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歐盟應對戰略論文
時間:2022-08-19 11:51:00
導語:新經濟時代歐盟應對戰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新經濟歐盟《里斯本戰略規劃》《斯德哥爾摩報告》歐盟首腦峰會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起,新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歐盟,其新經濟發展情況落后于美國。為適應新經濟歷史發展潮流、趕超美國,歐盟制定了《里斯本戰略規劃》,該規劃通過普及網絡教育和人員培訓、加大科研的投入來提高歐盟的勞動就業率,發展歐盟經濟。2001年3月歐盟巧國首腦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以促進《里斯本戰略規劃》的落實。2004年5月歐盟從巧個成員國擴大到25個成員國,東擴后的歐盟在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此,歐盟各國定期舉行首腦峰會,制定新經濟發展戰略,確保《里斯本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
新世紀伊始,“新經濟”這個新鮮的經濟詞匯走進各種媒體和人們的視野里。它源于美國,并很快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按照西方經濟理論,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一旦失業率低于6%,通貨膨脹率就會急劇上升。但自1991年3月以來,美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經濟增速平均超過4%,失業率降至3.9%,而核心通貨膨脹率卻低于2%。一些經濟學家把美國出現的這種“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即“一高兩低”的經濟稱之為新經濟。
關于新經濟的探討,目前是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盡管經濟學界對新經濟還有不同的見解,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新經濟的實質,就是信息化與全球化,新經濟的核心是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他領域的創新。促成新經濟出現的現實環境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新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經濟的新穎之處在于:新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它使生產力迅速提高;新經濟促使風險投資的推廣和應用;使某些傳統的宏觀經濟理論受到懷疑;新經濟還突出了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新經濟應該是包含上述新的經濟因素的一個系統結構,具體說來它應具有以下幾個結構支撐點:全球化的網絡體系;知識經濟是新經濟的一個主要驅動力;高收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如生物制藥等高技術產業;新經濟體系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必須依托科技競爭力,以科教興國戰略來實現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
在信息技術的生產和應用方面比美國落后是歐盟經濟存在的弱點之一。為此,歐盟提出了一系列打造新經濟的措施,力爭在10年內趕上或超過美國,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競爭力和最具有活力的新經濟地區。
一、20世紀90年代歐盟新經濟的發展
過去10年來,歐盟的信息技術產業出現了較快的發展,這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明顯上升,到2000年,歐盟的信息技術產業的增加值達到493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1995年的3.6%上升到4.4%,年均增長巧%左右,大大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2.5%的增長水平,自1995年以來平均每年推動歐盟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但和美國相比,歐盟仍相形見細,1995年以來美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00年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8.3%,經濟增長的1/3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的增長。從信息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來說,1996一2000年,歐盟只相當于美國199()一1995年的水平,相差近5年。各成員國的情況差別較大,愛爾蘭、芬蘭、瑞典、荷蘭和英國等國家發展較快,其中愛爾蘭的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已超過美國,芬蘭信息技術產業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美國。
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率的發展。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經濟增長除了資金和勞動的投人引起的增長外,其他的都是全要素生產率,實際上是技術要素的增長率。測算表明,1995年以來信息技術對歐盟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為每年推動經濟增長約0.2個百分點,相當于美國199()一1995年的水平。
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價格下跌使歐盟的通貨膨脹率降低,20世紀80年代,硬件設備、軟件和通訊服務的價格平均每年分別下降1.8%%,0.3%和0.2%,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其分別下降3.3%,0.7%和0.7%,而到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其下降的速度分別達到10%,1.4%和1.3%。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使歐盟的通貨膨脹率自1995年以來每年降低0.2個百分點。
新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方面是信息技術產品的使用,計算機擁有量、上網人數、移動電話使用量、電子商務發展等是主要的指標。在這些領域,歐盟遠不及美國,根據初步的估計,1999年歐盟每100人人均擁有計算機20臺,不到美國的1/2;歐盟只有14%的人上網,不到美國的1/3;電子商務額約為170億歐元,僅為美國的1/4;只有人均移動通訊電話擁有量和美國持平。歐盟人均對信息產品的支出約為1601)歐元,不及美國的一半。實證分析也表明,在歐盟,信息技術以外的部門沒有因為利用信息技術而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總之,雖然歐盟的信息技術產業出現了較快的發展,推動了其經濟的增長,但從信息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等看,歐盟要比美國落后5年。
二、歐盟新經濟時代趕超美國的大動作—《里斯本戰略規劃》
實際上,新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初崛起以來,創造了美國經濟長達4年的繁榮,而這4年,歐盟主要是在與高失業率、低經濟增長幅度和抑制通貨膨脹作斗爭。幾年來,在社會電子信息化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研發的投人以及高科技人才的引進與培訓等方面,歐盟與美國、日本等國家比,均有相當的差距。20世紀末高科技發展對知識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美國長期經濟繁榮對歐盟經濟發展的刺激、高科技信息化的發展對歐盟科技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以及對歐盟人力資本市場的沖擊,《里斯本戰略規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2000年3月在里斯本結束的以就業問題為中心的歐盟首腦會議是新世紀歐盟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發展研究的一次重要會議。它不僅充分體現了歐盟各成員國對新經濟時代(電子時代)高科技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拉動并加速經濟發展的高度共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解決長期困惑歐盟的失業問題時,《里斯本戰略規劃》著眼于如何創造就業機會,而不僅僅單純強調降低失業率,在這一點上,歐盟各成員國首腦已達成共識。《里斯本戰略規劃》向人們展示的是電子時代對教育發展的新的挑戰:普及網絡知識、發展信息經濟,加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人士的培養。該規劃希望通過對在業、失業和準備就業的歐盟人口進行有關歐洲電子化的教育和培訓,在解決失業問題的同時使歐盟更好地面對新經濟的挑戰。
199!)年下半年以來,歐盟經濟形式好轉,出現了明顯的質變現象,似乎正朝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更加緊密的經濟和政治聯盟的方向發展。高科技和加速發展的電子化技術正在改變著歐洲。歐盟持續保持的兩位數的高平均失業率在199!)年開始大幅下降。里斯本會議前夕,歐盟is國平均失業率已降為7.8%,達到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失業率下降幅度最大。就業狀況的改善,拉動了消費需求,刺激了市場繁榮,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歐盟對經濟增長的信心。新經濟發展下落后美國甚多的歐洲似乎已下定決心迅速縮小差距。里斯本會議就是在這樣的形式下召開的。
《里斯本戰略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1.普及網絡知識、發展信息經濟:200()年底前降低上網費;2001年前實現電信市場一體化;要在2001年內所有學校都實現聯網;2002年所有教師都接受網絡培訓。通過對在業、失業和準備就業的歐盟人口進行有關歐洲電子化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就業率。2.加強對網絡經濟的開發研究工作:2002年實現高科技人才的完全自由流動,加速對研究成果的市場轉化和利用;投資政策要向高科技領域傾斜;組建“歐洲網絡經濟研發區”以促進歐盟網絡經濟的發展。3.確立經濟增長目標和增加就業時間表:明確提出到2010年將歐盟的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提高到3%;到2010年,要新創增加3000萬個就業機會,將平均就業率提高到70%。
從《里斯本戰略規劃》的內容中,可以看到歐盟新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要認識到信息社會中確實要以人為本。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加劇,而國與國之間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素質的差距。教育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的競爭力,包括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要實現在未來10年把歐盟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最具經濟活力”地區的宏偉目標,關鍵是人,是21世紀的歐洲公民。如何縮小歐盟內部就業機會與就業人口之間知識和技術上的差異,應是里斯本戰略規劃強調創造就業機會的基本思想。
實際上,自20世紀末人類進人新經濟時代以來,高技術信息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困擾發達國家的問題。但是,大量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不能靠外援來解決的,關鍵是要立足于歐盟各成員國自身對人才的培養、對歐盟公民的培養。所以,里斯本規劃反復強調對公民進行終身教育和終身培訓,這是著眼于創造就業機會、徹底解決高失業率的最基本的措施。
三、《斯德哥爾摩報告》促進規劃的落實,堅定未來經濟發展信心
《里斯本戰略規劃》實施一年后,歐盟巧國的平均失業率降到了自1991年以來的最低點,約為10%,創建了25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年經濟增長率達到3.5%,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數字。在普及電子信息方面,從2000年3月的里斯本會議到同年10月的半年期間,歐盟15國家庭因特網平均上網的百分比從18%突增到28%,增加了10個百分點;上網費用大幅度降低。雖然較之美國和日本,歐盟仍然還有1400萬左右的失業大軍、各成員國之間的就業狀況很不均衡、因特網平均使用程度遠遠不及美國、普及電子信息技術在各成員國之間的發展速度也極不均衡,但短短一年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實施里斯本戰略規劃的結果。這大大增強了歐盟首腦們的信心,他們共同認識到,里斯本戰略規劃所描繪的歐盟全面提高就業的發展藍圖是正確而且也是確實可行的。但就業問題中的地區、性別、行業、技術和年齡等五大差異仍然制約著規劃的實現,因而要真正完全實現里斯本會議所提出的宏偉規劃,達到各項具體指標,還需要各成員國之間更切實的行動和措施。在此基礎上誕生了《斯德哥爾摩報告》中所提出的十項具體行動。
2001年3月,歐盟各國首腦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并在會議上提出《斯德哥爾摩報告》,該報告是在里斯本戰略規劃出臺12個月以后對其實施情況的總結和提高,它不僅總結了執行規劃以來歐盟的經濟和社會進步,而且更進一步明確了里斯本戰略規劃所確定的目標,提出了鞏固和加強里斯本戰略規劃所需要的所有成員國的十項共同行動。第一,創建更多更好的工作;第二,創立新歐洲勞動力市場:對所有人開放并接納所有人;第三,針對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改革;第四,建立一體化金融市場;第五,創造合適的制度環境;第六,2002年實現電子歐洲;第七,縮小成員國信息技術上的差距;第八,加大科研、創新和企業發展;第九,注重尖端技術的發展;第十,對步人老齡化人口的有效社會保障。
上述這些行動相互關聯,要求成員國間的一致響應。具體講要求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經濟和社會的改革、統一的貨幣金融市場、合適的制度環境、電子商務經濟的廣泛引人,從而創建出加速科研發展和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一個理想的良好的發展環境,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可轉化為發展新產品、加強社會服務、提高生產力的動力;而作為經濟增長和競爭力動力的良好環境更可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并提高社會和區域的內聚力。
上述行動中,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個行動,即“創立新歐洲勞動力市場:對所有人開放并接納所有人”。這是在如何適應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反映不同成員國公民對網絡市場發展在他們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占優勢地位的共識。對所有人開放的新歐洲勞動力市場以通才教育或職業培訓或專業技術為基礎,因為新經濟中幾乎80%的新創就業機會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管理人員、專業人員、技術人員等等,而青年人中失業比例較高顯然是由于他們僅有的教育水平不能勝任。所以“創立新歐洲勞動力市場:對所有人開放并接納所有人”的行動就是要重視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所有公民的可雇傭性。這也就是里斯本戰略規劃中強調的對所有公民要加強電子化的教育和培訓。
四、歐盟力爭克服新經濟發展的不利局面,實現《里斯本戰略規劃》目標,趕超美國
盡管歐盟繼斯德哥爾摩的十項共同行動之后,其新經濟發展迅速,但由于之前對科研事業支持力度不夠、科研投人不足、科研意識相對落后、缺乏相對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機制,從而形成了歐盟知識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局面,且短期內仍然擺脫不了高失業率對經濟發展的制約。為年春歐盟首腦峰會報告中給出的統計數字,顯然距《里斯本戰略規劃》中提出的到2010年平均就業率達到70%的目標還差太遠。科研開發投人(R&D)占GDP比例較高的成員國如瑞典、芬蘭、丹麥,其就業率較高;而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科研開發投人明顯偏小,拉低了歐盟平均就業水平。我們也從附表1中看到,雖然歐盟人均GDP購買能力僅為美國人的70%,但1999一2003年期間年平均增長幅度大于美國。
2010年5月1日,歐盟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擴張,形成了25個成員國、人口達4.539億、總GDP超過10萬億(占世界GDP1/4)的世界最大經濟實體。由于東擴后成員國各國的情況不同,經濟發展不均衡,政策舉措難以協調一致,新成員國不會向老成員國那樣注重歐洲一體化對世界多極化的影響,而可能會更關注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可能會激發各種新矛盾。也就是說歐盟雖然已開始具備趕上美國的條件,但2010年前短短幾年間是否能趕上或超過美國,成為挑戰美國世界霸權的強大超級實體,還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公務員之家:
2004年歐盟首腦峰會報告《執行(里斯本戰略規劃):擴大后的歐盟的改革))中詳細檢查了過去一年各老成員國執行規劃的情況,明確提出在增加就業、提高生產率、保證公共財政支出等方面實施不力,以及在網絡市場開發上的不足;要堅持在研發、教育方面的大力投資;非常正面地評價歐盟東擴將對實現《里斯本戰略規劃》的積極影響。2006年春的歐盟首腦峰會也把實現《里斯本戰略夫賊"J》目標作為歐盟的當務之急。在這次峰會上,一份《里斯本戰略規劃年度進展報告))擺在了歐盟25國領導人面前。報告列出了三大優先領域:加強對教育、科研和創新的投人;放松管制,減少官僚環節,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改革就業政策,增加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為實現這些目標,報告還列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包括在2007年底設立一家“歐洲技術學院”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
在全球經濟進人新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我們看到了歐盟發展新經濟、實現《里斯本戰略規劃》目標的堅毅決心,以及堅定不移地執行規劃的各項發展戰略的理想,這是25國未來的共同行動。可以預見,歐盟新經濟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