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浪費最主要的原因范文

時間:2023-12-18 17:3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糧食浪費最主要的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糧食浪費最主要的原因

篇1

東北地區以其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以及良好的氣候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在全球環境條件變化的背景下,這里的環境變化既有大自然的原因,也有農業產業化的人為原因。

1.1自然條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處于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中,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還是各種氣象災害。農業的生產對象包括種植和養殖兩方面,這兩種產業的生長發育都受到氣候和天氣的制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旱災和水災,前兩年發生了嚴重的水災,2014年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這些災害都發生在糧食作物正在生長的夏季,給糧食生產帶來的災害是滅頂性的。這類的自然災害常常是連續發生,這幾年開始由洪澇災害向干旱轉變。究其原因,這些自然災害的出現和地理環境有較大關系。在遼寧錦州一帶以丘陵居多,坡陡山禿,水土流失嚴重。這里的水災一部分是因為臺風和海潮的襲擊,另一部分則是暴雨所致。因為缺少植被,暴雨造成山洪暴發,致使水庫決口,溢洪現象嚴重。水災的特點來得快,泄得也快,由于這里地勢平坦,所以受災面廣。還由于洼地多,積水不能及時排放和滲入到地下,積攢起來成為澇災。

1.2人為因素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人為因素包括植被破壞產生的水土流失,還有農藥化肥對土壤的侵蝕以及工業排污造成的影響。由于20世紀大量墾荒造田,致使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加上采薪對森林的破壞,使植被面積減少,土地大量,地面缺少遮攔,蓄水能力下降。因此,在雨季地面無法吸水,造成雨水白白流失。這不僅是對雨水的浪費,在雨水流過地面時,也帶走了土壤和養分,使土壤養分減少,沙土化嚴重,形象農業收成。此外,各類工礦企業生產的工業廢水排放在河流里,然后被引用到土壤里,使土壤里重金屬含量超標,這些重金屬滲透到農作物里,對食用者的危害更大。同時,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形成的煙塵和酸雨對土壤也有較大的危害。還有城市生活排放的廢水都對土壤造成傷害。

2影響農業發展的環境問題治理對策

2.1對自然災害的防治

防治自然災害要從預防和提高抗災能力抓起。防治旱澇災害的基礎就是要順其自然。例如,不能過度地墾荒造田,將一些靠近山坡的田地退耕還林,增加植被面積。同時,還要在山坡地頭植樹造林,這樣不僅可以防治水土流失,還可以預防風蝕土壤。對于土地的使用還要進行科學搭配,如在容易被水淹沒的河邊種植水果,草地這樣的農作物,既可以增加植被,也不怕水淹。在預防自然災害中,還要定時清理河道,疏通水路,做好蓄水工作,這樣才能在水災來臨時減少損失,旱災來臨時有備無患。

2.2對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的防治

在對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防治時,首先要做到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在提高農業產量的同時要將由此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在提高農產品產量時,盡量使用有機的綠色肥料,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在防治病蟲害時,要盡量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鏈而減少農藥的使用,例如在稻田里養殖鴨子,利用鴨子捕捉害蟲。在對工業排污造成的對農業環境破壞的治理上,首先要減少工業的污水、廢渣的排放。在這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對工業排污治污進行監督。最主要的是要發展生態型工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唯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來遏制污水、廢渣的排放。針對工業排放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要做到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利用征收環境稅的辦法來控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促進節能減排,保證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3結語

篇2

[關鍵詞] 化肥 零增長 科技政策 支撐

[中圖分類號] S1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063-01

1 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背景

肥料在人類食物供應及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食物供應角度分析,當前糧食的供需情況處于基本平衡狀態,而且為糧食增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實踐調查與研究結果表明,現階段,作物產量對于肥料的依賴性已經高于50%。而合成氨技術的應用能夠養活地球幾乎一半的人口,由此可見,地球中將近一半的人口都需要化肥養活。一旦缺少化肥,那么農作物的產量將大幅度降低。站在生態環境角度分析,大部分人認為肥料,尤其是化肥,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極大[1]。但是,如果缺少化肥,糧食單產將為當前一半,甚至會更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多的土地耕種糧食,也就無法促進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發展。因此,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化肥也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肥料屬于農作物的營養物質,一旦施用不合理,也同樣會引發諸多問題。其中,肥料無法被植物所吸收,就會流失于生態環境當中,嚴重污染環境,比較常見的就是水體富營養化以及大氣霧霾等等。而針對現階段國內化肥用量進行估算,尤其是主要農作物施肥的水平,能夠滿足到2020年糧食生產需求。因此,若增加化肥的投入,必然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會提高農業生產的成本。為此,在合理化施肥的同時,也必須要實現化肥零增長?,F階段,我國農業部門已經制定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滿足病蟲可持續治理、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農業節本增收以及生態環境安全保護四方面的需求。為此,要想實現農藥化肥的零增長,就必須要有科技與政策的共同支撐。

2 農業施肥零增長的科技途徑

所謂的農業施肥零增長,具體指的就是減少化肥使用量但不減少農作物產量。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有科學技術作為重要支撐。若施肥技術亦或是肥料的生產技術不能夠實現突破,化肥量的減少必然會使農作物產量下降。為此,必須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優勢,提高肥料效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在降低化肥使用量的同時不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2]。

其中,施肥量的減少需要提升肥料的效用,進而在減少肥料量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糧食產量不發生變化。為此,必須要保證施肥的合理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肥料的正確選擇。積極創新肥料技術,以保證所生產的肥料與國內農業現代化的水平相適應,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減少損失,簡化施肥步驟。

第二,施肥量的合理性。國內針對測土配方施肥的問題展開了長期研究,并且致力于找到與農作物生長最匹配的施肥量。一旦肥料使用量超出農作物實際需求,就會浪費肥料。而肥料量的減少也同樣包括了減少不合理的過量肥料。

第三,施肥時間的正確性。農作物在實際生長的過程中,不同時間段所需要的養分不同,所以,肥料量需求也同樣存在差異。一旦施肥的時間不合理,那么肥料將無法被農作物吸收,進而長期存留于土壤當中,揮發或者是淋溶,浪費現象嚴重,甚至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為此,一定要根據農作物的實際需求施肥,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施肥的效果。

第四,肥料施用的位置要正確。在對農作物施肥的時候,最好將位置選擇在與根部距離較近的地方,可以增強農作物對肥料的吸收效果[3]。

通過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夠有效地節省化肥量。其中,大部分施肥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很多農民并沒有使用的意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操作相對復雜而且需要較高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相關政策對農民進行引導與鼓勵,為實現施肥零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3 農業施肥零增長的政策途徑

3.1 國家政策引導新型肥料發展

肥料不僅僅是產業,同樣也關乎了國計民生,與糧食安全供應、生態環境健康、農業、農村發展存在緊密聯系。在新型肥料發展過程中,需要有國家政策的引導。

第一,積極加大新型肥料科研的力度,全面提高科研投入。現階段,國內已經構建了肥料產業體系,然而與國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科研后備嚴重不足。針對當前國內新型肥料發展的狀況,因為新型肥料市場排它性明顯,所以,要想進一步增強肥料科技水平,就必須要將國家級科研院所與大專院作為主體,與相關企業聯合,有效地轉變成生產力。

第二,構建新型肥料評價機制。針對新型肥料企業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避免質量不符合標準的新型肥料占用國家的資源,同樣也應當對真實的新型肥料給予切實地鼓勵,以保證所研制的新型肥料與農業生產發展相適應。

3.2 肥料是生產廠家的思路創新

在未矸柿仙產方面,應當加大養分形態與各形態之間的比重,以保證肥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盡可能降低肥料施用量。而在肥料助劑方面,國際范圍內對可以促進植物肥料養分吸收的植物生物雌激素進行了深入研究,不僅能夠提高植物的非生物抗性,同時還能夠增強農作物質量并提高實際產量。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并不深入,理論基礎十分薄弱,為此,在未來研究中應提高關注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肥料產業正在面臨重組與升級的狀態,所以,肥料廠家需要實現生產技術的全面創新,增強品牌效應,提高農化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行業調整中站穩腳跟。通過上述研究與探討可以發現,化肥零增長的實現必須要有科技與政策兩方面作為支撐,因而應給予科技和政策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婷.化肥實現零增長需要科技政策雙支撐[J].化工管理,2016(16):29-32.

篇3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無糧不穩”的鐵律,所以我國的糧食問題格外重要,因為這關乎著國計民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糧食生產都是頭等大事,國家從來沒有放松過對其重視和支持。歷史上,還曾經多次減免稅負以刺激糧食生產。但在現實中,往往又會出現“谷賤傷農”的現象。尤其是當下,在“地板價高于天花板價”的大力擠壓下,過低的糧食價格傷害的已不僅僅是農民的利益,它還會影響到中國農業和農村的未來。

“谷賤傷農”再認識

“谷賤傷農”是經濟學上的“豐收悖論”,指農業豐產一般會引起農民收入下降的現象,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著名悖論。事實上,早在古代,先民們就已經覺察到“谷賤傷農”現象。東漢班固所著《漢書?食貨志》上就有“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的記載。17世紀英國作家格雷戈里?金發現,農民們作為一個整體,在好年成時要比在壞年成時得到較少的總收入……

為什么農民在豐年反而會遭受損失?經濟學用彈性的概念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解釋。彈性衡量的是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供給量和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人們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決定了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其可替代性很低,因而糧食的需求價格彈性很小。從歷史上來看,無論是哪個國家,其糧食生產都經歷了豐年與災年,糧價也都有漲有落,但人均糧食的消費量均未出現大起大落。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作為生活必需品的糧食,人們對其的需求通常不受價格的影響,也就是說糧食的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需求曲線非常陡峭,缺乏彈性。

農民的收入取決于農產品的產量和價格。由于糧食的需求曲線缺乏彈性,糧價變動時,對糧食的需求會相應變動,但變動得不多。當遇上豐年,農產品的豐收使得供給曲線向右平移,與需求曲線形成新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由于需求曲線缺乏彈性,糧食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往往大于糧食的均衡產量增加的幅度,使農民會面臨增產不增收的窘境。

理論上,這就是“豐產不增收”的原因。現實中,我國至今還是廉價糧食的時代,這與國家定位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有關。當然,國家把糧食收購價格定得低是出于物價和穩定考慮,但是如果價格過低,就會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去年以來,糧價持續下跌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國家也及時調整了糧食托市收購政策,并持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政策。

我國對種糧農民實行的補貼政策,表面上看是讓農民增加了收益,但實際上各種補貼很大一部分又轉化為對種糧的投入。專家經過測算,2014年小麥一畝田凈利潤是87元,2015年小麥豐產糧價大跌,雖然一畝田產量高于2014年,但一畝田小麥的凈收入卻只有33元,一畝田少收入54元,即便是按2014年一畝田小麥凈收入算,種糧顯然也是不賺錢的行業之一。如果再遇到一些自然災害,種糧賠本更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由于受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影響和現有土地制度的制約,我國農業生產科技含量非常低,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化肥、農藥、農用柴油等一些關鍵的農資品的投入又大大高于國際市場價格,這才是我國糧食生產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糧價倒掛”讓人憂

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全國糧食總產量6.214億噸,同比增長2.4%。奇怪的是,一方面連年豐收,糧倉滿滿,另一方面卻是進口量不斷攀升,屢創新高。2015年,全年糧食進口量達1.2億噸。按照進口糧占比計算,我國每5斤糧食里就有1斤來自國外。

我國大規模進口國外糧食的原因,并非國內供給不足;與之相反,糧庫里滿滿的都是國產糧食,而能賣出去、能在市場上流通的多是進口的糧食。從2012年起,國內糧價高于國際市場,導致國產糧入庫,國外糧入市,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

顯而易見,糧價下跌的原因還在于進口糧價低于國內,致使很多糧食加工企業寧愿選擇進口也不愿內購。進口與國內糧價的“倒掛”足以說明國外種糧成本的低廉。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進口糧價低于國內,但這種低價卻是建立在國內糧食充足的市場行為,不可持續,一旦國內糧食大幅減產,價格主動權出現轉移,進口糧價注定會大幅攀升甚至出現價格壟斷。如果我們不采取相應措施保持農民增產增收,農民轉移超過限度,可能會帶來更加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針對國內外糧價倒掛的事實,2016年2月27日,時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給出一個驚人的數字。他說,針對最主要的稻谷、小麥、玉米幾個糧食品種,國產糧的市場價格總體上比國際市場價格高30%~50%。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完稅價每噸大體比國內低1000元,導致糧棉油糖等進口不斷增加。

進口不斷激增最終會導致兩個消極后果:一是庫存積壓嚴重,二是沖擊了國內糧食市場,使國內糧價大跌,谷賤傷農。一邊是糧食連續增產,一邊是進口量不斷攀升,我國糧食產品缺乏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糧食定價權旁落,才是中國最為痛心的事實。

我們為什么會進口國外的農產品?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質量好,二是價格低。但是我們要知道,廉價進口過多的農產品或將壓垮中國農業。廉價農產品的進口對我國農業的打擊將是顯而易見的,撂荒、倒牛奶、水果爛到果園里這些現象將會不斷發生。而且,這些現象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對農民種地積極性的打擊更是難以用金錢來彌補的。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增強我國農業的競爭優勢。

“供給側改革”是根本

我國農業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呢?顯然在于質量農業,即針對不同的生態農業區,如高山、丘陵、草原、荒漠和濕地,發展精耕細作的農業,停用或少用化學物質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既保護生態環境,又增加食品供應,同時還可穩定農業就業隊伍。

因此,我們不能與國外拼土地數量、拼農產品數量,而是要拼質量,釋放城市人群對優質農產品的購買潛力,反哺農業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就是當前熱議的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眾所周知,農業的基本功能主要是為人們提供農產品和食物供給,比如糧棉油糖、茶瓜果菜、肉禽蛋奶、水產品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開的。因此,需要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為出發點,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生產糧棉油和瓜果蔬菜,外國也生產,那我們為什么還要進口人家的呢?矛盾和問題就出現在了供給側,主要表現為農產品供給未能很好地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導致供求出現結構性失衡。比如,消費者對牛奶質量、信譽保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生產和供給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些要求;又比如,我國大豆產需缺口很大,但玉米生產的增長卻明顯地超過了需求的增長。農產品供給側出現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還給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僅影響當前的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而且還直接影響農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以改善農產品供給結構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簡言之,那就是又該如何生產出來又好又便宜的農產品呢?專家給出的答案是,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組織農業生產經營,使農產品供給在數量上更加充足、在品質上更加符合消費需求,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一是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主產區和功能區協調。通過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園”,形成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優勢產區??茖W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逐步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二是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化學投入品過量或由于不合理使用而導致農產品產地生產環境惡化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治地治水治環境,控肥控藥控添加劑。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追溯體系,讓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農產品。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做優做精糧食產業,優化糧食品種品質,積極推廣農牧結合,大力發展肉蛋奶魚、果菜菌茶等,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質量優良的農產品,調優品質、培育品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三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物聯網和農業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進規?;洜I、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流通和市場設施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健康養生產業。

篇4

關鍵詞:農業投資項目;實施;管理

“三農”問題自古便是制約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經濟和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這種情況下,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具有重要意義。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我國積極進行了農業投資項目建設,然而在建設過程中,如何對該項目進行實施及管理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加強了對農業投資項目的實施及管理的探討,希望對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農業投資項目的實施

1.1應用先進農業科學技術

科技的落后始終是制約我國農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新時期在建設農業投資項目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也就是說在進行農業投資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同時要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當地政府應根據自身實際,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特點,及時花費相應資金引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同時大力進行宣傳,確保當地農民能夠掌握先進技術,并學會應用這一技術,這就要求當地相關部門能夠及時應用相關投資,為農民進行技術示范,將專業的知識傳授給農民,給予推廣單位足夠的資金,確保宣傳的及時有效性。在實施農業投資項目的過程中,資金是最基礎保障,同時只有應用先進農業技術才能夠提高項目質量,促進農業的進步[1]。

1.2促使農民成為農業投資項目的主體

在實施農業投資項目的過程中,要重視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各項科學技術的研發、農業投資項目的進行都要以農民為主,同時農業也將是農業投資項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來我國在不斷加強農業和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也積極的增強了對受教育的重視程度。然而在實施農業投資項目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盲目浪費。這是受傳統農村習俗及封建思想所影響的,部分地區農民沒有將資金應用到學習先進技術當中,而是應用到一些迷信活動當中,如建廟燒香等;在實施投資項目過程中,側重于對物化型硬技術的應用和學習,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知識型軟技術,導致不合理的農業科技投資現象的出現。例如,資金被大部分應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購買當中,而沒有及時采用新工藝和技術,在技術投入當中只對單項的農業技術感興趣,忽視多項技術的配套組合,導致當地農業科技始終無法取得進步。同時投入科技的過程中,擁有較單一的結構,科技大部分應用于種植業,而對林、漁和副等產業的應用較少,導致農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2]。

2加強農業投資項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進行農業投資項目的管理過程中,應注重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從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經營。農業投資項目的建設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應使用國家財政理念來管理這些項目。將糧食主產區作為項目重點,在實踐的基礎上,促進我國糧食的安全長期增產;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提高我國糧食生產的服務能力;大規模改建中低產田,促進我國農田建設的標準化。新時期在管理農業投資項目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將出發點落實到以農為本之上。同時農業投資項目管理過程中要以農民基本利益的滿足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實現產業化經營,積極進行結構調整等。

2.2構建科學組織管理體系

在對農業投資項目進行管理過程中應從我國實際農業發展狀況出發,在實踐中促進管理體系的完善。綜合整合林、農及水利等項目,并且在當地省份構建農業投資項目開發廳,督促并監督縣級部門的工作,同時相關服務部門應及時參與到該項目中,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資源;構建工程監理機制,促使農業投資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擁有嚴格的監督和把關。在現階段的農業投資項目管理過程中,由于沒有專門的農業發展項目監理機構,因此由監理企業進行管理工作。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投資項目管理過程中由于項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擁有多種類型,因此在科學的管理體系當中應明確會計支出項目。

3結論

農業的發展同我國經濟的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具有重要的聯系,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農業的發展速度加快。現階段我國在加強農業建設的過程中應積極進行農業投資項目,并且應加強實施與管理。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對高新技術的使用,并將農民作為主體,在進行管理過程中應更新理念并構建科學組織管理體系。

作者:韓守圣 單位: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節約用水;農村水利工程;灌溉技術

中圖分類號:S4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3-0268-1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科技興農是我們的國策。隨著我國森林面積的減少,沙化面積逐漸增加,生態環境遭到惡劣破壞,我國大部分省份造成大面積干旱,影響了我國糧食的總產量。本文主要從水利工程的角度論述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在我國的發展建設以及灌溉應用技術。

1 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建設

1.1 我國農田水利工程概況

水資源作為基礎性資源,也作為我國發展農業、工業的戰略性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家投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投資建設水壩、水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通過它們來為百姓創造經濟收入的增加點,通過它們來保障農村農資產物的產量。目前,我國的水利工程有如下特點: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原動力發生了改變:水利工程項目的發展是一個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過程。起先水利工程項目走的是傳統路線,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水利工程走向現代可持續發展。在水利工程的轉型過程中,農田水利工程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已經由原始的經濟型水利轉變到現在的綠色環保型水利。在統籌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環保、經濟的水利工程布局已經成為現代水利工程所考慮的問題。

水利工程項目是民生項目,農田水利建設主要由政府領頭,層層分解責任,根據地區的的特色,建立符合自身的農田水利工程項目。

1.2 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

在國家政府的領導下,各省市的標志性水利工程項目都已經初步落成,但是水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主要是從水庫把水引進到田地還需要一段距離?,F在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主要是落在“最后一公里”建設中。除政府發展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外,各鄉鎮企業積極響應發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從水壩主渠道引進支流渠道,在農田區域打井和建設中小型水泵站。

大型的水利工程在政府的領導下,能夠科學的、有規劃的完成,能夠充分的發揮其應用的效益,但是作為縣鎮級建立的工程項目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這些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說工程項目建設的比較隨意,沒有合理的布局,從而導致工程技術,合理建設以及社會效益不能夠兼顧。

2 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技術

目前,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的建設,這也是農田水利建設的前提條件,其次在建設好“最后一公里”項目的同時還應該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實施灌溉技術。

2.1 建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

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完畢后,應該落實“最后一公里”建設。這個任務應該落實到鄉鎮級行政單位之上,為了能夠落實好最后一公里項目,應該對水渠道以及各村的地理環境有清楚地認識。其次,應用科學的方法對河道、渠道進行合理的規劃,做好渠道的引流工作,然后,在合適的位置建立水泵站,保障灌溉水源的流量。最后,在各個村設立水利工程項目責任人,落實水利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

2.2 大力發展、宣傳節約型灌溉技術

目前大多數的農村在對農田進行灌溉的時候,都采用漫灌方式,漫灌是直接從水源處開挖渠道,把水源引到田間,如果渠道過長,輸送渠道是土質渠道,這樣會造成極大地浪費,在水資源較為短缺的今天,我們應該盡量的少采用這種灌溉技術。為了節約水源,在農作物的各個生長期分別推廣管灌、噴灌、微噴灌以及滴灌技術。

2.2.1 管灌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是利用低壓管道代替水渠的一種灌溉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減少水資源在傳輸過程中滲入地底的損失,而且使用管灌的設備比較簡單,價格也適合現在農民的承受力,可以在田間推廣使用管灌,最主要的是這種灌溉技術比較適合比較干旱的農田。

2.2.2 噴灌技術 這種技術是指利用動力機、水壓槍、水泵等把水噴射到田間。噴灌比較適合大多數的植物灌溉,主要的應用在蔬菜、大田作物、苗圃等,也主要應用到園林的綠化(比如說足球場、公園等)。

2.2.3 滴灌技術 是指在輸送管道上開放低壓支管、毛管滴頭,使其能夠向土壤緩慢滴水,這種技術主要應用于大棚蔬菜、果園、溫室花卉種植,而在管道中往往會加一些化學肥料。但是這種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因為滴灌可以及時有效的農作物供水、供肥,它也是最節約用水,對土壤的適應力最強的灌溉技術。

2.2.4 微噴灌技術 它集噴、滴灌技術之長、避二者之短,它是一種局部灌溉技術,更節水、節能。主要應用在育苗、大棚花卉、果樹,以及部分露地蔬菜,它是利用折射、旋轉微型噴頭噴灑到作物枝葉等區域的灌水形式,屬于微范疇。它的特點是水流柔和,對作物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但是采用這種技術的成本比較高,一般應用在經濟作物之上。

這幾種灌溉技術都有自己的好處,可以在農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的農產物上采用不同的灌溉技術,這樣既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又節約水資源。

參考文獻

[1] 劉雪梅,朱維斌.農田灌溉方式的經濟學透視[J].節水灌溉,2003,(04).

[2] 劉濤.干旱半干旱地區農田灌溉節水治理模式及其績效研究[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

[3] 盧燕芬.淺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之灌渠的設計[J].科技資訊,2008,(21).

篇6

關鍵詞 農業經濟 節水灌溉 增大投入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民以食為天”,世界上各類產品中只有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產品才能保障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技術能替代農業以非農方式生產食品。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安定及社會效益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農業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困難。各級政府要從實際出發,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圍繞優化市場環境、搞好服務指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快科技創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立足“品牌”戰略,發展農業經濟

1.1以農產品特性為基礎,找準戰略定位

任何一個區域的農業產業總是和其過去的歷史傳統有著必然的聯系,自然條件、生活習慣和人文精神等都會作為遺傳因子影響到現代人的思想觀念與活動方式。農業產業可以充分汲取當地的歷史文化養分,利用所在這種歷史形成的優勢,通過文化積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個性化品牌產品,從而獲得市場和顧客的青睞。

品牌賦予農產品一種與眾不同的內涵,反映農產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著農業文化情感,實現著與消費者的溝通,最終成為消費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賴的東西。農業產業品牌要根據農產品特性、消費者的心理及各種社會因素如價值觀、文化傳統等,塑造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如一提到蔬菜,消費者自然就會提到這個品牌的其他屬性,如品種、價格、質量、安全、營養等。

1.2建立品牌聲譽信任實施機制

現代社會中聲譽信任的獲取非常重要,品牌聲譽靠質量,必須以農產品質量為根基,品牌才有競爭力。應通過優質產品、誠信交易,將維護品牌形象變成自覺意識,并通過質量追溯系統,深化顧客與農業品牌之間的聯系,建立起顧客對品牌的持久信任,提高品牌的美譽度。

建立農民廣泛參與的各種合作組織,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鞏固品牌形象。當農產品市場價格和農民組織的聲譽相關,而聲譽又取決于他所提品的質量時,農民為獲得較高的收益會參與組織合作,并可通過農民組織形式來約束農民的生產行為,減少農民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提高農產品質量。如“公司+農場(基地)+農業工人”的生產模式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有效模式,讓農民進入農場(基地),通過企業化的經營、管理,以農業工人的身份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使農民職業化。這種模式是建立品牌聲譽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進農業向市場化、集約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2大力發展先進節水灌溉技術

水是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因此在這些地區從政府到企業,從技術部門到農戶都將節水視為自覺行動。臨沂市針對當地水資源匱缺、灌溉用水浪費的特點和區域生態環境脆弱的現狀,廣泛運用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生物節水和水管理等節水技術、節水措施,在研究農業節水關鍵技術的基礎上,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抗旱節水作物為主導,對各單項節水技術進行了有機地鏈接,建立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節水技術集成模式,以節水促進農業的增產增效,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奠定了基礎。

3增大農業投入,充分利用先進農業技術

分析影響農業增長因素之間的關系,必須確立的一個出發點是,這些因素是隨農業發展漸次出現的。土地和勞動是最早影響農業增長的因素,而資本則是適應農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而出現的一個因素。從事農業生產的最簡單的過程是勞動力和土地的結合,當然,這種結合離不開一定工具的運用。而在較早的農業生產中,非常簡單的工具盡管是農業生產所必需的,但是,這種工具的較少變化使得投資具有的增長意義并不明顯。當農業生產突破一定的界限,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工具越來越復雜,人工控制的農業生產條件,如灌溉,在農業生產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資本作為農業增長的因素相應地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資本在農業增長中的作用,實際上與農業技術變化密切相關。農業技術變化呈現的是一個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農業技術的進步促使資本因素在農業生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相應地,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業使農業技術越來越進步并在農業生產中得以普遍使用。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是農業發展需要的基本因素。之所以說這幾個因素是基本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現代社會中,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被當作農業發展的必需條件。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勞動力、高資本投入、先進技術的采用無疑會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在這些因素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不同的土地制度又會使得農業生產取得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在農業生產中實施的不同土地制度以為生產者提供多大的自而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形成不同的激勵,而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推行的價格、財稅制度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間的大小影響到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的人們的積極性。因此,農業生產的制度是相對于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的另一個層次的因素,它們通過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的影響使得農業增長的基本條件發揮更大的作用。

4發揮好強農富農的政策

中國改革前后農業生產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從集體制轉變為以單個家庭為基礎的農作制,即。因此,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基本取得共識,是改革前后農業增長顯著變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一個因素也是改革前后農業增長變化不可忽視的原因,即農產品價格制度的改革。這種改革盡管沒有觸動由國家定價的價格制度,但在國家控制價格的范圍內所做的價格調整也起到調動農民積極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說,農村改革后的農業迅速增長,是上述兩個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而相應的農產品價格調整及提高,使農民不僅生產出更多農產品,而且獲得更大的利益。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技術

中圖分類號:TV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63-01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大力發展農田水利技術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新疆地區的農田水利工程起步較晚,在農田水利管理和施工技術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有效措施,以提高新疆地區的農田灌溉面積,增加糧食產量。

1 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1)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方面存在資料欠缺、標準不一的問題。一是新疆地區的大部分農田水利工程為土壩和土渠,建成年代較為久遠,管理上屬于粗放型管理,基本上沒有經過專業的設計,水利工程的建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二是農田水利工程基本沒有相關的檔案資料,一些重復建設的工程、半拉子工程等,這些工程真實有效的資料數據非常混亂,無法給以后農田水利工程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工作提供參考。三是一些水利工程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費來對具體工程的設計參數進程勘察,由于種種原因,導致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四是農田水利工程在設計中存在標準不一的問題,對于襯砌高度、墊層厚度、設計流量、斷面面積等的取值,設計人員通常都是按常規進行設計,例如對于渠道過水斷面的設計,往往采用原有土渠的過水斷面數值,這種不經過計算的設計可能造成例如水池墻體單薄等問題的出現,給工程留下一定的安全隱患。

(2)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存在技術力量薄弱、質量意識不強的問題。我國的水利工程實施部門較多,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新疆地區由于天然條件以及經濟條件與內地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這種技術人才缺乏的情況更為嚴峻。農田水利工程通常工期較為緊張,特別是改造工程,一般秋后才能開始施工,第二年春天農田灌溉前要求完工,這就給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技術和質量方面帶來一定的難度。另外一些施工單位質量管理意識淡薄,施工管理技術欠缺,還有的不按照工程設計進行施工,人為趕工期搶進度,使工程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3)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體制不健全、經費不到位的問題。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體系,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責任不能有效落得的問題。在新疆地區,有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土地分產到戶,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產權不明,管理責任不清,管理主體脫位,監管存在脫節現象。另外農田水利工程的養護經費不足,致使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時的維修養護,使工程破損嚴重,對農田灌溉帶來不利的影響。

2 提高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術的幾點建議

(1)做好前期工作,嚴格方案審查。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嚴格的立項程序,經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進行招投標工作,避免不合理的水利項目以及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對于符合規劃的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設計單位的資質要予以嚴格審查,保證工程的設計水平。同時對于工程前期的調研工作,有關部門要安排足夠的人力和資金,做好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調查勘測工作,確保工程設計的數據和資料的準確可靠,為設計方案的編制做好前期工作。

(2)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抓好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人員以及工程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水利工程人員的業務水平。新疆地區的水利工程技術人才非常缺乏,基層水利部門可以采取各種有效方法,例如可以將技術人員派出去學習先進的施工管理技術和經驗,或者去請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入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中來,還可以采取短期培訓的辦法,解決技術人才短缺的狀況。

(3)實施技術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在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對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理,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工程設計標準,確保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質量要求??紤]到農田水利工程在經濟、技術、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優化策略,要做到工程規劃布局合理,施工管理技術先進,施工過程科學高效,并廣泛采納各類可操作性強的合理化建議,使農田水利工程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

(4)采取節能技術,加大資金投入。根據新疆自然條件的特點,在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應做好總體的規劃工作,利用區域環境以及人文特色去推動地區水利工程的發展。一是大量利用新疆地區的自然資源,例如新疆阿爾河以及和田河、河谷平原組成河漫灘地、河心灘地等諸多地形環境,加之古河道較多的特點,非常適合發展濕地灌溉技術,這些人工的小型濕地將非常有利于新疆地區的農田水利管理。二是采用管灌、噴灌以及滴灌技術代替農田漫灌的方式。漫灌是農村農田灌溉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既原始又落后,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技術含量也很低。一般是從水源處開挖渠道直到農田,通常渠道較長并且輸送渠道多為土質渠道,給水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農田灌溉效果還不好。新疆地區水資源貧乏,從節約的角度講,漫灌是非常不適合的。而上述其它幾種技術,都是用管道代替明渠進行輸水灌溉,管灌出水口流量較大,成本較低,適合較為干旱的農田;噴灌是當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節水灌溉技術之一,也被廣泛使用;滴灌技術具有較強的節水、節肥和省工的優勢,能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因此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力度,著眼于未來,發展先進的農田灌溉技術,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

3 結語

做好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對于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增強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提高土地作物產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部門要明確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并節約水資源,使有限的水資源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篇8

玉米作為世界的三大谷物之一,既是重要的口糧資源、畜牧業飼料,也是食品工業、紡織、醫藥以及新能源的重要原料。玉米產業作為一種新型優勢產業,具有后發優勢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大、市場前景好等特點,為積極拓展農業功能,促進生產要素聚集、加快構建生產、加工、流通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1.玉米產銷

201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634.2億斤,其中玉米467.8億斤,比2010年增長16.72%;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696.8萬畝,比2010年增加370萬畝,其中玉米5429.2萬畝,比2010年增加308.18萬畝,增長6.02%。

2011年秋糧上市以來,國家陸續出臺玉米、水稻和大豆收購政策。根據玉米實際臨時收儲通知,敞開收購,價格為0.99元/斤(國標、三等),標準水分收購價格在每市斤1.02~1.06元。

2011年1~10月,玉米價格一直大幅上漲,最高到1.107元/斤,11~12月略有下跌,2012年3月時的價格又接近上年10月份的最高點了,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價已經達到1.07元/斤。

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推動。2011年玉米種植成本普遍較2010年增長10%~20%,尤其以化肥價格漲幅最大,部分品種達20%,種子價格整體也較2009年增長20%多。成本增加支撐農戶惜售心理增強,存儲條件的改善使較長時間存糧具有現實可行性,集中上市數量越來越少。2011年度玉米價格的持續走高,農民對于糧價期望值很高,玉米價格難以大幅回落。二是需求拉動,加工和貿易企業都增加了庫存。三是游資炒作,近年來我國貨幣超常規發行,也為糧價上漲提供了必要條件。

2011年底時,農民賣糧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其一是農民還在觀望,期盼價格能夠進一步上漲。由于近幾年的價格都是高開高走,或者低開高走,農民晚賣糧的收益比早賣糧好,形成了晚賣的習慣。其二,近幾年,吉林省推廣科學儲糧倉,農民的儲糧條件逐漸改善,第二年夏季賣干糧的條件形成。

2.玉米深加工產品

從圖2可以看出,玉米深加工主要是將淀粉進行糖化、氫化、發酵、氧化等,然后提取各類產成品。因此,玉米深加工需求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淀粉需求的前景。淀粉工業是最古老的工業之一。淀粉及其深加工產品是食品、能源、紡織、醫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淀粉的品種包括玉米、小麥、馬鈴薯、紅薯和木薯淀粉等。

玉米是吉林省淀粉生產中最主要的加工原料,玉米淀粉占淀粉總產量的90%以上。在100千克的玉米加工過程中,除了能夠產生66千克的純淀粉(76.7千克的粗淀粉)外,還能產生蛋白粉6.6千克,玉米油3.2千克,纖維飼料24.2千克。

吉林省作為玉米生產大省,其玉米淀粉產能位居全國第二位,約占22%,玉米深加工企業700多家,規模以上22家。吉林玉米淀粉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梅河口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中糧生化能源(榆樹)有限公司、四平新天龍酒精公司等玉米深加工企業。其中,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玉米加工能力最大的深加工企業集團之一,玉米處理能力達到400萬噸/年,化工醇生產技術全球領先,賴氨酸產能居世界第一。

吉林省酒精產業基礎雄厚,現有規模以上酒精生產企業7家產能在220萬噸以上,占全國酒精裝置產能的五分之一左右,且原料豐富,裝置優良,技術成熟,人力資源充足,具備形成強勢產業、優勢產業的基礎和條件。但現狀是布局散,規模小,無序競爭,且大多停留在原料性輸出型初加工層面上,深加工開發不足,資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經營效益良莠不齊,沒能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尤其是松原吉安生化集團兩個酒精企業和四平紅嘴集團農高公司由于資金短缺,使企業被迫停產。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吉林省擁有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近幾年來,吉林省各地積極探索,依靠科技的推動,非糧植物作為農產品加工原料開發取得成功,玉米籽粒不再是賴氨酸、化工醇的唯一原料,玉米秸稈等廢棄物都可作為原料。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3年多的科研攻關,自主研制出用玉米秸稈和非糧植物生產化工醇的新技術,2噸玉米秸稈即可生產1噸多糖,可作為制造化工醇的原料。目前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掌握了用多樣化的植物原料生產植物化工醇工藝技術的全部專利,實現了農產品加工原料的多樣化。玉米秸稈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具有資源量大、可再生、含硫量低和作為能源利用時二氧化碳零排放等優點,對緩解國家能源緊張、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實現清潔環保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吉林省遼源、梅河口等地實施玉米秸稈發電項目,目前均已啟動投產。

二、行業存在問題與預警建議

1.發展不平衡

吉林省已經形成了以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公主嶺黃龍食品工業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玉米加工企業群,其中加工能力最大的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其加工能力位居亞洲之首。但總體來看,技術創新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雖然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賴氨酸、化工醇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其他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還沒有大的突破。表現在產品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比重大,深加工和精加工產品種類少,初級產品占較大比重,45%屬于初級產品形態——淀粉。這種結構的失衡,從總體上降低了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力弱,企業經濟效益不佳。

2.企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業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但由于缺少資金和切實可行的辦法,大多數玉米加工企業對污染環境的治理嚴重滯后,給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吉林省玉米加工過程中酒精生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酒精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嚴重,目前,由于酒精生產已經造成松花江污染。因此,要適度發展燃料乙醇生產,在保證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找到該行業發展的空間是促進環保加工發展的關鍵。

3.糧食安全問題日顯突出

玉米深加工業的興起,使得市場對玉米的需求大幅增加,吉林省不但不再向外銷售玉米,而且出現玉米供不應求的現象,必須從省外采購玉米。所以應加強玉米加工業的宏觀管理,嚴格控制初加工項目的發展,避免低附加值的初加工項目與深加工項目搶奪原料,造成原料緊張和浪費。鼓勵玉米加工企業科技創新,扶持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項目。對有一定技術基礎,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方面的扶持,調整玉米加工業的結構,促進玉米深加工業的發展。

篇9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洪澇旱災頻繁、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滿足防洪除澇及農業用水需求仍是治國安邦頭等大事。就樂亭縣而言,瀕海傍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成該地區年降水量極不均勻,旱澇交替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本文重點論述樂亭縣農田水利工程在經濟中的作用,探討今后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2 樂亭縣基本概況

樂亭縣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東南部,地處灤河下游,地勢平坦,屬灤河冀東濱海平原區。全縣陸地總面積 1 308 km2,海岸線長 124.9 km,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樂亭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607.4 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 707 mm,7、8、9 三個月占全年雨量的 79%,易造成洪澇災害;春秋冬季多干旱少雨,往往造成干旱。

樂亭縣以生產糧食和果菜為主,工副業生產為輔,素有“冀東糧倉”、“漁米之鄉”的美稱。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樂亭縣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在保證糧食作物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已逐步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禽、水產四大特色主導產業。

3 農田水利工程對樂亭縣農村經濟的影響

3.1 防洪除澇工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樂亭縣地勢低洼易澇,全縣低洼易澇面積達 43 萬畝。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對農村經濟的影響,興修水利工程,防洪除澇,建設穩產高產田,是保障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全縣有灤河防洪大堤 14.9km,灤河防洪圍埝79.6 km;建有 10 年一遇的骨干排水河道 12 條,總長 366 km;5 ~ 10年一遇的重點排水渠道17 條,總長 133 km;3年一遇的鄉村三、四級小型排水渠1 900多條,總長 2 600 km;修建小型橋、閘、涵 7 680 多座。全縣控制流域面積1 278.6 km2。上述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使樂亭縣瀝澇災害基本得到控制,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撐。

3.2農田灌溉工程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樂亭縣農田灌溉工程系統稱為灤樂灌區,包括灤樂灌區工程和引灤綜合開發工程。由于樂亭縣受所處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影響,雖然境內有 29 條河流,但都屬于季節性河流,主要作用是排水除澇,根本不能滿足農田灌溉需求,打深水井采地下水灌溉農田,對沿海鄉鎮來說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過量開采易形成漏斗區甚至出現海水倒灌問題,為了徹底解決樂亭縣農業用水問題,引灤河水是唯一的正確選擇。為此,樂亭縣政府制定了全縣農業用水的方針,沿海鄉鎮以引灤河水為主、其他鄉鎮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灌溉農田,并通過30 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全縣農田灌溉工程體系,成為全國農業水利化縣。①灤樂灌區工程。灤樂灌區工程是樂亭縣唯一由外調水組成的灌溉體系,由灤縣孟營閘引入灤河水,跨越灤南縣直至樂亭縣沿海。灤樂灌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灌溉體系,使灤河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輸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灤樂灌區的建設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徹底改變了當地群眾的落后面貌。②引灤綜合開發工程。該工程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灤河水資源,改善灤河沿岸農業灌溉條件,對引灤綜合開發工程荒灘及中低產田進行綜合開發治理。主要受益鄉鎮有 6 個,總效益面積 15 萬畝,其中開荒1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 5 萬畝。A:灤河橡膠壩工程:該壩主體工程座落在灤河上,距灤河入???8 km,總投資 970 萬元,壩長 160 m,一次性可攔蓄水量 400 萬 m3,年可調節水量 2 000 多萬 m3。橡膠壩的建成改造了樂亭縣東南部沿?;臑┖腿彼畬е碌闹械彤a田,充分利用部分灤河水資源,發展水澆地,開發和改造兩岸的荒地和中低產田,同時對兩岸大面積的地下水進行補充和淡化,擴大灌溉面積約5萬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楊家林橡膠壩工程:該工程建成后,立即投入運行,一次性蓄水 212 萬 m3,解決沿河鄉鎮 5 萬多畝地的灌溉用水,與姜各莊橡膠壩形成聯合灌溉系統,總效益面積 16 萬畝。B:橋周干渠工程、二灤河清淤工程、王莊子供水工程和湯家河供水工程均系橡膠壩續建配套工程。供水渠道共計 24.58 km,各類橋閘涵建筑物32座。

灤樂灌區的建設運行不僅解決了沿海6 個鄉鎮農業用水問題,對沿海農業經濟發展也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實踐證明,農田灌溉工程建設是開發鹽堿荒灘、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沒有農田灌溉工程建設,就沒有今天樂亭沿海農村的繁榮和發展。

4 干旱少雨對樂亭縣農村經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2000年華北地區干旱少雨,灤河上游潘家口、大黑汀水庫蓄水嚴重不足,樂亭縣灤樂灌區引水量驟然減少到 1.5 億 m3,僅相當于正常年引水量的55%,而且不能適時供水,當年造成 2.91 萬畝稻田未插秧,死苗面積 7.49 萬畝,部分稻田嚴重減產。從 2001 年至今,每年灌溉面積不足 10 萬畝。2008年分配樂亭水庫用水 9 700 萬 m3,灌區完成植稻面積僅為 8.5 萬畝。上述事實說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既要充分考慮防洪除澇、灌溉工程建設,更要重視干旱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巨大損失,特別是在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更應全方位提高防御旱災的能力。

4.1實施機井灌溉是應對干旱的有效手段。樂亭縣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有著悠久的地下水開采歷史。全縣擁有機井數量已達 26 136 眼,全縣耕地面積全部達到水澆地條件。樂亭縣機井建設和機井數量的不斷增加,在全縣農業抗旱保豐收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干旱少雨,沿海地區植稻因供水無保證,地下水便成為灌溉的主要水源。井灌區使全縣農業達到了受災不減產,從而有利地推動了樂亭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4.2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是今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近年來,由于降水量減少,大量開采地下水灌溉農田,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傳統的灌溉方式落后,造成農業用水浪費和澆地成本逐年增加。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為農業用水提供科學的灌溉方式、實現節約用水是今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和發展方向。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高效農業的必要保障,也是應對干旱、節約用水的革命性措施。通過樂亭縣大力發展低壓管道灌溉工程的實踐證明:低壓管道灌溉技術具有節水、節地、省工、投資少、見效快等優點。

4.2.1 地下管道管灌。樂亭縣 1990 年 10 月引進地下管道灌溉技術,在樂亭縣的 4 個鄉鎮 11 個村莊進行試點示范并逐步推廣,被列入河北省 《節、打、蓄、引》 節水示范縣。目前,管灌已成為樂亭縣推廣使用節水灌溉技術最主要的形式之一。2011年樂亭縣實施的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重點工程項目,在12個鄉鎮實施高效節水灌溉14萬畝。整個工程總投資 7 000 萬元,項目實施后,年綜合效益主要是:一是增產效益,畝平均增產153 kg,增產效益為3 425萬元。二是節水效益,年節水量 893 萬 m3,折合成電量246萬度電,每度電 0.61 元計算,年節省 150 萬元。三是節地效益,按節地 2%計算,則項目區節地 2 800 畝,畝平均收入按 800 元計算,則可增收效益224萬元。四是省工效益,畝地節工 1.5 個,則項目區可節省勞動用工 21 萬個,每個工按25 元計算,則增收效益為 525 萬元。本項目綜合效益 4 324 萬元。

4.2.2 滴灌。樂亭縣于 1985 年首次在于坨鄉一戶人家建成固定式果樹滴灌系統,控制面積 85 畝,投資 1.2 萬元,具有省水、省工、果品增產等優點,效果良好。膜下滴灌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節水技術,適用于大田、大棚作物,節水增產效果明顯。2003 年 4 月,縣水務局在王灘鎮苑莊村進行膜下滴灌推廣試點,安裝滴灌面積368 畝,投資 14.5 萬元,為縣內膜下滴灌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由于造價較高、易堵塞和不易檢修等原因,因此該項節水灌溉技術正處于探索完善階段,尚未能大面積推廣。

5 今后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

5.1完善灌區工程設施建設,提高灌排標準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為規?;⒓s化農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目前我國灌區已占全國 4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75%的糧食、80%的商品糧、90%以上的經濟作物。因此,加強和完善灌區工程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

5.2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面對世界性缺水狀況,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期節約用水的意義,要通過渠道襯砌、管灌、滴灌、噴灌、灌溉用水計量等技術措施和試點示范作用改變傳統灌溉模式,從而達到節約用水、提高效益的目的。

篇10

災后各城鄉(街道、社區)要完善救災防病領導機構,把災后衛生防疫工作作為眼前抗洪搶險,重建家園的重要工作內容,加大領導、分工分責、協調各有關部門主,號召各界力量積極加入,同心協力做好災期災后的衛生防疫工作。各城鄉(街道、社區)應安排專項的救災防疫緊急補助經費,用于消除疫情和改善災后環境所需藥品、疫苗及災民醫務急救用品、藥品和防疫治病最緊要的器械、物質的購置等。

二、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

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災后防病的一項重要措施。災區和鄉鎮(街道、社區)、各部門要組織發動單位職工、社區群眾徹底清理本單位、室內外垃圾,清理人畜糞便,加強人畜糞便無害化管理,科學實施消毒、殺蟲、滅鼠,清除疫病發生與流行的條件。在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清理環境、除“四害”的過程中,要以生活環境及公共場所為主,堅持“先進行清淤、后實施消殺滅”的原則,對水淹地區和居民住宅、廁所、垃圾點、臨時住所等地要全面實施藥物噴灑消毒殺蟲處理,特別是要做好學校、街道、醫院、安置點等人員密集區域的消毒、殺蟲、滅鼠,清除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條件。要堅持科學消殺,各鄉鎮(街道)、重災區可設置消殺藥水配置發送點,指導群眾科學使用。

(一)清理室內外環境。

清除淤泥、清理垃圾雜物,垃圾必須集中收集,定點處理;排除積水,填平坑洼,鏟除雜草,疏通溝渠,掏除水井(池)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即時將垃圾運出,選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填埋處理,適時用漂白粉,敵敵畏等藥物消毒殺蟲,控制蒼蠅孳生。

(二)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尸體集中處理。

如果有大量動物尸體,掩埋的地點要遠離居住地方,挖土坑深2米以上,在坑底灑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動物尸體先用10%漂白粉上清夜噴霧(200毫米/米2),作用2小時后,裝入塑料袋,投入坑內,再用漂白粉按20-40克/米2的量灑蓋在尸體上,然后覆土掩埋壓實。參加環境清理的作業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三)環境消毒。

再徹底清理環境后,使用500毫克/升漂白粉上清液或含氯消毒劑進行環境消毒,使災區的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期內恢復到災前水平。環境消毒應采取科學的方法,避免濫用,使用不當還污染環境。可在受災點集中設置消毒藥水發放處,漂白粉的使用,應將漂白粉按比例用水溶解,取上清液,提供給家庭和場所消毒。凡是水淹和受災地區的住戶,水退后首先由專人對原住房的質量進行安全性檢查,確認其牢固性。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畜棚圈,全面清掃室內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時將房間的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對室內和臨時居住點帶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進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曝曬。待室內通風干燥、空氣清新后方可搬人居住。

(四)災民臨時安置點的衛生要求。

要選擇安全和地勢較高的地點,采取應急措施,搭建帳篷、簡易住房等臨時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做好水源保護和飲水消毒工作,供給安全衛生飲用水。新搭建的帳篷和棚屋等臨時住所要能避風防雨,同時應滿足通風換氣和夜間照明的要求。要設法降低室溫,防止中暑。注意居住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和亂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內飼養畜禽。設置臨時廁所、垃圾收集站點,做好垃圾、糞便的衛生管理。合理布設垃圾收集站點,做到日產日清。

三、飲用水衛生處理

洪澇災害期間飲用水源一般含有多量泥沙,渾濁度高;受人畜糞便污染,細菌孳生;垃圾、糞便、動物尸體、各種雜物進入水體,有機污染嚴重;農藥、化肥、工業廢物等化學品沖入水中,并可能有劇毒物質存在。要把飲用水源的保護和清潔放在首位。加大對水源質量檢測的頻次,堅持每天檢測,特別要對非水廠供水地區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好水源的清潔和消毒,不留死角。

(一)保護水源,盡可能減少飲用水源受污染。

在洪水期間,應在上游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取水點,并劃出一定范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對非水廠供水地區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好水源清潔消毒,不留死角。經水淹的井或水池,必須進行清淘,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災民集中安置點就增設臨時廁所、固定垃圾堆放點時,應遠離水源,防止污染水源。

(二)飲用水處理。

1、飲用水混濁,不能飲用,可在混凝原水中投放混凝劑可大大加快水中懸浮物質的沉淀。常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明礬(硫酸鋁鉀)等。

2、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滅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應于采用。

3、飲用水消毒。在洪澇災害期間,最主要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劑。

(1)直接加入水缸。根據待消毒的水量,利用漂白粉澄清液和漂白粉精,根據有效氯含量計算取出定量藥劑,加少量水,攪拌均勻,倒入待消毒水中,攪勻,放置30分鐘,不能過量加水,攪拌均勻,倒入待消毒水中,攪勻,放置30分鐘,不能過量加入,以免產生強烈刺激性氣味。漂白粉精片簡易實用,一擔水(50公斤)加1片即可(或參閱該劑說明書進行)。

(2)供水設施消毒。水進或水池清洗后,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進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計算。浸泡12-24小時后,排空進(池)水,在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正常投入使用。

(3)利用井水(水池)為飲用水水源的,將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倒入簡易消毒器中,置于井水中。一個大口水井每次消毒可維持半月左右。簡易消毒器可用商品簡易消毒器,也可自制,方法如下:取兩個空竹筒,用繩連接,下部竹筒內裝消毒劑,并鉆有數個小孔,投入井中。也可用兩個空塑料瓶,經繩連接,其中之一裝消毒劑鉆數小孔,投入井中。消毒劑的投加量,處理水的需氯量約為5-10mg/L,經處理后的水中余氯應達到0.7mg/L。

4、飲用水質檢測。飲水檢驗項目:渾濁度、余氯、色度、臭和味以及其他有關項目。其中渾濁度和余氯兩項目每日測定,以便指導水處理措施的進行。

四、食品安全管理

(一)注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從口入。

不要吃被洪水浸泡的食品和洪水淹死、病死的家畜家禽,以及霉變的食品、蔬菜、水果。不吃腐敗變質和過期的食品。

(二)食物要生熟分開保存、煮熟煮透,盡量不吃生的。

不能銷售被洪水浸泡的糧食和淹死的家畜家禽。不吃來源不明、不是經過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食品,包括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品名的“三無“食品。飯前便后要洗手,不用骯臟水漱口和洗瓜果、碗、筷等。

(三)對輕度霉變糧食的處理。

可采用風扇吹,清水或泥漿水漂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復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變糧食24小時取出,要使霉變率降至4%左右再食用;霉變重的糧食,毒素含量高,難以去除,因此不能吃。

(四)水淹過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在做好食品設備、容器、環境的清潔消毒后,經當地相關部門認可后才能開業,并加強對其食品和原料的監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發霉變質原料。

五、廁所衛生和糞便的處理

廁所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衛生設施,災害時用的廁所應達到應急性、便利性和實用性的要求。加強廁所糞便管理。

(一)臨時的廁所應達的應急、便利、實用和合理。

搭建的臨時廁所一定要做到: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遠高水源至少30米以上。有條件的地方可選擇塑料缸、桶、陶瓷缸來代替糞池;在無條件的情況下,可挖坑、坑的深淺可考慮土質。坑的周圍或底部可用塑料膜襯里或水泥和磚砌成。廁坑應做到不滲不漏,糞坑滿時應及時清除。

(二)禽畜應建臨時欄飼養,欄里的禽畜糞便可隨時用土墊圈,糞便做到及時清理,減少蚊蠅孳生。

采用糞便與漂白粉的比為5:1充分攪合后,糞便內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攪拌消毒處理。

六、除四害

洪災后,如環境處理不及時,或清理不干凈,容易引發蚊蠅孳生,其補救的措施就是采取物理和化學殺蟲。以化學防治為主,提倡速效殺滅,減少藥物污染和浪費。提高個人防護措施,提倡環境防制。

(一)殺蟲

1、防蚊蠅。措施首先要采取環境治理,將居住處附近雜草清除掉,雜物整理整齊。有條件的災區,在住處裝上紗門、紗窗;睡覺前點燃蚊香(或電熱蚊香);用市售驅蚊劑涂在身體暴露部位。

2、殺來蚊蠅。

(1)室外速效噴灑將1%-2%敵敵畏乳劑用壓縮噴霧器噴霧。

(2)室內(帳棚內)壁周圍噴奮斗吶(10-20mg/m2)、凱素靈(10-20mg/m2)或二氯殺蟲(2.0g/m2)。晚上可噴市售噴射劑和氣霧劑。

3、殺滅幼蟲措施。

清除住區內外小型積水,填平小坑。清理環境,減少孳生場所,加強防護,減少蠅類與人等接觸??茖W規范使用殺蟲劑,使用要得當,也要注意盡量不要污染水源和食品。

(二)滅鼠

1、根據各地條件不同,受災過程有異,只有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對策,才能奏效。

采取綜合治理,防、滅結合,注意治本,要充分發揮各種方法的長處,互相補充。滅鼠的方法多用器械滅鼠,如鼠籠/鼠夾和粘鼠板等,但不能使用電子貓,嚴禁自拉電網捕鼠,可用水或泥漿灌洞。

2、慎用毒餌。

當鼠密度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嚴重威脅時,則應在嚴密組織、充分宣傳的基礎上,開展毒餌滅鼠。

毒鼠只能用國家準用的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滅鼠劑,如0.005%溴敵隆或大隆。嚴禁使用毒鼠強、氟乙酚胺等禁藥,不用未獲得國這民的其他藥物、無資質單位配制的毒餌和集貿市場上私賣的毒餌。溴敵隆、大隆在第1和第4晚各投1次,磷化鋅連投3晚。

3、確保人畜安全。

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餌,更不能用餅干或方便面等。毒餌必須有警告色。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投毒后及時搜尋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餌結束應收集剩餌,焚燒或在適當地點深埋。同時做好中毒急救的準備

七、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

(一)報告災情。

災害發生后,災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立即通過《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系統》按要求上報災情,同時電話上報上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照市衛生局統一部署實行災區疫情每日報告與零報告制度,在災后續報一個月。

(二)重點監測的癥狀:發熱和腹瀉。

監測的疾病包括:霍亂、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傷寒、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瘧疾、感染性腹瀉、食物中毒等疾病。

(三)實行日報告和疫情零報告。

各級醫療機構于每日9時前向防疫站報告,防疫站于每日10時前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報。發生疾病特別是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防疫站報告疫情,立即組織現場調查處理,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

(四)做好疫情分析,預測疫情發展趨勢。

疫情分析應有時間比較,如當年各月比、各旬比、當年和去年同期比到等,疫情分析還應有地區比較,如災區與非災區比等。此外,還應有發生原因的分析及對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