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的閱讀教學革新

時間:2022-04-05 11:15:00

導語:新課標下語文的閱讀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標下語文的閱讀教學革新

閱讀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來吸收知識,學習語言,開闊視野,使思想更具體,更充實,為認識和理解新問題提供依據,同時閱讀中吸收的語言材料和思維材料,為表達作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從這一閱讀的本質出發,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就必須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才能發揮閱讀教學應該發揮的作用。

一、新課標的理解與認識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無疑對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對具有創新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著指導和促進作用,它提出閱讀教學的目標:(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達到新課標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要求。新課標較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課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教師既無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也不可能沿用傳統教法照本宣科。用理性的眼光審視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積極有利的因素和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地滲透新課標理念,實施新課改還是有章可循的。

二、具體的做法與嘗試

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走向學生,把結果講解給學生聽。因此,學生和課文的直接對話是閱讀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充分地與課文直接對話,在對話過程中獲得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使文章的意義處于不斷的,被創造性的理解流動之中。基于這一點,教師要認真地加以引導,首先就是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保證,不能僅僅是敷衍地預習一下。其次,要有計劃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閱讀背景資料(作者情況,寫作時間,寫作緣由,寫作意圖等等)。為此,閱讀期待,自由誦讀,應該成為閱讀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起始環節。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協同合作,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注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僅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閱讀量等都作出了規定,而且要求學生要對閱讀理解所得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感悟,談體驗。

三、閱讀的要求與指導

學生每次閱讀都有具體要求,任務和目標,課外閱讀也不得例外。因此,在高一語文教學的開始階段,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做好課前的指導,安排閱讀初級階段任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求學生每人備有閱讀筆記本,讀書時要作好記錄,盡量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逐步掌握所閱讀的課文的重點。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它的多義性。對一部作品的解讀過程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每一個人的解讀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僅表現在對作品意義的認識,對人物的評價上,還表現在對語言材料所構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把對課文提問和質疑的權利全部交給學生是最有效的辦法。盡管我希望也始終在努力引導學生以課文為中心來提問,但原則上從不否定學生似乎離題萬里的質疑,從不責怪學生似乎刁鉆古怪的問題,從不圈定提問的角度和內容,而是讓學生在鉆研課文的前提下,沒有任何約束地大膽質疑,這樣才能營造一個相當寬松的氛圍,讓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提出所想到的任何問題。對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選擇不同的側重點。新課標理念下的學生是平等的。每個學生,教師都應該引起重視。由于當前師生本身固有的知識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識中信手拈來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須改變“臺上教師,臺下學生”的課堂形式,要主動創建一種開放的課堂結構。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要在認真研討課標、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結合課堂口語訓練,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語文課堂提問的關鍵因素應該是學生潛能的極大發展和學生人性的極大體現,使學生感到自身價值的被尊重與被賞識,并由此而激發學生最強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