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定位分析
時間:2022-04-24 09:56:17
導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定位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的提出和實施,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著力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也迎來了自身發展、轉型和提升的機遇。文章通過對在轉型升級中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該培養什么人才,如何培養人才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的論述,提出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定位于研究型大學和行業、企業一線生產之間的橋梁,闡述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自身定位及發展的著力方向。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定位;成果轉化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是相對于傳統的學術研究型本科高校而言的,20世紀90年代之前,國內的高等教育基本都是學術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本科只是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隨著20世紀末高校擴招,國內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1][2],過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到社會,縱然提高了整體國民素質,但不可否認的是,量的增長也導致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降低。2013年3月,總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隨著這個概念的提出和逐步推進實施,已有十幾年發展歷程的中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新契機,也真正進入到轉型發展的新時期。作為以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為己任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產業經濟升級發展的新要求,主動發揮自身專業及地域優勢,積極尋找有效路徑,在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1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培養什么人才
高等教育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類,三者主要是按照在生產活動過程中運用知識和能力所包含的創新程度、所解決問題的復雜程度來區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依靠專業基本理論,將科學原理及學科知識轉化為設計方案或設計圖紙;技術型人才主要依靠專門知識,從事產品開發、生產現場管理、經營決策等活動,將設計方案與圖紙轉化為產品;技能型人才則主要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完成產品的具體制作過程,把決策、設計、方案等變成現實,轉化為不同形態的產品[3][4]。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該培養什么人才的問題上,目前存在兩種較為極端的觀點,即“重理論”和“重實踐”。“重理論”的觀點多數出現在由原來公辦本科院校轉型后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因為轉型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調整并不充分,特別是在實踐環節的硬件設施配置上,無法滿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無論是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會過于側重理論課的分配比例,而輕視實踐教學,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實踐”的觀點則多數出現在以高職層次為基礎升級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這類院校一般實驗實訓硬件資源較充裕,但是由于之前的教育層次較低,加之老師教學思維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總是站在高職的層次看本科教育,將“應用型”本科簡單的理解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更高層次培養,而忽視了理論基礎的重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的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么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應用基礎和熟練的實踐技能,能夠服務于生產一線需要和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等應用技術型人才[5][6],而不再是培養科學型、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個人才培養目標中所說的高等應用技術型人才,不能簡單的和高職層次的技能型人才相提并論,誠然,實踐教學應該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但是對于本科層次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來說,理論知識的獲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在充分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出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優秀應用技術型人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應用基礎。應用技術型人才不需要理論的創新,但是需要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實踐的創新、應用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因此,目前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主要側重的應該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
2如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該立足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準確定位,明確自身與學術型本科、高職高專院校的差異,并將這些差異應用于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方案的制定、培養模式的選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方法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安排等方面。同時,在對人才實施教育、培養的過程中,要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7]。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這里的以人為本是指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以教學為本。以學生為本,就是要站在學生利益的角度,給予學生思想自由,重視學生獨立自主的存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教師為本,就必須賦予教師相應的教學權利,保障其教學上的相對自由,充分發揮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教學為本,就是要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管理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考慮自身專業特色、社會需求和辦學條件等因素,以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為指導,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通過以上基本措施,努力提高本科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水平,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3如何更好的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而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完成自身的轉型升級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但是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比較明顯的如:團隊意識較差,協同、協作服務較少;服務仍然面向單個企業,尚未形成對區域產業鏈的服務體系;被動的技術服務較多,主動探索提升的服務較少;技術含量較低的小型服務項目較多,高水平高效益的大型服務項目較少。因此,如何實現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自身轉型升級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成為擺在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難題,針對這幾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努力找準在經濟社會發展新背景下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點。(1)科研團隊的建設;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積極、有效的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建創新平臺,組建創新團隊,發揮科研團隊的集群效應。科技創新的發展必須轉化為生產力,但是多數研究型大學的理論創新研究成果和高新技術研究成果與企業實際應用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壁壘,這就要求在這些院校和行業、企業之間搭建起有效的成果轉化平臺,將深而精的理論成果轉化為適合企業生產的一線成果,這個平臺最好的載體就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而這個過程是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因此,通過自身優勢專業和學科,凝聚優勢團隊,形成優勢攻關能力,造就一批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科研團隊和領軍學者,進而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競爭力和服務社會能力。(2)主動尋求機遇;一般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知名度相對較低,當企業遇到一定的技術問題需要與高等院校進行橫向合作時,他們并不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應用型本科院校,原因之一是前期合作基礎較薄弱,二是院校本身層次較低,不具備讓企業主動找上門的資歷。因此,要想真正的服務好區域經濟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做出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先尋找一個服務點作為突破口,繼而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務面。這就要求院校要主動走出去,首先與地方、政府多交流,因為多數高層次的研究成果往往都會是由政府層面為整個區域行業引進,這體現了政府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上的導向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對這一點的把握是很關鍵的;其次要與行業、企業多交流,支持廣大教師、科研人員主動深入到行業、企業生產一線找項目尋課題,全方位開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科研活動。(3)求數量更要重質量;從點到面是量的擴展,在此基礎上,還要特別注重質的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緊緊圍繞區域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集中自身優勢在急需發展的區域特色領域中尋求突破,力爭取得標志性科研成果,繼而具備立項更高層次的大項目、解決技術上的大難題、爭創更大經濟效益的能力,以此進一步增強學校科研實力及成果轉化水平,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形成品牌效應,促進學校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使院校特色與區域特色有機結合,實現院校和區域間的雙促進。
總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與傳統學術研究型院校相比,要改革人才培養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要承擔起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各院校應著力于解決怎么樣培養人才和怎么樣更好的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做好成果轉化平臺,突出定位、注重區域特色、提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儒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
[2]張應強,蔣華林.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14.(6).
[3]張向華,李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本科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
[4]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5]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6]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7]宋克慧,田圣會,彭慶文.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其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
作者:魏東坡 張坤 尹文榮 劉玉振 魏代禮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
- 上一篇:經濟管理與企業發展的聯系
- 下一篇:城鎮建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