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26 09:32:46
導語: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文言文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項目化學習有利于學生核心知識的建構,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筆者基于所在學校進行的STEM教育與項目化學習的教學實踐,結合文言文“項目化學習”的教學現狀,探索出“三尋”“三引”“三拓”的文言文實施項目化學習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教學策略
“項目化學習”體現整合式、跨學科、探究性、核心知識的再建構等特點,它注重驅動性問題的設計,注重持續性探究。“項目化學習的歷程是持續探究解決驅動性問題的歷程。”①學生在探究中形成學習成果,再進行評論與修訂,公開展示成果,并能反思遷移。
一.問題提出: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文言文教學現狀
目前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實施項目化學習漸成趨勢,已有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課例運用等方面的研究。筆者所在學校進行了STEM教育與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語文文言文項目化學習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從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教學現狀看,有些教師重視項目成果的展示,而缺乏相應的實施策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牽強附會,缺乏新穎的問題驅動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易陷入活動表演,教師設置項目情境生硬,有的只是讓學生淺層表演,驅動問題設計缺乏真實性與探究性,項目任務設置太牽強。2.按部就班,缺乏適切的思維引導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后,教師很少作適切的思維引導,缺乏項目活動的生成性思考引領。學生只是孤立地完成任務,項目探究的思維效度不高。3.墨守成規,缺乏深度的拓展構思教師囿于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流程,活動形式單一,有時倉促收尾。教師文本解讀與拓展中缺乏變式的深度構思,學生古文學習能力與素養提高不太明顯。筆者認為要改進文言文項目化學習的預設、探究與拓展的實施策略,有效提升學生項目探究、思辨能力。
二.實踐探究: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文言文教學策略
圍繞項目化學習的核心概念,教師為學生提供支架,驅動問題的預設、探究過程的引領、項目拓展的指導均需要教師的匠心獨運。
(一)三尋:創新文言文項目化學習預設策略
驅動問題是項目化學習開啟的關鍵點,驅動問題應富有啟發性、挑戰性、開放性。以此引領學生探究,挖掘文言文的意蘊與價值,提升學生的古文素養。1.尋找脈絡,一線串珠深挖掘在寫景敘事的文言文中,作者會暗示寫景敘事的脈絡,融情于景或事。教師引導學生尋找敘事脈絡句、作者情感句、表達主旨句。由關鍵句牽連,形成“提綱挈領”式的文本追尋,沿著脈絡深入挖掘。《湖心亭看雪》中舟子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以“張岱的癡意何在”為驅動問題,展開項目化學習。學生形成項目化探究的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學生從文中尋找張岱“癡”的表現。首先“大雪三日后,更定時去湖心亭看雪”,感慨于雪后蒼茫、景人滄海一粟的淡墨山水畫。其次以鋪氈對坐的偶遇者驚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和舟子喃語來寫張岱是“癡人”。學生感受到他特立獨行,孤高傲世。讀到的是一個“癡迷于雪景,醉意于閑情”的張岱。第二個層面,學生結合寫作背景來探究。開頭為何以“崇禎五年”(1632年)來敘述當時看雪情景?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入住。張岱反清復明失敗,遁跡山中,直到1647年才寫《湖心亭看雪》,而那場雪已過去15年了。看雪只不過是西湖夢憶之一景。學生讀到了一個感慨舊夢的張岱。第三個層面,學生交流張岱年青時與晚年生活,認為他年青時獨立不羈,而晚年追悔不已,無奈自嘲。但未真正走進他的心。有學生發問:張岱寫“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否對方答非所問呢?學生還原當時對話情景,認為可能還有很多話,但張岱的回憶里只深深地印下“金陵人”三個字。金陵是何處?金陵是故都!而金陵已逝去,那是回不去的傷痛、孤獨與思念!亡國之恨,故國之思,溢于言表。學生此時讀到了一個幽怨感傷的張岱。學生在項目學習中逐層深入,解讀張岱的“故國之思、離黍之悲”②。學生再遷移曹雪芹“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癡”,探微鉤沉,體悟張岱在貧困衰敗中對故國的堅守與“癡心”,感受張岱那遺世孓立者的癡情記憶。2.尋找對比,兩相碰撞巧發散對比,是一把探尋文本內核的好鑰匙。要指導學生尋找文本的對比元素,引發學生項目化學習的求異思維。包括同一文本的對比挖掘,同一主題的對比探究,同一人物不同作品的對比研討。如《小石潭記》,柳宗元寫潭中魚“似與游者相樂”。而坐潭上,卻“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情感強烈對比。那么他的情感是在哪里改變的?應是在“潭西南而望”一處。引發學生想象:柳宗元那一刻的表情會是怎樣?以“柳宗元‘望’見了什么”為驅動問題,學生探究柳宗元被貶后的心跡變化。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時時感到苦悶憂恐,他處于自我矛盾、自我彷徨的邊緣。學生經過項目探究,認為他望見“斗折蛇行”,暗喻人生多艱,“不可知其源”意味著前途渺茫。再聯讀《江雪》的“千萬孤獨”,體會到柳宗元在“漫天風雪”中“一個人的抗爭”的堅守之苦。失意的心情,本想借山水排遣,但一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溪流,一念“身在江湖之遠,即使竭力變革又能走多遠”,他身心疲憊。“悄愴幽邃,凄神寒骨”,寫出了他內心深處的孤寂與憤懣!那一眼,那一望,勾起了柳宗元千古悲愴!柳宗元是把自身的遭遇、自己的胸襟與氣度都寫在了山水里。3.尋找抓手,品讀點染善思辨教師要尋找文本的顯性抓手,撮取重復的詞、精妙的雙關語、別致的句式、含蓄的文眼等,品味關鍵字詞的背后意蘊,尋找文本細讀的密碼,再聯系篇章與文化背景,點染作者的深意。如《五柳先生傳》中九個“不”就是抓手,設置項目驅動問題“陶淵明到底想對什么說‘不’?”學生展開縱深研究,提高思辨能力。①陶淵明想對自己說‘不’文中“不知何許人也”,“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戚戚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等,那是陶淵明理想中的人與理想中的期望的樣子,在現實中他達不到。②陶淵明想對社會說‘不’知人論世,他即便是“僵臥瘠餒有日矣”,也不接受檀道濟的米肉。這九個“不”寫得很有“魏晉之風”,寫出了陶淵明格格不入的隱士情懷與高潔人格的執念。
(二)三引:探究文言文項目式學習指導策略
在文言文項目化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尋找契機,生成問題,從而相機行動,衍生深入推進的項目,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與素養。1.引入評述,開闊視野漫展開在項目化學習活動中,學生遇到困惑難以突破,或偏離方向,教師可提供學習支架,幫助他們進行深入探究。古詩文詩意朦朧而多義,教師可引入多家評述,開闊學生視野,展開項目探究。如《蒹葭》,有“愛情說”“求賢說”“哲理說”,引入他人評述,以“探究《蒹葭》反映出的主題價值”為項目問題,學生選擇一項作探究,體會詩文的多義性,感受“雖道阻且躋,然矢志不渝,執著追尋”的精神。如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教師可引入林語堂對蘇軾的評述:“蘇東坡他不管身在何處,總是把稍縱即逝的詩的感受,賦予不朽的藝術形式,而使之長留人間。”蘇軾的“積水空明”,何嘗不是他空明澄澈的心境!由此引發微項目探究:看月何以能觀心?2.引導思維,推進文本深研討在學生思維定勢時,引導思維轉換或想象,推進研讀,形成深研究。探究《桃花源記》的主題時,設置驅動問題:如果漁人、太守、劉子驥準備再充分一些,他們能找到桃花源嗎?學生探究部分結論如下:組1:不能。既然村人都強調了“不足為外人道也”,漁人出去后還找太守說如此。所以漁人違背信諾,“找不到”也是對漁人的懲罰。組2:不能。漁人代表普通人,太守代表官員,劉子驥代表士人,說明社會上很多人都想逃離現實。反觀之,這樣美好的桃花源現實中沒有,所以都向往之。組3:不能。漁人是誤打誤撞進入,出來還做了標記,可是找不到,說明這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虛構。桃花源就是陶淵明的一個夢,是他追尋的美好世界。一個人想超脫現實,就會造夢,追夢。學生進行項目的深入探究,最后抵達陶淵明思想的內核,感受他的情懷。3.引發爭論,反轉文本尋突破尋找文本爭論點,形成項目問題,在學生靈魂深處引發風暴。文本的爭論點通常隱含在文學表現手法里,探尋夸張、懸念、想象、虛構的價值。如《唐雎不辱使命》,面對秦王的威逼與恐嚇,唐雎“挺劍而起”,而秦王“色撓”,設置項目問題:“唐雎真能刺殺秦王嗎?”進而反轉文本,展開研討:①文中的唐雎殺得了秦王。因為唐雎面對秦王的威逼,據理力爭。面對秦王的恐嚇,唐雎義正言辭,若士怒,則“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且挺劍而起。②歷史上唐雎不可能殺得了秦王。因為秦滅小小的安陵國輕而易舉,哪里會有這番交鋒,而且秦王忌憚“荊軻”之類,唐雎是不可能帶劍接近秦王。但這正是“文學虛構”的魅力。學生通過爭論,體會到在唐雎的身上,體現的是中國“士人”的功績。唐雎,代表了紛亂世事里有膽有識、不畏強權、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不辱使命的“士人”。作者意在反對暴秦,塑造策士、俠客形象。
(三)“三拓”:靈動文言文項目化學習活動策略
1.拓展時空,百舸爭流重體驗文言文的項目化學習更應跨時空,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入思維碰撞的引力場,形成百舸爭流、自主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學習《記承天寺夜游》《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后,學校要進行“蘇軾人生面面觀”的主題展覽活動。筆者以“怎樣編輯‘我看蘇軾之____’文案集入選學校的展覽?”為驅動問題,學生創新設計,進行項目化探究。某小組的項目學習過程如下(節選):核心問題:探尋蘇軾的“失意”與“曠達”項目探究過程:①搜集蘇軾的經典作品與評論,泛讀《蘇東坡傳》《蔣勛說宋詞》。②結合資料,撰寫“我看蘇軾之____”文案。③運用PPT制作項目研究的成果。④組間互質交流,結合探究建議并修改。⑤成果公開展示。⑥項目學習的反思與遷移,將優秀文集推薦到學校展覽。基于學生對蘇軾解讀的不夠深入,教師引入支架:參觀蘇堤與蘇東坡紀念館,了解蘇軾的人生。學生組間交流時,他組建議:閱讀《斑斕志》《蘇東坡突圍》,進行深入思考探究。由此學生更深入地解讀了蘇軾。有學生寫道:“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憤慨之余更多的是釋然。“也無風雨也無晴”,是頓悟,更是曠達。你擁有“江海寄余生”的超逸,更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無論是排擠陷害的凄風苦雨,還是云淡風輕的天朗氣清,你都遇變不驚,一襲蓑衣抵擋煙雨風塵!入世抗爭,命運不屈黨爭;出世豪邁,襟懷奉于蒼生!學生感悟到不一樣的蘇軾,他的身上有著奮發有為的入世志向,悲憫蒼生的佛家思想,超然物外的曠達境界。這就是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2.拓展形式,百川歸海重創意項目化學習可融入音樂、美術、劇本、電影多種載體,結合創作誦讀、劇本繪本精讀、拓展研讀等形式來實施項目,百川歸海,達成目標。學生在《智取生辰綱》項目學習中,運用手編報、故事會、辯論賽、賞電影、情景劇等形式,開展項目學習,主要有:A.**訪談(講述曲折故事、制做好漢英雄帖)B.品鑒之味(欣賞妙筆生花)C.重回現場(創寫精彩場景)D.探微知著(評點英雄論壇、探究高妙寫法)E.**面對面(聯動《水滸》影視與文學鑒面會)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在“蓮的文化探尋”中,有“蓮的花語”“蓮的詩意”“蓮的佛學”“蓮的品格”等項目,學生體會到:“逢傲然立于池中,約高潔壓眾魁之勢。你,亭亭而立,不憂不懼。相約一汪映日的碧荷,調一曲清蓮的傳謠,采蓮的舟子,踏歌而至。”學生已將蓮的意蘊化為內在素養。3.拓展內容,百尺竿頭重梯度在項目主問題驅動下,可以分階段進行子問題探究,這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文言文項目探究走向深入。在學文言文時,學生常會發出這樣的聲音:“怎么又是被貶后的作品啊!”教師抓住契機,設置問題:如何制作“我看文人貶謫”的人生啟迪手冊?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分五個階段:任務一:入項———了解文人貶謫原因搜集文人被貶資料,觀看《柳宗元》視頻,歸類分析,了解文人貶謫的原因。任務二:探索———學會辯證看待貶謫搜集資料,學習辯證思維,結合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比較他們對待貶謫的異同感受。圍繞“詩意文采與失意人生”的話題探討,辯證看待被貶。任務三:討論———品讀貶謫后的人生故事搜集文人貶謫的人生故事,PPT交流。閱讀《貶謫詩人的心態管窺》,討論貶謫后的悲愴與奮進,體悟生命的沉淪與奮起。任務四:拓展———正確看待人生挫折搜集古人貶謫后積極樂觀的詩詞名句,體會豁達胸襟。進行“正確看待人生挫折”的演講。形成對貶謫文化的認識,編輯項目學習的成果。任務五:展示———舉辦項目學習成果展學習成果集里包括搜集資料、感悟文集、推介PPT、項目學習總結。最后反思遷移,對照評價標準,分析達成情況,填寫反思表,分享類似情境的遷移實例。在探究中,學生深深體會到:柳宗元雖極度困頓,但堅持抗爭,悲中進取,令人感嘆。范仲淹三起三落,仍剛正不阿,耿直勸諫,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先憂后樂。歐陽修雖遭貶謫,卻豁達面對,寬政待民,與民同樂,令人欽佩。貶謫人生多坎坷,但超然以對,寵辱皆忘,無愧天地。學生搜集了屈原、李白、劉禹錫、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人的貶謫經歷,最終感受到中國的貶謫文化其實就是貶謫文人精神品格錘煉的文化。
三.反思展望: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文言文教學思考
學生在文言文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策劃能力、鑒賞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建構能力均有提高,獲得了全新的學習體驗,且喜歡用言簡義豐的文言文來創作。在驅動性問題設置方面,還應多考慮由學生來設置。其次,還要多進行迭代反思,使項目化學習不斷完善,走向深入。總之,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文言文教學探索,是學教方式變革的新路徑。在“文”與“言”的探究中去挖掘文言文的最大化課程價值,使之轉化為學生的高階認知和精神文化養分,豐厚人文底蘊。
作者:翟海燕
- 上一篇:風險投資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 下一篇:網絡文化的傳播機制與輿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