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原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5:46: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原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學理論的教學與學科發展
進入1990年代中葉后,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隨著教育產業化,各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使藝術學生的招生數量大增。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又新建一批藝術學院,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原專科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全日制本科學院,上海大學建立美術學院,湖北藝術學院分開為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此外,幾乎所有的有一定規模的師范大學和師范學院都恢復和增設藝術學院、或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與此同時,綜合大學也看到藝術學學科發展的光明前景及藝術學生報名人員踴躍和收費較高的經濟效益,紛紛開辦藝術學院。90年代成為中國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的第二個高峰。90年代以來,以北京地區為例,綜合大學與理工商農林礦等大學紛紛增辦藝術學院。如北京大學在原藝術系基礎上成立藝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增設新媒體藝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設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北京林業大學最近成立藝術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設計珠寶藝術學院、中央財經大學設立藝術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設立徐悲鴻藝術學院,現改為藝術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北京商學院等,均設立了藝術設計學院,此外,還有北京服裝學院等,由于社會經濟、商業、工業、廣告、信息新媒體、建筑等的發展,對設計人才空前需要,各大學看準這一機遇,紛紛以設計為切入點,開始組成藝術學院。所以,中國的第二次藝術教育高潮,是由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而設計藝術正是連接藝術與社會經濟的橋梁,所以各個綜合大學以藝術設計為切入點建立藝術學院就是合乎邏輯的事情。北京其他藝術院校也在發展。中央美術學院每年招生一千多人,在原來造型藝術基礎上,又新建了建筑學院、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底合并到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建立研究型大學的統一要求,使清華美學院成為全國唯一沒有擴大本科招生的藝術學院,現本科招生的數量每年仍控制在二百四十人左右,分為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藝術設計、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陶瓷藝術設計、金屬工藝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及繪畫藝術、雕塑藝術、藝術史論等專業。清華美院一方面發揮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設計藝術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在美術學方面也加快步伐發展,建立了繪畫系和雕塑系。
在搞好本科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碩士生的培養。清華要求本科生與碩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華美院美術學原二級學科2003年建立博士點,在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當代藝術研究及公共藝術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張仃、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包林、陳輝、劉臨等教授為導師,在全國率先招收繪畫藝術創作與研究的博士生,培養了繪畫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的高級人才。2000年,清華首先由張仃、吳冠中、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等教授開始招收“繪畫博士”時,當時曾引起非議和討論,并受到有關兄弟院校的反對,現經過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養,已畢業約50名繪畫博士研究生,他們分別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工作,在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清華建立起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復合型博士生培養的教學機制,而原反對清華招收繪畫博士生的單位也開始招收繪畫博士生。現有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均在繪畫博士招生與培養方面積累了經驗,適應了社會文化與高等教育發展對高層次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人才的需求。清華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許正龍教授為首,開始招收與培養雕塑藝術創作與雕塑理論相結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嘗試。與此同時,清華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術學博士點后,在美術歷史與理論研究方向招收和培養博士生。2004年國家批準清華設計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現已招收和培養了近五十名藝術學博士后人員,開展藝術學相關課題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應的科研成果。
2011年,經國家批準,藝術學由原來文學門類下屬的一級學科上升為和文學門類并列的藝術學門類,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藝術學門類下屬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舞蹈學、影視戲劇學及藝術學理論五個一級學科。這次學科升級和調整,為藝術學各部門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藝術學各部門及藝術學理論如何發展,取得新的創造性成果,也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現,對于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各個層面,如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與科研及學科建設方面還有諸多工作要做。我國在民國時期興辦藝術學院,以美術和音樂為主,主要培養美術與音樂創作人才及師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專、北京藝專、國立杭州藝專,都主要培養國畫、西洋畫、雕塑等創作人才及美術師范教育人才,均沒有設理論專業。但為各專業開設有中國美術史(或中國繪畫史)、西洋美術史(或西洋繪畫史)、及藝術概論、美學等主要藝術史論方面的理論基礎課。有的綜合大學哲學系偶爾也開設藝術理論或稱藝術學課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學宗白華先生在哲學系開設過藝術學的基本原理課程。新中國成立后,在民國時期藝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藝術學院,仍以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創作與表演為主要教學任務,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個美術史系,開始招收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藝美院成立藝術史論系,開始招收工藝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招收音樂學方面的本科生。“”結束后,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當時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招生,創作與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均同時進行,而在藝術博士生招生和博士點審批方面,主要是理論方向,如美術史論、音樂學等,改革開放以來培養的碩士、博士生,現已在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化教育部門發揮重要作用。目前的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以上的學科發展基礎,這使我們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良好的學科根基。無論是美術史論、音樂史論本科生招生培養,還是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等學科的碩士、博士生培養工作,都為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教學、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文學學科和哲學學科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民國時期的綜合大學都設有文學系和哲學系。新中國的綜合大學,文學和哲學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國古代的詩論、文論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且詩、書、畫常常聯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詩文理論和書畫理論呈現出互補互證的狀況,如南朝齊梁時期有鐘嶸的《詩品》,謝赫的《畫品》、庾肩吾的《書品》,詩書畫三品同時出現,相映生輝,這說明我國古代的書畫理論和文學理論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的文學理論常常用“文藝理論”加以代替。在中國文學一級學科中,現在所設的二級學科“文藝學”,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們都稱為“文藝理論”,即使現在的“文藝學”,也沒有稱“文學學”或“文學理論”,而是將“藝”包括進來,稱為“文藝學”,這個名稱說明,無論是“文藝理論”還是“文藝學”,在研究文學理論時,都是注重對藝術理論的關照。反過來,我們的藝術學理論研究也要關注文藝學或文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在我國文藝理論或文藝學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礎和豐碩的成果,常常在文學藝術思潮與理論的研究中,文學理論處于前衛狀態,他們在觀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藝術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鑒。所以藝術學學科雖然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但不要絕對分開,借鑒文學理論的成果來發展藝術學理論,對藝術學學科建設是大有益處的。況且諸如戲劇戲曲理論、電影電視藝術理論,都是文學學科和藝術學學科共同關注和研究的對象。所以在中國文學理論和藝術學理論的聯系,是一種客觀的歷史存在,我們要續接歷史而不是割斷歷史。
藝術學和哲學美學的關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學學科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但仍從屬于哲學。后來德國美學家馬克斯•德索想將藝術學從美學中分離出來,單獨建立藝術學,但藝術學和美學哲學仍割不斷。黑格爾曾將美學稱為藝術哲學。哲學要研究人的思維和意識精神活動,主要有三大塊,一是認識論;二是宗教論;三是藝術論。藝術是人的精神創造活動,是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學家也是藝術學家。而美學更要研究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和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藝術是人類和自然審美關系及人的審美理想的最高表現,美學如果不研究藝術,其領地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朱光潛先生要求不通一藝莫談美。北大幾位美學大家對藝術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華、鄧以蟄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空間意境和審美形式有精辟見解,朱光潛認為其代表作不是《文藝心理學》和《西方美學史》,而是《詩論》,宗白華、鄧以蟄的學生劉綱紀結合中國書畫來研究中國美學史,著有《謝赫六法論》、《書法美學簡化》、《書法美》、《文征明》、《黃慎》、《龔賢》等書畫研究專著。他們能從哲學與美學的高度來審視藝術學問題,提高藝術學的理論思維能力。在我國,藝術學學科和美學學科雖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在美學研究中也離不開對藝術問題的研究。我國綜合大學哲學系及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研究所,或文學系中,往往都設有美學教研室或美學研究室,從事美學研究有一大批學者,他們對中外美學史及藝術理論的研究均有可觀的成果。因此,我們從事藝術學理論的同仁應加強同哲學美學學科的聯系,以期在哲學美學思維方法、思想觀念上,借鑒其研究成果來發展藝術學理論學科。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藝術學學科發展過程中,和西方航海擴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社會學家與藝術學家,對一些新發現島嶼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進行科學考察與人類學調查的同時,對這些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也進行了考察,他們運用了人類學、民俗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和藝術作品,取得一些藝術學研究成果,諸如德國學者格羅塞的《藝術的起源》、法國學者布留爾的《原始思維》等,藝術學在十九世紀后期的發展,正是靠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和藝術人類學來推動的。所以今天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應考慮交叉學科對本學科發展的作用,注重運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歷史學等學科的方法來進行藝術學的研究,開拓藝術學的研究新領域。我國當代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視將民間藝術研究同藝術學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在民間藝術學研究和民間美術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藝學論綱》等多部專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還建立了民間美術博物館,這都為藝術學理論研究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民國時期《教育雜志》對西方藝術教育的傳播
【摘要】《教育雜志》從1909年創刊至1948年停刊,譯著了許多先進的西方藝術教育理論,是研究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重要史料。其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經歷了轉譯日文到直譯歐美國家文章的過程,刊載的藝術教育理論包括教學方法、各國學校實踐考察報告、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內容。文章通過對《教育雜志》中的西方藝術教育理論文章的分析、總結歸納,闡述了雜志在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途徑和傳播內容兩方面的特點。
【關鍵詞】《教育雜志》;西方藝術教育理論;傳播途徑;傳播內容
民國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時期,大量獨立媒體在這一時期出現。在諸多媒體報刊中,影響深遠的以“研究教育、改良學務”為辦刊宗旨的《教育雜志》為其中之一。《教育雜志》共發行33卷328期,在這300多期刊物中,涉及藝術教育的有100多期。而這些與藝術教育相關的內容,近一半是對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教育雜志》對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有其顯著特點。
一、《教育雜志》中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途徑
《教育雜志》中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經歷了從日文轉譯到直譯歐美原文的過程。在第二任主編朱元善領導下,《教育雜志》開始翻譯和傳播西方藝術教育理論。上世紀20年代之前,我國對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翻譯,主要以日本為媒介,大都是通過日文資料轉譯而來的。《教育雜志》刊登的第一篇西方藝術教育理論文章,是發表于1912年4月的第四卷第一號“學術”專欄的《藝術教育之原理》。根據文學家茅盾的回憶,朱元善主要依靠許多日本的教育雜志編撰《教育雜志》。朱元善通過日文中的漢字猜想內容,認為可用,便圈出請館外人翻譯,然后重新編寫,不注出處,署名“天民”發表。這時的翻譯還比較單一,內容也較少。20年代后,一大批留美學子回國,他們在國外接受教育并獲得了較高學位,這批兼備專業才能和翻譯才能的學子回國,為翻譯和傳播西方理論提供了人才支撐,這其中就有知名藝術家、教育家豐子愷和葉圣陶。從此,《教育雜志》對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譯著更加全面,相繼出現了專門譯介西方教育的欄目,如“歐美教育思潮”“世界著名教育雜志摘要”“歐美教育雜訊”“世界教育新潮”等,開始較大規模地、系統地譯介西方藝術教育理論,介紹西方先進的教育方法和實踐活動。
二、《教育雜志》中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傳播內容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究
音樂是人類重要的藝術形式,也是人類教育的基本要素。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音樂教育自古以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于人的智慧開發、情感培養和道德教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素質教育大旗的拉起,我國越來越強調教育應該向個性化、多元化的模式發展,應當把有利于培育學生個性修養和獨立思考的教育資源引入國民教育,音樂教育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目前人們對音樂教育的作用和操作都缺乏合理、系統認知。大家通常將音樂教育視為單純樂理知識的教授,甚至簡單的等同于學習唱歌,習得一門樂器演練技巧等,從而沒有針對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方法等基礎性問題進行專門的探討和研究。在此背景下,由任志宏、張昆編著的《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年版)對于音樂教育的地位、意義、作用,尤其是對音樂教育的方法進行系統而專業的思考和探索。該書的研究成果對于從事音樂教育研究和音樂教育事業的人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該書具有以下三點特色:
一、準確把握音樂教育研究的內在本質和多元特征
音樂教育研究是該書的中心議題。該書開篇便系統闡述了音樂教育研究的本質和特征。首先,該書站位于繼承與創新的交接點闡述音樂教育學研究的范圍。該書引用權威名家和經典著述的論述,廓清音樂學和教育學的學科內涵與外延,并在此基礎上清楚闡明音樂教育學與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突出此門學科的歷史傳承性和學術創新性,不僅明晰了音樂教育學的研究范圍,而且強調音樂教育學的全新眼界和姿態。其次,該書結合我國音樂教育現狀指明音樂教育學研究的價值。該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闡述了音樂教育學研究對于音樂教育科學規范化的建設意義;結合我國音樂教育的機制和形式,從音樂教師的積累與拓展和音樂教材的完善兩個方面,指明音樂教育學研究對于完善學科建設的推動性意義;結合音樂教育的多元性特征,從構建音樂教師的雙重身份的必要性出發,闡述音樂教育學研究對培育音樂教師隊伍的長遠性意義。最后,該書從多維的視角點明音樂教育學研究重點的多元性特征。該書著眼于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音樂教育學研究的研究重點予以清晰標示。就研究領域的性質而言,該書強調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研究在重難點把控上的相關性和差異性,并就研究范圍的廣義方面和狹義方面,闡述音樂教育研究的側重點。不僅如此,該書還從哲學與科學的不同視角以及定性和定量的不同研究方法出發,廓清音樂教育研究重點的多元性和變化性。
二、全面展現多樣化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和操作要點
該書深入探索了音樂教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一方面從宏觀層面指出音樂教育研究定性與定量研究的雙重性特征;另一方面從微觀層面展現音樂教育研究的多樣化特征。該書根據事物的質量特征,以認清事物的固有屬性為目的,主張將基于自然主義和闡釋主義的方法論引入音樂教育研究,通過強化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雙向交互作用,達到對音樂的內在機理和規律的整體性理解。同時,該書強調在對事物進行定性研究時,應避免研究人員現有的文化價值偏見,避免先入為主,片面或歪曲對象的真理。該書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將音樂教育研究與定量分析的方法結合起來,全面論述定量研究的含義、用途和局限性,并重點介紹了音樂教育研究中定量分析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對定量分析的綜合方法做了一定介紹,進一步刷新了人們對音樂教育研究定量分析的認識。此外,該書從微觀層面,從多維度、多層次的角度具體講解了音樂教育研究中的各種方法。首先,就定性研究而言,該書介紹了包括文獻研究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等在內的九大方法。每種方法的講解做到了言簡意賅、準確具體,既澄清了方法的機理和原則,也列舉了大量的案例,說明每一方法的具體操作方式、步驟和流程,可謂系統而全備。其次,就定量研究而言,該書著重介紹了問卷調查研究、比較研究、教育統計和混合研究四大方法。圍繞每一方法,不僅從總體層面指明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領,而且從具體層面剖析它們的優勢和局限,詳細介紹其設計原則、應用原則、使用目的和使用步驟等。
三、系統剖析音樂教育學專業論文撰寫要領
現代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剖析
摘要:傳統教育理論對教師的定位往往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度來考察教師的工作能力。實質上,教師還肩負著傳播科學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尤其是在當代大經濟、大科學、大文化、大教育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趨勢下對現代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多方位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現代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展開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師教學理念科研能力和諧關系
美術教育處于藝術和教育的交緣領域,既有藝術屬性,又有科學的內涵。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門學科,所以作為現代美術教師,在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下,必須具備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術教師要體現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從藝術創作和科研論文撰寫上體現,也可以是藝術實踐,或體現在所教學生的藝術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的科研范疇主要有繪畫藝術、論文撰寫和美術教育等領域。
畢業論文大綱設計思考
一、置換課程與一體化設計的關聯緣起
何謂置換課程?何謂一體化設計?本文所關涉的置換課程與一體化設計之間有著怎樣的緣起和關聯?這是思考的基點,首先審視二者的關聯緣起。《安陽師范學院關于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5版)的指導性意見》,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發展戰略定位,秉持以人為本、助生成長的理念,以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導向,立德樹人,育人為本,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分類培養四類人才———基礎教育師資、行業企業人才、學術后備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在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上以培養“愛教之心、懂教之理、會教之能、善教之藝的扎根基礎教育的優秀人才”為目標,實施卓越培養計劃,創辦“彰德名師培育坊”,實施卓越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壓縮學分學時,以“新”“精”“實”為原則,適當減少課堂講授學分學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構建分段分類培養新體系,實行“121”學程分段培養模式———第一學年主要進行通識教育,第二、第三學年主要進行專業教育,第四學年主要進行集中的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不僅實踐教學的學分及其比例在人文社科中占到24%、理工科占到32%,實踐教學內容也增加到了10個環節———軍訓、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的課程實踐、學年論文、課程設計、項目課程、專業實訓、專業(教育)見習、專業(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金工(木工)實習,而且創新性地設置了實踐教學年。在師范類專業,為了切實強化教育職場的實習教師的道德成長和切實提高師范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促進師范生的師德與師能共進,安陽師范學院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校—校(園)深度聯合,在第四學年一體化設置了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畢業論文(設計)不少于10周,各專業校外實習不少于12周,實習期間可完成1-2門置換課程。本文中的一體化設計與置換課程緣起于此,即置換課程是一體化實施過程中的必然要素,一體化實施順暢有效必須借由置換課程的設計與落實。
二、一體化設計與置換課程之關聯實質
一體化設計需要置換課程,置換課程助推一體化設計。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里的“一體化”設計對師范類專業而言,專指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但在更大的范圍內,安陽師范學院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包括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因此,也表述為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是以高校和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等合作伙伴關系為依托,通過雙方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在雙方導師的共同指導下,畢業生在真實、復雜、豐富的實習情境中,發現問題,在反思問題中開展行動研究,緊貼實際,真題真做,以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畢業作品、調查報告、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深度融合,促進畢業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創新精神培養”[1]的一種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的設計形式。對師范類專業而言,就是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即師范類專業的大四學生在中小幼實習基地校(園)進行為期一個學年的教育實習過程中同時進行畢業論文的設計、調研和撰寫,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在同一個時空進行,同樣的指導教師。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的“一體”,主要是指時空一體、指導教師一體與指導過程一體。一是時空一體。論文選題是在教育實習的實踐過程中對所遭遇到的真實教育教學問題進行聚焦、斟酌、醞釀和選定,然后設計問卷或訪談提綱以進行調研和訪談;二是導師一體。即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共同為實習生安排、配備指導教師,且共同指導實習生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三是指導過程一體。即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同時指導實習生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負責指導實習生在師范院校實習前的教育實習準備與畢業論文選題,同時還要指導實習生在實習基地學校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實習生在實習基地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指導和管理。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不僅成為安陽師范學院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亮點和特色,也作為安陽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在《中國教育報》上以《問題導向培養“接地氣”優秀教師》[2]為題進行了報道。但是,這里也存在著問題和風險點,即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一個學年的實施過程中如何有效管理?如何扎扎實實地有效推進?如何避免“放羊式”教育實習?如何達成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的初衷和實習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師德師知師能”共進的目的?置換課程的有效設計和實施是一個重要抓手。置換課程究竟指的是什么?置換什么?或以誰置換誰?哪些可以作為置換課程?置,即擱、放、安放、擱開、購置、布置、設立。197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將置換解釋為“一種元素把某種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置換出來。”[3]《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除上述解釋外,還增添了一項關于“置換”的解釋,即“替換:通用件是可以互相替換的。”[4]《辭海(縮印本)》將“置換”解釋為:“數學名詞。n個不同元素一個排列變成另一個排列稱為‘置換’。”[5]百度百科將置換這樣解釋:“意為替換或指一種元素把某種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換出來。應用于化學、商業、數學。”[6]簡言之,置換就是一個替換另一個。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中的置換課程之“置換”,主要意思是時空置換,指導方式置換和學習方式置換。首先是時空置換。即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一個學年的過程中,僅僅滿足于進行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還不夠,在教育實習這個實習基地現場還必須具體設置幾門服務于卓越教師培養的課程,包括師德養成、師知扎實和師能鍛煉的教師職業必須修習的課程,以培養中小幼教師的良好師德、扎實師知和過硬師能,涵養教師氣質。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含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7]正像有學者所說:“教師職業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職業生涯中,通過不斷地反躬自問、不斷地總結、不斷地調整去實現。實踐和反思是教師道德修養實現的關鍵。”[8]其次是指導方式置換。校內校外結合,主輔制轉換。師范生在師范院校主要由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指導,作為實習教師在實習學校實習后置換為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與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雙方共同協作指導;再次是學習方式置換。師范生在師范院校的學習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在實習學校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具體學習方式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理論與實踐統一,主要以實操為主。基于此,所謂置換課程,旨在配合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所設置的與基礎教育實踐和教師專業發展緊密聯系的教師禮儀練習、書寫技能實踐、說課技能訓練、教師基本功實踐、教學名師觀摩、地方基礎教育調查研究等教育實踐類課程。置換課程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涵養師范生的教育情懷,強化師范生的教育知識,培養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同時,也使得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真正落在實處,避免實施過程中的虛浮、形式化和學生無所事事而導致的指導真空現象。可見,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過程中的置換課程主要是在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與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共同合作指導下,校外與校內、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師范生在實習學校的時空中,選修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置換課程2門以上,由雙方指導教師共同聯合指導,由師范院校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所給予的成績評定進行最后考查評定,給出成績,完成規定學分,達到預期目的一種課程實施方式。然而,既然作為課程設置,就必須有其相應的教學大綱以作為具體實施的指導性文件。
三、置換課程教學大綱的設計個案
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相關聯。課程標準是“以綱要的形式規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標準性文件。”[9]課程標準一般包括說明和本文兩個部分。說明部分主要概述課程的目的、性質、任務和選擇具體內容的依據等,本文部分主要列出教學內容的章節標題、內容要點及授課時數和學分安排,以及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學參考書目和現代教學技術指導意見等。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之間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新中國成立前稱為學科課程標準,新中國成立后學習蘇聯改稱教學大綱,后隨著教學計劃改為課程計劃,教學大綱也改為課程標準。”[10],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過程中,設計置換課程并進行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制訂,從理論依據來說,主要依據的是泰勒原理。美國阿爾夫?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提出了“泰勒原理”:“1.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4.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11]簡單說,泰勒原理包括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和評價學習結果。據此,置換課程教學大綱需要從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課程實踐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從實踐取向理念上說,《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將實踐取向作為重要的教師教育課程理念,“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教師教育課程應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體現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參與和研究基礎教育改革,主動建構教育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引導未來教師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12]也就是說,師范院校的實習生在實習學校的實習場域的真實情境中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職場的真實場域中,促進教師道德成長,鍛煉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逐漸形成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從這個角度上看,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一個學年的時空中,設計教師教育類的置換課程十分必要。從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來看,這里的置換課程既要設計畢業五年后的一般課程目標,又要設計畢業時必須達到的課程要求。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時覆蓋的要求,包括“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四個方面要達到合格、一流標準,從而監測、規范和引領師范類專業的發展,進而建設一流的教師教育,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指標所關涉的“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溝通合作”或“師德規范、教育情懷、知識整合、學習設計、技術融合、班級指導、綜合育人、自主學習、國際視野、反思研究、交流合作”,如何落地達現?僅靠師范院校內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同時依憑大實踐教學體系。在安陽師范學院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所創設的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實施過程中,需要面向基礎教育類的置換課程助推師范類專業認證目標的落實。亦即從性質上講,以基礎教育師資需求為導向、以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的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的合格性認定和卓越性認定,為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過程中的置換課程的實施催生了需求。依據以上分析,以“教學名師觀摩”課程為例,其教學大綱設計為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敘寫、課程內容、學時分配、課程實踐與教學評價等幾個部分。具體如下:(一)課程性質及任務。教學名師觀摩課程是安陽師范學院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所設置的專業教育平臺上、個性拓展模塊中的基礎教育人才類的一門置換課程。該課程依據實踐取向理念,基于前期所學的教師教育理論知識,在教育實習場域中,通過師范學院和實習學校雙方指導教師的指導,尤其是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現場指導,對教學名師的職業道德、備課、上課、班級管理、師生互動、名師工作坊建設、科研教研等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學研究活動進行觀摩學習和實踐。主要以“校內校外”“理論實踐”“線上線下”“名師帶徒”等方式進行,內容包括學名師德、聽名師課、跟名師管、參名師坊、讀名師書,寫名師得等方面。通過全面向名師學習,體悟名師的高尚師德境界,感受名師備課、上課、作業設計、班級管理藝術,學習名師的教學技能和做人處事的態度方法,達到全面提升教師教育綜合素質和綜合教學能力的目的。(二)課程目標。1.學名師德。了解教學名師的成長和發展歷程,向名師學習敬業愛生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師德。2.聽名師課。向名師學習教學技能,提升教學能力。包括備課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師生溝通能力、學習評價能力、板書能力、組織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等。可以通過線上進行,也可通過現場聽名師課進行。3.跟名師管,向名師學習班級管理、與學生家長溝通以及班主任工作的藝術。4.參名師坊。參與名師工作坊,跟隨名師的工作坊活動向名師學習教學研究和團隊管理能力。5.讀名師書。通過閱讀教學名師的隨筆、文集、教學案例等,向名師學習。6.寫名師得,記錄學習筆記,撰寫學習名師心得,樹立爭做名師的理想。(三)課程要求。1.學名師德。通過接觸名師,觀察名師,名師帶徒等形式,主動學習名師的優秀師德品質。跟隨名師,了解名師的成長歷程,領會名師的成長軌跡及突出的師德故事,領會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師德。教學重點:學習名師高尚的師德。了解名師,研究名師,具有向名師學習的愿望,堅定地向名師學習。教學難點:發現名師的高尚師德,產生內在的學習愿望,并能學習到名師的師德。2.聽名師課。通過跟隨名師學習備課和聽評課,全面向名師學習。尤其是向名師學習教育教學的能力,包括備課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師生溝通能力、學習評價能力、板書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控場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等。教學重點:向名師深度學習、全面學習。聽名師指導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教學難點:全面學習教學名師的教學能力。3.跟名師管。跟隨名師,向名師學習時間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管理、班級管理等藝術,學習名師與學生以及與學生家長溝通的能力。教學重點:向名師學習課堂管理和班級管理藝術。教學難點:學習名師的課堂管理和班級管理藝術。4.參名師坊。參與教學名師工作坊活動,學習名師工作坊的運行方式,跟隨名師工作坊活動向名師學習教學研究和團隊管理能力。教學重點:追隨名師,學習名師,積極參與名師工作坊的建設工作,向名師學習教學研究和團隊管理能力。教學難點:參與名師工作坊的教學研究活動。5.讀名師書。通過閱讀教學名師相關隨筆、教學優秀案例、教育教學文集等,深入、全面地向名師學習。教學重點:閱讀名師作品或案例。教學難點:全面、深入地學習名師。6.寫名師得。通過向名師觀摩和全面向名師學習。寫出名師觀摩筆記,一學期不少于9次,撰寫名師觀摩心得體會,每學期1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并交由教學名師和教育實習指導教師批閱指導。教學重點:及時記錄和整理名師觀摩筆記,撰寫名師學習心得。教學難點:完成并上交名師觀摩筆記和名師觀摩心得,并交由教育實習指導教師批閱。(四)課程學時分配。(五)課程的實踐教學要求與內容。置換課程是在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過程中、主要在實習學校偏重實踐的課程類別,因此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很大。教學名師觀摩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實習學校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監督指導和管理下進行,整個課程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實踐為主,在跟隨教學名師學習的狀態下進行。實習生在師范院校進行實習準備時主要由師范院校指導教師指導為主;實習生在實習學校作為實習教師實習時,主要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指導,師范院校指導教師監督,實習教師自主學習和主動實踐;在實習學校實習結束回到師范院校后,由師范院校指導教師指導實習生進行“實習回來話實習”的實結活動,這個階段由師范學院實習教師根據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所給予的實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實習生在實習學校參與名師觀摩的次數、記錄名師觀摩的筆記數量和質量、撰寫名師觀摩心得的質量等總體情況,對實習生在實習表現和實習成果做出成績評定。具體如下表:(六)考核與成績評定。本課程主要屬于實踐類課程。根據“學生為本”“自主學習”的理念,采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名師帶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師范生未到實習學校實習前,主要以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指導為主,同時結合線上教學,讀名師書,觀名師課;師范生在實習學校作為實習教師實習期間,主要在師范院校指導教師的指導下,以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監督帶領實習教師跟隨教學名師學習觀摩,進行名師觀摩課程的主要教學活動;師范生作為實習教師從實習學校實習返回師范院校以后,主要進行“實習歸來話實習”的教育實結評定環節。這一環節以師范院校指導教師為主,主要根據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對實習教師給予的現場評定進行總結性評價。1.考核方式。考查。根據多元評價、發展性評價理念,采取多種方式評價。將校內指導教師評價、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評價、實習教師自評價、同一實習學校的實習生互評價等相結合的方式,兼顧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校內準備階段和理論指導階段主要由校內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的指導教師負責實施評價,實習學校實習期間主要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切實根據實習生在實習學校參與名師觀摩的真實情況的記錄而判定。最后指導成績由校內指導教師根據自己指導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情況以及最終學習結果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評價而判定該門置換課程的成績。最終成績以百分制記分法記分。2.考核標準與比例。校內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主要由校內一體化指導教師進行評定,占20%;實習學校具體對名師的觀摩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評定,包括聽名師課和參與名師坊次數占20%,記名師觀摩筆記占20%,撰寫名師觀摩心得和教學名師觀摩報告占40%。3.考核與成績評定檔案。這里的檔案包括聽名師課記錄、學名師德體會、參名師坊筆記和最終不少于3000字的教學名師觀摩報告。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材料上必須有師范生所在的師范院校指導教師和師范生所參加的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簽閱的審核意見,同時必須有實習學校的書面鑒定等。總之,置換課程是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設計的產物,沒有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也就沒有置換課程,沒有轉換課程,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也難完整。置換課程能夠豐富和充實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促進一體化有效扎實地落地成功。只有做細做實做好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促進“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13],才能真正提高教師教育質量,促進卓越教師的培養。
小議當今美術老師必備的素質
摘要:傳統教育理論對教師的定位往往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度來考察教師的工作能力。實質上,教師還肩負著傳播科學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尤其是在當代大經濟、大科學、大文化、大教育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趨勢下對現代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多方位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現代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展開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師教學理念科研能力和諧關系
美術教育處于藝術和教育的交緣領域,既有藝術屬性,又有科學的內涵。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門學科,所以作為現代美術教師,在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下,必須具備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術教師要體現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從藝術創作和科研論文撰寫上體現,也可以是藝術實踐,或體現在所教學生的藝術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的科研范疇主要有繪畫藝術、論文撰寫和美術教育等領域。
世紀電視傳媒管理論文
論文提要
本文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從80年開始為提出問題階段,從84年開始為理論準備階段,從93年開始為框架建設階段。本文認為,由于有了前兩個階段,我們完全有理由、有條件立即開始電影美學理論框架的建設工作。這不僅是國內電影美學研究進程的一種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國電影對于中國電影理論的一種期待。
評定一個學科的發展程度,大致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察:學科界定是否清晰、方法論基礎是否扎實和理論框架是否穩定。考察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狀況,也應當如此。在這里,學科界定往往成為一件十分關鍵的事情。學科界定不明,一切都無法進行。電影美學思想不能與電影美學劃等號。這一點已為國內電影理論研究的歷史所證實,亦應為深入的學理探討所明辨。
確立(或界定)一個學科,實際上就是提出一個問題。美國學者霍蘭德提到:“事實上,現代物理學家--不妨說,現代科學家--已經不再將大自然想象為獨立于觀察者而運行的一架機器。相反是我們就大自然提出的問題決定我們將在大自然中發現什么。(重點號為筆者所加)物理學家的這一態度,即承認觀測者的作用,已經彌漫于整個二十世紀的知識界。”從回顧和展望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角度,電影美學問題的提出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據上述考慮,我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
提出問題階段
電影美學研究管理論文
論文提要
本文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從80年開始為提出問題階段,從84年開始為理論準備階段,從93年開始為框架建設階段。本文認為,由于有了前兩個階段,我們完全有理由、有條件立即開始電影美學理論框架的建設工作。這不僅是國內電影美學研究進程的一種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國電影對于中國電影理論的一種期待。
評定一個學科的發展程度,大致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察:學科界定是否清晰、方法論基礎是否扎實和理論框架是否穩定。考察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狀況,也應當如此。在這里,學科界定往往成為一件十分關鍵的事情。學科界定不明,一切都無法進行。電影美學思想不能與電影美學劃等號。這一點已為國內電影理論研究的歷史所證實,亦應為深入的學理探討所明辨。
確立(或界定)一個學科,實際上就是提出一個問題。美國學者霍蘭德提到:“事實上,現代物理學家--不妨說,現代科學家--已經不再將大自然想象為獨立于觀察者而運行的一架機器。相反是我們就大自然提出的問題決定我們將在大自然中發現什么。(重點號為筆者所加)物理學家的這一態度,即承認觀測者的作用,已經彌漫于整個二十世紀的知識界。”從回顧和展望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角度,電影美學問題的提出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據上述考慮,我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
提出問題階段
國內電影美學研究論文
論文提要
本文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從80年開始為提出問題階段,從84年開始為理論準備階段,從93年開始為框架建設階段。本文認為,由于有了前兩個階段,我們完全有理由、有條件立即開始電影美學理論框架的建設工作。這不僅是國內電影美學研究進程的一種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國電影對于中國電影理論的一種期待。
評定一個學科的發展程度,大致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察:學科界定是否清晰、方法論基礎是否扎實和理論框架是否穩定。考察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狀況,也應當如此。在這里,學科界定往往成為一件十分關鍵的事情。學科界定不明,一切都無法進行。電影美學思想不能與電影美學劃等號。這一點已為國內電影理論研究的歷史所證實,亦應為深入的學理探討所明辨。
確立(或界定)一個學科,實際上就是提出一個問題。美國學者霍蘭德提到:“事實上,現代物理學家--不妨說,現代科學家--已經不再將大自然想象為獨立于觀察者而運行的一架機器。相反是我們就大自然提出的問題決定我們將在大自然中發現什么。(重點號為筆者所加)物理學家的這一態度,即承認觀測者的作用,已經彌漫于整個二十世紀的知識界。”從回顧和展望國內電影美學研究的角度,電影美學問題的提出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據上述考慮,我把國內電影美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理論準備階段和框架建設階段。
提出問題階段
視覺元素在現代展示空間的運用論文
摘要:本論文是對鄱陽街一帶周邊的商業環境、建筑形式、實用價值、歷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實地考察研究,并結合該區位優勢,定位于中高檔集娛樂、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并對鄱陽街一帶改造后的建筑室內進行設計。本文從展示空間的視覺元素方面著手,探求其室內展示空間中視覺元素如形體大小、形體形狀、色彩等方面的充分運用與體現,分析視覺元素語言在展示空間形象中所占據的位置與影響,說明視覺元素在展示設計中所承載的物質和人文作用。通過對視覺元素在現代商業展示空間中所發揮的重要美學價值,增強商業展示空間中的視覺傳達效應,進而激發人們的購買欲望,實現商業效益。
現代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關鍵詞展示設計;視覺元素;展示空間
現代商業展示設計就是運用人類社會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商業管理手段,通過各種傳播媒體的展示,創造出多變的視覺傳達效應,來完成屬于商業范疇的媒介策劃,進而以嶄新的商品觀念去影響顧客的購物心理,使消費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對商品進行有機的選擇。現代商業展示空間能有效地傳遞企業商品的信息,樹立企業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傳播企業和產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見展示設計是一門綜合學科,同時也是一種宣傳的手段,這一點在商業展示中表現尤為明顯。
本課題是對鄱陽街一帶周邊的商業環境、建筑形式、實用價值、歷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實地考察研究,并結合該區位優勢,定位于中高檔集娛樂、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并對鄱陽街一帶改造后的建筑室內進行設計。本文從展示空間的視覺元素方面著手,探求其室內展示空間中視覺元素如形體大小、形體形狀、色彩等方面的充分運用與體現,分析視覺元素語言在展示空間形象中所占據的位置與影響,說明視覺元素在展示設計中所承載的物質和人文作用。通過對視覺元素在現代商業展示空間中所發揮的重要美學價值,增強商業展示空間中的視覺傳達效應,進而激發人們的購買欲望,實現商業效益。
一、現代展示空間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