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01:39: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實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村美術教育實踐
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以來,我們農村學校也開始轉變觀念,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美術教育也漸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努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審美能力及創新能力是我們的責任,那么如何來實施美術教育呢?
一、巧用教材,讓學生均衡發展
在我們農村學校,沒有美術教具,怎么辦呢?我們有其他各科教材,那么我們就充分利用這些教材來教學。在我們的語文、數學等教材里都有很多與美術有關的內容,精美的教材設計和每一課都有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每一課都有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是為了通過直觀感受來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的,我們正好利用這些插圖學習美術知識,這無疑也是一個提高美術學習興趣的好機會。當然在美術教學中,更需要人文學科的理論基礎、語言修養和廣泛的社會知識。美術課主要以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作品賞析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兩者存在著互補性。這正好體現了美術新課標中學科之間的整合,而且在上課時,利用課文插圖結合課文文字內容進行講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語文課本中的《桃花源記》這一課,配備的插圖非常美。書中有一整張紙畫了一幅桃花圖,幾棵正在盛開桃花的桃樹,背景云霧繚繞……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然后又引導他們感受了圖畫的美。這樣我就增加了美術的內容,在這幅畫面中為什么把桃花畫得這么美呢?畫面中樹和云是怎么畫的?運用了哪些色彩?這樣用有什么好處?如果要你畫桃花樹你會怎么畫?等等。這樣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靈活地運用學科知識進行探究性的美術活動,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圖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二、農村教育,就地取材
在教學工具缺乏的情況下,通常因為沒有美術器材而很難開展美術教學,覺得這樣上美術課根本沒辦法上。但是我還是從實際出發,在繪畫教學中主要以鉛筆、圓珠筆為工具,適當增加線描畫的內容。例如,在上手工課時要用到的一些材料,有些學生買不起,我就倡導學生收集一些香煙殼或一次性水杯等廢棄物,有的時候學生沒有,我就拿報紙、礦泉水瓶、果奶瓶等充當,通過引導教學,簡單地示范,拓展學生思維,學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狀的手工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這樣既讓孩子愛上美術課,也為環保做了貢獻。誰說農村的孩子不聰明,只是我們沒有正確引導而已。
高中英語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述評
[摘要]外語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的銜接性研究是語言教育規劃領域的一個新興話題。文章聚焦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為核心的高中英語教育政策,從教師對政策的認識與評價、教師的教育實踐、學生對教學實踐的反饋3個方面對高中英語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的銜接性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反思存在的不足,以期對進一步提升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以及為外語教育規劃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政策;《課標》;教育實踐;銜接性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考英語將實行社會化考試,這一決策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現階段高中英語教育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原因,外語教學受到不少質疑和批評,外語教育政策的評估與調整刻不容緩[1]。實際上,外語教育政策最終要落實到外語課程政策上,高中英語課程政策主要由《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教材政策及高考英語政策組成,其中《課標》是核心[2]202[6]。但長期以來,中國對外語教育政策與教學實踐的銜接還關注不夠。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銜接性研究是以問題驅動的,基于語言教育實踐并以政策為指向的研究,中國當前以語言教育規劃為核心的銜接性研究正當其時。外語教育政策屬于公共政策的分支[3]28。公共政策過程包括議程設定、政策制定、實施、評估、調整、終結,其中實施過程是檢驗政策有效性的最關鍵環節[4]8,而外語教育政策的實施成效在于其對于外語教育的目標是否實現,這又依賴于政策的上傳下達及政策目標與教育實踐之間的銜接效果[3]125。鑒于此,文章主要以《課標》為政策對象,從教師對政策的認識與評價、教師的教育實踐、學生對教學實踐的反饋3個方面,對高中英語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銜接性及其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反思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高中英語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銜接性研究
(一)教師對高中英語教育政策的認識與評價
中國高中英語教育政策由中國教育部基礎一司和二司制定[5]248。2003年,教育部頒布《課標》,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它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李婭玲指出中國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表現為自上而下的“內輸入”模式,缺少自下而上的意志上傳[3]176-183。教師是《課標》客體的重要組成,是將政策轉化為教學實踐的關鍵群體[6],同時,教師也會作為政策制定的主體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對政策的認識與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教學實踐,對此進行考察對政策的落實尤為關鍵。從既有文獻來看,此方面的成果還比較少。羅桂秀通過問卷考察了40位教師對高中英語課程政策的態度與認識[6],研究發現:在《課標》方面,大多數教師認為《課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過高,最難實現的課程子目標是語言技能目標與文化意識目標,《課標》的制定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60%的教師認為《課標》中最難操作的實施建議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在教材方面,多數教師認為教材存在缺陷,教材內容和課后練習并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高考英語方面,多數教師認為選擇題題型并不能有效考察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高考試題與教材的課后練習并未有效銜接,也沒有很好地體現《課標》規定的課程目標。徐冠興調查發現,天津市部分參與課改的高中英語教師對《課標》理念的貫徹存在偏差[7],對其規定的課程目標認識不足。張曦元也發現,教師對《課標》認識不足[8]。不過陳芳發現,教師理解和實施《課標》的能力自評在多個方面與所在學校學生的英語能力無顯著關系[9]。這些研究顯示,盡管《課標》政策引導著課程教學,但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對此教育政策的認識相對不足,評價褒貶不一,進而可能影響政策在教學中的實踐。
教育技術理論與教育技術實踐研究
摘要: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討論,尤其是在教育技術領域。而在這一領域中,實踐和理論之間的脫節,也是成為了一個教育的十分棘手的難題。理論和實踐本應該是相互聯系的。當然在這其中還是有很多的因素導致了這樣的一個結果的產生。首先,就理論而言,現如今我國教育技術學科的建設依舊沒有達到一個很好的規模,同時在各個層次的理論發展方面也并沒有趨于成熟。而教育技術學科的建設也依舊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正因為如此,在學術的研究領域,依舊存在著學術浮躁的現象,同時在學術評價方面也有著一些誤區。而在某一方面的應用理論卻沒有和具體的實踐領域相結合,同時在教育方面,對于教育技術的實踐理解還不是很清晰。這種種的因素就是導致實踐和理論之間脫節的原因。因此,對于教育學科整體的一個發展而言,必須要加強學科的理論建設。只有建設更加健全,更加成熟的教育學科理論體系,才可以將其真正的用于學科實踐的過程當中。
關鍵詞:教育技術理論;教育技術實踐
而對于教育技術學科來說,其所要面對的外界壓力也是很大的,教育理論常常面臨著外界對于教育理論脫離于教育實踐的質疑。而正是因為外界的質疑,所以教育工作者們對于教育理論和實踐這方面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也是其常常反思的問題。如何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相結合起來,是他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解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當然,眾多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問題的反思,也使得解決的進程大大加快。
一、理論與實踐不可分割
首先我們對于理論和實踐的本質定義應該有所了解。首先,理論的本質以及功能是對于客觀規律的把握,而對于實踐來說,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這個理論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對應的社會實踐當中去,以求在社會上實現這一理論想要實現的一個目標。然后通過在現實社會當中的實踐,將這一理論不斷的完善,以求推進這一理論的進一步的深化。這二者是一種互補的關系,理論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這二者之間相互促進才可以真正的形成一種健康的發展模式。實踐和理論注定是需要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而對于教育技術領域的實踐和理論的脫節本就是一種不合邏輯的現象。然后實踐又反過來不斷深化和完善理論并促進理論向前發展。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個過程就是在這種理論與實踐循環往復的互動中實現的。眾所周知,教育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可以得以發展,而實踐活動則需要依托于原理來進一步的完善實踐所需要的要素,而每次實踐的完成,對于理論的補充也是具有很大的意義的。教育技術學科總共分為三大層次,這三大層次分別是包含了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和技術以及設計開發。而理論原理則是在整個技術學科理論體系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應用理論提供科學基礎,而應用理論則是將基礎理論在社會實踐當中產生效果的一種更深層次的發展。而對于技術以及設計開發來說,這一層次主要是將理論發展為可以實際使用的一種形式。當然對于技術設計與開發研究而言,它所涉及的范圍是很狹窄的,一般只能夠影響有限的范圍,也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當然就邏輯關系來說的話,應用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的研究都是根據原理來提出的。黑格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類若有導師的話,那就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是因為他們敘說的是關于思維,關于世界運行這樣一些問題的根本原理。就像對于亞力士多德來說,他所研究的都是一些原理性的東西,而這些原理性的東西則正是現代學科發展的基礎所在。而基礎理論及原理不管在各個學科都是應用理論發展的先決條件。
二、理論研究存在的不足
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與實踐
一、我國雙創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雙創教育模式陳舊
目前,我國雙創教育模式還不完善,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模式上,無法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專業教育、實踐能力、理論知識等培養目標不平衡。雙創教育的教師資質不足,使學生在受益的空間存有局限性,社會上年輕的創業人才寥寥無幾。通過綜合案例分析,在教育中“注重理論、忽視實踐”的現象較為普遍。如上所述,“雙創”模式一般根據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創業教育尚未與不同專業課程進行整合,教學過程中被以往的模式所束縛,無法整合互聯網信息手段[1],教學模式過于偏執,創新的本質沒有得到充分落實,高校課堂參與度普遍較低,課堂效果較差。
(二)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欠缺
完善的支撐體系和互聯網平臺,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高校要為創新創業提供條件,建立獨立的專業科研與實踐基地。在項目初期,學生對“雙創”理解主要來自教科書上基礎知識和課堂相關理論講解,盡管高校已有專門的教育課程,并且有很多學生參與這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只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講解和教學方法的層面。因此,學生們迫切需要一個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雙創實踐活動和專業知識與技能,將“互聯網+雙創”的教育理念融入學習當中。
(三)缺乏良好的雙創教育校園文化氛圍
教育戲劇在基礎教育的實踐
【摘要】教育戲劇是一種在傳統教育實踐過程中融入戲劇元素的方式。教育戲劇能夠將教育與戲劇的優勢進行結合,從而使教育過程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夠在戲劇參與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目標。教育戲劇轉變了原有教育理念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帶給基礎教育新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教育戲劇;基礎教育;理念;實踐
教育戲劇在基礎教育中的有效運用,需要從明確教育戲劇的實踐理念、構建教育戲劇的實踐隊伍以及創新教育戲劇的實踐方法等層面著手,發揮出教育戲劇在基礎教育中的價值,使教育戲劇成為基礎教育開展的重要支持和補充,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教育戲劇概述
在教育戲劇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領會和把握,更多地依賴于全身心的投入,從而使得這種教育形式能更多地激發出學生的能動性和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能力培養,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育戲劇模式下,學生不再覺得知識枯燥乏味,而是能夠通過戲劇表演、戲劇角色的理解等方式,將思維拓展延伸至更廣泛的教育內容中,從而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戲劇在基礎教育中的價值
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實踐特征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在實踐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其實踐特征主要表現為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已初步形成,融合發展的基本理念已形成共識,融合建設的核心內涵已得到體現。主要問題表現在融合的政策與法規建設還缺乏專門性和針對性,融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還缺乏社會性和有效性,融合的教育機構和師資人員還缺乏職業性和專業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社區教育;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法規
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趨勢,是職業教育積極服務社會、加強與社區的深度合作、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構建社區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當前,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論已經比較成熟,政策發展方面也在逐步完善,實踐改革正呈蓬勃發展之勢,表現出了較多的特征,但也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實踐特征
1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已初步形成
我國社區教育目前是一種“1+3”級管理體制,即國家、省(市、自治區)、區(縣)、街道(鄉鎮)四級管理體制。負責全國社區教育的管理機構是教育部,具體負責的管理機構是“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這種管理體制的優勢在于有利于職業教育有效融合社區教育,實現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親密牽手”。將社區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有利于社區教育職能的充分發揮,這種“政府主導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社區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于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及運行經費的保障,有利于區域內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更有利于推動全社會終身教育理念的發展及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各社區教育示范區結合地區特點,創造性地開展了社區教育發展模式的探索,構建了多種有效的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新模式。如青島市四方區的“多元聯動”模式,就是由政府發動,教育部門推動,相關部門聯動,社區組織活動,人大、政協聯合督察活動。杭州市下城區的“互動共進”模式包括以街道社區為中心的綜合協調型、學校與社區橫向互動型、以社區學院為龍頭的層級聯動型、居委會教學點居民廣泛參與型四種社區教育模式。上海的區域性“優勢功能組合式”發展模式包括以閘北區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引領式”、以徐匯區為代表的“一體兩翼推進式”和以浦東新區為代表的“社會主體參與式”。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來看,“一體兩翼推進式”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較為普遍。它主要以區學習辦和區社區教育委員會為決策主體,以社區教育管理辦公室作為一翼,分管社區教育具體工作;另一翼是社區學院,具體負責社區教育培訓以及教育科研和社區學校(居民學習中心)業務指導等。不管哪種發展模式,都非常強調建立專業化、實體性的社區學院及其龍頭作用,強調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整合各類教育資源。
《教育漫話》對幼兒教育實踐的啟示
一、《教育漫話》中的幼兒教育思想
在《教育漫話》中,洛克著重強調了體育和德育的培養,把體育放在優先的地位,他贊同人的幸福在于“身體精神都健康”的說法,并把健康的身體看作是“能工作”、“能忍耐勞苦”的先決條件;他特別重視德育,把德行排在各種品行的第一位,認為知識與德行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在知識學習和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許多建議,他強調激發兒童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兒童的興趣,照顧兒童的實際能力,主張多鼓勵、誘導。
(一)健康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先決條件
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洛克把體育放在優先的地位,他在開篇就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很有遠見的,他特別指出,我們要工作和幸福,必須先要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要先有強健的體格。洛克是一個唯物主義思想家,他專心研究過醫學,很重視健康教育的細節。他反對嬌生慣養,主張兒童從初生起就應開始鍛煉。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將健康教育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二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洛克又根據當時的具體生活情況提出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睡硬板床,要早起;衣著要適體;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等等
。他強調要給兒童以原則性的指導,使他們在生活上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道德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職教藝術設計教育實踐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是‘個嶄新的事業。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通過轉變辦學觀念,進一步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人才培養的模式等,于2001年6月起,經學院領導批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與研究”的教學研究項目正式立項。幾年來,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了一系列的專業調研和論證,在優化專業結構的同時,抓好課程建設,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狠抓教學質t,培養高素質的藝術設計應用性人才,使教學改革成果落到實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以”年8月本研究項目獲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
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
在我國高等教育已趨向大眾化的今天,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必須面向市場,尋找社會需求,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職業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市場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質加能力加專長。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藝術設計領域中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人文素質和藝術設計專業素質的培養,注意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材的編寫和選用等一系列教育環節,都要圍繞這個培養目標來確定,為社會培養外向、復合、應用型人才。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必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找到它們的最佳結合點,深人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在專業設置上應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以實用學科為主導,調整優化專業結構。
1.視覺傳達專業與廣告學專業結合的優化整合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專業,是在藝術設計高等教育中一個較為成熟的專業。長期以來,以培養從事廣告、包裝等行業的視覺設計的專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裝裝滿等視覺傳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設計,而很少涉及市場的需求調研、消費者心理的分析以及傳播的內容、方式、功能和傳播規律等問題。而廣告學專業的教學是一門以研究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策劃和創意、廣告管理執行為主的新興學科。它更注意培養學生理性的市場調研、市場分析、產品形象定位和廣告策劃與管理。同時也強調廣告的創意和創造性方法的訓練,主要培養從事廣告策劃創意和管理的廣告人。如果視覺傳達設計注重的是純審美的設計與制作,那么廣告學則注重創意與策劃。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人發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所從事的廣告、包裝、平面設計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單純的廣而告之和商品裝滿,而已擴大到企業或機構的一切產品服務及事業推廣等各個領域,已逐漸成為與企業、市場營銷密切相關的,整合營銷、傳播設計的一部分。客觀上,市場所需的優秀設計人才是既有視覺形式美的設計能力,更要懂得消費市場、消費心理、廣告策劃、媒介傳播、經濟營銷和設計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我們將廣告學專業的內容介人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中,把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從孤立的藝術設計范圍中納人至整合傳播、市場營銷與視覺設計的集合體,并從傳播、市場、創意、數碼技術等方面注人生機,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和廣告學專業在教學結構上優化整合,形成新的學科特點,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將課程溶人到專題設計中進行,從理論教學與實踐兩方面考核學生的設計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藝術設計與計算機應用雙專科二十一世紀,隨著整個人類社會進人信息時代、電子化、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影視化等多媒體藝術設計,對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培養什么樣的藝術設計師?藝術設計師應具備什么樣的專業素質?如何改變藝術設計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求的新的藝術設計新體系,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在本項目立項的同時,于2001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學制四年的藝術設計與計算機應用雙專科學生,2(X)5年7月,首批學生將圓滿完成學業,獲取雙專科文憑。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其應用主要有圖形圖像、視頻音頻、二維三維、靜態動態等任意形式的組合,為藝術設計增添了一種全新的媒介,使影視、廣告、動畫、網頁、產品、環境乃至各種圖形圖像和文檔設計的表現有了質的飛躍,我們在重視培養學生手繪技法和模型制作的傳統技能的同時,要求學生學習各種計算機軟件,目的是將學生從傳統的“繪、寫、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表現的自由和便利,并運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全新的創作,掌握和精通計算機藝術設計的技能。經過幾年的探索與不斷地革新,使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的課程以實用性、實踐性、先進性、復合性、創造性為主要特色,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該課程于2002年7月獲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優秀課程一等獎,近幾年又不斷充實新的內容,進行國際交流,由德國資深平面動畫設計師Mr.瑙。,月Cke在我系開設多媒體與動畫課程。同時派相關教師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多媒體互動課程,了解國內最新的多媒體設計信息,充實到教學中去,該課程的教學課件已于2004年9月獲得江蘇省高等院校優秀課件的“好課件獎”。20()3年7月藝術設計與計算機應用雙專科的學生參加江蘇省高校大學生計算機競賽中榮獲二等獎,對于民辦院校的學生能在這種比賽中脫穎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據市場需求,增設多媒體設計專業去年下半年在學院領導的統一部署下,我系組織學科建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對無錫新區及有關企業、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及有關企業、上海有關設計公司等進行調研,深人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尋求新的專業增長點,通過對蘇州鴻鷹動畫制作有限公司、蘇州宏廣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無錫火鳥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無錫圓造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無錫東強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們發現這些單位缺乏經過高校培養的,有系統專業知識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我系和無錫東強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火鳥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我們和這些公司的設計人員一起討論培養計劃,制定教學大綱,進行課程的規劃和設計,并確定教學實踐的時間和具體事宜,同時邀請這些公司有實踐經驗的設計人員擔任我系有關課程(例:動畫造型設計、動畫技法、動作設計等課程)的教學,打破專業教學只有同類專業教師主講的慣例,使學生能及進了解到設計最前沿的信息、表現形式、操作技能,同時定向為公司培養他們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
學院創業教育實踐探討
一、高校創業教育的價值理性
高校創業教育是對接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的一種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高素質的人的教育,其對象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屬于人才培養教育的范疇。二是高校創業教育是一種旨在提高人才開拓性素質的教育,這些素質包括豐富的社會閱歷填充、發展機會的敏銳感知和捕捉、知行合一的實踐思想養成與能力鍛煉等,是一種以現行高等教育基本素質培養為基礎且又增添時代要求的主體超越性教育,并不與專業教育、學術教育孤立,而是站在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依托高校教育框架體系進行戰略性思考和規劃,以追求創業教育目標的發展和分步實現。三是審視創業教育的運行邏輯,其邏輯起點為高等教育受體的素質培養,以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并能推動社會前進的人的培養為終點,中間環節即是聯結起點和終點的創業教育:不斷培養和提高高校學生現在和未來開創事業所必須的開拓性素質。“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素質,高等學校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從注重知識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的轉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在現行高等教育框架體系下,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是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途徑。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為開展創業教育,相繼設立了實驗室、實訓基地,強化學校與社會機構、企業的合作,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綜觀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成果與經驗的取得,皆因教學與實踐的協同運作。為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創業教育,應審慎選擇發展路徑,關注專業教育基礎上的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與資源整合,推進創業教育。
二、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教育實踐環境
創業教育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領域協作、多方面資源整合,為創業教育實施奠定基礎。
(一)學科互融與資源整合
學科體系便于融合。創業教育是通過包括創業學、創造學等多學科知識的教化與社會實踐鍛煉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體系,與工商管理專業存在學科重疊和交叉,比如管理學、社會經濟學、財務管理、綜合實驗等學科,諸多交叉學科的設置與開展,利于提高創業教育教學工作效率,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創業教育的順利推進提供良好的實體基礎。社會資源整合優勢凸顯。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培養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聯系緊密,加之該專業一般具有優越的資源優勢: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提供的社會調研與實踐機會、豐富的校友企業家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校企合作帶動等,為實踐創業教育創造了較好的外部條件。
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研究
摘要:“三行三眾”創業教育模式確定了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構架了創業素養培養平臺、創業技能培養模塊及創業實踐培養窗口”的“三駕馬車”,建立健全了創業教育校系二級組織機構,規劃完成了創業教育總路線圖和實施路徑,打造了“雙軌雙導”校企聯動創業實踐綜合基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時代變革要求、學校育人追求和學生發展渴求的五年制高職創業教育之路。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創業教育模式;實踐研究
1問題的提出
創業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繁榮的動力和源泉,也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獲得職業生涯發展飛躍的重要途徑,創業正面臨著充滿挑戰的歷史發展機遇。《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學校要加強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小城鎮、農村就業或自主創業。”在五年制高職推進創業教育是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體現,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動力源,更是每一名學生實現人生精彩的助推劑。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是獨立設置的專科層次普通高校,學院實施“小學院、大學校”的辦學模式,下設若干所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學院的分院,并設若干個辦學點。目前,在校五年制高職學生近20萬人,學生年齡處于高中至大學二年級階段,在特定的教育環境和年齡結構下,學生有著獨特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如何結合各地各校的校情學情,將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使創業教育在五年制高職生根發芽,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這是需要正面回答的現實問題。通過四年多的調研、規劃、實施和完善,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創造性地構建了五年制高職“三行三眾”創業教育模式(見下圖)。此模式結合五年制高職實際特點,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系統設計,讓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都能接受創業通識教育,都能參與創業教育主題活動,都有機會成為創業實踐者。在整合校內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社會資源,不斷提升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創業教育的落地生根,持續推進。
2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所在常州、無錫、蘇州等地七所分院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步借鑒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園、常州龍城學生創業科技孵化園等,采用比較研究法,多維度比較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社會機構等不同層面和類別的創業孵化基地、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教育)園,確定五年制高職創業教育的定位和特點。采用定性分析法,內外兼修,內在打造素質平臺、技能模塊和實踐窗口,外在健全機構、完善制度和引入資源,理順內部結構和外在要素,齊步同行。采用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教學、活動的立體推進,在實踐中系統實施,全面提升。由“三行”和“三眾”組成的創業教育模式確定了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構建了創業素養培養平臺、創業技能培養模塊及創業實踐培養窗口的“三駕馬車”,建立健全了創業教育校系二級組織機構,規劃完成了創業教育總路線圖和實施路徑,打造了“雙軌雙導”校企聯動創業實踐綜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