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13:42: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服務區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服務區域經濟探索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和德國高職“雙元制”教育的比較,分析了中國“雙元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讓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對策,使高職教育實現快速發展,進而早日實現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關鍵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式“雙元制”;高職教育
我國“雙元制”教育始于1983年的中德南京建筑職業教育中心。隨著我國對高素質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國內職業教育迫切需要先進的教育經驗和示范模式,德國“雙元制”教育體系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1中國目前“雙元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探索“雙元制”教學模式,除了中德共建的學院,因兩國政府的大量投入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他大多數職業院校因資金、人才、合作企業等問題,仍停留在學生頂崗實習層面。形成這一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1職業院校來源不同。我國現有部分職業院校是專科學校轉化而來,缺少職業教育的底蘊。1994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主要走現有職業大學、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專科學校調整專業方向及培養目標,改建、合并和聯辦的路子”。這次大會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轉折,反映了當時國內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1.2中德文化傳統不同。中國強調“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生選擇做工人是考不上本科院校后沒有辦法的選擇。但工業在西方國家有著至高無上的認知地位。此外,我國工人工資低、社會地位低、保障低的“三低”問題也制約了學生對投入職業教育的熱情,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1.3合作企業確認方式不同。目前,我國校企合作的“雙元制”教學沒有對企業制定準入機制,企業是否具備開展教學的能力與條件,企業的師資是否經過培訓等問題都沒有明確標準。但德國企業必須經過行業協會認定才可與學校聯合開展雙元制教學,這就導致我國高職“雙元制”教學標準和水平參差不齊。1.4運行機制不同。我國高職教育的“雙元制”教學多數還局限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但教學過程仍以學校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在企業學習多數還在頂崗實習階段,學校教學和企業崗位實習深入融合不夠。德國是學校和企業有兩套不同的教學計劃,由各州的文化委員會進行協調負責,是一個共同運行的機制。1.5監督管理機制不同。德國的“雙元制”由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分工協作開展,并對運行過程和實施結果進行監督管理。通過立法確定政府、行業、學校所起的作用,并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職責,培訓雇主的義務,實訓教師資格,培訓合同的簽訂,培訓期的延長與縮短,受培訓人的義務和津貼等都有詳細規定。而我國“雙元制”基本上是以合同的形式由學校和企業簽訂,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主,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與處理基本沒有約束力。高職學制為3年,企業從簽約到接收學生至少要2年,2年期間市場的不確定性極大。即便企業無力履約,學校也毫無辦法,監督管理職能只能靠校企雙方的誠信來保障。
2中國式“雙元制”高職教育對區域經濟的貢獻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一、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概況
(一)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陜西省的職業教育資源在西北地區相對充足,基礎能力較強。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中等職業教育為支撐,各類培訓機構為補充,多元化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1]。從總體上來看,近年陜西省高職辦學規模雖然在波動中呈現出增長趨勢,但是其增長速度緩慢。2013年,陜西省高職院校在校生人數達到39.03萬人,相比2006年陜西省高職在校生人數增加9.76萬人;2013年,陜西省高職院校招生人數達到13.57萬人,較2006年增加2.94萬人;2013年,陜西省高職畢業生人數達到11.78萬人,比2006年增加4.46萬人(見圖1)。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各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單位75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38所(含民辦9所),其中省屬公辦獨立高職院校有19所。19所省屬公辦獨立高職院校在師資、辦學環境、在校生人數等方面具有其他院校無可比擬的優勢,成為陜西省高職教育的中流砥柱[2]。根據教育部所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目前陜西省高職專業已覆蓋專業目錄中的19個行業大類,涉及了78個二級專業目錄中的68種,覆蓋率為87.2%。目錄中的531種專業,設置了236種,覆蓋率為44.3%。所覆蓋的19個行業大類中的二級類占比較高的是土建類、財經類、制造類、旅游類、電子信息類、文化教育類、生化與藥品類、材料與能源類、醫藥衛生類、法律類,較低的是輕紡食品類、公安類、資源開發與測繪類。(二)陜西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陜西省位于我國的中西部,省會西安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最大城市。近年來,陜西省GDP逐年穩定上升,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總量躋身中等發達省份行列。2015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171.86億元,排名全國第1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97.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360.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213.93億元。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在2006—2015年間陜西省三大產業的國內生產總量一直穩步增長,且增速也相對較快。目前,陜西省逐漸形成了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能源化工業三大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林果業、旅游業、畜牧業、能源化工和國防科技工業六大特色產業[3]。
二、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分析
第一,高職發展的速度跟不上區域經濟發展。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保持相對穩定,在總體上兩者呈現出了相互一致的發展趨勢。但是,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卻沒有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快。這種情況說明,陜西省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比較為滯后,因此,其服務區域經濟的功能必然會受到限制。第二,高職專業的設置與區域產業對接度有待提高。相對于目前陜西省產業結構布局的“二三一”模式來看,陜西省的高職院校中第二產業相關專業偏少,其數量和所占比重不符合第二產業在陜西省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發展趨勢;第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數量過于龐大,又與陜西省現有的第三產業發展狀況不相適應,造成陜西省第三產業人才供給和需求的不均衡;而第一產業的相關專業數量與產業所占比重較為符合陜西省產業結構的總體趨勢。因此,陜西省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其區域產業結構存在著不協調問題。而職業教育在專業結構設置上的失衡就會限制其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有效發揮,從而也就削弱了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服務功能。第三,高職畢業生省內就業意愿高。2015年陜西省高職(專科)畢業生到東部地區就業的有12389人,占已就業高職(專科)畢業生總數的10.38%;到中部地區就業的有6123人,占5.13%;到西部地區就業的有95495人,占79.98%;其中在陜西省內就業的有85715人,占71.79%[4]。所以,從陜西省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地區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生仍以省內就業為首選,出省就業的意愿普遍不高。
三、陜西省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職院校服務區域意識不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23條規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陜西省高職院校的生源和就業地域都以本省為主,這一點更加充分說明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要從區域經濟出發,結合當地的產業結構變化來確定人才培養方向。但是,陜西省內的部分高職院校仍然按照傳統思路辦學,其在人才培養上與本地區的實際經濟建設需要并不相適應,并沒有能夠真正體現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方向。第二,高職專業結構設置不合理。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結構設置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首先,是各類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過于集中;其次,是盲目開設熱門專業,缺乏新興產業相關專業。這主要是由于各高職院校從市場招生考慮,為求較多生源而造成的。第三,高職教育缺乏統一管理。從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不同部門主管的院校在辦學模式、教學目標以及招生宣傳方面采用的策略不同,而這些不同又導致了學生素質的差距和生源市場的混亂,從而導致了職業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存在嚴重脫節現象[5]。而在現行的管理體制下,這種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為主導的辦學格局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改變,即依靠政府辦學、依靠政府統籌、依靠政府投資[6]。因此,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政府需要承擔起微觀統一管理和宏觀有序引導的重任。
涉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策略研究
摘要:服務區域經濟,加強特色建設,是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文以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為例,從專業定位、對接產業發展、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等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涉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區域經濟;策略
一、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實施高職教育的學校,培養的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實用型人才,這些人才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發展服務,與普通教育相比較,其服務社會的能力更顯突出[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和《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一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將高等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也將高職教育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目前,高職教育在辦學質量和數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相反,對于區域產業經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卻存在人才短缺的現象[2]。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方的經濟逐漸本土化、特色化和地域化,越來越多地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所以高等職業教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源泉,可以為各類產業結構的升級提供針對性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技術支持[3,4]。面對新形勢,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群如何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采取怎樣的發展策略,如何布局謀劃發展,是廣大高職院校相關專業需要考慮的問題。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原沈陽農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沈陽經濟區唯一的開設農業類專業的高職學院。我院生物工程系農業專業群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積極務實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
二、統籌全局,合理定位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生物工程系動物生產與加工專業群的辦學定位為,“辦學方向區域化、人才培養實用化”,緊隨政府發展規劃,充分調研行業企業需求,緊緊圍繞我院地理優勢,即毗鄰東北最大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沈陽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與區域內企業建立穩定而密切的聯系。與企業緊密合作的同時,我們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特色專業群,打造平臺課,共享實訓基地,不斷提升師生水平,用自身的實力去贏得企業認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定位在“下得去,干得住,有技術”,培養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多年來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對教師的定位是懂生產、懂技術,定期到企業鍛煉,教師要發揮專業特長,與企業共建工作站,共同解決技術難題。
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摘要:現階段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在目前高職院校的電商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無法實現為區域經濟提供相應的電商人才。本文通過分析了在現階段電商人才培養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探討了構建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策略,以期為我國相關院校培養電商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
1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開發和應用,電商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相應的模式以及相關的知識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快速發展的電商行業,給電商人才的培養增加了不小的挑戰。大部分的院校對于電商人才的培養都是通過開設與之相關的電子商務課程,而課程主要還是采取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經濟類、市場營銷和管理學等電子商務的專業課程,另外還包括網絡安全以及網頁制作和數據庫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課程。但是單靠這些基礎課程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市場對于電商人才的需求,尤其對于如今的電商不斷變化的局面中,各種新型營銷模式層出不窮,如店鋪運營推廣、社交電商、大數據分析以及新媒體運營等,若在進行電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無法順應時代的需求,就失去了培養人才的意義,相關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對電商人才的要求來不斷地進行培養方案的調整。1.2沒有構建完整的電商就業創業培養體系。電商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部分電商人才都可以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培養來實現自身的創業夢想,我國對于大學生的自主創業也有很多的優惠政策,這對于電商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機會。雖然電商人才通過培養后加入到各個企業當中也會發光發熱,但是更多經過專業指導和訓練的電商人才積極加入創業的隊伍,這對于推動我國電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院校在進行電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業方面進行專業的電商就業創業培養體系的構建,導致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無法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培養,也沒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拳腳的平臺,使得電商人才的發展得到了阻礙,也就無法充分實現相關院校培養電商人才的價值[1]。1.3電商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電商專業的教學涉及的專業領域比較多,內容比較雜,大多數的院校中,關于電商專業的教學老師都是一些相關專業畢業的老師,如計算機專業或者經濟管理等專業的老師在進行電商專業的課程教學。但即便相關專業其理論和實踐體系在一些細節內容上還是具有一定的差異,教師更是沒有專業的實踐性操作,與電子商務人才的崗位需求存在斷層現象,這就導致相關院校在培養電商人才的過程中無法保證其專業性,同時也會因一些知識的差異給學生造成一些誤導。1.4電商人才培養缺乏創新性。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電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關于培養模式存在比較單一的特點,多數都是傳統的老師授課的教學方法,即便是一些實訓課程也多依靠模擬軟件教學完成,缺乏系統化、接地氣的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導致很多電商專業的學生也無法將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和運用,最終不能達到很好的電商人才培養的效果。而授課的老師在實踐方面的經驗也比較匱乏,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大部分還是依賴模擬軟件來進行,無法進行與相關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相關企業的實際活動當中,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遲遲得不到提高。
2構建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2.1創新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思路。服務區域經濟的電商人才培養首先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對于電商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而開展電商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以及相關的教學模式,因此相關高職院校在進行電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進行人才培養思路的創新,使各個教學環節能夠連成一個體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具體的思路可以參考以下步驟:(1)要對區域經濟產業的實際經營發展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梳理;(2)對區域電商產業的各種經營模式進行逐一分析;(3)對區域電商產業的各個主要崗位進行了解,并對各個崗位的崗位技能做充分分析;(4)根據當前區域電商產業相關崗位的分析來制定電商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體系;(5)根據區域電商產業相關崗位的業務流程來進行電商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的確定;(6)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進行相關區域企業項目的引入;(7)根據實時的發展不斷地進行電商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完善;(8)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真是做到邊學邊實踐,在實踐中完善所學內容。根據以上大體內容來完成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思路,并根據實際的區域經濟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真正建立起服務區域經濟的電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符合服務區域經濟的電商人才培養教學內容[2]。2.2構建完善的電商創業項目孵化成長機制。前面已經提到電商產業在我國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電商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專業的學習以及指導來完成自身的創業夢想,而高職院校的專業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相關的基礎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建立創業夢想并努力去實現。因此在進行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過程中也應該把構建電商創業項目孵化成長機制作為重要的培養項目來完成。對于服務區域經濟的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肯定要以區域經濟的特點為基礎,所以在進行創業項目孵化成長機制的過程中,也要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的,因此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入區域企業電商項目或者直接跟區域經濟企業相互合作來給電商人才培養制定一個創業項目,在創業項目確定以后經過專業老師以及區域企業的相關導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不同崗位角色的擔任,來共同實現該項目的開發經營等環節,在實際的創業實戰當中進行所學知識的運用并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來逐漸地掌握相關的電商技能,從而使電商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個人素質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與此同時也在專業老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明白在一個創業項目當中各個投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整個創業團隊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創業的基本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他們在今后的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3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是提高高職院校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電商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所以必須加強對相關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保障電商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區域經濟的需求。在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對于已經在職的電商專業教師應該加強其電商專業的基礎內容培訓,尤其是電商專業與其相關專業存在差異的部門更要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從而提升電商人才培養的專業性。(2)加強電商專業老師實踐能力,很多電商專業的老師并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在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多數還是紙上談兵,并不能給學生一些經驗性的指導,所以要在這方面加強建設,讓教師能夠定期進行企業項目實操培訓或者按照年度劃分給專業老師指定相關的項目任務,從而提升教師隊伍的實踐經驗。(3)提升教師隊伍的服務區域經濟意識,在服務區域經濟電商人才培養中,老師的服務區域經濟意識十分重要,只有具備這個意識才能在人才培養中根據區域經濟特點以及需求來進行,才能讓人才的培養符合市場的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與服務區域經濟研究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針對當前“雙創”教育與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脫節問題,河北省高校應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因地制宜的“雙創”教學理念指導下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緊密對接,通過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創新創業實踐、引領創新創業潮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路徑
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河北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要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使其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發揮創新驅動作用。
1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問題
在河北省《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導下,目前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基本普及,也形成了一批示范典型,但各校情況參差不齊,整體教育水平仍有待推進,一些共性問題需要重視。1.1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夠,忽視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驅動實際上是人才驅動,搞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但部分高校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夠。有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僅是根據國家規定不得不開設的一門公共類課程,其受重視度遠在專業課之下;有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從職業指導教育中獨立出來,也沒有專門的教材,僅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一個模塊存在;有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沒有納入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建設、硬件保障等方面未能獲得與其意義相匹配的重視與支持。1.2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忽視其與社會需要的結合及其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該課程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停留在純理論教學的層面,創新創業的實訓、實踐欠缺,存在教學與社會脫節,實踐性不強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既不僅僅是創業知識、理論的傳授,更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對創業進行鼓吹,它應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與社會需要緊密對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更富于創新精神,基于自己的專業素養、面向社會以創新引領創業。1.3創新創業教育特色不濃,忽視了結合區域資源開展的實效性、優勢性。基于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基于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趨勢,幾乎所有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但因為教學方法相似、教學內容相近,導致各高校學生的創意創新雷同現象嚴重,多聚集于全國性的熱點問題,這使得一方面智力資源浪費,一方面很多區域性痛點問題無人關注。而如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在創意創新創業方向和方式上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優勢、政策解決區域發展問題,就能實現高校“雙創”教育實效性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共贏。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指導理念
高校體育人力資源服務區域體育探索
摘要:本文通過探索地方高校體育人力資源的基本狀態,以及高校體育與區域體育的之間的互動關系出發,以區域體育發展為依托,高校體育人力資源參與為主線,分析高校體育人力資源服務區域體育發展的可行性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建議,推動高校體育與區域體育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體育人力資源;區域體育
由于傳統和現實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區域體育和高校體育都是在不同管理部門的直接監督、控制和干預下進行的。高校體育的發展空間相對閉塞,鮮少與外界交流,高校體育社會化程度始終達不到體育教學目標。而且截止到目前為止,教育系統還未意識到體育社會化的問題。教育管理部門作為教育系統發展方向的指導者,必須樹立大局觀念,與時俱進,盡量從社會學的角度提出教育決策,以促進高效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1高校體育對區域體育的作用
與區域體育相比,高校體育不僅有固定的場地設施、良好的師資結構和足夠的財政支持;體育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非常明確,它在國民體育中的地位不可取代。發展高校體育事業,必須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和高層次的人力資源條件,高校體育對于這兩方面的準備相當充足。區域體育如果能擁有這兩方面的優勢,其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體育設施及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必將迎刃而解。此外,高校體育教育能夠為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打下一定的基礎,所以說,教育是一項全民性的事業。從區域體育的角度來講,區域體育要實現全民化,首先要求區域內必須有足夠的體育設施;其次,區域內的全體居民不僅是教育對象,也應該成為教育的實施者,這對于促進高校體育的社會化進程有積極意義。
2地方高校體育人力資源的基本狀態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定位分析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的提出和實施,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著力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也迎來了自身發展、轉型和提升的機遇。文章通過對在轉型升級中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該培養什么人才,如何培養人才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的論述,提出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定位于研究型大學和行業、企業一線生產之間的橋梁,闡述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自身定位及發展的著力方向。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定位;成果轉化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是相對于傳統的學術研究型本科高校而言的,20世紀90年代之前,國內的高等教育基本都是學術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本科只是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隨著20世紀末高校擴招,國內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1][2],過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到社會,縱然提高了整體國民素質,但不可否認的是,量的增長也導致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降低。2013年3月,總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隨著這個概念的提出和逐步推進實施,已有十幾年發展歷程的中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新契機,也真正進入到轉型發展的新時期。作為以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為己任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產業經濟升級發展的新要求,主動發揮自身專業及地域優勢,積極尋找有效路徑,在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1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培養什么人才
高等教育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類,三者主要是按照在生產活動過程中運用知識和能力所包含的創新程度、所解決問題的復雜程度來區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依靠專業基本理論,將科學原理及學科知識轉化為設計方案或設計圖紙;技術型人才主要依靠專門知識,從事產品開發、生產現場管理、經營決策等活動,將設計方案與圖紙轉化為產品;技能型人才則主要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完成產品的具體制作過程,把決策、設計、方案等變成現實,轉化為不同形態的產品[3][4]。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該培養什么人才的問題上,目前存在兩種較為極端的觀點,即“重理論”和“重實踐”。“重理論”的觀點多數出現在由原來公辦本科院校轉型后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因為轉型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調整并不充分,特別是在實踐環節的硬件設施配置上,無法滿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無論是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會過于側重理論課的分配比例,而輕視實踐教學,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實踐”的觀點則多數出現在以高職層次為基礎升級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這類院校一般實驗實訓硬件資源較充裕,但是由于之前的教育層次較低,加之老師教學思維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總是站在高職的層次看本科教育,將“應用型”本科簡單的理解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更高層次培養,而忽視了理論基礎的重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的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么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應用基礎和熟練的實踐技能,能夠服務于生產一線需要和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等應用技術型人才[5][6],而不再是培養科學型、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個人才培養目標中所說的高等應用技術型人才,不能簡單的和高職層次的技能型人才相提并論,誠然,實踐教學應該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但是對于本科層次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來說,理論知識的獲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在充分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出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優秀應用技術型人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應用基礎。應用技術型人才不需要理論的創新,但是需要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實踐的創新、應用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因此,目前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主要側重的應該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
2如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
物業管理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策略研究
[摘要]深化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物業管理企業需求的人才,必須改革課程設置,加強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探索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物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的分析以及服務能力的調查分析,從專業自身特點出發提出提高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
1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增強服務能力,滿足社會多樣化發展需要”。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根本導向,加快優化教育結構;服務決定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只有發揮自身優勢,勇于迎接挑戰,才能更好地擔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進而提升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高職院校服務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和咨詢服務五大類。本研究主通過問卷方式對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部分專任教師進行調查,了解當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對策。
2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1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服務態度影響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推廣,在調查社會服務意識中,關于“您認為社會服務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發展作用大嗎?”的問題,38.1%的教師認為很大,57.14%的教師認為比較大,4.76%的教師認為一般。關于“您對于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的問題,80.95%的教師認為地方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有利于促進教學和科研,4.76%的教師認為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會沖擊教學和科研,14.29%的教師不能確定。關于“您會主動聯系企業開展培訓活動和技術支持嗎?”的問題,只有14.29%的教師會主動聯系行業企業,為企業提供培訓和技術服務。由此可見,教師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但存在依賴思想,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靠上級下發文件驅動行動,要等到政府、行業、企業主動聯系才有所施展。教師習慣于閉門教書,科研及技術研究動力不足,很難有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實操能力強的教師,卻因缺乏動力機制而不愿意主動承擔物業行業、物業企業培訓及橫向課題,使其轉化為社會生產力。2.2社會服務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否有效開展,社會服務政策尤為關鍵,這是社會服務的保證之一。課題調研中,“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理制度”,非常健全僅占14.29%,不夠健全的占57.14%。“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團隊”,非常健全占14.29%。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在配套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的情況下,開展培訓服務、信息服務等主要以教師個人為主進行,服務能力有限。學院未成立社會服務管理職能部門,社會服務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缺失,對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年終考核量化不明確,造成教師社會服務動力不足。2.3服務內容有限、形式有待擴展。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活動也包括為行業、企業及社區提供勞動力轉移培訓,但多數培訓是由行業企業等部門組織,院校僅提供師資力量,培訓的規模和深度還有待提高。調查中,關于“貴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師開展社會服務的形式主要有?”的問題,培養物業管理高職人才占71.43%,企業培訓占85.71%,勞動力轉移培訓占57.14%,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占52.38%,為行業企業提供資訊及技術服務占28.57%。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有?”,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由此可見,服務內容形式比較局限,技術咨詢服務僅僅是教師參與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培訓課程體系、技能大賽、師資評選及企業管理方案的咨詢活動,在技術推廣服務、科普知識宣傳、向社會開放圖書館及實訓室等很多服務方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開展。2.4服務成效不大,質量有待提高。目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質量不高、成效不大。調查中,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的問題,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關于“貴校在物業管理專業辦學中利用自身優勢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的合作形式有?”的問題,與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占90.48%,政府決策咨詢、為行業協會提供咨詢所占比率較小。針對物業管理專業來說,首先,專業人才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養規格上應對接行業發展,做出有效反應,真正將專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其次,開展的企業行業培訓多數是臨時性的,缺乏長效機制,服務效果有待提高。最后,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互動力度不夠,無法實現深度對接,在校企合作中,收效較大的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高校英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雞西作為一座邊境城市位于祖國東北邊陲,己同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在發展對外經貿和科研合作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雞西地區經濟發展呈外向型發展趨勢。近幾年是雞西市轉型發展取得新進展的時期,對外貿易日益擴大。通過探究高校英語教學中潛在的問題,旨在讓高校英語教育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打好基礎,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實現高校英語教育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區域經濟發展帶動高校英語教育與科研水平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局面。
一、高校英語教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
(一)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意義。把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作為目標,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道路。依照職業技能及崗位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構建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教融合體系,促進高校英語教學全面改革,為區域經濟輸送大量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一方面,大批優秀的英語應用性人才能給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通過社會經濟文化交流讓更多的專業人才參與,提升影響力,能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只有區域經濟與高校英語教育共同發展,才能提高高校英語教育的實踐性與職業性,開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凸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共同進步。
二、雞西地區高校英語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定位缺乏明確性。《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了“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成為高校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要順利完成涉外交際中交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據統計,雞西地區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認為大學英語教學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合格證書;只有個別人認為大學英語教學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卻不知該如何以服務于區域經濟而進行教學。(二)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能力本位”作為高校英語教學的核心,要把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相融合,改變在應試指揮棒的指揮下學習的狀態,要培養具有較強英語基礎知識及專業英語知識的應用型英語人才。高校英語課程設置應有機融合EGP教學和ESP教學,為滿足社會崗位能力的需求,培養學生就業背景下英語應用能力,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好服務。經調查,雞西地區高校英語課程設置總結如下:以黑龍江工業學院為例,從開設英語課程的時間看,專科開設英語的時間為一學期,本科開設英語的時間為兩學期,有個別專業會多開一年的選修課。從英語課程的類型看,只有少數專業開設了與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調查問卷中,許多學生明確表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后就不用再學英語了”;“我們的專業英語課就是簡單的翻譯課,有的專業詞匯授課老師自己也不太明白”:“壓根不知道專業英語這門課程”。(三)所用教材不符合企業需求。只有根據區域經濟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英語能力的要求來選擇與之相對應的英語教材,高校英語教育才能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必須依照不斷調整的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材內容,才能更好提升職業崗位能力和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調查,雞西地區高校英語教材使用情況如下:以黑龍江工業學院為例,系院使用統一的、單一的規劃教材,并沒有同企業一起研發英語用書,定什么樣的教材教什么樣的教材,絕大多數教師照本宣科。參加問卷調查的很多學生覺得課堂所學英語知識幾乎在生活和工作中用不到,僅僅是為了應試,大大損害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四)雙師型教師比例低,專兼職教師的比例缺乏協調性。師資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高校英語教師大多是基礎英語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從畢業院校跨進就業院校,中間缺少企業工作經驗,更缺乏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為滿足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英語教師在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還有具備相關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經調查,雞西地區高校英語師資情況如下:以黑龍江工業學院為例,英語教師學歷水平相對來說不太高,全日制研究生很少,沒有博士以上學歷的英語教師。中級職稱的教師多,高級職稱的教師少,教學工作量巨大,具有相關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雙師型教師比例相當低,科研工作進行緩慢,缺乏省級以上先進課題。大學英語教師在具有豐富的英語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與所教授學生專業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利于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對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高校英語教育服務雞西經濟發展的對策
金融服務區域經濟論文
1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
1.1國外情況
從產業性質上講,世界各國公認金融業應歸屬服務產業。在國外,對“現代金融服務”的定位,就是立足于產業功能基礎、以金融混業經營為重要特征的綜合服務。各國在制定金融政策和發展戰略時,受到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為維護本國利益,對金融業不斷放松管制,大肆鼓勵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1999年,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間的“隔離網”破除,標志著美國金融業全面混業經營。此前,英國于1986年實施被稱為“金融大爆炸”的重大改革,相繼頒布《金融行業法》《、住宅服務社團法》《、銀行法》等法規;日本也于1998年通過《金融體系改革一攬子法案》。由此,主要發達國家相繼確立金融綜合經營制度。
1.2國內情況
近幾年,受實體經濟需求和金融業內在發展規律的驅動,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明顯加快,銀行與信托和租賃、銀行與保險、保險和證券都有不同程度的業務交叉。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部門機構改革和國家金融政策開始重視現代金融服務。2008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最新“三定”方案,新增四項職能中有三項與現代金融服務有關:擬定金融改革和發展規劃,促進金融業協調健康發展和有序開放,監測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監管規則和標準;推動金融業信息化、標準化等。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12月,國辦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七條指出“加快金融服務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另外,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的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文件中,都提及“扎實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與管理水平”。但是,客觀地講,當前我國對“現代金融服務”的認識比較模糊,只是承認國外混業經營的發展理念,多數情況是金融監管部門的戰略考量,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個領域(如金融信息化和金融科技標準化、支付清算系統建設、銀行卡升級、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等),尚未融合全局觀、系統觀、區域觀、產業觀去規劃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
2國內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區域實踐以及理論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