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6 16:03: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言文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言文教育

小議高中語文文言文教育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學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就能發掘其中的寶藏,就能充分地學習古人的智慧。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講究方法,教好文言文。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只有人們自愿做的事才能做得好。”激發興趣的意義,在于激發出學生自愿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應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時機,或在課初,或在課末,或在課中。同時,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如教《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失街亭》這幾篇課文時,可以播放電視劇《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提高他們的興趣。

《勾踐滅吳》,可以適當介紹勾踐滅吳的歷史事實,以及范蠡與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傳說,引發學生思古的情懷,既豐富了課文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教《種樹郭橐駝傳》,可先讓學生討論如何種樹,進而引入課文。上《蘭亭集序》,可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通過“天下第一行書”的魅力,引起學生的關注。

教《登泰山記》,可展示泰山的圖片,介紹泰山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

二、介紹相關背景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介紹必要的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要從古人的立場解讀文本,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讓學生回歸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或作品產生的深層原因,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不清楚歸有光的遭遇,就不會明白《項脊軒志》中蘊涵在家庭瑣事中那份含蓄的情感。學生了解了《鴻門宴》一文的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及劉項之間的矛盾后,就會很容易體會那場宴會不是一場簡單的宴會,而是一場殺機四伏的政治斗爭。

三、指導學生誦讀我們談學習文言文,就該學習古人成功的做法。誦讀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幾千年語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現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往往忽略這個方法。誦讀可以增加記憶力,提高自學能力,增強思考能力,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不僅強調誦讀的重要,且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誦讀,讓學生體驗誦讀的樂趣。

查看全文

文言文教學穿插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摘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想道德教育穿插其中,合理選擇符合教學需要的文言文作為素材,并在教學中營造師生共鳴,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賴,由此實現文言文教學價值的深度開發和學生思想道德水準的全面進步。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教學結束后還必須關注并監督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思想道德教育

文言文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夯實學生文言文知識基礎,提高其文言文閱讀能力是每一位教師的必修功課。但是很多教師只注重文言文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文言文承載的思想對學生的影響。文言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在文言文教學中,利用文中的精神內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合理選材

合理選擇文言文是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具備了教學素材,教師的教學計劃才會有據可依。那么該如何選擇理想的教學素材呢?(一)依據文體選擇依據文體形式,文言文主要可以分為賦、駢文、說、銘、論等幾種,但并非每一種文言文都包含著符合教師教學需要的優質理念。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中的《詠雪》一文,該文向讀者講了一個雪天賞雪、詠雪的小故事,全文沒有傳達出深刻的教育意義或中心思想。與此類似的文章還有《陳太丘與友期行》《賣油翁》等,這些記敘性質的文言文一般都不適合作為教師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在依據文體選擇教學素材時,教師可以選擇記、銘這些文體,因為這些文體的文章一般都會涉及作者個人的情感表達和對某種事物所持的觀點。例如《陋室銘》充分體現了劉禹錫身處陋室卻甘之如飴的高貴品質;《岳陽樓記》展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醉翁亭記》體現了歐陽修雖遭貶謫但仍然與民同樂的價值取向。選擇這些文章作為穿插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學生會更容易接受。(二)傳遞正能量感情。。人的感情有多種表現形式,也會不斷變化,而文章作為表達作者感情的載體,并不具備過濾功能,積極的情感和正能量能通過文章表現出來,消極的想法和負面情緒同樣也能通過文章得以展現。教師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自然要選擇那些富含催人奮進思想感情的文章。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不同形式的文言文的解讀力度,判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中的《小石潭記》一文,這篇文章雖然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一樣都屬于“記”,但是其中心思想卻頗為消極,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迥然不同。文中用“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冷色調字眼,表達了作者柳宗元因仕途不順被貶他鄉的苦悶及擔憂百姓生活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種相對消極的情緒,如果教師把這一主題向外延伸并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會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低落,面對壓力選擇退縮。所以,負能量的文章不適合作為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正能量元素則不同,它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會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不斷提升自己。例如《岳陽樓記》全文表達了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教師在教學中可把這一點適當延伸,具體到學生身上,甚至也可以結合生活案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三)選擇傳達真理的文章。有些文章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出作者的個人感情立場,但卻傳達出了某種客觀真理,這樣的文章也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優質素材,因為對學生傳達客觀真理,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例如《論語》,它作為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觀點和見識放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沒有過時。例如其中名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幾句話就傳達出了三層內涵:其一,對待學習的應有態度;其二,對待朋友的應有態度;其三,對待他人看法的應有態度。雖然這則論語不像《岳陽樓記》那般通過描寫體現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變化,但是其本身就是一種真理性認識。教師選擇《論語》作為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可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求知觀、待人觀和處世觀。良好的觀念形成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二、營造師生共鳴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教育看初中文言文教育

文言文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無數的名篇佳作,膾炙人口,傳唱千古,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卻成為莘莘學子口中的青橄欖,雖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卻難以忘卻。許多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就如同學習“第二外語”一般感覺艱難晦澀,談“古文”色變,大部分學生既不能舉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更不能觸類旁通,活學活用。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只為考試而學習,以致到了高一年級,許多學生很難適應高強度的文言文教學,文言基礎知識更是一片空白。初中、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斷層,很難做到“無縫對接”。

為了做好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銜接,筆者深入幾所初中學校隨堂聽課,與師生交流,逐步了解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特點。具體概括如下:

一是目標單一,即把教學目標只定位在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上,講究“字字落實,句句過關”,唯恐有所遺漏,甚至“字斟句酌”,對一些令許多學者、專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詞語也不放過,學生成了被動接受字、詞、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種固定的程式,介紹了作者、時代背景后,再開始逐字逐句地串講,講完后再作點所謂的“內容分析”,或者來個“中心歸納”。教師是“獨霸課堂”,喋喋不休,出現了“媳婦(學生)懶,婆婆(教師)勤”的現象。三是“從本到本”,缺少遷移。以讀懂一篇課文為目的,認為課文講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會翻譯了,教學的目標也就達成了,造成了教師教了“一”,學生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更不知“反三”的結果。

以上現象,與高中文言文教學是很不和諧的。

首先,高中現行教材所選的課文,無論從文言課文本身數量、篇幅、難易,還是從課時安排來看,客觀上要求學生有較為扎實的文言文閱讀基礎知識。

其次,從高中文言文課堂操作看,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要會看注釋,會使用工具書,會根據上下文或其他相關知識揣摩難詞難句的含義。

查看全文

探究愛國主義教育和文言文教學的融合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摘要】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從傳統文化中學習憂患意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本文認為,增強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從提升教師的文言文素養、在文言文中培養學生的憂患愛國意識以及把握正確的策略方法三個方面著手,才能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制定,為中學語文人文精神的提升奠定了基調:“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實現的基本途徑在于“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利用傳統文化特別是課本中的文言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已是當今中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求,放在首位的是愛國主義情感。愛國主義,作為人類的一種高尚情感和精神品格,常常表現在許多愛國詩人、文人的作品之中。憂患是表,愛國是本,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正是愛國愛民的愛國精神。教師應該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的憂患愛國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提升教師的文言文素養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學則更加具有藝術特性。通常而言,教師自身人文素養不高,是制約語文人文教育改進提高的瓶頸。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是主導者,去激發、調動學生的審美熱情和獨創沖動。實現這一要求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應該充分理解文言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愛國精神的實質性內容,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比如,在講授杜甫《春望》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當了解,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一直堅守著“仕不可不弘毅”的傳統的士人精神。而“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使得他對國家的命運充滿了憂患,并以安定國家為己任。因此,當國家危亂的時候,他會“濟時敢愛死”,立志“再使風俗純”。教師只有在這樣深刻理解作者愛國意識的前提下,才能明白杜甫與三春花、鳥移情共感的人文背景,感動自己,從而引導學生領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驚心動魄,凄嗆銷魂。而在講授這一文本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詩句,體會作者既因國事而憂,亦為國事而樂的完整愛國情懷。在古文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一旦缺乏對人文精神的體悟,教師的教學就會常常易帶匠氣,難以迸發出創造的激情,也無從感染學生,領會課程教學中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師的人文修養包括知識的積累程度、審美的感受力度、創造力的提升程度等,加強文言文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全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勢在必行。

二、在文言文中培養學生的憂患愛國意識

查看全文

文言文教育有用性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古代優秀文化的載體,它凝聚著前人的思想精髓和文明智慧,它可以使我們生認識古代社會,更有助于我們繼承古代的文化遺產,提高我們的語文修養,使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了文言文教學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意義。同時,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因此如何在課堂上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對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教學理論的研究是零散的、個別的。對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行為的研究,更是幾乎沒有。因此,我認為構筑有效的文言文課堂的研究對有效教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言文的教學現狀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進程慢,學習效果差。教師不注重學生文言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文言文教學停留在了文章內容的了解上,基本上處在背課文、背注釋階段。導致了學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學習興趣不高,只是被動接受,沒有懷疑與探索精神。因此,我想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關于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設想,期望能為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落實提供新的思路。

一、注重落實,變“死”為“活”

(一)落實要靈活。

文言文字詞句的課堂學習要想活起來,就不能孤立地解釋字詞句的含義,而要把它們的理解與整篇文章的內容以及對人物思想感情的體會緊密地結合起來;不能光照著教參或者資料書簡單的備備課,照本宣科的講給學生,而應突出重難點,于重難點處發問,讓學生相互質疑、討論,讓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還會懨懨欲睡嗎?

查看全文

新課標文言文改進策略

內容摘要:新課標將傳統文化的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愈發重要。而當下文言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初中生文言文學習主動性差、教師教學模式化、教學評價單一化等問題依舊存在。因此,文言文教學應進行教學策略改革,調動學生積極性,更新教師教學觀念,落實多主體評價。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可以豐富初中生的語言世界,加強對祖國語言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可以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韻味,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文言文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載體,對文言文的學習也可以增強初中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文言文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巨大的潛在能量。但如今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語文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知如何學,教和學都面對著眾多難題,重點變成難點,無法發揮本身的教學意義,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的改進迫在眉睫。

一.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部編版教材相較于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選文數量有一定程度的減少,但文言文占比卻呈上升的趨勢。文言文占比從36%增加到了40%,甚至在八年級上冊文言文占據了選文數量的50%,這不難看出統編教材對文言文有著較高的關注度。[1]新課標也專門對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文言文教學研究也迎來了“小高潮”,引起了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一)豐富語言世界,提高語言鑒賞和運用能力

查看全文

文言文芻議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

改無所謂;有的教師為難,想改卻無從下手。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怎么改革?以此為中心,我們將在“大家談”專欄開展“怎樣教好文言文”的專題討論。本期首先發表的兩篇文章,思想觀點并不一致,卻都發人深思,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熱誠歡迎廣大教師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嘗試改革的經驗,共同把討論引向深入。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多少年來,基本的教學模式始終是老師逐字逐句串講,加上一點古漢語知識的介紹;學生則忙于記詞義、記譯文。這種教法,有人總結出一個“八字真經”,叫做“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由于長期以來文言文考試也主要考詞義和翻譯,“八字真經”更被語文教師奉為圭臬,以致使人誤以為教文言文就該這樣教,考文言文就該這樣考,舍此別無他途。這就是文言文教學為什么會成為改革死角的癥結所在。

所謂“八字真經”,無非就是由老師一字一句“嚼爛了喂”,以應付考試(文言文考試也必須相應改革,這應該另寫文章討論)。其結果必然是肢解課文,而且其肢解的細碎程度,比之現代文教學中的肢解課文更甚更慘,說它“碎尸萬段”也不算夸張。文言文事實上已經不再是飽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無論“韓海”“蘇潮”,一到語文課上,都只是一組組按刻板的語法規則組合起來的實詞和虛詞而已,再也激不起絲毫情感的微瀾。文言文教學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成了一件最索然無味,但為了應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于是,幾位很權威的專家曾主張取消中學的文言文教學,理由是:像現在這樣蜻蜓點水式地教一點文言文,教學效果又差,與其如此,倒不如干脆不教,以便集中力量教好現代文。這個主張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真要實行的話,恐怕很難得到大家贊同;國家教委近年新頒的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也還有一定的要求。我認為,我們可以不贊成取消文言文教學的主張,卻不能不正視主張取消的同志所根據的事實。

我主張中學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適量多教一些,但不是像現在這樣的教法。

為什么語文課上要適量多教一些文言文?理由很簡單: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詩歌),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當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從這個寶藏中汲取過豐富的養料,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管他們本人愿不愿意承認。我們的中學生,作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現代人,適量多讀一些古代的詩文佳作,培養一點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對他們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個拒絕優秀文化傳統熏陶的現代人,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現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藝術品談不上世界性一樣。

查看全文

高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分析

摘要:由于文言文晦澀深奧的文體特點,高中語文教師往往無法在實際教學中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群文閱讀的出現以其廣闊的文本群閱讀,多樣化的教學環節,加之深刻形象的文道統一形式填補了傳統文言文教學的空缺,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以潘慶玉《大美蘭亭》課例為例,具體闡述群文閱讀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意義,可對群文閱讀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群文閱讀;《大美蘭亭》課例

隨著新一輪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問世,與教材重點推廣的“1+X”閱讀模式具有重要契合度的群文教學越來越得到廣大教育學者的關注,許多語文教師也紛紛把群文閱讀運用于語文教學中。但是目前,學界對于群文閱讀的教學研究較多偏向現代文本方面,且其中大多數都是把探究焦點聚合在小學教學上,對于高中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卻鮮少涉及。群文閱讀強調銜接性與生成性,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地銜接教材內外的閱讀資源,大大增加了閱讀量,拓展了閱讀視野”,[1]在文言文教學亟待改革的現時代,我們也應該大力提倡群文閱讀的運用。

一、群文閱讀概念釋義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語文教學界興起的一種閱讀教學法。中國最早提倡群文閱讀的趙境中教授曾這樣概述群文閱讀特點:“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式教學。”[2]簡言之,群文閱讀就是教師選擇一個中心議題作為學生學習的主線,經過適當的文本篩選后,再次選擇與中心議題相關聯的若干文本組成一個豐富的“閱讀場”讓學生進行建構學習,最終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如探討高中文言文的“赤膽英雄”議題,教師就可以選擇與此相切合的文言文名篇進行整合閱讀,如《荊軻刺秦王》《岳飛傳》和《秦良玉傳》等,繼而分別從時代背景、愛國情懷和人物魅力三大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以一通百”,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群文閱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是最鮮明的特征。群文閱讀教學最大的目標是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多種文本的鑒賞對比,整合派生學習材料,進而提高思辨能力。與傳統單篇精讀相比,群文閱讀的閱讀量更大,閱讀材料更多,是在單篇精讀基礎之上的拓展延伸。誠如學者所言,“‘單篇精讀’是‘腳踏實地’練基本功,為學生的閱讀力奠基;‘群文閱讀’是‘仰望星空’開眼界,為學生的閱讀力展翼”。[3]群文閱讀與單篇精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協同助力語文閱讀教學。

二、群文閱讀價值取向

查看全文

高中文言文教學新思路

內容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文言文的學習體會古代漢語的優美、積累文言文基礎常識,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文言文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獲得審美體驗。漢字是文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文化是漢字發展的基石。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探究漢字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漢字文化教育

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學習好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其中文言文作為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種載體,也肩負著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任務。但現狀是高中學生的文言文基礎薄弱,亟待我們去提高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教育既可以培養高中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又可以使他們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增強文學美感,這對于漢字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漢字與漢字文化教育

(一)漢字的含義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是我們偉大祖先創造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第五大發明。漢字是表意文字,是一個一個獨立的方塊形體———我們管它叫“符號”,每一個方塊字,既是一個聲音的單位———“語音”,一個字讀一個音;又是一個意義的單位———“語義”,一個漢字一般都表示一個或幾個“語義”。漢字具有集聲音、形象和詞義于一體的特性。

查看全文

如何優化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摘要:為了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也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文言文的學習刻不容緩。教師應當采用創新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意識。本文將結合教學經驗,以文言文學習現狀為出發點,提出優化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幾點對策,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優化策略

語文是一門理解大于記憶的學科,有別于數學這樣需要學生具備理性思維,并進行思考、計算、邏輯推理的課程,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要求學生感性理解與掌握。然而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們感到陌生與困惑,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正是由于需要記憶的內容過多,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提不起學習文言文的勁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學習中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對傳統的教學策略進行改變。教學理念在不斷革新與進步,文言文的教學模式也應當進行不斷創新,以便于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引導教學,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使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借助文言文的力量在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搭建橋梁。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

學生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會接觸到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閱讀、寫作、文言文等等,在上述幾部分學習內容當中,最令學生恐懼和頭疼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于閱讀與寫作的學習,教師通常會從頭到尾地引領學生,這兩部分的內容也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日積月累也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就大不相同了。學生往往會覺得文言文晦澀難懂,無法從整體的角度掌握一篇文言文講述的內容。再加上文言文的語言較為精練,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內容使學生感到頭昏腦漲,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也是理所當然。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進行了多次深入的改革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與考試中新增了許多文言文內容,這對本就不善于文言文學習的初中生來說可謂是一個“噩耗”。當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主動為學生翻譯文言文,交代學生對文言文中的重點、易考點進行背誦和記憶,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收到了不小的打擊。因此,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進行優化與改革迫在眉睫。

二、優化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對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