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變革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02:49: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制度變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由財政引起的制度變革
一、改革的實質是國家主導型的制度變遷
國家的主導作用未必就是說國家會按照長遠而詳盡的綱領和計劃領導改革,在我們看來,所謂國家的主導作用指的是,改革是在保持原有統治之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由國家對既有的政治經濟體制作出的自我調整。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調整主要表現在國家逐步放松對市場的管制,以及國家不斷退出原有的特權領域,而放松管制和主動退出都是國家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理性決策的結果。國家的自我調整意味著對于治國者而言,維持統治的外部條件發生了較為持久而重大的變化。一般而言,影響國家政權穩定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1)人口壓力。人口的數量變化不僅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績效(Forgel,1994),誘發制度的變遷(諾斯,1981),還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家政權的興衰有著緊密的聯系;(2)外部競爭。在相對開放的條件下,一國的長治久安不僅取決于內部穩定,還取決于和其它國家之間的某種競爭,比如相對其它國家而言的更高水平的福利和安全;(3)制度僵化。從長期來看,沒有任何一種良好的體制能夠一勞永逸地保證國家的經濟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制度僵化癥”往往會阻礙經濟增長,甚至可能引發政權危機(奧爾森,1982)。
二、國家與各種組織的博弈決定改革的路徑
尤其要指出的是,改革的最終成功可能取決于國家能否和新興組織達成合作和結盟。在已有的過渡經濟學文獻中,經濟學家們幾乎已經達成一種共識,即,在轉軌時期新興組織的尋利活動是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Krueger,1992)。此外,除了在經濟方面對改革的貢獻之外,新興組織的壯大還能給治國者提供新的義理性支持。當然,這種可能性的實現需要看國家和新興組織之間能否達成穩定的合作,具體地說,這種穩定合作的內容就是新興組織用穩定稅收換取國家提供的產權保護。
三、現有的過渡經濟學文獻主要采用兩種不同的模型
一種是決策模型,即強調國家行為在制度變遷中的主導作用。另一種是博弈模型,即假定制度變遷的結果是社會各種力量與國家博弈的均衡結果。我們在研究方法上試圖綜合這兩種不同的模型。在我們看來,向市場經濟過渡是一個由決策模型向博弈模型過渡的過程。傳統計劃體制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意志的產物,因此適合用決策模型加以分析。但隨著國家在某些領域的主動退出,給各種社會力量的出現和成長創造了條件。最終,有效的產權制度是這些新興組織與國家長期博弈的結果。
會計制度核算變革思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高等學校在項目開發以及科研領域等方面也取得了較高的成效,這個過程中的財務往來信息的復雜性給會計核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單一的收付實現制核算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發展的需求。為此,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了會計制度的進一步改革,高等學校通過有效實施新會計制度,給高校的會計核算體系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一、政府會計制度對高等學校會計核算的變革
(一)對高等學校現行記賬信息系統的變革。在高等學校傳統的記賬信息系統中主要是根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以及支出這五大會計科目,在這個記賬信息系統中對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支出科目是混合交叉的。但是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需要高等學校采取雙記賬信息系統進行平行記賬,因此高等學校就需要對傳統的記賬信息系統進行一定的改革,使其能夠滿足政府新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從政府新會計制度的記賬信息系統模式上看,主要采用了“5+3要素”來實現新會計制度對記賬信息系統的要求,一方面能夠滿足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方面的記賬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高等學校預算會計的記賬需求。這一改變對于記賬信息軟件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為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存在很大的區別,一方面是二者在會計科目上存在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二者在分錄的時間節點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高等學校需要與相關的軟件開發公司做好充分的溝通,從而對記賬信息系統進行改革,具體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1.盡量在軟件設計上能夠實現財務會計記賬的同時可以自動觸發預算會計;2.在兩個平行系統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動化;3.針對高等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的關聯性,使記賬系統的相關數據可以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共享;4.盡量完善記賬信息系統,實現高等學校財務業務一體化。(二)對高等學校資產核查工作的變革。目前,在高等學校中,對于資產管理沒有進行資產使用的責任主體不明確,對于教學以及科研等方面的資產管理不明確,對于一些用于維修消耗的資產也沒有做到及時的分攤處理,無法滿足按項目成本核算的要求。在高等學校的資產管理中雖然也設立了相應的累計折舊科目,但是在實際的資產管理中,只是將資產做了入賬,卻并沒有進行相關折舊處理,尤其是一些辦公用品等已經有了嚴重的毀損,但是卻一直沒有根據相關的折舊處理方法計入當期費用,這樣就無法準確地核算出高等學校在教育教學或者科研方面的具體成本。在政府新會計制度下對于這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相關高等學校對于一些應該進行折舊處理的資產卻沒有按規定實施的,必須根據各個固定資產實際應使用年限、已經使用的時間以及未來還可以使用的年限,按照相關的折舊處理規定進行全面的折舊處理。與此同時對于之前沒有進行攤銷的無形資產也要進行相應的攤銷處理。為此高等學校在資產管理方面應該根據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將本院校的所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一些與資產相關的數據信息等進行徹底的審核及整理,并且要對每一項資產的使用主體進行明確。與此同時,高等學校還應該根據相關資產的屬性特點等,確定相關的計量標準和折舊標準以及攤銷費用計算標準等。在以往的高等學校折舊方式多數是采用“虛提”,這種核算方法是沒有辦法真實反映出相關項目的實際成本的,為此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高等學校折舊核算應變革為“實提”,同時應與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實現相關資產、財務的動態匹配,這樣有利于真實反映高等學校相關資產的實際價值。(三)對高等學校往來款清理工作的變革。我國高等學校普遍都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這就導致高等學校存在眾多的往來款信息,所謂的往來款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高等學校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之間的相關款項的支付、收回、暫支付或者暫存款等,這些往來款信息對于高等學校的資產信息以及負債信息的影響巨大,能夠形成往來款的項目也是數不勝數,包括達到高等學校的基建項目、科研項目以及大型設備的采購等,小到高等學校的版面費、服裝費、場地租賃費等。尤其是一些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已經拆除無法找到,但是卻沒有及時進行賬務的核銷處理,導致賬面信息與實際資產嚴重不符。另外,在高等學校發展過程中也會采取貸款的方式解決資金需求問題,由于中間的往來款清理工作不及時不到位,導致高等學校的負債數據嚴重失真。政府會計制度對于高校往來款清理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變革,由于高等學校往來款的復雜性導致其成為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如果不進行高等學校往來款的徹底清理,即便今后高等學校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的新的記賬信息系統進行相關賬務的處理工作,也無法保證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因為原始數據存在較大的誤差,所以對于高等學校往來款的清理非常關鍵。通過對我國大部分高等學校往來款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都是掛賬多年很難進行清理的賬務。因此必須針對每一項往來款進行充分的分析,如果賬齡過長確實很難進行清理,就要做好相應的計提壞賬的準備工作。并且從清理工作開展后每一筆新入的往來賬目都要進行及時的分析和處理,并且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通過基本核查后上交到上級部門進行復核,并做好及時的核銷處理,避免發生以往由于處理不及時導致多年掛賬,最終無法清理的現象發生。這樣就可以實現高等學校構建一個相對完善的賬務清理機制,保障各個賬目的真實性,避免因賬目信息的失真給高等學校的資產和負債信息造成影響。(四)對高等學校會計報表體系的變革。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等學校的會計報表體系相對不夠完善,沒有實現科學設置報表中的各個項目,導致在高等學校的會計報表中沒有辦法真實全面地體現出相關的重要信息,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對高等學校固定資產以及相關的使用情況的報告體系及相關重要信息的披露;2.缺乏對高等學校相關債務的來源以及使用情況和還款情況的具體說明報告,和信息記載;3.對于高等學校一些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使用效果等缺乏具體的說明;4.對于高等學校進行的相關內容項目的投資、籌資以及在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現金力量信息等沒有具體的說明記錄。這些問題都導致了高等學校會計報表不完善,無法實現會計報表提供重要詳細信息的價值。政府會計制度促使高等學校會計報表體系有了很大的變革,完善了相關內容,對報表的格式、體系都做了具體的改進完善,比如根據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在高等學校會計報表中增加了附注披露,因為會計報表本身具有局限性,所能體現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會計報表是針對普遍性大中型的數據信息和基本流程來定的,但是在實際賬目中會存在很多特例的情況,很多是有用的信息卻無法在會計報表中體現出來,因此增加了附注披露可以有效地將這些重要信息進行批注。與此同時,在進行附注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各種對比來為相關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與其他院校的案例進行對比、與本院校過去幾年進行對比,或者是各個專業進行對比,從多個方面多角度來增加會計報表的信息含量,使高等學校會計報表體系更加完善,更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二、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中實行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政府會計制度對于每個高校財務人員來說都是比較新的知識,作為長期工作在高等學校財務崗位上的人員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新內容的融入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高等學校可以采取崗位淘汰制來激勵財務人員積極主動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此更好地在高等學校會計核算工作中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同時,作為校方也應該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重視,明確政府會計制度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可以采取分段式培訓法:1.熟悉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將每一條制度的理論基礎內容及其應用的價值和意義充分了解清楚,對于轉變員工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2.結合高等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理論內容的有機結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內容的深入理解,并制定相關的實行政策和制度。3.采取模擬實操的方式進行員工實操方面的培訓,并在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講解。(二)采取部門聯合的方式進行變革。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可以看到,該制度要想更好地在高等學校會計核算工作中實施,單單是高等學校財務部門進行變革是不夠的,需要高校相關部門共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變革,才能更好地落實政府會計制度。比如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下對高校的資產作出了一定的調整,為此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資產管理,以此更好地配合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同樣,在記賬信息系統的改革下對信息化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高校相關的信息部門也要為此進行一定的信息化建設改革,才能保障高校記賬信息系統能夠穩定運行。(三)根據高校現有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雖然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了相應的變革,但是政府出臺的會計制度畢竟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其在針對性以及個性化方面相對要差一些。因此在高等學校實際落實政府會計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在此基礎上,針對本校實際情況和特點,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從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完善和改進,使政府會計制度能夠更加適應本校的實情,為本校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綜上所述,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對于高等學校會計核算具有重要的影響,比如可以促進高等學校的記賬信息系統、資產核查工作以及往來款清理等方面的變革,使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逐漸趨向標準化、規范化,能夠大大提升高等學校相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為相關院校各方面的決策提供有力的財務信息保障。為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在高校會計核算工作中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校方還應該作出相應的配合。
探索由財政引起的制度變革
摘要本文試圖應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從歷史經驗和經濟理論中找到重大制度變遷的一般性的最初起因,例如傳統計劃體制國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
治國者為了維護一定的義理性水平,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這就造成了財政壓力,財政壓力積聚到財政危機時,國家開始尋求改革,改革的最佳路徑是先“甩包袱”再“向新興財富征稅”,但由于某些原因,改革的次序會被顛倒,并導致改革的失敗。
關鍵詞:治國者、義理性、公共產品、財政壓力、制度變遷。
引言
如何解釋中國近20年來的經濟改革,解釋一個傳統計劃體制國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過程,這對于現有的經濟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根據新古典經濟學為一些轉軌國家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實施中卻不斷遇到許多始料不及的巨大困難。這似乎能夠表明,新古典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存在某種缺陷,對過渡經濟的認識則準備不足。另一方面,新制度經濟學在分析過渡經濟問題時卻顯示了相當的解釋力。新制度經濟學把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理解為一個漸進的制度變遷的過程,并在分析制度變遷過程時強調組織和制度的互動關系。在新興的過渡經濟學領域,新制度經濟學可能會成為主流的研究方法(Clagueetal.1992;盛洪,1994Lichtenstein,1996)。現有的過渡經濟學或者側重從總體上比較激進和漸進這兩種改革方式的效果,或者具體分析過渡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本文則試圖在已有的各種研究的基礎上,尋找某種可以進一步解釋中國改革進程的分析框架。本文尤其關心的問題是,能否從歷史經驗和經濟理論中找到重大改革的一般性的最初起因,同時,在我們看來,對改革的起因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之后,才能更好地解釋改革之路徑。本文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命題,即財政壓力決定了改革的起因和路徑。
和許多其它的過渡經濟學文獻一樣,本文也受到新制度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影響。我們也認為,改革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而改革的最終結果則取決于改革過程中各種組織的相互博弈。在本文中,我們想更為明確地提出:
會計體制制度變革論文
摘要:經濟活動的市場化,對會計工作是全新挑戰。會計工作的反映職能、監督職能、預測和參與決策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重新認識和定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會計體制、制度的改革,會計工作將發揮好其職能作用。
關鍵詞:會計職能;市場經濟;會計核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影響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生產、流通、交換、消費各個環節,也給會計工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就使會計職能在內容和發揮上無一例外受到市場經濟的強烈沖擊。
1市場經濟對會計反映職能的影響
首先,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活動領域拓寬,導致會計反映的范圍和內容擴展,從而增加了會計反映的難度。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社會物資保障的市場化趨向成為一種必然,物資供應方式將由國家統一計劃分配轉向從市場獲得。由此而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各單位的實物供應量不斷減少,經費供應的比重逐步加大,會計反映對象也由簡單的物資領用為主擴展到市場流通領域中的經費領報支撥的全過程,反映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在思想上要逐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思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傳統的事后核算轉變為對經濟活動全過程的核算。事業財務計劃的制定到經費的領報支撥,以及物資采購、收發、結存等,都必須運用會計方法進行記錄和反映,使各項經濟活動至始至終都置于會計的嚴格控制之下。
其次,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完善會計核算成為當務之急。“市場越發展,信息越重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信息作為反映市場的第一語言,已成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之關鍵所在。而準確有效信息的取得,必須依賴于科學完整的會計核算,這就給會計反映職能和會計核算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須改革和完善傳統的會計核算辦法,使之更加科學合理,以便盡快與國際接軌。二是要建立實用的會計科目體系。會計科目的設置是影響會計工作質量的要素之一,這項工作的實施必須考慮到多方面的關系。既要考慮科目的科學性,又要考慮其實用性;既要考慮到科目的全面性,又要避免其交叉重復;既要考慮到科目的有效性,又要考慮其操作的簡便性。總之,會計科目改革要有利于會計工作的發展和會計職能作用的發揮。
信息產業職稱制度變革
我國開展職稱工作已有50多年的歷史,職稱制度大致經歷了技術職務任命制、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三個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和性質,這與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近些年,我國在信息產業領域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評價已經實現了評審與考試相結合,并且向考試制度化方向邁進。職稱制度是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方式之一,推進職稱改革應當以加強信息產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為主要目標。
一、信息產業職稱制度的現狀
(一)實施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的情況信息產業領域目前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包括:專業技術崗位設定、專業技術人員申請和資格審查、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專業技術人員考核。其中崗位管理、聘任管理、考核管理由用人單位自主管理進行,人事部門和有關專業主管部門依法進行政策貫徹、業務指導和監督實施;任職資格條件管理、評審管理、考試管理由人事職稱改革部門為主組織實施。首先,由單位設置專業技術崗位,原則上設崗采用職位分類的辦法,明確崗位名稱、職務檔次、職責任務、工作標準和所需的資格條件。符合任職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自愿原則向所在單位提出評審專業技術資格的申請,并按照要求提交任現職以來的專業技術工作報告、業績、成果材料以及各種專業論文(包括著作、解決專業技術難題的專項報告或實例材料)等材料。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或材料審核評議小組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核,出具評價意見,并提交到相應的職稱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后發放統一印制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取得一定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可以參與競聘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由行政領導決定聘任其中的技術人員承擔相應的職務。行政領導向受聘任的專業技術人員頒發聘書,并簽訂聘約,在聘約中約定聘任期限、崗位任務、工作環境、行為規則、終止聘約條件等。對應聘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實施任職考核,由所在單位的行政領導和技術專家組成考核組,進行述職評議;對任職期滿考核結果評定為稱職以上人員可申請參加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考評;對基本稱職以上的人員,一般應予以續聘,重新簽訂聘約;對定為不稱職的人員視不同情況進行處理。聘任制實施以來,各單位針對實踐中人才評定中存在的問題,著力在專業技術資格的科學評定方面進行完善,評審機構日益向專業化發展,評審組成員基本由單位的技術專家構成,減少了其中的行政干擾因素。
(二)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情況
1.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2003年10月原人事部、信息產業部聯合下發了《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和《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兩個文件,將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成為職稱和職業資格考試。以科學、公正的方法對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認定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測試。該考試自1991年在全國開考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累計報名參加考試人數約有300萬人,全國(含港澳地區)設有36個考試機構。考試設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系統和信息服務五個專業類別;27個資格崗位。從2002年開始,我國陸續與日本、韓國的計算機考試進行了考試標準的互認,有效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人才的國際化交流。與日本考試標準互認的級別有系統分析師、軟件設計師、網絡工程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程序員;與韓國考試標準互認的級別有軟件設計師、程序員。這一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標準、統一證書的考試辦法,已成為信息產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認定的最重要和最權威的考試之一。全國統一考試實施后,各單位不再進行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相應專業和級別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成為計算機及軟件專業實施職務聘任制的資格依據。
2.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2006年1月,原人事部、信息產業部印發的《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初級、中級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兩個文件,決定在通信運營領域建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并將考試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通訊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也是信息產業領域的一項重要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評價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層次。初級、中級職業水平采用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高級職業水平則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
制度性缺陷考驗變革論文
由此可見,上述收購要約對流通股東并不具備實質性意義,只是這兩家收購方巧妙利用了現行制度,實現其高比例持有非流通股之目的。如果他們不發出全面收購要約,則只能向證監會申請豁免,但收購方作為民營企業,不僅豁免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至少要花費3個月以上的時間;而采取要約收購方式,只要30天即可,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上述現象是否僅是一二家公司的特例呢?否。從理論上說,只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上市公司均可能出現對流通股東無實質意義的要約收購:首先,該公司二級市場股價絕對值偏低;其次,該公司股本規模或上市公司凈資產規模適中或偏小;再次,大盤整體走勢平穩或呈牛市狀態。某一支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越低,其上升的空間就越大;規模越小的公司,資產重組的難度就越小,因此,只要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同時具備上述條件,就隨時可能成為一匹“重組黑馬”,股價必將飛升。一般投資者在經歷了無數“重組神話”之后,一般不會放棄來之不易的“黑馬”。
對此,收購方大概也是十分清楚的,收購方有理由相信,即使了對流通股的收購要約,流通股股東實際參與要約的可能性也極小。從另一角度看,只要目前的市場監管思路不變,對于那些善于二級市場操作的收購方來說,即使被動持有了部分流通股,他們也不會擔心,因為他們可以對被收購公司進行資產重組,注入優質資產或時髦概念,二級市場股價便可扶搖直上。
針對上述現象,不能簡單譴責收購方缺乏誠信,或者提高要約價格的法定底線,使收購方無機可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方面要全面反思現行要約收購制度的合理性,并及時修改完善,以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另外要尋求更加符合國內資本市場實際情況的投資者利益保護措施,在保護投資者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制度性缺陷后果
顯然,上述流通股要約收購的“游戲化”現象只是現行要約收購制度不合理部分的初步暴露,該制度的內在缺陷還可能包括如下方面:
政府與家族企業制度變革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家族企業的“短命”現象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文章在分析政府職能的基礎上,論述了政府參與家族企業制度變革的必要性。
[關鍵詞]政府參與家族企業變革
1993至2004年每兩年共6次民營企業大規模抽樣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的平均存活3年左右,能夠存活3年以上的企業只有10%,中國大型集團的平均壽命為7年~8年。面對民營企業如此高的死亡率(民營企業中90%是家族企業),迫切需要政府發揮其應有的職能,適度地參與家族企業制度變遷,推動家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當代中國政府職能分析
所謂政府職能是政府依法對國家社會生活諸領域進行管理所擔負的職責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對社會的承諾和義務。政府職能是隨著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體制的變遷而改變。隨著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政府的統治職能日益弱化,政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逐漸擴大并處于主要的地位。
1.政府職能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自市場經濟確立至今,政府職能定位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具有寬大幅度的位移邊界。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變化是一個合理試錯的過程,其中每一次的理論替代、體制改革,都不是彼此消極地糾錯,而是承前積累地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界定,不是一勞永逸,只能在一個相對確定的時點上,根據社會環境和市場需求來確定政府的具體職能。從長遠看,政府職能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對駕馭市場經濟手段認識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
勞動合同法框架下透視保險營銷制度變革
保險營銷制度[1]的引入為中國保險復業后的初始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營銷制度的缺陷日益凸顯,已進入瓶頸狀態。《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目前的營銷體制將產生深遠影響。當前,必須對保險營銷制度變革的必要性和路徑選擇進行深入思考。
一、當前保險營銷制度面臨的困境
(一)保險營銷員法律定位不利于營銷體制的持續發展
在現有的營銷體制下,營銷員的法律定位不清晰,原因在于:一是為了不承擔過多的責任,保險公司把營銷員地位定為個人人,與營銷員簽訂合同。但是,依法成為個人人所必須的工商登記、資本金、經營場所、獨立核算等實質性條件,營銷員并不具備,因此不能成為嚴格法律意義上的個人人;二是為了穩定隊伍,發展業務,保險公司對營銷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考評、管理,個別優秀的給予底薪,這事實上與雇員制無異,但雙方卻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不存在勞動雇傭關系。這種對保險營銷員法律地位模糊不清的制度安排,一方面使營銷員個人在經濟、政治和精神上遭受損失:完稅后的實際平均收入不高;難以分享國家社會保障和保險公司的養老計劃;身份受到歧視,政治權利享受不充分;社會形象的負面影響致使營銷員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阻礙了營銷體制持續健康發展。
(二)保險營銷制度是引發保險社會信任危機的肇端
保險營銷制度對人性假設遵照了西方經濟學“經濟人”說,吸引并留住營銷員的主要手段是經濟利益。保險公司利用經濟利益對營銷員進行“前引后推”,在晉升之路上設立許多門檻,而在這些門檻后面放置了誘人的經濟利益,吸引著營銷員全力開展業務;對于新加入的營銷員,保險公司往往對其下達了硬性的任務指標,用強迫式的經濟利益把他們推向市場。在只能進不能退的狹窄渠道里,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營銷員必然會使出混身解數,難免會急功近利,出現短期行為,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整個保險行業被貼上了不誠信的標簽。
會計制度變革在財務分析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市場經濟制度的日益成熟,市場經濟呈現出了全新的面貌,各行各業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趨勢,做到與時俱進,在體制制度方面就有必要做出相應的變革。醫院新會計制度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確切的說,我國新《醫院會計制度》是在2012年1月1日正式發行實施的,與老《醫院會計制度》相比較而言,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更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醫院財務分許中充分的發揮了其效用,為醫院財務工作順利開展以及管理層的戰略決策都提供了有利保障。因此,對新醫院會計制度在醫院財務分析中的效用進行探討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
一、新醫院會計制度的特點分析
資產、負債作為會計核算的兩大主要要素,對會計核算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醫院會計制度變革的主要方面則集中體現在這兩大會計要素上。首先,資產要素方面。一是“壞賬準備”作為“應收賬款”的備抵賬戶,對“應收賬款”的核算有著重要的作用,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增加了“壞賬準備”這一科目,并且改變了計提范圍,同時明確了該科目的計算公式、定義及核銷條件;二是在往來科目中增加了“預付賬款”,并對“預付賬款”出現壞賬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說明,明確了處理方法;三是在“應收醫療款”科目中,增加了醫療保險機構結算的相關處理規定;四是對“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的內容進行了擴充,增加了長期投資利息及利潤核算;五是在“庫存物質”核算過程中,擴大了核算范圍。藥品的核算取消了“藥品進銷差價”核算,主要以藥品的售價為依據進行核算;六是在對“固定資產”這一科目的核算過程中,固定資產大德價值標準得以明確。此外,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不在含糊不清或者不存在。[1]其次,負債方面的要素。對于整個醫院會計核算工作而言,負債可以看成是對外的一種現行的經濟責任,必須引起醫院財務工作的重視。新醫院會計制度在負債要素方面主要的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增了“應交款項”這一會計科目,并且對應上繳的國有資產處置收入的核算進行了相應的規定;二是針對各種稅費的核算,增設了“應交稅費”科目;三是針對給職工發放的福利,專門設置了“應付福利費”這一科目;四是隨著結算方式的多樣化,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結算需求,增設了“應付票據”科目,明確規定了帶息票據的核算;五是擴充了“應付社會保障服務費”的核算范圍;六是相應減少了“其他應付費”的核算內容;七是對“長期借款”這一會計科目的核算更加明確。從上述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新醫院會計制度突出了“新”的特點,不僅在內容上對舊醫院會計制度進行了相應的補充,而且在形式上也有著鮮明的特點,使得會計核算工作朝著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二、具體作用
(一)使得收支分類及核算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新醫院會計制度在收支核算及管理核算過程中,規定收入應按照來源進行分類入賬,支出應按照用途登記明細,并且醫院的收支分配的調整應正確且合理,根據業務的相關要求,做到收支分類具有合理性。這樣不僅突出了醫院公益性質的特點,還對醫院的各項收支核算與管理實行了相關的規范。(二)加強預算管理。新醫院會計制度下,預算管理的力度得到了加強,主要是指將醫院的全部收支納入預算管理的范疇,對其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同時還能有效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醫院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成本績效考核制度,來加強醫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此外,這種方式能將成本核算落實到各個科室的相關部門,有利于成本責任制的落實與實現,確保各部門科室在實行預算時,保持其預算工作的嚴肅性,以促使醫院的運營規范化。[2](三)加強資產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對于醫院而言,大部分醫療設備及器材都屬于固定資產,由此可見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新醫院會計制度的變革對資產負債表都進行了相應的規定,明確指出其所含的數據的真實、完整。這不僅加強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對其他資產的管理也有一定的作用。通過新醫療會計制度,使得醫院的投資與籌資活動的依據更加具有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財務風險,同時起到財務防范的作用。[3](四)會計科目及財務報告體系得以改進與完善新醫療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內容上進行了相應的擴充,使得會計科目的分類更加規范化,促進了整個會計科目體系的改善。財務報表除了利潤表及資產負債表外,還增加了現金流量表及財政資助補貼情況表等,豐富了財務報告內容完善了財務報告體系。
三、結束語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變革論文
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逐漸的實現了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成功轉型,使得社會各個單位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都有所提升,事業單位也不例外,為了使事業單位更好的規避財務風險,就要對原有的會計制度進行改革與創新,從而使得事業單位所遵循的會計制度更加符合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能夠更好的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且標準化。經過改革后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應用后,就能使會計工作在事業單位的各個工作環節均發揮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就可以使相關的會計信息更加科學合理,可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效率及質量,更好的實現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一、事業單位現用的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經不能夠很好的滿足當下的財務工作及發展,并且隨著事業單位的轉型,使得過去的會計制度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主要問題描述如下:
1.事業單位的落后會計形式
由于長久以來我國的會計制度較為單一,特別是在事業單位中,會計制度一直都沿用原有的標準,普遍都是簿記型的會計核算方式,這種核算方式主要是對企業的開支等情況進行記載,并對資金的收支情況進行記錄,這種記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工作速度慢,效率低,出錯率高,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已經不再適用,只有對其進行改革才能更好的發揮會計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在我國的事業單位內部存在著控制制度嚴重缺失的現象。即使是有的單位存在這一制度但是也不太完善,導致事業單位的運行承擔著較大的風險。
2.會計主體不分開、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