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功能及路徑

時間:2022-12-08 02:40:14

導語: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功能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思政教育功能及路徑

[摘要]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該文以實踐育人為切入點,調研目前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開展的現狀,分析其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和實施方向,探索建立提升社會實踐育人效果的具體路徑,建立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養(yǎng)成教育、道德素養(yǎng)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課程體系,科學有效地提高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政教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思政教育

一、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含義和現狀

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他們所學專業(yè)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后備軍,應該發(fā)揮知識技能的優(yōu)勢,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拓展和深化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政教育功能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客觀要求。在目前大思政的格局下,我國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教育模式面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嶄新課題,一方面要使社會實踐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切實發(fā)揮“實踐育人”的最大優(yōu)勢;另一方面要對高校社會實踐教育模式進行規(guī)范化建設,尤其是要擴大和提升社會實踐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徑。將其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載體,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價值判斷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

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以提升綜合素質為重點的實踐鍛煉,其教育形式靈活,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能有效地錘煉同學們的道德踐行能力。深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思政導向和有效路徑,可以拓寬和發(fā)展思政教育的渠道與空間,使得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所不再受限于傳統的第一課堂。這不僅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思維,同時還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廣泛和深入開展對于進一步推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發(fā)展,對于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思政教育方法,用豐富的思想資源和鮮活的實踐載體,不斷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和期待,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對于目前的大學生來說,處于一個信息高度暢通的時代,高效率、多方式、廣受眾的新媒體使各類信息的傳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隨意性。觀點的復雜多元,給大學生個性化思想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影響。在這種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第一課堂的工作難度大大增加。要進一步發(fā)揮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引領作用,就必須改進工作方法與手段。通過將高校課堂思政的教育內核主動融入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鍛煉中,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通過社會實踐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三、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思政教育功能的實施路徑

思政教育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為突破,擊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壁壘,將學校思政小課堂與社會行知大課堂結合起來,推動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從“活動”走向“課程”,從“碎片化”邁向“規(guī)范化”,從“運動式”轉向“常態(tài)化”,進而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砥礪愛國情懷,擔當青春使命。(一)深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政教育內涵,推動實踐育人的內核建設。為了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進一步提高高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內核,就要求高校要加強和深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頂層設計和過程輔導,將社會實踐活動與黨的方針政策理論學習緊密結合;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與切實解決學生成長成才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加大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覆蓋面和實際深度,讓思政教育工作下沉到每個開展實踐活動的學生團隊,落實到每個大學生的理論教育與學習實踐中,可通過強有力的制度建設、過程輔導、激勵機制等有效措施和制度抓手,更好地在實踐鍛煉中為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社會實踐的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注重在實踐中引導青年學生,構建“全員化參與,沉浸式教育,項目化管理”的社會實踐工作體系,圍繞提升大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目標,以“堅定理想與信仰”為核心,以“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為引領,以信仰筑基、夢想領航、實踐助力,激發(fā)學生家國情懷和奮斗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筑牢信仰之基、在主題活動中涵養(yǎng)愛國之情、在實踐鍛煉中砥礪報國之行,強化社會實踐的思政育人功能,打造青年成長成才的助推器。(二)實現思政教育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知行合一,強化實踐育人的實施路徑和實際效果。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要始終堅持“因時而進”,緊扣青年工作時代主題,堅持把中國夢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社會實踐的行動總攬,突出實踐導向,強化活動內涵和水平,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切實發(fā)揮起社會實踐輔助延伸思政課堂的重要作用。例如圍繞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開展宣講報告、學習座談、調查研究、政策宣傳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調研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guī)劃實施情況等,開展參觀考察、國情調研、學習體驗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開展農技培訓推廣、農業(yè)科普講座、金融知識下鄉(xiāng)、鄉(xiāng)村規(guī)劃引領、鄉(xiāng)風文明宣傳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學業(yè)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等形式的精準關愛志愿服務活動;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藝術創(chuàng)作、惠民展演、全民閱讀、文化普及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美麗中國建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開展環(huán)境治理、科普宣講、社會調研、發(fā)展獻策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圍繞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鼓勵學生參與社區(qū)防控排查、社會秩序維護、疫后心理疏導、醫(yī)護子女輔導、便民利民服務、典型事跡宣講等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讓青年大學生自己組隊立項開展豐富有內涵的實踐活動,讓“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中的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的更有溫度、更有實感、更接地氣、更有實效。(三)進一步深化和培育“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精品活動,深化實踐育人的品牌化。要進一步發(fā)揮“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育人效能,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工程,高校要積極探索“特色品牌+基地共建+評估提升”的社會實踐工作模式,第一是深化社會實踐特色品牌的建設與推廣,可以結合重點項目立項會以及優(yōu)秀項目評選交流會,選樹和推廣優(yōu)秀項目。以“價值塑造”為統領,打造一批高水平、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實踐品牌項目,提高青年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歸屬感與使命感;二是注重榜樣引領作用,樹立社會實踐團隊中的優(yōu)秀典型和挖掘感人事跡,進一步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通過組織開展了座談、交流、訪談等為主要形式的交流活動,把活動中的感人事跡、實踐成果和心得體會向廣大學生宣傳,使更多的學生受到教育,擴大社會實踐的育人功效;三是進一步深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反饋與總結,建立科學可持續(xù)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效評價機制,通過實踐基地的滿意度測評、受助對象的反饋評價調研、以及學生自身成長水平評估等方式,提高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錢映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系統融合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11):75-77+109.

作者:余婕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