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探討
時間:2022-08-16 08:49:37
導語:軟件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高校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專業理論、輕職業素養”的現象,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大膽改革,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引入跨國公司專業實訓模式,植入企業化管理,實訓過程全程“浸入”職業素養教育,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開辟了一條“本科后”軟件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較好地幫助本科院校完成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關鍵詞]職業素養;浸入式教學;本科后教育
軟件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又需要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時,要以培養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為主線,設置學生的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重的培養方案。因此,研究“本科后”軟件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職業素養與“本科后”教育
(一)職業素養概念。職業素養是指社會人從事社會工作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通過后天學習與實踐形成的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一般分為顯性職業素質與隱性職業素質兩種。顯性職業素質是可以度量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屬于職業者的表面素質;而隱性職業素質則是由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組成,屬于職業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范疇。(二)“本科后”教育的內涵。“本科后”,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筆者探討了美國大學教育的本科后教育,美國大學教育的本科后教育分成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其中本科后高等教育又分為學術性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種。其中,后者是指各種應用型職業人才的培養,屬于職業教育。本文中的“本科后”教育比較接近后者,主要是指我國普通高校本科生完成全日制在校教育,即將從事與本專業相關工作前在專業機構進行技能型實習實訓的教學活動,它是對高校現有體制下高技能知識型人才培養的一種補償型教學。(三)職業素養在“本科后”教育中的作用。1.為高校育才提供“孵化器”,幫助高校完成“最后一公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優質就業率始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實現優質就業的前提,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激發學生展示職業技能的精神源泉。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對求職者的要求不盡相同,但對職業人的職業素養要求卻是高度一致,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新舊職業更迭,警示高等教育絕不能忽視對大學生個體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素養培養。但我國高校體制下的應屆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職業素養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IT人才并不是純知識型的人才,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與IT企業用人標準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因此,培養本科后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對彌補高校教育“最后一公里”,提升本科院校學生優質就業率具有深遠的意義。2.為學生成才提供“加速器”,輔佐學生邁出“第一公里”。大學生的學習生涯大都在學校圍墻內“三點一線”中度過,學生對外部世界、企業現狀知之甚少,缺乏清晰而穩定的職業規劃,職場意識和觀念淡薄,職業能力明顯不足,大學生對步入社會、走入職場的“第一公里”常常會出現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慌。本科后學生需要正確面對職場、盡快適應職場生涯,成為合格的職場人才,加強本科后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消除對企業的陌生感和對就業的畏懼心理,彌補職業能力不足,全面提升本科后學生職業素養,實現“學校人”向“職業人”華麗轉身,對加速人才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為企業納才提供“助推器”,實現人才崗位“無縫對接”。IT行業最大的特征就是新舊技術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團隊已成為業界在市場競爭的關鍵。因此,在招募人才時,良好的職業素養已成為企業招募和錄用新員工重要指標,對企業而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引進和借鑒,但員工良好的職業素養卻不能在較短時期內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企業唯有集中招募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人員才能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此,加強本科后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能較好地實現高校人才供給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
二、“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的內涵、載體與路徑
(一)“浸入式”教學的內涵。“浸入式”的原意是指小孩只有被浸泡在水中不斷嘗試,才能學會游泳。“浸入式”教學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在外語培訓中已廣泛使用并發展得較為成熟,國外IT行業也有很多嘗試與實踐,其最大的優點就是職場環境的模擬與仿真,包含浸入環境和學科內容兩個載體要素。“浸入式”教學在本文是指將學生浸泡在將要從事的軟件開發環境中,以仿真的語言、行為、場景,模擬IT行業的作業環境,以此來激發大學生對未來工作的向往與憧憬。引入這一教學原理在IT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二)“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載體。“浸入式”教學包含環境和內容兩大構成要素,本文結合無錫高新區緊缺人才實訓學院的具體實踐案例,就“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展開研究。1.無錫高新區緊缺人才學院的概況。無錫高新區緊缺人才學院是由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無錫高新區及IBM、Oracle等全球著名軟件企業三方共同合作,面向全國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本科后學生,免費為本科后大學生提供實訓平臺和推薦就業渠道,為高校、企業、地方政府提供緊缺人才解決方案。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開設有JAVA軟件開發、移動互聯網開發、物聯網技術應用、新媒體技術和電子商務等實訓項目專業群。2.“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載體構建。一是營造“浸入”環境載體。按照實訓項目的要求,提升實訓室設備配置,按企業化的標準設置“工位式”學習環境,為項目實施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利用實訓學院相對獨立的場所和可展示空間,借助多種形式,張貼各類企業文化標語、勵志故事,宣傳企業經營理念、文化要求和行為規范,以視覺沖擊和文化渲染營造處處是“職場文化”的“浸入”物理環境載體。二是優化“浸入”內容載體。首先,制定滿足IT行業崗位需求的專業方向。通過調研地方產業主管部門,了解產業布局和宏觀發展方向及人才總體需求,以行業需求確定實訓專業方向。其次,研制與職業崗位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深入有關企業,深度調研軟件行業對人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具體要求,據此制定實訓大綱、實訓方案。此外,不斷刷新培訓課程體系。實訓學院配置了既有大型企業軟件開發經歷又有豐富教學培訓經驗的“雙師型”師資,他們擔當本項目的培訓師,把生產一線崗位最前沿的技術和開發工具融合到培訓課程中,真正做到培訓內容與產業發展同步。(三)“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路徑創新。通過設計融入企業文化課程、營造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引入真實商業案例等多維度職業素養課程體系,豐富“浸入式”培養內容,使高校培養出的應用型軟件人才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訓練有素的實踐技能,并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具有能勝任軟件開發崗位需求的職業化能力。1.開發多維度的素養課程,培養優良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指職業人在職場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職業能力和職業責任等要素的總稱,也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場中的具體體現。職業道德的形成并非天生具備,有賴于后天的教育與影響。實訓學院在項目實施初期,就把有關安全、衛生、勞動紀律等剛性要求和制度匯編成“入訓指南”,第一時間下發給新學員,并組織學習,用制度性的職業紀律約束學員的行為。開設誠信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學教育、人文素養教育、禮儀教育等系列課程,組織學員參觀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參加體驗吳文化、感知無錫等主題活動,既提高了學員對區域產業和本土人文的認同感,又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憧憬之情,進而對職場產生樂觀的內生動力,自覺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2.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確立遠大的職業思想。職業思想是職業人對職業活動和工作成就的超前反映,與從業者價值觀、職業期待及職業目標相互關聯,也有學者稱之為職業理想。隨著從業工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職業理想會由初始的朦朧變得越發清晰,由感性變得理智,由波動趨向穩定。實訓學院通過營造職業文化氛圍,讓學生即使身在校園,也能時時處處感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定期邀請高新區企業HR、企業精英和杰出校友,舉辦“職業生涯與職業規劃”“企業忠誠度”“時間管理”“企業文化”等系列職業素養講座,組織典型人物的奮斗歷程與拼搏精神等報告會,讓工匠精神占領學員的心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職業意識、職業自豪感、職業使命感,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確立正確而穩定的職業態度。3.創設企業化的管理情境,形成規范的職業行為。職業行為是職業人對職業勞動的認知、判斷、情感和態度等諸多心理過程的行為反映,也是實現職業目的的基礎。職業行為是由職業人與職業環境、崗位要求的相互關系所決定的,它包括職業創新、職業競爭、職業協作和職業奉獻等多種行為。實訓學院學生的管理組織架構不再是“班干部”模式,而是完全按照企業的總經理、部門經理、開發部、人力資源部等“職務制”設置,讓學生扮演職業人角色。通過在企業工作環境下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將行為和思想指導滲透到日常的學習和工作細節之中,使其盡快適應職業角色,增強職業意識、培養職業行為。通過每周、每月“虛擬工資單”的形式對學員的“工作”加以考核及評價,確定其“工作業績”,培養其職業競爭意識,提升其職業競爭力。4.引入全真實戰商業案例,培養較強的職業技能。職業技能素質又稱專業技能素養,是指根據教育者的導向,通過專業學習和訓練,培養具有一定的專業操作技巧和職業思維活動能力。專業技能教學是職業素養培養的根本途徑,實訓學院以本科后學員為對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實戰訓練為特色,采用IBM和ORACLE跨國公司一流成熟的項目課程體系,全程案例化的實踐教學,不斷豐富學員項目實戰經驗。實訓內容通過課堂授課、案例討論、方案評估、項目開發、過程回顧、事后評估、專家指導等多種形式,完成從理論學習到工作實踐的轉化。培訓總學時為1000學時,培訓內容分為IT外語培訓、專業技術補強及模擬公司實訓三個階段。按照真實項目任務,分成若干個5~7人的開發團隊,完成各子項目的開發。在實戰環境下提高學員動手能力、積累實踐經驗、縮小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差距,提升學員職業技能,加速由“學校人”向“職業人”的蛻變。
三、“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實施效果
經過浸入式的培訓,學員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得到了均衡發展和明顯的提高,項目的運行得到生源地高校和企業用人單位的充分認可,已引智全國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本科后學員參加實訓,實訓學員的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8%,其中95%以上的學員被無錫高新區重點軟件企業錄用,一次性就業率明顯高于其他社會培訓機構。這為無錫及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也開創了高職院校引智全國各地高校本科后學生實訓先河。總之,高校要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強化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標,把培養具有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改革的重點,通過“浸入式”全過程職業素養的培養,彌補高校人才培養與用人崗位需求的“隔閡”;通過開展校外“工廠化”實訓,模擬職場環境,仿真職場氛圍,采用分組、分配崗位等方式,培育大學生適應未來職業活動的復合能力和素養,使本科后的實訓回歸“職業活動”本身,使其能較快地融入軟件企業,提升高校軟件專業人才就業競爭力,把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真正做到“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芮明珠.“浸入式”教學在大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中的實踐探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89-90.
[2]金渝琳.論酒店管理專業“浸入式”職業素養培養的創新[J].職教論壇,2012(20):67-68.
作者:繆濤江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語文閱讀教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