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17:56: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方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產學研教育方式
1環境藝術設計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科學和教育密不可分,是源流關系,共生關系。與之相應的大學教學與科研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必須以人為本,提高教學質量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大學要走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就必須重視科學研究。同時,科研為教學創設一種學術氛圍和探索研究的環境;將新的科學技術成就和成果及時引入教學,則能更新教學內容,形成辦學特色和優勢,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而在進行科研和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將有利于促進教學資源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共建教學團隊。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設計教育相對滯后社會發展和變化的需求。其中,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設計交流習慣和實踐能力,做設計的學生往往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況,就是一個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點。我們必須探討出一些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我們注意到,學生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更容易與人交流,因為交流所得的信息往往會助其去解決實際問題,效果很直觀。改變設計以我為主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面向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主戰場,要寬口徑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創新人才。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方向,更應該努力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2教師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進行研究的情況
在進行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近些年,我們教師一直在進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努力把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在課堂上結合實際案例剖析理論知識的運用,而且選擇部分優秀的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實踐。
2.1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安排
(1)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和認知態度,在學生當中通過自愿和推薦的方式選出參與教師研究課題的人選。通過小范圍的試點培養,引導和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該項研究逐步向更廣的范圍開展,達成共識。
農村初中作文教育方式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教師雖在這方面下了苦功,也采取了一些方法,但往往是收效甚微。而在學生方面,寫作也常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嘆息。尤其是在農村中學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要解決作文教學中師生的雙重困惑,教師要將課外閱讀與說話能力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一、課外閱讀與說話能力訓練結合,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沖動,產生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筆者認為,應首先抓課外閱讀與說話能力訓練,并使二者緊密結合。
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鼓勵師生在不加重負擔的前提下自愿訂閱或借閱各種有益的課外讀物。同時,還應解決好閱讀課外讀物的方法和時間問題,一般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讀。教師根據需要可以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學生或在課堂上閱讀,或去圖書館閱讀。
在此基礎上,尋求與“說”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利用當天語文課的前五分鐘,分兩人一組,每人講兩分鐘。要求每人認真對待自己的兩分鐘,講話力求生動形象,吸引人。講話題目自擬,內容自定,可以是一段新聞、一段名言、一個成語故事、一件身邊的事等等。講話完畢,互評優劣。這樣,每學期每人可講五至六次。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會由開始的朗讀摘抄的材料,發展到后來的抽簽即席演講,說話就會由短變長,語言也相應會由干癟無味變得形象生動。同時,這一活動的開展,又會使學生自覺地利用課余時間讀有益的課外書籍,收到了讀促說、說促讀的雙向效果,寫作的源頭活水就來了,寫作的興趣便自然產生了。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作文創新
試談陽光體育教育改革方式
一、實驗對象及實驗設計
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筆者主要以福建省長樂市部分中學的籃球教學、教育實習基地為研究范圍,以長樂市的部分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其在籃球等體育課上的表現及體育測評的部分成績作為依據。
二、實踐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討論分析
1.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初中體育教學新理
論陽光體育運動提倡多元化、豐富化的運動形式,以新的體育觀為宗旨。現代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教育理念的創新發展,要求培養對現代化社會有價值與貢獻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教育面臨的新要求。體育教育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樣也要緊跟改革要求與時代潮流。也就是說,體育教學要培養的不僅只是學生對某一項技能的掌握,更要通過體育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心理學家指出:體育運動是鍛煉自身能力的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體育本身是一場競技運動,體育教學是一個寓教于樂、不乏激情與挑戰的綜合體。體育教學以其競爭性和在運動過程中收獲快樂吸引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挑戰、奮力拼搏的競爭和突破精神。體育教學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在生活中進行教學,發揮體育教學的健身功能、心理調節功能、心靈美化功能和認知社會功能。
2.課堂教學結構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
軍校任職教育教學和評核方式
軍隊任職教育的目的是使培訓對象掌握和具備與特定的軍事工作崗位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其實踐應用性、指向針對性強的特點要求在教學實施和考核評價兩個環節上要突破傳統模式,做到“兩個轉變”,即教學實施從單一的課堂灌輸式向發散的實踐操作式教學的轉變,考核評價從傳統的筆試答題式向拓展的能力考察式的轉變。
一、教學實施方法應突出能力培養,優先滿足崗位任職需要
軍校任職教育的培訓對象大都具有系統的學歷教育經歷和部隊基層工作經驗,其對知識的獲取已超出課堂教學的范圍。因此,任職教育不能單純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應依據培訓內容、對象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操作教學。
1.傳統課堂式教學法。在任職教育中課堂教學仍不可或缺,主要用于講授新知識、傳播新理論、學習新技術。課程安排應事先進行摸底調研,圍繞崗位任職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置,使授課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能“舊瓶裝新酒”,年年都是老一套。教學的實施要盡量避免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要注重采取啟發式、討論式互動教學,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
2.案例研討式教學法。案例的選擇要具有代表性、前瞻性,要緊跟部隊建設和工作實際,選取學員普遍關心或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3.現地參觀式教學法。利用學校、友鄰部隊的教學基地或者地方相關資源,組織學員現地參觀教學,通過直接觀察去驗證所學知識,使學員深化思考、升華理論、創新思維、強化技能。現地參觀教學也可以把課堂設到見習部隊,聘請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教員,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開闊學員的視野,激發學員的求知欲和上進心。
醫學教育的幾種教學方式
隨著醫學知識的不斷增長和技術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醫學教育模式面臨的有限教學時間與無限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總難以追上專業學科快速發展的步伐,而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卻越來越多,學生不可能在學校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所有醫學知識。在醫學教育領域內,人們意識到當今醫學教育的重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具備自我獲取、更新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校學習期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具備基本醫學知識和技術,更應積極研究醫學教學方法,提高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今后終身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常用的醫學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
講授法是用教師“講”、學生“聽”來傳遞信息的基本活動,以系統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1。其基本特征是將醫學科學知識,通過教師用系統講授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并轉換為學生的自我認識,基本形式為課前教師根據學科要求擬定好教學方案,課堂中將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概念、原理結論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講”傳遞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的形式把教師講授的知識加以理解,并賦予其新的意義加以記憶,從而達到教學要求。講授法最明顯的優勢是時效快、通用性強、傳遞信息量大,特別適合于理論性強、概念多、抽象程度高的醫學基礎學科教學。它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大量知識信息,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來彌補教材的缺陷,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醫學基礎起到重要作用。但該教學法主要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傳輸,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作用,過于強調系統知識傳授,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這種方法讓學生按固定程序接受已有的醫學結論性知識而不能體驗知識的學習過程,缺乏有效思維參與,易使學習內容脫離臨床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對講授法進行改良和充實,課前應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使講授的內容適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興趣,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適當引入自學、討論等方法,增加圖像、模型、版畫等教學直觀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實用、能夠“耳聞目睹”的環境,以調動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并盡可能提供開發邏輯思維和便于理解記憶的條件,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精神。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該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4大要素嘞。其教學核心以“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成一個或多個“任務”情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任務”進行細致分析,明確完成“任務”需要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這些知識中哪些是已學知識,哪些還未學習,經學生自己思考和教師點撥幫助,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或多個“任務”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點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擁有學習主動權,在教師點撥和指導下邊學邊做,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并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通過不斷挑戰和激勵,促使學生為完成“任務”而主動去觀察現象,建立自身感性知識,再通過分析“任務”、完成“任務”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升華。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設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完整性、難易度及能否引起學生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故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任務”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歸納學習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該教學法突出了醫學教育實踐性和體驗性原則,通過教學任務的情境化、社會化、臨床工作化,實現師生互動并融入情感因素,為醫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技能素質,為今后自我學習、相互協作和提高自信奠定堅實的基礎。
3參與式教學法
教師繼續教育監控及評價方式
摘要: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質的關鍵,教師的繼續教育過程中,對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的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個別教師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作為評價的主體,在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沒有出現。為此,論述了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技術路線、指標和標準評價體系、評價標準以及提高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監控;評價方式
1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本內容
1.1對教師工作素質的要求
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根據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和實踐型人才的定位,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評估,必須明確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這不僅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自身的目標,也是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評價的基礎。繼續教育評價旨在鼓勵教師個性發展,促進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水平,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發展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應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繼續教育評價模式,突破傳統的獎懲評價框架進行評價。目前,國際教育評價的范圍不斷擴大,教育評價方法越來越豐富,當代世界著名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家本杰明,提出教育方面評價的作用是促進,不只是選擇。因此,高職院校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模型和通識教育評價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促進繼續教育的對象的發展,挖掘繼續教育的潛力。
1.2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本內容
芻議人文教育下的職校語文教育方式
一、人文教育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人文教育中,大學語文教學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人文教育是通過知識的傳授、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實踐,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等,轉化為良好的人格,塑造出穩定的內在品質,現代的學校不單靠物質基礎和社會需要體現它的生存價值,還需建設校園文化來豐富其內容。優質的校園文化能夠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在文化的熏陶中,師生提高自身的素質。
(一)有利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改革中進行人文教育,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將人文教育的精髓貫穿于課堂中,師生共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展現出人文氣息濃厚的教學過程。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也促使學生注重人文知識。
(二)有利于教師改變學生觀人文教育,教師必須將人文精神發揮出,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必須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有獨特思維活動的人,一個具有獨特的情感體驗的人。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必須受到尊重,由此,學生倍受鼓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人文精神,能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發展。在強調專業學科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
(三)有利于教師更新知識觀傳統的語文教學只停留在工具性層面,只要求掌握系統性的知識,灌輸死記硬背知識的方法。從而忽略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采用的學習方法、知識內容本身承載的情感態度和塑造出的價值觀。在高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倡導人文教育,這是一個引導師生全面來了解這個公共科目,讓學生學會將個人的情感體驗與所學知識聯系,使得身心健康發展。
二、人文教育中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建議
小學美術教學特色以及教育方式
美術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具有培養美感,愉悅身心,開發智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廣泛化生活化。中小學美術教育除涉及到建筑、雕塑、繪畫、設計等各門類外還不同程度地編寫了美術欣賞、美術史、書法、篆刻、手工制作等課程,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豐富多彩的學科內容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全面地了解美術學科涵蓋的領域,開拓學生關注生活的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毫無疑問,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如何把龐雜多樣的教學內容、目標與任務貫注于每一堂課的教學中,如何在教學設備有限的條件下強化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必須深人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另外,小學的美術教育在致力于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更多地關注美術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培養了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洞察力以及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因此,美術教育更大程度上不斷地趨于生活化人性化。
2、小學美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我國的美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點。小學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還是在課堂里,學校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美術的基礎教學外,還應向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向他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我們知道,素質教育意味著人的知識的統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素質教育的落實不能忽視學校的美術教育,這不僅是信息社會里我們需要更精致的審美眼光和更強的視覺形象,而且也是因為未來人類的社會生活品質的提高將有賴于人們的審美意識的提高。一個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對事物的欣賞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綜合素質的開發以及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
3、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小學美術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除了傳授美術技能基礎之外,還可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任務和目標經歷了由注重美術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的傾向到當前課程改革后重新強調美術教育。這個轉變過程,提出了綜合學科的理念,將美術學科納人藝術領域的大環境中,與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門類相互呼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視野更寬闊、思維更活躍,在較大的藝術磁場中感受到審美欣賞和創造的偷悅。
二、小學美術的教學方法
教育局教育活動學習方式材料
我市參加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員有83061人,涉及單位183個,基層黨組織3691個。針對第二批點多面廣、情況比較復雜、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市委建立了學習輔導員制度,通過集中培訓各單位輔導員,再由各單位輔導員到單位集中輔導的辦法,來確保學習時間、學習質量。
一、做好學習輔導員的遴選。市委要求參加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單位根據各自黨員人數、黨員分布情況,確定若干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熱情高的同志為單位的學習輔導員,設有分黨委的黨組織,每個分黨委至少選派一名學習輔導員。各單位結合自己的情況,按照市委的要求,全部確定了學習輔導員人選。全市共遴選出學習輔導員212名。
二、明確學習輔導員的職責。學習輔導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活動中除了作好表率、帶頭學習外,主要是要當好宣傳員、輔導員,負責承擔所在單位的集中學習輔導工作;并積極參與所在單位的有關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工作。
三、嚴格學習輔導員的培訓。7月7日至8日,市委對來自全市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各單位的212名學習輔導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集中培訓。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夏文星同志主持了培訓會,市委副書記廖鐵生作動員報告,對學習輔導員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市委講師團、市委黨校、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等單位的領導和教授,分別作了《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義、背景、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基本要求》、《保持黨員先進性與學習貫徹〈黨章〉》、《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分類指導、分層施教、分片督查、分塊實施的具體要求》、《怎樣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大討論》、《新形勢下如何增強基層黨員的“六種意識”》、《如何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等7個方面的專題輔導。通過崗位培訓,既提高了學習輔導員對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認識、武裝了他們的思想,又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
四、強化學習輔導員的考核。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印制并下發了《學習輔導員下基層授課輔導情況登記表》,要求學習輔導員在*月*日前,將下基層授課次數、聽課黨員總人數、聽課非黨員人數、授課效果報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
目前,學習輔導員接受培訓回到各自單位后,正按照市委的要求,抓緊調研,精心備課,認真編寫輔導材料,一些黨員人數較多的單位正在自己內部抓緊培訓先進性教育活動工作骨干,一些先進性教育活動發動較早的國有大型企業的輔導員已經開始了學習輔導工作。許多基層單位反映,這種組織學習的方式,貼近基層,貼近實際,效率高,效果好。
各國學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
一、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學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文主要從學前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學前教育公共投入占教育經費總額的百分比、學前教育生均經費中公共投入與私人投入的比例三個方面,將各國對學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
(一)學前教育公共經費占GDP的百分比
有關學前教育對國家、社會、家庭和兒童個體發展價值的一系列實證研究,使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加大對學前教育這一階段的投入的重要價值。1996年歐盟委員會保育協會就建議歐洲各國對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投入總額至少要占GDP的1%。目前,歐洲少數國家已超過或接近達到這一水平。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投入的水平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學前教育經費在GDP中所占比例僅0.036%左右,投入不足是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②
(二)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總額的百分比
西方發達國家學前教育公共經費在教育經費總額中所占比例的差異很大,但總體來看,多數國家學前教育公共經費在教育經費中所占的比例都超過6~8%。與之相比,我國學前教育經費在教育經費總額中所占比例長期在1.2~1.4%,水平極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