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橋梁 安全施工 管理措施 存在問題
1 引言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迅猛發展,公路通車里程也逐漸增多,促使橋梁的數量也隨之增多。而橋梁施工管理的嚴謹有序、節能降耗、有法可依、勞資雙方的和諧對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成功與否來說重要性極大,且具有普遍意義,當然對一般的施工單位來講也是必修課。工程進度以及質量是所有工程的要點,此外,公路橋梁建設工程中另一個的核心問題就是安全,所有工程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行生產活動,并貫徹“安全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可見工程建設中最令人關心的問題即為安全施工。質量管理與安全管理息息相關,質量的松懈會導致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2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會往往會在外界因素、自身因素的作用下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映。這樣的情緒外界因素主要包含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勞動管理方法等。所以,要對施工人員在不同環境情況下所產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綜合的分析,想要消除施工人員的不良心理反映,基層管理人員在日常的施工過程中就需要深入施工人員周圍環境,觀察和分析施工人員的情況,并及時發現其心理的變化,進而減少因施工人員的情緒問題導致的操作安全問題。因為工程施工人員工作強度比較大.工作量也很大,所以要合理、適當的安排人員的休息時間。
3 建立完善的施工質量保證體系
3.1完善獎罰制度提高員工積極性工程質量項目經理要完善相應的獎懲制度。
建立工程質量獎懲制度。對工程施工過程中有違規操作、隱瞞質量、弄虛作假、擅離職守等行為的人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進行相應的處罰;對工作積極認真,事前做好預防重大事故發生準備工作的人員或班組要給與表彰獎勵,進而增強員工認真工作的責任心。
3.2做好機械保養與維護。
機械的維護需要通過專業機修人員在計算機的輔助管理下進行維護,機械操作人員要配合以及監督工作,在日常操作中要對機械進行認真的觀察,做到到一日三查,并對設備進行基本的保養且謹慎操作。
4 橋梁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現狀及其存在問題的分析
由于橋梁施工市場現如今的競爭激烈,使承包商把過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投標、施工進度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從而忽略了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致使橋梁施工過程中安全存在隱患。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企業為了節省投資,對安全施工所需要的設備采取能省就省的態度,以至于橋梁施工現場增添了更多的安全隱患,嚴重危及到了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我國施工市場的一線工人中多半都是農民工隊伍,他們大多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安全知識培訓,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有違規操作等情況的發生,這也是導致橋梁施工過程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的重要原因。
5 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學實施
5.1針對企業及工程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
必須以企業和工程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對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使得安全管理體系更完善。依據企業安全管理的設施、相關人員的組成以及工程實際開展中的重點安全管理區域,構建更加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進而保障安全管理體系具有針對性、適用性,以促進橋梁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當然,橋梁施工企業還需要對自身安全防護設施的檢查與購置進行加強管理,破損、不能使用的安全防護設施應及時進行更換,確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
5.2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安全管理架構的完善
一些國有企業或大型施工集團,其施工組織當中一線操作人員的帶班人員都是企業的正式職工,這些人員都經過了企業相關的安全技術培訓,所以會在實際的操作中對下面一線操作人員的安全操作、安全施工進行監督與督促,因此這類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中可以適當的把帶班人員的安全職責加強加大,以此來促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但對于一般的施工企業,他們并不具備長期雇傭一線專業操作人員的條件,這就需要將安全管理工作的職責更多的施加到現場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的職責當中,所以企業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善安全管理架構,以明確的安全職責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5.3針對施工人員素質情況強化安全培訓
因為橋梁施工一線工人多數為農民工隊伍,他們缺乏安全意識且沒有做過相關的培訓,所以,橋梁施工企業應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進行強化培養并制定現場監督機制,以監督機制來促使工人安全防護工作的開展。雖然在現代市場經濟得條件下,對工人進行相關培訓會增加一定的人工費用,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同樣降低了企業安全事故處理費用的支出。安全管理培訓工作可以安排在由于天氣因素而不能進行施工的間歇進行,由此可以達到既不影響工期又可以讓工人在雨天有事可做的目的。通過安全培訓工作培養一線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5.4加強安全設施的檢驗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對橋梁施工過程中所用到的安全防護設施,要定期對其進行檢查,以保證其能夠達到安全防護的作用,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通過定期的檢查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的發生率,保障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安全。
5.5強化施工現場設備管理
橋梁施工過程中大型施工設備較多。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現場技術人員、質量管理人員必須特別注重大型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并且嚴格執行相關的安全規章制度。通過對施工現場設備管理工作的強化很有效的保障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5.6注重現場臨電相關內容的管理
由于現代施工機械化的推廣,使得橋梁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采用發電機或臨電架線等設施進行施工設備、生活用電的供給,這些方面同樣也是現代橋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例如:施工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手弧焊設備基本上都采用自帶汽油、柴油發電機,而守護焊接過程當中所產生的飛濺的火花特別容易引燃燃油。所以,在進行燃油添加后應當及時把燃油存儲罐運送到規定的且安全的存放地點,從而減少因為火花而造成的火災事故得發生。
6注重施工過程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現代橋梁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因此現代橋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應對影響施工安全的各種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強化傳統安全管理中的安全因素管理,有效的增強安全管理實施的效果。由此通過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力的減少和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
結束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了施工的方方面面,施工過程中應,強化人員安全培訓和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同時有力的控制好影響施工安全的各個因素,以此達到安全管理的基本目的。正確認識安全管理的投入與安全處理費用的關系,加大安全設施及管理投入,減少安全事故發生后的處理費用,降低對施工人員安全的影響程度,達到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靖宇.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重點分棚.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措施
引言
在當前社會經濟及建筑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當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質量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威脅到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還會給建筑企業帶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到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要想避免這些問題,不斷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益,建筑企業必須加大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問題。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施工水平,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是保證建筑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實的基礎,但在當前的建筑企業當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還不完善,也沒有建立起健全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施工現場管理還比較混亂,施工人員違規操作現象普遍存在,長期下去自然而然會導致一系列施工質量安全問題出現,嚴重影響到建筑施工企業的穩定發展。
(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差
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要想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管理人員是核心主體。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很多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比較差的,很多建筑企業在經濟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只為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盲目縮短施工工期,不重視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管理人員聘用制度的完善,沒有制定出比較嚴格的聘用標準,在聘用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時候,也不注重對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進行檢驗,導致很多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面狹窄,管理能力不高,最終導致建筑施工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效率低下。
(三)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力度不足
要想從根本上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除了要依靠施工管理部門建立起健全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加大管理力度之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進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加大質量安全監督力度,真正落實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但當前的建筑行政管理部門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另外,建筑行政管理部門的威懾力也是不夠的,沒有真正實施嚴厲的懲罰措施,使得很多質量安全問題出現。
(四)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質量不達標問題
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如果施工人員是核心主體的話,那施工材料就是核心物質保障,只有保證施工材料充足,才能保證工程施工正常進行,但僅僅保證材料充足是不夠的,必須在保證材料供給及時的基礎上保障施工材料的質量。但在當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當中還存在材料質量不達標問題,當這些存在質量問題的材料投入到工程施工當中之后,就會大大降低工程質量,增加施工風險,給工程施工企業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
二、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業管理工作落實的基礎,只有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和完善,對傳統意義上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才能真正落實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問題。最終豐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式和方法。因此,企業必須在掌握自身管理情況的基礎上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進行健全,把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人。
(二)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和相關管理規范在不斷更新,要想不斷優化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就要通過學習再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施工技能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最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工作責任感。同時建筑企業要重視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管理人員聘用制度的完善,制定出比較嚴格的聘用標準,在聘用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時候,注重對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進行檢驗,并加大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進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知識培訓,防止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問題出現。
(三)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
在當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其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力度是嚴重不足的,這樣就容易增大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風險。因此,施工管理部門要健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制。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監督力度,嚴格執法。不僅要加強工程施工現場實體質量監督,還要加強工程建設各種質量行為監督,要保證施工現場的每個保證體系都足夠完善,保證體系正常運行。還要對工程建設各方承擔的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著重對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現象,要嚴格處罰。
(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質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材料質量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購人員必須做好材料采購、運輸和檢測管理工作,保證材料性能,要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購渠道、性能等信息,要經常進行市場調研,根據施工材料的價格高低變化進行材料采購。
(五)提高施工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效率
要想提高施工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效率,就要對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完善,企業內部主管部門要制定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和文件,要對企業招聘內部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評定標準和要求進行明確,在人員上崗之前要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同時要避免依靠關系進入企業內部的現象出現,一旦發現有不良行為出現,要嚴格按照企業內部懲罰制度進行懲罰。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保證建筑工程施工正常進行,不斷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益,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當前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建筑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創新出更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措施,保證建筑企業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盧秀生.淺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現代商業,2010,(23):140.
[2] 劉楠,高巍.淺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5):129-131.
[3] 童照耀.淺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6):429-429.
[4] 魏桐立.淺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78-79.
篇3
>> 談市政工程質量管理的現狀及相應措施 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分析 芻議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存在問題及相應措施 芻議建筑工程安全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芻議建設工程造價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芻議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市政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 淺析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討 公路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建筑施工企業在建設工程項目投標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探討 建設工程招投標存在問題及相應措施的探究 芻議市政工程建設中的安全與質量管理 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 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分析 市政工程建設的安全管理措施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經濟法律 > 芻議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芻議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 隨著市政工程建設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各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封閉式工程建設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體制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已很難適應當前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需要。
關鍵詞:市政工程管理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本文以如何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給出了一些建議。然后簡述了市政工程質量管理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
一、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導致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的原因很多,在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影響質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質量和安全差異、施工工藝的改變、天氣環境的變化、施工設備的磨損等,都會產生質量和安全變異,造成質量和安全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項目質量和安全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項目質量和安全控制方法,對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極其重要。
1、部分市政項目隱蔽工程和附屬工程質量不高
軟土地基和回填土處理不到位,致使地面出現縱向裂縫和破損;混凝土路面施工養護不到位,路面成型后出現起砂和脫皮,甚至鉆芯取樣試件出現蜂窩現象。同時,由于對市政工程的附屬工程不夠重視,人行道基礎處理到位,致使人行道道磚鋪砌塊出現松動塌陷。盲道下坡道與路口銜接高差較大,不符合高差小于2cm的設計和規范要求。
2、同步建設施工質量差
位于人行道或慢車道上的同步設施,各類管線檢查井標高與路面標高不同程度存在差異,致使路面平整度差。尤其是部分管線基礎未按行業標準和道路設計標準進行回填和處理,使地基基礎留下質量和安全隱患,造成路面沉陷。
3、施工現場對地下管線設施保護措施不力
一是建設單位提供的管線資料不完整、不準確;二是施工企業對現場未做詳細調查或全段面探坑施工;三是管線單位提供的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使施工現場對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難以有效落實。
4、施工機械和施工用電存在安全隱患
少數施工現場尤其是處在城郊結合部的小型施工場地,施工用電極不規范,仍然使用木配電箱,甚至出現閘刀無保險盒的情況;施工機械帶病作業現象較為普遍,檢修不及時或違規操作,以致釀成安全事故。
綜上所述,要提高市政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必須加強質量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質量和安全體系,并且要重視工程建設中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保證工程質量。
二、加強質量和安全管理的相應措施
1、完善質保體系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是由各參建單位的質量和安全保證體系作保證的,而人是質保體系最基本的要素,是形成工程最終產品的直接因果。因此,市政工程各參建責任主體,應建立健全質保體系,培養一批業務素質高、操作能力強的從業人員,同時做到自控落實、監管到位,使工程質量和安全得到保證。
2、加強市政附屬工程精細化施工
附屬工程是主體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市政精品工程,就要著重于精細化施工。針對質量和安全通病和容易忽視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技術處理措施,提高附屬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以達到市政工程整體性、協調性和實用性之目標。
3、管涵溝槽等施工要作為安全生產自控的重點
對涉及高壓電線和煤氣管線的地段,施工企業要會同相關單位有針對性地制定專項施工措施和安全應急方案,確保溝槽和基坑施工安全。隧道工程、橋梁工程和地下通道工程施工,施工條件復雜、技術含量高,施工企業就以高空安全作業和吊、安裝運輸安全,以及機械操作和樁基礎施工安全為自控重點。對于結構工程,施工企業應制定詳細的安全生產施工方案,保證構筑物結構安全,確保橋梁和通道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和施工安全。
4、強化市政工程檢測手段
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檢、半成品檢測及技術制定是實施市政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檢測,不僅要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按項目的數量和批次進行自檢,而且監理單位要嚴格要求進行見證取樣,確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構配件質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實施建設監理的關鍵就是要落實旁站監理。在施工企業自控的基礎上,現場監理機構除了按監理規劃和有關法規要求進行巡視和平行檢驗外,要切實做到跟蹤旁站監督,對關鍵工序、重要部位進行嚴格的工序驗收,確保市政工程工序質量。 三、加強市政工程管理的辦法
1、強化工程質量意識
首先應該增強工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項市政設施都是城市整個系統的一個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條腿,若質量上出現問題,也將給國家和群眾的財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要學習和運用抓工程質量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質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給建設者們敲質量的警鐘,“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口號應化為參與市政工程建設者們抓質量的自覺行動。
2、堅持落實質量責任制
多年的實踐證明,提高工程質量必須建立層層負責的質量責任制,說到底,就是工程不論大小,政府和職能部門必須指派專人負責,對工程質量負領導責任。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勘探、設計、施工、材料設備供應、監理等要按照分工,對工程涉及的各個環節負責,并將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人的頭上,出了質量問題,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3、加強誠信建設,加大市場信譽對質量責任主體的約束力
篇4
[關鍵詞]農產品 質量安全 監管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050―01
隨著國家、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加之農產品自身的安全對人們健康有著最為直接地影響,使得農產品安全不僅是我國今后發展的重要戰略,還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和焦點問題。而就現階段縣級農產品監管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農業生產指導和服務方面還相對薄弱,使得在農藥過程中沒有被很好的重視。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就變得非常重要了,然而現階段我國國內在農產品安全監管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奠定基礎。
1現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人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通常會選擇使用一些具有高毒、高危險性以及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來進行除蟲,例如,甲胺磷、久效磷等,而這些農藥的使用就會使農產品本身農藥殘留量超過國家相應標準,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一定的隱患。而在對農產品進行生產、加工、運輸以及貯藏期間,可能會使用超過規定標準幾倍,甚至數十倍的食品添加劑,如催熟劑、催色劑、膨大劑以及保鮮劑等,進而來達到保證農場品的新鮮度、色澤、防止變質等目的,而這樣一來就會使農產品農藥含量超標,進而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
導致農產品質量監管安全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1.1農產品自身質量問題
長時間以來,農產品自身質量安全就是制約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化學農藥、食品添加劑以及動物激素等會提升農產品效益,但是還會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十分嚴重的安全隱患,人們在長時間的食用相應的農產品以后,就會因為有毒物質的積累導致飯桌污染的發生,進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威脅。因此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就成為現階段我國相關部門要進行重點關注和必須重視的問題。
1.2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的不健全
就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范圍內并沒有制定十分完善健全的農產品標準體系,并且在農產品檢測以及檢測方式上還較為落后。加之農產品管理部門自身職能的不明確,導致交叉管理的想象普遍存在,在監管力度方面還存在嚴重的欠缺,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
1.3環境污染對農產品的影響
我國最近幾年環境污染情況的日漸嚴重,使得環境污染范圍和污染面積在逐漸增大,使得我國農業生態遭到破壞,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而就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業產業標準化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國的農業生產質量的提升。
2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的有效策略
2.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相關人員責任意識
在對農產品進行監管過程中,不僅要對生產人員進行有效培訓,使其自身能夠對農業生產及其安全技術進行有效掌握,還要對農產品檢測人員、生產經營者、執法者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其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性。
2.2加強對農產品的管理,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
現階段,絕大多數的生產者以及經營人員都不具備對農產品優劣進行辨別的能力,因此相關部門就一定要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例如,農作物種子、秧苗、化肥、農藥、添加劑以及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消耗的物資產品等,只有保證農業投入品質量,才能更好的提升農產品自身的安全性。
2.3提升農業標準化推進水平,提高農產品整體質量
第一,要確保政府部門的有效投入,推動農作物產業化進程發展。如,農業技術指導、財政投入、技術人員投入等。第二,要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的宣傳,對生產者進行培訓,使其認識到科學生產的必要I生。如,定期舉辦農產品質量培訓會,組織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相關人員參與,或者是張貼宣傳標語、引發宣傳手冊等,進而從根本上提升相關人員的思想意識水平。第三,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引進,為農產品生產奠定基礎。如,引進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加大科學技術的應用覆蓋面積等。
2.4構建完善市場準入制度,保證消費者自身權益
要制定出符合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實際情況的監督體系,為農產品質量的提升與安全體系的認證提供參考。例如,可以在農產品生產區域內設置相應的監督編碼,然后建立起良好的市場準入機制,完善農產品標示以及檢測方案的制度,嚴禁不合格的農業產品流入市場,如果發現就要對其進行處理,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進而卻保消費者自身受到保障。
2.5構建完善的農產品預警機制
要根據農產品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農產品預警制度,提升對農產品的監管水平,做好送檢、抽檢工作,進而在第一時間內對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進行有效控制,以免有害食品趁機進入到市場中,給人們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2.6開展農產品質量整治活動,確保農產品質量達標
在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期間,一定要根據我國頒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來作為活動基礎,同時還要做好重點區域、重要時段、關鍵產品以及相對薄弱的環節等方面的檢驗、監督工作,快速、及時的處理和解群眾舉和投訴事件,進而使農產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和遏制,為農產品自身質量和安全的提升奠定基礎。
篇5
所謂市場性糧食安全問題是指生產者對糧食價格的反應而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市場性糧食安全問題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糧食產業整體性比較效益低而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糧食產業的平均利潤低于經濟作物和工商業,對于農民而言,主要是糧食的平均利潤低于棉花、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種糧的收益低于外出務工的平均收益,從而誘使農民減少或者放棄糧食生產,改種經濟作物或外出務工經商,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反復出現的糧食安全問題就是種糧比較效益過低所致。二是糧食產品階良陸的低價格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比如1998―2002年糧食價格比較低,農民紛紛減少糧食生產而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導致糧食供給不足引發糧食安全問題,即個人理性導致集體謬誤所形成的“囚徒困境”。三是國內外大資本投機在性介入,如買空賣空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雖然糧食產業還沒有出現由于大資本操縱的買空賣空現象,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現在國內外非生產性、投機性大資本過多,通過市場投機而導致糧食安全問題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以上三個方面都屬于市場性糧食安全問題,是由糧食供求和糧食價格等因素導致的。市場性糧食安全問題是因為收益問題引發的安全問題。不同類型的糧食安全問題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對于第一種類型的糧食安全問題,需要政府介入才能夠解決,即將糧食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予以重視;對于第二種類型的糧食安全問題,不需要政府介入,讓市場自行恢復平衡,當然如果出現“蛛網效應”的苗頭,政府可以適當調控;對于第三種類型的糧食安全問題,則需要政府前瞻性的防范,完善糧食儲備系統和流通設施,防止投機性大資本“上山下鄉”,擾亂能力性糧食安全問題
所謂能力性糧食安全問題是指生產能力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即是否具備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能力而誘發的糧食安全問題。糧食生產能力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耕地數量。耕地數量是糧食安全的基礎,有了一定數量的耕地,糧食安全就有了基礎。但是有較多的耕地數量,并非就能夠保證糧食安全,很多耕地豐富的國家,糧食安全也不能保障。因此,耕地只是糧食安全的一個必要條件,并不是充分條件。二是耕地產能,即分析糧食安全問題要將生產條件――旱澇保收的耕地數量考慮進來,考慮耕地的質量。只有旱澇保收的耕地,才能夠保證糧食的穩定產量。旱澇保收的耕地也只是糧食安全的一個必要條件。三是速生糧食生產能力,即如果遇上糧食安全問題,耕地能夠迅速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且迅速種值糧食的能力,其能力還包括速生型糧食品種和技術儲備――品種是否比較多,是否能夠在任何條件下生產四是技術和管理問題,即糧食種子的改良及田間管理水平提高的問題。改革開放50多年,糧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糧食品種的技術改良而保證的。
中國歷史上很多時期的糧食安全問題是生產能力的問題,但是生產能力與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關,而技術條件的改變是一個漸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判定糧食安全問題必須將市場性糧食安全問題與能力性糧食安全問題區別開來。前者可以通過政府必要的調控和干預予以解決,后者是結構性的問題,短期無法解決。而對于能力性糧食安全問題也要根據其類型具體分析:對于耕地數量,現在關注的學者和官員比較多,但是必須認識到耕地數量的減少是一個必然趨勢,這是不可逆轉的。從糧食生產能力視角來看,必須將糧食安全保障重點放在提高糧食增產技術和改良中低產田方面。另外,還需考慮到即使有耕地、有旱澇保收的耕地、有增產技術也不見得能夠保證糧食安全,因為糧食安全問題還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僵化地看待耕地及其數量,不能總是盯著耕地和播種面積,而更應該注重糧食生產能力:一是要保證有基本的生產糧食的能力,嚴控耕地的非農化,保證農業用地數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二是要保證萬一出現糧食短缺,能夠迅速調整農業用地結構,確保迅速生產速生性糧食的能力,即糧食生產的快速應變能力。筆者認為,一個國家只要a-定數量的農業用地和快速生產糧食的能力,任何糧食安全問題都不足為慮。
災害性糧食安全問題
所謂災害性糧食安全問題意指自然災害誘致的糧食減產和絕收的糧食安全問題。災害性糧食安全問題也不是籠統的,更不是同質的,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局部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就是某一個區域因為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如]998年江南地區的大洪災、今年西南地區的干旱。二是產業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比如小麥、水稻、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因為氣候問題而誘致某類糧食產品短缺,從而影響糧食供給結構,導致糧食安全問題。三是整體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問題,即全國大多數地區、大多數糧食產品遭受了自然災害而導致糧食的重大減產。
不同的自然災害誘致糧食安全問題的程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總體而言,災害性糧食安全是短期性的,帶來的沖擊力度比較大。但是相對于市場性、能力性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而言,災害性糧食安全問題比較單純,也較易解決。具體而言,對于局部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大可不必恐慌,可以通過國內貿易調劑或者通過部分進口解決區域性糧食短缺問題。對于產業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更不足慮,雖然中國南方和北方的主食替代率比較低,但完全可以通過國際糧食市場進行調劑,解決結構性供給問題。對于整體性災害誘致的糧食安全問題,則必須高度重視,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啟動應急性速生糧食生產機制,迅速生-產速生性糧食作物;二是迅速拋售國家糧食儲備,保證糧食正常、穩定供給,平抑供求關系。
“人造性”糧食安全問題
篇6
關鍵詞:糧食金融化;糧食安全;金融化;糧食價格
前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是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中國有著世界人口的22%,但僅有世界耕地的7%,糧食安全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十七屆三中全會把糧食安全放在了農村各項政策的首位。當前,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能源的出現、糧食期貨市場的發展和糧食金融投機的凸顯,使得糧食金融化特征愈發明顯。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糧食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各經濟主體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波動,在糧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熱點問題。
一、糧食安全問題的由來
(一)糧食安全的概念
對糧食安全至今仍沒有一個嚴格統一的概念,“糧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糧食危機而提出的,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基本定義是,“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曾任糧農組織總干事的愛得華.薩烏馬1984年提出了糧食安全的新概念,其內容是“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他們所需要的基本食品。”這個概念具體包括三項目標:(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糧食;(2)最大限度地穩定糧食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糧食的人們都能獲得糧食。
(二)我國糧食安全現狀
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認識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可分為悲觀派、中立派和樂觀派和三種。悲觀派以萊斯特·布朗為代表,他認為,在今后的幾十年中,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迅速城市化,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將急劇增加,從而擠占農業用,最終影響中國的糧食生產,其結果仍然是中國巨大糧食缺口及其由于經濟發展而產生的強大購買力將使中國買斷世界所有糧食出口,而其它貧窮而缺糧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生存將受到威脅,從而動搖世界安全。更多的學者則處于中立派,美國農業部費里德克·科魯克認為,布朗博士在長期預測中沒有把市場經濟的自我矯正機制因素考慮進去,中國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不會對經濟環境的變化無動于衷;林毅夫(2008)認為中國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短期內,國內糧價不會跟隨國際價格上漲,但他也擔心,中國糧食供應并不是高枕無憂,糧食安全存在的隱患,應該引起重視。還有一些學者則屬于樂觀派,芝加哥大學的約翰遜教授(1994)認為,中國并沒有糧食問題,倒是有一系列與糧食收購、貯藏和購銷有關的政策問題。
二、糧食金融化的特征
在糧食供給和需求兩端都沒有劇烈變化的情況下,2008年糧價上漲帶來的糧食危機,說明了糧食不僅是農業問題,更是一個金融問題,糧食的金融化特征越發明顯。
(一)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和國際化
2008年4月,世界銀行發表報告說,截至2月底,過去3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食品價格整體上漲了83%。在糧價節節上升的同時,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糧食最多還能維持53天。糧價再也不是一國自己能說的算的事,糧價的國際化趨勢明顯。
(二)糧食價格與期貨交易緊密結合,金融投機性明顯
當前,世界糧食供給穩步上升,而新增人口對糧食的需求也沒有表現出強烈上升的趨勢,糧食供給和需求兩端都沒有劇烈變化。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能源的出現、糧食期貨市場的發展和糧食的金融投機的凸顯(主要由于流動性過剩和金融危機轉移風險的需要),糧食成為被炒作的對象,使得糧食金融化特征愈發明顯。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糧食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各經濟主體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波動。《糧食戰爭》作者拉吉.帕特爾(2008)認為糧食不僅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世界范圍內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帶來。美國通過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能源戰略和美元的不斷貶值成為這次糧食危機最大的受益者,非洲一些國家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糧食的金融特性不斷顯現。
二、糧食金融化背景下的我國糧食安全對策
糧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建立糧食安全新框架,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新形勢下糧食安全政策的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內涵,不僅是重要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緊迫的現實問題。筆者建議:
(一)建立健全全國性的糧食期貨市場
期貨市場在糧食流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期貨市場所特有的價格發現和風險分散的功能已被廣泛應用于現貨流通,利用期貨市場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基本理念。魏東(2008)認為美國通過金融市場牢牢地控制著糧食的定價權,是由于芝加哥市場已經成為國際糧食貿易的一個定價中心,以及風險控制的一個中心。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健全我國的糧食期貨市場,要充分利用期貨市場,來給自己規避風險,通過這個市場來發現市場的趨勢,并且為自己將來的采購計劃做預先的風險控制策略。
(二)政府應盡快采取有力政策促進糧食生產
從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看,所有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中,政策居于核心地位,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制度政策是經濟增長農業、糧食增長的內生變量。王雅鵬(2001)認為,我國糧食總量主要靠自己來解決,應堅持“國內生產自給為主,國際進口調節為輔”的方針來調控國內外糧食供給總量與結構,同時他建議政府以保護價格敞開收購農民余糧、清倉核庫、積極收儲,完善糧價監測調控體系,遏制糧食總量供給下滑。郭生祥(2008)認為建議成立中國“三農”投資公司,正如為維護人民幣的穩定,國家建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中國外匯公司;為建立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成立中國金融中心投資公司;發展“三農”,長期來看必須建立中國“三農”投資公司。
(三)加快技術進步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黃季焜(1995)通過建立農作物生產供給模型,證實了技術在農業發展方面至關重要,例如:水稻產量增長中各因素的貢獻率是投資科研(94%)、制度創新(29%)、灌溉投資(5%)、價格政策(2%)、環境(-3%)、耕地與勞動力(-22%)、其他因素(-5%)。目前用于農業的財政支出嚴重不足(不到國家財政總支出的10%),其中僅僅有1%的投資用于推動我國最大規模和最復雜的農業的技術進步,自然難以擔負重任。筆者建議,在
農業銀行體系中(特別是政策性銀行)設立類似于“助學貸款”的農業科研專項貸款,發揮銀行項目評估等方面的優勢,加大農業科研投入,這也是目前可行和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高帆.中國糧食安全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肖國安.中國糧食安全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王守臣.我國農業的發展與糧食安全戰略的選擇[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篇7
糧食問題是民生之本,牽一發動全身,糧食安全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戰略性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國際糧食大環境劇烈變化,確保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七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寫進了報告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糧食安全始終要做到警鐘長鳴”,把糧食安全提高到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高度,制訂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2*0),為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糧食工作做出了明確的方向指引,也為我縣糧食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我縣糧食購、供、銷、監管實際,開展下一步糧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縣糧食行業基本情況及變革歷程
(一)糧食行政管理情況。*年前糧食局屬“政企合一”的一級局,隸屬政府組成部門,職工人數29人。*年縣級體制改革,糧食局行政管理職能劃并貿易局,貿易局內設糧食局,原糧食局更名為糧貿總公司,職工25人,其中行政編制12人,*年職工減為9人。20*年縣級機構改革,糧食局合并發展計劃局,在發展計劃局中設“經貿流通與糧食管理股”。20*年5月糧食局單獨辦公,核定編制8人,領導職數一正一副,目前設有“三股一室”,現實有人數9人。
20*年5月26日《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正式公布實施,賦予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和對市場主體準入資格審核的職能,進一步明確了糧食局的行政職責。
(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歷程
從20*年開始,我縣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分兩塊進行,對4戶商業性經營企業(糧油加工廠、糧貿賓館、糧油議價公司、糧貿鋼鐵廠)實行終止解散改革,至20*年底4家企業共安置職工79人,其中解除勞動合同25人,退休職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養人員8人。其次是政策性經營的粟源糧食購銷有限公司,逐步實行減員分流改革,歷年來自愿辦理解除勞動合同關系41人,辦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職工人數從*年末的364人減至20*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職工111人,供養人員47人,在職82人。
20*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6號)文件,省州也分別于20*年、20*年制定《*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發〔20*〕176號)和《楚雄州人民政府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楚政發〔20*〕7號)等文件作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要求對糧食企業進行全員改制,徹底打破國有人員身份,所有人員實行聘用合同制,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
20*年8月*縣人民政府以武政復(20*)29號文件批準了公司的改革實施方案,*縣糧食局積極爭取改制資金和各方支持,至20*年10月底,協商簽訂了123名退休職工的托管協議,與61名在職職工解除勞動合同關系,與49名供養人員簽訂了一次性供養協議,人員身份全部置換完成。
20*年10月*縣人民政府以武政復(20*)14號文件批復成立新的*縣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公司于20*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我縣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告一段落,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機制體制被全面打破。*縣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是糧食企業改制后全縣唯一的一戶國有糧食購銷、收儲企業,承擔各級儲備糧的收儲、全縣救災糧、農村低保糧、軍隊用糧的調供任務,通過面向社會招考,現有人員11人。
二、取得的經驗和成效
回顧十年改革改制之路,雖充滿艱難險阻,但在糧食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始終堅持執行國家政策,做出巨大犧牲,基本做到平穩改制;始終得到縣委、政府和州糧食局的大力幫助和指導;始終得到各有關部門的協助,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優惠政策,真心為糧食系統職工謀福利;歷屆糧食局領導班子及干部始終身體力行,親自參與改革,化解各種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總結成績有以下三點:
(一)始終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化解矛盾,做好穩定工作。
(二)始終堅持改革發展并重,以變革求發展,以發展促變革,在變革中始終做到保證我縣糧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終保持良好的機關工作作風,歷屆領導班子以身作則,一心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順利進行。
三、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一)糧食行政管理體制經多次撤并分合,人員減少,經費不足,與新時期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要求存在差距,體制機制上存在不適應的地方,許多工作僅能應付日常業務和事務,糧食執法、社會糧食供求平衡統計調查及社會糧食監管檢查工作開展存在滯后。
(二)原購銷公司改制后所欠的養老保險及123名退休職工的托管費合計270萬元尚無資金繳納,還需各方努力,盡快籌集資金繳納;
(三)困擾糧食系統的一些遺留問題還未完全處理,新的問題又在醞釀,上訪問題不斷出現,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任重道遠,需要積極協調解決。
(四)由于受長期糧食計劃經濟的影響,國有糧食企業人員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觀念上還有較大差距。國有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在改革改制后正常經營時間較短,抗御經營風險能力弱,企業做大做強能力不足,企業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礙企業發展的困難還比較多。
(五)倉儲功能低,管理水平落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現有倉儲設施均為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所建,倉儲方面的管理手段也是幾十年一貫制,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倉儲設施(包括倉庫)無法改造,必要的設備(機械通風設備、環流熏蒸設備、電子測溫設備、糧食入庫整理和輸送機械設備等)不足,適應現代管理水平要求的倉儲功能發揮和倉儲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四、建議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清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堅定做好糧食工作的信心。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2*0)指出:“從今后發展趨勢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我國糧食的供需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黨的十七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寫進了報告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糧食安全始終要做到警鐘長鳴”,把糧食安全提高到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高度,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工作,加強領導,為搞好糧食工作創造了條件,所以,全縣糧食系統干部職工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糧食工作,充分認識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搞好糧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定搞好糧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以“三牢記,五爭先”和“確保我縣糧食安全”為主題,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創新管理體制。
(二)牢固樹立“三大觀念”,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思維。
1、樹立改革創新觀念。應清楚認識現在的糧食行業管理和糧食企業經營上存在著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找準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為既有的經驗所束縛,不為傳統模式所局限,進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認識發展階段的變化和特征,要善于總結成績,更要善于學習新的觀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舊的觀念,樹立不創新就沒有出路的觀點,以科學發展觀指引糧食工作。
2、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切實轉變職能,履行職責,搞好調控,確保糧食安全。加快糧食行政執法力度,完善執法流程,加強制度建設,做到依法管糧,依法行政。積極轉變糧食行政職能,做好全社會糧食服務工作,變管理為服務,提高服務意識,增強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為本的觀念。糧食系統下崗職工多,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矛盾焦點集中,在處理各項工作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實為群眾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處理好各種歷史遺留問題,才能謀發展。
(三)抓住重點,解決好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幾項突出問題。
1、多方協調,著力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的化解,力求將矛盾化解于基層。一年來,共接待來訪案件14件,經糧食局多方協調,正積極解決白倫、李健、李洪彬、騰何民等人事問題。妥善解決了改制企業患癌癥職工黃雨馨身份及醫療費用問題,使其基本生活及醫療費用得到保障。安排專人負責清理*年糧食系統職工集資建房未辦證遺留問題,積極與土地、城建部門協調,截止去年底已辦理25戶房產及土地證,其它戶數因涉及多占住房正在清理中。積極解決落實了陳家延多年上訪的住房問題。積極籌措資金歸還了差欠吳祥工程款19.5萬元。積極調處高橋等四處土地四至界限糾紛問題。加強與國土局協調,積極依法處理了環州他貞糧點土地糾紛問題。下一步積極向縣委、政府匯報,加強與人事部門協調,制定方案,積極化解托管費用和養老保險欠款問題。繼續清理糧食歷史遺留問題,積極化解矛盾,做到妥善解決。
2、抓好新組建企業經營管理,確保企業發展壯大。理順企業經營機制,在*,*年連續兩年實現盈利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主營業務經營,做好糧食價格趨勢變動分析,把握好糧源。同時積極開拓市場,跳出糧食發展糧食行業,充分利用國有糧食倉儲優勢,資金優勢和規模優勢,尋找利潤增長點,提高國有糧食企業競爭力。
3、爭取支持,加大投入,做好糧食倉儲設施的功能提升。在*年糧食局投入100萬進行倉儲設施提升的基礎上,為推進公司持續發展,09年提出了倉儲功能、糧食植物油倉儲功能、糧油批復交易市場功能提升項目,力爭在“十一五”期末,在全縣形成以市場為平臺、以儲備為重點、購銷為中心的相輔相成的基礎設施體系。要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給糧食企業物流建設新上項目帶來的契機,推進公司基礎設施,夯實公司發展的硬件基礎。
4、嚴格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儲備糧管理,確保我縣糧食安全。必須貫徹落實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線,按照“確保糧食安全”,“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要求,落實好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好相關考核、獎懲和問責制度。加強儲備糧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縣儲備糧管理辦法》。力爭做到儲備糧管理法制化,輪換運作科學化。完善地方糧食應急預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糧食物流為載體,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運行規范的開放、競爭、效率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
(四)建立糧食行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推進糧食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體制機制是推進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注重實踐、科學管理的原則,用改革創新的精神研究影響糧食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逐步打破影響糧食工作科學發展的障阻,積極構建富有時代特色、充滿生機活力、相互銜接配套、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
1、轉變機關作風,構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的長效機制。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明確職責,建立內部責任追究制度和加強執法監督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推行政務公開,落實四項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潔的行政職能部門。加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貫徹力度,提高依法管糧的水平。深入開展糧食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構建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運轉高效的管理機制。
篇8
關鍵詞:糧食安全 糧食污染 質量監管 對策
1 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新形勢下,糧食質量的內涵已不再是普通產品質量的概念,它應是糧食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衛生、品質、營養狀況的綜合反映;是糧食的特征指標必須達到相關標準的合格水平、衛生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強制標準的最低水平、品質指標必須滿足國家規范中的安全性要求、營養指標必須符合正常國民健康水平的合理要求。“合格、衛生、有品質、有營養”這就是新時期的糧食質量安全的內涵[1]。
1.1 糧食安全是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糧食不僅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維生素、食用纖維等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所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糧食質量安全的一個基本目標。目前,由于糧食業的食物鏈變得越來越復雜,糧食質量安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容易被放大。在糧食從“農田到餐桌”的諸多環節中,有物理性危害,如雜草籽、金屬碎屑、渣瓦石等;有化學性危害,如農藥和重金屬及有機溶劑殘留、濫用添加劑染污、脂類物質酸敗等;有生物性危害,如細菌和真菌及毒素的污染、害蟲及鼠類的危害、轉基因種質的危害等等。這些突出問題,迫切要求我們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實加強糧食質量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2 糧食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自人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農業就已經是人類抵御自然威脅和賴以生存的根本。農業是人類“母親產業”,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而在農業生產的直接成果就是糧食,沒有糧食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更不用說人類的現代文明。與糧食生產直接相關的就是農業,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糧食生產的農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所以,我們若想推動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首先要做好糧食安全工作。
1.3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戰略
我國仍是農業大國,13億總人口中有7.4億是農民。所以糧食是社會安定的基礎,農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農業是不是能夠取得穩定的發展,這對于國家的安全以及社會的安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當農業無法為社會供應充足的糧食時,就必然會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破壞社會的安定,使生產發展遇到阻礙,國家也就無法更好地實現自立。從這一角度來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因此,糧食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安全問題。當糧食安全有了保障,農民自然會有更多的收入,進而逐步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繁榮,更順利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2 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我國目前在糧食種植、收割、加工、銷售中存在如下危害:
2.1 物理因素
在收割糧食時,很可能將泥土、雜草或者是糞便帶入到糧食中去;在對糧食進行加工時,糧食會比較容易受到附近煙塵的污染等等。
2.2 化學因素
2.2.1 重金屬。糧食中之所以會混入有毒重金屬(汞、鎘、鉛),其原因主要是使用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和水,這樣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在其生長過程中被慢慢侵蝕。當人們使用了這些被重金屬污染過的糧食就很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損壞其神經系統、智力可能會變低、骨質疏松,甚至細胞癌變。
2.2.2 農藥殘留。農藥殘留指殘存在植物體內、土壤和環境中的農藥及其有毒代謝物的量。當人們食用了帶有農藥殘毒的糧食,很可能會導致身體的不舒服,出現嘔吐、腹瀉等情況,嚴重的話會造成死亡。我國糧食在出口時,要對糧食中的近50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包括:磷化鋁、莠去津、敵菌靈、滅多威、久效磷、戊唑醇、氯化苦、甲基對硫磷、乙酰甲胺磷、艾氏劑、狄氏劑、甲草胺、敵草快、六六六、甲基毒死蜱、樂果、滴滴涕、敵敵畏、甲拌磷、百菌清、、敵百蟲、克百威、殺螟硫磷、七氯、馬拉硫磷、氯氰菊酯、甲萘威、矮壯素、百菌清、溴氰菊酯、二嗪磷、乙硫磷、溴甲烷、氯菊酯、磷胺[2]。
2.2.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由微生物引起的糧食質量問題。土壤、空氣和水中都有不少的微生物,他們將以種種不同的方式傳播到糧食及其加工品上。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①糧食本身的傳帶寄附在糧食籽粒上的病原菌,隨播種傳到田間。②自然媒介的傳播,主要是通過雨水、塵埃等傳播給糧食。③在進行糧食加工時,機具、器材上的灰塵和糧食粉屑中附有大量腐生微生物會污染糧食[3]。
3 保證糧食安全要有硬措施
我們要在糧食生產、儲藏、加工、運輸、銷售以及食用的整個過程中保證糧食安全。因此我們首先要熟悉在這整個過程中影響糧食質量安全的各個因素,進而做好預防措施,最終保證糧食質量安全。
3.1 技術對策
3.1.1 在面對物理因素導致的污染時:收割之后,要清洗糧食,還要對其進行分級、篩選;加工過程中,廠區要保持清潔,要做好對相關設備的保養和維修工作,要在糧食中摻入其它雜物;貯藏的庫房需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持庫房的干燥、陰涼、衛生。
3.1.2 解決重金屬污染的措施:農田不要靠近工業用地,使用符合各項標準規定的種植土壤和水。
篇9
1我國糧食生產現狀
1.1產量情況存在很大隱患:對于我國的糧食產量問題而言,仍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出現了糧食生產不能滿足需求的狀況。同時,有限耕地資源的逐年銳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其次,糧食的產量與生產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糧食的生產不能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這一問題將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糧食產量安全。
1.2糧食質量形勢下滑:對于糧食的質量問題而言,所涉及到的方面較為廣泛,貫穿于糧食生產的整個過程,每一生產環節的影響因素都有可能對糧食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土壤資源的污染、農藥與肥料的非常規使用以及加工環節添加劑的濫用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到糧食的質量安全。同時,近年來,我國糧食質量安全問題與面粉中漂白劑的超量使用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糧食質量安全問題的嚴重性。
1.3糧食的生態因素面臨嚴重考驗:因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以及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等問題的存在,使我國農業生產環境惡化,對農業資源的超負荷使用以及與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了土壤的荒漠化與水土流失,從而導致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大量流失,造成土壤貧瘠,土壤肥力嚴重下降,直接導致我國糧食生產的可持續能力嚴重下降,糧食的生態安全問題也受到了嚴重威脅。
2植物保護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植物病害的存在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因此植物保護也成了人們關注糧食生產安全的重點。所以,以下是植物保護對糧食生產所造成的影響:
2.1正面影響
2.1.1植物農業確保了糧食產量:對于現階段病蟲害的治理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噴灑農藥。我國糧食種植面積較大,當出現蟲害、病菌害等問題時,會造成大面積的植物損害。使用植物農藥不僅可以進行大面積噴灑,而且取得的效果也是較為明顯的。在短期時間內將病害解除能有效減少因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從而確保糧食生產。因此,農藥噴灑的植物保護方式是確保糧食產量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1.2研發轉基因物質,提升糧食產量:隨著我國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轉基因植物得到了較快發展,并已成為植物保護的有效方法之一。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糧食產量得到較大程度提升,如轉基因技術能使土豆的個頭變大,營養價值提升等,同時還能有效減少糧食作物的病害,從而減低糧食生產成本,提升糧食的產量與質量安全可靠性。對于糧食的生產而言,是一個較大的發展與進步。
2.1.3進行糧食保護的其它方法:除了以上植物保護方法以外,在農業的綜合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治理等方面也有所體現。這些植物保護方法的運用對提升糧食安全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
2.2植物保護對糧食生產安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2.2.1農藥對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上文已經提到,為了保證糧食產量,植物農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農藥中所含有的大量有害化學物質被直接噴灑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之后會形成一定的化學藥物殘留,當這些殘留物質被人體吸收之后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應對藥物技術的使用不合理以及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存在也導致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的產生,這些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糧食安全的發展。
2.2.2轉基因技術對糧食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雖然轉基因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仍然未發展成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對于該項技術的使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從而制約了糧食的安全發展。對于轉基因技術而言,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轉基因糧食中有可能含有不確定的毒素,從而使人或動物出現慢性中毒或突變等不確定情況。其次,轉基因糧食營養成分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轉基因糧食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對糧食的安全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3加強植物保護,促進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3.1改進與完善植物保護技術:對于現階段植物保護技術而言,仍然局限于植物農藥與轉基因技術兩個方面,還有很多生物技術沒有被充分開發利用,使植物保護方法與途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不利于糧食的安全發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應對新型的植物保護技術進行不斷完善與創新,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可持續植物保護技術,確保糧食的質量安全,并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糧食生產環境。
3.2強化EPM策略的運用,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發展:對于糧食的安全發展而言,需要一個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生態環境,對于植物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理也需要一個生態、可持續的治理模式。在此過程中應多采用綜合治理的方式進行綜合調控,以實現物種的多樣化發展。同時,在確保生態穩定性的基礎上降低植物病害,EPM策略便是一種進行綜合治理的策略,是現階段確保糧食安全發展的關鍵途徑,能確保植物保護管理模式得到良好發展,以順利實現對于糧食生產的安全保護。
3.3強化對可持續質保的教育培訓:雖然大部分植物保護思想已被大多數國家的植保工作者所接受,但該理論體系還未被廣大農民所接受。因此,有必要以教育培訓的方式加強可持續植物保護觀點與技術的宣傳,以從根本上提升植保水平,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可持續植物保護的重要性,確保糧食的安全生產。
結語:綜上所述,糧食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我國發展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保護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應慎重對待植物保護工作,并不斷開發新型的植物保護技術與措施,以從根本上確保糧食的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 王述民, 張宗文. 世界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 12(3): 325-338.
篇10
確保全國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這就要求對糧食安全進行預警和監測,并用正確的決策對糧食安全進行調控。為適應新形勢下湖南省糧食安全領域發展變化的新要求,研究適合省情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為糧食宏觀調控部門提供科學快速的決策支持工具,成為當前糧食安全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務。由于每個省的地理人口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存在種種差異,使得各省在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盲目引用。
1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分析
目前,國內對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儲備等各個環節,其指導思想就是在出現糧食不安全時,立即啟動系統中相應的調控措施,確保糧食市場安全、社會穩定。當然,系統采取的措施應當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是應對糧食不安全警報而建立的,用來消除、防范、抵御糧食不安全,實現糧食安全。本文分別以上海、河北、福建為例介紹。
(一)上海市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上海是一個特大型的糧食消費城市,一個由市場檢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環節有序銜接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在上海已經逐漸成型。這個預警監測模式的特點是能夠即時應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波動。上海信息監測網絡涵蓋了九個大型糧食批發市場、五個糧油加工、銷售骨干企業以及19個區縣的糧食市場。其中有33個監測點,這些監控點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將各自的進貨量、銷售量、價格等數據上報匯總。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就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監測。
隨著上海糧食流通市場的發展,監測點的數量和檢測網絡的規模都將不斷的擴大。除此之外,上海還密切關注周邊地區和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的市場走勢,以及國際農產品現貨、期貨的市場行情。業內人士認為,在廣泛監測和信息收集的基礎上,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將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糧食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而實現先兆預警,然后即時采取應對措施。
(二)河北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建國以來河北省的糧食生產得到了穩定的發展,1949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僅為469.5萬噸,到1998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已經達到2917萬噸,50年來增長了521.96%。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糧食生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7年河北糧食產量為2841.6萬噸,與1978年相比河北省糧食年產量增長了68.3%,增加了1153萬噸。但是河北省糧食增產速度時快時慢,有時甚至出現負的增長,由于種種原因河北省糧食產量在年度間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還存在品種結構不合理,因而需要生產預警系統來對其進行監測和預警。目前,河北已經研究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把經濟波動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糧食安全預警監測分析之中,并運用灰色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計算手段,以及擴散指數法和預警燈圖法對河北的糧食生產進行了實證和預警。這種模式的建立已經成為河北省研究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的一個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為了確定糧食生產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研究福建省糧食總產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以糧食產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計量經濟學方程。福建省對糧食生產一直持積極支持與鼓勵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糧食生產尚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應選擇主要投入要素作為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變量,諸如農業勞動力X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X2、化肥使用量X3、農機動力X4等,用這4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數據來源:福建省統計年鑒),建立方程,經參數估計和檢驗后發現,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充足,農業機械雖然在提高產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關鍵的作用,因而農機勞動力在方程中并不顯著。重新建立模型,計算結果如下:
模型1:ln(Y)=O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0.10234)
(13.02)(1.824)
R2=0.99987,F=59234.33832,
SE=0.07582,D.W=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為參數估計值的標準誤差,第2行為對應參數的T的檢驗統計量值。R2為較正可決系數。模型1的參數估計值0.734074,0.18669分別為播種面積,每畝化肥使用量的產出彈性。即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734074%;每畝化肥使用量是這樣的: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18669%。所以模型1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類似地,模型2也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兩個模型的方程和變量都很顯著,擬合優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兩個模型的隨機干擾項都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由于未采用截面數據作樣本,且觀察值全部為實物量單位,兩個模型隨機干擾項的異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兩個模型都是較理想模型。
(四)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相關研究
盡管國內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根據不同的省份來設計的。不過它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模式。這種共同的模式可歸納如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由信息網絡、信息處理、信息、預警指標、發出預警信號等子系統構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信息網絡,它能借助現代互聯網工具將遍及全省的糧食信息網點相互連接,并有效且及時的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遞到預警系統進行處理。這種預警監測系統,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早作防范,然后信息處理。信息模式的特點是將信息處理形成信息網絡,加強對糧食市場監測,及時收集、分析監測省內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根據信息處理結果,即時將這些信息定期提供給政府及有關部門,作為糧食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的參考,采用適當的渠道定期向社會,使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有關政策法規,調整生產計劃或經營策略,以期達到調節市場供求平衡目的。預警指標,建立靈敏、準確提供信息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進行糧食安全預警。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預警指標,因為從這些指標中可以判斷糧食安全與否,如糧食生產、需求、進出口、儲備、糧食價格等方面的指標。所以要建立某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就要根據該省糧食生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對系統進行設計。
2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啟示
通過對以上三個省份的具體分析,以及對國內研究的歸納,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種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都是根據各自省份的具體情況來設計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我們不能盲目的借鑒。但是可以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其中適用于湖南省的可歸納成如下幾個方面:
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指標體系的設置是建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的關鍵,國內對有關糧食安全的研究比較多,但對地區糧食安全預警的研究較少,分省尺度上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不僅受國家整體水平上的糧食安全的制約還受各省具體糧食安全影響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湖南省糧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時考慮的警情指標較全國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國際糧食供需變化的影響,同時重點考慮涉及湖南地區本身的指標。
本文認為可以將預警指標設置如下:糧食畝產增長率,受災面積增長率,播種面積增長率,食品工業產值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化肥銷量增長率,農藥銷量增長率,役畜擁有量增長率,農民與非農業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比例增長率,財政支農資金增長率,有效灌溉面積增長率,農業商品率增長率,農業生產資料零售價格指數,糧食收購價格指數,糧食經濟作物比價,農用機械動力增長率,化肥價格指數,另外,農資價格是一個重要指標,由于受農民本身貨幣購買能力的限制,農資漲價對農民的購買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監測好農資價格是影響農民投資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一套自動的預警監測系統。網絡不僅可以提高預警監測的準確性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統計信息和遙感估產信息動態分析區域糧食的年度和年內供求狀況,對湖南省糧食供需總量和結構平衡進行預測和預警。這將為我省糧食宏觀調控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為各糧食部門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參考發揮著重要作用。
3湖南構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思路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把經濟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湖南省糧食生產中,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根據監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有序的環節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從糧食生產增長率的角度去發現湖南糧食生產中潛在的問題。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運用預警的有關理論,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構建湖南省糧食生產監測預警系統。這種系統從邏輯上講應包括這樣幾個階段:明確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預報警度。這里,明確警情是大前提,是預警研究的基礎,而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屬于對警情的因素分析,預報警度則是預警的最終目標。湖南糧食生產監測預警是根據糧食生產所出現的嚴重偏離正常的狀態,在未造成糧食生產災害之前進行預測、預報及調控。湖南糧食安全監測預警模型就是依據宏觀經濟預警的邏輯過程,即確定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預報警度,并對湖南省進行糧食生產預警研究。通過探索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做到有備無患,加強對湖南省糧食市場供求形勢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科學分析市場走勢,確保湖南省糧食安全。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穩定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預警就是對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態進行測度,預報不正常的時空范圍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糧食生產預警系統是為了防止糧食生產運行偏離正常發展軌道或可能出現危機而建立的報警系統。湖南是農業大省,自然條件優越,水稻產量居全國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2000年湖南耕地面積為507.98萬頃,而到2003年耕地面積只有452.98萬頃,平均下降13.75萬頃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耕地面積少有回升,但是增長速度緩慢。
參考文獻:
1.貢光禹譯.誰來養活中國——中國未來的糧食危機.未來與發展[J],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