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8:16: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產業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的糧食經營模式,實踐證明,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的發展、完善和創新。對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是傳統農業大市,又是產糧大市,要實現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的跨越,必須立足本地優勢,把發展糧食生產和糧食產業化擺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推進,為我市盡快實現富民強市目標創造條件。
一、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是糧食種植規模較大。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2.64萬畝,其中夏糧90.47萬畝,油料作物77.74萬畝,全市年糧食總產量85021.6萬公斤。全市農業人口91.79萬人中有40萬人從事糧食生產。
二是糧食購銷服務體系齊全。全市已建立起糧食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服務體系,國有糧食企業具備糧食倉儲能力10000萬公斤,能夠滿足全市糧食生產和流通的需要。特別是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歷經多輪的改革改制,創新了經營機制,企業經營呈現勃勃生機,在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中大有作為。
三是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品牌意識開始增強。通過改制和聯合、兼并、重組等有效措施,我市培育發展了一批規模糧食加工企業,其中有鹽城市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即興源面粉有限公司和康威科技飼料有限公司,我市的“嘉禾”牌面粉、“樂萬家”牌大米、“秋之韻”牌大米和“秋之韻”牌掛面、“康威”牌飼料等產品在市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還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糧食加工企業的規模不大,糧食產業鏈不長,糧食產加銷等環節還處于分割狀態,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系不緊,協作關系不穩定,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產業化的運作機制還不夠完善,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等。
糧食產業化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工作可以理解為糧食作為產業,使之向理想的狀態發生質變的過程。糧食產業含蓋了糧食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全過程。質變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促使做大做強;向產業鏈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形式,帶動糧食、油料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繼土地革命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農業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是農業生產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變革,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糧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特殊商品,糧食產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創新糧食流通方式,強化糧食企業經營等,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1、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現代化和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人多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現行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同時產業化又是新形勢下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糧食市場化,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渠道,這是必然趨勢。新的形勢下,在糧食流通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肯定的。國有糧食企業要想發揮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掌握充足的糧源,掌握糧源的最現實出路就是參與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不然的話,就很難掌握糧源,糧食企業經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存與發展就會更加舉步維艱。實踐證明,產業化是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為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產業化是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目前,農戶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基礎,也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國有2.2億多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鏈條短,農產品銷售手段落后,市場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兩個市場的競爭。而發展產業化經營,可通過“公司+農戶”、“批發市場+農戶”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農戶與統一的市場聯結起來,龍頭企業提供信息,農戶按照龍頭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遠遠高于傳統分散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增強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龍頭企業有了穩固的農戶作基礎,生產原料有保障,企業自身也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提高了糧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使農產品實現重復增值。特別是通過“公司、工廠+農戶”、“專業協會+農戶”、“股份合作”、“訂單收購”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進行利益互補,農民除了可以得到種植糧食的收入外,還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糧食的比較效益。
二、夯實產業化基礎是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糧食產業化和管理安排
總體要求:堅持科學、務實、創新、服務理念,圍繞貫徹落實省政府《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劃》、《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實施意見》和《省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深入開展市糧食產業化“200億跨越工程推進年”活動,加強政策宣傳引導,承接產業轉移,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產業龍頭,建設重大項目,調整產品結構,強化基地保障,健全產業鏈條,不斷開創我市糧食產業化工作新局面。
主要目標:糧油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60億元,加工總產值超10億元、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各增加1個。糧油訂單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糧油專業合作組織增長10%以上,城市連鎖店、農村服務社保持穩定發展。
重點工作:
1.開展糧食產業化“200億跨越工程推進年”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意見》,加大力度繼續爭取政府出臺貫徹落實相關實施文件。要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目標,落實措施,細化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內容,講求活動效果,扎實開展推進年活動,提升糧食產業化整體發展水平。
2.培育產業龍頭。一是積極開展省、市級龍頭企業評審上報。力爭省局評選新一輪省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有所增加,同時評選全市“十強龍頭企業”、“十佳品牌企業”和“十優特色企業”,各地要嚴格篩選,擇優上報。市局對省局2011年確定的重點龍頭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并加強與農委的聯系,多爭取糧油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報份額。二是加強龍頭企業省級財政貼息項目及資金的管理,規范項目申報和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引導企業通過兼并、租賃、股份制等形式,進行產權重組,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四是做好品牌爭創工作,提升我市糧油品牌影響力。五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六是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努力建設科技型企業。七是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加強企業家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性人才等三大人才隊伍建設。舉辦一期企業家培訓班,表彰一批優秀企業家。
3.開展“六大對接”。一是牽線搭橋工商對接,促進雙方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二是積極引導產權對接,加快產權重組步伐。三是周密謀劃銀企對接,努力解決企業資金難題。四是認真開展科企對接,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五是積極開展信企對接,及時傳遞行業信息。六是繼續做好園企對接,引導龍頭企業入駐園區。
糧食加工產業化措施
一、出臺“全國糧食加工專項發展規劃”,理順產業化管理體制。出臺全國統一性的專項規劃,有利于各地區優勢互補,統籌規劃,共同發展。
二、大力扶持和引導糧食產地加工。產地加工有利于發展產區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節約社會運力;有利于降低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社會物流成本;有利于產銷對路,適應市場需求。
三、構建合理的糧食加工體系。糧食加工業按產品用途劃分為糧食食品加工業、飼料加工業、轉化加工業三種類型。既要努力開發糧食食品加工新技術、打造名牌產品,鼓勵發展糧食食品加工業,又要按照“飼料優先,統籌兼顧”的原則,優化飼料產業結構,不斷開發優質高效的飼料產品,積極發展飼料加工業。在確保食用和飼用的消費需求以及合理的儲備庫存規模的前提下,利用剩余的糧食,在堅持非糧路線及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破壞生態環境的“三不”原則下,適度發展非食物用途的轉化加工業。同時加強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構建合理的糧食加工體系。
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及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培育資本結構多元化、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同時規范訂單農業,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原則,通過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形式,使糧食種植成為加工企業的第一車間,形成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提高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五、通過資源整合促進糧食加工與糧食物流協調發展。首先,糧食加工專項規劃與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應互為依據,糧食物流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協調發展。構建以糧食加工企業為核心節點企業的供應鏈,實現糧食及其加工品的供應鏈管理。同時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集中資源發揮企業自身優勢。
領導在糧食產業化專題會發言
同志們:
這次全州糧食產業化現場會,是在以下背景下召開的:一是全州抓糧食產業化已有幾年,有必要總結經驗,研究下一步發展方向;二是全省糧食產業化工作會即將召開,需要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工作有一個深化認識;三是州政府將出臺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文件,需要研究、明確相關問題。
本次會議采取現場觀摩、借鑒交流和座談總結相結合的形式,認真總結全州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經驗,重點研究培植龍頭企業,提高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發展,防范市場風險等問題,是對全州糧食產業化建設的一次學習與交流,動員與部署。州糧食局為這次會議準備已久,一路上大家很勞累很辛苦,但學得也很實在,我相信通過這次會議,大家對如何進一步抓好全州糧食產業化將有一個新的認識、新的促進。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全州糧食產業化的成效,進一步增強抓好糧食產業化的信心
近幾年來,在省糧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下,通過各級糧食部門的努力工作,全州糧食產業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糧食精深加工初具規模。目前全州已擁有利川清江源、湖北希之源、金穗等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能力、技術設備先進的大米和雜糧加工企業,糧食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已達到28.3萬噸,其中大米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24.6萬噸,雜糧精深加工年生產能力3.7萬噸。
支持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分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糧食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決定,“十一五”期間加大對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使糧油產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柱。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增值,是貫徹實施“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現代農業建設戰略,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解決了糧食長期短缺的問題,實現了糧食供需的基本平衡,糧食加工、轉化能力不斷提高,但糧食生產的基礎還不穩固,糧食科技開發和應用水平還比較低,促進糧食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糧食精深加工、轉化水平和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不僅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制約著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培育和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有利于將農民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加快糧食科技開發、推廣和應用,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提高我國糧食的精深加工和轉化能力,以及糧油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協調穩定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加大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策和信貸支持力度
(一)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轉變職能,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加快以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糧食產業化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和發展糧食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推廣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民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實現糧食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糧食規模經營,使農民在糧食流通和產業化經營中切實得到實惠。支持糧食企業深化改革,以資產、技術為紐帶,組建一批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大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在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中發揮骨干作用。對以糧油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業,特別是骨干龍頭企業,要幫助其爭取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支持。
糧食產業化經營調研報告
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后,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發展迅速,目前多種所有制糧食經營企業戶數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3—4倍,糧食資源正向著生產成本低的地域集中,各種生產要素也向著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靠攏,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走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已成為國有糧食企業領導者的共識。
一、產業化經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方向
第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產業化經營有廣泛的基礎和優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倉儲設施和經營場地,有較高的機械化設備和一支專業化的職工隊伍,有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有較好的糧食加工設備和加工技術,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遍布在各鄉鎮,與農民有著長期的購銷關系,信譽程度較高,便于掌握糧源,同時更有利于向糧食的生產領域延伸,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第二,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國有糧食企業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糧食購銷市場放開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和充分,單一、分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直接進入市場,其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不如集團化經營,產生的效益更不如規模化經營的效益高,同時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經營靈活、反應迅速、成本低的特點,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不具備的。只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通過整合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各種資源優勢,建立新型的產權制度和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才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出路。
第三,實行產業化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改革后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人員減少了,歷史包袱并沒有完全卸掉,改革所需的各種補償金,以及各種因政策等諸多原因形成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性虧損,仍然壓在改革后的企業身上;改制后企業內退人員的社會保險金、生活費用的支付,增加了企業負擔;設備、設施老化陳舊,維修、維護費用支出過大;多元化主體參與經營,隨意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使企業收購成本加大,造成經營風險的進一步增加。這些原因困擾著糧食購銷企業生存和發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國有糧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有利于糧食生產、有利于種糧農民增收、有利于糧食市場穩定、有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大做強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使小企業依托大企業,大企業成為龍頭企業,實現糧食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才是糧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樣才能實現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經營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的產物,是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推動傳統糧食產銷向現代糧食經營產業轉化的過程。即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又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作為涉農甚為密切的糧食部門,在實施糧食產業化進程中,參與和服務的最優化形式,在筆者看來,就是積極推進糧食的產業化經營。
一、我縣糧食產業化經營現狀
2004年以來,糧食局在糧食市場化改革中,以打破鄉鎮行政區域界限,實施以強帶弱戰略,對糧食購銷企業的布局進行調整,采取法人代表制的形式對原糧食購銷方式進行了整合,使購銷企業由原來的8戶合并為1戶(沐川縣糧油購銷公司),改制后的糧油購銷公司,積極發揮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較好地推動了糧食產業化發展。但是在糧食產業化推進過程中,糧食科技的應用和開發水平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促進糧食穩定增長方面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糧食的深加工、轉化水平和能力與兄弟區縣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沒有形成完整的糧食產業鏈條,這不僅不利于我縣的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制約著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同時還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1、糧食生產的產業化水平不高,規模種植尚未形成
一是在糧食產業化經營問題上缺乏一個穩定的統一的協調機構和運作機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土地合理流轉制度不完善,耕地較為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幾乎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種糧大戶十分缺乏。三是種子市場放開后,雖然種子品種日益豐富,但也給糧農選種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往往因為價格的差異,在選種時五花八門,插花現象較為突出,糧食生產沒有達到“一村一品”規模種植的效果,這也影響到糧食的分類收購、加工和銷售,糧食生產的比較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
2、訂單履約率偏低,企業和糧農雙方的積極性不高
糧食產業化發展挑戰和對策
摘要:糧食產業化是保障國民生活的重要產業之一,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對提升國民幸福指數和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新常態下應用經濟學理念,對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探究,要將實現全省經濟可持續增長、實現“三農”穩定發展和實現“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的目標相結合起來。本文將從經濟新常態視野下出發,針對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面臨的挑戰,對如何實現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視野;糧食產業化;挑戰;對策
農業生產的主體是糧食生產,加快以糧食產業化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是促進甘肅“三農”發展的戰略重點。因此,研究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實踐,探討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機制,針對甘肅發展糧食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不僅對解決甘肅“三農”問題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各地實踐看,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不平衡、整體處于處級水平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具有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數量太少,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現代科技水平要素參與糧食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程度不高。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屬于起步階段,還面臨諸多挑戰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一)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目前,活躍在甘肅糧食產業領域內的龍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數量也很有限,產業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和較強的產業優勢。大多數糧食加工企業關聯產品開發乏力,仍停留在對糧食進行處級加工處理的層次上,深層次加工所需要的技術設備遠遠跟不上。并且龍頭企業與農戶協同能力不足,甘肅糧食生產以分散性種植為主,尚未形成集約化發展模式,規模化效應弱。此外,市場上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與規范,存在惡意競爭,糧食產業化發展緩慢。甘肅中存在的糧食龍頭企業數量少,散戶眾多的現狀,會產生巨大的交易成本,進而造成經營成本上漲,協調能力不足,散戶集約效應較弱,導致糧食產業化的發展受阻。(二)糧食市場機制不健全。糧食市場化改革是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最晚放開的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發育程度低,嚴重制約著糧食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表現在:一是糧食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糧食市場短缺的情況已得到徹底解決,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糧食生產面臨著賣方的激烈競爭,這對糧食產業化的發展既是考驗又是機遇,對糧食產品進行精加工、深加工,不斷推出新品種、新花色,已經成為糧食產業化不可回避的任務。二是,糧食市場的主體能力不強,當前,糧食生產的主體依然是農民,而我國的農民大多遵守的是小農生產的規則,他們沒有進行集約化的種植,所以就造成了我國當前糧食市場主體的散亂,另一方面,我國的糧食試產機制不夠健全,所以對糧食市場沒有統一的、科學的規定,導致這些散而亂的市場主體進入糧食市場以后,無所適從,導致糧食主體在市場中依然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糧食市場的健全,也不利于糧食產業的發展。三是糧食市場環境不完善。糧食市場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糧食市場建設和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仍比較嚴重。(三)分銷渠道長及渠道基礎設施功能欠缺。在糧食銷售過程中,中間環節越少,利潤越高,然而現階段甘肅省糧食分銷渠道過長,具體而言,糧食產品從生產者開始,經過產地批發市場到批發商處,之后進入初級加工商與銷地批發商,最后進入銷售地批發市場,再由零售商進行分銷,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考慮到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穩定合作現象。加上物流成本與競爭關系的存在,導致物流倉儲成本支出增加。銷售中間環節越多,利潤空間越小,信息溝通也越難。因此,甘肅糧食生產加工商無法及時了解市場真正需求,若出現信息錯誤,生產加工商只能依據自身經驗進行生產,極易造成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生產者經濟損失。
二、推動甘肅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糧食產業化和管理方案
總體要求:堅持科學、務實、創新、服務理念,圍繞貫徹落實省政府《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劃》、《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實施意見》和《省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深入開展糧食產業化“2000億跨越工程推進年”活動,加強政策引導,承接產業轉移,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產業龍頭,建設重大項目,調整產品結構,強化基地保障,健全產業鏈條,不斷開創我省糧食產業化工作新局面。
主要目標:糧油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350億元,加工總產值超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增加10%。糧油訂單面積穩定在3200萬畝以上,糧油專業合作組織增長10%以上,城市連鎖店、農村服務社保持穩定發展。
重點工作:
1.開展糧食產業化“2000億跨越工程推進年”活動。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意見》,加大力度繼續爭取政府盡快出臺貫徹落實文件。要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目標,落實措施,細化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內容,講求活動效果,扎實開展推進年活動,提升糧食產業化整體發展水平。
2.培育產業龍頭。一是開展龍頭企業評審。今年省局將評選新一輪省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評選“十強龍頭企業”、“十佳品牌企業”和“十優特色企業”,各地要嚴格篩選,擇優上報。省局對2011年確定的37家重點龍頭企業實行動態管理,今后每年遴選調整一次。今年,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要重新評審,各地要加強與農委的聯系,爭取糧油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報份額。二是加強龍頭企業省級財政貼息項目及資金的管理,規范項目申報和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引導企業通過兼并、租賃、股份制等形式,進行產權重組,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四是做好品牌爭創工作,提升我省糧油品牌影響力。五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六是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努力建設科技型企業。七是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加強企業家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性人才等三大人才隊伍建設。省局擬舉辦一期企業家培訓班,表彰一批優秀企業家。
3.開展“六大對接”。一是牽線搭橋工商對接,促進雙方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二是積極引導產權對接,加快產權重組步伐。三是周密謀劃銀企對接,努力解決企業資金難題。四是認真開展科企對接,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五是積極開展信企對接,及時傳遞行業信息。六是繼續做好園企對接,引導龍頭企業入駐園區。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糧食浪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