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09:16: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詞匯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英語詞匯學習論文
論文關鍵詞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英語學習詞匯掌握
論文摘要人類大腦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分別是記憶和學習。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短時記憶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貯存的能量有限的記憶系統。學習是神經系統接受外界的變化而獲得新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學習與記憶密切相關。如果沒有記憶,任何學習都是無用的,反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又能使記憶變得更加牢固。英語學習是一個語言學習過程,但其與中文學習的不同之處是其單詞組成簡單,即由一個個字母組成。這些單詞就相當于中文的字或詞,因此學好英語必須先掌握好單詞。本文希望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記憶,使其能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大腦,更好地學習英語。
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容量巨大,能夠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體驗和感覺,而所有這些記憶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記憶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學習就是建立在記憶基礎上的。
記憶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步驟。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記憶力,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沒有知識在大腦的積累,又如何能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在外語學習方面,如果我們的大腦缺乏記憶功能,沒有詞匯、語法、句子及其它語言知識的積累,我們就無法完成外語學習。因此,記憶是學習的必要條件,記憶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我們學習的基礎,要學好一門語言,有賴于學生對知識的良好記憶。
1記憶的分類
1.1感覺記憶
英語詞匯學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英語教學工作的實踐研究,說明英語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詞匯學的重要性,并分析英語詞匯學在第二語言教學工作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習更加輕松,教學更加有效。
關鍵字:英語;詞匯學;二語學得;外語教學
引言
多年來,外語學習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們都十分關注外語的學習,尤其是最通用的英語。隨著學習者們的需求,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班,對于英語學習的技巧,更是層出不窮。本文作者在多年的英語各學科教學中,總結出詞匯學方面的內容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起到輔助語言學習,使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說明詞匯學在語言學習及教學中的作用。
一、二語學得與外語教學工作
二語習得和二語學得及其與第二語言教學的關系一直是語言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說到二語學得(secondlanguagelearning),就必然要提及二語習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這兩個概念是由Krashen區分出來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學習環境的不同,二語習得是指學習者在自然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無意識的運用語言的隱性知識,例如在英美國家學習英語。二語學得是指在本國語言的環境中,通過語言規則的學習,有意識的發展語言的顯性知識,例如在中國通過課本學習英語。本文提到的外語教學工作主要是發生在二語學得過程中的工作。明確了二語學得與二語習得的關系后,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改善不利因素,改進外語教學。在外語教學中必須在調動學習者主觀能動性上和創造適宜的客觀環境上下功夫,把培養語言的交際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在外語教學實踐中盡力改變一直以來的“我講你聽”的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最大的語言環境刺激,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方面有所提高。
計算機英語詞匯學習方法論文
摘要: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中職生來說,學習計算機英語是非常必要的。學習計算機英語的目的是能夠順利地同計算機進行交流,正確、高效地使用計算機。掌握專業詞匯、專業用語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記憶詞匯的方法有很多,在學習過程中要靈活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英語;學習方法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已經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我們重要的工具,是我們學習、工作的好幫手。但是,作為計算機的使用者來說,要想正確地、高效地應用計算機,沒有一點計算機英語知識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在使用計算機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屏幕信息提示,而這些屏幕信息大都是英文形式的。所以,要想了解這些信息的內涵,就必須懂得英語。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中職生來說,學習計算機英語尤為重要。
在與計算機交流的過程中,主要是理解信息,而不是出聲讀。所以,計算機英語教學對口語表達能力要求低一些,主要注重的是對專業詞匯、專業用語的學習和對文章的理解。
在從事計算機英語教學的這幾年里,筆者曾接觸過兩種教材:一種是由中國勞動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技工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辦公自動化專業通用教材《計算機英語》。這本教材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有練習口語的對話,有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科普文章,課后還有閱讀材料。有些課文后面還有計算機屏幕信息。課文中每課幾乎都有語法點,課后有語法知識,內容全面,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但是,對于中職生來說,它的難度稍微大了些,課后的計算機屏幕信息也少了些。還有一種教材是由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英語系列教材《計算機專業英語》。這本教材只是用一些簡短的小文章對有關計算機專業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詞匯進行介紹,文章淺顯易懂,每課課后都有相關的計算機屏幕信息,對學生掌握大量的計算機屏幕信息非常有幫助。雖然兩種教材內容不同,難易程度不同,但教學宗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詞匯用語,以便高效使用計算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強調詞匯和短語的學習與記憶。
詞匯的學習與記憶
英語專業學生詞匯應用能力研究
關于詞匯的重要性,我們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只有一些;而沒有詞匯,人們就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詞匯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來說,英語詞匯的學習不能停留在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拓展詞匯量,還應具備選擇合適的英語單詞傳遞信息的應用能力。為了讓英語高年級學生對英語詞匯有更深刻、更系統的認識,很多院校的英語專業在大三開設了英語詞匯學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英語詞匯的構成、意義、運用和認知,以詞匯實際運用的準確性、實用性和交際性作為側重點,要求學生對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歷史背景、人文風俗等有概括性認識。英語詞匯學作為英語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教材內容與教師教學注重詞匯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導致學生詞匯應用的實踐能力較差,學生不能有效地把所學的英語詞匯相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用分離”這一問題不只存在于英語詞匯學課程中,它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長期痛點。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在2015年較為完整地構建出“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POA)理論體系,倡導“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的教學理念,嘗試解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滿堂灌”“學用分離”、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在國內英語教學界受到廣泛關注。筆者嘗試在英語詞匯學課程教學中應用POA教學模式,分析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方法與可行性,探討POA教學模式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詞匯應用能力的影響。
一、英語詞匯學教學問題剖析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英語詞匯學課程是他們初次接觸英語語言學相關的理論性課程,相較于口語、寫作、翻譯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英語詞匯學教學內容中包含大量術語和概念,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造成較大困難,學生對于語言類理論課程的滿意度普遍不高。筆者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發現英語詞匯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缺乏興趣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選取46名選課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學生對英語詞匯學課程設置的反應情況,以分析英語詞匯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問卷結果顯示,對于課程設置方面,有80.44%的學生比較滿意,17.39%學生認為一般,有1名學生不太滿意該課程,與該名學生繼續深入訪談時發現,學生在選課時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為是快速“學詞匯”背單詞的一門課,上課后發現是“詞匯學”偏理論學習。關于不喜歡該課程的原因,超過半數學生認為該課程理論性太強(69.23%)、內容枯燥(53.85%),部分學生還認為廣度不夠、與將來工作無關以及教學方式差等。對于該課程設置建議中,也有高達82.61%的學生希望增強趣味性。由此可見,課程本身的專業性、理論性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困難。英語詞匯學作為一門用英語講授的課程,選用張維友編著的英語教材《英語詞匯學》,其中涉及的理論概念較多,對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提出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能力較弱,容易對該課程的學習抱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如何讓這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讓學生產生長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教學目標定位模糊,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強
英語詞匯水平研究及啟示
【摘要】論文在對237名高職學生進行詞匯水平測試的基礎上,研究了高職學生的詞匯水平①。結果表明:高職學生的詞匯水平較低,不同職業學校之間學生的詞匯水平沒有顯著差異,但高職學生與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詞匯水平有顯著差異。在此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重視訓練高職學生使用詞匯策略以提高詞匯水平。
【關鍵詞】詞匯水平;差異;詞匯策略
1引言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方面,眾多研究成果已充分證明了其重要性[1]。但同時詞匯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因為它數量巨大,沒有系統性和規律性,很難控制[2]。詞匯量的不足,給學生的聽、說、讀、寫帶來很多困難,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近年來,我國外語教學研究對詞匯學習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馬廣惠在1999年進行了中國理工科大學生的大學英語詞匯水平研究;戴軍熔,華葉婷在2003年研究了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現狀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從各個層面,多個角度反映了中國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水平[3]。豐富了英語詞匯研究的理論。但這些研究主要是以大學生和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涉及職校學生的較少。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研究高職學生的詞匯水平,探索適合他們的詞匯教學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研究主要以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目前的英語詞匯水平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問題是:①高職學生目前的詞匯水平如何;②不同學校的高職學生在詞匯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③高職學生分別與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詞匯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
2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是我校三個年級,四個專業,五個班級的237名學生。其中一年級有56名學生,二年級有141名學生,三年級有40名學生。所學專業分別是電子商務、會計、金融事務和計算機應用。研究工具是馬廣惠設計的詞匯測試卷。詞匯測試涉及的詞匯總體是Nation詞匯檢索軟件中的詞表共2555個單詞。其中998個最常用詞,987個次常用詞和570個出現在各類教材中的學術詞匯。詞匯測試共80個單詞,其中1~31個詞選自998個最常用詞;32~62個詞選自987個次常用詞;63~80個詞選自570個學術詞匯。詞匯測試卷要求被試對象在A,B,C,D中任選一項,選A表示從沒見過這個詞;選B表示見過這個詞但不認識;選C表示知道這個單詞的一個詞義,并要求被試對象寫出對應的中文詞義;選D表示知道這個單詞的多個詞義并要求寫出這個單詞一個以上的中文詞義。該詞匯測試卷從四個層面研究了學習者的詞匯水平,即完全不認識的單詞有多少;見過但不認識的單詞有多少;知道一個詞義的單詞有多少;知道一詞多義的單詞有多少。不僅測試了詞匯的廣度,還測試了詞匯的深度。測試隨堂進行,完成測試的時間是20分鐘,處理和分析數據使用的是統計軟件SPSS11.0。
語篇推進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探討
【摘要】介紹語篇的概念,分析其在推進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方面的意義。結合教學實例,探究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巧用語篇提升學生詞匯學習效果的策略,即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語篇,引導學生學習詞匯;基于語篇微課教學,促進學生詞匯積累;構建語篇教學框架,提升學生詞匯運用能力;明確詞匯教學重點,注重語篇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篇;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材詞匯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相較初中階段,高中英語詞匯有一個大的跨越,所以很多學生剛進入高中會有些不適應。教師要讓學生大致了解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詞匯及其在各模塊、單元的分布,在此基礎上對詞匯進行分類,減輕或者消除其對詞匯學習的恐懼感。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教材文本,解讀語篇,以同主題閱讀、讀后續寫、讀后仿寫等方式豐富他們的詞匯量,培養其英語思維,提升其詞匯學習效率和語言交流能力。
一、語篇的概念及其在推進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方面的意義
語言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和獲取信息的工具。在交流思想與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包括歷史地理、傳統習俗、風土人情、文學藝術、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特定環境中能運用英語順暢地交流。英語語篇是一系列連續語段或句子構成的合乎語法、語義連貫、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的語言整體,是實際運用中的語言單位。語篇教學有別于詞匯、句子等的教學,在形式上多以對話、獨白的形式進行;在內容上涵蓋了語言學、社會科學等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考慮立足語篇進行詞匯教學,使學生在英語語言交流能力、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等方面得以提升,并逐步提升其交際能力(王宇榮2021)。運用語篇促進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提升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第一,詞匯一旦脫離句子、語篇,則無法體現出豐富、具體的含義,即使詞匯是構成句子、語篇的基礎,其也因喪失了基本意義而讓人無法理解。只有立足語篇的詞匯教學才能體現出其豐富的含義,才能讓高中生更深入地理解詞匯意義并掌握語法功能。第二,從增加高中生英語詞匯量的角度來看,語篇是幫助高中生進行英語詞匯學習,加深詞匯記憶的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靈活運用語篇,能夠引導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體會、理解詞匯的用法,深化、鞏固詞匯學習效果。語言學家呂叔湘在論述詞匯教學時指出,詞匯必須立足語篇,才能凸顯意義,才能讓學生在深化理解與記憶的基礎上更好地運用英語語言。詞匯教學立足語篇充分考慮了詞匯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的特點,能使學生在特定語境中體會英語詞匯的豐富內涵(王霞2019)。因此,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情和教學目標,立足教學實際選擇語篇,并合理運用于教學各個環節,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語篇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語文教學中詞匯積累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言積累;理解;運用;閱讀。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思維。本文從詞匯積累的三個層次貫通課內外的閱讀,探索語言積累的方法和途徑。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新課程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通過閱讀積累,通過生活積累,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言教師提出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積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級課文《李子核》教學為例談談指導學生詞匯積累的點滴收獲。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匯空間
擴大詞匯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地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匯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匯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匯,或成講義,或成小黑板,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匯,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名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于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匯學習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理念研究
摘要:詞匯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語境+雙通道輸入”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將認知經濟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通過詞匯在語句等語境環境中的呈現,聽音填寫練習中所缺的單詞,實現視覺依托,語境理解,聽覺刺激三途徑來完成詞匯習得。在語言經濟原則基礎上,通過改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特殊情況下減課時不減教學質量以及實現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語言經濟原則;語境+雙通道輸入
隨著本科大學成立或升級為應用型大學,大學英語的學分和教學課時大幅度減少。以項目小組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為例,按照最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大學英語每學期課時為40節。如果培養聽說讀寫譯五項能力,每項技能每學期的課堂培訓時間只有8節。2017級新生英語入學摸底測試成績顯示,多數學生只掌握了35%左右的中學詞匯量。因此,如何能做到減課時而不降教學質量,如何解決學生英語詞匯量低制約其英語各項技能,尤其是聽力技能,是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詞匯研究現狀
詞匯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核心知識領域。傳統主流語言學理論的研究重心在于語言中的語法結構分析,詞匯僅被看作語法結構的填充物。隨著認知語言學研究的勃興,認知科學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兩種不同目的的外語培養程序:(1)英語基本能力培養程序:詞匯—語法—聽—說—讀—寫;(2)英語高分能力培養程序:詞匯—讀—寫。詞匯均位于這兩種培養程序的第一位,故詞匯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詞匯知識心理范疇的討論從1911年延續至今。音位、句法類別、詞素、語義(包括外延義與內涵義)及與其它詞的搭配被認為是每個詞匯均有的五個心理維度。隨著理論不斷的深入,有大批學者進行研究并修正,提出了此框架中詞義的范疇廣度、典型效應與基礎節點效應假說,以及啟動效應的存在。Nation(2003)提出直接式與間接式兩種詞匯學習類型,中外學者從多方面對詞匯知識的廣度、強度、深度、復雜度、豐富度等進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檢驗方法。據調查,我國研究大都集中在碩士論文中,期刊論文比較少見,表明詞匯的強度與深度尚未得到在職教師的重視。我國張少林等(2012)進行了類似復雜語詞形態處理機制探索的研究。總之,詞匯研究已經從單純語言學角度的研究轉向針對學習者的語言心理、記憶貯存、提取通道等認知領域的研究。我國外語界在此領域的研究還比較弱。
二、感知學習風格與認知經濟學理論
初中英語新教材和教學方法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教材優點缺陷教學
【論文摘要】“人教版”英語新教材是當今中國英語學科的主要教科書之一。本文通過自身在教學崗位上的親身教學實踐活動,分析總結出這套教材具有的一些優點和存在的部份缺陷,提出了自己對這套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實踐與構想新教材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簡稱英語“人教版”,這套教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現已正式在我省的大部分地區開始使用,現在就我在試用這套教材期間的一些想法和實踐活動作一個總結。
一、新教材的優點和缺陷
1.新教材具有的優點
(1)新教材的知識點和語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復性。如英語中的八大時態,在初中部,這套新教材中就重點完成了六大時態,即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有些時態從一出現后,在以后的教材中就反復出現,并且有些時態要在以后的課本中才正式學,在前一兩個學期就有出現。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5篇
第一篇:英語多義詞對詞匯教學的啟示
摘要: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出發,通過意象圖式理論,范疇化的原型理論和喻體性理論對多義詞現象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如何掌握多義詞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多義詞;意象圖式;原型理論;喻體性模式;詞匯教學
詞匯作為語言的載體,對任一語言的學習都具有重要影響。多義化現象作為語言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英語詞匯學習的復雜化。多義化現象是一種多義聚合現象,指一個詞形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卻又相互聯系的意義。事實上,詞匯教學不僅與語言學,與心理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認知語言學理論更是對詞匯教學有著巨大地指導意義。
一多義詞的認知分析
認知語言學認為多義化現象的形成是人類通過原型實際、隱喻和轉喻等認知手段等由一個詞的中心意義向其它意義延伸的過程,本文試圖用認知框架內的幾大理論—意象圖式理論,范疇化的原型理論和喻體性理論對詞匯的多義化現象進行剖析和解釋。(一)多義詞與意象圖式理論。意象圖式是詞匯多義化的基礎,它是一種先于經驗的抽象的完全形態,并以人類的身體經驗和感知交互為基礎,能夠幫助人們理解空間經驗。認知語言學普遍認為:人類最基本的概念是空間概念,它是理解其它相關概念的基礎。當物理空間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結構中去的時候,其它本無空間內容的概念也被賦予了一種空間結構,一個詞的意義便具有了作用于不同的認知域的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多個義項(趙艷芳,2000)。以介詞“in”為例:A.AnnlivesinAnhui.(安住在安徽。)B.Hewasbornin1998.(他生于1998年。)C.ShearrivesinDaliantoday.(他今天到了大連。)D.Wesolvedtheprobleminanewway.(我們用新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從上例中可以看到介詞in的意義從具體的物理空間位置映射到時間、方向、方式等方面,并構成了介詞in的多詞義網狀聯系,而這種聯系正是源于相同的某個深層意象圖式或圖式變體。Lakoff總結了幾種主要的意象圖式,即部分—整體圖式,中心—邊緣圖式,容器圖式,連接圖式和起點—路徑—目標圖式,這種意象圖式間轉換而產生聯系推動了一詞多義的產生,因此,用意象圖式的轉換分析詞語的多義化現象,具有較強的理論解釋意義。(二)多義詞與范疇化的原型理論。世界是由各多種物構成,人們經過分析、判斷和分類等將其進行歸類和定位,形成范疇化。同一范疇內有多個成員部分相同特性,構成家族相似性。認知心理學家Rosch和Labove在家族相似性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型學說,原型具有多中心性特征,大部分的語言單位并非單一中心結構,而是多中心結構,即同一范疇有多個原型表征。在認知語義學中,詞匯的多義化被認為是范疇化現象,即詞語的相關意義構成以原型為核心的概念范疇。多義詞的范疇中,原型詞以輻射和連鎖的方式衍生出新詞義。衍生的詞義又能成為進一步的衍生的源詞義。例如單詞cold,原型詞“冷的,寒冷的”,通過輻射衍生,增加了詞義A“感冒的”,詞義B“受涼的”,詞義C“使人感到冷的”;同時,原型詞又通過連鎖的方式,增加了詞義一“冷淡的,冷漠的”,詞義二又從詞義一衍生出“無情地,殘忍地”。伴隨詞義的擴展,語義范疇的界線也會逐漸模糊,與原型意義越遠的成員,與原型意義的相似性越低,當低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與其他范疇內的語義出現交叉,出現詞義的不穩定性和多樣性。(三)多義詞的喻體性理據分析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類普遍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并將詞義延伸分為隱喻和轉喻兩種主要發展機制。隱喻是以事物間的相似性為出發點,通過聯想從一個認知域向另一個認知域映射,而使人們熟知的一些具體的概念意義能表達一些生疏籠統的概念意義。美國語言學家Sweetser認為,語義的變化并非雜亂的,大多數是受到隱喻的影響而產生的。如head,最初只是指人身體的一個部位,通過隱喻性認知的發展,產生了其它義項A.theheadofaschool學校負責人;B.theheadofariver源頭;C.theheadofapen筆頭。句中head的各義項間沒有任何關系,但都與本義“頭”有相似性的聯系,這是頭向不同域映射,由隱喻產生的結果。轉喻則是以不同事物之間的鄰近性聯想為依據,是相同認知域內由基本認知范疇向較高或較低層次的認知范疇的投射,分為整體和部分之間的互轉和整體的某部分和部分之間的互轉兩類,當某個詞語的某個義項投射到它所在認知域內的其它范疇時,新的義項也會產生。如單詞wheel的轉喻用法:A.Doyouhaveasparewheelinyourcar?(你車內有備用輪胎嗎?)B.Doyouownahouse?—No,butIhavewheels.(你有房子嗎?—沒有,但我有車。)C.Heturnedthesteeringwheel.(他轉動了方向盤)例A中的wheel(輪胎)是詞的基本義;例B采用轉喻機制,用部分代替整體,產生詞義“車,汽車”;例C用部分代替部分,產生詞義“方向盤”。所以,隱喻和轉喻都是以認知為基礎,通過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鄰近性,產生新的語義,是多義詞形成的重要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