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15:35: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師生互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教育師生互動研討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師與學生互動面臨的不利影響
1.教師承擔課負任務重,師生互動流于形式
高職院校受限于經費,教師數量相對少于本科院校,大多數高職教師的時間精力成為稀缺資源。大多數的高職教師不僅需要忙教學,而且需要擔任輔導員,甚至還要負責學校的行政工作,處于工作壓力大、任務重的狀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再密切,教師與學生之間大多數情況下僅是簡單的授課與聽課關系。師生互動明顯不足,學生直接從教師處吸收的“養料”開始變得越來越少。
2.高職高專院校會計教師現狀令人擔憂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制約建立良好師生互動環境的情況。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具備“雙師型”素質教師的比例遠低于高職教育發達的國家,平均比例僅達30%左右。而國外發達國家的高職院校的教師一般都是“雙師型”素質教師。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就更需要具備“雙師型”素質教師。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會計教師的現狀難以滿足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
3.師生比例增加過高,師生難以充分互動
初中物理師生互動模式研究
摘要: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新時期在對物理課程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關注師生互動,發揮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作用,創造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互動中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系統的探究,全面提高教學綜合效果。所以針對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應該將師生互動模式的應用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對此進行深入解讀。
關鍵詞:初中物理;師生互動;模式
1挖掘教材內容,在師生互動中發現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再加上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科知識內容,因此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意識不足,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降低,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制約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難以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所以,初中物理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內容,結合教學內容確定師生互動的方向,在互動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如,在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課程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凸透鏡教學素材,然后與學生共同使用凸透鏡觀察書面上的文字、書桌上的痕跡等,一起討論有怎樣的變化。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逐漸發現問題,產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導入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能在互動教學中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2探究疑難問題,在互動中探尋解決問題方法
在物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探究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在教學指導環節就要注意與學生共同對疑難問題進行挖掘,并通過有效的互動點撥指導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進而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知識創造條件。如,在對《升華和凝華》課程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材料,然后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對“升華與凝華”現象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這部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為學生提出了小組討論問題,如冰箱中的霜是怎樣形成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原理的實際應用?在舞臺表演中撒干冰形成白霧是什么原理?根據教學問題,教師與學生參與到互動學習和交流活動中,共同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整合相關資料、開展實驗活動的基礎上,解答這些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如此,結合物理教學基本情況,教師積極構建相應的師生互動模式,就能將學生循序漸進的導入到物理知識探究活動中,學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綜合學習效果也會明顯的增強,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并且在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發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能得到鍛煉,有助于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探析
摘要:師生互動模式在高職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深入了解,同時還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運用進行深入探討,以期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舞蹈學習效果,滿足自身發展需求。
關鍵詞: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運用
師生互動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課堂活動,進而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并與其進行有效交流和互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高職舞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充分認識到運用師生互動模式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更好地掌握要領,為自身后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應用意義
對于高職舞蹈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模式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組織課堂活動、顯著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第一,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在舞蹈教學中,通過互動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第二,有利于組織課堂活動。在整個課堂活動中,只有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才能夠形成和諧且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中,首先要按照具體的活動步驟進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進行,之后,教師還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課堂活動計劃。第三,顯著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對方,在交流和互動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完成任務的速度,同時還更好地保證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質量和效果。
2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運用
初中物理師生互動模式分析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進程的加快,初中物理教育問題愈發引人關注。為了響應新課改號召,初中物理應當加強師生互動模式的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簡要分析了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并探討了初中物理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切入角度,認為教師應當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鞏固拓展這三個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關鍵詞:初中物理;師生互動;發現問題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在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前提下,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互動模式的出現,正是為了滿足新課標提出的這一基本理念,有助于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進一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互動模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感知教材,發現問題
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不久,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物理還是一門比較陌生的學科。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管有時教師很期待與學生互動,然而學生卻無話可說,不愿意被提問。一方面,這是因為他們剛剛接觸新學科,物理學習經驗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學生長期被桎梏于灌輸式教育模式之下,他們不習慣向教師發問,以上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了課堂師生互動質量,還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增強師生互動質量,教師應當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感知教材。例如,《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一課教學中,筆者先要求學生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請他們談一談有什么發現。學生紛紛拿出凸透鏡觀察起來,他們很快發現同一個凸透鏡可以成不同的像。趁此時機,筆者進一步提出問題:凸透鏡可以成什么樣的像?凸透鏡所成的像跟物體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一經提出,學生馬上熱烈討論起來,不停地向筆者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互動氛圍達到了高潮。
二、探究疑難,解決問題
師生互動教學分析論文
互動是當前課程改革中的常用語詞。“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心理學認為:教學是師生傳意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傳意互動方式,其效果不同。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效果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
教學過程的傳意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新。互動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具體地說:其一,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透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開始,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了什么?你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過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畫展現在同學面前),一下子,課堂就非常熱鬧,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在學生間走動,聽到了許多驚訝的談話。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有了明確的目標,產生了濃厚地學習興趣。
其二,教師要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參與回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我會學”向“我學會”轉化,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后,師生共同反思:師: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生:暢所欲言。但是,互動教學課堂不應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的課堂,所以需要創造一種“雙主”和諧、充分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深鉆教材,了解“學情”,搞好教學設計(即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媒體),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為學生架好從已知邁向新知的橋梁。設計好練習,指導實踐運用,啟發創新意識。那么,具體如何操作呢?
互動教學中師生、生生交互作用發展過程分三階段:啟動階段(發動—萌動);聯動階段(調動—主動);能動階段(助動—自動)。各階段、各環節的基本含義和特點及其與認識過程的對應關系如下:
初中音樂師生互動策略
摘要:對于初中生而言音樂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陶冶他們的情操。基于新課改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起到很重要的意義,現在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越來越高,以及音樂在普通的學生群眾流行的越來越廣泛,如何開展正確的音樂教學是教育界重點關注的地方。筆者認為要開展一堂有意義的音樂課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離不開的,接下來筆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分享一些關于教師提高與學生互動的方法。
關鍵詞:興趣;音樂;方法
現在的教學中,更注重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學的質量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在對初中生音樂培養的時候,越來越注重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既能在與學生取得友好感情,也能夠更好的活躍起所有學生的氣氛。同時,互動式的教學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從實際情況中出發去教育學生,讓每一位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1]。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互動中輕松學習
目前的音樂課程主要是分成三個方向:歌唱課程,欣賞課程以及樂器課程。在初中音樂教學課程里面,音樂的欣賞主要讓學生聽一些流行的音樂為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講自己的東西,學生只能乏味的聽課,這種嚴肅的教學環境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來,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抑,并且音樂的知識體系又是相當的復雜,所以教師一昧的強行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就很少。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要求教師學與學生互動起來,這要的課堂教學質量就會變高。教師要養成在課堂中和學生融入到一起的習慣,就需要改掉傳統教學的毛病,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有更多交流的機會。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對音樂的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要求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課程,這樣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音樂水平也會有明細的提高。此外教師應該清楚教學的目標,了解哪些是授課的重點。比如,筆者在開展一堂初中音樂的講課的時候,筆者事先已經了解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在課堂中及時的與學生展開互動,與此同時筆者補充了一些學生們喜歡聽的歌曲。比如筆者了解到很多學生都喜歡聽王力宏的歌曲。因此筆者就在課堂力給學生們播放了一首《龍的傳人》。由于這首歌學生們很喜歡,所以在整堂課程里面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另外筆者預先給學生明確了這節課的重點,在講到重點的時候學生們都專心致志的聽講。正是由于合理的互動,教師對教學工作做得足夠嚴謹,所以在這次教學中進展的非常順利[2]。
二、全面與學生互動起來,讓師生的互動更加廣泛
農村初中化學師生互動策略
摘要:傳統教育面臨很多挑戰,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尤其是農村課堂更迫切需要改革,改革的動因在教師,需要教師重新認識師生關系,改變課堂教學策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滿足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只有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這種有效互動對于農村學生具有重要意義。我結合多年的“師生互動”課題研究和課堂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與看法。
一、農村初中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現狀
課堂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富有頑強的生命力,主要表現在師生間多機械互動、認知互動、淺層次互動,而少情感互動、行為互動,課堂互動還多屬于“控制—服從”的單向型互動,其根源在于農村家庭教育嚴重不足,且學生很多是留守兒童,性格普遍“內向”,這些根源性問題大大增大了互動的難度。但有一種現象是個例外,就是在公開課上,師生互動往往能夠展現出良好的一面,因此,雖然根在學生,動因卻在教師。在無法改變農村學生固有生存環境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來改變師生的互動現狀,使其向著“相互磋商型”邁進。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
初中生物師生互動實驗探究
1合理創設實驗,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和諧課堂氛圍的構建,有利于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可從實驗教學的情境創設人手,設計一些合理性、趣味性的小實驗,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等。例如:在5食物的消化6教學中,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的區分,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為了良好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小實驗:隨手將一小塊粉筆頭磨成粉末狀,再燒一張小紙片。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會很容易產生好奇,也會繼續參與實驗現象及成分變化的分析過程。這時教師再加以指導,學生也會對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這一知識點有更加形象、具體的分辨和掌握。教師從實驗情境的創設人手,有意識的創設實驗,將學生引人教學之中,主動參與實驗的分析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
2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功能,加強師生互動教學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師的角色逐漸由主導者轉變為參與者與合作者,傳統機械的/滿堂灌0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而有效的實驗教學,不但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負擔的減輕,還可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不斷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創設趣味、生動的實驗,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實驗的能力,改善課堂環境,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例如:在5光合作用6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重視演示實驗的功能,適當轉換自身角色,與學生一起完成實驗。將二氧化碳溶液裝人試管內后,教師可與學生輪流向試管內吹氣,再一起觀察試管中的溶液是否有顏色的變化;然后,進行分組討論,得出最后的結論。師生之間互助合作的實驗形式,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局里,從心理上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和親切感。同時,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
3突出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增強教學效果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為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所以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也日益被關注與重視。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學生積極性思維的引導與培養。而師生之間互動關系的建立,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智力與發展水平有一定的了解,立足于學生發展的實際,致力于學生濃厚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的激發,引導其通過自身的心理情感體驗與實踐,提高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例如:在5伸肘和屈肘6的教學講解之前,教師可出示掛圖和模型,同時結合自己的上身肢體演示,引導學生邊實驗邊分析,綜合運用情境,與學生之間互動進行直觀的演示,將掛圖、模型與自己的上肢對照,引導學生逐一指出朧二頭肌、肘關節、尺骨、撓骨等結構的位置與名稱,然后再演示各部分結構的作用。這樣,學生會比較愿意參與教師的實驗教學過程,也會仔細觀察、分析與探討,進而完成伸肘和屈肘的動作結論。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師生互動關系的和諧構建,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自主構建,進而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下,學生也會更加情緒高漲,不斷拓展其思維空間與能力。
師生互動活力課堂創設論文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的本質即交往。創設基于師生互動的交流型的課堂文化,創設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論文關鍵詞:教學交掛互動課堂文化
當前,在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課程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場持久的、復雜的攻堅戰。那么,如何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問題。
教育部福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交流型的課堂文化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學習心得談幾點認識。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學生平等相處,是課堂交往的前提。現代教學論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悄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能算是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因此,現代教育思想要求,要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現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通過交往,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師生互動德育新模式論文
這些年,各高校都很重視對學生德育的教育,但教育的效果卻不盡人意,比如現在大學生中仍存在著志向迷茫、不耐挫折,輕生自殺以及考試作弊、校園暴力等不良心態和行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關鍵是我們的德育教育沒能很好地做到與時俱進,導致失去實效性。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必須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地創新高校德育教育。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高校德育教育新理念
學校德育是塑造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教育手段,通過德育教育,把學生培養成認知、情感、倫理、審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人,使他們具備個人和社會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際、親和、合作、想象、創造、獨立判斷、批判精神。也就是將道德教育定位在如何“做人”這個終極目的上。但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上,我國以往的道德教育卻恰恰出了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片面強調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人文教育在學校中的地位,造成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教他如何做人”為終極目的,只是把人當作一種“學習工具”,只是從技術、功用、效率的層次,教他們如何做,把人當成物,人的存在價值全被抹殺,使人成為技術純良的“機器人”。不以如何“做人”為目的的教育,相應地也造成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德育成了擺設,成了科學教育的附庸。這種被稱為“缺德”的教育的后果必然是導致學生片面發展,有智商但沒智慧,有知識但沒文化,有文化但沒教養,有欲望但沒理想,有目標但沒信仰,有青春但沒熱血。這是非常危險的。高校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以人為本,真正確立起以如何“做人”為目的的德育新理念。
二、樹立培養道德人的高校德育新目標
德育目標既體現德育的目的性,又規定德育的內容和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而長期以來,由于受政治結構、經濟體制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影響,我國的德育形成了泛政治化色彩。建國以來我國的道德教育不時被送上政治運動的舞臺,以致德育經常被窄化為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完全從屬于政治形勢的需要而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德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是驅使學生參加政治學習和大量的政治活動,使政治和道德教育混為一談。人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動物,就是人需要道德,人若無道德無異于禽獸。道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必然需要。因為人既有自然性的一面,又有社會性的一面,人的道德需要既是人的多層次需要中的一種高級需要之一,也是人作為一種有理性的社會動物的精神規定。因而每個個體需要接受道德教育,進行道德修養,以使自己超越自然本性的局限,將自己提升為一個與時展要求相一致的“文明人”、“道德人”。因此,我們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立新的道德教育目標,實施真正意義上道德教育。在調整德育目標時,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把發展學生德性,提升學生的人格作為德育目標,擔負起培養學生成為“道德人”的重大職責,否則,我們的高校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三、與時俱進,創建時代需要的德育教育內容
高校德育的內容要以德育目標為指導,結合當前社會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的榮辱觀,注重塑造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著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