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09:03: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詞匯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詞匯教學論文

篇1

1.通過實物或圖片展示來教學生詞。

課堂模擬實際生活是有效的輔助教學的手段,老師可事先把單元詞匯按名詞,動詞,形容詞分類,課堂上一是實物展示發法,通過實物展示,增強學習詞匯的興趣。二是圖片展示法,把對應的意義用圖片展示出來,更生動,更形象。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能促進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詞匯的朗讀及說出其意思的能力,能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熱情。

2.把單元詞匯放入句子中背誦。

單純背誦詞匯表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單詞放到句子中產生變化時,學生會一頭霧水。于是我經常把單詞和句子揉在一起教,跟學生共同分享漢語意思,當詞不離句時,學生才能準確理解詞義,才能提高他們的翻譯能力和理解能力。這種方法很受學生們歡迎。

3.通過多種形式來輔助詞匯教學。

通過學生們感興趣的英文歌曲,諺語,格言,繞口令,習語,說唱,詩歌,成語,笑話,謎語等形式參與到教學中,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他們上課的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老師平時多留心,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而且難易要恰當。比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starterunit3whatcolorisit?本單元學習顏色,由于學生剛從小學上來,對兒歌很感興趣,我就把“一閃一閃亮晶晶”這首兒歌歌詞換成顏色的單詞,使其押韻:colorcolortencolors,redorangeyellowandbrown,greenblueblackandwhite,andpurpleandgray,colorcolortencolors,wemusttrytolearnthembyheart。這些活動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寓教于樂,對記單詞是大有好處的。但注意時間上不能過長,否則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4.利用單元材料復述故事。

復述故事是一個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檢驗詞匯熟悉程度的一個好方法。比如:新目標九年級unit9sectionB學了倆個故事,一個是的發明,一個是的發現。我給出關鍵詞:然后讓學生復述這種方法難度較小,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幫助學生復習課文內容,提升他們說句子的能力。

篇2

利用實物教單詞,使學生能看得見,就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單詞,對此感興趣,在大腦中的印象就會深刻,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記憶的效果就好。例如,教師教授ruler,book,rubber,pen,pencil,desk這些單詞時,就可以向學生出示實物。學生能夠親眼看見這些實物,比較感興趣,學起來就很容易。對于不容易向學生出示的實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圖像、聲音、色彩豐富的圖片,形象逼真的聲音,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教授rainy,cloudy,windy,foggy,snowstorm,earthquake等單詞時,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這樣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提高了,這些單詞也就容易學會了。

二、讓學生在游戲與競賽中學習單詞

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游戲法能使學生感到高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知識。學生同時又爭強好勝,喜歡與別人競爭、比賽。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游戲和競賽中學習單詞。例如,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教過生詞后,進行檢測,讓學生搶答單詞,教師給出一個單詞的漢語意思,讓學生先讀出這個英語單詞,再拼寫出這個英語單詞。誰先舉手,教師就讓他回答問題,如果他讀對并拼寫對單詞,教師就為他所在的小組加一分,最后,哪些小組得分較高,哪些小組獲勝。再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完一單元后,教師把這一單元的部分單詞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看一分鐘,然后擦掉,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看到的單詞寫出來,寫單詞較多的小組獲勝。教師對獲勝的小組予以表揚和獎勵,這樣,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記憶單詞的效率就高。

三、教授學生一些記憶技巧

(一)利用構詞法記憶單詞英語單詞的構詞法分三類,即合成、派生、轉化。例如,sunlight就是由兩個獨立單詞合成,sun意為太陽,light意為光,sunlight的意思就是陽光。派生詞分為前綴和后綴。例如,一些單詞前面加上前綴un,就變成了它的否定意義。happy意為快樂的,在其前面加上前綴un,變成unhappy,學生就能猜到它的意思是不快樂的。一些動詞后面加上后綴er,就變成做這個工作的人,如單詞sing后面加上后綴er就變成了singer(歌手)。還有一些詞可以從一個詞性轉化為另一個詞性,例如,形容詞dry也可以轉化為動詞。

(二)分類歸納記憶法1.按題材分類歸納記憶。例如,把動物名詞放在一起記憶,把三餐飲食名詞放在一起記憶,此法于復習時適用。2.口訣歸納記憶。在學習某些單詞變化時,可把變化規則歸納成口訣,便于記憶。例如,基數詞變成序數詞的變化規則,可編成口訣:一二三要全變,八去t,九去e,字母f代ve,然后再加th。

(三)聯想記憶法例如看到spring后,就可聯想到summer、autumn、winter等季節名詞。這樣從一詞聯想到與該詞相關的單詞,進行連鎖記憶。

(四)把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放在一起記憶例如,可以把同義詞good-well-fine放在一起記憶,也可以把反義詞fat-thin放在一起記憶,還可以把學過的同音異形詞there-their,know-no,two-too-to等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歸納記憶。

(五)音譯記憶法部分漢語詞可通過英語直譯過來。對此類單詞可按漢語讀音去記憶。如jeep(吉普)、cartoon(卡通)、cool(酷)等等。

(六)多種感官并用記憶法記憶單詞時,參與記憶的感覺器官越多,記憶單詞越快、越牢。所以,教師要教導學生記單詞時多種感官并用,用眼看、用嘴讀、用耳聽、用手寫、用心記,這樣單詞就會記得又快又牢。

(七)搭配記憶法通過這種方法主要是記憶單詞的用法。如:gotoschool,wantago,由這兩個短語可知,go既可做動詞,又可做名詞。

四、教會學生遵循記憶規律,及時復習單詞

篇3

人類靠基因得以傳播和延續,而文化方面,人類依靠模因得以傳承。后來Dawkins的學生SusanBlackmore在其著作《謎米機器》(TheMemeMachine)一書中,更加全面的向世人解釋了模因,為模因論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進一步完善了Dawkins的模因觀點,逐步形成了模因論。[3]她指出模仿是文化復制的核心,且對模因的傳遞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國外對模因論研究的興起,國內著名語言學研究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何自然教授將模因論引入國內,并于2003年提出了語言模因論。[4]隨后引起國內學者從語言、文學、翻譯以及語言學的各個視角等方面對模因論展開了研究。何自然教授提出的語言模因論認為模因就是一些思想或觀念借助人類文化得以散播,并能夠代代相傳,此過程中語言就是它的載體之一。[4]模因推動了人類語言的發展,而模因本身也要依靠語言進行復制和傳播。何教授強調指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而且任何的字、詞、短語、句子、段落以及篇章,只要通過模仿能夠得以復制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一種模因。這里的模仿性、復制性以及傳播性正好是語言模因的三個特性。

二、模因論指導下的詞匯教學

FrancisHeylight認為,模因要想得到成功地復制與傳播需要經歷同化、記憶、表達和傳遞這四個階段。[5]其中同化階段是指模因須先感染宿主引起宿主注意并被其理解與接收進入其記憶里才能進行復制;記憶階段是指模因在記憶里停留的時間越久越能被傳播出去;表達階段是指模因從記憶里通過話語、篇章、圖片以及行為舉止等具體的物質外型來表現;傳遞階段是指模因借助書籍、網絡等載體進行傳播。從模因角度來看,詞匯模因的傳播也要經歷這四個階段。在具體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重視詞素模因、單詞模因以及受文化影響的詞匯模因的學習。

1.詞素模因。詞素是語言的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從模因論角度來看,詞素模因也是語言模因的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模因在傳播過程中從一個宿主過渡到另一個宿主,其形式會發生變化產生模因變體或者模因重組,變體模因或重組模因雖然形式各異但是其固有的性質或模式保持不變。詞匯教學中模因母體發生變異或重組正如詞根教學法中的詞素模因形式。例如:mal-前綴這樣的詞素模因意為“不好的,壞的”。學生掌握了這個模因母體后,在學習過程中聯系上下文就可以猜測并記憶一系列的新詞匯,如malnourished(營養不良的);maltreat(虐待);malformed(難看的;畸形的)。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多向學生傳授詞素模因并認真講解這些詞素模因的意義,能夠結合不同的語境進行實際的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系統科學地記憶更多的英語詞匯。

2.單詞模因。陳琳霞、何自然指出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現型”兩種。[6]基因型模因是指在不同的語境中,人們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指稱同樣的事物而產生的相同的信息異型傳遞;而表現型模因是指不同的信息同型傳播,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一個結構的實用性強,多產性強引起人們的聯想而不斷得到復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當時刻提醒學生要根據不同的語境和面對的對象選擇適當的詞匯。而在具體的詞匯教學中還應當提倡學生用聯想記憶法來增加詞匯量。比如學生在學習abolish(廢止)這個單詞時,不應孤零零地只記這一個詞的意義和用反,應當聯想到它的反義詞,如:build,establish,setup等,以及它的近義詞cancel,delete,remove,repeal等以及它的詞形變化abol-ishment,進行這樣的聯想記憶舉一反三,學生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

3.受文化影響的詞匯模因。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語言本身就具有文化的特點。語言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并揭示民族文化的內容,人們可以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來了解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具體的文化特征。而模因就是文化傳承的基本單位,鑒于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特別是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特別講授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的詞匯,并提醒學生學習過程中關注那些受特殊文化影響的詞匯。只有將文化與課堂詞匯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深刻意識到英語詞匯的鮮活生命力,也才能加深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過程中對文化的領悟,這樣還能彌補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直接或充分領悟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比如學生在學習anappleofdiscord這個習語時,教師首先應先向學生講解這個習語的由來,該習語的意思是爭斗之源;不和之因;禍根,來自希臘神話故事中由不和女神厄里斯丟下的蘋果,不僅成了天上三位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之間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為人間兩個民族(特洛伊和斯巴達)之間戰爭的起因。因此該習語常用來比喻anysubjectofdisagreementandcontention;therootofthetrouble;dispute等意義。學生只有充分了解了該習語的文化背景,才能準確地記著該習語模因,然后在學習過程中也才能準確地使用該習語。相似的例子如取自希臘神話故事中的TheAchilles’Heel(唯一弱點;薄弱環節;要害)等以及與取自英語文化國度的日常生活、歷史事件、文學作品、圣經、寓言以及動物暗喻等等相關的詞匯。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特殊講解還要求學生課下多閱讀英語文化知識,以此來加強記憶與文化相關的詞匯,這樣才能使得受文化影響的詞匯模因首先能夠引起宿主即學生的注意并被記憶后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表達與傳播。

三、結語

篇4

(1)基本范疇中的詞匯,其隱喻蘊含相當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應借助隱喻認知理論講解此類詞匯的隱喻意義。例如,“spark”本義為“火花、火苗”,運用隱喻認知理論發揮想象,也可以喻指激發人的興趣(asparkofinterest)、激起憤怒(sparkwithfury)和迸發友誼(sparkoffafriendship)等。再如,“mouth”“tongue”意為“口、嘴”,當解釋“themouthofariver/abottle/atune”根據相同的作用屬性,運用隱喻認知理論,喻指河口、瓶口與隧道口;基于相似的形狀“,thetongueofashoe/firetongue”也用來喻指鞋舌與火舌。(2)培養隱喻思維,有助于學生深入探究一詞多義的現象基于隱喻認知理論,多義現象是一個詞的基本意義向其他意義的擴展延伸,是多個義項構成的交叉面。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一個詞語的中心意思的基礎上,推理衍生出其他的含義,基于原有的詞匯量,運用隱喻認知理論可以擴大詞匯意義的范圍,對一詞多義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種詞匯教學法,使課程有深度,詞匯學習充滿趣味性。在隱喻認知的作用下,多義詞的詞義發展方式呈樹形發展結構,即以一個詞語的中心意思為“主干”,逐漸滋生枝葉,一步步理解隱喻義。以“head”一詞為例分析如下:(3)培養隱喻思維,有助于學生增強理解和拓寬詞匯量英語的基本范疇詞匯經過發展,可以衍生許多復合詞和派生詞。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在舊詞新義或新詞語的創造過程中運用隱喻認知方式,多掌握一些普遍的隱喻概念,如Mindismachine、Happinessisup等,運用形象化的類比、聯想、想象,對英語習語和隱喻性的語言表述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對在英語語言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和意境有更深刻的意識。基于隱喻認知方式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有效提升詞匯記憶的效率及其準確性。例如:我們可以運用argumentiswar這個隱喻概念指導argument的學習,將有形的具體的war的概念域隱射到無形的抽象的argument的概念域中,如圖所示,以argument為核心而衍生了一系列的隱喻現象。在war隱喻概念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復習defense、attack等已掌握詞匯,更重要的是在隱喻概念的散播下,發揮認知意識,又習得retreat、counterattack等新的詞語。

2隱喻認知理論指導下的詞匯教學的跨文化差異

(1)對比中英隱喻詞語,把握詞匯隱喻的文化共性由于人類具有相近的認知心理和認知結構,在文化認知方面英漢文化存在相同性。例如:Bloodisthickerthanwater在中文隱喻中也同樣譯文血濃于水;tobeatone’sbreast翻譯成中文即指捶胸頓足,同樣喻為悲痛異常。以上這些隱喻詞匯不僅在文化內涵方面具有趨同性,而且含有相同的喻義。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運用隱喻文化的相似性及漢語文化的正遷移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匯意義。(2)對比中英隱喻詞語,把握隱喻思維的跨文化差異英語與漢語間的跨文化差異,在隱喻的表達方式上有明顯體現。其中,試以動物的隱喻表達方式為例,分析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和不同民族間思維方式的不同,英漢動物詞匯表達的隱喻意也因此不同。1)Do(g狗)中文:走狗,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英文:aluckydo(g幸運兒),Everydoghasitsda(y人有得意之時),Anolddogbarksnotinvai(n老年人做事有經驗)2)局促不安中文:象熱鍋上的螞蟻英語:Likeacatonhotbricks3)牛漢語:氣壯如牛英語:asstrongasahorse由于文化特征,漢語中“貶義”含義的“狗”在英語中隱喻“很幸運、很重要的人”;在表達“局促不安”時分別用“貓”和“螞蟻”兩個喻體來形容焦躁不安的“人”這個本體;而在表達“氣壯如牛”時英語卻用“horse”,這取決于不同民族不同的生產方式,與漢民族歷來用“牛”喻指任勞任怨的人不同,英國在農業文明時期使用馬進行耕田勞作“,horse”則表達能干健壯的聯想意義。因此,隱喻的跨文化差異對比可以避免使用中的文化歧義,指導學生準確記憶并使用詞語,提高語言的交際和使用能力。綜上所述,隱喻認知理論指導下的文化教學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可以運用文化的趨同性及漢語文化的正遷移來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英漢文化的相同性,另一方面,理解由于不同民族間思維方式的不同,因此造成英漢的文化差異。

3結語

篇5

充分挖掘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使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效果實現最大化,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方式,這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將具有重要作用。概括起來,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使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詞匯的形象化展示

形象化記憶是符合初中生特征的一種記憶方法,同時對事物進行形象化的記憶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發達、好奇心強烈的特點,在對一些重難點的詞匯進行講解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與詞匯相關的生動活潑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順利實現了學生對單詞的掌握。如關于具體事物名詞的記憶,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的事物。如記憶water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關于水的一些優美的景色;記憶mountain時,可以展示高山的雄偉等,從而使學生在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達到對相關詞匯的準確記憶。

2.運用多媒體對英語詞匯進行結構剖析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根據詞匯的特點我們可以采用詞匯結構剖析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達到理解和記憶單詞的目的。借助多媒體,我們可把某些具有相似規律的詞匯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調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如在對“合成詞”這一類的詞匯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一節或者兩節課的時間對其來進行集中的展示。如知道了合成詞是由兩個詞合在一起而構成的新詞,就容易記住basketball、worldwide了;如知道了許多單詞是由詞綴和詞根構成的,如un-、dis-表示否定,就容易記住unhappy,unfriendly,dislike,dishonest了。這樣通過多媒體分解單詞的構成,可幫助學生有效識別詞綴和詞根,并從根本上把握單詞的意義。

3.運用多媒體實現詞匯的情景化記憶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最大作用在于其為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某種情境中實現了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我們同樣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如在某個重點詞匯的教授過程中,我們可以播放與詞匯或者教學內容相關的教育教學視頻,可以是電視、電影,也可以是模擬的場景等,以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達到對詞匯的深層次認識,從而提高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效果。以上幾點是筆者在實際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隨之英語教學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多媒體的使用除了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外,還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從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去掌握英語這門交際性強的學科,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實現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詞匯中的巨大作用越來越明顯,廣大一線教師只有積極試用這一新的教學載體,才能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在多媒體運用方面一些不可避免的誤區,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教師對多媒體作用的認識存在偏差所致。因此,只有理清這些問題,才能促使多媒體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乃至英語教學中,過度地依賴多媒體,導致了一定程度上對多媒體的濫用,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過度使用多媒體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學生對多媒體這一新鮮的事物產生“反感”,從而降低學習興趣。二是教師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疏于對班級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由于多媒體技術固有的特點,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或者是組織討論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課堂,就很容易出現“亂堂”的現象,從而影響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教學中,這一點是值得廣大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

三、總結

篇6

將閱讀文本不足以提示其含義但又影響學生閱讀過程,學生猜詞亦有困難的詞劃為A類詞匯。將詞匯表中的這類詞盡可能地歸入到以主題詞或核心詞為中心的語義場中,為學生創設一幅幅形象的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問題討論等形式創設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語境教學這一類詞匯,為閱讀適當地減少障礙,降低難度。

二、根據上下文語境教學B類詞匯

1.將學生可以依托上下文語境理解的詞劃為B類詞匯。

英語中有些詞匯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要想確定這些詞的準確含義,語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還有一群詞匯教師也不用急于在課前呈現,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借助各種構詞來推測詞義學會語用。

我圍繞話題設置情景以舊帶新,呈現詞匯繼而設計有效的讀后任務,盡量提高目標詞匯的復現率,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目標詞匯和已學詞匯的不同語用。

3.詞匯不僅是單詞還包括由多個單詞組成但表示整體意思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作為融合形式和功能的綜合體,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體現出語義、句法及語用之間的關系,對它們的學習能夠促進語法規則的發展,有助于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準確性。教師可以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凸顯它們,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聚焦詞塊。我在閱讀教學中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效仿編者對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教學做類似的簡單而有效的處理。

三、設計有效教學任務,輸出詞匯

篇7

語料庫已經影響了詞匯和詞匯教學(Nation,2001;Schmitt,2000)。由于語料庫的本質,它與詞匯知識之間有一種自然、緊密的聯系。學會一個單詞絕不是知道單詞的意思這么簡單,還包括單詞的拼寫、形態學知識、詞性、詞頻、讀音等等。Nation(1990)指出詞匯知識包括以下八個方面。1)詞的口語形式,它聽起來怎么樣,是怎么說的;2)詞的書面語形式,它看起來怎么樣,是怎么拼寫的;3)詞的語法行為,它出現在哪個語法結構中,怎么使用;4)詞的搭配形式,它詞的前后可能出現哪些詞;5)詞的使用頻率;6)該詞所使用的文體;7)詞的意義,它的意思以及想表達這個意思應該用哪個詞;8)詞的語義聯想網絡,它讓我聯想到哪些其他詞,可以用什么詞來替代它。語料庫輔助教學應用于ESP詞匯教學可以應用于教學大綱的編寫,獲得真實的語言材料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編著詞頻表(Frequencylist)。

所謂詞頻就是詞出現的頻率,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詞頻表,有通用英語的詞頻表,也有專門用途英語的詞頻表。在通用英語中最常用的詞與專門用途英語,比如秘書英語中的常用詞是不同的。比如秘書英語中可能經常會說到“files,copy”等等,但是這些詞在日常英語中并不是常用詞。詞頻表可以幫助我們設計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J.Flowerdew(2009)指出“,教師具有一定的詞頻知識有助于他們決定教什么以及什么時候教”。我們可以在網站搜索到單詞在COCA中的出現頻率。比如drift和meander都有“漂流”的意思,但是出現的頻率大相徑庭。Drift作為動詞在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中出現了8938次,位列詞頻表3625位,作為動詞出現了3236次,列詞頻表6710位。而且該網站也顯示了單詞在不同子庫中的出現情況,比如drift作為動詞在小說子庫中的出現頻率要遠高于其在口語子庫中的出現頻率。meander在COCA中的出現情況如下圖:知道了單詞的出現頻率,教師可以對單詞區別對待。比如對于常見詞drift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要了解它多方面的詞匯知識。而非常見詞meander可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2)學習詞根、詞綴。

英語中存在大量的派生詞,即由詞根加上前后綴構成新詞,通常說來前綴改變詞義,后綴改變詞性。比如常見的前后綴有:dis-,il-,mis-,ab-,-ment,-tion,-ist等等。我們可以利用語料庫來幫助學生進行詞綴學習。比如在COCA語料庫中,可以通過輸入字符加通配符的方式進行詞綴的學習。比如學生知道了dis-是否定前綴,那是否所有以dis-開頭的詞都有這個含義呢?可以通過輸入“dis*”查找,我們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是disease,48740次,排名第二的是dis-trict,出現了46430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比較有興趣去查找詞綴的出現情況及用法。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詞根的學習,比如是一個在線英語詞典,里面收錄的英語單詞主要起源于拉丁和希臘詞匯。

(3)語境猜詞。

語料庫可以用來鍛煉學生的猜詞能力。通過KWIC功能,將關鍵詞居中凸顯,通過給學生提供數條語境共現行,要求學生猜測關鍵詞的意思。不過在語境猜詞中,語料的提供需要經過挑選,不合適的語料可能導致猜詞效果不佳。筆者利用何安平(110-111)教材中的案例給學生進行了語境猜詞實驗,分別以“speg”和“doddle”為關鍵詞,給學生提供數十條語境共現行。結果是:學生基本都能夠猜測出speg的意思,而doddle則只有極少數學生能猜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們發現問題出在提供的語境共現行上。在speg提供的語境共現行中明確提到了”spegisamachinedesignedtodothejobs”,“Youdon’thavetofeedaspegdogortakeitforwalks.”而doddle并沒有這樣明確的定義,那語境猜詞的難度就大很多。

(4)揭示語義偏向。

篇8

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為了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需要對英語詞匯任務教學進行研究,尋找英語詞匯任務教學的有效途徑。主要的途徑有運用直觀教學教單詞、通過音形結合和構詞法教單詞、英語診釋法、語境教學法、運用謎語教單詞及運用游戲教單詞等。教師可以通過事物、圖片等對詞匯進行解釋,讓學生形象地理解詞匯的意思。例如,在講解pear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拿出具體的事物給學生觀看,并開始這個單詞的教學:“What’sthis?It’sapear.”這樣不僅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單詞意思。也可以將音形、結構相似的單詞進行歸類講解,例如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等,方便學習記憶。在詞匯教學中,創設相關的語境對學生理解詞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單詞water,在講解的時候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Iwanttodrinksomewater.”任務教學在詞匯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相應的實際教學情況,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的意思,提高詞匯教學的質量。

2.任務教學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2.1任務前階段

在任務前詞匯教學階段,初中英語教師所充當的角色一般為活動設計者,主要是向學生講述將要完成的任務目的、程序及時間等情況。這樣學習的持久熱情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英語詞匯教學要求和目標進行相應英語詞匯教學活動的制定,并且給學生布置一些豐富的任務。在布置的任務中,主要對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詞匯能力進行訓練。英語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應該包含閱讀、聽力、朗誦、寫作、對話、分組討論及角色扮演等內容。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任務活動幫助初中生進行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并且使學生的詞匯發音和詞匯運用得到有效的鍛煉。在任務前階段,英語教師還應該利用身邊比較新鮮的事物進行任務的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讓學生的英語詞匯運用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煉提高。例如,在進行英語詞匯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扮演的角色,并根據角色進行規劃,制定一份工作日程,談論自己在一月之內是如何進行規劃的。所選的職業主要有busdriver、doctor、butcher、teacher、farmer等等。任務前階段的設計有利于學生了解任務的內容,在之后的任務活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詞匯的運用能力。

2.2任務中階段

任務中階段是任務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并且通過任務活動幫助學生對詞匯進行有效的運用。初中英語教師在任務中階段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任務活動的參與者。任務的完成過程是由學生自己進行設計的,并且根據自己的角色和詞匯掌握能力進行任務活動的實施,確保任務能夠圓滿地完成。之后,學生應該將自己的任務成功匯報給英語教師和其他學生,讓他們檢查自己的任務成果。在任務中階段,學生需要依據教師的要求對任務進行詳細分析,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完成任務,熟練掌握詞匯,并提高詞匯的運用能力。例如,學生可以根據“ACalen⁃darofaFarmer”進行任務的策劃,將有關農民生活的詞匯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不同的情景將其進行合理的運用,使得任務圓滿完成。

2.3任務后階段

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任務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及提高學生詞匯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任務教學中任務后階段也會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階段中,英語教師扮演的角色是語言促進者及活動評價者。在學生完成任務活動之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評價,幫助學生檢查任務中存在的詞匯錯誤,及時地反饋給學生。面對任務中的詞匯問題,教師應該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解釋,告訴學生如何正確地運用出錯的詞匯,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例如,day、boy、toy、key等詞匯,變復數時直接加s,變成days、boys、toys、keys。英語教師在任務后階段需要幫助學生進行詞匯表達能力的鍛煉,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以后的任務中能夠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熟練地運用詞匯。教師對學生任務客觀的評價在詞匯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動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詞匯的學習和運用。

3.結語

篇9

一國的語言是該國文化的重要反映,同時文化也能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學習外語的同時,必須了解該國的文化常識,才能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背景知識,更有助于他們對相關詞匯的理解。如果教師能夠在職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為學生有效地輸入一些必備的人文背景知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領略到國外文化的豐富多彩。比如,在講授職業英語中有關這一話題的相關詞匯時,教師可以在講解之前,先給同學們放一段關于介紹西方國家建筑特點的視頻,或者給同學們展示一組關于西方國家建筑風貌的圖片,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詞匯的興趣,又為學生增加了一定的背景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2幫助學生降低英語詞匯識記中的困難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如果教師能夠在職業英語詞匯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人文背景知識,可以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他們降低英語詞匯識記中的困難,從而可以降低他們對詞匯學習的畏懼心理,還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識記英語詞匯的技能。比如,由于學生對于建筑專業方面的詞匯并不熟悉,對于記憶這些英語詞匯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講這方面的專業詞匯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人文背景知識的輸入,為學生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講解什么是假凝聚力(apparentcohesion),什么是引道,什么是阿拉伯式花飾(arabesque),凱旋門(archoftriumph)的結構是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太陽能(solarenergy),目前世界上對于太陽能的運用領域(useofsolarenergy)有哪些等等。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詞匯學習,學生還可以從這些圖片和視頻中學習與專業相關的一些詞匯,獲得一定的人文背景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3幫助學生在恰當的語境中有效地運用詞匯

對于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詞匯學習只停留在了對相關詞匯的死記硬背上,然而,這些學生卻缺乏在恰當的語境中運用這些詞匯的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只記住了這些詞匯的表面意義,卻并不清楚相關詞匯的內涵意義,引申意義以及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在職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有關這些詞匯的人文背景知識,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從多個層面了解一個詞匯,從而能夠提高學生在實際的語境中運用這些詞匯的能力。比如,在講解appearance這一詞匯時,教師不僅需要關注這一詞匯的表面意義,還要告訴學生在建筑行業中,這個詞語還可以特指建筑物所表現出的外在特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明白appearance在中英文化中不同的文化意義,從而能夠確保自己能夠在正確的語境中運用該詞匯。

4結語

篇10

近年來,多元文化現象引起中俄兩國語言學家和社會學者的廣泛興趣,陸續出版了一系列集理論性、現實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論文、專著等研究成果。不同民族人們之間的交往、接觸日趨頻繁,有利于實現文化上的共鳴。俄羅斯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歷史傳統,在當代仍然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格局。

二、多元文化與俄語詞匯

語言既具有人類的心理屬性,又具有人類的社會屬性,即是人類刻有社會文化印記的一種現象。詞匯作為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熱點的語言要素,它常常敏感、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彼得改革、衛國戰爭、十月革命、蘇聯解體、普京執政這一系列重大史實事件都在詞匯層面刻畫出烙印。時代和歷史賦予詞語豐富的社會文化蘊含,或在詞匯意義的基礎上承載文化象征義、文化比喻義、或附加文化引申義和文化色彩義。多種文化元素在詞匯層面展示出豐富、精彩的內涵。具體與抽象、物質與精神、有形與無形在多元文化的語境中彼此交織、互為觀照。它們豐富了俄語詞匯,充實了教學內容,讓學習者感受到異域文化的色彩紛呈和西方文化帶給俄語的強大沖擊。詞匯更新速度加快,手機詞匯、股市詞匯為21世紀俄語注入了時尚和活躍的元素。特別是網絡流行語具有詞匯構成類型多樣,表達方式新穎、幽默,私語化程度明顯等特點,對現代俄語詞匯的發展有著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文化的反映,是語言發展的必然。歷史發展,社會變革構成宏觀的文化語境,影響著詞匯的更新,也向教與學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傳授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三、傳統的俄語詞匯教學模式

洪堡特指出,詞是“事物在心靈中成像的反映”。有了詞語,人就創造了一個概念和意義的世界。詞匯不僅是語言系統最重要的層面之一,而且是語言系統賴以存在的主要支柱。如果詞匯貧乏,詞義含混,就會造成理解和表達的障礙。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經說過:“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我國高校專業俄語詞匯教學一方面受到關注,另一方面也受到傳統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在傳統的俄語教學中,重視詞匯基本意義及數量的掌握,輕視詞匯意義的內涵及外延。片面孤立地記憶,忽略文化因素以及具體的語境背景導致學生的識記能力很強,但運用能力偏弱。師生對詞匯辨析非常重視,有時甚至要把近義詞、同義詞、形近詞、易混詞逐一詳查,厘清細微差別,費時費力,導致學生言語技能訓練時間的減少,其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四、多文化語境下俄語詞匯教學的應對策略隨著外語教學理念的更新、俄語生源的改變、課堂時數的限制,專業四八級考試的導向,新版教學大綱的推行,我們也改變了原有的做法,突破傳統的新型詞匯教學改革可謂大勢所趨。

(一)詞匯教學的內容

近年我國俄語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與社會對俄語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完全匹配,俄羅斯國家、社會和俄語語言自身都發生了很大變化。2012年10月《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教學大綱》(第二版)已經出版發行,《大綱》中明確規定:基礎階段學生應掌握的詞匯量為3500-3800詞,其中積極掌握2200-2400詞,提高階段俄語詞匯認知總量應達8000詞,積極掌握4000-5000詞。

(二)詞匯教學的探索與策略

計算機輔助研究、心理語言學研究、應用語言學研究從不同學科視角對詞匯教學獻計獻策,推動了研究進程的深度和廣度。提議從掌握構詞規律理解詞義、歸納詞匯類別、分組加以記憶等幾大角度進行詞匯教學,并列舉出了提高詞匯量的一些做法根據字母表記錄單詞;根據正字法(拼寫特點)將單詞分組;將各種詞性的同根詞分組;按同義詞—反義詞分組;根據主干詞寫文;利用詞源學知識指導詞匯記憶等。除此之外,也充分考慮到培養興趣、發展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口、筆語同等重視等多個方面的問題。現代教學法研究已經深刻意識到了詞匯教學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詞匯教學的圖式認知理論、詞匯的理據理論、詞匯教學的策略和教學效果的檢測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討,力求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考力、分析力,提高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之一的詞匯背景與民族文化差異問題在《大綱》中有較為詳細的說明。詞的背景意義和文化伴隨意義(包括不對應詞背景詞、伴隨意義詞,俄語詞匯的民族文化特點(包括人名、地名、動植物、顏色、數字、民俗形象、文學形象、熟語),新詞和外來詞的來源及特點被列入詞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出濃郁的時代色彩和文化氣息。克服傳統教學法的弊病,結合目前俄語教學現狀,以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為指導,以貫通性文化主題為圓心,以形象語義場為輻射,借助俄語國家語料庫科學、全面、系統地就上述問題展開研究,有助于探尋出多元文化語境下俄語詞匯教學方面的新途徑。

1.解讀詞匯背景知識

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蘇聯在宇航學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宇宙飛船代號(前者的變體形式)的命名反映出歷史、經濟、地理等系列因素的影響,也傳遞當時俄羅斯的民族精神、社會意識。它們在俄語中都是具有積極內涵的詞語,潛隱著開端、誕生、青春等聯想伴隨意義。上世紀70-80年代,隨著俄羅斯航天技術日趨強大,寓意的強國理念。在蘇聯不復存在后,開始啟用Заря一詞。這些稱名可以視作俄羅斯在不同發展階段民族文化的映像和積淀。從2002年起,包括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等在內的12個國家加入歐盟,共同認可一種盟內貨幣—歐元(евро)。該詞是通過對Европа一詞截短而成。在20世紀初它只是英語中的一個前綴,后來進入歐洲其他語言中,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傾向。政治、經濟局勢、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全球化加速了國際性語素復雜化、普及化的進程。俄語對евро的借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鑒于這一詞素構詞能力的迅速提升,所構之詞屢見于旅游、經貿、建筑、服務、醫療、交通等各類話題。到了90年代中期以獨立名詞的身份被加以借用。Евро已經超越了詞語本身的限制,成為多義性的象征,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聯盟的象征。背景知識溯源將詞匯教學置于廣闊的空間與平臺,給學生以啟迪,拓寬了他們的思路和想象域,收效可想而知。

2.應用語義場理論

曾選取“樹木/植物”這組形象語義場,該場又可以描述成幾個子場。所有列入的形象單位具有語義“樹木/植物”的本義,而轉義旨在對人進行各個方面的評價性描述。圍繞主話題呈現詞匯,進行詞匯訓練。這種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語義場理論的思想。

3.采用圓周制教學法,擴展層級主題鏈

教學圓周是教學法文獻中常用的術語,借自數學同心圓概念,表示同一平面上同一圓心而半徑不同的圓。俄羅斯語言學家據此提出的圓周制教學理論借用同心圓的概念使教學層層深入,圓心是貫通性文化主題—與人類現實某一重要的領域相關,在內容上圍繞同一主題、具有提出問題性質的的教學材料,它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并執行組織功能,按照一定的層級構成,具有高度的語言、交際和文化價值。在詞匯層面表現為語言單位的集合。彭文釗博士在《如何進行主題文化概念的課堂教學?———以概念的圓周制教學為例》一文中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解讀:在第一級教學圓周的構成上,包括孤立的詞匯、成語和格言組成。基礎詞匯的構成形式是詞匯表,是核心結構,量小而抽象。第二級教學圓周形成語言文化場的中心結構。這是根據文化主題給出的不單單是一個個的詞,二應當是詞匯群組,沃氏稱之為詞匯語義群組ЛСГ,它是有共同語義和共同稱名的詞匯、成語、格言單位的集合,包括派生的限定搭配和述謂搭配。第三極教學圓周給出的是包括專門、專業或術語性詞匯,涵蓋文學、藝術等更加寬泛的領域。三級的教學目的依次為實現交際—專業提升—擴展領域。應當指出,貫通主題在實際教學中得以實現,但是它的重要性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借用圓周制教學以及貫通性文化主題的概念,有助于挖掘和凸顯俄語詞匯文化內涵。它構建出新的途徑和模式,揭示詞匯擴展的內在機制和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俄語詞匯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