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戰略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0:12: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應對戰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應對戰略

論中外服務貿易摩擦應對戰略

[摘要]隨著中國在世界貿易中地位的提高,貿易摩擦問題日益凸顯。其新動向主要表現為:摩擦手段從傳統貿易壁壘轉向新貿易壁壘,摩擦對象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貿易摩擦爭端的內容迅速擴大、涵蓋眾多產品,貿易摩擦領域從微觀層面向制度層面延伸。應對中外貿易摩擦的新動向,不僅要客觀地看待貿易保護主義,更要重視貿易摩擦的政治解決途徑,同時注重提高國內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制度。

[關鍵詞]貿易摩擦新動向貿易保護

我國已經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2007年,國外對華發起反傾銷62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5起,共有18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反傾銷案件,其中美國啟動案件數量居首,為13起,占同期對華反傾銷立案數的21%;其次是印度,為11起,占比18%;歐盟居第三,為7起,占比11%,這3個國家(地區)對華反傾銷案件總數占同期對華反傾銷立案總數的50%①。此外,2007年我國共遭遇美國337調查11起,主要涉及醫療器械、電子及化工等行業的產品②。中外貿易摩擦的高發深刻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格局。

一、中外貿易摩擦的新動向

1.摩擦手段從傳統貿易壁壘轉向新貿易壁壘。入世以來國外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壁壘以及許可證、配額等非關稅壁壘日益弱化,轉而采用更具隱蔽性、針對性、形式合法性的新貿易壁壘。所謂新貿易壁壘,相對于傳統貿易壁壘而言,是指以技術壁壘、“兩反一保”為核心的阻礙國際商品自由流動的新型非關稅壁壘。傳統貿易壁壘從商品數量和價格上實行限制,新貿易壁壘往往著眼于人類健康、安全以及環境的影響,體現的是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還涉及國內政策和法規。

2.摩擦對象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均為發達國家,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和巨額順差的形成都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有密切關系,因此中外貿易摩擦主要發生在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但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運用反傾銷來限制中國產品的進口,印度和巴西則是其中較為活躍的成員。發展中國家對華發起的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傾銷等領域。

查看全文

小議歐元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及應對戰略

歐洲貨幣聯盟的建立是迄今為止區域貨幣合作中最令人矚目的成果,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產物,特別是歐元的實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貨幣合作提供了典范。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已經走向世界,與歐洲經濟、金融合作日益密切,歐元的實施必將給我國金融業帶來一定的挑戰。

一、歐元實施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歐元的實施在使歐洲金融市場擴張與發展,對全球金融業產生較大影響的同時,也使我國的金融業面臨著新的國際環境的考驗和新的競爭壓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直接導致新型歐洲金融機構的產生,為了效益和競爭,德國的全能型銀行制度將流行于歐洲市場,能夠全面提供銀行、保險、證券服務的金融機構將大大增強歐盟成員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而歐洲又是我國金融跨國經營的中心區域,這對我國稚幼的金融業的沖擊將在三層次展開:在歐盟內的經營,金融競爭日趨激烈;在歐盟外部,例如在東南亞、北美、東歐或中東,歐盟金融機構都將增強業務開拓的力度;在我國國內,必然進一步要求開放金融市場,外資金融機構將作為一個集合體,對我國金融業提出更大的挑戰。二是影響我國銀行業現有歐幣的資產和負債業務,外匯業務面臨著調整,銀行的貨幣兌換收益受到影響,各商業銀行不能再簡單地依賴貨幣兌換來賺取可觀的中間收入。三是使我國銀行業額外增加一筆技術、設施更換費用,原有的歐幣業務要轉換為以歐元計價的對應業務。因此我國銀行業必須支付因電腦程序、收付清算、會計系統的修改,統計、稅務等方面的變更以及員工培訓費用等。

二、我國金融業的應對策略

(一)增強我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

1目前針對全能型銀行制度給我國金融業帶來的挑戰,我國應根據國家經濟、金融的發展情況,在條件成熟時,放松或解除銀行、保險和證券的分業經營限制。當前,出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因素的考慮,我國嚴格實行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的分業經營,并且通過設立相應的監管機構和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上述行業實行分業管理。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和金融預警、監管水平的日益提高,擴大銀行的業務范圍,適當放松或解除銀行兼營證券、保險業務的限制,逐步實現銀行的全能化、綜合化經營是適應國際銀行業競爭的需要。

查看全文

新經濟時代歐盟應對戰略論文

關鍵詞新經濟歐盟《里斯本戰略規劃》《斯德哥爾摩報告》歐盟首腦峰會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起,新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歐盟,其新經濟發展情況落后于美國。為適應新經濟歷史發展潮流、趕超美國,歐盟制定了《里斯本戰略規劃》,該規劃通過普及網絡教育和人員培訓、加大科研的投入來提高歐盟的勞動就業率,發展歐盟經濟。2001年3月歐盟巧國首腦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以促進《里斯本戰略規劃》的落實。2004年5月歐盟從巧個成員國擴大到25個成員國,東擴后的歐盟在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此,歐盟各國定期舉行首腦峰會,制定新經濟發展戰略,確保《里斯本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

新世紀伊始,“新經濟”這個新鮮的經濟詞匯走進各種媒體和人們的視野里。它源于美國,并很快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按照西方經濟理論,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一旦失業率低于6%,通貨膨脹率就會急劇上升。但自1991年3月以來,美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經濟增速平均超過4%,失業率降至3.9%,而核心通貨膨脹率卻低于2%。一些經濟學家把美國出現的這種“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即“一高兩低”的經濟稱之為新經濟。

關于新經濟的探討,目前是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盡管經濟學界對新經濟還有不同的見解,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新經濟的實質,就是信息化與全球化,新經濟的核心是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他領域的創新。促成新經濟出現的現實環境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新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經濟的新穎之處在于:新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它使生產力迅速提高;新經濟促使風險投資的推廣和應用;使某些傳統的宏觀經濟理論受到懷疑;新經濟還突出了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新經濟應該是包含上述新的經濟因素的一個系統結構,具體說來它應具有以下幾個結構支撐點:全球化的網絡體系;知識經濟是新經濟的一個主要驅動力;高收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如生物制藥等高技術產業;新經濟體系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必須依托科技競爭力,以科教興國戰略來實現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

在信息技術的生產和應用方面比美國落后是歐盟經濟存在的弱點之一。為此,歐盟提出了一系列打造新經濟的措施,力爭在10年內趕上或超過美國,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競爭力和最具有活力的新經濟地區。

一、20世紀90年代歐盟新經濟的發展

查看全文

論建筑企業融資現狀及應對戰略

中小建筑行業的融資渠道

建筑行業的融資渠道按照資金來源分類,分為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對于中小建筑企業內源融資包括:注冊資本金、折舊、留存收益、向股東籌措資金等。外源融資包括:銀行貸款、信托貸款、融資租賃等。在探討中小建筑企業的融資渠道首先應對該類型的企業的現狀進行分析。還是以延慶地區為例,在這里一級建筑企業有兩家,二級建筑企業有5家,共計七家構成一定規模的企業。以這七家企業為例,內部融資渠道是指企業在改制及建立初期注入的注冊資本金及近幾年來形成的企業盈余資金。這部分資金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明顯不足以滿足企業進行大項目的運載實施;更難以拓展企業的變大做強企業發展目標。外部融資渠道是指從外面獲取資金的通道,主要是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形成。在當地銀行貸款標準很高,審核極其嚴格,由此造成中小型建筑企業申貸困境。以以上七家企業為例,這些企業的外部融資渠道主要是銀行貸款;內部融資渠道是自有注冊資本金及企業股東的在籌資資金。自2008年底到2012年年初,以建設銀行對中小建筑企業貸款存量變化來進一步說明此類型企業外外部融資渠道的困難,見表2。通過上表可知,傳統的外部融資渠道已經不能滿足中小建筑企業的發展。那么如何在不利的環境下,使企業得到充分的發展,給企業經營者提出了挑戰。

各種渠道的優劣對比

又因拆遷的民眾遲遲未見房屋建造,有些人找到政府部門開始上訪,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為維持一方穩定,此項目在政府部門及投資人、債權人的共同努力下,由政府牽線,組成股份制投資模式,重新注冊組成新的開發公司,進行項目運作。一期共計34萬平米的土建工程共有5家本地的建筑企業競標成功。但作為中標企業,必須付500萬元的保證金,且工程進度款按預算造價的80%的一半付款。這樣在給工程完工100%的基礎上開發商只付50%左右的工程款。另外50%只能由建筑公司自己墊資解決。以A公司為例,A公司因為是建筑一級資質企業,注冊資金10000萬元,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65%左右,經營狀況近10年來比較平穩。所以在此項目中共中了三個標段,約10萬平米,合同價款約為24000萬元,為此次中標中規模最大的一家。A公司為解決該項目的資金鏈問題,必須進行融資解決。A公司通過以下兩種渠道進行策略融資。內部融資。由A公司的管理層、項目部負責人、公司股東、內部職工發起通知,通過各方參股形式進行籌資,以投資額占合同總額的比例確認收益分紅比例。預測此次可籌集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經公司董事會及其職工代表商議,因此項目資金過于龐大,大部分人因對經濟環境及政策的把握度降低,此次內部融資方式未被通過。通過對此次內部融資活動的認識到,優點是手續簡便,速度快。缺點是成本高,大于投資利潤率;資金量小,達不到預期規模。外部融資。首先,A公司所選的外源融資是向各大銀行申請貸款。在此次融資活動中,向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商業銀行等分別進行洽談。在與建設銀行接觸中,它的利率最低,即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30%,另加20萬元的顧問咨詢費。但由于建設銀行系統內對于中小建筑企業作為關注行業,在上報到市分行時,未被批準。在與農業銀行的接觸中,對方未與A公司做深入的溝通,即被否定。民生銀行作為股份制的地方銀行,在與相關人員的接觸中,其業務人員通過對項目的整體考察中,充分肯定了項目運作具有可靠的收益性,認為此項目是可行的,但最終未被總行批準。民生總行認為建筑企業作為房地產的下游企業,大的經濟環境對其發展不利,對此種行業項目貸款提出否定意見。其他銀行或多或少原因都被否定。其次,A公司所選的第二種外源融資渠道是向信托公司籌集資金。在辦理融資手續時,A公司要求投資方即房地產公司以未進行施工的土地作為抵押品,又以專業擔保公司進行第三方的擔保。在信托公司向社會募集資金時,A公司也在不斷完善各方面的手續。歷經4個月的,經各方面的努力,共籌集資金15000萬元,期限1年6個月,利率14%。雖然融資成本高于投資利潤率,但它確解決了在項目施工階段中的現金流斷檔的問題。通過對以上對外融資的案例,對于外融資金渠道,各大銀行機構貸款標準高,審核條件嚴格,附加條件苛刻。也可看出,各銀行對中小型建筑企業缺乏信心,不具有靈活性。對項目融資缺乏詳盡的了解,只考慮回避風險,沒有看到預期的收益。信托融資雖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信托公司對提前還款及用款有特殊的約定,提前還款都必須繳納一定的違約金等,資金成本較高。但是其作為項目一定期間的資金補充,又具有可行性。

綜上述案例分析,企業建立適于自身情況的資金管理體制,合理合法進行經營,加強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及企業上下游客戶的合作,互惠互利。要自主科學靈活地做好資金運作,提高中小建筑企業的企業經營模式,保證企業持續、和諧的向前發展。作者認為政府可在其中發揮其特有的作用。首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適當允許中小企業之間或自然人之間的相互融資,這種融資方式手續簡便,方式靈活,對解決中小企業臨時資金短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當然為了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需要政府發揮適當的監管作用。其次,政府部門需要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非國有銀行的發展,搭建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借貸平臺與長期合作機制,利用長期合作和有效溝通機制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緩解中小企業資金投入問題。另外,政府加快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建設,促使中小企業組成聯合的擔保實體,根據各個企業的所占資源確立風險擔保份額,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得到更好的發揮。當然作為中小建筑企業,應當立足本企業的建設,立足誠信,抓住機遇,采取多元化的融資策略發展企業。

本文作者:趙勝英工作單位:北京八達嶺金宸建筑有限公司

查看全文

探索高校教育政治社會化功能評析和應對戰略

摘要: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樹立政治社會化思維,只有借助于政治社會化思維,才能更好適應大學生成長本身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承擔起學生的政治社會化功能,針對現行高校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阻礙因素,提出相關的對策討論。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功能;對策;高校;政治教育

自1958年美國學者戴維·伊斯頓首次發表政治社會化的研究論文以來,在西方有關這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后,政治社會化這個概念傳入中國[1]。這一概念的引介對中國政治學理論研究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同時也為我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承擔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功能

政治社會化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者把政治社會化定義為“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變化的過程”。政治社會化是要達到一定的社會政治規范在個人心中的內化,形成穩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承擔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功能,緣于以下兩個需求。

1.培養合格的政治角色的需要。政治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政治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政治社會化的最后結果,就是要培養出符合特定政治社會要求的政治社會成員。而能否培養出合格的政治成員,關系到社會政治生活能否正常運行。美國當代著名的政治學家達爾在《比較政治分析》一書中指出,“處于一個政治體系之內的個人,對政治生活的關心并不完全相等。有些人漠不關心;其他人則深深地卷入了政治。甚至在那些深深卷入政治的人中,只有一些人積極地謀求權力,在謀求權力的人中,有的人比別人得到了更多的權力。”也就是說,政治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政治人的。但是,政治系統需要政治人;于是,政治系統就要通過政治社會化來造就、塑造能維護主流政治文化的政治人。因此,“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對公民的政治影響和公民在社會中進行政治學習的辯證統一過程,它的本質要求就是塑造與一定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政治人。”

查看全文

會計管理戰略思考

摘要: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特有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人倫思想為主流,帶有明顯的人本主義色彩;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傳統文化主要倡導“天人合一”的辨證思維、和諧中庸的中和思維及直覺經驗的頓悟思維方式。傳統文化借助于戰略管理會計人員的思維媒介,能對戰略管理會計活動施加積極影響、提供重要啟示。這充分表明,傳統文化是實施戰略管理會計的有利因素。

一、“人本”思想對戰略管理會計的積極影響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及人際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在思維觀念上重視“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處理“民”與“社稷”、“民”與“君”關系時,始終將“民”置于首位,認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體又是治理(管理)客體,顯示出傳統文化濃厚的人本主義傾向。傳統文化還將人劃分為若干類別。從治理角度看,有“勞心者”和“勞力者”之分,孔子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僅從純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傳統文化對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說,管理的主體是人——勞心者,管理的對象也是人——勞力者,這與現代管理科學對管理的解釋完全一致。

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的戰略管理會計活動極為有利。我國企業的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都是在傳統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傳統文化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企業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樹立人本思維方式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動中重視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創造管理奇跡。

日本經濟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騰飛,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國儒家文化人本主義思想精髓,在企業中實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業家將儒家文化融入到現代科學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維理念,激活了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動力源,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如豐田公司明確強調的兩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員工,將員工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成果聯系起來,尊重所有關聯客戶,關注客戶的滿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強調尊重、團隊合作,注重以人為本和人際關系和諧;二是強調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三是強調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一致。中國企業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條件得天獨厚,因此有優勢和潛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為出色。

企業人本管理的推行,為戰略管理會計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即通過會計職能活動來激勵人,以獲取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如著名管理會計學家卡普蘭從顧客和員工角度設計平衡計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業奉為至寶。同時,人本管理的實施,也使將人力資源納入戰略管理會計體系進行核算和管理成為可能。在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將人力資源納入戰略管理會計系統進行管理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如果戰略管理會計能夠真正實現將人作為有價值的組織資源,以企業人力資源為對象,確認、計量和報告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信息,將會計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業“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領域,不僅可以為知識化企業進行戰略決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關信息,而且可以為知識化企業建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機制奠定產權基礎。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具體內容包括人事戰略規劃、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資源投資規劃和資本預算、人力資源價值、成本確認和計量、人力資源投資分析、員工績效評價、人力資源信息披露等。

查看全文

會計有利因素分析論文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特有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人倫思想為主流,帶有明顯的人本主義色彩;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傳統文化主要倡導“天人合一”的辨證思維、和諧中庸的中和思維及直覺經驗的頓悟思維方式。傳統文化借助于戰略管理會計人員的思維媒介,能對戰略管理會計活動施加積極影響、提供重要啟示。這充分表明,傳統文化是實施戰略管理會計的有利因素。

一、“人本”思想對戰略管理會計的積極影響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及人際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在思維觀念上重視“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處理“民”與“社稷”、“民”與“君”關系時,始終將“民”置于首位,認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體又是治理(管理)客體,顯示出傳統文化濃厚的人本主義傾向。傳統文化還將人劃分為若干類別。從治理角度看,有“勞心者”和“勞力者”之分,孔子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僅從純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傳統文化對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說,管理的主體是人——勞心者,管理的對象也是人——勞力者,這與現代管理科學對管理的解釋完全一致。

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的戰略管理會計活動極為有利。我國企業的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都是在傳統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傳統文化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企業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樹立人本思維方式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動中重視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創造管理奇跡。

日本經濟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騰飛,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國儒家文化人本主義思想精髓,在企業中實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業家將儒家文化融入到現代科學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維理念,激活了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動力源,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如豐田公司明確強調的兩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員工,將員工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成果聯系起來,尊重所有關聯客戶,關注客戶的滿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強調尊重、團隊合作,注重以人為本和人際關系和諧;二是強調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三是強調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一致。中國企業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條件得天獨厚,因此有優勢和潛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為出色。

企業人本管理的推行,為戰略管理會計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即通過會計職能活動來激勵人,以獲取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如著名管理會計學家卡普蘭從顧客和員工角度設計平衡計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業奉為至寶。同時,人本管理的實施,也使將人力資源納入戰略管理會計體系進行核算和管理成為可能。在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將人力資源納入戰略管理會計系統進行管理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如果戰略管理會計能夠真正實現將人作為有價值的組織資源,以企業人力資源為對象,確認、計量和報告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信息,將會計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業“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領域,不僅可以為知識化企業進行戰略決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關信息,而且可以為知識化企業建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機制奠定產權基礎。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具體內容包括人事戰略規劃、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資源投資規劃和資本預算、人力資源價值、成本確認和計量、人力資源投資分析、員工績效評價、人力資源信息披露等。

查看全文

企業戰略風險分析論文

一、企業戰略風險成因分析

企業戰略風險的成因是很多的,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系統原因和非系統原因,本文主要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來對企業戰略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

企業戰略的成功只有在多方面的因素得到滿足的條件下才能夠實現。但是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應該包括5個方面:(1)公司戰略內涵;(2)公司戰略資源;(3)企業競爭能力;(4)企業領導者;(5)企業戰略環境。前面四點可以歸類為內部原因,第五點為外部原因。

戰略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環境的支撐,并且環境任何時候對戰略的運行和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環境的概念是廣泛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等多種要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市場需求。在考慮戰略的影響因素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戰略自身產生風險的可能性。企業的主題戰略是經過戰略研究形成的企業的使命、發展方向、戰略目標、戰略方針和戰略指導思想。戰略本身的風險就是戰略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戰略的指導方針和指導思想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行業的發展規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環境的變化是誘發企業戰略風險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對企業戰略風險的進一步細化還要從環境入手,同樣,對環境變化的分析也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進行。

根據全球經濟發展的現狀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經濟環境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趨勢,其中,來自外部環境的變化有:

查看全文

企業戰略預警、戰略危機、預防對策研究

什么是戰略預警?

“戰略預警”的概念是筆者前兩年在碩士論文中提出來的,隨后將此概念的基本原理放在網上得到了較多的轉載、點擊和關注。所謂戰略預警管理,是指對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和評價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波動和失誤進行監測、診斷和預控的管理,實質上是對戰略管理的預警管理。因而戰略預警管理實際上包括對戰略管理過程中管理行為的預警和預控的管理,即建立對戰略管理活動的識錯、防錯、糾錯和治錯的機制。因而戰略預警管理的功能包括監測、診斷、警報方式、信息、早期控制、對策庫和失誤矯正等。調研發現,許多企業認為“戰略預警”是大企業的事情,中小企業感覺戰略預警似乎與自己沒有關系。然而正如筆者在“從‘5000萬現象’看小企業戰略管理”(《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02年第158期)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戰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形而上的,即主要指戰略思想或戰略理念;二是形而中的,即具體指導戰略及戰略管理的管理學理論;三是形而下的,即具體的戰略方法或戰略管理具體措施等。因此,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戰略、戰略管理和戰略預警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在不同的企業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戰略預警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全面性。戰略預警管理的全面性,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戰略預警管理是企業全面預警的概念;其次,戰略預警管理是戰略全過程的預警管理。

第二、診斷性。這是預警管理共有的特征,能在企業的戰略管理過程中,進行病理診斷,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能。

第三、預控性。由于戰略是對公司未來的規劃,所以,戰略本身具有超前性,因此戰略預警管理同樣具有早期控制性,而且它還能提前對戰略問題或者戰略危機進行預測,防患于未然。

查看全文

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研究

摘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性競爭不斷加劇,國際經濟環境日益復雜,企業面臨很多機遇與挑戰,戰略管理會計也因此出現。戰略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也變成一種趨勢,并且在現代企業競爭戰略的開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功能。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其也會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戰略管理會計的現狀著手,指出當前戰略管理會計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給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其實現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措施;發展

隨著當前經濟的全面發展,全球性戰略的競爭日益嚴峻,企業外在環境也在不斷改變,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為了獲得更多市場,實現生存與發展,將管理活動提升到戰略層次。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戰略管理會計,到目前為止,其應用依舊是位于漂浮狀態,整體運用水平不夠理想。因此,必須要積極開展國內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依據自身實際狀況,參考國外理論設定一個適合國內企業發展的戰略管理會計體系,促使國內企業更好的發展。

1戰略管理會計概述

1.1戰略管理會計的含義。戰略管理會計(簡稱SMA)最早由英國學者西蒙(Simmonds)提出,并且將其定義為用作于創建與監督企業戰略的相關企業及其競爭對手的管理會計數據的提供與分析。之后,又指出管理會計和戰略結合的重要性。1988年,Bromwich在《管理會計的定義與范圍:從管理角度的認識》中指出,不只是搜集企業競爭對手的信息,更需要關注研究與競爭對手相較于自身的競爭優勢與創造價值的過程。1.2戰略管理會計的特點。戰略管理會計相較于傳統管理會計有著很大的創新,也體現出全新的特點。(1)長期性,就是其更為關注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戰略眼光,讓企業位于長遠利益之上;(2)外向性,也就是需要全面關注外在環境的改變,在該種環境下,對戰略部署給予相應調節;(3)全面性,即企業研究范疇較為廣泛,更為全面、有效地給企業帶來有用信息;(4)整體性,將其也當作整體開展研究,并且從整體層面上對企業戰略管理行為進行研究;(5)可以帶來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

2戰略管理會計的運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