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1:44: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教育管理論文

我國音樂理論教育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弁言;音樂學專業(yè)從附中開始設立的意義;附中、本科課程的合理銜接與音樂學專業(yè)的層次教育;方法論層次;結語,對我國音樂理論教育管理論文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觀念上的意義、人們普遍認為音樂學的生源數(shù)量不足,學生的素質更是不盡人意、為了擴大生源,大大降低入學標準,有的音樂院校甚至以縮短音樂學本科學習的時間來吸引生源、如果能夠在音樂學院附中,甚至其它普通中學開設音樂學專業(yè)的課程,那么,這些課程要與本科招考的內容基本銜接、在西方音樂學構架中的我國音樂學的專業(yè)教育及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等都不完善、如果能夠在附中或普通中學設立音樂學的專業(yè),并使其系統(tǒng)化、體系化,以及具有層次和階段性,相信其作用及影響會更為明顯和深遠,具體材料請詳見:

【提要論文】音樂學是一門研究音樂的學問,只有具備了較好音樂知識和技能、具備了較高中外文化知識和駕御中外語言及寫作能力的人才能勝任。對于西方音樂學構架中的我國音樂理論教育要加以改革。音樂學的專業(yè)教育要從附中開始設置。音樂學的課程設置要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tǒng)性,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習和教學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培養(yǎng)方向要有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與訓練手段。

【關鍵詞】音樂學音樂教育音樂理論教育音樂學課程設置

【作者簡介】徐元勇,文學博士。1964年8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閬中縣。曾經先后學習、工作于四川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現(xiàn)任教于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一、弁言

音樂學(musicology)是一門研究音樂的學問,來自于西方。蕭友梅先生在建立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時,雖然引入了至今仍在延續(xù)的歐洲音樂教育體系。但是,音樂學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在我國的音樂教育中是比較晚的事情。新中國建立之前幾乎沒有,即使在新中國建立之后,大部分專業(yè)音樂院校音樂學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也很晚。除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于1954年,中央音樂學院于1956年較早建立以外,其它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的建立都較晚。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分別于1978年和1980年設立了音樂學系,武漢音樂學院于1986年成立音樂學系。而象天津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則都是在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漸掛牌成立了音樂學系。幾所音樂院校的音樂學專業(yè)被批準為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授予點則是更晚的事情。1982年中央音樂學院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88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點。上海音樂學院碩士學位授予點是1982年獲得的批準,博士學位授予點是1989年獲得的批準。

查看全文

鄉(xiāng)村學校體育教育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教育管理部門重視不夠;體育師資缺乏并質量堪憂;教學設施嚴重不足;教學不規(guī)范;改變思想觀念,提高對體育教育功能的認識、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加強對教學設施投入,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活動,對鄉(xiāng)村學校體育教育管理論文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學校應首先配備體育教學的基本設施,如教學用具、場地器材、音響設備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途徑之一的學校體育教育獲得了迅速發(fā)展。但由于地區(qū)差異,這種發(fā)展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在廣大農村,特別是某些偏遠地區(qū),體育教育面貌與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管理部門重視不夠

許多鄉(xiāng)村學校至今仍把守著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加之鄉(xiāng)村學生從小就受一種只有考上大學才能脫離農村的"傳統(tǒng)"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統(tǒng)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學,只要是高考范圍之外的課程,一律不去“浪費”時間。基于這一思想,體、音、美自然成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被視為正常教學的附屬品。

此外,鄉(xiāng)村小學大都實行包班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躍、又有一定體育愛好和體育素質的包班教師,還可能靈活地給孩子們安排幾節(jié)體育課;反之,孩子對體育活動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這對于無數(shù)渴望運動、愛好體育的兒童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2.體育師資缺乏并質量堪憂

查看全文

班級管理教育管理論文

一、勤于班級管理

班主任要能夠深刻地認識到,不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就不會全面地了解學生。因此,首先不論上課或下課,都要經常走進他們的宿舍、教室、實習車間,多與他們接觸,勤與他們交流,注意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以及思想動向,對于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不文明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并教育。其次要多思考,學生之間交往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每次出現(xiàn),班主任都要認真全面地了解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格、同學關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到適合的方法來解決,最重要的處理方法是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再次要多與家長聯(lián)系,勤與家長交流,通報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征求家長需要老師改進的地方、需要學校改進的地方,讓家長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往往這個效果是最好的,因為他們會及時反饋給學生,間接地在學生心中樹立了學校和老師的形象)。第四要勤動手,班主任要經常查看學生的作業(yè),幫他們講解疑難問題,尤其在實習教學中,要不斷變化教學方式,例如做一些工藝品,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最后,勤談心、多與學生感情交流,時刻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的目的,并加強品德教育,使其尊重師長,孝敬父母,時刻讓學生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推心置腹地與他們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談就業(yè),傾聽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

二、做好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為了使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學生往往只害怕班主任,對任課教師的批評教育不容易接受,更有甚者還會當眾頂撞老師,因此在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班主任的協(xié)調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融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班主任要想在任課老師和學生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首先要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虛心聽取他們對班級學生情況的反映,采納意見和建議,使任課老師能融入到班級大家庭中,要深刻地認識到在一個愉悅、輕松的環(huán)境中,任課老師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在對學生的管理方面更要經常與任課老師取得聯(lián)系,對學生的要求要做到寬嚴適度,盡量一致。任課老師如果遇到學生棘手問題應避免正面沖突,應及時交予班主任處理。其次,班主任要時刻在學生中維護老師的形象,樹立任課教師的威信,積極評價任課老師的教學效果,正確引導學生尊重任課老師的勞動成果,全面展現(xiàn)任課老師對班級的貢獻。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讓任課老師深入其中,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煥發(fā)學生對任課老師的尊敬之情。最后,班主任還要經常教育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尊重老師的工作,以感恩的心態(tài)去接受老師的教育。這樣齊抓共管,效果會非常好。

三、善于引例,引起共鳴

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現(xiàn)階段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叛逆。這與他們的年齡段有關。正處于青春期,他們不論與家長談話還是與老師交流,無時無刻都有一種抵觸的情緒。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成為大人,什么事都懂、什么事都知道,家長和老師的管理是對他們的干涉。好點的學生表現(xiàn)為表面不說話,內心抵觸;不好的學生甚至頂撞父母和老師。對于這種現(xiàn)象,班主任的做法就是多舉事例,避免正面呵斥,讓他們自己辨別是非。比如可以說在網上有消息:某某學院的一名學生在網吧上網時間過長導致猝死,長時間的輻射造成面容憔悴、臉色暗黃,由于空氣流通不暢,導致渾身散發(fā)異味,這樣間接暗示學生經常上網對身體不好;一群校外人員去宿舍向不認識的學生要錢,一名打水經過的同學突然靈機一動,在樓道大喊一聲,別抽煙啦,班主任來查宿舍了,這一喊嚇得那群校外人員趕快溜走。講了案例之后學生心中都會有一桿秤,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果遇到事情,怎樣想辦法處理。正因為學生是可塑的,所以無形之中,案件中的事他們會深思。這比直接要求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更有說服力,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復雜的工作。對于當今的學生來說,做好一名班主任確實不容易。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對學生的愛,信守教師職業(yè)道德,從點點滴滴抓起,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用愛去感動,用心去管理,筆者相信我們會找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方法。

查看全文

體育情感教育管理論文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體育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而且更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據(jù)美國《時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腦部研究報告指出: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擁有更多的成功機遇,較易做出成績。人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在體育教學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體育教學中既有信號功能,又有動力、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號功能是通過表情發(fā)揮出來的。例如.教師在講解示范動作時,語言生動、形象、有趣,示范動作準確、優(yōu)美,就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所學動作技術概念的理解。

情感的動力功能,是指對學生的認識和行動起著發(fā)動和調節(jié)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可以是積極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極的、減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如情緒好時便記得快、領會深,就是較難的動作,做起來也感到容易,而情緒不好的,便出現(xiàn)記憶困難,思維遲鈍,連平時已掌握的動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難、能超越的障礙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導致練習中出現(xiàn)傷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個體的情感具有對他人的情感施加影響的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精神飽滿、情緒高昂就可影響、感染學生,使他們精神振作、情緒高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在體育教學中應如何調動這些功能來提高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諸方面著手進行:

一、要熱愛學生

教師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永遠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摯愛和期待,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激發(fā)他們刻苦、頑強學習的精神。熱愛、關心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師一方面要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前進,決不遷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養(yǎng)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情感

傳授知識、運動技術和培養(yǎng)情感是教學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在體育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為此,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訂教學目標的同時,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尋找知識與情感的結合部,要講清講透,讓學生弄懂弄通。例如,通過講述體育鍛煉對人體的益處,體育競賽如何為國增光、為國家贏得榮譽等問題時,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對體育課的情感;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和為贏得榮譽而刻苦訓練的決心。

查看全文

物理科學教育管理論文

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知識日新月異,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數(shù)教育人士已經普遍認識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練程度。因此,物理教學中既應該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更應該讓學生重視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

所謂科學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般規(guī)律性理論。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內容有:一是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學習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完成傳授知識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和指導,有利于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了物理知識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學習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指導閱讀課本,培養(yǎng)自學方法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科書,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通過讀書掌握物理的科學語言;二是通過反復讀書,使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準確;三是通過讀書提高自學能力,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怎樣正確指導讀書呢?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著重讀,對其中的重點字母要深入體會、準確理解。因為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質;或指出了事物變化的范圍和條件;或反映兩個事物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把這些重點字句“摳”出來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時間”限制為“完成這些功所用的時間”,而不能簡單說成“功率等于功跟時間的比值”。又如楞次定律:“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阻礙”的含義不是“阻止”,它是指:原來磁場增強時,感應電流磁場與原磁場反向;原來磁場減弱時,感應電流磁場與原磁場同向。在教材中“這段”、“該點”、“某時”、“某刻”、“任意”、“總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輕視。要養(yǎng)成“摳”字眼的習慣,正確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

(2)指導學生識圖、讀圖、畫圖。物理學上的圖形很多,如速度圖線、振動圖線、

查看全文

義務教材教育管理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供實施義務教育的五年制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使用。這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第十冊教材既按照整套教材的總體設計繼續(xù)安排新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又注意對前幾年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力求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本冊安排的新的訓練內容和要求

1.本冊有22篇課文,其中看圖學文2篇,講讀課文15篇,閱讀課文5篇。有17篇是現(xiàn)行教材中的保留篇目,新選的5篇課文是《馬踏飛燕》、《菩薩蠻·大柏地》、《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梅花魂》和《延安,我把你追尋》。這些新選的課文內容豐富,富有教育意義,體裁也多樣。《馬踏飛燕》介紹了東漢時期的一匹銅制駿馬,配有這一珍貴出土文物的照片;《梅花魂》通過梅花的秉性,表達了海外華人眷戀祖國的心情;《菩薩蠻·大柏地》是主席寫的一首古體詩詞,“菩薩蠻”是詞牌的名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七言律詩;《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贊頌延安精神的新詩。

2.本冊課文編排以重點訓練項目為核心,兼顧內容上的聯(lián)系,分成6組,每組有3—4篇課文和1個“基礎訓練”。新安排的讀寫訓練項目有4個:“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展開合理的想象”、“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前后照應,首尾連貫”,“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側重于讀的訓練,“展開合理的想象”、“前后照應,首尾連貫”側重于寫的訓練,讀的訓練和寫的訓練互相對應、穿插安排。這些訓練項目都是在前幾年讀寫訓練基礎上的深化和提高。

上述4個重點訓練項目分別安排在第二、三、四、五組。這幾組的課文都按照訓練項目的要求編排,每篇課文后面的練習注意落實訓練項目的訓練,每組課文后面有一篇“讀寫例話”,對該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作概括說明和歸納小結,然后再通過“基礎訓練”中的閱讀和作文練習對重點訓練項目進行復習,使學生逐步形成能力。

3.本冊教材繼續(xù)重視預習能力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每篇課文前面都有預習提示,預習要求比前幾冊略有提高,重點要求是通過預習能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并在預習中練習圈圈畫畫、作簡單的批注。全冊要求圈畫、批注的有16篇,其中要求畫出重點內容的7篇、要求簡單寫寫預習后的初步感受的2篇。這樣的安排,旨在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查看全文

德育心理教育管理論文

國家教委已經正式頒發(fā)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這一文件,是由國家制定的指導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學習測量和考核、檢查評估的法定依據(jù)。課程標準的頒發(fā),既是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進一步改革的新起點。本文就學習《課程標準》中的初中一年級(五四學制初中二年級)部分,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進行心理品質修養(yǎng)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在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的課題之一。

《國家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初中思想政治課要在小學的‘五愛’為中心內容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質教育、健康心理素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社會發(fā)展常識和國情教育。”

把心理品質教育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程體系,在初中一年級開設以心理品質修養(yǎng)為基本內容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修養(yǎng)的教育,既是對學校的德育教學體系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學校德育更具針對性和富有實效性。

首先,進行心理品質修養(yǎng)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客觀需要。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為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備素質的高度。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語文心理教育管理論文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范式"觀點的提出,著手于學生現(xiàn)狀,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還要啟迪悟性,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自然及文學、藝術、現(xiàn)代科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靈性,使學生有話要說。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xiàn)"使生活成為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為生活的載體"這一理念。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為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為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為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兒童作文心理發(fā)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與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其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也就是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在兒童作文心理的內部矛盾中,代表著舊的、比較穩(wěn)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結構和水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是包含復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組成:1.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各種作文心理能力的發(fā)展水平;2.語文知識、寫作知識的水平,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水平;3.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非認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及表現(xiàn);5.注意力、心境、態(tài)度等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

查看全文

語文規(guī)律論教育管理論文

語文教育學是一門跨世紀的語文教育的理論形態(tài),它的建立遵循著語文教育內外部運動規(guī)律。本文將從這兩方面論述它的運動規(guī)律,揭示其特征。

1

20世紀以來,語文教育觀念經過了由知識型人才逐步向智能型和素質型人才的轉變。深深植根于語文教學實踐的語文教育理論學科也經歷了由教授法到學科教學法、教材教法,再到學科教育學的變化。這種變化,昭示了學科的發(fā)展越來越取決于社會需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明顯地表現(xiàn)出學科產生和發(fā)展的客觀辯證法。

20世紀初,中國民族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各種人才,加之譯介的日本和歐美各國教育制度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育與國家富強的關系。在教育革新中,影響最大的,如,廢科舉,興學堂,具有語文學科特點的“中國文學”課程和“教授法”課程的設置等,都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新興文化的勝利。“五四”時期,開始形成對于社會問題進行科學探討的自由空氣,教育改革也再次為人們所關心。“五四”前后,各種新思潮涌進中國,隨之各種新教學法,諸如自學輔導法、設計教學法、分團教學法、道爾頓制教學法、莫禮生單元教學法、文納特卡教學法,以及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等也紛紛傳入中國。其中,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兒童主義”的教育思想的影響為最大。人們認識到“教”和“授”都是教師的活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于是陶行知率先于1919年12月,將南京高師全部課程中的“教授法”一律改為“教學法”。1922年11月公布施行“壬戊學制”。這時教學法的法規(guī)地位才得以確立。這個學制與“癸卯學制”“壬子癸卯學制”比,如果說癸卯學制在使中國傳統(tǒng)舊教育向近代新教育轉化上是關鍵性的一步,壬子癸卯學制體現(xiàn)了辛亥革命資產階級民主性改革的思想,那么壬戊學制則反映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是一個綜合性的成果。它基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封建教育體制,奠定了我國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基礎。這個學制的“總說明”明確指出:學制大致以兒童身心發(fā)達時期為根椐,采取縱橫活動主義,教育以兒童為中心,順及學生個性及智能。教授法改教學法正是這一指導思想的產物,是“五四”社會思潮的反映。

建國后,教育學習蘇聯(lián),語文教育亦受凱洛夫教育理論的影響,其特點是三中心教學體系,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這種三中心教學體系,其前提是傳授知識,適應了建國后處于恢復和起步、發(fā)展階段的國民經濟的需要。80、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增長,三中心教學體系所培養(yǎng)的知識型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它的需要,體系的弱點日益暴露。大語文教育觀念的出現(xiàn)有力地沖擊了三中心教學體系。它主張培養(yǎng)智能型人才。近幾年,我國基礎教育明確了國民教育、公民素質教育的性質。語文教育又面臨素質教育的目標。

從現(xiàn)代世界看,生產力正發(fā)生著質的變化——科學、知識、信息直接應用于生產過程,形成生產力。這一變化使教育的本質和職能發(fā)生了變化,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作用。世界教育改革的重點已轉向基礎教育,國民素質教育。現(xiàn)代教育理論集中于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的發(fā)展及其關系的課題。美國提出了關于師范教育改革的報告,認為“第一項重要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專門學科的教育學。要用對專門學科的教與學的研究來代替本科的一般‘教學法’課程”。因此,按90年代和21世紀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現(xiàn)代教育理論學科化,是各門學科教學法向各門學科教育學演變的必然趨勢。語文教學法向語文教育學演變正是這一發(fā)展趨勢的反映。20世紀以來,學科的互相滲透、聯(lián)結、綜合、交叉和分化的趨勢,影響著學科的發(fā)展。語文教學法向語文教育學發(fā)展也遵循著這一規(guī)律,總是同國內外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與文學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其影響大致可從兩方面看。

查看全文

經濟論教育管理論文

在我國由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邁進的進程中,教育被高度地重視了起來,教育要為經濟建設服務成了時代的主題。社會對知識、技能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刺激著教育,個人和社會對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分裂著教育。終于,教育的工具化傾向被凸現(xiàn)出來了。

家長送子女上學主要是為了使其獲得謀生的本領,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考試的成績及能否考入大學,以便在日后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獲得最佳的位置;學生被身不由己地卷入知識與技能的理性訓練之中;教師或主動或不情愿地充當著應試教育的幫兇……

長期以來,社會、家長、學校、教師的目光集中在了少數(shù)——在個別學校也可能是多數(shù)——“成功”學生的身上,而那些被遺忘的失敗者只有帶著沮喪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走上社會,那不甘的“升學情結”便會變本加厲地追加在下一代的身上。教育對于受教育主體——學生的意義到底應在當下的教育過程中展開,還是應放在尚未觸及的未來實現(xiàn)?如果說那些“成功”的學生雖然失去了很多,但畢竟也算成功了,而那些處于我們視線之外的學生,他們得到了什么?

受應試困擾的基礎教育如此,那相對自由的高等教育如何呢?

在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背景下,作為直接面對就業(yè)市場和生產并傳播知識的大學,浮躁之風日漸盛行。教師忙于科研疏于教育,學生也急于投入社會一顯身手,沒有硝煙的應試教育仍大行其道。專業(yè)化知識的加深,使人文知識相對貧乏,“快餐知識”卻炙手可熱。各種資格證書漫天飛舞,人格證書卻難覓蹤影。先天不良,后天欠補,難怪有人驚呼,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太貧乏了。不知是應試教育的慣性使然,還是為了使迷航的心靈得到慰籍,投身新一輪更加實際的功利性追求成了大學生消除迷茫的必然選擇。

我們不妨再換個角度來看一下今天的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