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詞匯積累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10:09:00
導語:語文教學中詞匯積累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語言積累;理解;運用;閱讀。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思維。本文從詞匯積累的三個層次貫通課內外的閱讀,探索語言積累的方法和途徑。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新課程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通過閱讀積累,通過生活積累,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言教師提出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積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級課文《李子核》教學為例談談指導學生詞匯積累的點滴收獲。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匯空間
擴大詞匯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地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匯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匯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匯,或成講義,或成小黑板,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匯,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名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于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匯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作文里的詞匯還是那么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的消化、強化,被遺忘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匯,在加以運用,那么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匯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1、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持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后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于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通通、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拆橋的作用。
2、比較用詞。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后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么,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匯,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3、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話后,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后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以外,能否用其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匯的興趣。4、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匯制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總結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后,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三、作文里交朋友,內化詞匯學習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匯的內化程度。因此,教師就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匯,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范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地生了濃厚的光趣。
- 上一篇:農機節油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企業搞好企業內部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