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教學要求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課標語文教學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變是必然趨勢。小學語文教學不能教學科研相分離,教師應該把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都納入語文教學科研中來,通過語文教學的過程來不斷地發現問題,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問題,在努力研究與實踐過后通過教學過程不斷地檢驗科研成果。新型教師必須提高對科研的重視,將教學過程作為科研課題的來源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教師的教學過程得到不斷完善,實現教師教學素質的提高。
二、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具有創造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能夠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同時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有意識對其進行著重深化的講解,以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師要把握住教學的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問及的問題做出總結或者有針對性地提前設計課堂問題,以便引導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滿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具有創造性,即在不偏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材做出延伸,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具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應該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演”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當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設計工作,同時要以了解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來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教學的步驟來確保課堂教學開展的流暢性。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總結重點和難點,并設計出合理的提問來引導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嘗試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來實現對學生情緒的感染,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重視教學語言的感染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教學語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直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最終的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重視語言美。教師應當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為學生做好榜樣,在教師的語言表達中要讓自己的語言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熏染中養成談吐文明的習慣,并在教師語言的魅力下感悟課文中蘊含的感情與道理。同時教師應當重視自身口語的熏陶力,即在教學語言表達的口語方面要實現條理清晰,并且具有親和力,使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師有序的口語表達中受到啟發,同時能在具有親和力的口語表達中建立與教師和諧的關系。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演講素質,即在語言表達合理的基礎上善于利用自身淵博的知識,通過內容的擴展、表情的變化、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肢體語言來感染學生。
篇2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 新模式
【中國分類法】:G623.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同樣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變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設身處地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性、寬容性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全新的課堂氛圍,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制約課堂氛圍的要素很多,比如教材、教師、教法、學生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只有通過創造的性勞動,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揮其應有的主導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
1、教師應調整教學心態、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教學
學生學習的情緒受教師教學的心態的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心態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師課前準備要充分,保持教學時最佳的心理狀態。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教學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內容適度、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全身心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心無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表情、神態、手勢動作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學習知識的高尚情趣。只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形成。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才能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教學。
2、適應新課標要求、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是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教師角色的轉變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的古訓,變強調學生尊重老師的單向要求為師生互敬的雙向統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堅決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權威型、專制型的教學舊模式;構建全新的伙伴型、合作型關系新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地對話、交流,呈現一種商討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用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用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二、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著手,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學技巧、態度和語言創設一種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恰當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1、用新手段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當今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信息化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那么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信息化條件下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寫景散文類的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大自然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2、注意課堂細節新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
長期的應試教育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滿堂灌的課堂上,教師唱著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課堂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教與學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就會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從而能夠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要實現適應新課標要求構建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總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總結,并形成良好的經驗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申小龍《文化語言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
[4]《學會生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篇3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困惑 解決困惑 嘗試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我們共同的感覺是困惑大于收獲,教書大于育人。這讓我們每個老師都感到非常痛苦,我們的集體備課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調整的意見與建議也是工作中每時每刻的命題,在集體的思考中,我們也做出了一些解決困惑的嘗試,盡量將語文教學工作引向符合語文學科的正軌。下面就將我們的困惑與我們的一些解決困惑的嘗試做一些簡單的說明。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語文課的正常時數是每周四節,必修內容應該是四十個教學時數完成一個教學模塊。36個學時學習,4個學時考試。而我校則安排了每周6節教學課時,1節語文輔導,并且為了新課標的順利進行,原本開學后進行的軍訓也已提前到暑假完成,可是我們的必修一仍然完成得很粗糙,僅僅是因為有長假嗎?我們在集體備課中總結了形成教學時數與教學內容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是學生剛剛升入高中,教材將學生的已有水平設定過高。譬如必修一當中的大量長文教學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比較少見。尤其是文言文中《荊軻刺秦王》和《鴻門宴》兩篇的教學在我們的教學中各自都花了一周的時間,如果按照新課標教學建議中的教學時數來教,我們必須舍棄對學生(尤其是高一新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緊接著的《記念劉和珍君》和《包身工》篇幅更長,時代背景復雜,理解困難,如果我們教學中一味求快,恐怕學生連將課文讀一遍的基本習慣都丟掉了。
二是學生的初中時代的“新課標”并沒有形成固有的技能。我們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習慣更是大相徑庭,這些都給理想化下的新課標教材教學帶來了難以跨越的鴻溝,產生了令人痛苦的“教書就是教教材,趕課趕到人麻木”的教學現狀,然而學生的學習現狀要不要關注?如何關注?
三是教學目標的定位在教材編訂上過于泛化。例如必修一的詩歌單元在配套的教學目標設置上為“意象與情感”,但是,如何理解詩歌的情感一直是詩歌教學中較為困難的一個知識點,如果只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很容易,可是,學生的技能有可能并沒有生成。
針對在新課標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困惑,我們積極思考,展開廣泛討論,做出了一些嘗試,有些能看到結果,有些則還要將評價權交給時間。
1.舍學案存個性:我們雖在炎熱的夏天讓每位高一的老師辛苦編寫了必修一的學案,但是,開學后我們發現,學案的編寫并不能適應我們的教學,我們主張將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打通分配,各個擊破,然而,學案的設計者的思路可能會給每個老師的個性課堂帶來阻礙。另外由于缺乏經驗,我們對學案的定位也有偏差,學案的習題量過大,題目略顯陳舊,發放也不夠及時,沒能起到學案應有的作用。于是,我們果斷棄用,將使用權交還給諸位老師,有利則用,無用則棄。我們統一認為,學校傳統中的“一課一得”是與新課標精神不謀而合的,不必對已有事物亦步亦趨,更不必生搬硬套。
2.整合教材應該更大膽一些。針對新課標教材的新體系、新思路,我們要找到更符合我們的學生學習需求的新的教學思路。我們對必修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在必修二的教學中我們在確定教學統一目標的前提下,將教材整合的權利交給每個老師,教學順序與教學時數不做統一,但是必須完成必修二的教學總體目標。譬如有的老師將現代散文單元與古代散文單元進行了整合,有的老師則按照時間順序對教材重整。教學的效率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地位得到了體現。
3.更尊重語文學科自身的規律。不論是多么堂而皇之的教育理論,只要高考不廢除,就必須遵守考試定成敗的游戲規則,在教學中,我們每位老師都盡可能尊重語文學科自身的規律。譬如,針對字音、字形必須多反復的學習需求,我們有的老師設置了常規作業,有的老師多聽寫,多檢測。針對散文閱讀的難點,我們的老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光讀,而且練。從語文學科的規律出發,找到更符合語文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
篇4
一、障礙的形成
形成以上口語表達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語境限制。由于陜西理工學院教育實習基地學校多是縣、鄉鎮學校,學生的地域性非常強,因而絕大多數學生基本沒有學說普通話的語境。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種場合用來交流、溝通的工具幾乎都是本地方言。而且,其中一些地方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距離相當大。與此同時,在一些方言區,人們對學說普通話是非常抵觸的,寧愿無限度使用自己的方言,而無視民族共同語言的使用與發展。在此語境里自然形成了學生互不相同而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糾正的系統性方言語調。
2、語文教學自身存在問題。受應試教育這一整體性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多年以來一直是重“文”輕“語”,即注重“聽”與“寫”,忽視“讀”與“說”:注重篇章結構和意義的分析,以及詞匯、語法的解釋和學習,忽視口語表達中的聲、韻、調的運用與嘗試;注重下筆千言的訓練,忽視出口成章的培養等等。“語文課似乎只管培養‘讀書萬卷,下筆千言’的書生秀才,至于學生的口頭表達的木訥拙澀,期期艾艾,羅嗦顛倒,詞不達意,卻似乎不在語文教育的職責范圍之內”。
3、傳統觀念所致。中國歷史上盡管不乏因口才出眾而流傳千古的人,但崇尚沉默與無語,更是根深蒂固的一種文化心理。諸如“沉默是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大智若愚”、“言多必失”等等格言、成語,就被很多人作為座右銘而信奉、恪守。在缺乏民主、平等、自由的中國古代專制社會,作為一種生存哲學,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深刻性和合理性,但是當這種觀念作為一種民族心理和性格而不斷積淀、傳承時,不僅造成了價值判斷上的誤區,而且導致了國人在整體上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偏低。
二、消除障礙的對策
1、改變語文教育教學觀念。語文教學必須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水平作為重要的教學目的。對此,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這是對語文教學自身的真正回歸。為此,各中學及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自覺并切實改變語文教育教學傳統觀念。
2、提高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語文教師自身口語表達水平的高低好壞對消除障礙、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具有示范性,良好的口語表達不僅可以使學生直觀地感受語言之美,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只有自己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水平,才能更敏銳、更準確地發現和捕捉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予以有效指導。
篇5
關鍵詞:古典的視角;詩意;語文課堂
詩意語文課堂是難以用理論性的語句進行定義的,但在筆者看來,詩意的語文課堂是由學生、老師和教材組成的,三者相輔相成促進了詩意語文課堂的形成。老師與學生在進行教材解讀過程中發生的碰撞,給予了老師審美的啟示,給予了學生創作的靈感,正是在這種碰撞之中產生了詩意,所謂的詩意并不僅僅指優美的辭藻,它可以是任何讓你感到內心溫暖和有所觸動的東西,詩意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會讓你感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動我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定義為詩意。可見詩意的語文課堂就是運用高尚的精神感動學生,營造詩意的課堂氛圍,這種高尚的氛圍來源于教材,誕生于師生的交流。另外詩意語文課堂要求師生應具備善感的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定要善于啟發學生,挖掘學生內心的激情,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文章有所感,有所思。
一、創設詩意語文課堂的意義分析
1.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需要詩意
通過對語文課堂的深入調查發現,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過分呆板,缺乏創新力,學生沒有進行語文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凡是了解孔子教學特點的人都十分羨慕孔家學堂,孔子的學堂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感受到如沐春風。然而當下應試教育大行其道,讓語文課堂的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機,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再充滿激情。這種缺乏生命力的語文教學需要漢語言文化的詩意精髓,需要詩意精髓來增強語文課堂的人文氣息。
2.新課標需要詩意語文課堂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育應該具有審美力、詩意、充滿情趣。語文作為一門展現民族人文關懷的語言藝術,應該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內心情感需求,這也是實現語文教學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只有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精神元素,才會讓語文教學迸發出無限的能量并滿足新課標語文教學的要求。另外新課標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一些兼具巧妙構思、細膩情感和優美辭藻的文章,在運用這些優美文章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給予學生很大的創作空間和想象領域,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
3.詩意語文課堂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發展和諧社會的今天,由于受到工具主義和科技理性的沖擊,人們在生活中更加關注市場價值,而忽略了人文價值的重要性。學生的思想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詩意語文課堂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創設詩意語文課堂的對策
1.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創造詩意課堂
在進行詩意語文課堂的創設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功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詩意語文課堂,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文化知識的汲取,進而不斷增加自己的文化積累,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綜合文化素養。在進行詩意語文課堂的創設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盲目地增加詩意課堂的表面熱鬧,表面的熱熱鬧鬧只會讓學生一時感到快樂,而在快樂散盡后什么也沒有給學生留下。所以詩意語文課堂的創設要運用無痕的詩意進行填充,老師要擁有一顆淡泊的心,減少對課堂效果的刻意追求。如,在進行《第一次抱母親》的授課時,老師可以采用平平淡淡的語氣,以及自身的深厚教學功底,簡單的教學設計,用自己的情感塑造詩意課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語不成聲,潸然淚下,進而達到語文課堂詩意教學的目的。
2.創設詩意氛圍,啟發學生詩意思維
首先,通過想象進行詩意氛圍創設,在語文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用詩詞,讓學生在體驗詩詞魅力的同時插上想象的翅膀探索教材的“空白”區域,填充教材的遺漏,實現語文學習與詩意的緊密聯系,實現語文課堂的詩意化。
其次,通過多媒體設施進行詩意氛圍創設,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運用動聽的音樂、多彩的畫面,為學生清晰而直白的表現詩詞中事物特點和風景特色的同時創設符合新課標教學的詩意語文課堂,讓學生在領略特定詩意和意境的時候,產生屬于自己的詩情。
最后,采用美文閱讀實現詩意氛圍創設,在閱讀優美文章時學生會被文章的美感所吸引而達到忘我的境界,并在閱讀美文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在大腦形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感受到詩意的真諦。為此可以采用閱讀充滿詩意美文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心的詩意,讓學生自己領略詩情。
在創設詩意語文課堂時,語文老師要從古典的視角增強自己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運用淡泊、高雅和從容的情懷應用漢語言文化,將漢語言文化的詩性特質準確的應用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實現滿足時展要求的詩意語文課堂的創建。
篇6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3―0093―01
新課程理念突出強調了大語文教學觀,密切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以此為契機,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學應加強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學習不能僅限于書本,而應在社會生活大領域中學習語文。
一、利用媒體學語文
每個學生都有看電視、上網的喜好,而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學手段的運用”,“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這些是具有綱領性的指導意見。我們地處農村,學生學習資源短缺,視野狹窄,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我經常提醒學生在看電視過程中學語文,電視劇中人物精彩的臺詞,曲折離奇的情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都有必要學習。根據學習的要求,適時要求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并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請他們幫助監督,還要求學生將資料打印出來,以與大家分享,如“探索月球奧秘”和“追尋人類起源”兩次語文綜合性活動,都要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再將資料整理編輯,與大家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其他課程學語文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很強的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學好其他學科又可以反過來促進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歷史、地理知識可以使學生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能引經據典,數學、物理、化學等科教材措辭嚴謹、內容邏輯性強,思維嚴密,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像英語中與漢語的不同構成 方式、語法習慣,都對開拓學生視野大有裨益。
三、利用圖書、報紙、雜志學語文
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它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新課標環境下老師不再是“教課本”,而是“用課本教”,也就是說師生的閱讀視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中要有所作為。
1.開展好讀書讀報活動。開學初,我即根據新課標的推薦書目和語文教材的指定閱讀書籍,要求學生或買或借,在每周的語文閱讀課上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還推薦學生訂閱了《中學生報》、《語文報》,《學生天地》、《讀者》等報刊,我自己也將平時讀書讀報時發現的好文章好語句摘抄給學生共享,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要求學生閱讀要與積累相結合。“初中生必背古詩文”一定要做到能脫口而出、隨手寫出,此外還要背一些自選的“古代經典名句”(如七年級上冊有關月亮的古詩詞名句)。這樣,學生初中畢業時,肚子里就裝了100多篇古詩文和100多則中外經典名句,使學生的語文功底不斷加厚,語文能力逐步加強。
2.課前幾分鐘進行的短小語文活動。如讀一首小詩,講一個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條名言,記幾條成語,一條新聞(包括學校新聞和班級新聞)。學生通過長期的訓練,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四、利用門牌、廣告、標語、對聯等各種社會文化學語文
“學以致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用到語文:一個招牌、一條標語、一則廣告……小到請假條,大到法律文件,語文幾乎無處不在。要讓語文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前提就是要學好語文。在 “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實踐中,我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去搜集廣告語、公司匾額、產品說明書、對聯、報刊病句、熒屏錯別字等,然后加以篩選、梳理,整理成各種門類的小冊子,還組織了一次活動匯報會,同學們生動、風趣的演講,讓大家都感受到語文實踐的無限樂趣,學生自然也不再覺得學習語文是枯燥的了。
五、利用生活實踐學語文
篇7
關鍵詞: 語文教材 組合 使用 拓展 挖掘
新課標語文教材是推動語文教學活動、推動語文課程改革的主要工具,它對現在的語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創造性地組合教材
創造性地組合教材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聯系的文本組織起來創造性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開展比較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合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使教學活動變得具有活力和魅力;促使學生加強記憶和深入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學科的知識系統本身不像數理化那樣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這為語文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突破現行教材以單元編排的局限,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實效。
比如語文教學中,有些上下冊教材或前后單元的課文題材相關或結構類似,可將它們按相似、對比、聯系進行組合。同一類型的課文,可抓住課文的“全信息元”進行整合,引導學生比較、研讀,使課堂變成“研究室”。如在教學《黔之驢》后,直接教專題中的《愛蓮說》,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對古文中的虛詞用法、特殊句式等有系統的認識,從而集中培養學生的古文修養。除改變編排順序外,最常見的還有板塊(閱讀、表達與交流、探究性學習等)整合和單元重組。如七年級(下)第六單元是古詩文,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一位教師把這個單元安排在第四單元之前學習,因為期中考試剛過,時間充裕,學習效果較好。他根據教學任務調整了單元順序,有利于古詩文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不僅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更是課程的創造和發展。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是備課的重要環節,但僅僅停留于此是遠遠不夠的,創造性使用必須延伸落實到教學過程中,落實到學生身上才能收到實效。如果能讓學生依據教材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深入的探究,就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更加有利于教材的開發。
如《春》這一課學完后讓學生從“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勤”等內容中選取感興趣的專題,寫一段文字,或分類收集詩句,編制一期以“春意常在”為主題的板報。這樣的設計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愿望與興趣,讓學生有多方面的收獲,既鞏固學習成果,又在探究性活動中有所深化和發展。
3.創造性地拓展教材
整合教材是指在創造性地使用語文教材的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的聯系,使語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增強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增強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
例如:七年級(上)的第六單元是一個童話作品單元,選文較為新穎,想象奇特,使學生享受了一次想象大餐。教學這個單元,教師可結合《語文讀本》選編的幾篇這類作品閱讀,并著重發揮閱讀的輻射功能。第一,開展“故事大搜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去搜集神話、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編一本選集。第二,開展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所搜集的故事。第三,開展編故事比賽,要求不能抄襲別人的作品,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來編故事。第四,開展“夢想大展示”主題晚會。學生根據自己所讀到的或自己編的故事,重新改編成小品,自編自導自演。這樣將閱讀教學延伸到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教學等多個領域,進一步體現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
再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可以延伸到政治、歷史學科,《神奇的極光》可以延伸到物理學科,《琵琶行》可延伸到音樂學科,等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與校園生活聯系;《背影》等可與家庭生活對接;在《人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中可以建立時空通道,聯系到海灣戰爭、美伊戰爭,讓學生站在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上去感悟、思維、評論,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
4.創造性地挖掘教材
新教材注重美育,從彩頁插圖、頁面設計到選文內容都體現了美感,選文也包容了美的各個領域、各種形態。無論是千古名著還是現代新作,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科技文章,從優美的語言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扣人心弦的情節到挖掘深邃的內涵,無一不使人感到美。所以教材的變化使得語文教師不但要精備教材,精備學生,精心設計每堂課,通過朗讀、圖畫、音樂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美、再現美,更需要啟發他們辨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師應該創造性地挖掘教材,讓教學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師不僅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更要具備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素質。
總而言之,創造性讓語文教材“活”起來,是語文課程改革取得實效的必由之路,是語文課堂教學展現魅力與活力的重要保障。而此舉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能力。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加深對語文特性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語文教育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語文教材的認識,不斷強化對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藍裕軍.用活教材提高學生語文素質[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S):48-49.
[2]鄭四春.理解教材提高能力[J].零陵學院學報,2003,(S1):179-180.
[3]吳幼春.立足教材和課堂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J].湖州師范學院報,2002,(S1):144-145.
[4]鄭衛平.我對語文新教材的幾點看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0,(01):36-37.
篇8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識字寫字;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225-01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響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新課標》規定,九年義務制學生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其中1600~1800個漢字是要求在小學低年級完成的,識字的任務很重。新課標中還提出: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顯然我們不能忽視識字寫字教學。在教學建議部分,新課標增加一段了關于寫字教學的建議,提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要求每一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并規定,(在1-3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強調,“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那么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充分運用激勵機制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孩子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識字寫字教學要先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寫字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寫字教學的成敗。俗話說:“打鐵尚需自身硬”。要求學生寫好字,老師本身必須要有過硬的 “本領”,寫出一手規范、美觀的字。所以我和學生一起堅持書寫硬筆字。每次講課能書寫的我都書寫,讓學生感受書寫的過程。我把自己每天寫的硬筆書法每天交給同學們檢查。另外充分運用激勵機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被動的“要我寫”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寫”,進而促進學生主動識字興趣的激發,促進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的形成。
二、創設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寫字興趣
《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辦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1、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很多可愛的方法,比如課堂識字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可以是小猴子摘桃子,可以是開火車、編順口溜,可以是認領小樹苗等等,游戲不僅能在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我們最常見的識字教學方法比如填字、組字、變字、加一加、減一減等方式帶著學生進行智力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鞏固學過的字。還有熟字加偏旁法,熟字換偏旁等方法來認識、識記新字。總之讓學生在靈活運用的多種游戲方式中,從中享受到知識的樂趣,從內心激起了學生的自主識字的愿望,從而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2、課下我們也可以利用觀察校園畫報、標語、宣傳欄從中尋找熟字朋友,激發學生的識字欲望和樂趣。在班級的板報上設立猜謎語專欄,以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長知識,開闊眼界,是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專設“漢字百詞賽”專欄等等。濃厚的識字氛圍縈繞學生的學校生活,激發了他們的識字熱情。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比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讓識字教學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
3、《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它圖書、報刊------等等。”基于這些,引導學生在課外、教室外、社會上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識字資源。所以家庭作業中增加趣味識字,通過看電視、看書報時有意識地讓孩子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及時記下來,還有去商店、超市購物你認識了哪些字。通過這些展示臺,使學生樂學,會學,不斷產生成就感。使學生憑借豐富的資源大量實踐,不斷擴大識字量,不斷提高識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心生活,認識生活的好習慣。
三、規范寫字姿勢,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低年級時語文教學主要任務是以識字為主,教師們還是比較重視學生寫字過程的教學,幫助學生分析字形結構,指導書寫的姿勢與方法,檢查寫字的效果,及時評議與糾正。但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學任務的變化,學習任務的增加,很多老師便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轉移了,只看字的正誤。導致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寫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規范的現象,影響了寫字效果。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的執筆方法不正確、書寫姿勢不端正、筆畫順序不規范、字形結構不合理,而這些只從字的形態上是無法判斷的。所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寫好字”,必須強調學生的寫字、執筆姿勢,在“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肩開、足安)上多下功夫。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除了監督學生做好之外,也應減少作業量,量多了學生就著急完成作業,只要能完成就好了,哪還會關心寫的好壞。所以我們的作業應該少而精。這樣學生才能安靜的認真完成作業。
四、改進寫字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寫字發展
篇9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技巧;分析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的必考試題,也是灌輸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那么,如何使文言文閱讀教學更為有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文言文閱讀教學有積極的啟示。
一、創設閱讀情境
高中生對于文言文的閱讀大多不感興趣,這也導致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低下。而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要求創設有效的情境進行教學,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通過用音樂或圖畫等創設情境,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感悟詩意。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則可以使學生體悟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等,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祭妹文》的閱讀中就可以利用情境策略。文中親情濃郁,悼亡傷逝,令許多經歷人世滄桑的成年人潸然淚下,不忍卒讀,而涉世未深的學生卻很難動情。因此在教學中從現實生活中的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祖孫之情、朋友之情等入手,加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產生對情感的珍惜,這樣學生對作者情思的體驗就會深刻多了。
二、文言文要講究美讀
在文言文閱讀中通過美讀可以強化學生的語感,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無窮的聯想和想象,如吟、詠、唱、誦等美讀形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吟詠之前,教師已經醞釀好感情,就只等一觸即發了。在這種美讀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帶領學生穿過語言的外殼進入文章的內涵,也使學生進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可以看出,學生在這樣的語言訓練中,通過不斷地咀嚼、涵泳,是不會感到文言文的枯燥無味的。此外,文言文美讀中的吟唱法還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因子,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投入。教學中我們發現高中生大部分都喜歡唱,而且很多曲調學生也非常熟悉。我們可以用這些曲調來吟唱那些節奏感較強的文章,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古文的極大興趣。美讀時還要讀出文章的不同節奏。讀文言文時要注意語言的節奏,諸如《勸學》《陳情表》《阿房宮賦》《過秦論》等文章,讀起來能使學生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境界,產生難以忘懷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三、文言文要進行個性化閱讀
新課改強調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指向每一位學生的個體閱讀。這就要求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要摒棄以往的“一言堂”模式,因為那只是教師在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而不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一種閱讀方式,我們老師要尊重學生由于自身心理積淀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造成的差異,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進行個性特色的思考和體驗。例如,在《陳情表》的個性化閱讀中,不同的學生讀出了不同的感受,學生有的讀到的是作者對祖母的拳拳孝心,有的讀到的是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有的讀到的是作者進退兩難的苦境,還有的讀到的是孝子懇切的哀告等,讀出了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等。
總之,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提高閱讀教學的技巧,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和掌握文言文,實現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2]張沁.淺談誦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3).
篇10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教學目標 “三維化”
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學目標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在引領者教學活動的同時,還肩負著學生能力培養的重任。此外,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初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新課程理念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必須以教育規律為依據,深入實現教學目標的“三維化”[1]。在此,我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三維化”的實現,做如下論述。
一、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三維化”的認知
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三維化”,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三個方面,其中知識與能力指的是語文教育作為最基本的交際工具,知識積累源于識字寫字,只有正確掌握、逐漸積累,才能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能力,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空間,使他們更多地接觸語文并掌握語文的規律;過程與方法指的是語文教育是體驗的過程,學生需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快樂、困惑和痛苦,在體驗中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應將落后的教課文模式轉變為課文教模式,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指的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利用課文自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通過講解課文的人文內涵,使學生精神領域受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三維化的教學目標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只有充分認知這一點,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主動探究,使教學目標得以真正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實現
1.教學目標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因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其核心在于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只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將教學活動順利地進行下去[3]。在整個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三維目標不需要全部寫出來,而只要在教學目標中體現出自身與能力目標即可。在教學目標設置的過程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上。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起到目標引導作用。
2.教學主旨
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基于語文課程的靈活性及普及性,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知識運用及能力培養上,教師在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作為日常教學中的輔助手段,不僅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對學生的性格、思維、品德進行相應的培養,使其在今后學習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語價值觀。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設置應緊緊圍繞著語文教學的本質,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應放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避免因三維目標的設置而擾亂語文教學的正常秩序。
3.教學范圍
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中,同時還涉及學生的課外學習中,而在制定三維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結合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然而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是,整個課外活動中的三維目標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制定。例如:教師在講解《鳥》這一節課時,為了從根本上突出保護鳥類這個情感主題,應把情感和態度目標作為整個教學目標中的主要目標,即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三、三維目標的另類應用
在語文教學中,三維目標在使用的過程中,以知識與能力為主要目標,而情感方法及過程態度等作為能力目標的輔助目標,在語文教學中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三維目標在使用的過程中,過程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教學目標的主要目標。例如: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多數學生會對作文感覺到頭疼。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著作文題目,有針對性地對作文題目進行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端正自己的認識,確定正確的寫作心態。與此同時,三維目標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狀況,以及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應用。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此外,在三維教學目標設置的過程中,美國教育家盧姆指出,學習目標的準確制定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便在于明確教學的目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三維化”的實現是教學成功的基礎。總之,教師應堅持新課標理念,只有結合教學實際去體現和表述,才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生貴.聽名師“談情說愛”――如何回歸“三維目標”下的本真教學――真語文之“情”與“言”[J].今日教育,2011,(10):40-42.
- 上一篇:教師培訓感受與心得體會
- 下一篇:家庭系統理論的含義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課標下的評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