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09:3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緒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情緒管理論文

篇1

家長與幼兒之間存在很明顯的情緒互動,家長的焦慮會影響并強化孩子的焦慮情緒。而且,因為家長普遍存在共同的心理,所以家長之間也容易形成情緒互動。這些都是需要幼兒園方面重視幼兒家長情緒管理的原因。“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知、控制、調節的過程;是人們為了消除或減少不良的情緒狀態,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自己或他人情緒進行感知、理解、表達和調適的管理過程。”生活中,自覺控制自己情緒的現象很常見,但情緒管理不限于情緒控制。“情緒管理不應僅僅是對情緒的抑制,而是視情景不同做到適時、適量、適切的情緒選擇與表現,有效地控制情緒,達到心身平衡的狀態,將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家長情緒管理就是幼兒園幫助家長把情緒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及時有效地發泄不良情緒、減輕壓力、調整心理狀態、提高情緒調控能力,為幼兒園創造更好的保教環境。

二、家長情緒管理的內涵

家長擔憂孩子的在園生活,社會上存在對幼兒園的各種傳言及不利宣傳也讓他們對幼兒園將信將疑,再加上對幼兒心理特點了解不夠,他們經常用成人的想法來推理幼兒的異常行為,這些都會導致家長的異常情緒。對家長的情緒管理就是及時關注家長的情緒狀態,對他們的不良情緒有一定的預見和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對家長已經形成的不良情緒及時、有效地進行疏導,通過日常工作提高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

(一)情緒關注是家長情緒管理的開端

及時關注家長的情緒狀態,特別是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了解他們情緒變化的原因,對情緒的下一步發展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這要求對家長平時的情緒狀態比較熟悉,只有通過與平常狀態的比較才會發現異常。對家長的情緒關注只依靠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心血來潮還不行,需要幼兒園建立家長情緒關注機制,把對情緒的關注制度化,用制度來幫助幼兒園對家長情緒保持敏感。可以建立情緒檔案,對家長的情緒進行常規化的觀察和記錄,確定典型代表和重點關注對象;還可以建立情緒預警機制,對家長異常情緒能夠及時作出高效反應。這些制度的建立與執行需要幼兒園全員參與,能讓家長參與進來效果會更好。關注現象只是開端,對現象的理解決定了情緒管理的方向和性質。只有對家長的情緒表現正確理解,情緒管理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有賴于管理人員的情緒素養,因為錯誤的情緒理解會導致情緒激化。

(二)情緒預防是家長情緒管理的核心

家長出現情緒問題存在一定的規律,有經驗的教師對此會有預見并及時采取預防措施,讓家長的不良情緒不積累發酵,讓可能發生的事件不發生。積極的預防會降低工作的難度,減少情緒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剛入園的幼兒會出現入園焦慮,剛入園幼兒的家長也會出現擔憂、患得患失等焦慮表現,既擔心教師對孩子的態度,又擔心孩子在園的飲食、衛生、睡眠是否好等。類似的問題到了特定的時候,容易爆發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行為表現,所不同的是究竟有多少幼兒和家長出現了這些情況以及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對孩子出現的入園焦慮,教師司空見慣,可是幼兒家長卻容易惶恐不安,幼兒園對此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一般來說,可以用預防性的解釋、說明讓家長對此有清醒和正確的認識,對于家長因不了解情況而妄加猜測、因不熟悉情況而過分擔憂引發的情緒問題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可以通過對教師的工作經歷和成績的介紹消除家長對教師的懷疑,可以通過公布幼兒在園的每日食譜或對幼兒在園的生活細節記錄的方式幫助家長消除對幼兒的擔憂。有的幼兒園每天在幼兒離園時段向家長播放幼兒在園的生活點滴錄像,較好地消除了家長對幼兒在園生活的擔心。對情緒問題嚴重的家長還可以在預防方面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三)情緒疏導是家長情緒管理的關鍵

預防再周到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情緒問題依然會出現。合理疏導會減少不良情緒的積累發酵,減輕其程度,讓問題更好地得到解決。情緒疏導首先是理解,要理解家長的情緒及情緒表達,只有設身處地,才會感同身受,才不會視對方為另類或情緒及行為怪異。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家長的實際情況及個性特點,有效地進行情緒疏導。對家長的情緒疏導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如果家長的情緒是源于家長對教師的誤解和陌生,就應該幫助他們改變認識,并加強互相交流和溝通;如果確實是幼兒園的工作不當,對家長最好的情緒疏導就是承認錯誤,改進工作;如果只是工作細節引起家長的不良情緒反應,可以在改進工作的基礎上讓他們的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有時,適當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不失為好辦法。此外,提供機會讓家長適當參與幼兒園的工作也能有效緩解家長的不良情緒。

(四)情緒教育是家長情緒管理的長期保障

情緒教育指的是把改善家長情緒狀態、提高情緒調控能力作為主要任務的教育活動。有些情緒問題主要是因為家長自身的情緒調控能力不強,對家長進行情緒教育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情緒教育不僅為當前創造好的情緒環境,也為幼兒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持。開展情緒教育,就是基于家長當前情緒水平,采取措施,提高他們的情緒素養,實現家園共育。進行情緒教育,首先要設定適當的情緒發展目標,既反映家長的情緒特點,又便于他們接受。其次,還應該提高家長對自我情緒管理的認識,在家長工作中,如何幫助家長提高情緒素養應該是重點。再次,還要組織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家長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并幫助其提高情緒素養。幼兒園的家長會、親子活動等都是非常好的情緒教育時機。最后,還要注意對幼兒的情緒評價,把情緒作為評價幼兒發展的指標之一,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三、家長情緒管理對幼兒園的具體要求

(一)重視情緒管理在家長工作中的作用

幼兒園重視家長工作由來已久,但多是關注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園共育,很少重視對家長情緒的關注與管理,這對家長情緒管理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重視家長的情緒管理,就應該有家長情緒管理工作的安排,不僅要有各個班級的情緒管理設計,還要有全園的整體規劃,這樣才有利于家長情緒管理工作的統籌和實施;重視家長情緒管理,還應該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從全園的層面到班級工作的具體開展,都要有相應人員負責,這些人員不一定是專職人員,但家長的情緒管理的責任應該明確到具體的人員;重視家長情緒管理,還要注意家長情緒管理經驗的總結和相關規律的研究,只有不斷進行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才有可能將家長情緒管理工作逐漸推向新的水平。

(二)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

從幼兒準備入園時起,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就已經交往了,雙方的交往從開始就伴隨著一定的情緒體驗,家長對幼兒園教職工、幼兒園教職工對家長都有著一定的情緒期待,新的情緒變化是基于這一情緒基礎和新的交往活動上的。家長與幼兒園教職工之間的良好的情緒狀態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家長與幼兒園之間不良的情緒狀態亦是如此。在此過程中,幼兒園教職工都要有情緒管理意識,要意識到這些交往過程都會對家長情緒產生影響,從交往過程的細節上注意家長情緒的變化,對家長的不良情緒要及時進行疏導。家長的不良情緒產生并非都是因為幼兒園工作上的失誤,有些只是因為家長對幼兒園的誤解造成。幼兒園管理方對此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加強工作的預見性。“對于當前的‘80后’、‘90后’的幼兒家長來說,我們除了傳統的家園聯系冊、家長學校、宣傳欄等家園聯系方式外,還可以利用園訊通、QQ、電子郵件和微博等多樣的現代化工具,更加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對于QQ和微博這種即時上傳內容的方式而言,不僅可以通過語言的方式,還可以通過上傳圖片、視頻等方式,將幼兒在園生活和表現記錄上傳到網絡上,讓家長能夠及時看到幼兒在園的情況,從而消除家長的焦慮。這不僅有利于幼兒教師能夠及時與家長交流,也有利于家長在遇到難以啟齒的問題時,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4〕這種積極、主動、全方位的溝通會讓家長的情緒管理工作變得輕松。

(三)加強幼兒園教職工的情緒管理

幼兒園教職工的情緒狀態對家長的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幼兒園方面對家長的不良情緒有良好的應對,這會推動幼兒園工作不斷走向進步,家長與幼兒園教職工之間的聯系也會變得更加緊密和諧。如果對家長的不良情緒應對失當,家長的不良情緒就可能發酵激發,小事會變成大事,會對幼兒園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幼兒園方面應該加強對教職工的情緒管理。幼兒園保教人員與家長不同,保教人員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有專業的行為反應。只有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才能幫助保教人員在判斷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應對,擺脫不良情緒的支配。幼兒園應該對所有教職工進行情緒管理教育,幫助大家掌握家長情緒管理的具體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家長作出表率。此外,還要注重對保教人員的情緒關注與疏導,因為他們的情緒郁積會誘發很多的情緒問題,嚴重的會傷害幼兒。

(四)重視幼兒的情緒管理

家長的情緒受幼兒情緒影響較大,家長產生情緒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在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不佳,做好幼兒情緒管理也是家長情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園適應期和讓幼兒在幼兒園享受優良的保教服務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情緒管理就是對幼兒的情緒能及時、全面地關注,對幼兒的不良情緒有一定的預防,對幼兒的情緒發展有系統的培養方案,對個別幼兒的嚴重情緒問題有正確的疏導措施。其中,讓幼兒在園生活快樂起來是解決家長情緒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營造和諧快樂的氛圍,使幼兒處于積極的情緒情感狀態,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游戲的樂趣、與人交往的樂趣,讓孩子的童年充滿快樂是幼兒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及時解決幼兒的情緒問題,可以極大地改善家長的情緒狀態。幼兒園應該切實落實“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強調:“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保教工作質量,從根本上解決家長的擔憂。

(五)正確應對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不一致

篇2

師:你們知道人的四種基本情緒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給情緒涂上色彩。游戲規則:請學生把紙條分成1厘米寬10厘米長的四等份,寫上“喜、怒、哀、懼”四個字,再分別涂上代表對應情緒的顏色。請學生展示紙條。學生們紛紛揚起手上的紙條,“老師,你看我涂的對嗎?”師:大家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情緒,我發現除了彩虹中的色彩外,還有一些顏色彩虹中沒有,比如黑色、灰色、棕色,你們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學生們分享。有的說,夜晚是黑的,很恐懼。有的說,灰色不好看,不喜歡,就和我不喜歡傷心、害怕的感覺一樣。還有的說,憤怒像火,是紅的。小結:初中生情緒分為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

如喜悅、興奮、欣喜、甜蜜、感激,這些都屬于正性情緒。而悲傷、恐懼、憤怒、緊張這些都屬于負性情緒。負性情緒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們不喜歡它們、用灰暗的顏色表示它們。如果那天我們有負性情緒,初中生情緒彩虹就會有灰暗的顏色,不如自然界的彩虹那么美麗,是嗎?PPT:正性情緒負性情緒灰暗色填充的彩虹圖片師:灰暗的彩虹也很美麗,負面的情緒也有它的積極意義。我和大家說一個自己的經歷。上午接到電話,說下午有人要來檢查工作。聽了之后,我有點緊張。于是下午很早就到辦公室將資料分門別類的整理好。剛才接到馬上進行檢查的通知時,我很輕松。為什么?學生大笑著說,你準備好了啊,所以不擔心了。師:緊張讓我重視這件事、提早準備,這就是緊張的積極意義。如果我當時不緊張,會是什么結果?學生想了想,擔心地說,那也許你就不會準備,然后檢查的時候被校長批評。師:那我們一起來找負性情緒的積極意義吧!

二、學生活動:跨越情緒彩虹,找出負性情緒的積極意義

活動要求:在紙條反面寫出自己近兩周的負性情緒及引發事件,小組交流,找出它的積極意義。學生開始回憶、思考。寫不出的同學,不做強行要求。有的寫學習引發的負性情緒,有的寫朋友交往的困惑。經過引導,都能找出情緒后隱藏的積極意義。師:大家通過分享和交流,幫助同學找出了負性情緒的積極意義。感謝分享的同學,你的分享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和有效。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在情緒的生理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比如,你看到父母很開心,就會想要接近他們,而和父母親近,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成長。而當你看到野獸時,你會恐懼,你就會逃離它,避免危險。所以正性情緒能讓我接近對我們有利的人或事物,而負性情緒會讓我們躲避可能的危險。PPT:正性情緒讓我接近有利的人或事物,負性情緒讓我躲避有害的人或事物。

三、游戲:給情緒彩虹涂上新的色彩

游戲規則:對剛才制作的情緒彩虹再涂色師:現在我們對負性情緒有了新的認識,那我們是不是要給它們重新涂一涂顏色呢?學生涂色、展示,分享感受。學生用喜歡的顏色來表示負性情緒,笑容滿面。師小結:情緒無好壞,情緒有正負,情緒需要我們的接納。在我們出現負性情緒時,可以抱抱自己(動作演示),告訴自己,你可以傷心、可以憤怒、可以恐懼,情緒是我們的朋友,它可以提醒我們的不足,也會和我們一起成長。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怎么樣合理的表達情緒。學生嘗試環抱自己、笑起來。這時,我特別問到開頭那位拒絕負性情緒的同學此刻的感受。他紅著臉、微笑著說:“現在覺得舒服多了。”

四、作業:搜集描述情緒的詞語,并嘗試按照喜、怒、哀、懼分類

篇3

1.1情緒管理模式

流通館員情緒管理模式是指流通館員在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針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進而恰當地表現出高校圖書館及讀者所期望的情緒行為的過程。流通館員的情緒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特征:(1)情緒表現屬于過程行為,在流通服務過程中完成;(2)館員情緒能影響讀者的情緒、態度、認知和行為;(3)流通館員的情緒具有可控性、傳染性和塑造性;(4)遵循服務人員的情緒的表現規則。

1.2情緒管理的數學模型

通過上述理解,文中定義個人的情緒為變量,這個變量以及其變化遵守一個高度的非線性系統,但此系統易受到各種刺激并產生各種觀念,這個過程定義為外力。情緒和外力之間構成了一個典型的非線性系統。絕大多數的狀況下,這些非線性系統將會產生混沌現象。最簡單的混沌———達芬(duff-ing)振子的軌跡圖。處于軌道上的每個點都是情緒在某些時刻的數學表現。x軸上兩個中心點(1,0)和(-1,0)則可以形象為兩種不同的情緒穩定狀態。正常情況下,如果外力沒有受到刺激產生新的觀念:即系統沒有耗散(系統能量未衰減)的話,個人的情緒狀態將保持原有的固定環形軌道運行,受到外力作用之后,個人的情緒狀態將形成另一個環形軌道,直到軌道接近中間原點;這個點具有非常強的不穩定性,即一點作用力,就可以使得情緒轉移到另一個情緒狀態,并且維持軌道運行,直到有另外一個外力促使情緒繼續轉移,并回到原來狀態的周圍。事實上,流通館員的情緒絕對不會只有兩種狀態,情緒所形成的系統也絕對沒有達芬系統這么簡單。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亦可借助于非線性動力系統與混沌的一些規律來理解流通館員的情緒。這樣一來很容易理解,如沒有外界刺激就不會產生不同觀念,情緒就不會產生變化。

2流通館員情緒的影響因素

Strazdins提出,影響情緒工作的顯著因素有6個:社會地位、家務勞動的分配、組織氣氛和獎勵機制、角色期望的要求和人際交往頻率、角色特征顯著性、人格和技巧。具體到圖書館流通館員中,對情緒產生影響的外力(刺激、觀念)分為自身因素和外在影響。其中,外在影響主要包括社會因素、組織因素及讀者因素。

2.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影響流通館員情緒系統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性格、工作經驗、工作態度、個人價值觀、職業觀等。目前,國內流通館員隊伍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流通館員存在的先天優越性(例如耐心、社交能力、整理能力、聲線等)比男性更合適其崗位。同時,流通館員普遍臨近更年期(如溫州大學、麗水學院圖書館、南昌大學等),這個時期情緒易變動,也使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工作經驗豐富的流通館員比工作經驗較少的館員更易調控自己的情緒;工作積極的流通館員比工作倦怠的館員更能高效工作;熱愛流通服務工作的館員比不熱愛的館員更能夠進入積極的情緒勞動狀態;態度端正的流通館員比消極的館員更易融入服務工作中。

2.2社會因素

(1)不招待見和不被理解。社會上很多人一直存在誤解,認為圖書館員工作就是清閑的借還,缺乏高知識水平(整體水平及素質不高),不可能開展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另有些人選擇不去圖書館,保持著不需要你們,你們的設立毫無意義的觀點。這些觀點直接導致流通館員在社會上感到地位低人一等,自卑、壓抑和毫無榮譽感,對流通工作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2)低于教師崗位的不公待遇。在高校內,作為教輔單位的圖書館,館員和教師若同樣的職稱,教師的績效系數毫無理由就是比你高。這種付出與回報的不公平讓高校館員情緒低落且產生抱怨,進而工作消極。

2.3組織因素

高校圖書館各部門設置崗位有異,工作強度和任務量存在差異,各部門工作性質和氛圍也不同,這些差異可能會促進或妨礙館員的情緒表現。例如,在資源建設部與信息咨詢部,這些部門的工作更易受到領導的關心與重視。相比較流通部,因為工作單調枯燥、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再加上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化的各類資源應用指數倍增,流通借閱量又逐年下降,這些方面特別容易造成員工的消極情緒。而流通部的情緒勞動在日常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流通館員直接服務讀者,他們情緒勞動的好壞直接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

2.4讀者因素

高校流通館員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校學生,除了他們還有本校教師,還有可能會存在一些社會人員。在校學生的生活背景、閱歷、情緒以及他們對流通館員的認知等都存在差異。且大部分人對流通館員的角色期望相比其它社會角色越來越高。并且,在一般的高校圖書館服務中,館員的服務態度被投訴率相比其他部門要高。這是因為,流通館員接觸讀者的頻率比較高,情緒勞動工作也越多。

3流通館員有效管理情緒的必要性

美國學者Ashforth&Humphrey認為情緒勞動與服務接觸中,服務員系代表組織面對顧客、服務過程必須面對面互動,服務接觸具有變動性(dynamic)與突發性(emergent)、抽象性質的服務讓顧客不易評斷其質量的好壞。陳永愉博士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研究論證了情緒勞動深受潛意識(觀念)的影響,情緒勞動中的深層情緒偽裝及基本情緒表達與互動和服務質量正相關。由此可見,適當的情緒管理對提升高校流通館員乃至整個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是有必要的。

3.1提高服務質量的需要

流通館員為學校師生及社會人士提供最基礎的書刊整理、借閱服務,是圖書館與讀者溝通的信道。正因如此,流通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情緒互動是其服務提供的必要內容。讀者對流通服務質量的評價中,除了包括享受到的服務“結果”,還包括感受到的服務“過程”。正如前面闡述的流通館員情緒表現的第一個特征,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所感受到的與流通館員之間除了語言、肢體、肢體語言等方面的行為互動外,還包括流通館員的親切微笑、愉快語氣、耐心熱忱等因素。換言之,即使館員為讀者完成了服務,但是在服務進行的過程中,情緒沒有表現到位,那么,讀者依舊會感到服務的質量不高,可以說,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服務。可見,流通館員的情緒勞動決定了圖書館流通服務的質量。

3.2提高讀者滿意度的需要

以讀者為導向服務的流通館員除了建立和諧的館員讀者關系外,還要兼顧讀者對高校圖書館的感知價值,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流通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互動,影響著讀者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感知價值和滿意度。當流通館員以良好的情緒為用戶服務時,絕大多數讀者也會以友好的情緒作為回應;而當流通館員表現出冷漠態度或者不理睬的情緒時,即使完成了服務過程,絕大多數讀者還會感到不滿意,對圖書館的感知價值存在偏見。在讀者被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流通部的服務氛圍及流通館員的情緒表現等因素都會影響著讀者對服務質量的價值感知。因此,對流通館員的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流通館員有效情緒管理的對策

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則:當人的觀念正確的時候,人的情緒就穩定在一定的軌道運行。人是觀念的高級動物,觀念改變,態度就改變,信念也會同步改變,然后情緒就會不一樣。事件的發生是不容易控制的,然而觀念是可以自由調整的。為了有效做好流通館員的情緒管理,提升高校圖書館流通部乃至全館的服務質量,筆者在此提出兩點建議。

4.1穩健自我情緒系統

情緒系統并非先天存在,而是個人后天與外力不斷交互時自我反省、自我變化的產物。從系統角度判斷,一個系統是否穩定,在于系統結構是否合理和系統是否具有自我調控能力。作為流通館員,在不斷的情緒勞動中,其情緒波動的自動控制機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情商高手具備超強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覺察和自我管理兩方面。圖書館流通館員穩健的情緒系統應該可以分為:真實表現積極情緒、假裝表現積極情緒、壓抑消極情緒。圍繞以上三種情況,在日常工作中,流通館員會經常對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反省,如果反省后發現情緒不對,應該作出調整,回歸正確的情緒軌道。情緒可以管理,就是因為人可以方便地調節、整理、改變、控制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個人能夠管理好個人的情緒,最有效地辦法,就是時刻調整自己的觀念,而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或者老怨天尤人,也不要不切實際地希望環境會發生改變,中國文化中的“面壁思過”是最恰當的闡釋了。

4.2降低外力的干擾強度

篇4

[摘要]早在人類開始學會建造的時候,就已經在尋求一種和諧的溝通與協作,而設計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這門學科傳到中國,更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設計管理既是設計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設計管理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與其他相關學科既有區別,聯系也很密切,需要科學的方法、系統的管理、藝術創作的精神和社會普遍的認同。通過對設計管理知識的研究,使其更實用于中國國情的需要和發展。

[關鍵詞]設計與管理系統性科學性社會性藝術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隨著設計深入到企業的各個方面,設計與管理間的結合成為了必然,傳統的設計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設計管理時代。

“設計管理”一詞于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英國,那時這個詞匯指“管理設計機構與其客戶之間的關系”。1966年,MichaelFair發現了一種新的職位:“設計主管”(DesignManager),其職能是確保整個設計項目順利進行,并且使得設計機構與其客戶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PeterGorb(1990)定義

“設計管理”:“通過設計主管對公司內設計資源的有效部署來幫助公司達到其目標的活動。”這個定義強調這點:設計既是目的(把設計與企業目標相聯系)也是手段(對解決管理問題做出貢獻)。設計管理既是一種“價值管理”(創造價值),也是一種“態度管理”(調整公司的觀念)。

設計管理的成功運作有賴于其屬性的幾個方面即科學性、系統性、藝術性、社會性。通過這四方面和諧使用,達到對設計任務的完美整合。

一、設計管理的科學性

設計管理作為一門新學科的出現,既是設計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設計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是提高產品開發設計的效率。設計不是藝術家的即興發揮,也不應是設計師的個性追求。在現代的經濟生活中,設計越來越成為一項有目的、有計劃、與各學科、各部門相互協作的組織行為。缺乏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設計和沒有生命力的產品,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寶貴的資源,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同時設計師的思想意圖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貫徹實施;而另一方面,設計作為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科學規律,并且與科研、生產、營銷等行為的關系愈來愈緊密,在現代經濟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設計規律和特點的管理,以及對設計管理的不力,都會造成企業其他各項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設計管理的系統性

為使企業的設計活動能正常進行、設計效率的最大發揮,必須對設計部門系統進行良好的管理。不僅指設計組織的設置管理,還包括協調各部門的關系。同樣,由于企業及其產品自身性質、特點的不同,設計系統的規模、組織、管理模式也存在相應的差別。從設計部門的設置情況來看,常見的有領導直屬型、矩陣型、分散融合型、直屬矩陣型、衛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設置形式反映了設計部門與企業領導的關系、與企業其他部門的關系以及在開發設計中不同的運作形態。不同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設計管理模式。

設計系統的管理還包括對企業不同機構人員的協調工作,以及對設計師的管理,如制定獎勵政策、競爭機制等,以此提高設計師的工作熱情和效率,保證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師的創作靈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舉例來說,如果有某一個設計項目6月1日必須完成,項目經理可以在知識管理平臺上找3位設計師,要求他們在設計案截止日之前貼出5個設計構想,如果設計師在期限前完成,案子就算結束,如果沒有完成,則系統就會自動舉發。

三、設計管理的藝術性

設計管理是對設計過程的控制,好的設計是產生好的過程的前提,而當過程控制達到“美妙”的境界,設計管理就成了一個藝術行為。不管是站在設計師的角度,還是客戶的角度,對好的設計品質似乎沒有爭議。作為核心的“人”是設計師,作為中心的“事”是設計,這就是設計管理;文化被作為基礎的東西放在了整個系統的最下方,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應該說,正是不同的文化影響著不同的市場和客戶,進而影響與之相適應的設計,包括設計師本身。文化成了系統中最頑固的形態,其特征還表現在它的隱藏性(更多的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被體驗)、廣泛性(幾乎涉及行為的每個部分)、基礎性(積淀特征決定的作用體現)。這也成為設計管理指導實踐需要完成的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場和客戶位居左右,大概是因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設計管理的緣故吧。

四、設計管理的社會性

設計管理的核心是對資源、對人際關系的整合的過程,設計是以人為本,管理也一樣是以人為中心的,一個好的設計管理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因而設計管理者常常是從優秀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的,因為設計師由于多年的訓練與職業生涯,常常具備了非常敏銳的職業感覺,以及對這種感覺幾乎成為本能的實現能力。但是,優秀的設計師不一定必然成為優秀的設計管理者,因為作為設計管理者所具備的能力結構與作為設計師的能力結構并不相同。作為設計師,理解客戶要求,迅速高質提出創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為設計管理者,協調各方面資源,完成最終的設計創意是最重要的能力。這兩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設計學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個人自學實踐中得到的。

五、以設計管理的優點作為結語:

1.有利于促進技術突破和不同領域的合作,企業社團各方面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從而實現設計制造的敏捷化,推動技術迅速轉化為商品;有利于及時獲得市場信息,設計針對性產品,由設計改變生活方式,從而為企業創造新的市場。

2.有利于正確引導資源的利用,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設計制造的虛擬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正確處理企業各方面關系,創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圍。

3.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穩定的設計隊伍,解決人員流動過頻的弊端;有利于創造清晰、新穎和具備凝聚力的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范樂明:《設計管理辨名》

篇5

論文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將工學結合詮釋為:“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與之相關的、為真實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獲取報酬的工作實際中,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進一步分析與思考。”[1]工學結合就是在人才培養方式或途徑上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做中創”的培養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職業技能基本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用人單位聯合辦學,共享教學與企業資料,互惠互利,共同合作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的辦學模式。這種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為導向,學生先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然后到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把課堂所學知識與企業實踐經驗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教育管理論文,畢業后能夠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

頂崗實習是指學生到企業的具體工作崗位上工作,一邊學習理論,一邊進行實踐,與傳統意義上的實習不同,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就有正式工作崗位,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更是深化校企合作,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 工學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會、深入企業的機會。實習實訓基地及企業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極大的提高了自身的職業技能、專業實踐能力,并對現代企業職工的基本要求、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有了較深刻的體會,其勞動紀律、吃苦耐勞和共同協作的意識等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樣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主動調整心態、進行自我定位,增強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健全發展。

(二)校企文化對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既包括校園的硬件設施,如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龍源期刊。企業文化是企業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2]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學生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教育管理論文,有助于他們將職業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職業行為,內化為學生的職業信念,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如對員工職業道德的要求,注重對員工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等方面的考核,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積極的影響,引導學生加速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三)頂崗實習,有利于實現教育、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針對“崗位群”,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主,到企業頂崗實習,則主要是針對具體的“崗位”,培養專項技能,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蘊和了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優勢,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可以得到互補,一方面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工作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進入企業實習,學生對企業的流程以及生產管理模式,有了親身體驗和明確認識,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所學技能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動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和工作作風,有利于學生成才成長。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認為,構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即教育者(主體)、受教育者(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介體)、社會環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撐條件(環體)。[3]這些因素都是動態性變量,這些變量的組合會因其中一個或多個因素的變化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局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上述四個因素都發生了一定變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一)教育者的變化

教育者從學院式教育模式下的單純由學校專兼職教師、輔導員擔任轉變為工學結合模式下專兼職教師、輔導員、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實習指導師傅、企業全體員工交替擔任。由于企業、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等因素的不同,學校教師和企業員工在很多方面的教育、培訓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另外,部分教師對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學生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應由企業負責,而企業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其可能會不愿或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財力對學生進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多了,在校時間少了教育管理論文,在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情況就成為“真空地帶”。

(二)受教育者的變化

受教育者從單純的學生身份轉變為學生與“準員工”雙重身份,對學生來說,學校的人際關系相對單純,有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但到企業之后獨立處世,一些學生不能適應,缺乏主動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適應能力較差,容易與單位領導、同事發生摩擦,還有些學生認識不到實習對于自身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為實習和專業知識沒有太大的聯系,容易在實習中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思想波動大,體力透支大,精神壓力大,給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變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涉及到學生政治素養、為人處世、公民意識、品德修養、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經濟常識、法律法規等與學生社會生存、日常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比較系統全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的目標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仍然適用,但在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上有所調整。再加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后,人員的安排是很分散的,學生原有的建制被打亂,一切依實習單位的生產情況、人員配備、產銷的淡旺季而定,盡管有輔導員跟蹤指導,但很難象在學校一樣對學生有較多的關注,在實習中也更多的關注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思想政治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四)教育環境的變化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要由在單純的校園環境里學習轉變為在校園和企業兩個不同的環境中交替接受教育和培訓。學校和企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機構,各自的運行規律和目標不同,學校以育人為宗旨,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學生到企業實習教育管理論文,接觸外界社會的機會增多,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會增加,由集中管理變為相對分散的管理,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如對權力和利潤的更強烈的追求,以更現實的思想看待一些社會問題等,復雜多樣的企業文化、社會思潮、思想觀念、人際關系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等產生正面或負面的作用。所以在這種動態的情景中,要想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一定的難度。

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完善相應的制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在確定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之后,高職院校應著力制定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如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時間、指導人員以及目的、內容、效果的評估都應做出詳細的規定,使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章可循,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下企業的抵觸心理。

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和氣質的塑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應該注重專業社團、專業活動以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相關辦學理念方面的建設龍源期刊。這些實踐性的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對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判斷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有些學生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思想認識不清楚,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要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系統介紹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如組織講座和參觀,召開相關研討會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業觀的教育,教育學生及時調整心態,盡快完成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化,做好充分思想準備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這樣即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有助于減少學生在企業工作的盲目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側重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法律常識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內容。要把現代企業文化引入教學內容中,注重突出敬業、勤奮、責任、創新、守時、溝通、協調、吃苦、細心等職業態度的教育和培養。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運用傳統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邏輯思維訓練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利用典型情景、典型案例和典型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同時根據“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和高職學生的特點教育管理論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會較長時間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頂崗實習,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覆蓋面大、形式多樣、便利及時的優勢,在校企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搭建網上交流平臺。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廣泛收集各種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及古今社會成功人士的個人信息,特別是企業優秀員工的信息資料和有關國家發展的輿論和宣傳信息,并針對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引導。通過網絡建立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教師網上答疑,突破了時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既為學生解除思想困惑,又可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形成。

總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創新工作方法與思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需要,堅持教學改革,不斷探索,細心觀察且耐心地對待學生的思想問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途徑,科學地引導學生完成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林為群.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解[N].人民日報.2008-6-25.

[2]威廉?A?哈維蘭著.文化人類學[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1-1.

[3]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101.

篇6

論文關鍵詞:鋼鐵企業,績效考核,思考

 

一.加強鋼鐵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鋼鐵企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同時,資源和環境對企業所造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鋼鐵企業面臨著轉變發展模式、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期。其中鋼鐵企業作為我國鋼鐵市場的重要主體,只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姿態去迎接和應對新形勢下市場要求,才能在世界鋼鐵行業的新一輪競爭發展中占據更為有利和主動的位置。另一方面,從當前鋼鐵企業具體運作中不難看出,仍存在著許多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和問題,影響著鋼鐵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的關鍵都離不開企業人力資源這一核心資源。作為鋼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性關鍵資源,人力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加強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意義也日益凸顯。如何管理企業的各類人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成為當前我國鋼鐵企業管理者必須面臨的問題。績效考核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企業管理手段,在評價激勵員工、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高效化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1]。鋼鐵企業通過績效考核環節工作的改善與提高,實現對員工績效的客觀公平公正的考查與評價,并將績效考核的結果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環節中,真正地推動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和貢獻,從而培育和強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鋼鐵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績效考核作為一個先進的管理系統,我國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在具體的開展和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如何將當前世界管理領域先進的績效管理經驗進行引進、吸收、借鑒與創新,提高鋼鐵企業績效考核的質量和水平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的重要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鋼鐵企業員工績效考核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鋼鐵行業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我國鋼鐵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發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重視并進行改進與完善。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仍處于由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轉型時期,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建設及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發揮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績效考核環節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前許多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在實行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戰略性地位尚未得到真正的明確,績效考核工作落實便有了一定的難度,直接表現為員工與管理人員的低參與度,甚至也較多地存在著對于績效考核工作不配合、影響績效工作開展的例子,影響績效考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二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化水平的欠缺直接影響到了我國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績效考核作為一個先進的管理系統,不論是考核指標的設計、考核方法的選擇還是最后考核結果的分析運用,都對考核人員有著較高的專業化水平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國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中真正具備相應專業化知識和水平的人員并不多,從而導致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存在著的一系列問題。

三是,對于績效考核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和誤區。從本質上來講,績效考核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和重要環節之一,其進行考核的最終目標都在于通過績效的改進與提高提升企業績效,促進企業的進一步長遠發展。而在具體實踐不論是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對于績效考核在理解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如簡單地將績效考核等同于對個人績效獎優罰劣的層面上,單純地把“把薪酬與績效結合”,加上績效考核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陷,尤其是考核過程缺乏透明性及公開性,使得被考核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對考核工作應付了事;也存在著部分員工認為企業績效考核只是走走過場,無太大的實際作用,難以從思想上重視績效考核,導致績效考核流于形式[2]。

四是,績效考核體系建設不完善,缺乏具體量化、操作性強的績效評價指標,“德、能、勤、績”四個指標仍是考核的關鍵,主觀性強,易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尤其是主管人員個人的好惡及領導風格,難以真實反映出員工的績效水平;同時在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也存在著不科學的問題,直接表現為考核指標內容不全面、考核標準不嚴謹、考核標準一致化、脫離崗位與工作任務的具體要求,不同崗位關鍵績效指標不突出等;或者直接照抄照搬別人的績效考核體系,難以形成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加上考核方式手段過于單一化甚至方式滯后,缺乏規范化、程序化的操作,考核方法沒有統一的尺度,達不到考核的預期目的,影響考核激勵作用的發揮。

五是,對于績效考核缺乏明確定位,考核目標不明確,只是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結束后將考核結果放置一邊,未能真正地起到約束激勵的作用,更談不上對于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與幫助并督促其進行改進,既造成了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也導致鋼鐵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形同虛設,影響績效考核真正作用的發揮,更使得對績效管理形成認識上的誤區[3]。另外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在績效考核過程中,缺乏溝通、考核周期設置不合理等也是影響績效考核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站。

三.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新形勢下,鋼鐵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的白熱化,每個企業只有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通過健全和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是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重要途徑。

首先,要樹立人才競爭意識,認識到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高度重視鋼鐵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放到關系到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位置,真正地提升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鋼鐵企業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實現人力資源的戰略化管理。只有從思想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各個模塊的作用,包括績效管理。

二是,在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前提下,著重把握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績效考核環節,提高績效管理水平,通過對員工的正確客觀評價實現有效的激勵,提高員工績效從而改善企業績效。具體來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正確認識考核的作用和意義。要切實提高企業領導者和管理層對于績效考核重要性的認識,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績效觀,強化績效意識和效益觀念,重視考核工作在改進員工績效、激勵員工中的積極作用,摒棄走走過場的考核形式,積極推動企業績效考核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的轉變,提高績效管理水平。企業領導與管理者在給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最大支持的前提下,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其中,為員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引導員工行為;要積極推動以績效為導向的鋼鐵企業文化的建設,為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序進行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和大力支持[4]。另外,績效考核從本質上來講不同于我國傳統意義上的人事考核,要利用各種渠道和途徑加大對于績效考核制定的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對于績效考核的認同度和支持度,為績效考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人員支持。

2.明確企業績效考核目的,杜絕“為了考核而考核”,把績效考核與企業的長遠發展實現有機聯系和結合,實現績效考核的戰略導向,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鋼鐵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即“員工個人績效提升與激勵”和“組織績效提升”的緊密結合。具體來講,績效考核的目標在于使員工在做正確的事的基礎上,能夠不斷改善,把正確的事做得更好,真正地提高工作質量,從而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夠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如員工培訓、薪酬管理、職位調整等提供更為公正、透明、客觀的依據。只有準確定位,正確認識績效考核的目標所在,明白績效考核所針對的內容和所要問題,才能保障鋼鐵企業績效考核工作的有序開展。

3.合理設計考核指標體系。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是績效考核成功與否的關鍵,以“崗位分析評價”為基礎,根據專業化分工及崗位差別化的原則,全面綜合地考慮各個崗位的工作摘要考核內容的指標體系,使績效考核工作能真正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發展需求。同時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鼓勵員工積極地參與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真正地體現出公平與公正的原則,也有利于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員工對于績效考核的認同度,有利于績效考核工作的推進。

4.提高績效考核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保障考核過程公開化及透明化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鋼鐵企業員工績效考核方法的準確性及客觀性,積極引進和借鑒國際先進鋼鐵企業的科學考核方法,如平衡計分卡BSC等,保障績效考核結果。合理設置績效考核周期,實現考核周期系統化,將平常考核、月度考核與年度總考評進行相結合,并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考核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重視民主測評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5.重視績效溝通,改進過往績效考核單方向運作的缺陷,將績效考核的重點與被考核者進行直接的溝通與反饋,將考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解與交流,使員工有機會澄清誤解、消除誤解,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通過績效溝通,幫助員工及時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協助員工進行績效的改進計劃的確立,明確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5]。同時對正確的行為要給予積極的肯定進行正強化,提高員工的滿足感和自我成長的需要。另外,通過績效溝通,使員工有機會能夠進行自我表達,暢所欲言,有利于民主寬松的企業氛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員工的消極抵觸情緒,

6.提高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深度和廣度。為將績效考核工作真正地落到實處,恰當地運用考核的結果是關鍵。要發揮績效考核結果的多元化作用,不僅僅是員工薪酬福利水平制定與調整的依據,也是企業員工晉升、培訓與開發的依據,將績效考核結果真正地運用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張建軍.國有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01.

2.董秀娟,宋亞靜.國有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探研[J].生產力研究,2009,22

3.范秀仁.國有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外結合策略[J].企業經濟,2009,12.

4.董秀娟.國有鋼鐵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研究[J].價值工程,2010,31.

5.李學斌.淺談績效考核在企業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1,01.

篇7

公務員在履行公職過程中,其精神狀態直接影響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各個領域,進而影響工作大局和廣大民眾的利益。精神狀態是幸福指數的具體體現。為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運行機制,推動法治政府的構建,從而更好地實現和維護廣大民眾的利益,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的幸福指數。著重從行政管理工作運行機制的層面,分析公務員幸福指數的特點;分析當前影響公務員幸福指數的因素;以及探討公務員幸福指數穩定增長的路徑。

一、行政管理運行機制決定公務員幸福指數的特點公務員履行公職,是代表國家行使公共權力的,他們的心理感受如何直接影響著其履行公職時行使公共權力的主觀狀態與行為方式。而公務員的行為方式又關系到國計民生大事。關顧這部分人的幸福指數,就是關顧整個社會及其他階層的幸福指數。比如要是不通過公務員行使職權來促進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和諧的實現,其他階層就不可能有基本的幸福可言。公務員持久的為人民履行好職權的意志力又取決于公務員的心理感受與心理特征。而幸福指數又是主要通過人這個主體的心理感受與心理特征作載體的。在一般人眼中,似乎公務員比農民工、失業工人的幸福指數更高,可實際未必如此,不少公務員與農民工在某些方面的心理體驗是一樣的水平,甚至還更低水平,這主要是因為行政管理運作機制作用使然。在行政管理運作機制作用下,公務員幸福指數有以下特點。

第一,表面的物質財富增長帶來較好的心理體驗被行政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責任與壓力大打折扣。你是公務員,你的行為就受到更多的注目,你就猶如站在屋頂上,從頭到腳都是在人們的監視之下,并且所言所為都要代表一個好形象。你的職務越大,職級越高,所承受的責任就越大,所謂“高處不勝寒”,“繁擾奔忙,雖是錦衣玉食,亦是萬狀愁苦”。

就是指的像公務員們雖然比農民工、失業人員工資可能多幾倍,但在精神感受上恐怕不如農民工。農民工物質上的貧乏是公務員們能夠體會到的,但公務員們的精神壓力卻不未必是農民工們能夠感受到的。這就造成錯覺使人們覺得探討公務員的幸福指數,而不探討分析農民工的幸福指數是沒道理的。

第二,行政管理運作特點使公務員追求幸福的范圍與本質與一般民眾不同。社會主義國家強調人民當家作主,進而強調公務員的勤勉盡責,執政為民。當前來說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要求公務員的話,那么真正代表人民群眾利益,降低對物質利益的追求,發揚克已奉獻精神才是一種追求幸福的基本境界。公務員在過去追求幸福的標準只定在像焦裕祿、孔繁森這樣的標準。即要一心為公,把個人安危與利益置之度外。而現在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如果對多數公務員提出這樣的要求就顯得過高了一點,但公務員至少應該做到“遵紀守法、淡泊名利,在滿足本人及家人基本的生活需要下,集中精力做好為人民謀福利的工作。”公務員追求幸福的本質更多是在精神層面上展開的,正是精神層面的這個本質要求,使社會對公務員的評價標準也是偏重于精神層面而非物質層面。

第三,衡量公務員幸福指數的標準過多地依賴于組織或領導的評價與考核。也就是說衡量公務員幸福感高低的標準,其中一條就是看公務員是否人盡其才,量才為用。假如有一個較公正客觀的工作評價標準,公務員就會有成就感,并從成就感中獲得較好的心理體驗。農民種田,工人做工,完成了某項任務,收成如何是比較確定的(自然災害除外),而公務員工作做得好壞,雖然有各種衡量的標準,但問題不是本人作出評價,而是通過上級組織或領導作出評價,這里面多了一個中介,就存在著不確定因素,領導高興,興致勃勃心情好時,做得不夠好也可能獲得較好的評價。這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著公務員的心理體驗。

第四,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受自身實施行政行為后續效應的影響程度大。公務員在從事行政管理領域的工作涉及面相當廣泛,雖是代表國家為了公共利益行使行政權,但有時因為民眾的認識水平的滯后和個人或局部利益的關系,總存在行政相對人不理解,不支持的現象,這時就可能產生實施行政行為后不好的后續效應,特別是對于那些處在一線的執法人員來說,這種不好的后續效應更是大量存在。即使你始終一身正氣,秉公辦事。有時也會因為民眾的誤解而產生不好的后續效應。

第五,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受政策影響比其他階層要大得多。這是由行政管理過程中,公務員作為政府決策及其他改革措施實施的主要推動者,理所當然應該身體力行,應當在執行黨與政府的方針政策上起模范帶頭作用。這對公務員幸福感的多少與得失所造成的影響是直接的,有時往往是“得也蕭何,失也蕭何。”公務員與其他階層人士在許多方面是有共同的心理體驗的,而都把能滿足自己和家人基本生存與發展的物質資料作為幸福指數的一個主要指標。在這個問題上,為配合政府實施的財稅杠桿政策,如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應主動上報個人所得稅,這都必須帶頭執行,另外對現行的醫療保險以及其他社會保險方面的政策也要帶頭執行,在執行這些政策過程中,不可避免給某些公務員帶來困難,而非公務員比如像私人企業老板,他們的收入就沒有公務員的收入那么透明,公務員以外的階層更容易偷稅漏稅(這里決沒有贊成偷稅漏稅的意思),而是說明公務員的心理體驗受政策的左右甚大,因為他們是政策的推動者,又是政策的帶頭執行者。

第六,公務員的幸福指數過多地押在健康水平上。身體健康是各個階層的人們達到幸福的最根本的物質基礎,離開了生命的延續,那些構成幸福的要素也消失殆盡。行政管理運作機制決定了公務員在承擔后代及家人的撫養或贍養的責任上所依賴的物質基礎有所不同。公務員應該是兩袖清風的,不允許有任何謀私利行為的。按照廉潔自律、爭做人民的公仆的公務員良好風范的要求,公務員維系其本人及家人的基本生活與發展資料只能靠公務員工資(公務員法也規定不能經商辦企業的)。即使某些公務員辦了一些實體,但也是很微不足道的。所以只能靠工資為生的公務員,當其生命結束時,其工資便沒有了,便不能給家人及子女留下什么財產。

不像私人企業的經理或老板,突然有個三長兩短,留下可觀的遺產,至于農民,雖然也談不上什么積蓄,但一旦遇有不測,還有土地或山林的使用權可留與家人或子女。這就使得公務員對保重身體、確保身體康泰看得很重要。他們把健康看成是維系幸福的根本,這些認識應該是很強烈的。

二、對當前影響公務員幸福指數的因素分析雖然說幸福是心理體驗的東西,似乎總是表現在人們的觀念或意識中,但它總是通過物質、健康等外在實體東西表現出來。第一,在個人價值實現方面存在彷徨、迷惑,使公務員經常感到一種無所適從,總是存在得失相伴的郁悶情緒。這種情緒反過來又影響了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標追求,使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公務員在個人價值實現方面不同的心理體驗的原因是千差萬別的,這差異表現在不同的家庭背景、職業層次、學歷水平、努力程度等方面。但在個人的價值追求方面也有共性的心理體驗。即公務員們絕大多數都希望能大有作為。然而現實因素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公務員能夠跨入公務員隊伍已經很不容易,而進入公務員隊伍也不是高枕無憂了。

奮斗目標就在于職位上提升,當身邊各方面情況跟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同事都升職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苦悶情緒便油然而生,流露出來便導致惡性循環:即某個公務員越是心理狀態不好,就越做不好工作,經常做不好工作,那么領導就會有看法,并把他看作是單位里可有可無的角色。這種郁悶情緒是其他階層如農民工,或下崗工人難于體會的,殊不知他們的心理一樣有不如意地方。公務員這種郁悶情緒會使公務員難于集中心思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為了尋求平衡點,他們就可能通過其他途徑謀求有利于人生價值實現的東西。

篇8

關鍵詞:工商管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能將這些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以后工作中的能力,能夠分析和解決企業實際管理中遇到的困難。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高,如何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普遍重視的問題。目前,國內高校管理類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上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不重視實踐環節,長期以來,實踐教學從屬理論教學,實踐環節偏少,存在“走過場”現象;不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學形式單一;考核學生成績及教師教學的方法陳舊等。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培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應從實踐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方面的教學改革上加大力度。

一、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要素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課堂上,可以合理、有效加入商務模擬軟件教學環節。商務模擬軟件可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學習,學生可以在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中,通過開“公司”、“應聘職位”,和同學、老師“做生意”,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物流管理、生產設計等,體驗商務實踐活動。為了謀取“經濟利益”,必須想辦法解決面臨的難題,或查閱資料或咨詢“高手”或與同行合作。另外,可以有選擇地引入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信息和活動。比如在報欄張貼工商管理界的著名報刊文章,開展相關的讀書活動,組織企業家到學校舉辦講座,鼓勵學生們開辦自己的管理論壇,舉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和辯論比賽、挑戰杯、創業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積極鼓勵創新實踐,并對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給予“創新學分”的獎勵。同時要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實踐創新意識融入校園文化中。如重慶交通大學每年舉辦的“模擬面試”大賽,邀請著名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做評委,設置獎勵,吸引學生參加,在不知不覺中這種實踐參與的意識已在學生心中。2.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嚴謹的結論、科學的體系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學、課程實驗和專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形式以外,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實戰演練等活動,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這些開放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知名企業參觀學習,或者將學生分為不同的項目小組,帶著事先設計好的實習需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地崗位訓練,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廣東行政職業學院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合作,成立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為學生們提供實習機會。再如四川農業大學的“老板山亞熱帶灌草試驗基地”、“技園區牧草資源圃試驗基地”等校內實習基地,與“成都市區(城區)草坪實基地”等校外實踐基地的建立完善,這完全改變了“走馬觀花”流于形式的情況。3.組建特色的教師隊伍。大多數高校教師畢業即上任,他們有著“高學歷+高智慧+高水平+深理論”,但是一般實戰管理經驗缺乏,重理論,制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最大“瓶頸”是“紙上談兵”、“空對空”的教授形式。學校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他們出國、跨省,到企事業單位學習考察,開闊視野,增長實踐知識,提高教師對專業前沿知識的把握。或是聘請企業界有豐富經驗,又有深厚理論知識的工商管理類專家擔當名譽教授,不定時到學校授課,充分借用其實踐特長。4.建立科學的考核方法。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的考核還是“考試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為輔”的模式,并且大多數高校課堂的平時成績僅僅是體現在課上回答幾個問題、做個PPT講講小案例之類,一個學期回答下幾個問題,做次PPT,一學期就“解放”了,這導致學生普遍出現“平時不努力,考前抱佛腳”、“高分低能”的現象。考試制度不進行改革,以上改革也難以推進。因此,不應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業優劣的主要標準,而應該把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納入評價體系中來,有必要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積極鼓勵倡導創新考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展示、問題調研、撰寫課程論文、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和競賽結果等情況依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對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分,或加入小組制競爭進行“優勝劣汰”,有獎有罰,如勝方可制定題目負方再戰等。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外,教師考核應更注重是否有創新、實踐的方面,而不是偏重“講課好”。

二、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開展實踐活動中要關注學生情緒。相比理工科學生的沉穩,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缺乏探索、吃苦的耐心。在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各類活動及實習的開展可能會使他們片面地認為實踐重于理論,從而輕視或忽略理論的學習。這就需要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理論課程的質量,同時還要倡導“理論+實踐創新”,對他們積極引導和鼓勵,安撫可能出現的浮躁情緒。2.在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環節要充分挖掘、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創新能力培養是面向全校學生,因此要公平公正,偏袒個別學生,很容易挫傷其他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了使每名同學都有創新的熱情、機會和動力,所以在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環節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指導他們的創新想法,使他們能夠克服困難,積極參與實踐并勇于創新。3.在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道德品質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是立足社會的根本。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進入社會,踏入職場勢必要常常面對各類人和事,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基礎,能為畢業生們拓寬職業道路。另外,扎實的專業技能才是職場長久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因此,學校在提倡實踐創新時也不能忽略專業技能的培養。總之,構建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融會貫通實踐創新的教育理念,明確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營造開放的校園氛圍,使教育教學及實踐創新的活動或實習始終圍繞目標進行。同時,還應注意在培養過程中可能忽略的問題;其次,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設備、教學管理等方面也要與之相匹配。最后才能構建出科學、完善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以市場為導向”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鐘莉.基于校企協同創新的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高職教育研究,2015,(2):25-28.

[2],張峰,袁仲慧.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組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61-65.

[3]黃小榮,陳峰,趙洪明.工商管理專業面向ERP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3(1):81-84.

[4]李靜.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5,(5):54-58.

篇9

關鍵詞:食品,監督機制,監管

 

0.引言

病從口入。食品安全與否,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但近幾年來,從食用油到炸雞翅,從速溶茶到兒童奶粉,被查出的、被披露的有毒、有害及假冒偽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真是令人“舉箸四顧,無不驚心”。面對新形勢下的食品安全問題,鄆城縣技術質量監督局作為政府的食品安全綜合管理部門,創新思路,積極探索,真正建立起統一、協調、高效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用機制為全縣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構筑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火墻”。

1.食品市場的基本狀況

我縣人口為110多萬人。全縣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00多戶;食品經營企業1800多戶;餐飲企業約2000余戶;有較大的注冊養殖企業7戶;有生豬屠宰企業18戶,其中有一戶大型肉鴨屠宰加工企業,日屠宰能力6000頭; 日屠宰牛羊10余頭;有家禽屠宰企業1戶,日屠宰10000多只。這些食品生產、加工及經營企業為滿足全縣人民飲食需要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幾年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踐上看,我縣食品市場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急需引起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2.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2.1在某些基層食品監管工作者的頭腦中,尚存在著“只要沒有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監管工作就是做到了位”的思想認識。這種認識導致個別食品監管部門出現自主創新意識不強,工作拖拉滯后,檢查留于形式的現象。

2.2由于體制的原因,食品安全的執法主體歸屬于多個部門,監督力量分散,一方面部門之間職能交叉,重復檢查,企業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又存在著監管“盲區”。整合監管資源,夯筑監管合力,迫在眉睫。

2.3一些在城區被打的無處藏身、經營“三無”食品的商販,把目標轉移到了農村,跑到了執法相對薄弱的偏遠地區“打游擊戰”,農民群眾飲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2.4由于投入太少,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和技術缺乏,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難以開展。

2.5全縣餐飲業中低檔飯店居多,基礎設施簡陋,衛生環境較差,社會群眾飲食安全存在很大隱患。而在一些群眾的心理,還存在著“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陳舊觀念,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很差。

2.6食品加工企業約200余家,多數都在10人以下,設備簡陋,加工能力低、產品質量差。

3.調研得到的啟示

3.1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統一認識是前提

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食品安全沒有發生重大事故并不等于沒有問題,只是沒有造成后果而已,不注重監督的過程,只注重結果是不行的,必須要達到過程與結果的一致性。所以,各級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牽頭部門,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克服懶惰思想和厭戰情緒,與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要求相一致,緊緊依靠政府,充分發揮出政府“抓手”作用。要放下架子,貼心感化,科學引領,通過組織召開食品監管理論研討會、市場形勢分析會、對照找差距座談會、征求意見反饋溝通會等形式,不斷澄清模糊認識,達到理念共識,真正把食品具體監管部門領導和執法人員的認識統一到“食品安全無小事”的政治高度上來,為食品安全綜合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思想保障。

3.2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協調配合是基礎

食品安全問題鏈條長、牽涉面廣,涉及多個具體的行業和監管部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牽頭部門,必須在組織協調、密切配合上找出路、想辦法,想方設法整合分散的食品監管資源,把責權統一起來。可以通過踐行“三投三動”方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力量。

3.2.1以熱情友情投入感動。主動走過去,熱情請進來,經常保持與工商、公安、技術監督、衛生、農業、商務等部門的聯系,努力增進人文感情,建立彼此深厚的工作友情,成為真誠互信的友好單位。。

3.2.2是以人力物力投入打動。在節假日期間開展大規模食品市場檢查時,主動出人出車、帶頭組織,并適當承擔部分活動經費,激發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同志的工作熱情,為加大假劣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力度起到促動作用。

3.2.3是以聲勢氣勢投入帶動。通過新聞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食品具體執法部門的工作形象,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口碑。。力求使食品安全各相關部門集中行動迅速快捷,分散行動主動自覺,形成“互聯、互補、互促、互動”的新型工作機制。

3.3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以法定的形式明確工作責任是關鍵

目前,食品安全監管以分段負責為主,以行業監管為輔。這種監管方式,必須明確責任,明確目標,以法定的形式明確失職的懲戒條款。

3.3.1各層次雖然都自行制定了失職責任追究制,但力度太弱。在食品安全法中應明確規定監督管理失誤,應受到嚴厲懲處。

3.3.2各級監管部門都有明確的責任劃分,但對其實現的目標規定的模糊,應以法定的形式加以明確。3.3.3根據不同時期情況,要及時調整監管工作重點。比如夏季來臨,餐飲業即可列為監管重點;“禽流感”流行時,禽蛋產品即為重點。

3.3.4綜合監督的權威性,應以法定的形式加以確定。食品安全法應明確綜合監督的管理權限。。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增強綜合監督權威性是重點

4.1要樹立“有為才有位”的思想,積極取得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讓政府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撐腰壯膽。

4.2要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和領導者的責任意識,牽頭制定并以政府名義下發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明確相關監管部門各自的職責及承擔的責任。

4.3要加強檢測工作,像重視藥檢一樣重視食品檢驗機構的建設,可以組建食品檢驗覆蓋網,定期抽查,或者逐漸把藥檢所擴大為食品藥品檢驗所,投入必要的人財、物力,使之盡快開展工作。

5.結語

面對突如其來頻發的食品安全危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為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的忠誠衛士,必須做到居安思危。一是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機制;二是要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制;三是要建立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通過以上機制,達到未雨綢繆,全民皆兵,預防為主,長備不懈。“食品安全是一件天大的事”,也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必須忠于職守、邊學邊干、及時總結,努力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機制,把食品安全的“防火墻”逐步構筑成“防火帶”,不斷開拓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的新局面。

篇10

作者簡介: 楊紅娟,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可持續發展研究;

胡靜,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匡磊,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摘要:以80后為主的新生代員工已逐漸成長為各個企業的主力軍,其職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論文在幸福指數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的指導下,分析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的影響因素,選擇WX企業新生代員工進行問卷調查,運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構建了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的幸福指數評價體系,在實證結果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的對策,為企業新生代員工的管理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4)06-0084-05

2012年“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論壇”舉行期間,《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中揭示,“80后”“90后”員工處于“成長的煩惱”期,離職率達30%以上,甚至出現了越年輕離職次數越高的現象。[1](P24~25)論文將新生代員工界定為“80后”“90后”即在1980年及以后出生,已踏上工作崗位的企業員工。綜合目前相關文獻研究,[2-4](P17~21,P81~90)新生代員工在職場的特點有:價值取向多元化、較高的文化水平、敢于自我表達、自我為中心、易情緒化、流動意愿強、抗壓力差等。

幸福指數是對個人所處環境的滿意程度所帶來的幸福感程度的衡量指標,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構筑起來,幸福指數的研究涉及多個不同領域。(1)主觀幸福感,迪納(Diener)對于幸福感進行了劃分:正面情感、負面情感和對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后來又將主觀幸福感分為三個層次四個領域,進而提出了多層次結構模型;[5](P41~49)(2)幸福經濟學,伊斯特林在自己的著作《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快樂》中提出了“幸福悖論”即他認為財富和快樂不成正比例關系,財富越多不意味著越快樂;(3)心理幸福感,來福(Ryff)為表現個體努力實現潛能的過程,提出包括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積極關系、環境控制等六維度的心理幸福感模型;[6](P99~103)(4)社會幸福感,克耶斯(Keyes)把社會幸福感從整合、認同、貢獻、實現以及和諧五個角度出發分成五個維度,把個人和社會進行了聯系,強調個體在社會中的行為和感受,把對社會的價值、積極態度、歸屬感作為評價幸福的指標。[7]

一、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指標

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可量化原則

在對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進行權衡時盡可能地采用量表的形式進行量化,以便有效利用數字直觀表現研究主體的變化趨勢和影響程度。

2.簡明可行性原則

簡明是指標的選取要具有代表性,以最少的指標數目涵蓋指標體系的全部重點信息。可行性是指標的選擇要從客觀事實出發,既滿足成本的節約要求,又能便于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數據的統計分析。

3.實際可比性

指標口徑和范圍要保持一致性,這樣有利于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可以使計算結果具有可比性。

(二)指標體系的初步建立

Lewin的場動力理論認為,個人所發生的行為是個人與他所處的環境互相影響的結果,即個人的行為方式受所處環境的影響。[8](P926~930)從個人、企業、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分析影響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的因素。[9](P177~178)并立足于企業實際,從個體特征、企業環境、家庭社會環境三方面出發來構建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個體特征包括積極特征(穩重性、接受性、自主性、挑戰性、自信型)和消極特征(浮躁性、反抗性、猶豫性、不安性、抑郁性);企業環境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程度、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程度、企業文化建設程度)、工作環境(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團隊合作程度、信息和知識共享程度、與領導的溝通程度)和激勵機制(薪酬福利、企業提供的發展空間、企業提供的人才培養機會等方面的指標,以及企業“以人為本”程度、員工自我實現程度、工作地點和條件、企業提供的職業發展前景);家庭社會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家庭和睦程度、家庭富裕程度、家人對工作的支持力度、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和社會環境(法律和政策環境、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就業壓力程度、社會提供的再就業機會)。

(三) 實證分析

本文所調查的樣本選取山東省青島WX公司的新生代員工,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進行數據收集,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292份,其中包含女性126份,男性166份,有效回收率為973%,基本能反映出該企業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的現狀。

1. 信度和效度檢驗

對于問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數來進行檢驗,將0.8設定為信度檢驗的標準值,低于0.8則需要對問卷進行重新修訂。通過表1可以看出,共19個指標,Cronbach’s α系數全部大于0.8,高于信度最低標準,由此可看出問卷設計得較合理,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調查到的數據可靠性比較高,適合研究。

通過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對調查數據進行效度檢驗。檢測結果得出KMO取值為0879>08,適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值為1265132,顯著性水平0000

2.指標的篩選

首先,運用SPSS以初步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的三個一級指標為單位,對其下的三級指標進行分析計算,分析所得各個指標與論文研究相關程度的平均值、標準差、方差和置信區間以及相關性檢驗。通過分析結果,剔除掉穩重性、反抗性、自主性、自信性、不安性、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程度、企業文化建設程度、信息和知識共享程度、家庭富裕程度、法律和政策環境這幾項指標,在后續研究中忽略其影響。

其次,提取主因子,通過對調查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對其進行正交旋轉,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我們提取了7個公共因子,其解釋率達到了71269%(見表3)。

成分矩陣的旋轉結果(見表4),通過分析得到了7個公共因子,把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對工作的支持力度、家庭和睦程度三個指標構成的第一公共因子命名為家庭環境;由企業提供的人才培養機會、薪酬福利這兩個指標構成的第二公共因子命名為企業激勵機制;企業提供的發展空間、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程度、企業提供的職業發展前景這三個指標對第三公共因子有較高的負荷,命名為企業潛力;挑戰性和接受性對第四公共因子負荷較高,命名第四公共因子為積極特征;第五公共因子命名為企業工作環境,包括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與領導的溝通程度、團隊合作程度;第六公共因子命名為消極特征,包括浮躁性、猶豫性、抑郁性;第七公共因子命名為社會環境,包括就業壓力程度、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社會提供的再就業機會。

(四)構建指標體系

通過指標對因子的負荷程度,我們命名了公共因子,即二級指標:積極特征、消極特征、企業潛力、企業工作環境、企業激勵機制、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本文將這七個二級指標歸結為個體特征、企業環境、家庭社會環境三個一級指標便構成了最終的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五)指標權重的確定

1.三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對各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時,我們對成分矩陣進行旋轉得到了成分旋轉矩陣,每個因子所顯示的數據則為該指標對應的公共因子得分系數,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便得到三級指標權重(見表6)。

2.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根據表7求出的三級指標權重,利用歸一法可求出二級指標權重(見表7)。

3.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根據表7二級指標權重的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一級指標的權重(見表8)。

(六)幸福指數計算

根據各級指標權重,確定幸福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X=(a1×0550+a2×0450)×0105+(b1×0369+b2×0326+b3×0305)×0070+(c1×0388+c2×0308+ c3×0304)×0109+(d1×0360+ d2×0345+ d3×0295)×0101+(e1×0509+ e2×0491)×0173+(f1×0356+f2×0334+f3×0310)×0376+(g1×0378+g2×0359+g3×0263)×0066

其中,X為幸福指數得分,a1為挑戰性,a2為接收性,b1為浮躁性,b2為猶豫性,b3為抑郁性,c1為企業提供的發展空間,c2為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程度,c3為企業提供的職業發展前景,d1為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d2為與領導的溝通程度,d3為團隊合作程度,e1為企業提供的人才培養機會,e2為薪酬福利,f1為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f2為家人對工作的支持力度,f3為家庭和睦程度,g1為就業壓力程度,g2為社會提供的再就業機會,g3為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

二、幸福指數評價結果分析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采用了5分制評分法,因此對于幸福指數量化也采取5分制評價法,將3分看作幸福的及格線,高于3分意味著滿足幸福的基本要求,處于比較幸福狀態,低于3分則意味著處于不幸福狀態。具體量化標準見表9。

表9幸福指數量化標準表

得分 1-2 2-3 3-4 4-5

幸福程度 非常不幸福 不幸福 比較幸福 非常幸福

通過對總體樣本進行得分計算,得出樣本總體平均得分為312,稍稍高于3分及格線,意味著新生代員工的幸福指數處于較低的幸福階段,總體仍處于不幸福、不滿足狀態。具體得分情況如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24%的新生代員工處于非常不幸福狀態,3048%的員工不幸福,6438%的員工比較幸福,274%的員工非常幸福,但是,不幸福員工占3048%,本樣本總人數為292人,則不幸福員工為89人,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提高。

三、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提升對策

(一)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加強人文環境建設,新生代員工剛踏入工作崗位,必然面臨心理適應的不穩定階段,相關媒體對其關注報道時,不能過分強調對其能力的質疑。有調查顯示,缺乏社會支援,人們便會有相應的不良適應及行為反應,而新生代恰恰就是受影響的群體,要提供新生代員工的幸福指數就必須要將新生代員工納入社會支持網絡系統,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的核心就是形成一個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10]

(二)完善企業制度,加強企業人文環境培養

通過制定明確的晉升制度、信息溝通方式等企業硬性環境的改善,讓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與發展空間,以及滿足新生代員工追求公平正義的制度要求。[11](P64-67)此外,注重壓力管理,通過開展例如心理咨詢、就業咨詢等活動緩解其壓力,讓他們做到輕裝上陣,輕負擔快樂工作。[12](P93-94)

(三)針對現實社會環境,完善學校教育制度

對個性特征指標的研究發現新生代員工性格都不太樂觀,良好的素質可以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方式,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可以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心態。學校應設置心理咨詢處或開展相關心理講座,多組織一些體能鍛煉、極限挑戰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保證身心素養的加強,從而面對充滿挑戰的外部世界。

(四)充分認識自我,理性規劃人生

新生代員工極強的自尊心使得他們在獎賞和懲罰之間難以平衡自我,充分認識自我,定期自我評價,看到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清晰定位自我,權衡社會現實和周邊環境,為今后的工作找到努力的方向。合理規劃職業發展,對自己有所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和企業的共同成長。與家人暢談心扉,讓家人理解你選擇這項工作的目的以及你對未來的打算,把自己制定的職業規劃與家人分享,讓他們對你的職業發展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宋欣.“80、90后”員工現狀調查[J].現代企業文化,2012,(7).

[2]黃洪基,鄧蕾,陳寧,等關于“80后”的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7).

[3]王肇飛,彭家龍,.“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09,(3).

[4]尤佳,孫遇春.中國新生代員工及其管理[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5]Diener E.The Satisfaction W ith Life Sca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 ssessm ent,1985,(1).

[6]Carol D.Ryff.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Current Directio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

[7]Keyes,C.L.M.& Ryff,C.D.(1998).Generativity inlives:Social structural contours and quality of life consequencess.In D.McAdams & E.deSt.Aubin(Eds). Generativity anddevelopment:Perspectives on caring for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next generation(p.227-263).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8]Lewin K.The psychology of success and failure[J].Occupations,1936,(14).

[9]趙鑫,黃牧.淺析幸福指數測評體系的科學構建[J].社會觀察,2012,(2).

[10]吳衛青.高校教師幸福指數的測評與分析――以江西省高校教師為例[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09.

[11]楊鑫.企業核心知識型人才成長機制與培育環境問題探究[J].科技創業,2009,(6).

[12]豐巖.“90后”新生代員工的管理方略[J].經濟導刊,2011,(7).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Happiness Index

YANG Hong-juan, HU Jing, KUANG Lei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Yunna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