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8 11:27:00
導語:通貨膨脹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假期留校,有了充足的時間看書,此乃夢寐以求之事,遠離外面的嘈雜之聲,埋頭于字里行間,快哉!樂哉!若不讀一下《全球視覺的宏觀經濟學》,實為遺憾。哪怕對它只有一點感性認識,也是有益而無弊。諸位是否也有同感,當你看的書日漸增多的時候,先不論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觀點是否成熟,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書中的有些理論讓你感覺到茫然,似乎有不明之處,但又不敢枉自批判,汗顏!!我想我們應該以合理批判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不論是經濟學,即使是別的事物也應該抱著這樣的態度,將會發現對你大有益處。
今閑暇之余,拿起經濟學書隨意的翻閱,思維在“通貨膨脹與失業”這章停滯下來。便想寫點什么。許多經濟學者相信‘通貨膨脹’和‘失業‘二者之間存在’此消彼漲‘的關系,于是他們悉心的構造了各種模型(確實模型在分析實際問題的時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這點我深信不疑)其中以來自倫敦經濟學院A.W.菲利普斯教授所創建的“菲氏曲線”為代表,試圖摸索其中的規律,但其對“菲氏曲線”的精彩描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研究者提出的工資和價格理論。應該說首先對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做研究的是歐文.費雪,而非菲利普斯教授。菲利普斯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并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細致。他側重于名義工資和實際失業率,沒有考慮通貨膨脹預期和自然失業率,而這些概念在菲利普斯研究問世后的10年里才得到解釋。其風靡一時的模型后來都被陸續的推翻了,經濟學家總喜歡以假設為理論前提,但是過多的假設也正反映出其理論的不可推敲性。紛擾過后,我不禁要問經濟學里還有多少可靠的解釋呢?
下面就通脹的成因發表一下見解,
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總量”相對“物品總量”不斷增大的現象,粗略地說,就是貨幣“過多”的現象。(弗里得曼的觀點)而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才有權印刷鈔票,所以,通貨膨脹的成因,就是政府發行了過量的鈔票。這是通貨膨脹的成因,也是通貨膨脹的唯一成因。政府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多印鈔票,比如,在一些稅制不健全的國家,政府為了負擔開支,就要通過增印鈔票來暗中征稅;另外,政府為了增加教育、基礎建設或國防的開支,或為了援助災民,也會增印鈔票。
增印鈔票的理由數之不盡,有些是正當的,有些是不正當的——更準確地說,對某些人來說是正當的,而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說是不正當的。正當與否,經濟學無法作出“科學的”判斷。但不管怎樣,經濟學要指出的是,通貨膨脹的成因,就是政府發行了過量的鈔票。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出,凱恩斯至于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滯脹”面前失靈,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說和和自然率假說來解釋“滯脹”現象,并對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發難。
但街上流行的說法可不是這樣的。人們所說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往往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因為房地產商人抬高了地價,有人說是因為股市里的賭風太盛。另外,供給沖擊也影響價格的上升,農業中不利的氣候條件或農作物害蟲會使收成減少,隨著產量下降,價格會上升,工會合同中協議工資的提高可以視為供給沖擊,因名義工資的提高會誘使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作為無數種商品和勞務的生產投入,石油變的昂貴,廠商就會發現生產額外1單位的邊際成本會上升,于是總供給向左移動,在供給沖擊后達到的新均衡點上,價格提高,產量下降。等等
這些眾說紛紜的通脹成因,都是錯誤的。并不是說這些現象不會發生,而是這些現象本身并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更確切地說,這些現象,有時毋寧是通貨膨脹所導致的結果,而不是通貨膨脹的成因。人們為什么經常產生類似的誤解呢?這是因為,當政府發行了過量的鈔票,從而誘發了通貨膨脹時,各種物價的上升并不是“齊頭并進”的。總有一些物品要率先漲價,即使根本不存在通貨膨脹,也有一些物品要漲價。于是,人們就誤以為這種碰巧率先漲價的物品,就是后來“大規模漲價”的始作俑者。實際上,這種率先漲價的物品,只不過是“大規模漲價”最早的表現罷了。
即使不存在通貨膨脹,各種物品之間的相對價格,也會不停地漲跌。如果寫教書的報酬高,我就去做詩人;如果編程的報酬高,那我就去做程序員。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所有價格的變化,都僅僅是相對價格的變化,所以我總能根據詩人和程序員的工資,選擇到底是做詩人,還是程序員但是,一旦出現通貨膨脹,相對價格這個指標就被歪曲了。假設計算機行業是通貨膨脹最早波及的行業,那么所有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其工資收入就會率先上漲。要知道,這種價格上漲是絕對值的上漲,它并不表示這個行業相對其他行業更加吃香,而只是這個行業最先體現了通貨膨脹而已。其他行業(如詩人)的工資收入很快就會迎頭趕上。最終各行業的相對收入是大致不變的。
問題在于,在經濟社會中,每個人、每個企業、甚至每個行業,都是孤立的,所以當他們的工資收入增加時,他們無從判斷,到底是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還是僅僅水漲船高,自己的勞動力和其他勞動力一同升值,而相互比值并沒有改變。這種不確定性,是真實世界非常重要的特征,而正是由于這種不確定性,使通貨膨脹對就業造成了影響。
如果通貨膨脹是在預料之內的,比如每個人都知道,各行業的工資每年將上漲5%,那么他們就不會跳槽,老板也不會多請工人干活,每個人都只會呆在原來最合適自己的地方。收入增加5%,誰也不會高興,因為人人都知道,別的一切開支都將增加5%。
意外的通貨膨脹就不同了!如果通貨膨脹在意料之外,那么人們就會無所適從。老板的收入忽然增加了,到底是自己的燒餅越來越受歡迎,打敗了對面的麥當勞呢,還是出現了普遍的通貨膨脹,所有行業的收入都會同步增加,而自己只不過碰巧走在前頭罷了呢?不知道,沒有辦法知道!
老板們通常會靜觀其變,但一段時間以后,他們就得采取行動。如果認為是自己本事增加了,那么他們就會擴張業務,增加聘用工人,從而帶動一片繁榮。所以,每當出現“意外”的通貨膨脹時,就業率就往往會增加。而相反,每當出現“意外”的通貨緊縮時,失業率則往往會大幅度上升。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失業率的上升,不是由于經濟結構或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改變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人們接受了錯誤的信號而造成的。靠誤導得來的“好景”是不長久的。燒餅店老板很快發現,其他的成本都追上來了,自己的實物收入并沒有增加,而原先的擴張計劃,則很可能因為后續資金跟不上而告吹。“意外”的通貨膨脹,其危害就在這里:它扭曲了價格信號,使人們用錯了資源。
有的學者認為,要通過制造通貨膨脹來提高就業率。這種說法大有問題。沒錯,“意外”的通貨膨脹,的確會使“就業率”上升,但那是因為公眾受到價格波動的“誤導”使然。那種繁榮是短暫而虛假的。真相很快就會大白,而社會則遲早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花費漫長的時間,來糾正被錯誤配置的資源。
世界上有真理,但沒有不可以被更佳理論代替的理論。科學的進步,不是因為對的理論代替了錯的,而是因為較有廣泛解釋能力的,代替了較狹窄的。人的思想可以深不可測,今天認為是絕佳的,明天可能被更有用場的代替了。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未能將我們的思想能力加以限制。正相反,因為近四十年來科學突飛猛進,我們有更大的理由相信,人的思想所及,可能永無止境。
- 上一篇:清代外幣流通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歷史上通貨膨脹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