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化經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8:20: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產業化經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產業化經營調研報告
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后,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發展迅速,目前多種所有制糧食經營企業戶數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3—4倍,糧食資源正向著生產成本低的地域集中,各種生產要素也向著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靠攏,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走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已成為國有糧食企業領導者的共識。
一、產業化經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方向
第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產業化經營有廣泛的基礎和優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倉儲設施和經營場地,有較高的機械化設備和一支專業化的職工隊伍,有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有較好的糧食加工設備和加工技術,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遍布在各鄉鎮,與農民有著長期的購銷關系,信譽程度較高,便于掌握糧源,同時更有利于向糧食的生產領域延伸,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第二,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國有糧食企業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糧食購銷市場放開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和充分,單一、分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直接進入市場,其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不如集團化經營,產生的效益更不如規模化經營的效益高,同時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經營靈活、反應迅速、成本低的特點,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不具備的。只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通過整合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各種資源優勢,建立新型的產權制度和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才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出路。
第三,實行產業化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改革后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人員減少了,歷史包袱并沒有完全卸掉,改革所需的各種補償金,以及各種因政策等諸多原因形成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性虧損,仍然壓在改革后的企業身上;改制后企業內退人員的社會保險金、生活費用的支付,增加了企業負擔;設備、設施老化陳舊,維修、維護費用支出過大;多元化主體參與經營,隨意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使企業收購成本加大,造成經營風險的進一步增加。這些原因困擾著糧食購銷企業生存和發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國有糧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有利于糧食生產、有利于種糧農民增收、有利于糧食市場穩定、有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大做強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使小企業依托大企業,大企業成為龍頭企業,實現糧食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才是糧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樣才能實現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經營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的產物,是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推動傳統糧食產銷向現代糧食經營產業轉化的過程。即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又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作為涉農甚為密切的糧食部門,在實施糧食產業化進程中,參與和服務的最優化形式,在筆者看來,就是積極推進糧食的產業化經營。
一、我縣糧食產業化經營現狀
2004年以來,糧食局在糧食市場化改革中,以打破鄉鎮行政區域界限,實施以強帶弱戰略,對糧食購銷企業的布局進行調整,采取法人代表制的形式對原糧食購銷方式進行了整合,使購銷企業由原來的8戶合并為1戶(沐川縣糧油購銷公司),改制后的糧油購銷公司,積極發揮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較好地推動了糧食產業化發展。但是在糧食產業化推進過程中,糧食科技的應用和開發水平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促進糧食穩定增長方面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糧食的深加工、轉化水平和能力與兄弟區縣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沒有形成完整的糧食產業鏈條,這不僅不利于我縣的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制約著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同時還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1、糧食生產的產業化水平不高,規模種植尚未形成
一是在糧食產業化經營問題上缺乏一個穩定的統一的協調機構和運作機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土地合理流轉制度不完善,耕地較為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幾乎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種糧大戶十分缺乏。三是種子市場放開后,雖然種子品種日益豐富,但也給糧農選種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往往因為價格的差異,在選種時五花八門,插花現象較為突出,糧食生產沒有達到“一村一品”規模種植的效果,這也影響到糧食的分類收購、加工和銷售,糧食生產的比較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
2、訂單履約率偏低,企業和糧農雙方的積極性不高
支持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分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糧食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決定,“十一五”期間加大對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使糧油產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柱。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增值,是貫徹實施“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現代農業建設戰略,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解決了糧食長期短缺的問題,實現了糧食供需的基本平衡,糧食加工、轉化能力不斷提高,但糧食生產的基礎還不穩固,糧食科技開發和應用水平還比較低,促進糧食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糧食精深加工、轉化水平和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不僅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制約著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培育和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有利于將農民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加快糧食科技開發、推廣和應用,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提高我國糧食的精深加工和轉化能力,以及糧油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協調穩定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加大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策和信貸支持力度
(一)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轉變職能,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加快以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糧食產業化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和發展糧食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推廣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民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實現糧食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糧食規模經營,使農民在糧食流通和產業化經營中切實得到實惠。支持糧食企業深化改革,以資產、技術為紐帶,組建一批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大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在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中發揮骨干作用。對以糧油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業,特別是骨干龍頭企業,要幫助其爭取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支持。
糧食局產業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工作可以理解為糧食作為產業,使之向理想的狀態發生質變的過程。糧食產業含蓋了糧食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全過程。質變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促使做大做強;向產業鏈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形式,帶動糧食、油料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繼土地革命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農業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是農業生產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變革,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糧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特殊商品,糧食產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創新糧食流通方式,強化糧食企業經營等,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1、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現代化和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人多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現行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同時產業化又是新形勢下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糧食市場化,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渠道,這是必然趨勢。新的形勢下,在糧食流通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肯定的。國有糧食企業要想發揮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掌握充足的糧源掌握糧源的最現實出路就是參與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不然的話,就很難掌握糧源,糧食企業經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存與發展就會更加舉步維艱。實踐證明,產業化是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為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產業化是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目前,農戶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基礎,也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國有2.2億多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鏈條短,農產品銷售手段落后,市場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兩個市場的競爭。而發展產業化經營,可通過“公司+農戶”、“批發市場+農戶”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農戶與統一的市場聯結起來,龍頭企業提供信息,農戶按照龍頭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遠遠高于傳統分散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增強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龍頭企業有了穩固的農戶作基礎,生產原料有保障,企業自身也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提高了糧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使農產品實現重復增值。特別是通過“公司、工廠+農戶”、“專業協會+農戶”、“股份合作”、“訂單收購”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進行利益互補,農民除了可以得到種植糧食的收入外,還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糧食的比較效益。
二、夯實產業化基礎是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糧食產業化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工作可以理解為糧食作為產業,使之向理想的狀態發生質變的過程。糧食產業含蓋了糧食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全過程。質變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促使做大做強;向產業鏈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形式,帶動糧食、油料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繼土地革命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農業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是農業生產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變革,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糧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特殊商品,糧食產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創新糧食流通方式,強化糧食企業經營等,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1、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現代化和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人多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現行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同時產業化又是新形勢下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糧食市場化,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渠道,這是必然趨勢。新的形勢下,在糧食流通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肯定的。國有糧食企業要想發揮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掌握充足的糧源,掌握糧源的最現實出路就是參與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不然的話,就很難掌握糧源,糧食企業經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存與發展就會更加舉步維艱。實踐證明,產業化是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為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產業化是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目前,農戶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基礎,也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國有2.2億多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鏈條短,農產品銷售手段落后,市場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兩個市場的競爭。而發展產業化經營,可通過“公司+農戶”、“批發市場+農戶”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農戶與統一的市場聯結起來,龍頭企業提供信息,農戶按照龍頭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遠遠高于傳統分散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增強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龍頭企業有了穩固的農戶作基礎,生產原料有保障,企業自身也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提高了糧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使農產品實現重復增值。特別是通過“公司、工廠+農戶”、“專業協會+農戶”、“股份合作”、“訂單收購”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進行利益互補,農民除了可以得到種植糧食的收入外,還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糧食的比較效益。
二、夯實產業化基礎是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市糧食產業化工作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經市委、市政府領導同意,今天召開全市糧食產業化工作會議。年前召開的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剛剛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了今年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也為今年的糧食工作指明了方向。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糧食局長會議、全省糧食工作會議及市委二屆九次全會要求,緊緊圍繞深入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的主題,認真分析當前糧食工作面臨形勢,全面研究部署今年的重點工作,努力開創*糧食工作新局面。前面,市政府朱冬副市長已對抓好全市糧食工作作了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圍繞會議主題,我講五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努力認清當前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
去年以來,全市各級糧食部門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抓改革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穩步推進改革,加強市場調控,推進產業發展,依法管理市場,全市糧食產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糧食產業化經營蓬勃發展,市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糧油產業化的意見》,并在通江召開了全市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會議,全市共建優質糧油基地124個,有18家糧油購銷及加工企業被命名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翡翠米等6個品牌再獲“放心糧油”產品稱號;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全系統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收入19333萬元,實現利潤28萬元;糧油購銷調控扎實有效,全年共收購糧食241215噸,銷售糧食253279噸;依法管糧規范有序,規范經營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在全社會形成了依法管糧、確保糧油安全的良好氛圍;為農惠民服務成效顯著,全市去年共幫助農戶新建、維修改造小糧倉1310個,建立連鎖經營配送中心4個,新建、改建連鎖店189個,工作成效得到省糧食局充分肯定;積極開展作風整頓活動,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糧食從業者素質,自身建設明顯加強。
成績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去年全市糧食工作總的看來是好的,但工作發展不平衡,主要是:產業化經營規模不大,企業聯結機制不夠健全;企業改制后資金不足,分流安置職工欠賬多;企業經營機制轉換慢,特別是經營性企業效益不高;依法管糧仍然面臨人員編制及工作經費難落實等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在今后工作中用改革、創新、發展的思路認真研究,逐步加以解決。
針對當前糧食工作存在問題,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我們確定了2008年糧食工作的總體思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深入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為主題,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為根本,堅持好字優先,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宏觀調控,確保糧食供求平衡;完善企業改革,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發展現代物流,構建糧食流通網絡體系;加強依法管糧,維護糧食流通市場秩序。當前,國際糧油價格猛漲,世界糧食庫存降到了198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糧油供求偏緊,糧食安全存在隱患已成不爭的事實。重新審視糧情,順應時代要求,科學定位工作目標,有所作為,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在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現場調度會議上的講話
在全市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流動現場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糧食生產傳來豐產增收喜訊的時刻,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市農業產業化暨農業結構調整現場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全面總結我市近幾年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成績和經驗,深入分析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在更寬領域、更高層面上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使之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昨天,我們參觀了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上饒縣、信州區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中涌現出的典型,剛才,亞平書記、和平市長作了重要講話,請同志們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農業產業化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
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相繼制定并大力實施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區域化的主導產業布局,水產、畜牧業、以梨柚為主的果業、蔬菜、綠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產業基地面積達到多萬畝;發展壯大了一批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今年全市各類農業企業首次突破家,德興百勤異鈉有限公司躋身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家龍頭企業位列省級龍頭企業,全市新增市級糧食龍頭企業家,市級龍頭企業達到家。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平均資產規模萬元,同比增長,年均銷售收入萬元,同比增長。產業化經營的深度不斷延伸、領域不斷拓寬,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收入不斷增加,產業化經營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
⒈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的中堅力量。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其輻射、帶動下的種養大戶,真正成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力量。無論是高速公路沿線的蔬菜產業帶,濱湖三縣的特種水產,還是萬年、橫峰的生豬,玉山、廣豐、上饒縣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龍頭企業在發揮作用。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優勢產品區域化布局初現端倪:特種水產、水禽向濱湖三縣集中;萬年縣形成了個萬頭以上養豬場,年出欄生豬萬頭,銷售收入超過糧食產值;信州區、上饒縣、玉山縣的蔬菜產業帶逐步成型;婺源、德興的生態農業經濟日漸壯大;橫峰成為“中國葛之鄉”。
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的糧食經營模式,實踐證明,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的發展、完善和創新。對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是傳統農業大市,又是產糧大市,要實現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的跨越,必須立足本地優勢,把發展糧食生產和糧食產業化擺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推進,為我市盡快實現富民強市目標創造條件。
一、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是糧食種植規模較大。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2.64萬畝,其中夏糧90.47萬畝,油料作物77.74萬畝,全市年糧食總產量85021.6萬公斤。全市農業人口91.79萬人中有40萬人從事糧食生產。
二是糧食購銷服務體系齊全。全市已建立起糧食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服務體系,國有糧食企業具備糧食倉儲能力10000萬公斤,能夠滿足全市糧食生產和流通的需要。特別是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歷經多輪的改革改制,創新了經營機制,企業經營呈現勃勃生機,在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中大有作為。
三是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品牌意識開始增強。通過改制和聯合、兼并、重組等有效措施,我市培育發展了一批規模糧食加工企業,其中有鹽城市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即興源面粉有限公司和康威科技飼料有限公司,我市的“嘉禾”牌面粉、“樂萬家”牌大米、“秋之韻”牌大米和“秋之韻”牌掛面、“康威”牌飼料等產品在市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還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糧食加工企業的規模不大,糧食產業鏈不長,糧食產加銷等環節還處于分割狀態,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系不緊,協作關系不穩定,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產業化的運作機制還不夠完善,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等。
領導在糧食產業化專題會發言
同志們:
這次全州糧食產業化現場會,是在以下背景下召開的:一是全州抓糧食產業化已有幾年,有必要總結經驗,研究下一步發展方向;二是全省糧食產業化工作會即將召開,需要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工作有一個深化認識;三是州政府將出臺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文件,需要研究、明確相關問題。
本次會議采取現場觀摩、借鑒交流和座談總結相結合的形式,認真總結全州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經驗,重點研究培植龍頭企業,提高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發展,防范市場風險等問題,是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建設的一次學習與交流,動員與部署。州糧食局為這次會議準備已久,一路上大家很勞累很辛苦,但學得也很實在,我相信通過這次會議,大家對如何進一步抓好全州糧食產業化將有一個新的認識、新的促進。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全州糧食產業化的成效,進一步增強抓好糧食產業化的信心
近幾年來,在省糧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下,通過各級糧食部門的努力工作,全州糧食產業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糧食精深加工初具規模。目前全州已擁有利川清江源、湖北希之源、金穗等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能力、技術設備先進的大米和雜糧加工企業,糧食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已達到28.3萬噸,其中大米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24.6萬噸,雜糧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3.7萬噸。
產業化是農民持續增收良策
2004年,9億農民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引領下,實現了糧食產量4550億公斤的預期增長目標。與糧食的增產相對應,農民收入也獲得了大幅度提高,增幅達10%,但這主要是前三季度的情況。進入第四季度后,市場上農產品價格急轉直下,出現了農民賣難的現象。因此,有必要探討農民持續增收的對策。
一、2004年農業大幅度增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重大轉機,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幾年持續下滑的頹勢,實現了年初4550億公斤的預期目標。經濟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等,也獲得了大豐收,產量遠遠高于去年。我認為,2004年農業增產,既有市場本身的因素,也與中央的支農政策分不開,還與風調雨順的氣候有關,總之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004年農民收入的情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三季度,隨著糧食的增產,農民增收幅度較大;但進入第四季度以后,由于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急轉直下,農民增收發生重大困難。
為了扶持農業,國家大幅度調高了農副產品的價格。事實證明,國家對農產品漲價的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求關系起主導作用,當農產品供大于求時,價格下降是難免的。那么,怎樣使農民增受能夠得以持續?
二、農民持續增收的對策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糧食浪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