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01 11:48:44
導語:物業管理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深化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物業管理企業需求的人才,必須改革課程設置,加強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探索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物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的分析以及服務能力的調查分析,從專業自身特點出發提出提高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
1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增強服務能力,滿足社會多樣化發展需要”。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根本導向,加快優化教育結構;服務決定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只有發揮自身優勢,勇于迎接挑戰,才能更好地擔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進而提升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高職院校服務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和咨詢服務五大類。本研究主通過問卷方式對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部分專任教師進行調查,了解當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對策。
2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1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服務態度影響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推廣,在調查社會服務意識中,關于“您認為社會服務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發展作用大嗎?”的問題,38.1%的教師認為很大,57.14%的教師認為比較大,4.76%的教師認為一般。關于“您對于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的問題,80.95%的教師認為地方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有利于促進教學和科研,4.76%的教師認為高校開展社會服務會沖擊教學和科研,14.29%的教師不能確定。關于“您會主動聯系企業開展培訓活動和技術支持嗎?”的問題,只有14.29%的教師會主動聯系行業企業,為企業提供培訓和技術服務。由此可見,教師社會服務意識較好,但存在依賴思想,主動參與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靠上級下發文件驅動行動,要等到政府、行業、企業主動聯系才有所施展。教師習慣于閉門教書,科研及技術研究動力不足,很難有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實操能力強的教師,卻因缺乏動力機制而不愿意主動承擔物業行業、物業企業培訓及橫向課題,使其轉化為社會生產力。2.2社會服務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否有效開展,社會服務政策尤為關鍵,這是社會服務的保證之一。課題調研中,“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理制度”,非常健全僅占14.29%,不夠健全的占57.14%。“貴校是否有健全的社會服務管團隊”,非常健全占14.29%。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在配套政策缺失、服務隊伍不健全的情況下,開展培訓服務、信息服務等主要以教師個人為主進行,服務能力有限。學院未成立社會服務管理職能部門,社會服務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缺失,對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年終考核量化不明確,造成教師社會服務動力不足。2.3服務內容有限、形式有待擴展。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活動也包括為行業、企業及社區提供勞動力轉移培訓,但多數培訓是由行業企業等部門組織,院校僅提供師資力量,培訓的規模和深度還有待提高。調查中,關于“貴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師開展社會服務的形式主要有?”的問題,培養物業管理高職人才占71.43%,企業培訓占85.71%,勞動力轉移培訓占57.14%,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占52.38%,為行業企業提供資訊及技術服務占28.57%。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有?”,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由此可見,服務內容形式比較局限,技術咨詢服務僅僅是教師參與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培訓課程體系、技能大賽、師資評選及企業管理方案的咨詢活動,在技術推廣服務、科普知識宣傳、向社會開放圖書館及實訓室等很多服務方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開展。2.4服務成效不大,質量有待提高。目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質量不高、成效不大。調查中,關于“學生開展的社會服務形式主要?”的問題,物業法規宣傳占90.48%,義務技術維修占9.52%,專業咨詢占47.62%,文藝演出占19.05%,物業科技宣傳占61.9%。關于“貴校在物業管理專業辦學中利用自身優勢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的合作形式有?”的問題,與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占90.48%,政府決策咨詢、為行業協會提供咨詢所占比率較小。針對物業管理專業來說,首先,專業人才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養規格上應對接行業發展,做出有效反應,真正將專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其次,開展的企業行業培訓多數是臨時性的,缺乏長效機制,服務效果有待提高。最后,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互動力度不夠,無法實現深度對接,在校企合作中,收效較大的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3增強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區域房地產業的對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從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及專業自身特點出發,提出提高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服務能力的對策。3.1培養適應性強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3.1.1優化培養方案,適應社會需要。根據物業行業對技能型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建設學習資源,結合當地社會實際需求,將專業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從而不斷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3.1.2創新培養途徑,拓展人才素質。人才培養模式需摒棄“閉門造車”模式,建立行業、企業、學院等聯動辦學模式,加強與同行院校的交流學習。在課程設置方面,探索開設適應社會行業發展的選修課程,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深度合作模式。除此之外,還應積極開設第二課堂,在重視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素質拓展,開辟人才培養途徑,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3.2拓展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形式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應準確把脈地方物業行業的發展,助力地方物業企業發展,為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打造區域品牌專業。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銀川各住宅項目入住服務、承接查驗工作;指導帶領學生承接小微企業的招投標及物業管理方案制訂;發動學生參與到物業項目客戶滿意度調查中;經過前期的培訓和準備,挑選優秀的學生協助開展寫字樓物業項目的會務接待工作。3.3提供優質化社會服務產品。根據調查,很多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的社會服務已頗具規模,但服務的深度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僅停留在建立實訓基地、教師為企業或行業被動提供臨時性的培訓等方面。從教師反饋中得知,院校所提供的部分社會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企業認可,究其原因,學校提供的服務從根本上不能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很多教師在提供社會服務時,受時間限制,經常存在完成任務的心態。卓有成效的做法是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與企業負責人共同商討服務內容、服務程序,實施過程中動態修改服務細節,完成切合企業需求的個性化服務方案。3.4構建復合性的社會服務團隊。在學校、社會、企業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下,從多種渠道為有志于社會服務的師生搭建有效平臺。可以在學校網站開辟社會服務專欄,及時服務需求信息,列明具體要求,邀請教師和學生參與,以便成立相關服務團隊,迅速開展后期工作。優秀的社會服務團隊應包括3個層次:第一層次以專任教師為主,他們是開展社會服務的主體,負責服務方案制訂和活動統籌安排;第二個層次以在校學生為主,鑒于專任教師數量有限、時間有限,在社會服務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壯大社會服務的隊伍,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第三個層次是企業專家,企業對學院派提供的社會服務存不在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校企信息不對稱,缺乏溝通聯系,而企業專家恰恰可以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碩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較高,而物業企業從業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教師的高學歷恰好可以彌補企業的學歷較低的問題,社會服務團隊可以為企業方案制訂、信息咨詢提供有力的幫助。專任教師、在校學生、企業專家三方通力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優質的社會服務團隊。3.5提升多方位的社會服務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師不斷提升專業技能,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掌握最新的訊息、相關行業的政策措施和發展動態,始終保持學習的勁頭;二是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寒暑假、掛職時間,多多參與企業的事務,多聽、多看、多學,從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三是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多為高職教師提供以社會服務為主題的研討會、培訓班,開闊教師視野,吸收社會服務中的寶貴經驗,綜合提升服務能力。3.6完善有成效的社會服務機制。要想提高社會服務的成效,必須依托一定的機制,喚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保持服務熱情,給予強有力的保障制度。一方面,學校應給予服務教師一定的課時保障,免除他們擔心完成不了校內工作量的顧慮,激勵他們全身心投入社會服務的實際工作,掌握最新鮮的信息和技能,最終將服務成果轉化為教學實例,并帶入課堂,傳遞給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參加社會服務的學生,也可以以累積時間的方式,獲取選修課或實踐課程的學分,讓學生在實戰中獲得最真實的體驗。此外,學校和合作企業方也應根據合作成效,給予教師和學生適當地獎勵,這既是對教師和學生勞動付出的肯定,也會激勵更多的師生投入社會服務中,形成良好的社會服務氛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2012.
[2]陳生寶.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N].中國教育報,2017-02-07.
作者:李榮 單位: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冷鏈運輸標準化現狀與發展政策建議
- 下一篇:工銀手機銀行用戶體驗及提升建議