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裝句范文

時間:2023-03-21 18:42: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言文倒裝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言文倒裝句

篇1

第一,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第二,賓語前置,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

篇2

文言文的句字結構與現代漢語大體上是相同的,都具有主、謂、賓及定、狀、補六大成分。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句式和現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出現了一些特殊句式,其中以倒裝句學生最難掌握。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現代漢語語法

中的句子成分來教會學生怎樣辨析倒裝句子,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讓學生頭腦中形成現代漢語句子成分的框架結構:

(定語)主語 + [狀語]謂語+ (定語)賓語

|

|

(定語)名詞 或代詞+ [狀語]動詞 +(定語)名詞或代詞

接著我們可以用(定語)名詞或代詞+ [狀語]動詞+(定語)名詞或代詞的形式來分析文言倒裝句的四種句式:

1.主謂倒裝。這種句式 一般是為了強調謂語,將謂語放在主語前的一種句式。如:“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秋水》)在現代漢語中,名詞或代詞一般放在動詞前面,成為陳述與被陳述的關系。形成“主+謂”的形式,而此句是動詞“聞”在代詞“我”的后面,學生很快就明白是主謂倒裝句式。

2.賓語前置。在現代漢語中,賓語應該放在動詞后面表動作的承受者,形成“動+賓”的形式。但在文言文中賓語往往放在動詞前面,形成賓語前置的現象。賓語前置又有三種類型:(一)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該賓語放在動詞的前面;如:“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保ā端蜄|陽馬生序》)“弗之怠”,應為“弗怠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應為“不知句讀”,“不解惑?!保ǘ┰谝蓡柧渲?,疑問代詞作賓語。該賓語也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則何以哉”,應為“則以何哉”。(三)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如:“夫晉,何厭之有?!保ā稜T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應為“有何厭之”?!拔┬稚┦且?。”應為“惟依兄嫂”。針對這三種情況,我們教會學生用現代漢語的“動+賓”的形式來判斷,如果出現“賓+動”的形式,就是賓語前置。

3.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中位于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修飾成分叫做狀語。形成“狀+動/形”的形式,而文言文中往往借助介詞,構成介詞短語位于動詞的后面,形成“動+狀”的形式。翻譯時卻要提到動詞前作狀語,符合現代漢語的“狀+動”的形式。所以教會學生理解,狀語應在動詞前修飾動詞,而文言文中卻放在動詞后,這就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如:“趙氏求救于齊。”(《觸龍說趙太后》)翻譯時的語序應是把介詞短語“于齊”提到動詞“求救”的前面“趙氏于齊求救”才通順。

篇3

關鍵詞:直譯;意譯;留;刪;補;換;調;變

一、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簡單地說,文言文翻譯要求做到“信、達、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能準確、貼切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便加多減少、添枝去葉、不能望文生義、牽強附會,更不能隨心所欲、甩開原文、憑空捏造?!斑_”就是譯文要明白通暢、沒有語病,既要保留原文語氣,又要避免語氣呆板?!把拧本褪亲g文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要優美自然,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傊?,文言文翻譯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準確、通順、透徹地表達原文的內容。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是字詞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字詞落實就是要對文言文句子中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個語法功能都要理解,并在譯文中反映出來。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例如:“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譯為:“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币衷~落實,重點翻譯出“鄭”“使”“其”“之”“管”的意思。

直譯就是用現代漢語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直接翻譯,不能隨意增減和改變語氣。例如:“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保ā端涀?三峽》)可直譯為:“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p>

意譯就是用現代漢語將原文的大意翻譯出來。例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燕雀”:燕子、麻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大雁,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可意譯為:“見識短淺的人怎能知道有抱負的人的遠大志向呢!”如果直譯成:“燕子、麻雀怎能知道天鵝、大雁的遠大志向呢?”意思就不夠準確、透徹。

三、文言文翻譯的步驟

(一)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翻譯句子時要找到譯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細審讀要譯句子前后句子的意思,揣摩這段話的大致含義。

(二)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

(三)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四、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可以用“增”“減”“留”“引”“換”“調”六個字來概括。

(一)增,就是增補

在翻譯時要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文言文表述某一概念用詞比較籠統,且省略的句子成分較多,翻譯時要適當增加詞語,才能使句子完整流暢。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保ā恫軇フ搼稹罚?“再”“三”后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保ā堵≈袑Α罚芭c”后省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

例:“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是一個假設句,翻譯時要譯為:“(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边@才通順明白。

(二)減,就是減少詞語

文言文中的某些語氣詞、結構助詞或連詞,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夠表示它,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略去。例1:“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可譯為:“作戰,靠的是勇氣?!薄胺颉庇迷诰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也”表判斷語氣,可略去不譯。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譯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登軾而望之?!保ā恫軇フ搼稹罚岸边B接前后兩個動作,在時間上表示相承,可不譯。

(三)留,就是保留原文

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字或詞以及專有名詞、國號、帝號、年號、稱號、度量衡單位、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保ā对狸枠怯洝罚┛勺g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薄皯c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四)引,就是引申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些詞義是由一個本義派生、擴展、引申出來的,翻譯時可以借用切合原文意義的引申詞。例:“先主器之。”(《隆中對》)“器”,本義為“器具”,可引申為“重視”“器重”,譯為“先主(劉備)很重視他?!?/p>

(五)換,就是替換

文言文中有許多詞古今都有,但意思不同,翻譯時要恰當替換。例:“十年春,齊師伐我?!保ā恫軇フ搼稹罚皫煛笨蓳Q為“軍隊”,“伐”可換為“攻打”。再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保ā恫軇フ搼稹罚盃奚敝讣漓胗玫呢i、牛、羊等,是名詞,而現代漢語中“犧牲”是指為了正義事業或者其他公共利益而舍棄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翻譯時不能以今人推古義,造成誤解。還有,在文言文中,有些表示稱呼的詞,跟現代漢語中人們用來表示稱呼的詞,多數為形音相同而義不相同。如“舅”,古今同義為舅父,而它在現代漢語里所沒有的意義就是“昔吾舅死于虎”(丈夫之父)、“昏禮,婿親迎,見于舅姑”(妻之父)以及對男性長著的尊稱等,翻譯時一定要注意細加辨別體會。

(六)調,就是調整詞序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1.主謂倒裝句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賓語前置句

例:“何以戰”(《曹劌論戰》)可以調成“以何戰”。

3.介賓后置句

例:“還自揚州”(《傷仲永》)可調成“自揚州還”。

4.定語后置句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篇4

一是“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屬于語法范疇,所謂“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等。

二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前一條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項(尤其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中,間接作考查的――像2014年高考浙江卷要求翻譯的“此若家之寶也”,這是個判斷句;重慶卷要求翻譯的“是區區者,何難之有”,這是個賓語前置句。

下面我談談如何從成語中學習文言句式。

【技巧點撥】

(一)賓語前置

1.疑問句賓語前置。比如: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即“皮之不存,毛將附焉”,代詞賓語“焉”提到“附”之前;②何去何從:即“去何從何”,代詞賓語“何”提到動詞“去”“從”之前。

2.否定句賓語前置。比如:①時不我待:即“時不待我”,賓語“我”提到動詞“待”之前;②人莫予毒:即“人莫毒予”,賓語“予”提在動詞“毒”之前。

3.通過“是”“之”強調賓語前置。比如:①何罪之有:即“有何罪”,賓語“何罪”提到動詞“有”的前面;②唯利是圖:即“唯圖利”,賓語“利”提到動詞“圖”的前面。

(二)介賓短語后置

比如:①繩之以法:即“以法繩之”,介賓短語“以法”置于動詞“繩”之后;②業精于勤:即“業于勤精”,介賓短語“于勤”置于謂詞“精”之后。

(三)成分省略

1.省略代詞。比如:①習以為常:介詞“以”后面連著動詞“為”,中間省略了代詞“之”,完整的結構應是“習以(之)為?!?;②羞與為伍:應是“羞與(之)為伍”。

2.省略介詞。比如:①自投羅網:“投”后省略“于”,應為“自投(于)羅網”;②投桃報李:省略了“以”,應為“投(以)桃報(以)李”。

3.省略連詞。比如:志大才疏:中間省略了“而”,即“志大(而)才疏”。

4.省略謂詞。比如:①一發千鈞:它的完整結構是“一發系千鈞”,省略謂詞“系”;②一日三秋:省略謂詞“如”,它的完整結構是“一日(如)三秋”。

【知識梳理】

文言倒裝句種種

現代漢語中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文言文中在一定的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后顛倒的情況。這里有幾個難點:

1.賓語前置中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是”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實在意義。比如: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原句調整過來,應該是“不知句讀”“不解惑”。

2.定語后置中的楚辭句式。“楚辭”代表著南方方言,一般用“之”來倒裝,考生掌握較差。其固定格式是:名詞+之+定語。比如:

(2)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調整過來,應該是“陸離(言長)之長鋏”“崔巍(言高)之切云(指帽子)”。又如:

(3)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調整后的語序依次是“察察之身”“汶汶之物”,“高之廟堂”“遠之江湖”。

3.倒裝的雜糅。有時,一個句子中存在多種倒裝現象,考生有可能辨析不全。如: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這是平原君的使節對信陵君的激將語?!鞍病狈g為疑問代詞“哪里”,“急人之困”翻譯為“為別人的困難而著急”。句子結構分析如下:

安 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篇5

一、朗讀是教學的關鍵

對于中職學生的文言文教學,朗讀是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學生只有讀好了,他們才能理解課文的大意,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他們才能接受。當然,學生在讀的時候,肯定有障礙,所以為了提高他們的朗讀興趣,讓他們讀有所得,讀有所獲。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朗讀前要求學生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課文的時代背景或者生活中與課文有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由教師向學生介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借助于網絡或書籍查閱),或者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第二,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或借助于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第三,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說,要達到流暢朗讀或朗讀到一定的遍數,還可以設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第四,也可在朗讀中搞個小比賽。

二、文言知識是教學的難點

眼下,中職生學習文言文的最大難點,依然是文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一點不但成了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而且也是對口高考中考察的主要對象。中職文言知識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和特殊文言句式。而特殊句式又包括倒裝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中又包括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詞類活用,中等程度的學生大多能說出活用詞的含義,但不能準確說出詞性間的轉換,需要老師的引導。這類詞要多引導,勤練習,也能掌握。古今異義詞,要求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句子),先說古意,再想今意,兩相比較,就能辨析明白;古今異義詞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何況數量也不是太多,慢慢的學生也能掌握。比較難的是特殊文言句式,在這一塊知識中,判斷句、被動句學生容易掌握,省略句經老師的提醒,學生也可以掌握,最難的是倒裝句式。學生弄不明白何為定語、賓語、狀語?為什么它前置了還是后置了?,鑒于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從基本的語法結構講起,講練結合,堅持下去,過一段時間,學生可以掌握。然后在文言文學習中,遇到倒裝句子,先進行翻譯,再劃分其中的成分,最后再判斷是哪類倒裝,是賓語前置、狀語后置還是定語后置。

以上是教學生初學文言文的一些方法,當學生學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教師就要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學習、去總結。具體方法,可以把班級內的同學分為幾組,小組內進行分類整理文言知識,最后展示自己的成果,末了老師進行評判,對優秀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表揚、鼓勵,樹為楷模。也可以在劃分小組之后,教師分配給小組不同的任務,讓他們各自完成,最后進行評比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袖手不管,而要不斷地巡視、觀察、引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學生是課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

三、賞析是教學的深化

文言文的學習,最終的目的是學習我們祖先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從中汲取文化的滋養,學習古人的高尚品德,或寫作的高超技巧,從而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歷練自己的情懷。中職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大都是古代的名家名篇,這些傳誦千年,膾炙人口的篇章,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人文精神,蘊涵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髓、價值觀、思維方式及社會心理等文化。所以,以上的學習,還只是前奏,是基礎,是為這一步作準備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這個環節,巧妙地設置一些問題,帶著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走進古人的生活,讓學生盡情欣賞古文中的文化知識、人文情懷、道德內涵,價值取向、審美標準,體會語言的美,真正去領略文言文的內涵。

四、練習是鞏固的手段

完成了以上幾個方面的任務,對文言文學習來說,算是走完了前幾步,要想讓學生真正把文言文學好,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練習是鞏固知識的手段,也是查漏補缺的步驟,通過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可以使原來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同時還能發現新的不足,然后通過老師的提示或講解,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這也就是溫故而知新了。練習題,可以由教師提供。教師可以根據大綱的要求,把課文的重點、難點、易混點編成練習題,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完成練習來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也可以組織學生自己編寫,教師優中選優,然后讓大家共同練習。這樣的練習題更接近學生的實際,更符合他們的口味。同時對被選中的學生,無疑是一種鼓勵,還可以鞭策其他的同學向這方面努力。

篇6

從近幾年來考生解答試卷的情況來看,文言文翻譯這一題型的得分率一直很低,根本原因在于考生在答題時沒有把握住文言文翻譯的重點及應試技巧。為了幫助同學們科學、高效地掌握應試技巧,筆者特歸納出以下十個文言文翻譯中的注意點,希望對同學們的復習有所幫助。

一、注意保留

原文中表示國名、年號、地名、人名、物名、官職名之類的詞語應保留下來,不加以翻譯。例如:

(1)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2004年上海卷)

譯文: 假使堯在上主政,咎繇當法官,怎么會有奪人馬駒的呢?

(2) 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2005年全國卷Ⅱ)

譯文:楚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分析:句(1)中的“堯” “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詞語;句(2) 中的“楚相”“孫叔敖”是分別表示官職名、人名的詞語。上述詞語在翻譯時均應給予保留。

二、注意增補

原文如果是省略句,那么翻譯時應當注意補充完整。例如:

(1)主簿大驚,遽以白就。(2005年廣東卷)

譯文: 主簿非常吃驚,立即把(這件事)稟告陰就。

(2)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2005年湖北卷)

譯文: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

分析: 句(1)中介詞“以”的后面省略了代詞“之”(代這件事);句(2)中動詞“告”的后面省略了代詞“之”(代尼僧)。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均應給予保留并補充完整。

三、注意刪減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那么翻譯時應當注意將其刪減。例如:

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2004年上海卷)

譯文: 如果有人像這個老人一樣被欺負,也一定不會給他馬駒的。

分析: 句中的“也”是語氣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應刪除。

四、注意對換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古語詞,翻譯時應注意將其轉換成與其意義相同的現代詞語。例如:

(1)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

譯文: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石頭。

(2)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2005年浙江卷)

譯文:時間長的三年更換一次,時間短的一兩年更換兩次。

分析: 句(1)中的古語詞“終日”與句(2)中的古語詞“歲”在翻譯時應注意將其分別轉換成意義相同的現代詞語“整天”和“年”。

五、注意選擇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多義詞,翻譯時應注意從其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的一個來翻譯。例如:

(1)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福建卷)

譯文: 范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

分析: 句(1)中的“已”是多義詞,共有五個義項:①取消,停止;②已經;③太,過分;④語氣詞,同“矣”;⑤通“以”。在上述義項中選擇義項①最恰當。

六、注意壓縮

翻譯時要對原文言文中為了增強氣勢而使用繁筆的句子加以壓縮簡化。例如:

(1) 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登泰山記》)

譯文: 我與泰安知府朱子穎從南面山腳下開始登山。

(2)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過秦論》)

譯文: 秦有并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分析:句(1)中的“孝純”和“子穎”是指同一個人,此人名孝純,字子穎;句(2)中的“席卷天下”與“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與“并吞八荒之心”為同義詞。翻譯時應將其壓縮。

七、注意擴張

文中看似是一個多音節合成詞的詞語,在古代實際上是多個獨立的單音節詞語,翻譯時應將其擴展成多個詞語。

(1)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口技》)

譯文:中間夾雜著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2) 楚相孫叔傲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005年全國卷Ⅱ)

譯文:楚相孫叔傲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p>

分析:句(1)中的“中間”和句(2)中的“妻子”在現在看似雙音節合成詞,而在古代則是兩個單音節單純詞。所以應將其分別翻譯“中間夾雜”和“老婆孩子”。

八、注意套用

文言文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短語,翻譯時應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例如:

(1)其李將軍之謂也! (2002年全國卷Ⅰ)

譯文: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2)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2004年江蘇卷)

譯文:特別受皇帝禮遇器重,但沒有得到重用,當時的議論為此感到惋惜。

分析: 句(1)中的“……之謂也”是固定格式,應譯為“說的是……” ;句(2)中的“為……所……”是固定格式,表示被動。

九、注意調整

文言文有時會有一些特殊的倒裝句式,如主謂倒裝句、定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等,翻譯時要注意將其調整成正常語序。例如:

(1) 趙國何求而不得也?。?005年天津卷)

譯文: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2) 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2005年福建卷)

譯文: 吳王被困在姑蘇城上,向勾踐哀求饒命。

分析: 句(1)中的賓語“何”前置;句(2)中的介賓短語“于勾踐”作狀語后置。上述倒裝句式應首先調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

十、注意意譯

原文言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辭,翻譯時應注意采用意譯方式。例如:

臣非禮之祿,雖萬鐘不受;若申其志,雖簞食不厭也。(2006年四川卷)

譯文:不合禮儀的俸祿,即使非常優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實現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我也不厭棄。

篇7

熱點一: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容。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此翻譯。

1.名詞的活用。

例:天大雨,烈風雷電,槐起衣冠而坐。(2006年江蘇卷)

分析:句中的“大雨”“衣冠”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下大雨”“穿衣戴帽”。此句應譯為:天下大雨,刮起狂風,雷鳴電閃,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著。

2.形容詞的活用。

例: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2004年全國3卷)

分析:句中“賢”“愚”“益”為形容詞,在句中分別作名詞和動詞,應分別翻譯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增多”。此句應譯為: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增多他的過失。

3.動詞的活用。

例: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2005年全國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喪”是動詞的為動用法,應譯為“為……治喪”。如果判斷不出“喪”的活用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來。本句應譯為:馬患肥胖癥而死,(莊王)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

熱點二:一詞多義

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在具體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從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的一個進行翻譯。

例:事雖劇,必時時至母所視問輒去。(2005年高考山東卷)

分析:句中“劇”的常見義項為有:厲害,嚴重;復雜,繁多等。根據語境可知“繁多”義項最合適。此句應譯為:事物雖然繁多,一定經常到母親那里看望問候才離開。

熱點三: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象非常普遍。這一知識點也是高考試題的賦分點。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尤其要注意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千萬不可以今譯古。

例: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饑寒如下貧者。(2006年全國卷)

分析:句中的“妻子”為古今異義的詞語,是本題的一個賦分點。該句應翻譯為:(何遠)在幾個郡做過太守,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清廉內心,他的妻子兒女饑寒交迫,如同最貧窮的人。

熱點四:偏義復詞

由兩個近義詞或反義詞做詞素構成的一個詞,其中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表示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謂偏義復詞。此點往往也是高考命題的一個賦分點,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例: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2003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開合”是偏意復詞,偏義在“開”,“合”是陪襯。因此該句翻譯為:由于眼眶全腫了,不能睜開眼睛。

熱點五:同義復詞

由兩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素構成,表達同一意義的詞我們稱之為同義復詞。這樣的詞往往也能吸引命題者的注意。所以在翻譯時也一定要注意。

例:隱處窮澤,身自耕傭。臨縣士民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國卷)

分析:此句中的“居止”為同義復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素構成,共同表達“居住”的意義。因此該句應譯為:(孟嘗)隱居在偏遠的湖澤,親自種田做工。臨縣的士人民眾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戶。

熱點六:單音節詞

現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為主,而古代漢語詞匯與此相反,以單音節為主。此類知識點也常常是高考命題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

例:遂大困,尋死富陽。(2005年高考山東卷)

分析:此句中的“尋死”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而是“尋”和“死”兩個詞,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陽)”。該句應譯為:于是極度貧困,不久死在富陽。

熱點七:通假字

通假字是高考考查的內容之一,在具體翻譯時,如果文中的本字解釋翻譯不通時,就要考慮是否通假,如果是通假,還要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

例:土工起,民罷于征發,非所以事天也。(2006年高考江蘇卷)

分析:句中的“罷”是通假字,通“?!?。所以該句應翻譯為:土木工程再度興起,百姓被征集調遣搞得疲憊不堪,這不是用來侍奉上天的做法。

熱點八:虛詞

《高考說明》明確規定在文言文中要考查18個虛詞,所以此點既是重點也是賦分點,大家對此一定要提高警惕。

例: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句中“特”“以”“其”“尤”都是虛詞,也是本句的賦分點。因而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翻譯出來。此句應譯為:只因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

熱點九:判斷句式

這一基本句式是每年高考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句式。

例: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為以“…者…也”作標志的判斷句。在翻譯時必須將其譯成“…是…”的格式,即: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

如不能將此句式特點譯出就很難得滿分。

熱點十:被動句式

被動句式是高考句式考查點中的重點之一。

例: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廣東卷)

分析:此句的“見忌于上”屬于被動句式。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即:朱暉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之處,他都被人彈劾。

熱點十一: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倒裝句式的考查可以說是每年必考的一個熱點。

例: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國卷)

分析:句中“未之有”是賓語前置的句式,在翻譯時一定要調整其順序。因此該句翻譯為:何遠自縣令升為京城附近地區的大郡太守,近代還從未有過這種事。

熱點十二:省略句

成分省略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常見現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語、賓語、介詞賓語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題老師注意的地方,我們在翻譯時一定要把省略的內容補出來。

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成求假焉。(2006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句中“皆得其用”省略了主語“它們”,在翻譯的時候要補出來。因此該句翻譯為:然而歲月久了,(它們)都派上了用場。先前嘲笑他的人,都來向他求借。

熱點十三: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在翻譯時有相對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譯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來翻譯,不能擅自意譯。

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2006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句中“無乃……乎”屬于固定句式,在翻譯時要準確表達這一結構的語氣,譯為“恐怕……吧”。該句應翻譯為:現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熱點十四:修辭知識

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譯的方式,而應根據其修辭方式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意譯方式。這一知識點也是一個賦分點。

篇8

高考對文言文語句翻譯的要求是“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字字落實,主要是判斷出每一個虛詞、實詞的用法和意義,找出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象,準確解釋字義;同時要分析句子結構,把握句式特點,體味句子語氣。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往往是翻譯題的采分點,翻譯時必須準確體現出來。文言翻譯的兩個原則:整體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原則。文言翻譯的三個標準:信、達、雅。

文言翻譯題的關鍵是一個“審”字,下面就結合“審”來說說文言翻譯的解題方法。

【解題方法】審清重要實詞,精準對譯實詞

文言語句翻譯重在審題,審出可能成為得分點的關鍵實詞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辨識出可能成為得分點的關鍵實詞呢?

可從如下三點去審清:①從詞性上看,以動詞居多,其次是形容詞、名詞。②從頻率上看,120個常用實詞及次常用實詞(以課本出現的居多),可能是關鍵實詞。③從特殊性看,與現代同形的詞語(如“妻子”“親信”)可能是關鍵實詞;用其本義實在講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關鍵實詞;符合活用規律的詞語(如兩個名詞連用,主謂之間的名詞,帶了賓語的名詞、形容詞)可能是關鍵實詞。如“累其心”中的“累”字。

對于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一般實詞,我們一般可以采用留的方法照錄不翻譯。對于關鍵實詞,我們一般采用換、意的方法來進行對位翻譯,即把句中的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語、特殊難解詞語準確理解了,并且在譯文中體現出來。

【典題引路】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5分)(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

審題點撥:這一句得分點集中在關鍵實詞“雜糅” “澆浮” “內治”和重要虛詞“宜”。

答題點撥:“雜糅”取混雜意, “澆浮”取澆薄虛浮意, “內治”取國內安定太平意, “宜”取應當意。

規范表達: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安定太平。

【解題方法】審清關鍵虛詞,因句而譯勿虛

文言語句翻譯重在審題,審出可能成為得分點的關鍵虛詞也很重要。那么,如何辨識出可能成為得分點的關鍵虛詞呢?

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來審清:⑴《考試說明》規定考查的18個虛詞是十分重要的得分點。只要句中出現,就要格外留心。⑵虛詞主要指副詞、連詞、介詞。

對于虛詞我們可以分出兩類,一類是必須譯出的。①有實詞義項的虛詞是一定要譯出實義的。如作代詞的“之”“其”等。②現代漢語中有與之相對應的虛詞進行互換的,如“之”“而”“以”“于”等。另一類是不必譯出的,如起語法作用的“之”,發語詞及句末助詞等。對于這一類不需譯出的虛詞,我們采用刪的方法,切不可強行譯出。

【典題引路】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而先生獨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為不朽之人也。(4分)(2012年全國高考天津卷)

審題點撥:這一句得分點集中在重要虛詞“所以”和關鍵實詞“活”“心折”。結合詞意和文境把握這三個詞的大意,然后逐字對譯,最后根據現代語言習慣進行微調就可以了?!八浴边@一重要虛詞在現代漢語中有與之相對應的虛詞進行互換,選擇對譯成“……的原因”即可。

答題點撥:“所以”取“……的原因”意,“心折”取“從內心折服”意,“活”取“救活”意。

規范表達:而唯獨一瓢先生能用少許藥物救活我,(這)就是我從內心折服而確實認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解題方法】審清特殊句式,譯明特殊句式

文言語句翻譯重在審題,審出譯句中的特殊句式很重要。那么,如何辨識出可能成為得分點的特殊句式呢?

要審出譯句中的特殊句式,必須具備“語言標志意識”。特殊句式總有一定的語言標志,如判斷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則”等作標志;被動句多以“于”“見”“為”作標志,等等。容易忽略的是定語后置句和賓語前置句,無被動標志的被動句,無判斷標志的判斷句和表反問的固定句式。平時要多積累,方能在做題時激活原有記憶。

審出特殊句式后,按各種句式的固定翻譯格式就可以正確而迅速地翻譯了。如:⑴判斷句:必須加上“是”“就是”等詞語。⑵被動句:必須加上“被”字。⑶倒裝句:必須用“調”的方法將固定的句式調到位。介賓短語后置句,譯時要調到動詞前;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都要依從現代漢語的語序恢復原位。⑷省略句:必須用“補”的方法補出省略的成分,確保句意通順。至于固定句式(結構),千萬不要硬譯,它有固定的譯法,須在平時掌握好。

【典題引路】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分)(2012年全國高考江蘇卷)

審題點撥:這一句得分點集中在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 和關鍵詞“能此”。結合詞意和文境把握這兩處的大意,然后逐字對譯,最后根據現代語言習慣進行微調就可以了。對于“狀語后置句”這一倒裝句,必須用“調”的方法將固定的句式調到位,在此需將“于言事官”這一介賓短語調到謂語“賢”的前面。

答題點撥:狀語后置句“賢于言事官遠矣”調整語序為“于言事官賢遠矣”,“能此”取“能夠這樣(做)”意。

規范表達:你作為一個縣令能夠這樣(做),比言事的官員好多了!

【解題方法】審清文意文境,通順保證滿分

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信、雅、達,一直以來比較重視前兩個,對于“達”則是說說而已,并未落實,甚至出現某種程度上的忽視。然而,查看每年的翻譯評分細則以及平時的大型模擬卷的評分細則,都把“文意通順”作為與關鍵實詞、特殊句式相并列的得分點,而且分值不低。那么,如何落實好這一得分點呢?重要的是先了解“文意不通順”的原因和情況。

文意不通順一般有兩種情況:⑴不顧語境,就句譯句,導致文意偏差。⑵表達有語病,或違背生活常理。

針對文意不通順的兩種情況,在文言翻譯中,我們既要字字落實,一一對應,保持直譯,又要靈活機動,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詞語,做到不亂譯,使語句連貫通順。同時下筆之前,最好在草稿紙上寫出幾個關鍵詞語,以便組織語言。譯好之后,可檢查一下有無不通順之處,一定要保持與原句語氣、標點符號的對應。

【典題引路】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從弟穆亦有美譽,欲陵折顗,顗陶然弗與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5分)(2012年全國高考遼寧卷)

審題點撥:這一句得分點集中在關鍵實詞“折”“?!薄白凇?。結合詞意和文境把握這三個詞的大意,然后逐字對譯,最后根據現代語言習慣進行微調就可以了。

答題點撥:“折”取“折服”意,“?!边@一假借字取本字“較”的“計較”意,“宗”在文言中有四個意項,分別是“宗廟”、 “宗族”、 “尊奉、尊崇”、“宗旨”,在此句因為后面連接的是“附之”,“附”此處可取依附意,“之”則指代前面的周顗,在此對譯作“他”。由此“宗”在此句中只能取動詞意項,也即“尊奉、尊崇”。

規范表達: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聲譽,想壓倒折服周顗,周顗態度和悅,不與他計較,于是人們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上述四步方法就審題審清重要實詞、關鍵虛詞、特殊句式、文意文境進行了詳細的引導,我們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來簡單記憶:文言翻譯重直譯,審清重點看語境。重要實詞譯到位。關鍵虛詞因句譯,能刪能換看語氣。倒裝語句調語序,其他特殊一般譯。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文言翻譯備考的關鍵更在于積累各要點所涉及的語言知識。如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詞義、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明辨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此外,還要豐富現代漢語詞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篇9

    下面結合江蘇高考卷解析:

    江蘇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翻譯題上,三小題共10分。從歷年得分看,學生間的成績差距很大,大多數的學生成績并不理想,翻譯失分的原因也五花八門。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施教就顯得猶為重要。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從訓練學生具備文言文翻譯的圈點意識入手。

    一、圈點出高考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與虛詞

    高中文言文的虛詞和實詞的考查是重中之重。高考大綱內共規定了??紝嵲~120個,??继撛~18個。在2011年的全國及各地高考試卷中,實詞的考查卷卷都有,共涉及60多個,涉及文言虛詞也足有15個之多,并且將實詞虛詞的正確翻譯當作重要的采分點。所以我們做題時,也應樹立對高考大綱實詞虛詞的圈點意識,找出句中所包含的全部實詞虛詞,作重點翻譯,才能避免在采分點上的無謂失分。例如:

    (江蘇2009)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譯文:然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用,為什么(什么原因)呢?

    本題的翻譯要點:“然而”(雖然這樣,那么)、“卒”(最后)和“與”(通“歟”)上。

    (江蘇2010)君所交皆一時賢雋,今與是人飲而歡邪?譯文:您所交往的都是當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現在竟與這種人喝酒取樂了?

    本題的翻譯要點:所交、一時、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反問)。

    上二例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卒”“然而”“與” “所”“邪”都是大綱明確要求掌握的,在課本內均設置有練習題,如果我們能夠回憶它們的各個義項,然后根據文章的前后聯系,不難推出它們在句中的具體意思。

    二、圈點出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及通假字

    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及通假字,歷年來均是文言翻譯考查的重點。2011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多個省的試卷涉及到詞類活用與古今異義詞的考查。所以,平時的復習中,首先,我們要熟練掌握各種詞類活用,尤其是五種最常見的詞類活用:名詞用作狀語,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其次,凡是課本中涉及到的古今異義詞與通假字我們均應了熟于胸。這樣一來,在做文言翻譯時,我們只要存有清晰的審題意識,便能明辨文言句中所包含的各種詞類活用及通假字、古今字,翻譯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江蘇2011)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譯文:剛剛不做巡撫待在家里,唯獨他(彭子篯)聽到這件事而感到驚奇。

    這題得分要點在“家居”(在家居住)“異之”(認為他是奇特的)上。

    (江蘇2010)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譯文: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

    這題得分要點是:使、累其心、抑(副詞,表示語氣,相當于或許、或者)、判斷句。

    三、圈點出特殊文言句式

    對特殊文言句式的理解是文言翻譯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幾種特殊文言句式如: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被動句,我們翻譯時應該將倒裝的部分還原回去,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應熟練掌握各種文言句式,考試中,對翻譯語句逐個排查,看句中到底有無特殊句式,以便翻譯時有所體現。如:

    (江蘇2010)殮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譯文: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

    這一題的得分要點分別落實在“殮”、介賓結構后置、主謂倒裝句式“甚矣”上。

篇10

今年文言文閱讀題考查題型與2009年相同。第一題仍然是考查文言詞匯,且以實詞為考查的重點。兩個單音節詞“歸”“著”和兩個雙音節詞“容止”“庶幾”,主要考查了實詞當中的一詞多義現象,考生能否熟練掌握一詞多義,并且結合具體語境靈活運用,是解決本題的關鍵。第二題相對簡單一些,考生只要抓住題目中“表現梅圣俞夫婦情深”的關鍵詞,再結合做選擇題常用的排除法,就能很快的鎖定答案。第三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對原文這句“是歲南方旱,仰見飛蝗而嘆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盜賊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的理解。抓住了“西兵未解”“盜賊暴起”題目中的錯誤就比較明顯了。第四題文言翻譯,第一小題重點考查了文言特殊句式倒裝,前半句考查了介詞結構后置,后半句考查了主謂倒裝。尤其是“甚矣”在句中的翻譯比較難于把握。第二小題著重考查了兩個實詞“累”“抑”和一個虛詞“以”。第三小題考查了“賢雋”一詞。從總體上來看,文言文題目的難度不大。

二、經驗總結

(一)從今年高考來看,文言文選材上仍然屬于人物傳記類的,在今后教學中,我們仍然要堅持抓好傳記類文言文的學習,千方百計的多讓學生接觸一些傳記類文言文材料,特別是名家名篇。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接觸,熟悉和掌握傳記類文言文的一般特征,從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多讀多看,培養文言閱讀的語感,增強對文言文的理解。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早讀和晚讀課的時間,加強文言文的閱讀訓練。

(二)充分利用好必修課本中的經典古文篇目,以及《唐宋家散文選讀》中的名篇。在日常文言文教學中,應以詞匯教學為主,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和積累文言詞匯的意義和用法,掌握常見的特殊句式。培養學生獨立翻譯文言的習慣。

(三)繼續加強文言文基礎題目的訓練,通過不斷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特殊句式的種類和特征。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方面,通過練習強化一詞多義的掌握和理解,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代入法,疏通句意,確立多義詞的語境義。在用法上,通過練習強化,掌握各種實詞和虛詞的活用用法。另外,在古今詞義的差別方面,更需要在練習中把握和區分。文言特殊句式上,雖然不作直接要求,但是文言翻譯卻離不開,因而在日常訓練中仍不可或缺。

(四)通過練習,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解題技巧。如第一題可以用“代入法”或“排除法”來解。第二題可先判斷兩到三句,再用“排除法”。第三題則把每一句的意思落實到原文中去,與原文的句意進行比對,從而判斷出正確與否。第四題翻譯時,應注重步驟,首先,判斷給出的句子是否屬于文言特殊句式,如果是判斷句或被動句,一定要把“是”或“被”翻譯出來;如果是省略句,則應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如果是倒裝句,就把倒裝的語序調整過來。其次,找出句子中考查的詞匯點,如一詞多義中的具體語境義,詞類活用中的類別意義,固定結構的意義,以及古今詞義的差別。最后,運用“直譯法”翻譯出全句,疏通一下,以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當然這些都應該在草稿紙上完成。

總之,對學生而言,學好文言文要多讀、多練、多積累,輔以必要的解題指導,相信一定會學有所成。

三、相關材料

【考查詞匯】

容止

(1)儀容舉止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卻要》:“湖南 觀察使 李庾 之女奴,曰 卻要。美容止,善辭令?!庇袝r偏指舉止。

《禮記?月令》:“先雷三日,奮木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编嵭?注:“容止,猶動靜?!庇袝r亦偏指儀容。

(2)允許棲止;收留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孤逐女》:“妾三逐於鄉,五逐於里,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愿當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p>

(1)歸字的本義女子出嫁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之子:這個女子)

(2)返回,回來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3)歸還

久假而不歸。――《孟子?盡心上》

(4)辭官回家

開荒田野際,守拙歸園田。――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5)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6)合并;歸依;歸屬;歸到一處

微斯人,吾誰與歸?――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7)趨向;歸向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資治通鑒》

庶幾

(1)差不多;近似。

《易?系辭下》:“顏 氏之子,其殆庶幾乎?”高亨 注:“庶幾,近也,古成語,猶今語所謂‘差不多’,贊揚之辭。”

(2)希望;但愿。

《詩?小雅?車》:“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痹?注:“庶幾,幸。此表希望之詞。”

(3)或許,也許。

《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薄端问?文天祥傳》:“而今而后,庶幾無愧?!?/p>

(4)有幸。

《漢書?公孫弘傳》:“朕夙夜庶幾獲承至尊?!?/p>

(5)指賢人。

《易?系辭下》:“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鳖伿现樱割伝亍:笠蛞浴笆鼛住苯柚纲t人。

(6)連詞?!安拍埽员恪钡囊馑?/p>

創口久潰不收,只有割去腐肉,庶幾生新。

(1)顯現;顯揚。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韓非子?功名》

(2)寫作;撰述,用文字顯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畫圖

堯、 舜所以昌,桀、 紂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4)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莊子》

(5)登記,記載。

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論游戶自實》

(6)標出

書其賈數而著其物,若今時題署物。――《周禮》

(7)建立;引申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