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詞匯學習論文

時間:2022-09-11 10:13:00

導語:英語詞匯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詞匯學習論文

論文關鍵詞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英語學習詞匯掌握

論文摘要人類大腦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分別是記憶和學習。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短時記憶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貯存的能量有限的記憶系統。學習是神經系統接受外界的變化而獲得新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學習與記憶密切相關。如果沒有記憶,任何學習都是無用的,反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又能使記憶變得更加牢固。英語學習是一個語言學習過程,但其與中文學習的不同之處是其單詞組成簡單,即由一個個字母組成。這些單詞就相當于中文的字或詞,因此學好英語必須先掌握好單詞。本文希望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記憶,使其能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大腦,更好地學習英語。

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容量巨大,能夠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體驗和感覺,而所有這些記憶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記憶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學習就是建立在記憶基礎上的。

記憶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步驟。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記憶力,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沒有知識在大腦的積累,又如何能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在外語學習方面,如果我們的大腦缺乏記憶功能,沒有詞匯、語法、句子及其它語言知識的積累,我們就無法完成外語學習。因此,記憶是學習的必要條件,記憶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我們學習的基礎,要學好一門語言,有賴于學生對知識的良好記憶。

1記憶的分類

1.1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sensorymemory)又稱作感覺登記,是指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被保存下來。它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斯伯林(Sperling,1960)的整體報告法(whole-reportprocedure)和局部報告法(partial-reportprocedure)證明了感覺記憶的存在。圖象記憶(iconicmemory)是感覺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莫瑞(Morary,1965)等人發現,除視覺通道外,聽覺通道也存在感覺記憶。聽覺的感覺記憶被稱為聲像記憶(echoicmemory)。進入感覺記憶的信息以感覺痕跡的形式被登記下來,其特點是:1、信息依據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編碼,具有鮮明的形象性。2、作用時間短。視感覺記憶約為0.25~1秒,聽感覺記憶雖可超過1秒,但也不長于4秒。3、一般認為感覺記憶的容量為9~20個字母或物體,有時更多些。4、感覺記憶痕跡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別注意的材料,才轉入短時記憶,否則就會很快消失。例如當人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雖然呈現的是屏幕上一幕幕靜止的圖像,但是我們卻可以感到這些圖像在運動,這就是感覺記憶的存在的結果。

1.2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short-termmemory)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1分鐘。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直接記憶,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當有限,大約7士2個單位。編碼方式以言語聽覺為主,也存在視覺和語義的編碼。同時短時記憶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短時記憶扮演著意識的角色,使我們知道自己正在接收什么、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時記憶使我們能夠將許多來自感覺的信息加以整合構成完整的圖像。第三,短時記憶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起著暫時寄存器的作用。例如在做計算題時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暫時寄存著上一步的計算結果供最后利用。最后,短時記憶保存著當前的策略和意愿。這一切使得我們能夠采取各種復雜的行為直至達到最終的目標。正因為短時記憶的這些重要作用,研究者又挖出另一個成分,即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workingmemory)的概念最初與1974年由Baddeley和Hitch在分析記憶信息三級加工模型中的短時記憶的基礎上提出,他們認為它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貯存的能量有限的記憶系統。與短時存儲不同的是,Baddeley等人認為,工作記憶包括了兩個部分,除了對信息進行暫時性存儲(storage)之外,還有對信息的暫時性加工(processing)。Baddeley還提出,工作記憶是一個可再分的系統,并于1974年提出了工作記憶的多成分模型。

該模型闡述工作記憶包括三種成分(見下圖):中央執行系統(Centralexecutive)、語音環路(Phonologicalloop)、視覺空間模板(Visuospatialsketchpad)。

其中,中央執行系統是工作記憶模型的核心,它是一個能量有限的系統,負責各子系統之間以及它們與長時記憶的聯系,并負責注意資源的協調和策略的選擇與計劃,而中央執行系統中的抑制功能對心理活動的效率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視覺空間模板主要處理視覺空間信息,它包含兩個元素:視覺元素(與顏色、形狀有關)和空間元素(與位置有關);語音回路負責以聲音為基礎的信息的儲存與控制。該子系統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語音儲存,另一部分是發音控制加工。Baddeley&Hitch(1974)的工作記憶三成分模型雖然得到諸多實驗數據的證實和支持,但隨著對工作記憶的深入研究,其不足也逐漸暴露出來。因此Baddeley等人在原來工作記憶模型的三成分外提出工作記憶的第四種成分——情節緩沖器(TheEpisodicBuffer)的概念,情節緩沖器也是在中央處理器的控制之下的,它類似與Tulving的事件記憶概念。它之所以被認為是一個緩沖器在于它是一系列系統之間的一個工作平臺,每一個系統都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編碼,這一緩沖器是通過使用一個共有的多維編碼實現這一功能的。正是由于要同時實現不同的編碼,而對這一過程要進行一個比較嚴格的計算,因此,它的容量是有限的。Baddeley于2000年對工作記憶三成分模型進行了修訂,提出了工作記憶修訂模型。該修訂模型在原來的三成分模型的基礎上有兩大變化:增加了能夠聯接長時記憶和兩個亞系統信息的情節緩沖器;在兩個輔助系統及言語和視覺長時記憶之間建立了外顯的聯系。

近年來,隨著對工作記憶研究的深入,人們開始意識到學生學習成績上的差異,不僅與知識水平有關,而且與工作記憶有關。

1.3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long-termmemory)是信息經過充分的加工后,在頭腦中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長時記憶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它保存著我們將來可以運用的各種事實、表象和知識。長時記憶的容量幾乎是無限的。在長時記憶中,信息可能保存至永遠,和感覺記憶和短時間記憶不同,人們認為長時間記憶的長期存在是由于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突觸的結構發生了改變,由此形成了記憶痕跡。為了將短時間記憶轉化為長時間記憶,信息應該經常被重復使用并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賦予其一定的意義。給信息賦予意義是短時間記憶變為長時間記憶的關鍵。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區分只是相對的。他們之間的聯系、影響是相互的。任何信息都必須經過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如果沒有感覺記憶的登記和短時記憶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長時間的存儲在頭腦中。

2英語詞匯學習與記憶的關系

英語學習同我們漢語學習一樣,我們最先、最基本要掌握的就是詞匯。而由于英語詞匯具有數量大,沒有系統的規律性和難以控制等特點,給學習者帶來很大的困難。但是,如果在英語學習中,能夠采用符合記憶規律的記憶方法,信息會被恰到好處地存儲在長久記憶的信息網絡鏈結上,需要時便能被迅速地提取出來。

2.1英語詞匯學習與感覺記憶的關系

感覺記憶的編碼機制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有圖像記憶和聲像記憶。其編碼形式依賴于信息的物理特性,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要想使詞匯進入到短時記憶,我們在感覺登記這一塊就要引進注意機制這一概念。因為只有當信息在經過感覺登記,引起機體注意時,該信息才能進入短時記憶進行編碼。

這對我們英語材料,尤其是針對低齡兒童的英語讀物編寫有重要啟示。首先,我們應當對詞匯進行象形描述。因為在短時記憶中,主要編碼形式是視覺編碼。我們希望英語讀物能一眼抓住孩子們的眼睛。如在一篇英語文章中,可以用顏色或者放大字體標出陌生單詞。其次,我們也要注意聲音編碼,雖然聲像記憶的容量比圖像記憶小,平均只有5個左右,但聲像記憶的儲存時間可長達到4秒鐘。

也就是“看”完一個單詞如:English,不到1秒之后就遺忘。而“聽”完English這個詞4秒后才遺忘。而Mills的研究表明,單憑聽覺獲取知識,能記憶15%的內容;單憑視覺獲取知識,能記憶25%的內容;聽覺視覺同時運用,能記憶65%的內容。因而學習者不適合用默讀的方式學習詞匯。為了使詞匯在感覺記憶中的作用時間延長,使更多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我們在學習詞匯時,需要重視語音與詞匯的結合。比如在朗讀詞匯中,我們可以對陌生單詞進行顏色標記,并且進行重音朗讀,以示強調。

由于沒有受到注意的信息,進入頭腦中的詞匯不能轉換為短時記憶,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對于英語學習者,我們在感覺記憶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然后通過記憶策略進行學習和記憶。

但在這里還需指出一點,有研究者表明,感覺記憶中,尤其是圖像記憶與人類的潛意識是有一定的聯系。人們大腦深處,對看過一遍的東西是有模糊痕跡的。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機體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學生們也要注意感覺記憶的利用。

2.2英語詞匯與短時記憶的關系

短時記憶編碼主要是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Posner(1969)研究結果表明,短時記憶首先存在視覺編碼,之后才轉為聽覺形式。這正承接了上述的感覺記憶。

2.2.1短時記憶編碼因素對學習英語詞匯的影響

同時,我們需要了解影響短時記憶編碼的因素。其編碼因素有三:1、覺醒狀態;2、組塊(chunking);3、加工深度。

根據這三個因素,我們在英語詞匯學習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詞匯的記憶我們要在覺醒狀態下進行。覺醒狀態即大腦皮層的興奮水平,它直接影響記憶編碼的效果。不同研究者都做過相關試驗,如Lashely(1912)用咖啡堿與馬錢子堿等興奮劑提高大腦興奮水平,促進動物的學習。

第二組塊給英語詞匯掌握帶來的啟示。根據上述論述,我們已經了解到短時記憶的容量為5~9個意義單位,即孤立地記憶英語單詞一次最多記憶7±2個,但如果把單詞串聯成有意義的詞組或小句,一次記憶的信息就可以大大增加,即7±2個簡單的詞組或小句。因此,在英語學習中,盡量把孤立的詞匯聯成有意義的詞組或句子,擴大短期記憶的信息容量。如構詞法,英語中很多單詞都是復合詞,bus(公交車)和stop(車站)拼起來就是bus-stop(公交車站)。

第三認知加工深度也是影響記憶編碼的主要因素。如果學生能對該單詞進行深入了解,便會加深對這個單詞意義的記憶。這里我們又可以得出,對低齡學者,在英語詞匯記憶中,可以適當編幾個與詞匯有關的故事;對高齡學者,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下這個詞匯產生的歷史背景,這樣也方便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

2.2.2工作記憶成分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影響

在介紹記憶時,我們已經對工作記憶有了大概的了解。很多研究表明,工作記憶在閱讀中很重要。工作記憶系統能同時儲存和加工信息,這和短時記憶概念僅強調儲存功能是不同的。在這里工作記憶是一個有限容量的加工和存儲裝置,當不存在加工任務,單純進行信息的存儲時,個體具有較高的記憶容量;當要求同時完成加工和存儲的任務時,工作記憶容量變小,當加工任務的難度提高時,對信息加工系統的負荷又增加,從而使工作記憶容量再次變小。

在英語學習中,高齡學生掌握的大部分詞匯都是從閱讀中來。而他們對詞匯的記憶,正是如此。因為要進入長時記憶,工作記憶就需要對詞匯進行加工。特別是當詞匯放在文章中,在記住詞匯和理解其文章背景的時候,不僅要對當前詞匯進行加工,還要對文章中的其他詞匯進行加工。如在新詞匯輸入時,學生要將處于工作記憶中的當前信息與長時記憶中的一般知識和當前信息與文章中提到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形成關于文章的整體心理表征。這對工作記憶有很高的要求。但這樣也能使學生在語境中更好的理解詞匯,掌握詞匯,促進學生對該詞匯的記憶。

2.2.3英語詞匯學習中短時記憶的存儲

短時記憶的存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復述。一種是機械復述,即將短時記憶中的信息不斷重復。另一種是精細復述,即通過分析現有的經驗再與已有的經驗建立起聯系,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

在英語的詞匯記憶中,我們兩種方式都可以選擇。但是有研究者(Craik&Wathins,1973)表明,只有機械復述并不能加強記憶。所以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更傾向于選擇后者,對詞匯進行加工記憶。

2.3英語詞匯與長時記憶的關系

長時記憶中存儲著我們過去的所有知識和經驗,為所有心理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而英語詞匯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把這些詞匯信息放入長時記憶中,即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符號系統,從而與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流。

2.3.1長時記憶的編碼與詞匯記憶

長時記憶的編碼主要有三種:按語義編碼、語言特點為中介進行編碼、主觀組織。這些編碼都共同具備一個特點,就是對信息進行了加工。第一個是根據語義歸類,比如在英語學習中,我們可以把apple(蘋果)、banana(香蕉)、orange(橙子)等水果進行歸類。第二個是根據語言詞匯的某些特點,如發音、字形,比如deer(鹿)、dear(親愛的)。第三個則是一些無關聯的材料,但是,卻可以根據主觀思維去進行歸類。有研究發現,讓被試進行自由回憶實驗時,被試在反復多次的回憶中,有以相同順序回憶單詞的傾向。因此在記憶無規則單詞時,機體會以主觀思維去選擇一種記憶方式。

2.3.2遺忘原因與詞匯復習的關系

現在學者,對遺忘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這里主要介紹兩種,一種是衰退說,另一種是干擾說。

衰退說指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消退的結果。這種說法很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同。因此在對詞匯記憶和復習的時候,我們就要不斷的重復,加強記憶的痕跡,使其不消退。

但衰退說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因為記憶的衰退不單單是記憶痕跡的減弱。且有些實驗已經表明干擾也是造成遺忘的主要原因。

干擾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是因為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干擾說可用倒攝抑制和前攝抑制來說明。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抑制。前攝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材料的抑制。因此中間學習的材料是受抑制程度最高的。所以在進行詞匯復習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中間記憶的詞匯。

2.3.3遺忘曲線對詞匯掌握的啟示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遺忘的進程,在研究中發現了記憶的速度和持久度與最初感知的印象深度成正比,即在時間進程上遺忘是先快后慢,在最初識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發展最快,以后則緩慢遞減。從而得到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根據艾賓浩斯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及時復習是克服遺忘的主要方法。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的,復習必須要在遺忘開始發生之前進行。一般來說,在學習后的6小時、一天、三天、一周、一月各復習一次效果最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到及時復習,不要對知識的學是從零開始。

同樣,英語詞匯學習也是這樣,對詞匯的復習要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和自身的遺忘曲線去進行復習。

3學習英語的策略

其實,學習英語的策略在文章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了。這里,我們主要進行一些主要的策略總結。

3.1對新詞匯的掌握

新詞匯的掌握是一種技巧,在進行新詞匯記憶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下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利用多種手段,提高詞匯輸入的質量。這點主要是要求英語學習材料色彩適當鮮明,給學生一種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主意力。

其次是通過分組(grouping)或組塊,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

再次是五官和手共同合作記憶詞匯,從而使得記憶的詞匯通過多個通道,在大腦里留下多個痕跡。記憶的生理機制表明:對各種感官的多種刺激,容易在大腦有關部位建立多方面的暫時神經聯系,因而有助于記憶。

然后是語義場的掌握,比如在fruit(水果)這個概念下有apple(蘋果)、banana(香蕉)等構成的語義場。語義場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對該詞匯進行深入識別,即在大腦中進行深加工,從而使該詞匯進入長時記憶。

最后,文化背景下的詞匯掌握。大部分單詞的詞義不僅僅指單詞本身的字典意思,它同時還包括這個單詞所具有的文化內涵(Robinede,1978)。英語學習者在掌握記憶詞匯的時候常常受到本土文化因素的干擾,而產生對詞匯理解上的偏差或錯誤,這樣會干擾其詞匯記憶。為了更好的記憶新詞匯,學生也要注意詞匯歷史和社會背景。

3.2對舊詞匯的復習

在對英語詞匯的復習中,我們最常出現的就是復興形式單一化,因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對學習產生厭惡感,也就不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這里提出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復習形式多樣化。學生可以采取聽、說、讀、寫、看等各種方法交替進行記憶,這樣既調動了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也不易產生厭惡感。如看英語電影,一部好的英語大片,是可以反復咀嚼的,這樣學生們不僅加深外國文化的了解,也復習了自己所掌握的詞匯。同時,在復習詞匯的時候,學生們會根據自己的圖式創造出自己的詞匯記憶方法。

其次,在對詞匯進行復習時,要注意選擇記憶和復習的最佳時間。在短時記憶中,我們提到過覺醒狀態,一般人在興奮期時,學習效率是最高的。

再次,要注意用腦科學和衛生,我們在記憶詞匯時,會發現復習到一定階段,會有停滯不前,人就好像處于飽和狀態一樣,隨著強化記憶的深入,會覺得自己怎么也記不住,所有的單詞在大腦中不再清晰,反而比先前更易遺忘。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高原現象”。可見,我們在強化記憶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極點”,當到了自己的“極點”時,一定要讓自己學會平衡。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大腦的營養補充,以及遠離不良藥品和酒精。

最后是排除前后詞匯的干擾。復習時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加強對中間位置材料的記憶。

3.3新舊單詞的融會貫通

第一、利用構詞法擴充詞匯。構詞法的原料就是新舊詞匯,掌握構詞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有助于復習舊詞匯、學習新詞匯。

第二、語境猜測法。這一方法主要考驗的是機體的工作記憶這一塊。語境有助于確定詞匯的意義和詞性,同時又對詞匯進行了有效的應用。

第三、接近律、相似律、對比律,因果律的聯想應用。即利用新、舊詞匯之間以有規律的聯系,進行記憶。

第四、以高頻詞為基礎,建立心理詞匯網絡。根據Brown語料庫對高頻詞覆蓋面的統計數字表明,開始3000個高頻詞對文本的覆蓋面達到了84%。可見掌握高頻詞是詞匯學習的關鍵。學生應充分利高頻詞解釋生詞,以降低生詞的難度,加速學習者對生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用高頻詞解釋生詞還可以克服用母語解釋的弊端。同時,這些高頻詞匯被長期頻繁使用,能有效促進詞匯之間形成相互關聯的關系,構成了一環扣一環的心理詞匯網絡。

4總結與結論

詞匯在英語學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記憶在詞匯學習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學習英語,記憶詞匯必須因人而異講究策略和方法,各種方法兼收并用達到詞匯的靈活運用。其實很多學生之所以在英語學習上顯現出記憶力好,或者學習效率高,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中采用了某些符合記憶特點的記憶策略。希望學生或者老師根據上述理論,能夠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進行英語學習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