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審美情緒在審美中的作用
時間:2022-02-14 03:34:00
導語:探索審美情緒在審美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審美是一種具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個體心理活動過程,正是由于各種心理因素的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本文試圖通過研究有機體的情緒波動與審美活動間的相互影響,揭示情緒因素在審美中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審美審美活動情緒因素
一、情緒在心理活動中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說,情緒主要是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包括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三種成分,因此一般被定義為“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括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過程。”有機體因為需要滿足與否產生不同的情緒形式,人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情境下,將引起滿意、愉快、喜愛、贊嘆等肯定情緒;相反,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則會產生不滿意、苦悶、哀傷、憎恨等否定情緒。可以說,情緒是衡量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一個指標。情緒“能夠放大內驅力的信號,從而更強有力地激發行動”,但是不確定的情境狀況對情緒的動機功能產生增力或減力,呈兩極對立狀態。一般來講,“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肯定情緒是積極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動能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否定情緒是消極的、減力的,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情緒對人類各種活動的驅動、影響取決于主體當下呈現的情緒狀態,積極的情緒狀態產生增力作用,驅使事情快速、健康地發展;反之,就會產生消極作用,延緩,甚至阻礙事件繼續發展。審美作為人類高級精神活動的一種,當然也受主體情緒的影響。主體在獲得審美體驗過程中,他的情緒狀態對審美活動的持續性,以及可能取得的預期效果都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因此研究審美活動就不能忽視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情緒因素。
二、心境狀態對審美的影響
人類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情緒。欣喜若狂、滿腔怒火、悲痛欲絕是情緒在短時間內的強烈爆發,這屬于情緒狀態分類中的激情。激情容易使主體喪失理智,無法很好控制事件的發展,但是激情持續的時間短促,對事物的破壞影響只是短時間的。舒適愉快、焦慮不安、孤獨恐懼屬于“心境”情緒狀態。心境是一種“持續的、帶有渲染性的情緒狀態”,具有彌散性,它并不是關于某一事物的特定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物,因此“心境”情緒狀態對人類活動,尤其是對精神活動、心理活動的影響遠遠大于激情的影響。審美活動是一種具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個體心理活動過程,審美感受是初始階段,而“心境”主要是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左右人們的審美感受來對審美活動起反襯或烘托作用的。當主體處在某種心境當中,他的情緒狀態容易感染所要關注的對象。在進行審美活動的過程中,人的審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心境的反襯或烘托,往往使審美對象感染上各種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體心境是因為需要滿足與否產生的,這就決定了主體心境在不同時期的多樣性。因此在審美過程中,不同時期主體情緒狀態的不同就會使主體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有一段關于櫟樹的描寫很能說明問題。
主人公安德烈公爵隱居鄉間的某天,在視察梁贊莊園時穿過一片樹林,看到同一株櫟樹,在安德烈公爵眼中卻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形象。在安德烈公爵眼中,之所以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櫟樹形象,關鍵在于主人公不同時期的不同情緒狀態。我們知道,有機體當下情境的情緒狀態對主體各種活動,尤其是心理活動起著驅使或左右的作用,安德烈前后截然不同的情緒狀態左右著他的審美體驗,心境狀態使他的審美趣味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他的審美感受。我們經常處于某種心境狀態下,這種持續時間比較長且具有彌散性的情緒狀態往往誘導主體審美趣味發生變化,改變主體的審美感受,這就是為什么同一個主體在不同時期或不同主體欣賞同一個客體會有不同審美感受的原因之一。
三、審美情緒在審美中的作用
主體的心境狀態左右著審美感受的獲得,而主體的審美情緒則左右審美繼續進行的方向。審美情緒是指“在審美情境下,人在物質需要、精神需要能否滿足時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伴隨著機體的生理變化。”審美情緒強調在審美情境下所產生的情緒狀態,強調與日常生活情緒的距離。在審美情境下,審美主體要有效拉大與審美客體間的距離,保證審美體驗的無功利性,使審美情緒向審美情感轉化、流動,滿足主體精神愉悅、情感升華的審美追求,比如危險情境下引發的崇高感,慘痛情境下激發的壯美感,愉快情境下產生的優美感等等。
主體進行審美活動是內在審美需要的驅使,無論能否滿足審美需要,審美主體都要產生相對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緒狀態。只不過滿足審美需要時,主體肯定的情緒狀態產生增力作用,保證審美活動繼續順利發展下去,從而達到最高的審美境界——“悅志悅神”;當主體的審美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產生的否定情緒狀態會產生減力作用,將審美主體拉回現實生活,中斷審美活動的繼續進行。
我們知道,藝術家以自身對人生的感悟創作角色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藝術加工自身的生活體驗,再現、提煉、升華自己的情緒記憶從而創作藝術形象。藝術家“能記住自身的喜怒哀樂和情緒體驗,特別是遭遇到相似的境遇,他的情緒體驗會反復地重新浮現”。審美主體是以藝術品為媒介對藝術家的情緒、情感等思想性內容進行體驗與共鳴,審美本身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審美主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滿足多種審美欲求,獲得多種審美體驗,其中就包括審美情緒體驗。“再創造”時的情緒體驗必然會受到作品原有情緒的影響和制約。比如讀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詞,就擺脫不了悲慨沉郁的苦悶之情;而讀蘇軾的“大江東去”之類的詞,胸中升騰的必將是雄渾豪放之情。雖然各個審美主體產生的感受會有深淺、強弱之分,但是決不會有人將“春花秋月”的婉約凄美讀出“驚濤拍岸”的雄壯之情。審美情緒也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性質,審美主體需要控制審美情緒對審美活動的左右作用,否則就有可能中斷審美活動的“再創造”過程。
四、結語
總之,審美活動是一種體驗式的高級精神活動,它必然擺脫不了情緒因素的參與,尤其是情緒具有的對人類心理活動的驅使、調配作用,以及情緒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性質,它能左右審美活動的效果。可以說,審美的性質決定著研究審美必須從情感著手,而情緒的功能、性質和審美活動的獨特特點也決定著,研究審美斷不能忽視情緒因素。
參考文獻:
[1]郭亨杰,宋月麗.心理學教程[M].南京: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8.150.
[2]孟昭蘭.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392.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57.
[4]黃希庭,鄭涌.心理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83.
[5]林同華.美學心理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8.
[6]劉恒.文藝創作心理學[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236.
- 上一篇:簡述訴訟時效制度完善
- 下一篇: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護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