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21:2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通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研究論文

當今西方經濟學界業已形成了兩大對壘的學派,一個是在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時期形成的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凱恩斯學派;另一個是在70年代改頭換面重新崛起主張減少政府干預由市場決定經濟的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凱恩斯主義倔起的客觀條件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不斷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直至出現1929年—33年經濟大蕭條的條件下產生的。這種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和通貨緊縮相結合的危機,經濟上的危機也同樣導致了西方主要工業國家在政治軍事上的矛盾,為了掠奪最廉價的資源、爭奪最廣大的市場,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相繼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與極端民族主義相結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和世界經濟帶來極為沉重的災難。凱恩斯主義的形成也同樣標志著依靠世界殖民地市場時代的結束和古典經濟學依靠市場這個“看不見手”論斷的暫時終決。

古典經濟學緣何遭到失敗?我們只要明白資本家的利潤來源源自哪里問題就一下子清楚了。原來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本家的利潤來源都具有外生性,資本主義經濟的維持離不開一個龐大的國際殖民地市場和早期富有的掌握極權的封建主貴族。早期的封建主貴族和后期的更加龐大的殖民地市場為資本家的工業化大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資本家的利潤m既來自對工人剩余價值的剝奪,也來自對殖民地市場的掠奪,因此自由資本主義天生具有寄生性和利潤來源的外生性。

而一旦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趨向退化、利潤源泉趨于枯竭,這種建立在利潤來源外生性基礎上的經濟制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全面崩潰。要維持并發展資本主義必須保證這個世界上有足夠供資本追逐的利潤源泉。而凱恩斯主義正好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舍去了資本利潤來源的外生性,著重建立一種具有利潤來源內生性的資本主義制度,從而使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具有了自我維持的能力,這種制度我們現在稱為改良資本主義或福利資本主義。

凱恩斯主義經濟制度至少從兩大方面實現資本主義的自我維持能力。第一方面,通過擴張貨幣供應量,主要是以政府財政支出和中央銀行擴大基礎貨幣供應量,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擴大社會需求。主要原理是以紙幣的投放完全取代殖民地市場取得的貨幣金銀作為資本基礎的利潤源泉;第二方面,通過對資本和利潤的分解實現從資本積累到利潤源泉的再次轉化。主要是用超額累進稅的辦法對高收入群體和富人遺產征收巨額稅收,利用征收來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實行收入再分配,增加社會福利,使貧困的或失業的低收入群體把新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費,擴大社會總需求,從而實現從資本積累到供資本追逐的利潤源泉的再次轉化。當然,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還包括降低利率直接刺激投資,使資本收入增加,從而刺激社會總需求等等方面的政策。

總之,凱恩斯主義通過擴張貨幣供應量和對資本的分解兩個重要的手段實現改良資本主義的自我維持能力。可以這么說,改良資本主義一開始是相當成功的,他直接促成了可循環的資本主義第三消費金字塔的形成,從而使二戰以后的資本主義世界迅速恢復了元氣,進入二十年左右的經濟高增長期,并極大地緩和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階級矛盾和國家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時期里同時爆發了以電氣化和自動化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凱恩斯主義的弊端逐步顯示出來,那就是出現了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很少出現的高通貨膨脹現象。我們分析其政策可以發現不論是用擴張貨幣供應量的方法還是對資本進行分解的方法都使社會上的貨幣總量擴大了,也就是可供資本追逐的利潤增多了;而同時對資本進行分解的政策,不論是所得稅不是遺產稅都極大的壓制了資本家的生產積極性,于是出現了弗里德曼所說的“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的通貨膨脹現象,其實應該說是過少的可用資本追逐過多的利潤導致了通貨膨脹的產生。

查看全文

論通貨緊縮對策

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下降,它有兩個具體表現:一是價格指數出現負值;二是負值狀態持續半年以上。自1997年10月開始,我國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一路下跌,1998年4月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開始負增長,1998年全年,這兩個物價總水平都出現了改革開放2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負增長。進入1999年市場物價繼續走低,上半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居民消費價格下降1、8%,可見,我國正處于通貨緊縮時期。

一、形成通貨緊縮的深層原因

通貨緊縮的出現,有其直接原因與深層原因。通貨緊縮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總量與供求結構嚴重失衡,商品供給大于需求,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導致潛在的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結構錯位較大,大量的潛在的產品供給得不到實現而淪為無效供給,造成商品價格水平較長時期處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貨緊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目前特有的體制矛盾與結構矛盾爆發的結果。

(一)體制缺陷。

第一、企業產權制度缺陷。

查看全文

通貨膨脹原因分析論文

一、通貨膨脹的原因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渡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于總供給的地步,此時,由于勞動和設備已經充分利用,因而要使產量再增加已經不可能,過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渡上漲、利潤過渡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查看全文

通貨膨脹的研究論文

假期留校,有了充足的時間看書,此乃夢寐以求之事,遠離外面的嘈雜之聲,埋頭于字里行間,快哉!樂哉!若不讀一下《全球視覺的宏觀經濟學》,實為遺憾。哪怕對它只有一點感性認識,也是有益而無弊。諸位是否也有同感,當你看的書日漸增多的時候,先不論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觀點是否成熟,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書中的有些理論讓你感覺到茫然,似乎有不明之處,但又不敢枉自批判,汗顏!!我想我們應該以合理批判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不論是經濟學,即使是別的事物也應該抱著這樣的態度,將會發現對你大有益處。

今閑暇之余,拿起經濟學書隨意的翻閱,思維在“通貨膨脹與失業”這章停滯下來。便想寫點什么。許多經濟學者相信‘通貨膨脹’和‘失業‘二者之間存在’此消彼漲‘的關系,于是他們悉心的構造了各種模型(確實模型在分析實際問題的時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這點我深信不疑)其中以來自倫敦經濟學院A.W.菲利普斯教授所創建的“菲氏曲線”為代表,試圖摸索其中的規律,但其對“菲氏曲線”的精彩描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研究者提出的工資和價格理論。應該說首先對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做研究的是歐文.費雪,而非菲利普斯教授。菲利普斯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并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細致。他側重于名義工資和實際失業率,沒有考慮通貨膨脹預期和自然失業率,而這些概念在菲利普斯研究問世后的10年里才得到解釋。其風靡一時的模型后來都被陸續的推翻了,經濟學家總喜歡以假設為理論前提,但是過多的假設也正反映出其理論的不可推敲性。紛擾過后,我不禁要問經濟學里還有多少可靠的解釋呢?

下面就通脹的成因發表一下見解,

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總量”相對“物品總量”不斷增大的現象,粗略地說,就是貨幣“過多”的現象。(弗里得曼的觀點)而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才有權印刷鈔票,所以,通貨膨脹的成因,就是政府發行了過量的鈔票。這是通貨膨脹的成因,也是通貨膨脹的唯一成因。政府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多印鈔票,比如,在一些稅制不健全的國家,政府為了負擔開支,就要通過增印鈔票來暗中征稅;另外,政府為了增加教育、基礎建設或國防的開支,或為了援助災民,也會增印鈔票。

增印鈔票的理由數之不盡,有些是正當的,有些是不正當的——更準確地說,對某些人來說是正當的,而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說是不正當的。正當與否,經濟學無法作出“科學的”判斷。但不管怎樣,經濟學要指出的是,通貨膨脹的成因,就是政府發行了過量的鈔票。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出,凱恩斯至于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滯脹”面前失靈,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說和和自然率假說來解釋“滯脹”現象,并對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發難。

查看全文

小議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

一、引言

2008年美國房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為了應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沖擊,中國政府于2008年10月開始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廣義貨幣供給量迅猛增加。2010年年初開始,與生活較大關聯的農產品價格比如蒜、姜、糖等接連漲價,到下半年各類生活資料價格接連攀升,直接推動CPI逐月升高,而在通脹壓力下,很多著名學者指出貨幣超發是通脹背后的主因。但是,央行行長周小川否認貨幣超發一說,其理由是:一方面,高儲蓄國家和低儲蓄國家的廣義貨幣占GDP的比重不一樣,中國是高儲蓄國家,因此M2占GDP比重高;另一方面,在間接融資占比高的情況下,廣義貨幣占GDP的比重就高,美國是典型的直接融資發達的國家,而中國間接融資比重大,因此拿中國的M2跟美國的比不太恰當。

那么,本輪通貨膨脹到底是不是由貨幣超發引起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有很大研究意義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以中國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數據為基礎,擬采用因果檢驗、協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等來分析中國M2與通貨膨脹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相關文獻綜述

以弗里德曼為首的貨幣主義學派始終認為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主義學派從交易方程式開始推導,在假設貨幣流通速度為常數的條件下,超過GDP增長率的貨幣供給增長率,就是通貨膨脹率。弗里德曼認為,在短期內貨幣增加既可以引起物價上漲也可以引起產量增加,只是在長期內貨幣增加才全部反映在物價上漲上。這也意味著短期內貨幣是非中性的,長期內貨幣是中性的。

近幾年來我國也有學者從貨幣主義的視角,運用計量經濟分析,對我國貨幣供給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但是取得了不同的結果。

查看全文

房地產資本通貨膨脹透析

引子

在一個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同時,另一個新的泡沫在世界的另一端醞釀。過去一年,中國房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似乎出現了泡沫的跡象。為了抑制泡沫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應對。無須過多地論證,可以清楚地知道,中國正在膨脹的房地產泡沫與美元貶值預期有關。因為這是國際資本出入最為便捷的國際性都市。另一方面,缺乏足夠彈性的匯率制度,也會加劇這種變化。實行的是掛鉤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而允許匯率在一定的區間內浮動,但兩者離浮動匯率都有不小的距離。從人民幣持續升值及利率持續下降的走勢上,可以看出外圍資金流入可能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一要原因。

核心觀點

當前,中國的住宅市場暫時維持著脆弱的平衡。從需求的角度,政府通過“限貸、限購、限外”的政策,把投資性需求和部分改善型需求排除在許可的購房者隊伍之外;另一方面,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樣存在。由于保障房的大舉建設,對商品房用地形成了客觀的“擠出效應”,在一線及二線城市,新增商品房用地將轉為負增長。我預計,“供求雙緊縮,房價弱平衡”的局面在2011年將繼續維持。

核心假設

通貨膨脹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中國將在今年上半年出現持續地收貨幣的舉動,包括加息、提高準備金率等。除非經濟出現意料之外的大幅下滑,中國政府不會輕易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三限”政策2011年前不會退出,而房產稅則被作為儲備的調控工具。通脹加劇將使得政府持續收貨幣,可能是未來打破可這個平衡的重要風險因素。用行政措施管制價格,雖然可能在短期內起到一定效果,但也使經濟體系出現一些紊亂,囤積居奇的現象會相繼出現。最后,政府可能被迫采取持續地貨幣緊縮行動,才能把通脹壓下去。但是,在這過程中,由于貸款難以獲取及資金成本的上升,開發商可能要面臨一段煎熬,而地產股也會受其影響積弱不振。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是一對孿生兄弟。打個比方的話,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的母親是貨幣過剩。政府通過行政手段暫時把資產價格泡沫這個小弟弟按在了凳子上,但是那頭的哥哥——通貨膨脹又蠢蠢欲動起來了。于是,我看到,政府近期又試圖采用行政手段來壓物價。但是我相信,如果不收貨幣的話,一段時間之后,另一頭的資產價格又會再次興風作浪。

查看全文

議國內通貨膨脹成因及策略

摘要: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物價出現了快速上漲的勢頭,通貨膨脹預期加大,這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也給中國政府帶來了一定程度壓力和負面的影響。雖然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究其根源在哪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防治通貨膨脹對中國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關鍵詞:通貨膨脹;成因分析;對策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物價出現了快速上漲的勢頭,通貨膨脹預期加大,這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也給中國政府帶來了一定程度壓力和負面的影響。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通貨膨脹的成因

為什么會出現物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出現通貨膨脹預期加大這種情況呢?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比較多,如供求關系、自然災害、戰爭和通貨膨脹等因素,這些因素歸納起來不外乎是有兩大因素即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這兩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了中國現階段物價上漲過快這種現象。物價上漲并不等于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幣量,從而紙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這種現象就是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的成因也同樣是多方面的,如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以及結構型通貨膨脹等基本內容,而這次通貨膨脹往往是多因素混合型的通貨膨脹。具體來說,這次物價上漲,主要因素是:

(一)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

查看全文

應對通貨膨脹的策略透析

[內容提要]防止物價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新一輪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部分農產品供給波動引起的。當前抑制通脹的對策是在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同時更多地運用財政政策。長遠來看,我國有幾種短缺資源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是引起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重要潛在因素,對此應有長遠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居民消費價格,通貨膨脹,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宏觀調控

防止物價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是2008年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1~5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8.1%,實現全年4.8%左右的調控目標難度很大。必須認真分析這一輪物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從近期和長期結合上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把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長期保持下去。

一、新一輪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部分農產品供給波動引起的

2007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斷升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部分農產品供給波動,特別是生豬供應受周期性波動影響,價格大幅上漲并帶動相關食品價格上升;二是連續5年投資的高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持續增加,對進口資源性產品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加之進口價格迅猛上升,加大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三是由于外貿順差持續增加和國際熱錢流入,導致國家外匯儲備不斷增多,銀行貨幣流動性過剩。貨幣流動性過剩支撐了投資的高增長,為通貨膨脹提供了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豬肉等農產品供給的波動是這次通貨膨脹的直接誘發因素,在它的帶動下,其他條件對通貨膨脹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占83.3%。2008年一季度消費價格上漲因素中,食品價格影響占85%。在食品價格上漲因素中,豬肉價格首當其沖,5月份同比上漲48.0%。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首先是因為2006年豬肉供過于求,生豬價格大幅下跌,挫傷了養豬農民的積極性。2006年生豬收購價格降到每斤2元左右,而生豬的飼養成本每斤3.5元,逼得農民宰殺母豬,直接導致了去年生豬供應量的大幅下降。根據經驗,合理的豬糧比價應為6:1,即每斤生豬的價格相當于6斤糧食的市場價格。2006年肉糧比價最低時降為3:1,2007年年底則上升到9.3:1,加上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豬喂養的政策,估計2008年9月份生豬將大量上市。到時奧運會剛好開過,消費需求下降,四季度或2009年會不會重現2006年豬肉供過于求、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建立生豬生產保護體系,當肉糧比價低于6:1時,應啟動保護價收購機制,增加儲備,通過吞吐調節,平抑價格,保證豬肉供給的穩定。

查看全文

芻議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研究

[摘要]通貨膨脹福利成本問題不僅是貨幣政策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本文在對國內外有關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研究成果進行系統述評的基礎上指出,由于中國二元經濟特征及資本市場的不成熟,僅僅簡單地按照國外研究中已有的模型對我國通貨膨脹福利成本進行估算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因此,必須根據中國的現實約束條件,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框架與實證研究。

[關鍵詞]貨幣;通貨膨脹;福利成本;述評

2007年我國居民CPI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2008年1季度CPI上漲高達8%,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創11年來的新高。通脹的襲來給全社會民眾都帶來了福利的損失,實際收入的降低和自有資產的縮水,尤其是對中低收入者帶來了最直接的痛苦感受。面對通脹,政府不僅要控制物價的上漲,還要制定適當的政策緩解通貨膨脹對社會公眾造成的福利損失。對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正確計量是政策制定的一個主要依據,是一項極具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

一、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研究述評

關于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研究是貨幣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它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宏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通貨膨脹的成本較為隱蔽,經濟學家將其歸納為鞋跟成本、菜單成本、相對價格變動的加劇、稅收負擔的不合意變動、混亂,以及任意的財富再分配等,這些成本在理解上雖比較直觀,但是在總量上如何衡量卻是一個難于回答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意義上的成本才可以被稱為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Sidrauski(1967)認為由于持有貨幣能夠產生直接效用,而物價上漲會導致實際貨幣余額的下降,故通貨膨脹必然會對個體造成福利損失,這種個體的福利損失就稱之為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Sidrauski對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定義意味著,無論通貨膨脹是預期還是未預期的,只要存在通貨膨脹就一定存在福利成本。當然,關鍵問題是合理地度量通貨膨脹的福利損失,從而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確的依據。對于通貨膨脹福利成本的度量自Bailey(1956)進行了開創性研究至今,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其展開了深入的理論探討,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基于消費者剩余理論估算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基于Sidrauski模型的補償變量法(CompensationVariableApproach)以及基于McCallum-GoodfriendFrame-work的估計方法。

1.基于消費者剩余理論估算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弗里德曼的最優貨幣數量法則認為,在一個貨幣經濟中,為保證完全競爭的均衡達到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名義利率必須等于零,此時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扭曲最小。因此,最優通貨膨脹率是使得名義利率等于零時的通脹水平。當經濟中通脹率高于最優通脹水平,即名義利率大于零時,貨幣均衡配置不再是一個帕累托最優配置,此時社會福利下降從而產生福利成本。Bailey(1956)認為通貨膨脹就像是對貨幣征稅,貨幣征稅(通貨膨脹)的福利損失就是位于貨幣需求曲線下方,生產貨幣的社會成本上方之間的面積。當生產貨幣的社會成本為零時,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就是逆貨幣需求曲線下方的面積,即名義利率從i減少到0時所能獲得的“消費者剩余”,這一推論與Friedman的最優貨幣數量法則相符。

查看全文

當前通貨膨脹假象探索

論文關鍵詞: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激勵機制,房地產

論文摘要:市場其實就是一種激勵機制,如果出現了通脹,則市場就不會給股票高估值,因為此時不需要激勵投資人,為了爭取財富保值增值大家的投資熱情已經很高了;如果出現通縮,那么市場反而會給股票高估值,為的是鼓勵大家用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寬松的信貸賺錢,到時候行情究竟會漲多高,且拭目以待。

我認為當前的通脹是假象,被掩蓋的真相就是我們可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通縮。在此情況下,“通脹無牛市”和“通縮導致牛市”這兩個判斷并不矛盾。近幾天一直有讀者在質問我是否改變了“通脹無牛市”的立場。他們問我,當前通貨膨脹勢頭這么嚴重,你卻說什么大牛市,這不是和你自己的觀點相違背嗎?我并沒有背棄自己的任何判斷,我的理論體系始終是完整的。

為什么我判斷通貨膨脹是假象呢?先舉例說明吧。近期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反常得厲害,我內心猜測這是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氣候異常反應,而氣象專家則認為這種猜測沒有科學依據。他們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人類生產建設活動導致了氣候變化。言下之意,似乎說的是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完全不必改變,也不必為氣候變化而自責和內疚。我相信科學,尊重專家意見,只補充一點看法,要證明某事沒有科學依據和證明其不符合我們現在認識的科學規律,是兩碼子事兒。氣象專家好像沒有注意到這個邏輯問題的脫節。

進而我還在猜想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政府過度干預是否會使得市場出現異常現象呢?這種異常現象是否又會招致政府更頻繁地干預呢?由此反復震蕩下去,將會是怎樣的一幅互動畫面呢?為應對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政府果斷出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扭轉了危機中不斷下滑的GDP,并在大量的信貸投放下,CPI于2009年中結束了持續的負數狀態,而上證指數也恰于那時登上了那次行情的最高點。

這些政府和央行的干預固然幫助了當時的實體經濟,但也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了更多新的不確定性。有人把當前的物價上漲歸因于政府前期采取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稱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演變成了“失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我認為,這種指責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科學的。我不認為中國政府的危機應對措施有任何失誤的地方,我相信正是這些措施使我們渡過了當時的危機,卻也不可避免地給我們今后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更大挑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