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養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0:36: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素養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研究
一、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意義重大
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獨特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和人文精神的科學指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戰略任務和鑄基工程,如何使這一工程貫穿于中小學教育教學全過程,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和解決的重大課題和時代命題。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的關鍵因素是教師,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文化的傳播者、靈魂的塑造者,肩負著傳承文化基因、落實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當代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集中體現,也是當代教師的行為準則。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要立足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應自覺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精華精髓,深入挖掘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夯實思想道德基礎;還要服務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思維方式,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供了強大支撐;更要融入于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氛圍,有利于提振學生的精神力量,有利于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育校園文化內涵。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必須全面提升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將素養內化于道德修養的精神上、外化于教育教學的行動中,進而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境界,對于傳承文化基因和推動文化創新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經濟多元化,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西方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大量涌入,原有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思維方式受到沖擊侵蝕,中小學教師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的現象時有發生,對中小學教師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此外,通過調研發現,中小學教師素養制約、職前教育內容缺失、職后培訓力度薄弱、中小學校缺乏文化建設理念等問題是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中亟待破解的問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中小學教師更加主動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融入血液、鑄入靈魂,從而鑄就學生精神高地,使廣大師生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忠實的踐行者、弘揚者、闡釋者。將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作為培育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支點。中小學教師是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助推社會發展、傳播文明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建議將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納入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激活廣大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將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扎根于心中。全面提升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建設中小學教師學習型工作室。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小學教師崇德修身的重要依據。通過構建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系,牢固樹立以學習促發展的理念,從落實立德樹人的高度出發,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終身追求。創建中小學教師學習工作室,以學科為核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為標準,開展以語言文字、書法、文化經典等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學習,如創建德育工作室、語文學科工作室、歷史學科工作室、美術學科工作室、音樂學科工作室、體育學科工作室等,深入挖掘學科內容,結合學科特點重點闡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既要有理論研究又要有專業素養研究,形成終身學習能力,有序推進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二是著力構建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培訓體系。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隊伍建設是關鍵環節,著力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以中小學教師書法、國畫、誦讀經典古詩文、愛國故事、傳統節日、傳統禮儀、民間藝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優秀傳統文化培訓,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采取“送出去、請回來、網上學”的培訓策略。“送出去”,組織學科教師參加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提高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能力;“請回來”,聘請省內外知名優秀傳統文化名家進行專題講座,舉辦全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峰論壇”;“網上學”,利用“互聯網+”等方式組織教師線上線下學習。構建培訓學分標準體系,科學規劃優秀傳統文化培訓項目與課程,納入培訓學分考核標準,健康、有效、持續地推動教師成長。打造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骨干隊伍。遴選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基礎的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專項培訓者培訓,以期培訓者隊伍盡快掌握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途徑,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傳統教育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創新培訓渠道。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構建課堂培訓和現場培訓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內容和方法,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育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三是切實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充分利用學科教研,整合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內容。組織相關專家撰寫教學評價、教學建議等教學相關內容;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協調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編撰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通俗讀本,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增強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多元支撐。一是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各類宣傳載體,加強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力度,激活中小學教師最深層的學習熱情,尊重優秀傳統文化,辯證的繼承、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科學審視和鑒賞優秀傳統文化,創設濃郁的校園文化傳承環境。通過校園宣傳板、板報、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媒介,利用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構建資源共享的宣傳教育體系,在教師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二是拓展中小學教師學習實踐活動形式。
舉辦高雅藝術、書法、國畫、詩詞等一系列推廣活動,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書畫名家進學校”“體育明星進校園”等工作,聘請書法、國畫、文學、體育等名家進校園,搭建起文化名人與教師共同參與的活動平臺,使廣大教師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提升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珍視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感,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使教師在學習實踐中增強專業素養,服務于廣大在校學生。三是加強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督導。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提升中小學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管理和監督,把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能力列為教學常規視導、督導評估、特色學校創建等重要評估指標。將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教師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定期開展促進教師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學習活動,保證全體教師均能以“知行合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學生作表率,成為榜樣的力量,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影響學生,使教師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文化基因的弘揚者、文化自信的踐行者。
作者:馬龍濤 單位: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調查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校2016級護理專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入選標準:(1)處于臨床實習中后期;(2)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3)已完成護理學基本課程學習。1.2方法。1.2.1研究工具。(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護生性別、年齡、學歷、目前所在科室、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過護理差錯、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實習醫院等級等。(2)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中文版)[5]:該問卷由周宏珍等將美國的醫學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調查問卷(MedicalStudentSafetyAttitudesandProfessionalismSur-vey,MSSAPS)翻譯而來。總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911,各維度Cronbach′sα系數為0.831~0.908,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包括安全文化、團隊文化、差錯報告文化、職業行為經歷、專業問題陳述和實施安全行為意向6個維度共33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安全態度越好、職業素養越高。1.2.2資料收集方法。利用問卷星,將問卷二維碼交由班主任發給護生,采用統一指導語,使護生在充分理解各條目后匿名填寫,之后直接傳給研究者。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2份,回收有效問卷285份,有效回收率為94.37%。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F檢驗及t檢驗,專科實習護生的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調查對象中,以女性居多,占98.25%,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的占76.49%,實習期間未發生護理差錯的占81.40%,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為父母或他人建議的占54.39%,見表1。2.2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情況。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6個維度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安全文化、團隊文化、差錯報告文化、職業行為經歷、實施安全行為意向、專業問題陳述,見表2。2.3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在性別、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過護理差錯、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實習醫院等級因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2.4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針對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以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總分為因變量,性別、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過護理差錯、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及實習醫院等級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過護理差錯及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進入回歸方程(P<0.05),可解釋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的85.2%變異程度,見表4。
3討論
3.1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6個維度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安全文化、團隊文化、差錯報告文化、職業行為經歷、實施安全行為意向、專業問題陳述。在本研究中,護生安全文化及團隊文化維度得分較高,這與段懿[6]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護生關于患者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得好,并且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得到科室人員的幫助,及時解決相關護理問題。護生專業問題陳述維度得分最低,這可能是因為護生剛進入臨床,在工作過程中只是單純完成護理工作,對于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不能及時給予解決,并且由于擔心發生不良事件后被懲罰,從而影響實習甚至護理生涯,對發生的護理差錯不能及時上報;在與醫護或患者溝通過程中,缺乏相應技巧,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部分患者雖然對醫學知識不了解,但會根據網絡查詢結果加以理解,致使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患者認知與護生操作不一致情況。因此,在實習前要加強護生患者安全教育,強化專業知識學習。3.2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的影響因素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問卷得分在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實習期間是否發生過護理差錯、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因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姜艷鑫[7]的研究結果一致。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是影響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的重要因素,這與吳小婷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本研究中,因父母或他人意見而選擇護理專業的學生占比較大,大部分專科護生因就業情況而選擇護理專業,對專業了解得不透徹,并且由于網絡媒體報道的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增多,護士白衣天使的形象受到質疑,價值被貶低[9],因此對該專業的職業認同度低,嚴重影響了患者安全態度和職業素養。護理院校在教育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提高護生對這一職業的認識,重視護生職業興趣培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研究結果顯示,53名護生在實習期間發生過護理差錯,其患者安全態度及職業素養問卷得分與未發生護理差錯的護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這可能與實習護生操作不熟練,服務意識、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護理工作基本安全概念與溝通技巧等有關[10]。由于護生缺乏臨床經驗及相關法律知識,容易發生差錯事故。因此,在進入科室前培養實習生護理安全意識等是實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11]。在帶教過程中,教師要鼓勵護生及時提出問題、反饋問題,加強與帶教教師交流,以盡快適應臨床實習。護生患者安全態度及職業素養問卷得分在是否參加過患者安全培訓或學習過相關課程因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白煜峽[12]等的研究結果一致。白煜峽等人將JCI標準引入護理安全文化建設中,鼓勵護理實習生報告醫療護理錯誤及其他異常事件,通過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實習生對安全事件的應對及防范能力,從而提升臨床護理實習質量,有效保障患者安全。護生通過參加患者安全態度培訓,掌握基礎知識,增加實踐經驗,培養安全意識,提高職業素養。教學醫院及醫學院校要注重開展患者安全教育,開設相應課程,防止一些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不斷提高護生安全意識及職業素養。
提高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思索
摘要: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的整合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保證,是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通過探討信息素養的內涵,分析了影響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誤區,著重探究了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信息素養;大學英語教學;提升;策略
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整合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者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該環境應能支持實現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并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教育信息化順利進行的保證,也是教師自身信息素養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時代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保證,是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最早提出了信息素養這個術語,他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有信息素養的人必須能夠認識到何時需用信息,能夠評價和使用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并將信息素養定義為“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
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第一線教學人員——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四種信息素養:
如何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工程
科技素養是農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民科技素養,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的科技素養不斷提高,但與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成為其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不高、基層組織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農民科學素養水平低下,這直接影響了農村生產力發展,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向城鎮流動的重要障礙;農民技術技能水平偏低,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足一成,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不足1/20,絕大多數仍屬于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勞動者,不僅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也缺乏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接納和吸收能力,這阻礙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提高農民科技素養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息息相關,是培育新型農民和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基礎。科技素養是現代農民素質結構的核心,科技素養水平高低決定著農民學習和實踐能力的高低。提高農民科技素養,有助于農民學習先進文化、掌握先進技術、運用先進經營方式,是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必然選擇。首先,它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提高農民科技素養,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行業選擇機會,有效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其次,它是涵養文明鄉風的基本前提。科技素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民的精神追求、思維方式和思想面貌。提高農民科技素養,能夠幫助農民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建設繁榮和諧的鄉村文明。第三,它是推進民主管理的必要條件。科技素養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強農民的民主管理意識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有助于農民主動維護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建立科學、民主、法治、有序的現代農村社會。
提高農民科技素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有效配合。一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當前應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并相應改革教育模式、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同時,建設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建立農村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二是加強科技培訓,滿足農民的生存發展要求。一方面,順應農民求富、求知、求美、求樂的新期待,建立完善的科學技術培訓體系,組織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促進農業勞動力專業化、非農勞動力職業化、后備勞動力技術化,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另一方面,整合城鄉科技教育資源和各種培訓力量,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立體式、能互動的科技教育培訓網絡。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信息站、圖書室等農村公共文化體系的作用,為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服務。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相關政策支持。政府應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制定扶持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讓更多的農民有機會接受科技教育培訓。四是發揮大眾媒體的宣傳教育功能,激發農民的科技需求。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大眾傳媒對農村社會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向農民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觀念、推廣科學技術。同時,通過大眾媒體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能夠有效刺激農民的科技需求,調動農民提高自身科技素養的積極性。
農民科技培訓實踐探究
摘要: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現代農業發展轉型創新的主要內容,科技是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民是農業生產發展的推動者,農民科技素養對農業新發展的影響深遠。因而我國正在大力推進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實施,致力于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化模式的構建。農民科技培訓是農業新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在實際培訓實踐開展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找到有效的實踐優化措施,本文就關于農民科技培訓的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民科技培訓;實踐;培訓體系
農業在新發展時期更加注重科技技術的應用,科技在農業當中的深入應用,對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并且也是農業新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組織培訓活動對農民科技素養進行培養和強化,是新時期農業科技發展的必要途徑。由于我國農民的文化素養偏低,并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加大了農民科技培訓的難度,需找到培訓的有效方法,切實提升農民科技素養。
1農民科技培訓實踐強化的必要性
1.1能夠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新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在新農村建設當中也包含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有效展開,對農民的科技素養進行培養,促進我國農民文化水平、發展觀念的優化,能夠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充足的動力,促使其建設進程的加快。目前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開展成效與理想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可見對其工作加強的必要性。1.2能夠全面提升農民素質水平。農民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也就是說將農業當成一個“企業”,那么農民就是企業發展的“人才資源”,因而提升農業的發展,對其人力資源專業素養及能力進行強化是非常重要的。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農民共同學習現代農業各項生產技術,以此全面提升農民的素質水平,為我國農業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從而推動農業發展。1.3是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基礎。在新時期的農業發展當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是重點,因而農業發展正在持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模式優化等活動。農民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執行者,農民科技技術水平提升,直接會作用于農業生產科技水平提升,進而優化農業生產的質量與產量。農業生產質量與產量的提升,是一切轉型發展活動的基礎,因而積極開展優化農民科技培訓,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基礎。
2目前農民科技培訓實踐基本情況
全面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
摘要文章解讀了信息素養的內涵,并針對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著重分析了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改善專業教學;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積極構建校園網絡文化。
關鍵詞中職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科學已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后的又一大顯學,信息素養成為創新人才整體素質的重要層面。我國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充實到生產和服務的一線,如果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中職院校學生是獲取、利用信息的重要群體,但由于有些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信息往往難以辨別真偽,為其所用,因此,提升網絡環境下中職學生信息素養顯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素養內涵解讀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7年,信息學專家Palll(,ianrcivik將信息素養概括為一種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并能鑒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本文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主要從兩個層次和兩個維度解讀中職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1、兩個層次:基本信息素養和專業信息素養。基本信息素養是指中職學生平時應具備的關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觀念、意識、知識、技能、道德,這是信息科學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信息素養,主要包括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判斷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在信息的獲取、加工、傳輸、表達過程中遵守的道德準則。
醫師職業素養教學論文
[摘要]醫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已經得到醫學界的公認,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階段不能僅關注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教學,職業素養的教學同樣重要。文章在我國的文化背景下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的職業素養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提出了職業素養清單及適合我國情況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為提高我國住院醫師的職業素養和完善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職業素養;教學
近年來,醫師的職業素養問題已成為醫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培養和加強醫師的職業素養成為醫學教育工作者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職業素養的教育應該貫穿于本科教育,強化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住培),職業素養培塑的關鍵時期就是醫學生畢業后剛開始接觸臨床工作的時期[1-2]。而住培是醫學生成長過渡到合格醫師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就住培學員進行職業素養的培育對促進醫師職業素養的形成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在此時期對住培學員進行職業素養的教學尤顯重要,是住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住培學員職業素養的內涵
住培學員職業素養是一個理論化的概念,更易用崇高的理想主義術語來描敘,反映了人物特征而不是可觀察的行為[3]。但是,近年來很多國家從規范和價值觀出發將職業素養定義為可觀測的行為。如英國皇家醫學院將住院醫師職業素養定義為“住院醫師的一套價值觀、行為及人際關系用來支撐公眾的信任”[4];美國內科學會將住院醫師專業素養定義組成的關鍵要素確定為“利他主義,責任追究,責任追求,卓越,榮譽,誠信和尊重他人”[5]。這些定義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職業素養的教學和評估的實現。雖然各國定義職業素養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且職業素養的部分組成要素也得到了全球醫學界廣泛認可,但是由于不同國家的傳統文化、民族信仰等社會價值觀及醫療環境的差異,全世界對住培學員職業素養尚無明確統一定義[6]。因此每個國家只能根據自身的文化背景及時代需求定義自己的住培學員職業素養。在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等文件的指導下,結合我國文化背景和醫療背景及國內外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國住培學員職業素養可定義為住培學員在進行住培輪轉過程中,從事醫療相關活動時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是住培學員勝任自己崗位所需素養的綜合,是一個動態的有機整體,是住培學員知識、態度和行為的總體反映,其核心要素包括醫患溝通能力、管理及團隊協作能力、終生學習和科研能力、職業態度、醫學法律和倫理的實踐能力等。
2住培學員職業素養教學的方法與內容
軟件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探討
[摘要]針對高校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專業理論、輕職業素養”的現象,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大膽改革,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引入跨國公司專業實訓模式,植入企業化管理,實訓過程全程“浸入”職業素養教育,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開辟了一條“本科后”軟件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較好地幫助本科院校完成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關鍵詞]職業素養;浸入式教學;本科后教育
軟件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又需要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時,要以培養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為主線,設置學生的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重的培養方案。因此,研究“本科后”軟件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職業素養與“本科后”教育
(一)職業素養概念。職業素養是指社會人從事社會工作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通過后天學習與實踐形成的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一般分為顯性職業素質與隱性職業素質兩種。顯性職業素質是可以度量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屬于職業者的表面素質;而隱性職業素質則是由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組成,屬于職業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范疇。(二)“本科后”教育的內涵。“本科后”,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筆者探討了美國大學教育的本科后教育,美國大學教育的本科后教育分成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其中本科后高等教育又分為學術性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種。其中,后者是指各種應用型職業人才的培養,屬于職業教育。本文中的“本科后”教育比較接近后者,主要是指我國普通高校本科生完成全日制在校教育,即將從事與本專業相關工作前在專業機構進行技能型實習實訓的教學活動,它是對高校現有體制下高技能知識型人才培養的一種補償型教學。(三)職業素養在“本科后”教育中的作用。1.為高校育才提供“孵化器”,幫助高校完成“最后一公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優質就業率始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實現優質就業的前提,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激發學生展示職業技能的精神源泉。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對求職者的要求不盡相同,但對職業人的職業素養要求卻是高度一致,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新舊職業更迭,警示高等教育絕不能忽視對大學生個體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素養培養。但我國高校體制下的應屆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職業素養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IT人才并不是純知識型的人才,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與IT企業用人標準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因此,培養本科后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對彌補高校教育“最后一公里”,提升本科院校學生優質就業率具有深遠的意義。2.為學生成才提供“加速器”,輔佐學生邁出“第一公里”。大學生的學習生涯大都在學校圍墻內“三點一線”中度過,學生對外部世界、企業現狀知之甚少,缺乏清晰而穩定的職業規劃,職場意識和觀念淡薄,職業能力明顯不足,大學生對步入社會、走入職場的“第一公里”常常會出現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慌。本科后學生需要正確面對職場、盡快適應職場生涯,成為合格的職場人才,加強本科后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消除對企業的陌生感和對就業的畏懼心理,彌補職業能力不足,全面提升本科后學生職業素養,實現“學校人”向“職業人”華麗轉身,對加速人才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為企業納才提供“助推器”,實現人才崗位“無縫對接”。IT行業最大的特征就是新舊技術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團隊已成為業界在市場競爭的關鍵。因此,在招募人才時,良好的職業素養已成為企業招募和錄用新員工重要指標,對企業而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引進和借鑒,但員工良好的職業素養卻不能在較短時期內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企業唯有集中招募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人員才能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此,加強本科后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能較好地實現高校人才供給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
二、“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的內涵、載體與路徑
飛行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與教育管理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航空行業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飛行專業也成為高校熱門專業。飛行員是航空行業重要工作崗位之一,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術以外,還要具備高素質、高品格、嚴紀律、嚴作風等良好的品質。本文首先分析當前飛行專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當代飛行專業大學生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以及如何做好新時期飛行專業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飛行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管理
我國未來民航職業的飛行員主要從飛行專業大學生之中挑選,因此,飛行專業大學生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但是,目前高校飛行專業招生素質參差不齊,嚴重影響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國內飛行員缺口較大,航空公司為確保飛行人員的穩定,對飛行人員的管理不夠嚴格,飛行人員的職業素養、紀律作風對于民航業的發展十分重要,職業素養在學生階段的養成十分關鍵,為促進我國民航事業發展,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培養飛行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加強教育管理,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
1.當前飛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快速增長的飛行員需求與培訓容量增長緩慢的矛盾。隨著經濟的發展,民航事業也在飛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民航第二大國,并且發展速度還在逐年遞增。在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民航事業對飛行員的需求也在逐年遞增。近年來,我國飛行員培訓機構以及民航飛行行業訓練容量也在不斷加大,但仍然難以滿足民航事業對飛行員的需求。此外,由于教學設施與硬件設備的限制,很多學校和培訓機構難以完成完整的培養訓練,也無法滿足培訓需求,嚴重影響民航事業的發展。
1.2日益提高的學業標準與飛行學生水平差異較大的矛盾。隨著中國民航局與國際民航組織對商業飛行員的標準不斷提升,飛行專業的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在不斷加大。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外,英語水平、禮儀素質等標準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考取飛行執照難度加大。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學校為了滿足民航事業對飛行員的需求,開始擴大招生,學生之間水平差異較大,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培養的方式區分較小,影響培訓質量。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途徑
[摘要]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對于就業和職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該研究以主要發達國家的職業培養模式為參考,通過分析國內高職院校企業文化的主要具體引入路徑,提出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育引入企業文化的優化建議:課堂教學以企業真實案例為模板,教學目標以崗位證書為導向,日常管理以企業標準為準則。
[關鍵詞]企業文化;職業素養;途徑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中所占比例也隨之增大,高等職業院校蓬勃興起并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改革之路,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如何進一步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探索企業文化進入高校的路徑,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體系,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熱點。
一、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企業文化又稱組織文化,從廣義上講,不僅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還覆蓋公司的標識符號、基本理念、日常行為規范、員工的工作風格和各類場合的重要儀式等,可以說是由精神和物質共同構成企業特有的文化形象。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術界和管理界就已經掀起對企業文化研究的熱潮,并一致認為企業要想獲取成功,不能只單純地強調物質或技術層面,而是要重視人的因素特別是組織中的文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提出,最為理想的模式是組織里的每個成員都能理解組織文化。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文化也愈發被重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文化代表著公司的軟實力,它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的生產力,具有激勵、引導、凝聚、協調、規范和輻射作用。文化軟實力正是當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企業間的競爭側重點發生了變化,知識、品牌、文化等軟資源在企業之間的競爭中作用日益突出[1]。
二、學習企業文化有助于學生完成“職業人”的轉換
- 上一篇:慢性病健康管理范文
- 下一篇:兒童心理健康評估范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