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14:43: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縣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縣域保險營銷現狀及策略
[摘要]縣域保險是我國的一項區域性保險,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縣域保險也在不斷發展,但其營銷現狀卻不容樂觀,難以推動縣域保險快速發展。文章對縣域保險營銷現狀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營銷策略,旨在優化其營銷現狀并推動縣域保險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縣域保險;營銷現狀;營銷策略
近年來,我國的縣域保險發展步伐得到了加快,其營銷隊伍、規模等逐步擴大,但其營銷現狀依然不容樂觀,比如,縣域保險營銷受到排斥、縣域保險種類較少導致難以滿足營銷需求、存在誤導和欺騙的營銷行為等,都說明其營銷現狀需要優化。因此,就需要用到加大縣域保險宣傳力度、開發縣域保險險種、提高營銷人員個人素質、拓展營銷渠道等策略來改善其營銷現狀,推動我國縣域保險的快速發展。
1縣域保險營銷現狀
1.1縣域保險營銷受到排斥。我國保險行業雖然得到迅速發展,但對于縣域地區而言,保險業發展與城市保險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首先,由于縣城、鄉鎮等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導致居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購買縣域保險,向其推銷縣域保險就會受到居民的反感與排斥;其次,縣域居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對保險的認識也嚴重不足,普遍的缺乏保險意識,甚至是也不認同保險業,在推銷縣域保險的過程中勢必會受到縣域居民的排斥。1.2縣域保險種類較少,難以滿足營銷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國城市地區經濟相比于縣域來說相對發達,城市人民的保險意識相對較強,城市人民保險購買力也較強。反觀我國縣域地區,保險業發展較慢,難以引起各保險公司的足夠重視。所以,城市地區也就成為各大保險公司極為重要保險市場,保險公司也都致力于開發適合城市居民的險種,而忽視縣域保險險種的開發,造成了縣域保險營銷險種單一或同質化,這也就導致縣域保險的營銷人員在推銷保險產品時缺乏足夠的適合縣域居民的險種,難以滿足營銷需求。1.3存在誤導、欺騙等不良營銷行為。保險營銷中,以誤導、欺騙等不正當手段推銷保險產品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些不正當的營銷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名譽,也將大大降低居民對保險的信任度,導致保險銷售難度大為增加。造成這種營銷現狀的原因也存在于三個方面:首先,縣域保險營銷制度不完善,無法有效地規范營銷人員的營銷行為;其次,縣域保險入職門檻較低,一些品行不端、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員都可以從事保險行業,雖然擴大了營銷隊伍,但營銷隊伍的整體素質欠缺,導致對保險產品夸大其詞,甚至是存在虛假宣傳、欺騙等行為;最后,縣域保險營銷人員本身就沒有對縣域保險進行深入理解,對各險種的了解也不夠深入,在營銷的過程中就會誤導消費者,同時影響縣域保險的可信度,增加了營銷難度。1.4缺乏營銷競爭。競爭也是一種發展動力,有競爭才能有發展,但對目前的縣域保險而言,缺乏營銷競爭,不僅使各類保險產品更新、升級較慢,也讓消費者獲利較少,也就難以激發縣域人民的購買欲望,從而導致縣域保險銷售量較小。其造成缺乏營銷競爭的原因也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各保險公司在鄉鎮、農村等地區設置的銷售網點較少,投入的營銷人員較少,使其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適用于縣域居民的保險種類較少,居民的選擇性也就較小,導致不足以形成競爭局面。
2縣域保險營銷策略
探尋縣域版新聞策略
近年來,縣域經濟在地級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縣域經濟是壯大區域經濟實力、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有人說,一座地級城市的發展,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發展的希望也在縣域。所以報紙開設的縣域版面也要尋求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實現新突破。《牡丹江晨報》作為一張地市級報紙,定位為市民報,從2010年開始創辦縣域版面,每周一期,全方位展現縣域經濟發展的亮點。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編采經歷,嘗試從三方面談談如何尋找縣域版的新聞。
一、貼進百姓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各縣(市)都在競相發展,所以可供參考的素材也很多,但是由于《牡丹江晨報》是一張市民報,如果大量刊發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內容,百姓不會特別感興趣,所以,這就需要版面的記者多跑基層,尋找和發現貼進百姓生活的新鮮事兒。如何尋找新聞亮點,讓縣域版面活起來?首先,筆者設置了幾個欄目:縣域觀察、縣市快遞、百姓故事、縣域雜談等,力求版面新鮮活潑、內容豐富。一方面,展現各縣(市)爭位趕超、迅速崛起的一個個經濟亮點,另一方面,通過刊發貼進普通百姓生活的新聞事件,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其次,多與各縣(市)相關部門聯系,增強新聞敏感性,在不偏離時事報道的情況下透過“蛛絲馬跡”挖掘新聞亮點。2010年夏天,筆者到小北湖自然保護區采訪時了解到,保護區附近有一條新建的寬1米多的灌溉渠,由于渠道較寬,每到夏天,都有一些野兔、獾等因為跳不過那么寬的水渠而掉進湍急的水里喪生,據不完全統計,不到一年時間至少有四五十只野生動物因此喪生。筆者趕到現場,抓拍了照片,并走訪了附近農戶,采寫了《灌溉渠竟成野生動物殯葬地》一文,在縣域版發表,文章見報后,引起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局的高度重視,經過多次現場調研后,決定在灌溉渠上每隔幾米鋪上石板,為野生動物過渠開辟一條“生路”。
二、加強輿論監督,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報紙的一項重要職責,是輿論監督作用。目前各縣(市)正處于經濟總量蓄勢突破的重要時期,也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關口。如何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實現超常規發展,是縣域版面需要關注的內容。蘭崗西瓜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近年來,蘭崗西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銷售的市場風險明顯增加,賣不出去的西瓜爛在地里,一些瓜農一年甚至賠幾萬元。筆者通過多次采訪瓜農、賣瓜者,以及蘭崗西瓜協會的西瓜經紀人,采寫并發表了系列報道《蘭崗西瓜的突圍之路》,見報后許多讀者打來電話,提出了諸如為蘭崗西瓜尋找出路,為蘭崗西瓜注冊商標、讓瓜農們“抱團”發展、招商引資建果汁廠等建議,引起了蘭崗鎮政府以及牡丹江市政府、寧安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派遣專家到蘭崗鎮調研,為西瓜產業把脈,確立了西瓜產業的發展方向,并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使西瓜產業再現勃勃生機。此外,作為全國大豆之鄉,穆棱市下城子鎮近年來也遭遇了發展瓶頸———眼看著被人稱為金豆子的大豆賣不上價,而低價的豆子遠銷省外一些城市后,被加工成豆制品,身價倍增,又重新賣給當地人。筆者針對大豆產業尷尬的處境采寫了相關的報道,引起了牡丹江市政府與穆棱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專門研究了大豆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穆棱市決定今后加大對大豆產業的扶持力度,并鼓勵投資者到穆棱縣對大豆產業進行合理的投資,使大豆產業見暖回春。
三、增加互動環節,為百姓做好服務
縣域科技管理探討
摘要:新時期現階段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如何進一步提高縣域科技管理工作,本文從培育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培養引進高技能科技型人才;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加強創新型園區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縣域科技管理的探索性路徑。
關鍵詞:創新驅動;縣域;科技管理;科技創新體系
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省、市關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新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平縣經濟振興發展,建平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管理工作,積極部署“五大工程”戰略。筆者認為在當前乃至以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質量是關鍵。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認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培育和完善企業主體科技創新體系
一是積極開展產學研對接洽談活動。建平縣域企業多以資源型為主,如鐵礦、膨潤土礦等,大多采取落后的低端開采生產方式,經濟總量規模太小,經濟增長方式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科技發展落后于其他區域,科技新理念相對陳舊,應該鼓勵企業與其產業關聯度高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建立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引進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開展“請進來、走出去、點對點”對接活動,提高合作成功率,聯合開展科技項目攻關,培育一批高水平產學研示范企業。縣科技局每年都多次組織縣內相關企業參加“6.29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活動;北京科技博覽會;西安科博會等,還有“兩院十校對接會”“遼寧省化工行業科技成果對接會”“省科技廳召開的鋼鐵行業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活動。堅持為企業和大型院校、科研院所牽線搭橋,做好本縣科技服務工作,增強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工業方面主要推進以納鑫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為首的與北京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形成的金屬新材料企業產學研技術合作;建立以盛德日新有限公司為首的鐵礦企業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的鐵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合作,成為縣域鐵礦業的示范標桿企業;加強膨潤土企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發展膨潤土園區企業膨潤土精深加工,生產出深加工產品如鈉基膨潤土、鋰基膨潤土、有機膨潤土及高純膨潤土凝膠等,廣泛用于各個領域;繼續推進陶瓷園區企業與產業研究院所進行深層次科技合作,通過傳統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培育一批以科技創新為主的高水平的科技示范龍頭企業。農業方面推進農業領軍企業與農業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積極科技合作,利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產品精深加工,實施農業優良品種引進,建設農業科技試驗基地,加快農業新技術研發、引進及推廣。二是積極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工作。堅決貫徹執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建設科技強省的實施意見》,首先要引導縣域企業應用科技成果。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要,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造傳統產業,加速實現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引導縣域科技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突破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對于企業購買科技成果實施轉化并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項目,應給予一定的補助資金。其次,加強對企業的科技成果供給。作為縣級科技部門要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工作,落實相關政策,通過研發轉讓、技術轉讓、技術許可等多種形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價值。拓寬科技合作交流渠道,與國內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建立技術需求和成果信息互通機制,定期組織“專家企業行”“企業院校行”活動。拓寬技術來源,承接技術轉移。再次,通過引進、培育技術中介機構,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推動本縣技術市場建設。開展“互聯網+科技服務”,通過科技信息網和手機微信平臺實現企業和科研院所信息共享,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對接服務。三是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以縣域內大型骨干企業為基礎,圍繞優勢主導產業,擇優扶持一批科研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對有技術人員、有場所設備、有研發經費、有研發方向、有專利產出的企業,實行長期動態跟蹤服務,鼓勵企業建設重點工程技術中心,形成完善的研發組織體系,集聚高層次人才團隊,以龍頭企業帶動縣域經濟整體產業化發展。對于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授予企業法人代表“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科技創新優秀獎”稱號。積極孵化培育科技中小微企業,加快縣域創業孵化基地基礎建設。吸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使其成為集政策咨詢、創業指導、項目推介、創業培訓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創業平臺,并逐步成長為支撐縣域經濟科技發展的后續力量。四是積極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推行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利用稅收支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為鼓勵企業開展研發活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縣科技局大力宣傳推廣組織企業實施,只要符合會計核算健全、實行查賬征收并能夠準確歸集研發費用的企業均可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則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上,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數據庫和后備庫,指導企業積極申報專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指導工作,建立常態化的培訓幫扶工作,推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形成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品牌效應。使縣高新技術企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一個較好的發展。
2積極培養引進高技能科技型人才
縣域資金回流機制探討
縣域資金回流機制探討
目前,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逐步向經濟較發達的大中城市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對縣域經濟的支持。本文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105個縣為視角,對信貸資金流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縣域資金外流情況及對縣域經濟的影響,探討縣域資金回流機制。
一、縣域信貸資金外流情況及其影響
存款增幅明顯高于貸款,存貸差不斷擴大,存貸比例明顯下降。截至2005年3月末,所調查縣域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19億元,較2000年末增加149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946億元,較2000年末增加715億元。存貸比為60.5%,比2000年下降了11.1個百分點。存貸差由2000年末的490億元擴大到目前的1272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5.4%。
截至2005年3月末,所調查的縣域金融機構流出資金1314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7.5%。其中,工商銀行資金外流最多,其次是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系統內上存,是縣域金融機構資金流出的主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縣域金融機構系統內上存958億元,是2000年的3倍多,占縣域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流出總量的72.9%,比2000年末增長近22個百分點。除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上繳二級存款準備金、上存系統內備付金外,由于具有期限穩、利率高、利息收入可靠等特點,與上級行約定期限上存資金和其它上存資金的占比最大,金額達616億元,占全部上存資金的68.2%。利率較高是約期上存資金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拆出資金和購買有價證券也是資金外流的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所調查的縣域金融機構拆出資金9億元,購有價證券36億元,其他流出渠道21.5億元。
縣域流入資金有限,進一步加劇了縣域信貸資金供求矛盾。在縣域信貸資金流出的同時,有部分資金通過政策性銀行信貸投入、系統內借款、拆入資金、在中央銀行借款等渠道流入縣域,但流入資金規模有限,遠不能滿足縣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截至2005年3月末,所調查的縣域金融機構共流入資金326億元,僅為流出資金的24.8%。由于縣域的重點建設項目較少,吸納外部資金的能力有限,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比例不斷擴大,凈流出額由2000年的1:2.1擴大到2004年的1:4。
縣域經濟 特色為本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經濟單元,包括縣、鄉(鎮)、村經濟,具有多層性、綜合性和基石性等特點。由于我國各地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發展縣域經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但總體上看,筆者認為,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尤其應當引起充分重視。
在空間上,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發展縣城經濟。因為縣城集聚了縣域內各種資源和行業優勢,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重點。過去大搞“一大二公”,實施平衡發展戰略,致使經濟發展重點不突出,縣城帶動乏力。為此,要吸取教訓,在發展縣域經濟時,要重點發展壯大縣城經濟,并以此帶動縣域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
在產業上,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發展工業經濟。在縣域這個范圍內,產業結構的層次低,特別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滯后,“農業弱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問題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業經濟欠發達,缺乏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因此,發展縣域經濟就是要發展工業經濟。
在所有制上,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多數縣屬國有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主體地位日益萎縮,給縣域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就業、財政和穩定的壓力。因此,要發展縣域經濟,填補縣域公有制經濟全面退縮形成的“真空”,只能在國有經濟的體制外,大力實施“民營強縣”的戰略。
在資源利用上,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發展特色經濟。在現代經濟的全面競爭中,縣域經濟要想在更大范圍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利用自己的資源,創造自己的特色優勢。
縱觀各地經濟發展的軌跡,凡是縣域經濟發達的地區,均是該地區特色經濟能量充分釋放的結果。那么,如何尋求自身特色能量釋放的最佳途徑呢?
縣域文化旅游產業調研分析
[摘要]近年來,大慶市縣域文化旅游產業有所發展,同時也存在“縣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市里及周邊城市互動性偏少;旅游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游玩層次,未與市里及周邊城市旅游企業形成聯動,未形成差異化互補、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游客逗留時間短,難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增強部門聯動,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規劃體系,推進融合發展;樹立產業理念,打造區域優勢。
[關鍵詞]大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優勢
一、大慶市縣域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概況
(一)林甸縣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基本情況。第一,從內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及服務質量,從外精準定位拓展外埠客源市場。大力推進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定期組織服務標準化培訓,豐富旅游產品,提升品牌競爭力,跟進項目建設,對俄宣傳推介,鞏固確定了中國溫泉之鄉林甸旅游產業市場地位,擴大了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二,通過外出宣傳、接洽等方式,建立與邊境城市對俄旅游合作關系,打造對俄旅游精品線路。參加綏芬河市舉辦的中俄旅游企業對接會,邀請10余家俄羅斯與綏芬河旅行社一行40余人,參加“暖暖的林甸”對俄旅游產品推介會并調研林甸旅游資源。第三,依靠項目建設,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扶貧。利用兩條商業街,對貧困村、貧困群眾實行免租金優惠招租政策,直至全面脫貧;積極引導旅游企業開展脫貧攻堅精準幫扶工作,鶴鳴湖景區繼續實行貧困人口輪流上崗制,在農閑時間上崗工作,增加收入;積極引進大型企業集團———中青旅投資置業有限公司與景域集團合作投資建設溫泉旅游度假、旅游地產、旅游景區開發等新型綜合旅游項目;旅游局攜手自駕龍江旅游服務平臺,共同舉辦“‘百車千人’冰雪自駕,研學扶貧助力中國溫泉之鄉”大型自駕游和青少年研學旅行扶貧活動。(二)肇源縣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基本情況。第一,政府持續投入。蓮花湖公園景區先后投入幾千萬元,2018年成功晉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文博體綜合場館融資在建,其中的波波大酒店擬打造五星級酒店。縣里還協調各方資金用于衍福寺風景名勝區大殿建設等。第二,企業積極性較高。青花湖景區由鑫泰吉瑞公司投資幾千萬元打造漁獵文化小鎮,2020年年初組織了“冬捕漁獵文化節”和“首屆肇源開江節”,當天吸引省內外游客達7000多人,同時銷售了大量的淡水魚和特色小米等農副產品。(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基本情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以大美濕地,詩畫草原,民族饗宴,馬背豪情,祈福圣地,養生溫泉為突出特點。開發出冬季捕魚、雪地溫泉等特色旅游項目20余個,開辟精品旅游路線14條,定期舉辦那達慕大會、民族文化節、冰雪漁獵文化節。阿木塔、嘎日迪、克爾臺湖水岸漁村都成為了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主力軍。(四)肇州縣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基本情況。肇州縣旅游商品有老街基系列(窖藏酒、大瓜子、玉米漿、雜糧粥)、托古小米、葉氏粘豆包、牛角尖大瓜子、牧康牧業、興合科技、昆倉啤酒、百森飲料。近年來,肇州縣打造具有鄉土氣息濃郁、投資較少、帶動面廣、旅游空間大、經營方式靈活為特點的肇州特色旅游新概念。以紅色經典、自然風光、特色小吃、棚室采摘為主線,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俗文化傳承為載體,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全域旅游發展新目標。計劃建設肇州縣青馬湖風景區,項目規劃建設以“一場一寺兩區三館六作坊”為格局,融合“游、玩、學、住、行”等旅游體驗元素于一體的傳統手工業特色非遺旅游小鎮。
二、大慶市縣域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扶持力度小,專業人才匱乏。文化旅游作為新構建的部門,懂管理、精業務、善運營、通服務的人才匱乏,缺乏一支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專業人才總量儲備嚴重不足,且專業門類結構比例嚴重失衡,缺少考古、群藝輔導、文藝創作等方面專家和領軍式人物。2018年,各縣在文化旅游專項資金支持方面十分有限,嚴重影響相關工作開展。各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作為行政部門,科室業務分工明確,合作溝通不足,涉及文化旅游融合類工作相互之間缺乏學習交流機制。(二)發展規劃滯后,產業融合度低。一是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缺乏有效的平臺和載體,文化是文化、旅游是旅游的發展特征還十分明顯。文化產業傾向于公共服務為主,以體制內運行,行政化主導為主,缺少旅游元素;旅游產業基本都是以旅游企業的單個景區運營為主,旅游項目同質化、重復化、低端化明顯,缺乏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植入。二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鏈條短,缺乏上下游或是相關產業的支持互補,缺乏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旅游線路設計,文化紀念品種類少、樣式匱乏,特色性、代表性、體驗性、實用性、便利性、大眾性的特色旅游紀念品更是屈指可數。(三)傳統運營模式為主,區域聯動效應差。傳統運營模式下,大慶縣域文化場館和旅游景區基本處于分散、隔離的狀態,文化是文化,景區是景區,基本都是圍繞各自進行“單點”式發展,產業價值鏈短,運營模式單一,沒有形成文化旅游方面的優勢經典線路。以門票和折扣為主的低端營銷運營模式,特色不突出,優勢不明顯,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亟待加強和完善。民俗特色游內涵和民俗文化還未能與景區深度融合,博物館游、文化館游的游客互動體驗性不強。大慶市縣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市里及周邊城市互動性偏少,旅游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游玩層次,未與市里及周邊城市旅游企業形成聯動,未形成差異化互補、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游客逗留時間短,難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縣域經濟推動思考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縣委經過認真調研,結合近年黨建工作開展實際,為繼續深化和拓展黨的建設“三級聯創”和“旗幟工程”活動,決定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以實施“興鎮先鋒行動”為黨建工作總抓手,堅持以創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為目標,以“圍繞熱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覆蓋盲點、創新亮點”為工作方針,通過實施“基層黨組織活力增強、黨員人才隊伍培養、農村黨員率先致富和黨的新形象塑造”四項行動,實現黨的建設創新發展,經濟建設有效推動,社會和諧穩步推進的目的,為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創新理念,整合資源,構建“興鎮先鋒行動”黨建工作新格局。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緊緊圍繞發展縣域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從創新理念,整合資源入手,突出“興鎮、先鋒”兩大理念,以實施“興鎮先鋒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新形式、新方法,以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廉政建設為重點,抓黨建促發展、促和諧,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使全縣各級黨組織真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斗堡壘和領導核心,使廣大黨員真正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力量和先鋒模范。
實施“興鎮先鋒行動”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圍繞中心,促進發展;堅持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堅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堅持與時俱進,探索創新。總體目標是通過實施“興鎮先鋒行動”,使全縣基層黨組織成為“五好”先鋒,即“領導班子好、隊伍素質好、制度建設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達到“三增強”目的,即使基層黨組織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創新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創造力進一步增強;使基層黨組織更好地發揮服務、團結和組織群眾的作用,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使基層黨組織更好地擔負起帶頭和帶領群眾完成本地區本單位工作任務的責任,戰斗力進一步增強。使廣大黨員成為“五帶頭、五先進”的先鋒,即“帶頭學習講政治,做到思想先進;帶頭干事謀發展,做到行動先進;帶頭創新爭一流,做到業績先進;帶頭服務比奉獻,做到作風先進;帶頭自律樹榜樣,做到形象先進”,努力使廣大黨員在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勇挑重擔、率先垂范,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目的。
基本思路是緊緊圍繞“五四三”工作思路實施“興鎮先鋒行動”。即:“五類組織”分類實施(農村、機關、社區、非公企業和窗口服務單位黨組織);“四項行動”整體推進(基層黨組織活力增強、黨員人才隊伍培養、農村黨員率先致富和黨的新形象塑造);“三大建設”顯見成效(創新黨的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從而將“興鎮先鋒行動”的要求貫穿到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落實到黨建工作的各個領域,統籌城鄉,覆蓋機關、農村、社區、和“兩新”組織,延伸到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構建“興鎮先鋒行動”黨建工作新格局。
分類實施,整體推進,創新“興鎮先鋒行動”黨建工作載體。
為縣域發展奉獻青春
學習了《中國青年報》上幾篇關于兗礦集團的宣傳報道,我的體會很深,隨著思考的深入,感受也不斷變化。初讀這些報道的時候,我很自豪,因為現在的兗礦集團已經成為中國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并且擁有與國外大型企業相抗衡的先進技術。它不僅獲得如此多的榮譽,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還受到了上級組織和新聞媒體的關注與重視。匯聚了這些榮譽、技術與關注的兗礦集團正在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進。作為一名兗礦人,看到這些,我是自豪的。當我快要讀完這片文章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是幸運的。我慶幸能在這樣一個有著長遠發展規劃和發展潛力的企業里工作,能成為這個團結一心為實現美好前景而不斷奮斗的集體中的一份子。然而細細回味這篇文章時我萌生了一種危機感,一種作為兗礦年輕一代要挑起繼續創新、可持續發展這個重擔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今天我們看到的成績如此輝煌、如此振奮人心,但它是一代有一代人不斷努力積累而成的,我們不能只是沉溺其中而止步不前。我們應該將這些輝煌視為是對我們的鞭策與激勵,激勵我們謀求兗礦更大的發展、更廣闊的明天。
耿主席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以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機制,抓住機遇,突出重點,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這句話不僅對大局適用,放在青年人的身上也一樣適用。我們就是要以與時俱進的思想,抓住兗礦機制創新的機遇,主動投身到各項建設中去,以不斷更新的知識和無限的熱情,實現兗礦集團更快更好的發展。歷數集團公司這些年的變化:從年虧損2100多萬元到連續多年保持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從全國特大型煤炭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第17位到中國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從單一的本地煤炭開采到擁有50家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涉及采礦、煤化工、煤電鋁、建筑等10余個行業,總資產372.84億元,年銷售收入突破231.9億元;從煤炭大量積壓到年出口煤炭突破1000萬噸;從基礎的煤炭采掘技術到擁有世界一流的綜采放頂煤技術和深井凍結施工技術。是積極推行的改革,不斷轉變的觀念,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是無數次的探索和嘗試,是兗礦人的不懈奮斗為兗礦帶來了今天的效益。也為青年們提供了借鑒的經驗,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揮空間。
其次,為適應企業戰略資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集團公司全面實施人才戰略,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素質。公司團委開展的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活動,“五項教育”活動,建設“新世紀書屋”活動,長期開展的“四個一”活動,以及推行的“團員青年學習日”,“三冊”等制度也都印證了集團公司“在創新實踐中識別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的觀念。基層團員青年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受益,不斷成長,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生力軍突擊隊的作用。正是由于這種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視,集團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逐漸增強。
兗礦的可持續發展是長久的規劃,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僅憑一兩個人的力量就能辦到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集團的發展也是一樣,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懷揣著共同理想的人為之不懈奮斗。作為一名基層團員青年,我也許并不能為兗礦的發展規劃、重大決策作出什么貢獻,但是我堅信:只要有一點一滴的匯聚,就會有波瀾壯闊的大海。我將會立足本職的崗位:甘于奉獻,保障每一批物資的安全與高效;解放思想,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積極進取,不斷學習和吸收更多的知識,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我,甘愿做著一滴水,和更多愿為兗礦發展奉獻青春的朋友們一起,匯聚美好而廣闊的明天!
縣域規模養殖發展研究
近年來,武勝縣為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轉變養殖方式,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推進、適度規模”的原則,力促畜牧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加快了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步伐。
1發展經驗
1.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武勝縣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組織領導,負責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活動的日常事務和組織協調。技術專家組細分為生豬養殖、家禽養殖和草食牲畜養殖三個小組,主要職責是為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提供技術支撐、協助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相關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標準化生產畜禽標準化生產按照“六化”推進。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選用高產優質高效畜禽良種,實現畜禽品種良種化;畜禽圈舍、飼養與環境控制設備等生產設施設備滿足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實現養殖設施化;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實現生產規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實現防疫制度化;有效處理畜禽糞污,達到排放標準,實現糞污處理無害化;依法對對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投入使用實施有效期監管,實現監管常態化。
1.3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2007年開始,到2011年全縣利用中央投資,實施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共改擴建生豬養殖場(小區)57個。2010年起,全縣啟動實施了畜禽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2011年,根據省上有關要求,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2011年現代畜牧業優質生豬養殖示范點建設的通知》。按養殖內容制定全縣統一的評審打分細則,組織專家組開展初步篩選、技術培訓、創建指導和驗收評審等工作,及時高效地建成了12個圈舍面積8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場,驗收后由縣政府補助每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場25萬元,為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樹立了學習榜樣,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成效。
1.4探索畜牧業發展新機制大力支持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專合組織+養殖農戶(場)”的運作模式,實施“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經營方式,運用寄養、托養、訂單養殖等方式發展現代畜牧業。鼓勵引導養殖業戶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興辦各類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提高養殖業戶的組織化程度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縣域經濟發展途徑研討
1引言
自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縣域”這個概念后,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了“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以縣級政權為重要推動,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在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這里的經濟一般是指國民經濟,因此國民經濟需要加快轉變發展的方式、加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那么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縣域經濟自然也要轉變其經濟發展方式,逐漸減小對外依存程度,通過發掘內部力量,從而實現自身縣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這對我國經濟轉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內源型發展理論的內涵及其產生原因
2.1內源型發展理論的內涵
內源型發展理論,也有學者稱之為內生性發展理論,這一理論最開始是用于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問題。對于內源型發展的概念,學術界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①VanderPloegandLong認為,內源性發展是一種動員過程,它要求本地社會將各種利益集團集合起來去追求符合本地意愿的規劃和資源配置的機制,從而達到發展本地技能和資格方面能力的目的。②Garofoli認為,內源性發展包括在本地層面進行創新的幾種能力:如何應對外界挑戰的能力、如何轉變經濟社會系統的能力、如何促進社會成員學習的能力,形成符合自身社會規則形式的能力。③日本學者宮本憲一和鶴見和子對內源性發展理論也有闡述:前者歸納了內源性發展模式的要點,包括居民的學習、綜合目標、產業開發和居民參與制度這幾點;后者提出“內發的發展論”,指出“不同地區的人們和集團適應固有的自然生態體系,遵循文化傳統,參照外來的知識、技術和制度,自覺地尋求實現發展目標的途徑,創造出理想的社會形態以及養成人們自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學者和文件對內源型(或內生性)發展的含義解釋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方面,內源型發展是一種主要由地區內部來推動和利用地區自身優勢和資源,尊重自身的價值和理念,探索適合自己發展道路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照搬發達國家發展模式的發展。
2.2內源型發展理論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