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狀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5 15:54: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情緒狀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教學中的情緒狀態探索
摘要:教師的情緒狀態是其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形態。它是影響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一是要有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
關鍵詞:教師情緒教學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每當上課情緒狀態好時,就會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輕松自然。可謂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課下準備十成,課上能講出十成,甚至會超水平發揮。學生也聽得興趣盎然,與教師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上課時情緒狀態不好,就會思路模糊,語言阻塞,吃力呆板。無論如何總覺得不順手。課下準備十成,課上只能講出七八成,甚至更少。學生則是反映冷淡,注意力分散,啟而不發。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好。這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情緒狀態對教學水平發揮和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
人的情緒,從心理學上講,是一種人腦的生理機能,是與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最基本的自身體驗。人的情緒狀態則是這種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形態。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兩極性。即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當一個人的需要(在現在社會里主要是社會性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狀態,如滿意、愉快等;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狀態,如不滿、悲傷等。二是蔓延性。某種情緒狀態的產生,開始是指向一定對象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蔓延到與原指對象相關或無關的其他事物。形成在一段時間里無一定指向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形態。三是感染性。某人的一定情緒狀態對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好的情緒狀態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好的情緒狀態產生消極的影響,并且會因周圍的人與某人關系的疏密而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四是一定的支配作用。某種情緒狀態對人的行為表現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致使其所有的情感體驗無不打上這種情緒狀態的烙印,表現在一個人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中時,會看什么都順眼,想什么都順心,做什么都順手。這就能促進人的活動能力;若處在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則會看不順眼,想不順心,做不順手。這樣就會抑制人的活動能力。古人所謂“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而喜”,就說明了一定的情緒狀態對人的行為表現的支配作用。
基于人的情緒的以上特點,作為一名教師,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只有通過語言交流和感情交流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因而教師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影響會更大。并由對學生自然情緒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情緒—聽課情緒和學習情緒。學生的行為情緒再進一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對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主要從兩方面談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主要表現為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和敬業精神。魯迅先生說:“教育后代是一種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工作”。從事教育工作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忠誠是一種信念,熱愛屬于志趣;信念而至于志趣,就會產生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理想追求等均由極大的激勵作用。它能促進教師的行為需要始終指向社會性需要這一目標,并把社會性需要轉化為自身需要,從而產生并保持對行為對象(教學活動)的持久的積極的情緒狀態。因此,教師高尚政治思想修養是保持其積極的情緒狀態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因。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情緒狀態調查分析
一、問題與方法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長期外出務工而被留在農村,由家中其他長輩或父母其中一方撫養的兒童。不同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年齡界定差異較大,一般有18歲以下、16歲以下、6—14歲、6—18歲、0—14歲等多種界定方法。[1]根據父母外出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分為父母雙方都外出、父親一方外出、母親一方外出三種情況。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大量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者大多從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視角出發。從研究視角來看,研究者們普遍假設留守兒童是有問題的群體,加之各種媒體中頻繁出現的關于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統計數據和典型案例,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將留守兒童看成問題兒童的印象。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認定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存在問題,一些研究者發現兒童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問題與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沒有明顯關系,甚至一些留守兒童在學習信心和學校效能感方面還略高于父母在家的兒童。一些研究表16MoralEducationChina明,盡管親子分離為留守兒童帶來不少困難,但兒童個體自身成長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不同留守兒童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一些留守兒童具有較高的心理復原力(心理彈性)。為了深入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靈狀況,2014年10-12月,“上學路上”公益組織對我國東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個省市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親子溝通、學業學習、課外生活、情緒狀態等方面,反映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與心靈狀況,重點關注不同留守兒童之間的差異,系統分析地區、性別、學習、生活等因素對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的影響。本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對我國東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個省市農村地區的3—5年級小學生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2218份,回收有效問卷2131份,回收率96%。在2131份有效問卷中,東部地區的問卷來自山東省的4所小學,共323份,占15.2%;中部地區的問卷來自河北省的2所小學,共301份,占14.1%;西北部地區的問卷來自甘肅省隴南市的6所小學,共455份,占21.4%;西南部地區的問卷來自貴州省、廣西省、云南省的11所小學,共1052份,占49.4%。本調查通過詢問家人外出打工情況判斷被調查的學生是否為留守兒童以及留守的類型。具體說,對于“家里有哪些人長期(半年以上)在外或經常(每月或每星期)外出打工(可多選)”這一問題,選擇“無人外出”或“哥哥或姐姐外出”的被判斷為非留守兒童(父母均在身邊);選擇“父親外出”“母親外出”“父母都外出”被判斷為留守兒童。調查采用情緒詞自我評估的方法,了解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的情緒狀態。調查采用二維模型的分類,選用了20個情緒詞,分為四組。其中,第一組為描述積極高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開心、愉快、輕松、好奇、有信心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愉悅度”(Pleasure);第二組為描述積極低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鎮定、平靜、舒適、滿意、有安全感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平和度”(Peaceful);第三組為描述消極高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傷心、害怕、緊張、憂愁、心煩意亂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煩亂度”(Disorder);第四組為描述消極低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寂寞、孤獨、無聊、迷茫、缺乏信心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迷茫度”(Confusion)。在調查中,對每個情緒詞,要求學生判斷其與自己最近情緒狀態相符合的程度,按照1-5的等級做出判斷:1—最不符合、2—不符合、3—不確定、4—比較符合、5—完全符合。將屬于同一潛變量的5個詞匯的得分計算平均值,作為衡量該潛變量大小的數值,分別稱為“煩亂指數”“迷茫指數”“愉悅指數”“平和指數”。根據5等級評分的規則,各種指數的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低于2.4分判定為符合程度較低,高于3.4分判定為符合程度較高。“煩亂指數”“迷茫指數”高于3.4分,表示學生煩亂度和迷茫度較高;“愉悅指數”和“平和指數”高于3.4分,表示學生的愉悅度、平和度較高。“煩亂指數”“迷茫指數”“愉悅指數”“平和指數”四個潛變量的內部一致性系數(a系數)分別為0.643、0.697、0.559、0.542,基本達到心理測量的要求。
二、結果與分析
(一)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情緒狀態
對比本調查將父母外出情況分為“父母均在”“父親外出”“母親外出”“父母均外出”四種情況,其中,“父母均在”的情況為非留守兒童,其他三種情況是留守兒童的三種類型。非留守兒童和三類留守兒童四個情緒變量的分值見表1。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迷茫指數、煩亂指數、平和指數三個變量上,父母外出四種不同情況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愉悅指數這一變量上,父母外出四種情況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圖1顯示了非留守兒童和三類留守兒童在情緒狀態四個變量上的得分情況。根據圖中數據,并參照差異檢驗后的多重比較,可得出以下結果:1.在煩亂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均顯著低于三類留守兒童的得分(即煩亂程度較低),母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顯著高于父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母都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反映與父親外出相比,母親外出對兒童煩亂度的影響更大。2.在迷茫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均也顯著低于三類留守兒童的得分(即迷茫程度較低),母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顯著高于父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母都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反映與父親外出相比,母親外出對兒童迷茫度的影響更大。3.在愉悅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與三類留守兒童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三類留守兒童得分之間的差異也不顯著,說明父母是否外出以及外出的不同情況對小學階段農村兒童的愉悅度沒有顯著影響。4.在平和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親外出、父母外出兩類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與父母都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父親外出兒童的得分與母親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與父母都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一結果說明,父母都外出的孩子在平和度方面不如其他兒童。總體來看,留守兒童的迷茫度和煩亂度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更可能表現出寂寞、孤獨、無聊、迷茫、缺乏信心、傷心、害怕、緊張、憂愁、心煩意亂等情緒。這一結果與羅靜等人對留守兒童研究的評述[2]相一致。
(二)農村小學兒童情緒狀態的性別差異
教師教學中的情緒狀態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師情緒教學活動
【論文摘要】教師的情緒狀態是其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形態。它是影響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一是要有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每當上課情緒狀態好時,就會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輕松自然。可謂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課下準備十成,課上能講出十成,甚至會超水平發揮。學生也聽得興趣盎然,與教師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上課時情緒狀態不好,就會思路模糊,語言阻塞,吃力呆板。無論如何總覺得不順手。課下準備十成,課上只能講出七八成,甚至更少。學生則是反映冷淡,注意力分散,啟而不發。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好。這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情緒狀態對教學水平發揮和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
人的情緒,從心理學上講,是一種人腦的生理機能,是與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最基本的自身體驗。人的情緒狀態則是這種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形態。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兩極性。即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當一個人的需要(在現在社會里主要是社會性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狀態,如滿意、愉快等;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狀態,如不滿、悲傷等。二是蔓延性。某種情緒狀態的產生,開始是指向一定對象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蔓延到與原指對象相關或無關的其他事物。形成在一段時間里無一定指向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形態。三是感染性。某人的一定情緒狀態對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好的情緒狀態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好的情緒狀態產生消極的影響,并且會因周圍的人與某人關系的疏密而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四是一定的支配作用。某種情緒狀態對人的行為表現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致使其所有的情感體驗無不打上這種情緒狀態的烙印,表現在一個人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中時,會看什么都順眼,想什么都順心,做什么都順手。這就能促進人的活動能力;若處在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則會看不順眼,想不順心,做不順手。這樣就會抑制人的活動能力。古人所謂“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而喜”,就說明了一定的情緒狀態對人的行為表現的支配作用。
基于人的情緒的以上特點,作為一名教師,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只有通過語言交流和感情交流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因而教師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影響會更大。并由對學生自然情緒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情緒—聽課情緒和學習情緒。學生的行為情緒再進一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對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主要從兩方面談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高尚的政治思想修養主要表現為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和敬業精神。魯迅先生說:“教育后代是一種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工作”。從事教育工作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忠誠是一種信念,熱愛屬于志趣;信念而至于志趣,就會產生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理想追求等均由極大的激勵作用。它能促進教師的行為需要始終指向社會性需要這一目標,并把社會性需要轉化為自身需要,從而產生并保持對行為對象(教學活動)的持久的積極的情緒狀態。因此,教師高尚政治思想修養是保持其積極的情緒狀態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因。
探索審美情緒在審美中的作用
【摘要】審美是一種具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個體心理活動過程,正是由于各種心理因素的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本文試圖通過研究有機體的情緒波動與審美活動間的相互影響,揭示情緒因素在審美中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審美審美活動情緒因素
一、情緒在心理活動中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說,情緒主要是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包括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三種成分,因此一般被定義為“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括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過程。”有機體因為需要滿足與否產生不同的情緒形式,人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情境下,將引起滿意、愉快、喜愛、贊嘆等肯定情緒;相反,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則會產生不滿意、苦悶、哀傷、憎恨等否定情緒。可以說,情緒是衡量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一個指標。情緒“能夠放大內驅力的信號,從而更強有力地激發行動”,但是不確定的情境狀況對情緒的動機功能產生增力或減力,呈兩極對立狀態。一般來講,“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肯定情緒是積極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動能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否定情緒是消極的、減力的,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情緒對人類各種活動的驅動、影響取決于主體當下呈現的情緒狀態,積極的情緒狀態產生增力作用,驅使事情快速、健康地發展;反之,就會產生消極作用,延緩,甚至阻礙事件繼續發展。審美作為人類高級精神活動的一種,當然也受主體情緒的影響。主體在獲得審美體驗過程中,他的情緒狀態對審美活動的持續性,以及可能取得的預期效果都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因此研究審美活動就不能忽視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情緒因素。
二、心境狀態對審美的影響
人類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情緒。欣喜若狂、滿腔怒火、悲痛欲絕是情緒在短時間內的強烈爆發,這屬于情緒狀態分類中的激情。激情容易使主體喪失理智,無法很好控制事件的發展,但是激情持續的時間短促,對事物的破壞影響只是短時間的。舒適愉快、焦慮不安、孤獨恐懼屬于“心境”情緒狀態。心境是一種“持續的、帶有渲染性的情緒狀態”,具有彌散性,它并不是關于某一事物的特定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物,因此“心境”情緒狀態對人類活動,尤其是對精神活動、心理活動的影響遠遠大于激情的影響。審美活動是一種具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個體心理活動過程,審美感受是初始階段,而“心境”主要是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左右人們的審美感受來對審美活動起反襯或烘托作用的。當主體處在某種心境當中,他的情緒狀態容易感染所要關注的對象。在進行審美活動的過程中,人的審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心境的反襯或烘托,往往使審美對象感染上各種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體心境是因為需要滿足與否產生的,這就決定了主體心境在不同時期的多樣性。因此在審美過程中,不同時期主體情緒狀態的不同就會使主體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有一段關于櫟樹的描寫很能說明問題。
聲樂學習情緒化論文
摘要:情緒化影響是聲樂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情緒化之中的細膩敏感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感情處理,不穩定情緒容易導致學習者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導致自信心挫敗。文章從心理學角度揭示了聲樂學習中情緒化的本質,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情緒化情感調控歌唱心態
情緒是在感情這個基本態度之上,隨心理內外條件而隨時發展變化的表象,是人格的基礎和重要保障。通俗地講,情緒化是指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非大喜則大悲,容易因小事而大發脾氣。不過,情緒化也極容易讓人因喜樂而手舞足蹈。快樂時的天真爛漫,固然讓人感染了喜悅,滿心歡喜;但憤怒時的火暴脾氣,卻也令人避之不及。情緒化的人不是不愿控制他們無端的情緒,而是根本難以控制,他們往往身不由己。
在眾多的聲樂學習者中,就有一些易受到情緒化影響的人們。如果說情緒化之中的細膩敏感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處理歌曲的感情,那么同樣,無端的情緒變化則會使歌唱者本人都始料未及。對于聲樂這樣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進步的學習過程來說,情緒化的負面影響較大。情緒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喜、怒、哀、樂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其發聲和演唱。因此,我們可以說聲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著“情緒”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響或支配。①
從心理學的概念來看,人的氣質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與抑郁質四種類型。一般來說,多血質與膽汁質屬于外向型,黏液質與抑郁質屬于內向型。②情緒化的人群一般都分布在前兩個類型里。就積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性情開朗活潑、喜活動、愛交際,對聲樂老師提出的要求敢于大膽去做,能夠較快地取得進步;就消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容易急功近利,產生一些違背學習規律的想法,在達不到這種超階段的成績時又會滑向極端,以致喪失學習聲樂的信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過猶不及”,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標準,做事達不到或超過這個標準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對于情緒化的人們來講,這個字眼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天生的熱情與沖勁使得他們在聲樂學習的起始階段有著超出常人的刻苦精神,無論是課堂布置的必背歌曲,還是老師隨口說的每天跑步一個小時,他們都會嚴格地執行。在聲樂學習的初期,情緒化人群中的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歌唱家,這明顯違背了聲樂學習的科學規律,即:“過”。接下來的結果就是,聲樂學習進程中螺旋型的進步幅度不能滿足其高標準的要求,挫敗感油然而生,內心的多愁善感會催化這種負面情緒使之變質為自卑等多種消極情緒,即:“不及”。
那么這種特殊現象之本質究竟是怎樣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情緒化在聲樂學習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歌劇藝術片《江姐》中江姐的飾演者楊維忠曾經說過:“神韻和味道是學不來的,就像有的花朵天生就開著與眾不同的顏色。”這說的就是,每一個歌唱者擁有著獨特的內在而能夠表現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音樂形象。應該說,具有鮮明個性的聲樂學習者,是能夠唱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的,并且他們對老師所列舉的那些抽象的言語比較敏感,比如:“天靈蓋好像打開了,與天空連接在一起”“腳下仿佛是萬丈深淵,氣息不斷地往下沉”等。這其中包含的心理、生理感覺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悟性。那么什么是“悟性”呢?在聲樂課堂上,“悟性”就是調動自己的思維,迅速做到教師所描繪的那種感覺。情緒化的人多數都有這份悟性,因為敏感的天性和細膩的感情,使得他們心中往往積累著豐富的情感沉淀,這些情感沉淀來自其自身對周遭生活的體驗,那些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景物或事件的細節,對有著敏感性格的人來說,會引起清明透徹的心靈感觸,他們會將這些事物自然、習慣地印在腦海中。正所謂“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些從生活中親身體會到的情緒和情感經過日積月累和潛意識的加工,便成就了豐厚的情感沉淀,易情緒化的人群仿佛擁有一個機能的“情感庫”,無論老師要求什么樣的感覺,只要在“情感庫”中,從這些豐富多彩的積累中調出來就可以盡情地二次體驗了。
顧客消費決策影響因素分析
內容摘要:顧客在做出消費決策時,其將同時感受到支付金錢的痛苦以及購買商品的快樂,當快樂減少程度較慢時,顧客獲得的快樂更多,因而其更愿意做出消費決策。當疼痛減少程度較慢時,其獲得的痛苦更多,因而其不傾向于做出消費決策。因此,決定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便是個人的心理賬戶。為證實雙通道心理賬戶在消費決策中的作用,本文對378位被試進行了情景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激發了被試的悲傷、快樂、平靜情緒,并通過填寫問卷收集被試相關信息。結果表明:消費揮霍程度顯著促進消費決策。在消費揮霍程度和消費決策的關系中,快樂消減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消費揮霍程度和消費決策的關系中,痛苦消減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消費揮霍程度和消費決策的關系中,消費效用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雙通道心理賬戶作為消費揮霍程度和消費決策的中介變量時,情緒狀態并未起到調節作用。
關鍵詞:雙通道心理賬戶;消費決策;消費揮霍程度;影響因素;痛苦消減
研究基礎
本文主要變量包括消費習慣、雙通道心理賬戶、情緒狀態和消費決策,在研究基礎中將闡述主要變量的內涵,試圖把握變量間關系,從而有利于問題的提出。
(一)雙通道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體現了人們在進行消費決策時的認知過程,它是指人們在做出消費決策之前評價消費行為花費的成本以及帶來的收益,并根據整體效用決定是否做出消費決策。而雙通道心理賬戶是有關心理賬戶的理論之一,主要聚焦于支付現金帶來的負向作用、消費利益帶來的正向作用以及兩者的互動作用。現金成本將帶來消費的痛感,而獲得商品將帶來消費的快感,兩者互相疊加形成消費效用。因此,在雙通道心理賬戶中主要存在兩種作用,即快樂消減作用和痛苦消減作用。快樂消減作用是指消費帶來的快樂被支付現金帶來的痛苦消減的程度,痛苦消減作用是指支付現金帶來的痛苦被消費帶來的快樂消減的程度。而快樂消減和痛苦消減的程度隨著商品特性、個人特質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當個人的快樂消減程度較小,而痛苦消減程度較大時,其在消費決策中感受到的快樂大于痛苦,因而通常會做出更多消費決策。反之,當個人的快樂消減程度較大,而痛苦消減程度較小時,其在消費決策中感受到的快樂小于痛苦,因而通常會做出更少消費決策。在不同商品中,個人感受到的快樂消減、痛苦消減程度同樣有所不同,因此這也決定了面對不同商品,不同個體將做出不同消費決策。李愛梅等(2012)基于雙通道心理賬戶理論對于消費者決策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先付費后消費的快樂弱化系數更小,而先消費后付費的痛苦鈍化系數更小;奢侈品的快樂弱化系數更大,而生活必需品的痛苦鈍化系數更大;吝嗇型消費者的快樂弱化系數更大,而揮霍型消費者的痛苦鈍化系數更大。惠鈞陽(2020)探究了移動支付方式對消費者雙通道心理賬戶與消費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對于選擇移動支付的消費者而言,面對掃碼與付款碼支付兩種方式,其一般存在不同的雙通道心理賬戶系數,這一系數對消費行為與后續體驗會產生重要影響。如果選擇付款碼支付,則消費者更傾向于進行非理性消費,同時更易獲得快樂感受。
體育課改中學生情緒
摘要:對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情緒進行研究,認為其具有種類多樣,極性明顯,波動極大等特征,有復雜的成因。而不良情緒對學習效果影響至深。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對策加強對學生學習情緒進行積極的調控,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得到必要的情緒體驗,是提高中學生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推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學習情緒
情緒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中產生的主觀體驗。情緒的發生與人對客觀事物的需要、預期、認知評價等有關,情緒的發生、發展和調控使復雜的、動態的。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所表現的不良學習情緒對學習效果影響至深。深入研究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情緒,有針對性地對各種情緒予以積極調控,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和激發必要的情緒體驗,是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對當前中學體育教育教學深入實施教育部關于“新世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工程”具有極現實意義。
本研究向蘇北地區的興洪中學、睢寧中學、寧海外國語學校、駝峰中學、茅村中學等5所中學的學生發出問卷300份,回收266份,問卷調查表中對情緒現象、特征等作了解釋,要求學生對中學體育學習中的情緒狀態進行自我評價;向蘇北中學體育教師發出問卷110份,回收104份,調查中學體育教學開展情況。
表1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多選)統計人(%)
正情緒負情緒
聲樂學習中情緒化影響論文
摘要:情緒化影響是聲樂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情緒化之中的細膩敏感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感情處理,不穩定情緒容易導致學習者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導致自信心挫敗。文章從心理學角度揭示了聲樂學習中情緒化的本質,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情緒化情感調控歌唱心態
情緒是在感情這個基本態度之上,隨心理內外條件而隨時發展變化的表象,是人格的基礎和重要保障。通俗地講,情緒化是指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非大喜則大悲,容易因小事而大發脾氣。不過,情緒化也極容易讓人因喜樂而手舞足蹈。快樂時的天真爛漫,固然讓人感染了喜悅,滿心歡喜;但憤怒時的火暴脾氣,卻也令人避之不及。情緒化的人不是不愿控制他們無端的情緒,而是根本難以控制,他們往往身不由己。
在眾多的聲樂學習者中,就有一些易受到情緒化影響的人們。如果說情緒化之中的細膩敏感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處理歌曲的感情,那么同樣,無端的情緒變化則會使歌唱者本人都始料未及。對于聲樂這樣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進步的學習過程來說,情緒化的負面影響較大。情緒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喜、怒、哀、樂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其發聲和演唱。因此,我們可以說聲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著“情緒”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響或支配。①
從心理學的概念來看,人的氣質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與抑郁質四種類型。一般來說,多血質與膽汁質屬于外向型,黏液質與抑郁質屬于內向型。②情緒化的人群一般都分布在前兩個類型里。就積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性情開朗活潑、喜活動、愛交際,對聲樂老師提出的要求敢于大膽去做,能夠較快地取得進步;就消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容易急功近利,產生一些違背學習規律的想法,在達不到這種超階段的成績時又會滑向極端,以致喪失學習聲樂的信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過猶不及”,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標準,做事達不到或超過這個標準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對于情緒化的人們來講,這個字眼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天生的熱情與沖勁使得他們在聲樂學習的起始階段有著超出常人的刻苦精神,無論是課堂布置的必背歌曲,還是老師隨口說的每天跑步一個小時,他們都會嚴格地執行。在聲樂學習的初期,情緒化人群中的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歌唱家,這明顯違背了聲樂學習的科學規律,即:“過”。接下來的結果就是,聲樂學習進程中螺旋型的進步幅度不能滿足其高標準的要求,挫敗感油然而生,內心的多愁善感會催化這種負面情緒使之變質為自卑等多種消極情緒,即:“不及”。
那么這種特殊現象之本質究竟是怎樣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情緒化在聲樂學習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歌劇藝術片《江姐》中江姐的飾演者楊維忠曾經說過:“神韻和味道是學不來的,就像有的花朵天生就開著與眾不同的顏色。”這說的就是,每一個歌唱者擁有著獨特的內在而能夠表現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音樂形象。應該說,具有鮮明個性的聲樂學習者,是能夠唱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的,并且他們對老師所列舉的那些抽象的言語比較敏感,比如:“天靈蓋好像打開了,與天空連接在一起”“腳下仿佛是萬丈深淵,氣息不斷地往下沉”等。這其中包含的心理、生理感覺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悟性。那么什么是“悟性”呢?在聲樂課堂上,“悟性”就是調動自己的思維,迅速做到教師所描繪的那種感覺。情緒化的人多數都有這份悟性,因為敏感的天性和細膩的感情,使得他們心中往往積累著豐富的情感沉淀,這些情感沉淀來自其自身對周遭生活的體驗,那些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景物或事件的細節,對有著敏感性格的人來說,會引起清明透徹的心靈感觸,他們會將這些事物自然、習慣地印在腦海中。正所謂“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些從生活中親身體會到的情緒和情感經過日積月累和潛意識的加工,便成就了豐厚的情感沉淀,易情緒化的人群仿佛擁有一個機能的“情感庫”,無論老師要求什么樣的感覺,只要在“情感庫”中,從這些豐富多彩的積累中調出來就可以盡情地二次體驗了。
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面臨的工作和進修等壓力越來越大,如長期出國或外地學習、異地掛職鍛煉、異地工作等,在這一過程中,導致城市家庭子女無法進行照顧和陪伴,因此常常寄宿在條件較好的私立學校或由家庭保姆、祖父母撫養等,由此城市留守兒童隨之產生[1-2]。實際生活中,農村留守兒童已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城市留守兒童們卻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擁有著良好的物質條件,成為容易被人們和社會忽視的群體[3]。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對長沙市627名城市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城市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不同心理健康維度的得分情況,為研究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對長沙市兩所小學符合條件的6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監護人知情同意、具有長沙市戶籍、自愿接受調查者作為調查對象。排除非有效問卷23份后回收有效問卷62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46%。其中將父母一方或雙方除在校時間外長時間無法陪同子女的兒童劃分為留守兒童。本研究研究對象中包含留守兒童306人,非留守兒童有321人。1.2方法。兒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采用由程灶火等學者,在借鑒目前國內外兒童心理健康評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按心理測量學原理編制的,也反映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全量表的α系數為0.847,分半信度為0.800[4]。通過量表中的計分方法,將每個分量表(維度)所包含條目的得分相加得出分量表的得分,然后按量表各維度5種健康狀態常模查出每個心理維度對應的健康狀況。見表1。1.3統計。處理所得數據應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數據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長沙市城市兒童心理健康各維度得分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留守兒童在情緒維度得分為(9.06±2.38)分,意志行為得分為(16.20±3.90)分。城市留守兒童情緒維度和意志行為維度得分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存在統計學意義(t=-4.162、-2.853,P<0.01)。見表2。2.2長沙市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各維度健康狀態分布差異通過將長沙市城市兒童的兒少心理健康各維度5種健康狀態調查結果劃分為2種心理健康狀態。具體劃分方法為,高健康狀態、較好健康狀態、一般健康狀態———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疾病狀態———非健康狀態。對劃分后的兩種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情緒維度中非健康狀態檢出率為14.05%,意志行為檢出率為23.86%,在兩維度的非健康狀態檢出率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存在統計學差異(χ2=7.098、6.270,P<0.01)。
3討論
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痛藥使用研究
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較為普遍,是手術創傷、術后切口牽拉、術后麻醉作用消失、患者不良心理等因素綜合作用所致[1],本研究分析了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痛藥使用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84例骨科手術患者并分組。護理干預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21~72歲,平均(36.21±2.33)歲。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2~72歲,平均(36.25±2.14)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1.2方法:對照組用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強化護理干預。①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說明骨科手術術后疼痛發生機制,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和疏導,介紹術后鎮痛劑應用的目的、作用機制、藥物依賴的危害性等,并指導其正確對待術后疼痛和遵醫囑用藥。②體位護理,按照骨折患者手術的部位、手術類型等,在術后合理擺放體位,使得患者維持較為固定體位,減少移動,保持較為舒適的狀態,減輕疼痛感。另外,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引起疼痛和不適,改善血液循環和放松肌肉緊張狀態。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實現對患者的個體化心理疏導,并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以緩解其緊張和對疼痛的恐懼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第四,優化環境。為患者制造安靜及舒適的休養環境,減少噪音、光線對患者形成的不良刺激,以提高其舒適度,提高疼痛閾值,減輕疼痛。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骨科手術護理滿意度;骨科手術術后疼痛認知(得分100分滿分,越高越好)、術后疼痛持續時間、鎮痛藥物使用量、出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VAS表,越低越好)、焦慮情緒狀態(焦慮自評量表,越低越好)、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越低越好[2]);術后鎮痛藥使用率。1.4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作t檢驗、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骨科手術護理滿意度相比較:護理干預組骨科手術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對照組非常滿意19例,比較滿意有11例,不滿意12例,滿意度71.43%;護理干預組非常滿意35例,比較滿意有4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92.86%。見表1。2.2干預前后術后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相比較:干預前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相近,P>0.05,其中,對照組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分別為(6.02±2.21)分、(65.92±5.13)分、(26.38±0.25)分,護理干預組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分別為(6.24±2.13)分、(65.03±5.55)分、(26.32±0.25)分;干預后護理干預組術后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對照組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分別為(3.01±1.21)分、(45.92±2.13)分、(14.32±0.14)分,護理干預組疼痛程度、焦慮情緒狀態、睡眠質量分別為(1.24±0.13)分、(32.03±1.55)分、(7.32±0.21)分。2.3兩組骨科手術術后疼痛認知、術后疼痛持續時間、鎮痛藥物使用量、出院時間相比較:護理干預組骨科手術術后疼痛認知、術后疼痛持續時間、鎮痛藥物使用量、出院時間分別是(94.42±4.71)分、(3.42±1.52)d、(16.61±2.59)mg、(7.41±2.57)d,對照組分別是(82.51±1.41)分、(5.55±2.61)d、(32.62±1.22)mg、(5.51±1.61)d。2.4兩組術后鎮痛藥使用率相比較:護理干預組術后鎮痛藥使用率7.14%(術后鎮痛藥使用3例)低于對照組23.81%(術后鎮痛藥使用10例)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