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兩則范文

時間:2023-03-20 10:4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言文兩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言文兩則

篇1

打開itunes主界面,首先在菜單中依次選擇“編輯――偏好設置”命令,然后在彈出的“itunes”對話框中單擊“高級”標簽頁,接著選中下方的“導入”選項卡,最后將“導入使用”一項下拉框設置更改為“使用AppleLossless編碼器”,并把“讀取音樂光盤時使用糾錯功能”一項復選框勾中(圖1),“確定”退出就可以了。

技巧2,試用iTunes音量調整功能

大家知道,如果想統一MP3的音量大小,讓它們在播放時不再出現音量有大有小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某些專業的音頻處理軟件中去進行調整(比如MP3Gain),其實根本沒有這么麻煩,假如自己電腦中現成就有iTunes的話,利用它便能輕松搞定。

步驟1,打開iTunes主界面,首先在“歌曲列表”窗口中按住“Ctrl”鍵一次選中需要進行調整的所有MP3歌曲,然后單擊一下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顯示簡介”命令;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法律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first discussed three aspect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factors, namely: substandar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lack the sense of quality construction workers shallow.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quality constr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issues, legal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城市的建筑規模急劇增大。然而在建筑安全的質量問題上卻頻頻發生漏洞,不禁令人堪憂,已經成為千家萬戶關心的重點。我國為了減少這類問題的發生,現在已經在慢慢努力將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逐漸法制化以及規范化。

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

在如今的施工過程中,仍然頻頻出現質量不過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材料可謂施工的基礎條件,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會為日后的建筑埋下安全隱患,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若是施工材料不符合標準,那么施工建筑也就不可能符合標準。有的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并未達到國家的標準,屬于偽劣產品,有些施工隊由于工程中急需此材料,便只能湊合使用,還有的貪圖便宜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都是嚴重影響質量安全問題的行為。

1.2 施工管理人員缺乏

我國的建筑施工隊伍現在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缺乏專業的質量管理人員,雖然施工隊伍往往不缺乏施工人員,但是若只是一味的施工而不進行質量監管,那么即使出現問題也是無法及時發現的。施工隊伍的人員組成整體文化程度偏低,技術水平較低,很難完成技術含量高的技術尖端工程。同時對于一些新技術、新材料、新機械的使用掌握起來十分困難。例如要想熟練掌握一項新機械的使用方法往往需要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過程,而施工人員為了逃避此項過程會選擇用一些低端的機械來代替,這樣在機械選用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難以發揮最大的施工效率。由于缺乏專業的施工班組進行固定長期施工,將會導致施工現場的雜亂無章,執行力度不夠高。此外有些施工單位本身的施工水平不夠高違法掛靠其他有資質的公司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現在大多項目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較低級落后的包工頭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方式都比較落后,現已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用。

1.3 施工人員質量意識淺薄、安全意識差

在施工過程中,質量與進度有時不能兼得,而此時有一些施工隊伍便會選擇放棄質量而求進度。為了謀求進度,施工管理人員一再放棄質量指標,偷工減料,節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施工質量不能得到保障,施工人員自身對于“重質重量”這一理念只是口頭上認同并沒有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切實落實到實際的工程中。

此外,據我們所知,奮斗在施工一線的人員大多數是農民工,這類群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安全意識差,常常不顧后果的進行違章違法操作。在傷亡人數統計中,此類人的傷亡也占到了多數。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對員工的培訓不到位,有些應該進行培訓的人員沒有對其進行應有的培訓,有些技術人員的培訓又比較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在經過培訓后也沒有對員工進行嚴格的考核,這些漏洞都是造成不安全后果出現的因素。

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的法律法規

2.1我國建立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有縱向管理和橫向管理。首先縱向管理是指由建筑工程的主管部門以及授權機構對其進行質量監督管理,由于這種管理是以縱向的形式貫穿于工程建筑的全部過程。而橫向管理則包括工程承包單位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以及建設單位對建筑工程的管理。

2.2 建設單位質量責任和義務

首先建設單位不能擅自將工程肢解然后將其發包給一些資質不夠的建筑單位,而應該將其發包給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其次,建筑單位要對材料的采購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建筑單位要進行相應的嚴懲;第三,建設單位不得對承包單位的建設活動進行不合理干預;開工前應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否則不發施工許可證,不得開工;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

2.3 施工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施工單位在承包工程的時必須要有能夠證明其資質與實力的等級證書,只有當其等級達到標準時才能對工程進行承包,當施工單位承包某項建筑工程后不得為了謀求利益將其進行轉包或者分發給其他單位。此外,在施工前需要有一份完善的設計施工圖紙,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不得根據自己意愿擅自將其修改,更不能偷工減料違反合同有關規定。

某些施工工程的施工環境通常比較惡劣,因此在施工前最好對施工環境進行一定的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做出判斷,若風險比較大,則不能貿然開始進行施工。嚴格合同的預管理,所謂合同的預管理,就是合同簽訂前,合同項目的計劃立項、招標文件的編制及審查等,這是合同簽訂后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招標文件的編制和審查要以技術要求合理,商務要求嚴謹、公平,整體規劃可靠為原則。

2.4 注重施工程序的管理

對施工程序進行合理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施工完畢后出現質量問題,將管理和控制轉移到了施工前與施工中。一方面是要加強流域的規劃,從中找到施工重點進行重點建設。另一方面是要在施工前保證施工過程中所需費用的落實,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要針對每個工程不同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施工程序,并根據每項施工程序完成后的效果來衡量此項工程完成的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仍然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建筑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會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危害。我國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建筑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爭取盡量杜絕這類問題一再出現。

參考文獻:

[1] 沈志軍. 規范招標投標 確保工程質量[J]城鄉建設, 2002,(05) .

[2] 朱美云. 工程質量問題的概覽與思索[J]工程質量, 1999,(05) .

[3] 林奕禧. 論設計質量通病的危害及防治[J]工程質量, 2003,(05) .

[4] 徐波,趙宏彥,高小旺,李中錫. 法國建筑工程質量保險體系和實施情況[J]工程質量, 2004,(04) .

[5] 蕭利民,高顯義. 關于工程擔保和工程質量保險的比較研究[J]廣西金融研究, 2004,(09) .

[6] 朱宏亮,曹新宇. 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的公平原則[J]建筑, 2001,(03) .

篇3

[關鍵詞]征求意見稿;負債;計量

一、lASB開展改善lAS37項目研究的原因

(一)現行lAS37負債計量的標準是含糊的

1.lAS37要求,主體在報告期期末以形成現有負債支出的最佳估計來計量負債。應用指南對最佳估計的解釋為,主體在報告期期末形成或向第三者轉移負債需要理性支付的金額,理性主體以反映所有可能結果的概率加權平均額來支付。準則的指南沒有消除最佳估計含義的含糊性,會計人員在實務中常把最佳估計理解為最可能的收益、所有可能收益的加權平均數或可能收益期間的最大、最小值。

2.lAS37沒有詳細說明,在履行非貨幣性義務時,主體估計所需經濟利益流出額應包括的成本。實務中,有些主體僅包括邊際成本,有些主體包括所有的直接成本,有些主體加入了間接成本和一般管理費用,有些主體采用他們支付給訂約人為自身利益而完成義務的價格。負債計量標準含糊,缺乏明確的總體計量目標,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很難比較不同主體的財務報告信息。

(二)2005年修訂lAS37征求意見稿所建議的方法仍不清晰

為解決lAS37負債計量標準的含糊性,2005年lASB了修訂lAS37的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刪除了最佳估計,轉而依賴于應用指南的解釋,但指南對最佳估計的解釋仍然不清晰。

1.負債計量的目標不清晰。主要表現為:(1)形成的含義是什么,取消或完成?(2)負債形成的金額是否與轉移金額不同?(3)如果負債形成的金額不同于轉移的金額,應采用哪一金額計量負債?(4)主體的負債不可能轉移或因轉移成本高昂而被禁止轉移時。主體是否應該估計轉移金額。如何估計轉移金額?

2.主體現在取消或轉移一項負債所支付的金額不是lAS37負債相關的計量,當負債到期時,主體很可能通過履行(非貨幣)義務解除負債。

3.對于主體估計未來經濟利益流出額應包括的成本類型,意見稿沒有提出指導建議,實踐中的不一致依舊存在。

(三)現行lAS37與其他財務報告準則確認負債的標準不一致

lAS37要求負債引起的現金或其他資源流出主體的可能性很大時,主體才確認為負債,其他準則譬如lFRS3和lAS39確認負債不運用流出可能性標準。

(四)消除lAS37與GAAP主體確認交易重組成本的差異

lAS37要求,主體當宣布或開始實施重組計劃時,應以重組交易的總成本來計量一項負債,而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要求,只有在主體重組的單獨成本發生時,主體才能以重組成本來計量一項負債。

二、修改lAS37負債計量的建議――ED/2010/1

(一)明確負債計量的目標

負債是指主體由于過去事項產生的現時義務,它的解除將導致包含經濟利益的資源從主體中流出。ED/2010/1規范的負債為其他財務報告準則未規范的負債,包括法律爭端產生的負債、解除債務依法懲處的資產、其他環境債務以及契約變為有償條件下產生的負債。負債計量的總目標是計量主體在報告期期末消除債務需理性支付的金額。金額通常是償還債務所需資源的現值,其金額的估計要考慮資源預期的流出、貨幣時間價值以及不同干預期資源流出的實際資源流出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主體能以較低的價格取消或向第三方轉移負債時,可以較低的價格計量。

(二)預期經濟利益的計量

負債應反映事件的不確定性,其計量應以不確定將來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為條件,而估計未來經濟利益流出的預期現值需考慮結果的范圍及其影響:一是識別每一可能的結果;二是對不確定事件發生所引起的資源流出的金額、時間作無偏估計:三是確定資源流出的現值;四是對每一結果的可能性作出無偏估計。預期現值是可能結果經濟利益流出概率加權的現值平均數。履行債務所需資源流出的估計應合并所有相關未來經濟利益流出金額、時間和可能性的有用信息。預期現值的計算沒必要太復雜,有限的不連續的收益和概率數據提供了可能收益分布的合理估計。

如果用來償還債務的資源流出是不確定的,主體需估計其預期價值(對所有可能的收益以概率為權數加權平均)。它不等于主體最終償還債務的金額。若主體以現金償還債務(解決法律爭端)。計量負債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出額等于預期現金支付額加上相關的成本(法律費用)。如果負債是未來某一時期承擔的一項服務,預期經濟利益流出額是主體在將來時期為自身利益承擔服務而合理支付給合約者的金額,在市場上存在此類服務的合約者,合約價格的估計用將來流出額比主體自身將來成本更客觀。但當評價負債對主體資源的要求權價值時,主體應考慮所有可能的收益以及相應的概率。lASl8收入或lFRS4保險合同準則規范的交易引起的有償契約是前述規范的例外,預期經濟利益流出額是主體償還合同債務而發生的成本。

(三)初始計量

主體以在報告期期末消除現時債務需理性支付的金額來計量債務。金額是以下3個金額的最小值:償還債務所需資源的現值;主體取消債務必須支付的金額;主體向第三方轉移負債必須支付的金額。主體不能取消或轉移債務,且不存在主體能夠以較低的金額取消或轉移債務的證據,主體以償還債務所需資源的現值來計量。主體取消或轉移負債必須支付的金額是指簽約方或第三方的要求價加取消或轉移的成本。

(四)后續計量

主體需要在每一報告期期末調整負債的賬面金額,使其等于期末主體解除現時負債需合理支付的金額。時間推移產生的負債賬面金額的變化確認為借款成本。變化包括資源的預期流出、貨幣時間價值以及最終資源實際流出不同于預期流出風險的估計變化。估計是主觀的,估計不僅要忠實地反映報告期期末的條件,而且估計的變化要忠實地反映報告期間條件的變化。估計依據的因素包括主體管理判斷、相同交易的經驗以及專家建議、報告期期后事件提供的補充信息。

三、ED/2010/1對lAS37負債計量的合理性

(一)統一lAS37和其他財務報告準則確認負債的標準

負債定義的界定更清晰、完整,強調負債是主體過去事項產生的現時義務,其解除導致包含經濟利益的資源從主體中流出,改變了現行lAS37負債引起的現金或其他資源流出主體可能性很大的規定,統一lAS37和其他財務報告準則確認負債的標準,使整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體系的一致性增強。

(二)精確化現行lAS37負債的計量標準

ED/2010/1對或有負債計量的規范更加精細化:一是負債的計量建立在準確、客觀、科學的假定基礎上,利用盡可能取得的一切資料,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環境等各種可能的因素,根據當時的實際狀況來真實反映主體的負債水平,保證了新會計準則的未來實用性。二是負債初始計量、后續計量的標準更加明確、具體,縮小了會計人員會計操作空間,增強了不同主體財務報告的可比性。三是負債計量總目標的設立,預期經濟利益計量技術的詳盡解釋,解決了2005征求意見稿的不足,提供了詳細、可行的會計實務操作指南,降低了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狀況信息理解的難度。

(三)與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縮小,逐步實現趨同的目標

lASB和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6年2月發表了包括lAS與GAAP逐步趨同的理解備忘錄。2008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lASB加快了公允價值、金融工具等準則的聯合項目的研究,ED/2010/1的使雙方關于或有負債會計規范問的差異減少,逐步實現了趨同目標。

[參考文獻]

篇4

我們從教材用字和2500常用字的比較來看,教材中文言文用字現象凸顯,也綜合反映出《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在當初選取漢字時沒有考慮到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的情況。而在2009年教育部頒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意見稿)在第三級漢字就專門列出了部分中小學文言文用字。我們對語文教材中的現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況進行分析,有助于對這些問題的闡釋,也為研制基礎教育教材分級字表打下基礎。

我們對四套語文教材數據庫中對2072篇課文進行了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標注。其標注方法是在數據庫中新增加了一列即為“yuyan”列,再對四套教材的所有文言了“g”的標注符號,即其古文的首字母“guwen”。被列為文言文范疇的大致有:古代詩歌,如《古詩兩首(春曉、村居)》;寓言故事,如《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古代散文,如《短文兩則、》、《鄒忌諷齊王納諫》;古代小說,如《香菱學詩》、《智取生辰綱》等。

一、 四套教材共有和獨有現代文和文言文篇目分析

在現代文統計過程中,我們通過檢索查詢得出:

共同出現在四套教材中的現代文課文共7篇,分別為《詹天佑》、《烏鴉喝水》、《快樂的節日》、《家》、《海燕》、《春》、《背影》。共同出現在三套教材中的現代文課文共28篇,分別為《社戲》、《草原》、《吃水不忘挖井人》、《翠鳥》、《大自然的語言》、《凡卡》、《故鄉》、《和時間賽跑》、《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皇帝的新裝》、《濟南的冬天》、《七顆鉆石》、《白楊禮贊》、《秋天》、《珍珠鳥》、《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司馬光》、《松鼠》、《蘇州園林》、《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的叔叔于勒》、《我是什么》、《小小的船》、《小英雄雨來》、《永生的眼睛》、《雨后》、《掌聲》、《窮人》。這35篇課文在四套語文教材中顯示出很強的共有率。現代文篇目中只出現在一套教材中的共有1300篇。從四套教材的獨有篇目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四套教材也有很大的差異性。

在文言文統計過程中,共同出現在四套教材的文言文課文共7篇:《愚公移山》、《鄒忌諷齊王納諫》、《范進中舉》、《桃花源記》、《岳陽樓記》、《小石潭記》、《與朱元思書》。出現在三套教材中的文言文課文共7篇:《馬說》、《出師表》、《送東陽馬生序》、《口技》、《曹劌論戰》、《醉翁亭記》、《三峽》。無疑是說明這14篇非常經典,值得學生學習。而四套教材中獨有的文言文共有192篇。

二、 四套教材課文數及文體分布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四套教材在總課文數上還是有較大的差別,語文版以552篇課文領先,列為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里的課文數比《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7)有所增加,這是因為我們在后期教材數據庫中補錄了小學低年級的拼音識字部分的課文。)而蘇教版最少,為470篇課文。人教版和北師大版課文數居中。

其中,現代文部分人教版名列第一,為469篇。北師大版和語文版教材依次為435篇和422篇。蘇教版最少,為422篇。

文言文部分中,語文版有文言文98篇,名列第一。北師大和人教版排第二、第三位,分別為74和72篇。蘇教版最少,只有48篇。

在整個四套教材2072篇課文中,現代文比例占85.9%,而文言文的比例占到14.1%。相比較而言,現代文由小學占絕對的優勢92.5%到初中部分下降到72.3%,而文言文則由小學部分的7.5%上升為27.7%。目前我國語文學界有一個呼聲,想提高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大致要把文言文提高到占整篇目的20%―30%。看來我們現行的語文教材中還要吸收更多優秀而經典的文言文來加以補充。

三、 四套教材現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況考察

我們分別統計了四套教材的現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況。

從表4我們可以看出,在四套教材中,現代文和文言文用字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文言文的文本占有量為14.1%,而在漢字總數中卻只占有7.2%。現代文的文本數為85.95%,而漢字總數卻占有92.8%。這說明整體上文言文的篇幅較現代文為短小精悍。在字種上,文言文的字種也較現代文少,只有3570個,而現代文高達4794個。文言文和現代文字種共有3293個,文言文字種不見現代文的為277個漢字,現代文不見文言文的字種為1495個。

文言文按頻次和文本的降序排列前20位的:不、一、人、有、無、日、天、中、之、下、上、也、是、為、時、其、見、以、出、二。

現代文按頻次和文本的降序排列前20位的:的、一、了、我、是、不、在、他、有、人、來、這、上、著、們、地、個、子、到、大。

文言文字種累計頻率由高到低的前100位為:不、一、人、有、無、日、天、中、之、下、上、也、是、為、時、其、見、以、出、二、者、大、子、而、來、兩、里、與、自、知、山、何、于、水、行、此、在、得、然、三、可、詩、如、風、相、白、月、生、首、后、入、至、古、欲、能、千、去、所、十、家、曰、又、我、明、長、問、間、從、四、聲、百、東、則、地、花、小、望、夜、將、頭、已、故、今、萬、未、心、聞、年、道、過、處、西、前、若、云、言、作、身、說、門。

現代文的字種累計頻率由高到低的前100位為:的、一、了、我、是、不、在、他、有、人、來、這、上、著、們、地、個、子、到、大、里、小、就、說、那、天、你、下、也、去、時、得、看、出、中、過、么、和、起、要、生、為、可、把、多、好、沒、家、都、它、只、年、然、兒、還、以、后、自、又、會、樣、頭、水、國、面、能、她、心、從、想、而、道、開、成、聲、長、很、走、花、對、老、像、學、發、見、用、前、手、回、山、于、樹、種、什、親、動、高、給、兩、邊。

文言文獨有的字種(277個):孰、輒、妾、嗟、裘、鳶、梓、挈、俟、邈、弈、詘、訖、篁、樽、、鄒、霪、畚、麾、壹、鬲、髫、瞑、滁、齔、阡、臧、戾、恁、畎、蹴、盂、潯、陟、恂、韉、媼、柝、瑜、圉、躕、燁、踣、徇、鬟、、琊、沔、、諏、廩、殂、濯、、櫪、蔌、、鬻、閭、壬、觥、雎、媵、彀、牒、、彪、怫、眥、衽、嫗、狎、鮒、樾、沆、曖、壕、譙、攣、尻、闞、姝、碭、仕、戟、瘺、竦、蒞、巳、癘、兕、傀、、潁、苫、刈、祗、沂、杵、赧、逑、曩、隳、恚、倩、鼉、黿、、、蒹、湄、、、罾、蚩、髑、捱、鴟、、鴇、踟、笞、踔、驂、晁、、坼、淬、蹉、槎、迨、徂、腠、鄲、、、、萏、艟、婢、揲、葆、郴、黜、樗、杓、紈、僮、緹、逖、跎、緗、、廨、歆、跣、斡、隰、銑、寤、麝、、觴、荏、穰、軔、襦、溽、蓍、、猻、闥、菽、、、鷥、旃、諍、卮、趲、、舴、、揸、札、縋、擢、緇、諮、傯、俎、贄、輊、、騭、紂、麈、躓、、煬、泫、薰、、湮、悒、昱、雩、渝、塋、堙、郢、牖、、菅、涇、、逡、鑊、赍、笈、暨、蛺、亟、倥、逵、馗、箜、僦、、獗、橛、蹶、、旰、魴、、悱、舸、燔、蘅、篌、猢、濠、曷、庋、邯、菡、輦、琨、、、愍、、鐃、箝、愀、、丕、、鄱、皤、襝、蓼、璉、、賚、卯、泖、袂、艨、艋、壚、蔞、蕘、、蕖。

四、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到四套教材現代文和文言文的漢字使用的情況如下:

(1)教材中現代文與文言文用字差別很大。漢字總數上,現代文使用了1494 383個漢字,而文言文僅使用漢字115766個。字種數上,現代文字種略多,為4794個,而文言文字種為3570個。

(2)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漢字頻次、文本分布和累計頻率方面有顯著的差異。

(3)文言文課文長度比較短,用字比較分散。文言文課文的高頻用字比普通課文更集中,而且是越高頻的越集中。這點結論與張紅武在分析上海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得到的文言文用字情況相似。

我們還曾經就四套語文教材覆蓋率占前2500教材用字與現代漢語常用字中的一級字作過比較,發現前2500教材用字不見于一級常用字的有281個。其中有230個出現于《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二級常用字(2501至3500字的1000字)。也就是說還有51個漢字未出現于《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按頻次排列如下:曰、吾、矣、哇、惟、哦、莎、羚、炳、焉、汝、迪、藺、弗等。我們還發現了教材中常用的文言文用字沒有出現在常用字表中,如文言文常用的高頻用字,例如曰、吾、矣、汝、弗、哉、耶等。吳格明等在對四套初中實驗語文教材用字分析中,也闡述了相似的觀點。“在這些非常用字中,頻率較高的有‘曰’、‘吾’、‘矣’、‘汝’等文言用字,這些文言字出現是有必要的。”對文言文用字的調查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教材中文言文用字和文言課文的情況,同時也為最后研制教育教材分級字表服務。所以我們在比較教材語言和分析教材語言的特點時,必須分析和考慮教材對象語言中的文言文用字情況。考慮到文言文多出現在第四學段,我們在研制分級字表時必須建立在文言文用字的基礎上,在適當的時候還要采用人工干預的方法來實現字表的研制符合教材語言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張紅武.基于語料庫的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語言統計與分析.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2] 吳格明,等.初中語文實驗教材選文字頻統計分析.課程?教材?教法, 2010(4).

[3] 周美玲,蘇新春.四套基礎教育語文教材的用字狀況調查及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9(4).

[4] 蘇新春,等.教材語言的性質、特點及研究意義.語言文字應用,2007(4).

[5] 李鏜.中小學語文課文字詞分布統計及應用價值.語言文字應用,2000(3).

[6]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篇5

【關鍵詞】會計穩健性;公允價值;可靠性

會計穩健性與公允價值計量一直是國內、外會計領域相關學者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業相應蓬勃發展起來,大量的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原有的歷史成本計量的缺陷暴露無遺,傳統計量方法既缺乏相關性和及時性,又無法滿足報表使用者的需求。與之相對,順應金融發展,且能夠及時反映市場價值的公允價值的產生,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公允價值計量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具備更高的相關性和及時性。然而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金融界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質疑,及時反映收益而滯后反映損失,暴露出會計信息中缺乏穩健性。因而,在發展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對會計穩健性在公允價值計量中應用的深入分析與研究會對會計計量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

一、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ISA32中指出,公允價值是在自愿、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據以用行交換資產或清償債務的金額,也稱為公允市價。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SFAS157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計量日相關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獲得的或轉移負債所支付的價格。而我國會計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是指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負債按公平交易中熟悉狀況的交易當事人自愿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清償的金額。不同的表述定義,同時包含了交易雙方是自愿的,且是無關聯關系的公平交易,都是交易雙方意欲成交的現行交易所達成的金額。公允價值的金額的確定不是隨意的,而是需要依靠專業人員的判斷,并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的基礎之上的:一是基于假想的交易實現公允價值的初始確認;二是公允價值是估計價格而非精確的確定價格;三是以市場為基礎。上述的三個假定需要同時具備,才能真正反映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及局限性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是對歷史成本計價的重大突破。公允價值計量克服了會計計量滯后和過于謹慎的問題,其核心是公允價值的確定,即市場價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這兩個主要計量屬性的確定。公允價值隨著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能夠及時反映利好和不利消息,并不存在確認的不對稱性。正是由于能夠及時、全面、準確反映市場經濟信息,美國將公允價值運用到金融界的會計計量體制,以適應金融業的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后,公允價值的應用更加的廣泛。

然而,公允價值本身是一種假設的、未實現的理想交易狀態下的價格,具有非客觀性,在追逐利益的驅使下,交易主體在計量中往往及時樂觀得反映收益,對于損失則會滯后反映,或者出于避稅的目的,提前確認損失,操作利潤。尤其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里,過于敏感快速的反映收益,過于謹慎的反映損失,讓公允價值的局限性暴露無遺。

二、會計穩健性對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影響

(一)會計穩健性概述

穩健性原則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中早有體現。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制訂企業會計準則時,穩健性原則就已經作為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一項基本原則。會計穩健性又稱為謹慎性,是指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既不能高估資產也不能低估負債,對于市場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要充分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在現有會計政策下,選取的會計處理方法要充分確認損失,合理確認費用,而不確認可能存在的收益。

從會計穩健性的運用看,會計穩健性充分考慮了企業存在的經營風險,并可以從會計報表中準確得閱讀出這種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所需的風險分析信息,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保障了企業能夠準確意識到風險和危機的到來,從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從會計穩健性與公允價值的關系看,會計穩健性是一種限制性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它與公允價值是既統一又矛盾的。統一性表現在兩者都旨在為企業相關利益人提供有用的信息,矛盾主要體現在兩者對不確定收益的確定上。穩健性基于謹慎的特點出發,對不確認條件下的風險要充分反映,而對于可能存在的企業收益不予確認,而公允價值計量會同時考慮市場不確定條件下的損失和收益情況。

(二)會計穩健性原則的影響

公允價值反映的是市場價格,公允價值的假設性、未實現性和非客觀性造就了它的局限性,加上我國市場環境并不成熟有效,存在大量的非市場性因素,市場價值難以由市場價格真正反映。當市場出現持續性且非理性的上漲時,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相應的收益調整也會因此而虛增被夸大,這種由于市場非理性造成的收益不確定,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與此同時,應用會計穩健性原則,當市場存在持續非理性的上漲等不確定性時,要求企業不高估資產和可能的收益。公允價值計量與會計穩健性因此形成了矛盾體,不確認可能收益的會計穩健性原則會影響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市場價格提前確認企業未實現收益的公允價值,使企業不會輕易快速確認未實現的收益,保證會計的穩健性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可見,會計穩健性對公允價值計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會計穩健性原則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

(一)實現會計穩健性與公允價值計量關系的協調

我國目前的市場發展仍然不夠成熟,因而要建立自由開放、充分活躍的交易市場,為企業提供充分自由的交易場所,進而保障公允價值與市場價值的一致性,充分實現了公允價值的公允后,就要正確處理好公允價值與會計穩健性的統一協調關系,在會計穩健性原則下實現公允價值的可靠計量,當會計穩健性與公允價值計量相沖突時,為合理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既要合理確認可能存在的利益和損失,也要在市場風險很大的情況下,充分考慮會計穩健性原則,不高估資產,不快速確認收益。例如,對外界投資者和公司股東來講,凈利潤和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相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對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測價值和對過去盈利狀況的反饋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針對公允價值計量下可能出現的由于固有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產生的損益調整要符合穩健性原則,并盡量減少其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對于必須確認的收益,可直接作為其他綜合損益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項下,減少了企業操縱利潤的可能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

篇6

一、文言文閱讀的選材特點

縱觀全國各省市2016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選材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人物傳記為主,歷史事件次之

2016年中考文言文閱讀選材,有個現象值得關注:人物傳記和歷史事件成為命題者青睞的對象。抽取包括全國各主要考區和課改區的100份試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將以《五柳先生傳》《陳禾》等為代表的人物傳記作為命題材料的計51個考區,將以《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隆中對》《晏子使楚》等為代表的歷史事件作為命題材料的計30個考區,二者占文言文閱讀選材的81G。這些材料,要么語言精練、用詞典范,要么思想深邃、給人啟迪,兼具選拔考試和延伸教育的雙重意義。

2.選文內容淺顯易懂,注重熏陶漸染

“新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目標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所抽樣的100份試卷中,無論是從選材形式還是從所選材料上看,文言文閱讀在選材時大多切合了“淺易”這一課標要求,即便呈現的是稍難的閱讀材料,命題人也一般會在文后附上簡明的注釋。如山西卷的《慎終如始》一文,命題人在文后對“受圖定鼎”“貽厥孫謀”“垂拱巖廊”“萬乘”等較難理解的字句一一作了注釋,從而降低了考生閱讀文言材料的難度。

命題人在選材時,還特別注重所選作品對考生人生的指導和啟迪。選文有表現自然風物的,如(北京卷、云南曲靖卷)《三峽》記述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考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有言物論理的,如(湖南常德卷、青海西寧卷、黑龍江齊齊哈爾卷)《河中石獸》啟發我們“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有吟詠人文歷史的,如(湖北黃石卷、湖南永州卷)《O權勸學》告訴我們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有抒寫人生感悟的,如(貴州銅仁卷、湖南張家界卷)《魚我所欲也》告誡我們“人應保持善良的本性,不做有悖禮儀的事”……

3.課內課外并舉,對比閱讀比重增加

在所抽樣的100份試卷中,文言文閱讀語段中包含課外文言語段的考區為63個,其中以課內外對比閱讀呈現材料的考區為43個,較之2015年隨機抽樣的100份試卷,兩者分別增加了11個和8個。根據目前的選材情況,我們可以預見,這一“課內課外并舉,對比閱讀增多”的選材特點,在今后中考文言文閱讀命題中會進一步強化。

二、文言文閱讀的設題及解題

近幾年來,文言文閱讀試題的設題方式一直都趨于穩定,由過去的“言多文少”轉變為現在的“言文并重”,考查方向從單一知識能力的考查轉變為多種能力的綜合考查,即既考查“文言”也考查“文章”。從考查角度來看,對“文言”的考查,主要涉及正確劃分朗讀節奏,理解常見文言文實詞、虛詞的含義,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等;對“文章”的考查,即考查對文言文的綜合分析能力,包括篩選與提取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感知情感態度、揣摩評價探究等方面。從題型來看,主要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拓展題等四種題型。下面以2016年云南昆明卷文言文閱讀真題為例,探究中考文言文閱讀的設題及解題規律。

【真題回放】

閱讀下列兩則文選,回答問題。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②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①無異人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不茍同俗;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④,以自暢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⑥,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如是默誦,書有弗記者乎?

(節選自《鄭板橋集?板橋善誦》)

【注】①殊:根本。②寢陋:丑陋。③易:輕視。④赴古人之奧區: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暢:酣暢。⑥匕箸:調羹和筷子。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主人日再食 食:

(2)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

(3)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遺:

(4)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 咸: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實詞的理解能力,具體考點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

【解析】(1)“食”的本義是“食物”“糧食”,用在“再”(兩次)的后面,“食”就活用為動詞;也可以運用“語境推斷法”,“日”和“食”兩個名詞連在一起用,“食”就作動詞,意思為“提供食物”“給飯吃”。(2)理解“被”的意思,可運用“課文遷移法”,從“將軍身被堅執銳”的“被”字可類比得出,這里的“被”是通假字,通“披”,意思是“穿”。同樣,第(3)(4)題中的“遺”“咸”,都可運用“課文遷移法”來釋義,從“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遺”字可推知“遺”是“給予”的意思,從“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的“咸”推知“咸”為“全”“都”的意思。解釋“咸”字,也可用“成語印證法”,從“老少咸宜”“百廢咸舉”等成語來推知“咸”的意思。

【答案】(1)提供食物 (2)通“披”,穿 (3)給予,贈送 (4)全,都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

A.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樂者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C.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學而不思則罔

D.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具體考查“則”“以”“而”“為”的用法和意義。

【解析】解答這類題時,應先通曉詞語所處句子的意思,再推斷該虛詞的用法和意義。A項,對“則”的理解,前一個可運用“語境推斷法”,“則”表示“俟其欣悅”和“又請焉”之間的承接,也可運用“代入檢驗法”,由“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的“則”推斷其意思為“就”;后一個可運用“語境推斷法”,“則”前后內容之間為轉折關系,“則”譯為“卻”。C項,對“而”的理解,可用“語境推斷法”,觀察“而”字前后內容的關系,判斷出“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的“而”前后內容為承接關系,“學而不思則罔”的“而”前后內容為轉折關系。D項,對“為”的理解,可運用“詞性判斷法”,“有司業、博士為之師”的“為”是動詞,意思是“作為”,“其印為予群從所得”的“為”是介詞,表被動。B項,兩個“以”后面介紹的都是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都譯為“由于、因為”。

【答案】B

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的句子。

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解析】在翻譯文言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和特殊句式。解答本題先用“替換法”,把“媵人”替換為“仆人”,“湯”替換為“熱水”,再用“對譯法”,把“以”譯為“用”,“乃”譯為“才”,“和”譯為“暖和”,然后一一代入句子再行翻譯,盡量做到詞句順暢,表意清晰。

【答案】仆人拿熱水來(給我)澆洗,用被子圍蓋(我的)身體,(我)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

4.從宋濂和鄭板橋的學習經歷中,我們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請按提示在A、B、C處填寫恰當的內容。

[文 句\&學習態度或方法\&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A \&甲文: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一心向學\&乙文: B \&循序漸進\&乙文: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 C \&]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內容和對比閱讀的能力。

【解析】本題相對簡單,根據表格中左右兩項的對應提示,很容易就能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語句,提煉出相應的學習態度或方法。

【答案】示例:A.虛心求教(或:恭敬有禮)

B.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 C.勤奮刻苦(或:反復誦讀)

理解文言文內容、概括人物形象

[步 驟\&解 說\&審清題干,排除干擾\&題干信息是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點和歸宿,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弄清楚所篩選的信息與題干要求是否高度一致。\&回歸原文,揣摩用意\&題干所給的信息是孤立的,但做題時不能孤立地妄加揣摩,而應帶著題干信息回歸原文,把握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以文推斷,概括品性\&依據文章語句,透過故事情節、人物言行、議論評價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性格品質。\&]

5.甲、乙兩文末尾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哪些共同點?請結合選文內容作簡要分析。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解析】此類題一般要從寫法、表現內容和表達情感或主題三個角度去分析。

【答案】都是反問句,加強了語氣,能警示讀者并引起讀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都總結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觀點:甲文強調專心是業精德成的重要條件;乙文肯定默誦是熟記書本內容的有效手段。

文言文比較閱讀

三、中考文言文閱讀備考策略

1.夯實文言基礎,歸類識別整理

理解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既是理解和把握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也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實詞釋義是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屬基礎等級考查的必考題型,考點包括常用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虛詞辨義是中考文言文閱讀能力考查的難點,常考的有“之”“而”“乃”“其”“為”“以”“因”“于”等,初中階段考查的虛詞雖然不多,但由于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較為復雜,在平時學習時要注意夯實基礎。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進行大量的誦讀。對課內所學的每篇文言文都要熟讀,最好達到背誦程度,以培養文言語感;對所學文言文篇目的課下注解做到時讀時記,以便形成積累。二是歸納、整理。對學過的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采用分課制作卡片的形式,一課一卡,幫助記憶。

2.善用聯想遷移,學會以內養外

篇7

一、在“情境創設”中激趣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情境,將情感紐帶拋向學生,并把作者、老師、學生的情感世界連通起來,創造一種既和諧又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沉浸在情境中,學生的興趣自然提高。

1.有機插入故事

文言文內容大多可以與生活軼事、處世哲學、歷史典故聯系起來,因此可從文言文的本身特點著手。教學“伯牙絕弦”時,我讓學生搜集與“伯牙絕弦”有關的故事、典故。“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何為知音?”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準備好的故事,然后引進“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述說故事梗概:春秋戰國時,晉更上大夫俞伯牙至楚國修聘。于水路返回,途遇風雨停于荒山斷崖之下。因觸景生情,萌發琴興……琴罷遂摔琴謝知音。學生聽了故事,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為課文理解提供了背景,讓學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更深入了解,整個課堂被賦予更多的人文內涵。

2.嘗試角色體驗

在創設情境時,角色是最為活躍的一個因素,充分利用角色互換體驗當時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入學習的情境,角色體驗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學生體驗不同從而激發學生參與交互式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楊氏之子”時,我有效運用了角色互換的接話游戲。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當時的心境?……師:聽了楊氏之子的回答,再想想他們當時又會怎樣表達自己的心境?分角色體驗:(讓學生自由說,教師點撥、補充)孔君平感嘆道:“真是后生可畏啊!”“不簡單”“汝乃聰惠之極也!”“吾本戲兒,反為兒所戲。”楊氏之子笑著答曰:“慚愧,慚愧。”“多謝夫子夸獎。”“見笑!”“請夫子多多包涵。”

寥寥幾行字所蘊含的內容卻非常多,教師帶領學生沉浸于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設身處地依據當時的環境、氣場,想人物之所想,悟人物之所悟,達到“神與物游,心與理合”之境界,實現讀者與文本中人物情感交流的和諧共鳴。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文言文教學有時會比較枯燥,恰當運用形象直觀、聲形并茂的多媒體課件能彌補不足。音樂圖像它能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課文情境之中。我在帶領孩子們學習《伯牙絕弦》時,以古典樂曲創設情境,當學到“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之時,哀婉的音樂一響起,學生的情感被調動渲染起來,靜靜地沉浸在哀婉的樂曲里,師問“知道為什么音樂變得如此憂傷了嗎?你從文中的哪個句子感受到的?”學生體會,課件再次播放琴聲,悠揚低沉的音樂緩緩響起,或抑或揚,或急或緩,忽然琴弦中斷。師問“你從伯牙的琴聲里聽出了什么?”……古色古香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素雅哀怨的氛圍,古典樂曲的妙用,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在余音繚繞中,老師和學生共同領略伯牙的悲喜之情,見證了伯牙對友誼的忠誠。

二、在“吟詠誦讀”中積淀

課標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對文本語言的涵泳、體味上,強調學生對文本的熟讀、記誦。”熟讀和背誦能使學生逐步積累起比較豐富的感性材料,對古漢語的用詞、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達習慣也逐漸熟悉起來。呂叔湘先生一直強調文言文教學“要從根本處做起”。這個“根本”就是“讀誦”。

1.范讀引導

文言文由于句讀及生僻字等,學生較難讀準讀通,因此教學時教師的范讀就顯得很有必要。教師范讀要抓住重點、難點:如,“楊氏之子”學生誦讀中出現問題最多的是最后一句:“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特別強調不能誦讀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因為停頓的位置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截然不同。“伯牙絕弦”中,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文中“兮”“若”的連接、停頓的地方不能錯位。對于上述難以讀準的句子,教師可以進行領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掌握文言斷句、句讀的規律,學生就會在跟讀過程中,對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漸加深,感受到文言誦讀的魅力,進而產生自己誦讀的愿望。

2.情趣誦讀

此外,教學文言文時,還可以根據文本的自身特點展開有情趣地讀。“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很適合“爭辯讀”,于是教學時我安排同桌同學一起“辯日”。同桌甲:“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同桌乙爭辯道:“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同桌甲不甘示弱:“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同桌爭辯之后,接著指名學生“辯日”。此時安排朗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目的是給其他同學做好示范,最后師生“辯日”。教師通過語速變化(加速)、增加詞語(非然、非然也)等不斷點撥、激發、感染,隨著辯論的激烈,學生的情緒高漲,辯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一遍一遍地讀的過程,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內容,熟讀成誦。

三、在“推測猜譯”中辨析

在閱讀教學中人們遵循科學規律摸索出一種有效的方法,即由已知猜測未知,通過合乎邏輯的推測揣摩,最終理解所讀材料的意義的一種閱讀方法叫“猜讀法”。引用至文言文中稱之為“猜譯法”。教學時即讓學生聯系所學的知識,借助一定的提示注釋辨析猜譯探究學法,這種方法召喚學生的閱讀期待,能夠激起學生思辨的情趣。

1.聯系語境分散猜譯

一些字詞在文言文中比較活躍,同一個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截然不同,因此要根據上下語境細讀品味,分別猜譯方能知其意。“學弈”中“之”字出現六次之多,如果把每個“之”的答案都摘抄到黑板上,花不了多少時間就了事,但是這樣做學生很快就會忘記,而且毫無挑戰可言。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大聲朗讀,后默讀并猜一猜每個“之”的意思有何不同,特別提醒“之”字是在不同的語境中,要充分聯系上下文,知道大致的意思。學生通過比較辨析,猜測“之”的用法。這種猜譯學生是主動去完成的,記憶特別深刻。久而久之,猜多了,學生就敢猜,習慣猜,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2.結合注釋整體猜譯

結合注釋,整體猜譯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教學“學弈”,首先讓學生讀,通過大聲朗讀,讀通弄懂其內的節奏,然后要求學生靜思默讀,一邊讀一邊思考:“請你借助課后的注釋,猜猜看,這篇文章大致說了什么意思。”盡管學生說得并不全面,也沒有把關鍵的字詞翻譯出來,但是此時獲得的成果是他們自己創造的,學生獲得了成功后的欣喜。學生覺得自己的猜想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猜譯”不僅涉及文言新知與舊知的關聯匯通,還涉及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區別與聯系、個體經驗與新概念之間的差異,課堂氣氛活躍,激起思辨。并且當同學們積累到一定量的文言文基礎知識以后,即使遇到沒有注釋的文言文,他也敢于嘗試著去猜,而非束手無策。

四、在“隨機拓展”中提升

小學期間,教材安排的文言文內容只有4篇,僅靠教材中的幾篇文章的教學保持學生長久的興趣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需適時、隨機地出現文言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早起步,積少成多。

如,選取原文的文言文對比閱讀。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來自于古代的故事和名人格言,但又以現代文的形式出現在教材中的。這些文章的內容淺顯易懂,學生一讀就會。此時若選取原文的文言文進行對比閱讀,則既提早讓學生接觸了文言文,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第八冊“寓言兩則”中的“扁鵲治病”,讀懂了現代文的故事內容之后,我在大屏幕出示“扁鵲治病”的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篇8

《陳太丘與友期》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25課《世說新語》兩則之第二則,編排在第五單元最后一課。單元課標要求:“學習本單元,要在整體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此前學生僅學過《童趣》《論語十則》《山市》三篇文言文,文言文的語言積累及學習方法習得均處于初級的啟蒙階段,因此,學生需要積累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此故事主要記述了陳太丘之子,七歲兒童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對話背景:客人無信。對話內容:客人無信,且對子罵父,元方據理斥責客人無信無禮。對話結果:客人服軟,“元方入門不顧”。一個執信明禮、落落大方、正直不阿,維護自己及家父尊嚴的智慧兒童的形象躍然紙上。故事對公民道德建設、對凈化不守信諾的社會風氣具有彌足珍貴的社會價值,是對學生進行知禮明義、方正誠信教育的好教材。

此文語言簡潔、敘事完整、形象鮮明、人物性格突出,且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大人與小孩的比較凸現主題,從反面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教學用書之“教學建議”指出:“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取向】

一、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

①把握節奏、感情基調,體悟情景、流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探索文言文直譯的基本方法,積累“去”、“舍”、“委”、“引”等常見文言詞語。

③讀懂文意,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①以“誦——述——探”為主要教法學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揣摩故事蘊含的深意,發展學生的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認識故事對凈化不守信諾的社會風氣彌足珍貴的社會價值。

②認識“信”“禮”是做人的基本素養,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

二、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誦讀感知課文,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發展思維。

②難點:文言基本知識的積累。

【教學脈絡】

一、視頻故事 激趣導入

浩浩歷史長河,泱泱禮儀之邦,沉淀了中華民族許多優良美德的故事。現在請先看一個小故事,然后看誰能又快又準地說出故事蘊含的美德……這是一個千古流芳的誠信故事。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5課《世說新語》兩則之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這是怎樣的一則文言故事呢?(屏展課題 板書課題)

二、誦讀感知 欣賞故事

1.文學常識

①請看129面注解①。

②請齊讀屏展補充的作者、作品基本信息。

對于這則故事,我們主要采用“誦——述——探”的方法來學習;這里將開展“三讀”。

2.創境導讀,斷句正音

①屏展、師述導讀要求。

A.請注意“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慚”(cán)中加點字的讀音。

B.體會“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元方入門不顧”怎么讀合適。

②教師隨Flas朗讀。

③回屏,學生齊讀“導讀要求”中的六個短句。

3.學生暢讀,體悟情境

① 屏展、師述暢讀目標要求:

誦讀目標: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出感情;讀入情境。

動手:圈點重音;勾畫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

②學生暢讀課文內容,體悟情景。

③學生齊聲掃讀屏上去掉標點符號的原文。(檢測正音、斷句效果)

4.角色演讀,再現情境

①屏展、師述演讀目標。

演讀目標:用心體悟表情、動作、語言,讀出對話雙方語氣和態度的變化。

②單雙兩列學生(兩名一組)轉身對面,扮角色對話演讀。

三、尋找鑰匙 暢通文意

1.文言直譯,六字秘訣

①課件展示:以故事第一句為例引導學生發現文言文直譯的四種方法。

② 歸納發現四種方法:

A.加字:通過組詞把古文中單音節詞變成同義的現代漢語雙音節詞。

換字:用現代文中意義相同的詞替換古文中的詞。

增補:增加或補充省略部分。

留字: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書名、朝代名等可不譯。

B.補充兩種方法

刪字:刪除某些湊足音節或標示結構的虛詞。

調序:用現代文的語序調整古文中少數特殊的句式。

文言直譯六字歌

加組詞單變雙

換替換意相同

增增補表意清

留保留不費心

刪刪除贅虛詞

調調整特殊句

2.學生嘗試,疏通文句

①學生帶著“鑰匙”,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放聲暢譯全文。

②翻譯接力賽。(七個學生一人一句,其他學生邊聽邊看屏展譯文;學生對翻譯簡評)

③詞語搶答賽。(屏展句子;為了機會均等,可不舉手、不站起來,詞語一出,脫口而解)

④學以致用

A.屏展“不期而同、瞻前顧后、舍近求遠”三成語,

B.學生先解釋“期”“瞻”“舍”的含義,再舉出與此詞含義相同的成語。

3.緊扣核心,復述背誦

①一生復述。(抓住三個環節:對話背景;對話內容;對話結果)。

②學生老師背誦賽。(齊背)

四、合作交流 解答問題

1.屏展交流題。

①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的言談啟示我們:做人要 。

②文章是通過 描寫刻畫他的?

③元方如何使友人由“怒”變“慚”的?他倆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為什么?

⑤你認為文中有幾人發怒?生活中怎樣避免“怒”的發生?(梯度設問 引向生活)

2.學生合作解答

3.①題回答完畢,屏展“信”“禮”合“人”字畫,同時板書,揭示其含義:“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素養,已被中央文明委確立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五條中的一條。

4.展示②③④⑤合作成果。

5.歸納小結:本文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據理駁斥友人無信無禮、使他由惱怒變得羞慚的故事,表現了元方明白事理、正直不阿的優秀品質,由此告誡大家做人要誠信明禮的道理。

五、自主探究 發展思維

這則故事語言簡潔、結構完整、形象鮮明、內容豐富,既有看點、學點,又有思點和疑點,請大家自主選“點”:與作品對話、與自己對話、與社會生活對話,請各抒己見吧!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附:賽課后記

與所有賽手相比,我最大的劣勢和最大的優勢是:這課是我個人的課。從設課、謀課、疏課到錘課、熬課、養課,我幾乎支取了自己教初中語文的全部積蓄。劣在它無法聚眾之慧,優在我能據學生實情得心應手調整教學狀態。較之他人,專家說:此課能獲得教案、課件、講課三項一等獎,主要有三個方面做得較為突出。

1.煽旺了渴求出彩的情火。借助課題研究的經驗和人脈,我對不同地區十幾所初中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普遍存在著:不感興趣、不知怎樣學、為何要學它、味同嚼蠟的困苦問題。鑒于此,我確定走三步棋:①每到一處,必和全班學生在教室里共進早餐,在生活的短暫瞬間進行情感對接,相機熏陶。②宏觀傳遞“導學路徑”。讓學生對若隱若現、朦朦朧朧的前路產生好奇心,用他們最感興趣的詞語搶答賽、翻譯接力賽、背誦賽等方式催生興趣,磁引他們急速蓄積知識。③賽場開課前,扔出極度尊重的問語——“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課堂?”引爆出最真誠、最熱切的企盼欲望。接著用“攝像機正見證著你的智慧和風采,看誰更靚麗!”煽引學生的情懷,被煽得心旌飄蕩、激情澎湃的學生們,亟待展現自己的風彩。

2.揚起了愉悅競爭的風帆。這節課緊扣小學步入初中、兒童向少年過渡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點,營造教學快樂園:①趣味濃郁的開頭,潤物細無聲。用“殺彘教子”動畫視頻,載著學生精神旅游中悟出故事蘊含的美德,懸念式導入課文。②“三三五N”的結構模式,興趣逐浪高。三讀、三賽、五探究、N層面對話,形成了愉悅競爭的洪流。三級賽課中,我神奇地得到了相同的學生數:64人,且三女生數幾乎相等。于是我從舉手的數量、答題的速度、探究的質量方面,挑起了性別間的學習競爭;小組間的效果競爭,個人靚麗形象競爭。③激情四溢的寄語,共享長生果。“誠信是生活的鹽,誠信是社會的陽光,誠信是全世界的通行證,愿我們都擁有誠信吧!”的結語,讓學生吮吸著排比比喻的語言營養,揣著“誠信”的人生蓄電主旨,沉醉在快樂之鄉。

3.點亮了信禮合人的心燈。在教學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我暗暗給自己加上了“師本目標”——教師自身所要達到、創新、超越的目標。七上教學用書“教學建議”指出:“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很多資料、很多教師,將本課的價值觀淺留在學生能說出誠信的道理上。我在此基礎上聯系學生的實際,用ppt課件動態展示了自己精心設計的“信禮合人”的字畫。并邊板書邊詮釋:“明禮誠信”自古到今是做人的基本素養,“信”“禮”而合才算一個真正的人;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被中央文明委確立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五條中的一條;大家要用一生踐行它!此刻,許多學生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澄澈的眼神昭示——“信禮合人”點明了他們做人的心燈。雷鳴般的掌聲表達出了他們獲得新知的暢快。于是教學的第五板塊“自主探究 發展思維”:與作品中人物對話、與自己對話、與社會生活對話時,水到渠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擊中作品中人物要害的、反省自己的、針砭時弊的、質疑“過中不至”的、談不誠信危害的……要有盡有、無所不有,由個人到群體,從國家到世界,他們把誠信的內涵深化、升華得淋漓盡致。

篇9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中語文;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初高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前后相連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個中學語文教學。

一、通覽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語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如果我們不通讀教材,不做進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處理、知識的把握、教學的銜接上出現偏差,不利于銜接教學的順利進行。

以初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板塊為例,初中六冊語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個板塊進行編制,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而高中必修五冊教材(人教版)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板塊。將初高中語文教材板塊設置進行對比,不難看出,兩個階段的教材均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讀、寫、說的能力。可以說,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無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礎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學生語文學習規律的。

二、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學情。例如,語文摸底考試、高一新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學生交流等。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掌握學情后,就能根據學生的現狀與特點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學,溫故知新

維果斯基認為:“在測試兒童智力發展時,應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一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稱為‘最近l展區’。”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新內容時,可以找準時機適當地引入初中語文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搭建一個支架,以舊引新,溫故而知新,這也是做好初高中語文銜接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許多教學銜接點值得教師重視。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單元為現代詩單元,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也是現代詩單元。學習戴望舒《雨巷》時可聯系《我用殘損的手掌》,學習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時可聯系《我愛這土地》。高中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是對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就可先從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包括《公輸》《〈孟子〉兩章》《魚我所欲也》《〈莊子〉故事兩則》)入手,讓學生先回味曾經學過的內容,再在已知內容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或可激發學生對先秦文學的興趣,提升他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

四、指導學法,授人以漁

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比初中階段提高不少,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下幾種做法或許能夠給我們些許啟發。

1.總結歸納,不斷提升。以文言文學習為例,在一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之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把相關文言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一詞多義作總結歸納。某個字或詞可能在本單元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義,我們可指導學生聯想初中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并附上例句,歸納到指定的筆記本當中。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積累大量的文言字詞,熟練掌握各種文言語法知識,進而逐步讀懂課外沒學過的文言文。

2.學會摘錄,添加批注。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重復和積累的過程,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籍,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在閱讀的同時摘錄自己喜歡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這樣既豐富了語文積累,又留下了寶貴的資料,還可練字,一舉多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思維的火花閃現,常常轉瞬即逝,讓學生養成做批注的習慣,記錄思維瞬間,將終身受益。

篇10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坐下。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世說新語》兩則,都預習了吧?能讀嗎?我們來齊讀一遍。

生:(齊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

生(齊答):劉義慶。

師:哪個朝代的?

生(齊答):南北朝。

師:對,作者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劉義慶。有誰知道朝代歌嗎?

生:(沉默)

師:朝代歌會不會背?

生:(竊竊私語,有的翻開歷史書。但沒人舉手回答。)

師:會不會背,夏商與西周,西周(此處教師就不能流利地背下去,然后說),到時問問你們歷史老師吧!這兩則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下面,我們就來讀第一則,讀文言文時,讀的時候要斷句。還有,志人小說就是直敘其事,那同學們說說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齊讀)

師:非常棒。

師:同學們試著去看注釋,翻譯。注意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師:男生讀一遍(男生齊讀)。

師:我們試著翻譯這篇課文。然后教師讀一句,擇幾個重點詞講一講,進而再翻譯。(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抓住了這樣一些詞:太傅、燃、兒女、紛紛、兄子、差、擬。講法如下)

太傅:是官職,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局長、縣長等稱號;

燃:家庭聚會。

兒女:兒子、女兒。

紛紛:飄落的樣子。

兄子:兄長的兒子。

差:大致一樣。

擬:相比。

師:“撒鹽空中差可擬。”這個比喻句怎么翻譯?

生1:就像把鹽撒在空中,跟雪一樣。

生2:把鹽撒在空中跟雪可以相比。

師:寫比喻句的時候,怎么來寫本體、喻體?

生1:白雪飄落就像把鹽灑在空中。

師:紛紛飄落的白雪就像把鹽撒在空中一樣。這樣就把形寫出來了。

師: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師:柳絮:指柳葉細長。

師:即公大兄無奕女,謝道韞之女。(然后就翻譯這個句子。)

師: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和晚輩的家庭聚會。

師:謝安組織家庭聚會,讓晚輩們說說下雪的場景。

師:練習寫一寫下雪的比喻句。

(大概一分鐘后,師又發話了,)寫好了嗎?請同學起來說說。

生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師:從下雪的形態和動態來寫。

學生開始沉默。

這時,下課鈴響了。教師匆匆說了這樣幾句話,沒有寫好的下去繼續寫,下去讀這兩則故事。下課休息。

這堂課,從今天評課標準來看,特別是從課改以來的評價標準來看,是一堂以講授為主的傳統課。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沒能得到應有的體現,合作探究在當堂課幾乎沒有體現。從課堂教學效能來看,要用有效、高效和卓越的評價指標去衡量,這是不成功的課堂。至于當中存在的一些知識講解的錯誤,筆者不再贅述。只是就這個常態課堂,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可見一斑。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困窘

一是生源質量急速下滑,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欠缺。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出這些問題,識字量少,閱讀量少,寫作量少,語言表達能力差,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表現尤為突出。農村中學生源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區范圍內小學基礎教育質量的高低。由于大量的勞動力外出,造成更多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自然跟不上。同時,經濟是決定優質教育的先決條件,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家長選擇優質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條件好的家庭子女更多涌入城鎮。故此,小學畢業留下讀農村中學的學生自然在成績上就有一定差距。

二是農村中學語文學科教師現狀堪憂。顧明遠老先生曾說:“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發展也極不平衡。許多教師,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業務能力,都還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對于西部偏遠地區農村中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存在年齡結構比例不當,學歷層次不均衡,教學方法陳舊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據筆者對縣域內鄉鎮中學語文教師統計調研來看,部分學校語文教師平均年齡達到45歲,少部分學校教師平均年齡卻只有二十幾歲;學歷達標率雖然100%,但第一學歷未達專科以上的占中學專任教師比例達40%,參加工作10年還沒有外出系統進修學習的教師占學科專任教師的2/3。因此,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教法陳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是教育激勵機制不能有效刺激教師持續學習發展。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一定程度上,教師收入水平的高低也決定教師工作水平的高低。農村地區,由于學校發展困難,學校經費來源不足,在眾多經濟環境的制約下,教師生活水平低下,付出沒能和收入形成正比,績效工資沒能有效激發教師工作熱情,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情緒低落,“撞鐘式”教學時有發生,更多是把課堂教學“任務化”,絕大部分教師不能主動研究和踐行現代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能自然不高。

四是學校硬件建設跟不上,現代教學設備不能走進農村中學課堂。現代教學設備的合理運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現在農村中學來說,班班通全覆蓋的學校為數不多,絕大部分學校還不能與網絡課堂教學接軌,教師接收課外教學資源的唯一途徑就是教學參考書。即使有學校開通了班班通,由于教師現代化教學水平低下,也不能有效地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普及通用技術知識也是當務之急。

二、有效解決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困窘的措施

鑒于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能低下的困境,如何有效解決呢?筆者主要從專業的角度談三個觀點:

一是圍繞學情,適當降低課堂教學目標,以求有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有一定的工具性,是基礎學科中的基礎,但也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融合。課程標準只是提出了泛化的概念。關于工具性與人文性具體體現,就筆者的理解,工具性指語文是我們學習漢語的主要途徑,它起到了人際交流、精神傳達、文化傳承等重要作用,也是所有基礎學科中的基礎。人文性,語文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門學科,任何文字,離開了人的開發利用和學習鑒賞,這是不現實的,人文性從始至終體現在學科建設中,在學科建設中要把人文性目標化、細化,目的是提高可操作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怎樣才能落實好呢?必須根據學情適當降低教學目標,而不能好高騖遠和面面俱到。以《世說新語》兩則為例。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參書上有這樣的教學建議,主要圍繞“誦讀――討論――誦讀”,并提出四點具體的建議:首先提出預習要求,讀課文一至兩遍,然后準備復述,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其次是誦讀,課上復述故事要跟誦讀結合起來,直至基本成誦,然后完成練習第一、二、四題;第三,提出了導入環節指導;第四指導了課時安排。這些教學建議是較為合理的,但也只是針對人教版教材提出的一個廣泛的規劃建議,編者在教學建議中只是提出了大方向。具體操作,還必須依據學情。翻閱眾多教案設計,多半提法是這樣的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這目標雖然具體,但還不夠。就農村中學學生來說,預習環節一定要提前考慮到現實情況,根據學生基礎分層布置預習任務;誦讀環節是重要的環節,讀在文言文教學中至關重要;至于導入,就是技巧的問題;課時安排是時間規劃的問題。鑒于此,這堂課教師應確立這樣幾個最為基礎的目標:

a.誦讀目標,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能成誦;

b.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借助教材和輔助工具書,了解作者,理解文言詞匯,能大概復述這兩則故事;

c.走進文本,體會文章中語言和人物形象的“美”。

對于這三個教學目標,前兩個是基礎的,第三個更多的體現了人文目標特性,難度稍大,但學生在多次誦讀的基礎上,是能完成對人物的簡單評價的,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能明白的。可見,教學目標的明晰化是一堂好課的基礎。

二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精心準備,以求有效。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應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在雕琢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精心準備。如何準備?首先,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源,保證源頭活水不斷。余映潮老師說:“教師必須有耐心訓練自己研讀教材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一輩子從事語文教學的基礎。”“研讀教材一定要依靠自身的智慧與力量,要立足于自己的勤苦鉆研。精讀、深讀、細讀、領會、賞析、體味,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進行品評欣賞,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在研讀教材時,可以通過教學參考書,課外輔導資料,網絡資源等媒介,因地制宜,以此厚積薄發;其次,合理準備教具,變抽象為形象。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文字體現形式過于單調和枯燥,如何把課堂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地體現出來,需要方法和技巧。就以教師教授《世說新語》兩則翻譯為例,單純地逐字逐句譯文,學生思想是僵硬的,可以用幻燈片以及教師自編對話短劇,用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在粗略感知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走進文本,達到理解的目的。第三,合理有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有人說,“教什么”遠遠比“怎樣教”重要。這種說法是偏執的。“教什么”與“怎樣教”同等重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朗讀、討論、賞析、講析等手法開展課堂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完善對教育的認識,忠于職守,以求高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育這一行業注定生活艱辛,付出無限。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會做人。”陶行知給我們從教與學上指明了方向。但要實現這一目標,踐行的過程是艱辛的,所遇到的困難和承擔的責任是非職業人所能理解和承受的。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要苦守這一職業,教師對教育的再認識非常重要。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木村久一也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當我們教師把職業倦怠帶入課堂,缺乏積極進取、探索拼搏的精神,不去付出,不去想辦法,教學效果肯定很差,學生自然學不到知識。只要懷著對教育的熱愛,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斷探索和嘗試,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會指日可待。

余秋雨曾說:“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我想,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未知,因此,才能時時迸發我們奮斗探索的樂趣,路雖艱辛,但作為行者,跋涉后所領略到的風景也是人生的一大慰藉。

參考文獻:

[1]《陳洪兵與語文人格教育》.序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3]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百度文庫.

[5]《致語文老師》 余映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