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下新型師生關系

時間:2022-07-06 15:20:06

導語: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下新型師生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下新型師生關系

摘要:雖然目前中國高校普遍存在高價學費,但新型師生關系絕不應該是簡單的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的關系,老師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傳道者。

關鍵詞:服務型,高校管理,師生關系

近年來在高校管理中出現了許多說法,例如:教育產業化、學生消費者[1]、服務型管理等,都是圍繞高價學費而產生的一系列新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在高校管理者和學生中出現了很大的爭議,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一部分學校師生大力提倡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如有人認為,學校的一切工作理所當然要為學生服務,“一切為學生服務”應該成為一種價值取向[2];而另有部分人對在高校內推行服務型管理,強調學生是消費者的說法深感憂慮。那么,目前高校該如何選擇,教師與學生的身份該如何定位已成為當今高校管理一個熱點而敏感的話題。

一、服務型管理的組織結構

首先,服務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是為他人做事,以滿足他人的要求。最初提出服務型管理的應該是在公共管理中,強調政府職能的轉變。如:“服務型管理是公共組織為了實現給社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一目標,而對涉及其中的人或事的一種協調過程[3]”,這里定義“服務型管理”是一種協調行為。但這種說法在不同行業的實際應用發生了一定變化,很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部分機構都樂于介紹自己的組織是一種倒三角的服務型結構,以突出其“服務”的特點。我們且不說其服務性真實與否,先來分析一下所謂倒三角的結構。

1.從力學角度分析

從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倒立的三角形處于一種不平衡狀態,要保持其穩定,就必然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三角形所圍成的面積均質;二是三角形兩邊相等,這樣三角形的重心必然通過下頂點,從而三角形達到穩定。將其引申到組織管理中,則以上兩個條件可以被理解為:“均質”代表組織中所有成員綜合素質相當;兩條邊代表什么呢,姑且將三角形的三邊看作三對關系,即:成本與效益,獎勵與懲罰以及服務與約束,而這三對關系都受到很多其它因素的影響,很難保持兩兩平衡。因此,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即倒三角形很難保持穩定。另外,倒三角的所有重量都壓在下頂點上,隨著組織成員的數量不斷增加,下頂點所承受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極易產生破碎,造成該結構的解體。

2.從概率學角度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要同時實現以上兩個條件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甚至于說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從概率學上講這兩個條件即使能同時成立也是一種小概率事件,即以上三對關系能夠達到兩兩平衡,使倒三角結構達到穩定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意味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一種意外或偶然情況。既然保持倒三角的組織結構穩定是一種意外或偶然,那么如何保證其持續、有效的運行呢?因此所謂倒三角的服務型組織結構實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3.從光學角度分析

還有人認為,可以將這種倒三角結構理解為從光源發出的一束光,則此結構可以保持穩定。但是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組織結構日趨復雜,從光源發出的光線強度,隨著距離的延長會逐漸減弱。那么,這就說明在實際管理中,隨著組織結構層次的增加,這種模式的管理力度會逐級減弱。

二、高校中服務型管理的對象

在高校管理中存在兩種不同的管理,第一種管理與其它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區別不大,其服務是針對組織內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不同管理層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里不做重點論述。本文討論的重點在于第二種服務關系,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關系。持“服務型管理”觀點者強調“服務”的意識,主張學校和老師是服務提供者。

1.誰是消費者

服務既然是滿足他人需求,狹義地理解應該是滿足顧客或消費者的要求。而在高等教育中,誰是顧客,或誰是消費者呢。有人認為消費者是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學生的學費是由家長支付的,嚴格意義上說,真正的消費者應該是學生家長,而不是學生。學生從某種意義上只能被看作是教育的對象,因此對高校提供的服務是否滿意的測量,似乎應該反映的是家長的滿意度。

2.消費者的理性

如果將學生家長看作消費者,則其理性表現在應該根據學生的愛好與潛質選擇學校和專業,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家長替學生選擇學校和專業更為注重的是學校的名氣、就業前景、地理位置和學費,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時就表示不喜歡入學的學校和所學專業。因此家長作為消費者實際上并不完全理性。而如果學生作為消費者,其消費的不理性則表現地更加明顯。有某獨立高校老師為學生算了一筆帳,假設其學費每年13000元,一學年共有課程為:9個月/學年4周/月5天/周6節課/天=1080節課/學年,則每節課的學費是12元。這樣一來,學生每曠一節課就白白損失12元,但現在高校曠課的學生人數以及曠課的數量都明顯呈上升趨勢。還有學生在明確表示某老師講的課很不錯的情況下依然有曠課現象,這樣的消費者很難說是理性的。因此,用經濟理論來解釋教與學的關系很難令人信服。

三、管理結構中師生關系的演變

1.師生間的社會學關系

從傳統文化看教師的地位雖然不是很高,卻一向講求師道尊嚴。古人們往往在家中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還有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這時在王權、父權、夫權社會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有著明顯的隸屬關系[4]。20世紀,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關于師生關系提出“從游”論,即“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5]。這不僅明確了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影響作用,也對大學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無論在學術還是在思想上都必須具一定的影響能力。后來一段時期,教師被稱為教書匠,則明顯將教師等同為一種普通的行業,與木匠、鐵匠等相提并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一種對等的等價交換關系,即教師通過教書這一職業換取收入。近年來有人提出了“同游”式師生關系,其“指師生雙方全身心參與,在相互啟發、誘導、促進下,生命活力充分涌動與釋放,人性魅力得到充分的激發與洋溢[6]?!巴巍眲t強調了師生間的平等關系,充分肯定了信息時代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2.師生間的經濟學關系

那么發展到今天,師生之間到底應該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呢,有很多師生都覺得困惑。一方面有人擔心目前大專和本科教育中存在“教師奴隸化,學生上帝化”[7]的趨勢,另一方面還有人擔心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變老板,學生變雇員”的蔓延。前一種情況,一旦學生是消費者的身份被確定,那么教師作為服務提供者的身份也就可以確認了,師生關系轉變為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根據消費者至上的觀點,學生應該占據主導地位,由學生決定教師教什么,怎樣教,由誰教。而學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也被認為應該充分給予學生個性解放與自由。而這通常會導致學校放松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紀律的約束,更有甚者,一味地迎合學生的消費需求,使學生的“自我”意識迅速膨脹為“以自我為中心”強烈的個人主義。后一種情況則正好相反。而這兩種情況似乎都背棄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師生的共同發展。

3.建立新型教與學關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師生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必定會發生深刻的變化,但絕對的主、客體關系應當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學生、老師和高校之間平等、民主、和諧的三位一體的新型教與學的關系。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家長和學生,都不應該將師生關系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師生關系還應該從社會學、倫理學以及心理學多個角度來詮釋。而要建立這樣的新型關系,就要求學生家長與學生、老師和學校轉變觀念,達到共識,共同努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21世紀我們應該用發展的、客觀的眼光看待年輕的一代,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掌握相當的資訊與信息,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懂得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己的權益。但他們畢竟年輕,對于一些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學校和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者,而高校也不應該僅僅是提供高等教育的服務機構。在新型師生關系中,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終身學習??[8]”,同時高等教育機構還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通過適度的服務與管理、引導與約束,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

作者:楊喜欠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