吉安縣、瑞昌縣、進賢縣,各隊結合實際對課題進行實地調研。

踏上實踐征途

查看全文

三下鄉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功能及路徑

[摘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該文以實踐育人為切入點,調研目前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開展的現狀,分析其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和實施方向,探索建立提升社會實踐育人效果的具體路徑,建立全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養成教育、道德素養的三下鄉社會實踐課程體系,科學有效地提高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政教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思政教育

一、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含義和現狀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他們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后備軍,應該發揮知識技能的優勢,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拓展和深化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政教育功能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客觀要求。在目前大思政的格局下,我國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教育模式面臨創新發展的嶄新課題,一方面要使社會實踐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切實發揮“實踐育人”的最大優勢;另一方面要對高校社會實踐教育模式進行規范化建設,尤其是要擴大和提升社會實踐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徑。將其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載體,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價值判斷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以提升綜合素質為重點的實踐鍛煉,其教育形式靈活,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能有效地錘煉同學們的道德踐行能力。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思政導向和有效路徑,可以拓寬和發展思政教育的渠道與空間,使得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所不再受限于傳統的第一課堂。這不僅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思維,同時還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廣泛和深入開展對于進一步推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發展,對于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思政教育方法,用豐富的思想資源和鮮活的實踐載體,不斷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期待,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對于目前的大學生來說,處于一個信息高度暢通的時代,高效率、多方式、廣受眾的新媒體使各類信息的傳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隨意性。觀點的復雜多元,給大學生個性化思想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高校思政第一課堂的工作難度大大增加。要進一步發揮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引領作用,就必須改進工作方法與手段。通過將高校課堂思政的教育內核主動融入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鍛煉中,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通過社會實踐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查看全文

高校生教育三下鄉個人匯報

為深入貫徹學習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根據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貫徹落實團中央、團省委關于組織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關精神,市航大經濟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赴市重點服務隊圍繞“回顧三十年改革復興路,暢想新世紀農村新未來”主題活動將科技、文化、衛生帶下鄉。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經歷了這一次有意義的難忘的暑期“三下鄉”之旅。

副書記殷殷教誨三下鄉”隆重出征

經管學院會議室G807隆重舉行了院2011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月4日。

黨委副書記上官副教授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出征儀式上。實踐隊員們要明確“三下鄉”意義,明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社會實踐以社會為課堂,以人民群眾為教師,以學生能動地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其作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青年學生認識社會、解國情、磨練意志、鍛煉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勇擔強國使命,本次經濟管理組建了兩支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和一支小分隊。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分別奔赴縣、縣、縣,各隊結合實際對課題進行實地調研。

踏上實踐征途

查看全文

大學生教育三下鄉個人總結

根據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為深入貫徹學習宣傳“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團中央、團省委關于組織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關精神,市航大經濟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赴縣重點服務隊圍繞“回顧三十年改革復興路,暢想新世紀農村新未來”的主題活動將科技、文化、衛生帶下鄉。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經歷了這一次有意義的、難忘的暑期“三下鄉”之旅。

副書記殷殷教誨“三下鄉”隆重出征

月4日,在經管學院會議室G807隆重舉行了我院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在出征儀式上,黨委副書記上官副教授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實踐隊員們要明確“三下鄉”的意義,明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社會實踐以社會為課堂,以人民群眾為教師,以學生能動地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其作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青年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磨練意志、鍛煉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經濟管理組建了兩支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和一支小分隊,以“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分別奔赴縣、縣、縣,各隊結合實際對課題進行實地調研。

踏上實踐征途

查看全文

文科衛三下鄉活動計劃部署

按照縣委宣傳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羅委宣發〔2010〕1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全域建設中國幸福家園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好我縣的“三下鄉”活動,扎實有效地為幸福家園建設服務。現將2010年“三下鄉”活動安排如下:

一、充分認識進一步深化“三下鄉”活動的重要意義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已成為服務基層、服務“三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知名品牌,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縣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進一步開展“三下鄉”活動的重要意義,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創新內容、形式、手段和機制,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下鄉經常化、制度化。把“三下鄉”活動的重點放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素質、引導農民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上,不斷增強“三下鄉”活動的吸引力和滲透力,把“三下鄉”活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精心組織開展“三下鄉”主題活動

“三下鄉”活動要按照“各展所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服務農村,突出主體”的原則,努力變“三下鄉”為“常下鄉”、“常在鄉”、“不離鄉”,切實把“送”與“建”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逐漸解決“輸血”與“造血”的問題。各單位要對2010年度“三下鄉”活動進行統籌安排,認真組織開展好以下主題活動:

(一)1月-2月,組織開展好“迎新春”送文化下鄉活動,組織書法、美術作者下鄉義務書寫春聯、贈送書畫活動。

查看全文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模式探索

【摘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國高職院校用來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大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品格,激發其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們通過“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其開闊眼界,豐富課外知識,積累更多理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進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從對各大高校的教學研究中觀察看,通常大部分高校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理論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體系變得更加完善。但當下社會中的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就導致高校學生很難將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無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經驗并大幅度提升個人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意義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是中央宣傳部、中央科技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十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重要舉措,各大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暑期開展相應的暑期實踐工作,各大院校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三下鄉”活動自開展以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了相當大的進步,我國眾多農村的發展進程已經從剛開始的實踐摸爬滾打階段,到了現在逐漸走向專業化、規模化以及長久化的發展模式。該項活動使我國部分貧困山區得到了在醫療救助、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旅游業、精準扶貧等多個方面大范圍的幫助。總之此次“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使學生、群眾、社會等多方受益。通過“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社會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達到將知識合理、完美地運用到實踐中。所以說,高職院校大學生“三下鄉”活動與定崗實習的完美結合,可以使定崗實習期限有效延長,從而更好地實現工學結合的目標。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家庭、社會、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一項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培養自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擔當的重要活動。因此,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很難完成這樣一項偉大的任務的,它還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以及社會上各大企業的關注與投資。此外,現在仍然存在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進入貧困山區的行為,不支持孩子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認為孩子放假應該多休息,不應該去偏遠地方受苦受累進行支教,他們對孩子的思想教育仍然停留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教導上。所以在這方面,各大高校應當積極進行宣傳,并組織學生參加此次活動,把“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中,呼吁當地政府、各大企業與社會人士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宣傳該項活動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并對此項活動進行資金捐助與投資,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二)學生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的不夠通透,缺乏意識上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當代高職院校中的學生習慣了應試教育,他們更愿意將大把時間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而不是放一些時間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他們同樣更加重視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他們更加沒有意識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因此,學校應當在大學適當地開展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大課堂,并將該課程設為學生必修科目,這樣便可以有效防止大學生因缺少社會經驗,一進社會進入傳銷組織的不良事件的發生。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便是這樣的一項社會志愿服務和考察活動,高校應當加強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三)各大高校開展的“三下鄉”暑期活動的服務內容有些類似。各大高職院校容易進行模仿,他們沒有很好地結合自己所在的學校本身的一些辦學特色來開展“三下鄉”活動扶持服務,各項服務沒有很好的針對性。各大高職院校在開展暑期社會活動中,應當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有針對性地進行扶持與幫助。(四)高校暑期實踐活動組織的活動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與趣味性。各大高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內容容易出現模仿現象。雖然我國對“三下鄉”活動的主題都會根據每年社會發生的熱點進行確定,但是從對各大高校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研究中發現,關于國家下發的“三下鄉”文件中部署的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從中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部分高校認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屬于學生個人行為,各大高職院校并沒有用心去組織,所以才會導致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缺乏趣味性與創新性。并且經研究調查發現,針對某些支教團隊中的個人而言,他們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并沒有把真正的文化知識送下鄉去。

查看全文

派活動交流材料

民建*省委從*年開始組織送醫、送科技、送文化“三下鄉”活動至今已第九個年頭了九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堅持把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作為發揮參政黨職能做好智力支邊扶貧工作一個重要方式中共*后我們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進一步增強“三下鄉”活動信心努力拓展“三下鄉”活動領域精心策劃“三下鄉”活動內容孜孜以求“三下鄉”活動實效把省委會每年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作為一個“品牌”加以培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快改變西部地區貧困落后面貌發揮積極作用

回顧九年來工作我們主要做法:

一、積極響應中共中央號召持之以恒地開展“三下鄉”活動

民建*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部署按照民建中央“為國出力、為會爭光、發揮優勢、盡力而為”基本思路積極探索為社會服務新途徑在立足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同時組織會內專家深入老少邊窮地區開展“三下鄉”活動于1997年9月在羌族聚居貧困縣——*北川縣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其后在綿陽市平武縣雅安市寶興縣、雨城區涼山州西昌市、普格縣等省內7個地市所屬11個區縣為當地漢、羌、藏、回、苗、彝等人民群眾義診8243人次為貧困學生、鄉鎮衛生院捐贈學費和醫療器材九年來我們真切地體會到老少邊窮地區群眾急需醫療健康服務、急需農業科技致富、急需豐富文化生活辦好“三下鄉”活動需要更加廣泛地動員和組織會員真情參與、無私奉獻才能不斷取得更大成效

二、注重“三下鄉”活動內容創新“三下鄉”活動形式

九年來民建*省委開展“三下鄉”活動從單一型轉向多樣化活動內容逐年有所豐富、活動形式逐年有所創新開展“三下鄉”活動前幾年主要以“送醫下鄉”為主從20*年開始我們把“三下鄉”社會服務工作與參政議政工作相結合在義診、講學、捐書同時組織專家教授開展農村衛生、經濟、社會等方面調研工作先后就“推行農村合作醫療”、“我省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我省少數民族地區重大疾病防治”、“促進農民增收政策落實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走訪、座談形成了《關于建立和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對策和建議》、《關于改善我省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提案》等專題調查報告和社情民意送有關部門并作為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提交到省政協全委會上受到了有關部門肯定

查看全文

派開展三下鄉扶貧活動經驗材料

民建四川省委從1997年開始組織送醫、送科技、送文化的“三下鄉”活動,至今已是第九個年頭了。九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堅持把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作為發揮參政黨職能,做好智力支邊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式。中共十六大后,我們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進一步增強“三下鄉”活動信心,努力拓展“三下鄉”活動領域,精心策劃“三下鄉”活動內容,孜孜以求“三下鄉”活動實效,把省委會每年組織開展的“三下鄉”活動作為一個“品牌”加以培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快改變西部地區貧困落后面貌發揮積極作用。 回顧九年來的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積極響應中共中央號召,持之以恒地開展“三下鄉”活動

民建四川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的部署,按照民建中央“為國出力、為會爭光、發揮優勢、盡力而為”的基本思路,積極探索為社會服務的新途徑,在立足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組織會內專家深入老少邊窮地區開展“三下鄉”活動。于1997年9月在羌族聚居的貧困縣——四川北川縣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其后,在綿陽市平武縣,雅安市寶興縣、雨城區,涼山州西昌市、普格縣等省內7個地市所屬的11個區縣,為當地的漢、羌、藏、回、苗、彝等人民群眾義診8243人次,為貧困學生、鄉鎮衛生院捐贈學費和醫療器材。九年來,我們真切地體會到老少邊窮地區群眾急需醫療健康服務、急需農業科技致富、急需豐富文化生活,辦好“三下鄉”活動需要更加廣泛地動員和組織會員真情參與、無私奉獻,才能不斷取得更大成效。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注重“三下鄉”活動內容,創新“三下鄉”活動形式

九年來,民建四川省委開展的“三下鄉”活動,從單一型轉向多樣化,活動內容逐年有所豐富、活動形式逐年有所創新。開展“三下鄉”活動的前幾年,主要以“送醫下鄉”為主,從2002年開始,我們把“三下鄉”社會服務工作與參政議政工作相結合,在義診、講學、捐書的同時,組織專家教授開展農村衛生、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調研工作,先后就“推行農村合作醫療”、“我省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我省少數民族地區重大疾病防治”、“促進農民增收政策落實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走訪、座談,形成了《關于建立和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對策和建議》、《關于改善我省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提案》等專題調查報告和社情民意送有關部門,并作為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提交到省政協全委會上,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肯定。

我們還組織會內外醫學專家教授講學,對農村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近年來,在“三下鄉”活動中,醫療專家共做了55場專題講座,培訓醫務人員4077人次。“三下鄉”活動為提高農村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和理論水平做出了新的貢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教育與實踐分析

一、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2005年,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描繪出了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黨的報告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又進一步豐富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農村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大學生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科學文化知識來教育引導農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通過深入基層投身我國新農村建設,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總體而言,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以深入基層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大學生對它的認知程度卻并不高,經過前期調研,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城市里生長的學生對農村缺乏深入了解,認為農村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城市都有較大的差距,大多數城市學生并沒有投身農村建設的志愿;二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通過高考進入了城市后,逐漸習慣城市生活,相當一部分學生急于擺脫農村,不愿意再回家鄉參與本地建設。針對以上問題,各高校都在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引導學生深入基層、了解新農村建設,而暑期“三下鄉”就是其中一個有效途徑。以管理學院2017年至今仍在持續開展的暑期“大學生深入基層看變化”三下鄉活動為例,對于提升當前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再以“我看拆遷”活動為例,作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拆遷”問題易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求知,尤其是面對媒體大量報道的“暴力拆遷”、“釘子戶問題”等負面新聞,亟需大學生探明其真相,了解家鄉拆遷中出現的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途徑深入思考,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增長見識和才干。(二)以實踐技能提高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實踐技能對大學生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也非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社會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相結合,組織學生定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合作技能,強化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建立較為完整的實習、實踐、實訓教學及其保障措施,使其更加自如地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在“我看拆遷”三下鄉活動中,學院選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團員作為學生團隊成員,遠赴河南焦作修武縣開展拆遷問題調查,學生作為當地居民,親眼見證了親友在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當地政府的政策實施情況。專業教師引導學生在基層調研中通過對十八大以來“拆遷”的社會現狀、相關法律的實施情況以及群眾對相關法律的知曉程度和拆遷政策實施過程中群眾的反映等相關調查,引發學生探究現行法律的實施情況及規范拆遷的有效方案。在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促使“拆遷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達成政府和公民在利益上的均衡,并通過政策執行的調適過程中減少社會分歧。讓學生了解拆遷政策有利于實現政府和公民雙方的目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設、城鄉一體化進程。學生們在實地帶著問題學,老師們再加以引導,把實際情況和課本知識聯結起來,真正做到了把理論學習轉化為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本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以知識傳播促進農民的整體素質提升和鄉風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的難點之一是農村管理體制較為落后,效率不高,舊有的政治模式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經濟發展。許多農村干部政治覺悟還不夠高,政策理論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處理事務多靠經驗和關系,面對復雜的政治環境,不能高效妥當的解決問題。如何正視這些情況并提出解決辦法,參與過“三下鄉”的學生們在回校進行成果展示時往往會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中國農村太需要年輕的掌握科學管理方法的大學生人才了。雖然在“三下鄉”活動中,由于時間安排,大學生們在農村往往不能停留太長時間,但認真開展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用民主、平等的現念、科學的管理方式以及過人的膽識影響著村民們的固有觀念,用自己的思維、理念和生活方式滋潤農村的文化田野。我院歷屆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就屢次體現著傳播“現代化管理”、建設“鄉風文明”的主題,比如2016年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基層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調研”等活動都蘊涵著文化下鄉的深刻意義;又比如2017年我院赴“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實踐隊”,實踐成員通過與當地村民進行多次交流,發現大多數村民不會使用POS機或是網銀支付,采用現金交易方式為主。但是一些外銷小型工廠和電子產品商店交易金額較大,若使用現金不太方便且安全系數較低。經過與當地政府和郵政儲蓄銀行溝通,該隊決定開展為期兩周的POS機和網銀支付使用宣講活動。實踐結束后,當地村民對此活動表示認可和感謝,使用現金交易的固有觀念也得到了改變。

二、當前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存在的問題

全國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已開展多年,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徑,其成效較為顯著,但在活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社會認可度不高,社會支持系統還不夠健全。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實踐活動理念正被廣泛接受和傳播,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參與“三下鄉”實踐活動的認可度普遍不高。社會組織及機構經常質疑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也就不愿意盡最大的努力來支持幫助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中,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企業雖然鼓勵大學生來參加社會實踐,但是真正落實具體支持措施的并不多,地方資金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社會實踐點的開拓也較為困難。一些地方單位和企業為避免安排接待、提供交通食宿等麻煩,對大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敬而遠之,這種情況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以“大學生深入基層看變化”這幾個隊伍的開展情況來看,一方面學生團隊去的均是農村地區,住宿條件較差,且暑期天氣較為炎熱,交通不便利,客觀上來說,如果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單靠學生團體確實存在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三下鄉動員期間,團隊成員需要聯系一個目的地作為接收單位,但經常會出現單位拒絕接收的情況,極大影響了隊伍的積極性,很多隊伍因此而申請取消了項目。比如2017年暑期我院就有兩個隊伍因為聯系單位不接收,被迫取消活動。這樣的例子在歷年“三下鄉”活動中并不鮮見。(二)高校自身活動經費緊張,學生團隊負擔較重。國家鼓勵各高校需要建立規范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培養實踐技能,但是,這是一個漫長并且耗費極大的工程,缺少強有力的社會支持,完全倚靠高校自身,難以做到對社會實踐的大量投入。以我院為例,“三下鄉”活動要求每個隊伍開展時間不得少于兩周,非重點項目無經費支持。一般來說,隊伍里面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城市,車費、住宿費和飲食費會增加負擔。如我院“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考察城鄉建設及拆遷問題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有來自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地,他們在活動中期計算過活動經費,發現每個人每天的住宿費至少為30元,飲食費用20元以及車費20元,加上往返的車費,整個項目完成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元左右,對于家境較為困難的同學來說大概是兩個月的生活費。因為根據項目調研內容,每天需奔赴不同的單位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城市規劃地,耗時兩周才完成整個項目的調查部分。因此,部分同學考慮到費用問題,在活動前期就沒有進行項目申報。(三)團隊成員自覺性不高,對“三下鄉”重要性認識不足。當前社會紛繁復雜,大學生的價值觀和進取意識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獨生子女的衣食無憂、長輩的過度關愛使得一些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強調個人享受,缺少友愛與互助意識,缺乏感恩心態和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往往遇到的情況是:很多團隊在放假前都制定了詳細周密的計劃,但真正臨近出發時,部分團隊成員可能因其他安排隨意更改行程,嚴重影響了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導致后期活動開展效果大打折扣。如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大學生生源地扶貧政策的變化暑期社會實踐隊”,臨近活動開展前幾天,隊員們的時間發生沖突,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做出讓步,局面僵持。最后雖經指導老師的調解確定了新的時間,但多數隊員的熱情已被澆滅,在后期活動結束進行總結時,該團隊也未積極申報參選優秀團隊。(四)缺乏有效專業指導,“三下鄉”格局層次不高。學生以學為主,大學生“三下鄉”應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學生以學為主,大學生“三下鄉”應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同時,學生們帶著從課堂學習的科教文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來到農村實地考察,想要把課本和實踐結合起來是一項艱巨的調研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必須要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和監督,才能在“三下鄉”的實踐工作中取得扎實又具有現實意義的成果。然而,很多高校注重于理論基礎的教學,忽略了大學生的課堂實踐能力,缺乏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環節,因此每一位老師沒有重視社會實踐的要求。再者由于學校在這方面缺乏激勵機制,專業教師的參與程度和熱情并不高,很多老師不愿意承擔“三下鄉”的指導工作,導致了課本教學與社會實踐相分離、管理隊伍不成體系、流動性較大的狀態,影響到了“三下鄉”活動的整體效果。在“三下鄉”活動中,許多高校都是選派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活動,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專業限制,缺乏專業教師的理論及專業優勢,不擅于指導學生發現課題和捕捉信息,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往往存在抓不住主要矛盾的情況,在指導學生做調查研究、科技支農、法律服務等工作的時候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正因為認識到專業指導的不足,2017年暑期“我看拆遷”活動中我院特別安排了專業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參與團隊全程調研。從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和過去兩年的實踐經驗出發,并參考其他高校進行的相關實踐育人工作的模式和管理方式,活動分工如下:全體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課題負責人負責統籌規劃,負責召集定期會議,討論執行項目方案;專職教師負責理論方面的指導,重點為學生講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執行等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教授、副教授可指導學生進行相關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撰寫。學生團隊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地調研獲取一手資料,對材料重點進行實證分析。運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廣大群眾特別是拆遷群眾對國家拆遷政策的的建議和意見等,同時了解政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最終解決的方案;采取比較分析法對“十八大”前后拆遷工作現實情況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發現新政策的優勢,從而增進青年學生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回校后通過交流、成果展示等環節獲得反饋和改進意見,并召開專題交流會和分享會形成最終的研究成果。

三、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發展途徑探索

2018年1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國家發改委等15部委部署開展2018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開展‘三下鄉’活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出臺扶持政策,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農民。”進一步明確了三下鄉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內容實在、針對性強、效果明顯,深受農民群眾歡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對于大學生來說,“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文化、科學、衛生的“三下鄉”,更是一次愛的“三下鄉”。如何有效地把“三下鄉”現有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進行有效延伸,實現大學生實踐活動與新農村建設的雙贏,我們將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一)多渠道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三下鄉”與新農村建設。大學生雖覺得新農村建設對于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對于新農村是什么、怎樣建設新農村缺乏具象的認識,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并不愿意到農村開展活動。即使有意愿,意愿也是非常薄弱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地區的發展還是相對落后;二是由于大學生對于新農村的建設認知程度還不夠。所以提高大學生對于新農村建設的認知程度是當務之急,大學生越深入了解農村,越了解農村發展如何,越知道如何建設新農村,并且在了解的過程中,無形中不斷提升自身投身新農村建設的意愿。比如,在“我看拆遷”暑期三下鄉活動中,團隊成員到達河南省修武縣開始了為期十天的實地考察生活。他們馬上發現2017年是修武縣的改革年,城關鎮城區面臨著道路擴寬,改造燃氣、下水道管道以及網線等改造問題,小組重點關注的內容是關于修武縣運糧河的改造問題,同時這也是修武縣改革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走訪調查中,團隊成員了解到修武縣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拆遷工作,每個單位都分配5—10戶的拆遷安置任務,團隊所聯系的政府部門之一修武縣科學技術協會也有相應的5家拆遷任務。這些工作人員負責向居民介紹拆遷政策,并且認真細致地核算拆遷具體賠償費用,并且妥善安置,成員們有幸跟隨這些拆遷工作人員來到拆遷戶王阿姨家中。政府妥善安排了具體的工作人員,有問題直接找負責人,不會出現對拆遷戶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的情況,政府責任到人,給拆遷戶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樣的實地調研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了基層工作模式的變化,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程度,也增強了他們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愿和熱情。(二)創造性探索科學化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運行體制。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高校要制定詳細的社會實踐方案和系統化的社會實踐教育目標,形成科學化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運行體制。以本校為例,每年的“創青春”、“互聯網+”等活動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業創新能力等等,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除此之外,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類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充分把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2016年開始,本科學生必須完成至少12個二類學分,才能畢業。這是促進“三下鄉”活動的一次有益嘗試。二類學分政策要求本科生在大學四年內共需修滿12分,其中必修類8分,包含四類———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國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其中“三下鄉”活動屬于社會實踐類,占2-4學分,活動結束后,學校會對項目成果進行審核,經過各團隊PPT答辯,最終評出的校級優秀團隊每人均獲得兩個學分;對于積極參加并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但因實踐成果不夠出彩的隊伍每人給予一個學分認證。經過學生申報,相關部門審核、認證,院系審核、集中提交數據,教務處學分認定,錄入畢業生的二類學分數據,作為學生畢業的依據,記入學生檔案。這樣的學分制度有利于同學們更加積極地參加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從中感受該活動對大學生的影響。自二類學分2016年試行,我院今年“三下鄉”活動共立項133支隊伍,經過項目申報、審批,活動結束后材料提交,學生進行學分認證申請,2017年我院856人成功認證二類學分社會實踐類,其中40人因項目獲獎每人均認證2分。(三)全方位保障激勵“三下鄉”活動扎實開展。調查發現,一些高校對于“三下鄉”活動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對社會實踐不重視,認為其可有可無,僅僅是橫幅、廣告牌、網絡宣傳等等,沒有加強實踐育人的總體設想和長遠規劃,影響活動的開展。以我校為例,每年5月召集各團支部團干進行“三下鄉”活動動員大會,會后要求他們在各支部積極展開動員;6月進行項目申報,經學校審核,確定立項;7、8月各團隊自行赴實踐地開展活動,期間需將安全情況匯報給學院三下鄉工作專項小組;9月提交活動成果,經過材料評選,PPT答辯,確立優秀團隊;10月進行表彰大會,一等獎團隊獎勵1500元,二等獎獎勵1000元,三等獎獎勵800元,優秀團隊獎勵500元,以及其他個人獎項每人獎勵200元,例如先進個人,優秀調研報告等。在11月份時,各個學院會自行組織分享會,邀請獲獎的優秀隊伍講一講活動開展的經驗、注意事項以及一些趣聞,利于下一次的“三下鄉”順利開展,最后由團干部們學習了解后,在各支部進行分享宣傳動員,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三下鄉”活動的印象,提高積極性。總之,“三下鄉”這種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活動成員出于完全自愿并且熱愛這種實踐方式,把自己在城市的所學的科教文衛知識帶到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體驗當地人的生活,調查研究農村生活的現狀,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提升了大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全方面發展,同時更多的為基層群眾服務。從總體上看,大學生“三下鄉”是一個常抓常新的課題,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支持。我們應當按照課程化建設、社會化動員、項目化管理、基地化建設、專業化服務、多元化推進,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扎實工作,把大學生“三下鄉”與社會主義建設下的新農村建設更好的結合起來,雙向受益。

查看全文

科技委實踐三下鄉活動總結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精神的重要載體。開展這項活動,不僅可以促進鄉風文明,繁榮農村文、科、衛等工作,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加強黨和政府與廣大農民群眾的聯系、密切干群體關系,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我縣年“三下鄉”活動,從1月14日開始,為期四天,分赴界頭、猴橋、北海、曲石四個鄉鎮開展活動。整個活動堅持“三貼近”原則,注重社會效益,“送”、“建”結合,在求真務實上下功夫,使“三下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把“三下鄉”作為解決農民“學科技難”、提高農民素質、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如何使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農民的文化生活與小康富裕生活相匹配,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本領與與解決“學科技難”有機結合起來,由一位副局長掛帥,相關科室人員組成的縣科技局三下鄉小組,具體負責此次活動。

二、著眼長遠,“送”、“建”結合,不斷夯實農村科技文化工程建設的基礎。我局“三下鄉”活動,指導思想十分明確,并不把它作為權宜之計,而是把這項工作當做解決農民“學科技難”,送知識、送實用技術下鄉,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工作來抓,成立了“三下鄉”工作領導小組,抽派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同時,結合單位職能開展有關的“科技下鄉”活動,開展科技咨詢。

三、活動的效果。在為期4天的“三下鄉”活動期間,我局結合各鄉鎮產業發展的實際,贈送了《科技報》三下鄉專刊2000余份,發放了縣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實用技術系列叢書《草果栽培與加工》、《核桃豐產栽培技術》、《紅花油茶豐產栽培技術》、《農村生產生活小百科》各2000份、計8000份,開展技術咨詢200人次。

四、體會和建議

1、應結合各地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加大各種實用技術的科技普及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引導農村加快科技興鄉步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