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新課引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4 03:54:00
導語:政治課新課引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一個探討已久,而又言猶未盡的課題。教無定法,教有多法。為改變政治課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課引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我經30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把“說”引向政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名家都重視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
其實,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不單純是語文教師的事,各科教師都應通力協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說”這種能力的訓練,在教師與學生中并未得到重視,從教師的心態上看,認為“說”會拖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從學生一頭去看,認為“除了啞巴都會說”,“有啥說啥,想啥說啥,說還用得著練”?還有些學生認為“升學只考寫,不考說,練說有什么用,浪費時間”;但也有的學生感到“說”挺重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說不好教師瞧不起,平時談話說不好,同學嘲笑,還是不說為妙,少說為佳。久而久之,說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在政治課教學中重視“說”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聽”、“思”、“析”能力的鍛煉。“說”對學生的思維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分析力、概括和綜合力、聯想和想象力都有補益。我們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階段能有計劃地、細水長流地進行“說”的訓練,是可以使學生從“笨嘴拙舌”———“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像阿慶嫂一樣,講話“滴水不漏”的。
為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我經多年的探索,總結出多種訓練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鐘演講活動(或稱主持人節目)。這項活動放在每節政治課開講前三分鐘進行,這是個固定節目。演講的順序是按學生學號為序,演講者事先可略作準備,根據具體要求確定內容,擬一個提綱,或寫個演講稿,演講內容可根據課本內容或當前的熱門話題,提出問題讓大家答辯。此形式學生取名為“記者招待會”、“答記者問”。我們的做法是:在高一開始對學生進行演講訓練時,先對開場白、吐字、發音、語調、節奏等單項進行分解訓練,然后對表情、眼神、手勢等項目進行綜合訓練,演練時有一個人自練,也有幾人一起互練、演練后對演講的主題、觀點、內容、結構、語言技巧、表情語態等方面一起評說。因為凡演講都要面對聽眾,要突出政治課的特色,有針對性、條理性和通俗性。實踐證明,演講能彌補課本內容的欠缺,使之從課堂引向課外、聯系實際、與其他學科縱橫延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開拓了學生視野。同時,還擴大了閱讀容量,多方面獲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再有,演講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演講還能使學生的思想溝通,情感相互交流,在眾多思想情感的撞擊下,便于我們了解學生的思想脈搏,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提高辨識力、免疫力。總之,演講對學生各方面的成長確有幫助。滴水可穿石,每節政治課用三分鐘演講是做了一項利于學生的切切實實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二)新聞活動。此項活動每節政治課都進行,事先由學生準備,在打預備鈴后的二分鐘內,由兩位同學(一位講國內新聞,一位講國際新聞)向全班同學近一二天內發生的國內、國際重大時事政治。學生在收集新聞時首先強調一個“新”,其次是“大”,再兼顧“地方新聞”。學生對新聞活動很感興趣,從開學第一天起到學期結束從未間斷過,而且又十分認真。學生們認為,新聞活動:一是開闊了視野;二是有利于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如堅持每天早上收聽“新聞廣播”節目,晚上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三是有利于培養動手、動腦、動口能力。此外,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三)鄉情國情教育活動。此項活動的時間放在每周的最后一節政治課上進行。資料全由學生去尋找或編寫,尋找資料的原則,一般是由近及遠、就地取材,可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信度強、有真實感。開展此項活動,目的不僅為了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學生通過編寫家鄉史,抒發愛國情,不但可培養熱愛家鄉之戀,還可逐步升華為愛國之情,付諸將來報國之行。
(四)學習心得交流活動。此項活動的時間是放在學完了某一個單元或某個章節后的正課上進行。每人上臺演講的時間約二分鐘左右。一般要求演講者脫稿上臺去“說”。一個在臺上“說”,臺下由評分小組進行評分。評分小組成員由課代表、小組長、演講者本人、老師組成,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最后確定一個分數記入記分冊上,學生為了奪取高分,因此許多學生演講前在家里對著三聯櫥鏡子進行試講,研究演講用語、注意演講情感、考慮演講姿勢、選擇演講位置、協調演講動作、進入演講角色,有的學生還請爸爸媽媽做評判。總之,學生在為想成為一個未來的演說家而努力著。
(五)口試活動。多年來,為了真正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在政治課教與考的問題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主要措施是對期中期末兩次傳統考試摻入口試內容,口試和筆試各半記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試題送入“題庫”或“題簽”,臨考時由學生自抽其中一題為該生的口試題,學生抽出題目后,略作三、五分鐘的思考,再上臺面向全班同學答題,口試者的答題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這是一個規定。在評分這一環上,為了避免老師打個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個評分小組(其成員同上),這樣確定的分數更具有客觀性,又便于操作,分數公開,如口試者認為給的分數不合理,可再共議商量,實行二次終身“裁決”制。這種做法,雖在時間上拉長了一點,但多年實驗證明是受學生歡迎的。因為這確實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避免了“考試背條條”的“八股式”的陣式。這種做法,老師雖辛苦一點,但老師正是堅持了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因此,有的學生在周記中反映:“還是口試開心。”
(六)辯論活動。辯論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說”訓練形式,是在前幾種“說”基礎上的綜合應用。因為在辯論前固然要有充分的準備,然而在辯論過程中,要邊聽對方的話,邊歸納要點,然后運用自己的知識來確立自己的辯論內容。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的,辯論時雙方思維均處于最緊張、最活躍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現場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發展。實踐證明,辯論活動是學生“說”訓練的最高層次,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機會。
在政治課教學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后,學生既學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立嘗觀點和方法,指導和實現人生價值,又提高了學生“說”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經過政治課“說”訓練的學生在大小場合的說話膽大了,氣壯了,聲亮了,音不抖了,嘴會講了。在縣里舉辦的“我與社會主義祖國”、“學雷鋒精神,做文明新人”、“我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等演講賽中,參賽者均獲一、二等獎。在1991年由上海市教育局、上海教育學院、《中學生知識》報社和上海市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生命在黨旗下閃光”演講賽中,有兩位學生分別獲二、三等獎。
據幾年來的跟蹤調查,經我們在政治課上“說”訓練過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寬、思維敏捷、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據測試表明,“說”在人的素質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說最為基本。”
- 上一篇:黨員主題創建活動的意見
- 下一篇:房管局城市房屋租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